经营分析☆ ◇603666 亿嘉和 更新日期:2025-05-03◇ 通达信沪深京F10
★本栏包括【1.主营业务】【2.主营构成分析】【3.前5名客户营业收入表】【4.前5名供应商采购表】
【5.经营情况评述】
【1.主营业务】
为电力系统提供以巡检机器人及数据采集处理为核心的智能化产品和服务。
【2.主营构成分析】
截止日期:2024-12-31
项目名 营业收入(元) 收入比例(%) 营业利润(元) 利润比例(%) 毛利率(%)
─────────────────────────────────────────────────
电力行业(行业) 3.53亿 60.27 1.07亿 55.85 30.36
非电力行业(行业) 1.45亿 24.70 6100.17万 31.82 42.21
其他业务(行业) 8796.87万 15.03 2362.32万 12.32 26.85
─────────────────────────────────────────────────
机器人产品(产品) 3.12亿 53.29 1.24亿 64.79 39.82
智能电网及智能自动化设备(产品) 1.76亿 30.01 4093.67万 21.36 23.31
其他业务(产品) 8796.87万 15.03 2362.32万 12.32 26.85
无人机巡检服务(产品) 972.71万 1.66 293.51万 1.53 30.17
─────────────────────────────────────────────────
华东地区(地区) 3.06亿 52.26 9807.90万 51.17 32.07
境外地区(地区) 1.13亿 19.23 5338.62万 27.85 47.44
其他业务(地区) 8796.87万 15.03 2362.32万 12.32 26.85
西北地区(地区) 3520.41万 6.02 762.33万 3.98 21.65
东北地区(地区) 1489.18万 2.54 178.04万 0.93 11.96
西南地区(地区) 1053.96万 1.80 191.60万 1.00 18.18
华北地区(地区) 701.23万 1.20 201.70万 1.05 28.76
华中地区(地区) 586.63万 1.00 124.36万 0.65 21.20
华南地区(地区) 531.98万 0.91 202.13万 1.05 37.99
─────────────────────────────────────────────────
直销(销售模式) 3.85亿 65.74 1.15亿 59.83 29.81
经销(销售模式) 1.13亿 19.23 5338.62万 27.85 47.44
其他业务(销售模式) 8796.87万 15.03 2362.32万 12.32 26.85
─────────────────────────────────────────────────
截止日期:2024-06-30
项目名 营业收入(元) 收入比例(%) 营业利润(元) 利润比例(%) 毛利率(%)
─────────────────────────────────────────────────
机器人产品(产品) 8066.53万 56.88 4127.90万 68.82 51.17
智能电网设备及智能自动化设备(产品) 2622.52万 18.49 460.93万 7.68 17.58
其他业务收入(产品) 2262.39万 15.95 1166.70万 19.45 51.57
无人机巡检服务(产品) 1229.76万 8.67 242.41万 4.04 19.71
─────────────────────────────────────────────────
境外地区(地区) 6694.48万 47.21 3736.88万 62.30 55.82
华东地区(地区) 3620.70万 25.53 638.11万 10.64 17.62
其他业务收入(地区) 2262.39万 15.95 1166.70万 19.45 51.57
西南地区(地区) 897.25万 6.33 205.85万 3.43 22.94
东北地区(地区) 416.56万 2.94 101.29万 1.69 24.32
华南地区(地区) 236.73万 1.67 135.34万 2.26 57.17
西北地区(地区) 53.10万 0.37 13.77万 0.23 25.93
─────────────────────────────────────────────────
截止日期:2023-12-31
项目名 营业收入(元) 收入比例(%) 营业利润(元) 利润比例(%) 毛利率(%)
─────────────────────────────────────────────────
电力行业(行业) 4.60亿 61.50 2.10亿 69.23 45.57
其他业务(行业) 1.81亿 24.20 5424.59万 17.90 29.95
非电力行业(行业) 1.07亿 14.29 3899.20万 12.87 36.46
─────────────────────────────────────────────────
机器人产品(产品) 4.02亿 53.68 1.91亿 63.09 47.59
其他业务(产品) 1.81亿 24.20 5424.59万 17.90 29.95
智能电网及智能自动化设备(产品) 1.49亿 19.94 5278.99万 17.42 35.38
无人机巡检服务(产品) 1632.14万 2.18 480.53万 1.59 29.44
─────────────────────────────────────────────────
华东地区(地区) 5.02亿 67.06 2.20亿 72.45 43.75
其他业务(地区) 1.81亿 24.20 5424.59万 17.90 29.95
华北地区(地区) 3277.49万 4.38 1581.51万 5.22 48.25
华南地区(地区) 2143.50万 2.86 969.77万 3.20 45.24
东北地区(地区) 406.15万 0.54 144.63万 0.48 35.61
西北地区(地区) 375.96万 0.50 106.08万 0.35 28.22
西南地区(地区) 205.31万 0.27 89.53万 0.30 43.61
境外地区(地区) 77.82万 0.10 9.32万 0.03 11.98
华中地区(地区) 54.34万 0.07 21.77万 0.07 40.07
─────────────────────────────────────────────────
直销(销售模式) 5.66亿 75.69 2.49亿 82.06 43.90
其他业务(销售模式) 1.81亿 24.20 5424.59万 17.90 29.95
经销(销售模式) 77.82万 0.10 9.32万 0.03 11.98
─────────────────────────────────────────────────
截止日期:2022-12-31
项目名 营业收入(元) 收入比例(%) 营业利润(元) 利润比例(%) 毛利率(%)
─────────────────────────────────────────────────
电力行业(行业) 4.00亿 59.85 1.77亿 80.55 44.12
其他(补充)(行业) 2.30亿 34.34 3158.88万 14.41 13.76
非电力行业(行业) 3882.09万 5.81 1105.94万 5.04 28.49
─────────────────────────────────────────────────
机器人产品(产品) 4.39亿 65.66 1.88亿 85.59 42.74
其他(补充)(产品) 2.30亿 34.34 3158.88万 14.41 13.76
─────────────────────────────────────────────────
华东地区(地区) 3.61亿 54.00 1.67亿 89.23 46.37
其他(补充)(地区) 2.30亿 34.34 3158.88万 --- 13.76
华南地区(地区) 3345.75万 5.00 784.89万 4.18 23.46
西北地区(地区) 1626.63万 2.43 567.47万 3.02 34.89
华北地区(地区) 1370.72万 2.05 185.31万 0.99 13.52
东北地区(地区) 859.24万 1.28 287.53万 1.53 33.46
华中地区(地区) 465.06万 0.70 176.59万 0.94 37.97
西南地区(地区) 131.00万 0.20 19.03万 0.10 14.53
─────────────────────────────────────────────────
直销(销售模式) 4.39亿 65.66 1.88亿 85.59 42.74
其他(补充)(销售模式) 2.30亿 34.34 3158.88万 14.41 13.76
─────────────────────────────────────────────────
【3.前5名客户营业收入表】
截止日期:2024-12-31
前5大客户共销售4.51亿元,占营业收入的77.01%
┌───────────────────────┬───────────┬───────────┐
│客户名称 │ 营收额(万元)│ 占比(%)│
├───────────────────────┼───────────┼───────────┤
│客户1 │ 10555.32│ 18.04│
│客户2 │ 8161.44│ 13.95│
│客户3 │ 1792.04│ 3.06│
│客户4 │ 1600.07│ 2.73│
│合计 │ 45061.91│ 77.01│
└───────────────────────┴───────────┴───────────┘
【4.前5名供应商采购表】
截止日期:2024-12-31
前5大供应商共采购2.21亿元,占总采购额的36.77%
┌───────────────────────┬───────────┬───────────┐
│供应商名称 │ 采购额(万元)│ 占比(%)│
├───────────────────────┼───────────┼───────────┤
│供应商1 │ 10230.10│ 17.02│
│供应商2 │ 3536.11│ 5.88│
│供应商3 │ 3050.35│ 5.07│
│合计 │ 22110.09│ 36.77│
└───────────────────────┴───────────┴───────────┘
【5.经营情况评述】
截止日期:2024-12-31
●发展回顾:
一、经营情况讨论与分析
近年来,公司深入实施"机器人+行业"发展战略,持续强化技术创新与产业融合。2024年度,公司在巩
固电网领域优势的基础上,加速推进多行业场景的智能化解决方案落地。报告期内,公司稳步推进电网、商
用清洁、新能源充电、轨道交通等存量业务的技术升级、产品创新与市场拓展;同时,公司看好“机器人+A
I”技术融合带来的产业变革机遇以及具身智能机器人赛道的未来发展潜力,加大向新兴领域的资源投入,
推动布局具身智能等前沿技术领域,并重点推进“机器人+AI”的技术探索。
报告期内,受市场环境等因素影响,部分下游客户对机器人产品的投资及需求不及预期,导致公司短期
经营承压,2024年度营业收入有所下降。面对市场挑战,公司积极优化业务结构,推进国内外产品业务,其
中商用清洁机器人业务已初步构建东亚、欧洲、北美等区域的销售渠道。在保持现有领域研发资源投入的同
时,公司积极探索新兴技术领域,为公司长期技术转化和创新筑牢根基。
2024年度,公司开展的重点工作如下:
1、聚焦AI技术的研发与应用
在人工智能相关技术领域,公司始终坚定地聚焦于AI技术的研发与应用。2024年,公司聚焦“AI平台”
和“数据管理平台”的深度研发与应用,全力巩固提升技术实力。
针对此前发布的多模态超融合技术大模型YJH-LM,2024年度,公司从技术架构、功能部署及模型能力优
化等多个维度开展了重点突破与创新。在架构层面,突破了传统transformer架构的算力瓶颈,积极优化自
有模型架构,提升运行效率;在功能部署层面,公司顺利完成了语音交互、图像识别等任务的部署,成功实
现文生图功能,极大地提升了图像生成效率与质量。这一成果在对图像内容有大量需求的场景中表现出色,
显著减少了人力投入和制作成本;在技术能力层面,公司进紧跟时代趋势,以ChatGPT、DeepSeek等逻辑推
理AI平台为依托,推动大模型向更高推理能力迈进,积极探索强化模型训练方法,增加后训练比重,融入模
仿学习与强化学习,提升模型推理水平。通过持续优化模型算法,公司进一步提升了YJH-LM在多模态任务中
的泛化能力与稳定性,不仅为未来更多创新应用场景的拓展奠定了坚实基础,也推动了具身智能相关技术和
应用从概念走向落地。
2、深化推进“具身智能+行业应用”发展战略
报告期内,公司积极拓展AI技术应用边界,探索多模态融合下的新应用场景,深入洞察目标行业的潜在
需求,从市场调研、用户分析等多维度入手,通过AI技术解决行业痛点,捕捉新的业务增长点,从而有效拓
展产品的应用场景和覆盖范围,不断推出契合不同领域需求的新产品,并对已有产品进行升级迭代,以多元
化的产品矩阵满足差异化的市场需求,全方位提升市场竞争力。
(1)电力业务领域
在电力系统持续革新的大背景下,行业对于无人化运行、专业化管理、精细化监控、安全化操作,以及
提能增效的需求愈发迫切。公司产品解决方案已覆盖智能作业、智能巡检、电缆隧道监测等核心场景,并在
新能源场站无人值守领域实现解决方案突破。报告期内,公司深化"具身智能机器人+行业数字化"双轮驱动
战略,重点聚焦室外带电作业、室内智能操作、智能巡检及无人机智能巡检平台四大核心产品线。其中,新
一代带电作业产品全年完成多项关键技术升级并通过国网EIP认证;公司人形机器人在电力高压站场景进行
了试用。
在技术创新方面,公司优化挂轨巡检设备缺陷识别模型,并建立典型缺陷样本库;攻克管廊设备多源数
据检测技术,完成国内首条超5公里、1000kv特高压GIL管廊空地一体化部署;构建无人机智能巡检平台,实
现多行业灵活部署能力。
在产品研发方面,公司聚焦带电作业机器人、智能操作机器人、巡检机器人等核心产品,在基础硬件层
面,从选材到工艺全面优化,显著提升了产品性能与稳定性;在软件算法层面,通过导入深度学习和AI大模
型等工具,持续优化算法架构稳健性,增强机器人对复杂环境和多样任务的精准应对能力,大幅提升其适应
性。
公司通过"自研+生态合作"模式,形成"高附加值特种机器人+智能化运维工具链"产品体系,积极拓展与
国家电网、光伏储能、轨道交通、石油化工、钢铁炼化、煤炭勘采等多行业领域的合作及应用探索,将机器
人技术与行业特点深度融合,助力更多的行业实现智能化升级,从而进一步拓展机器人的应用边界,为推动
行业智能化转型贡献力量。
(2)智慧共享充电业务领域
2024年,公司聚焦于智慧共享充电系统、临近车位共享充电系统的深度研发,致力于通过持续迭代软件
系统与硬件设施,实现用户体验的全面升级。同时,紧抓市场动态,构建了以高效运营管理平台为核心的综
合系统,即“一体化智慧管理平台”。该平台借助数据互联互通技术,实时发布充电基础设施的运行状态,
涵盖设备监控、充电管理、费用清分、数据分析等全方位功能,为用户及运营商提供透明、高效的运营支持
。同步优化用户手机小程序功能,集充电站查询、便捷充电、预约服务及移动支付等功能于一体,极大地简
化了用户的充电流程,提升了服务便捷性。
报告期内,公司进一步拓展共享充电业务的市场规模,截至目前,已在超过15个城市建设投运,包括苏
州、无锡、北京、南京、南通、盐城、扬州、银川、绍兴、上海、青岛等,覆盖场景涵盖居民楼、酒店、综
合办公楼等。
(3)商用清洁业务领域
自公司于2023年正式发布商用清洁机器人以来,公司全力拓展客户及渠道资源,在国内与海外市场并行
布局,目前已成功搭建国内及海外销售渠道及售后服务体系。公司参加了上海国际清洁技术与设备博览会(
CCE)、INTERCLEANCHINA重庆国际清洁与维护展览会、ISSA北美清洁展、IntercleanAmsterdam2024荷兰阿
姆斯特丹国际清洁与维护展等国内外大型展会及论坛,品牌及市场知名度持续提升。截至目前,公司商用清
洁机器人在日本、韩国、法国、意大利、德国、新加坡、挪威、瑞士、斯洛文尼亚等多个国家已有产品交付
,国内市场在南京、深圳、广州、重庆、厦门、东莞等地区的多个场景中落地。
报告期内,公司继续挖掘更多商用清洁场景需求,升级迭代J30、J40清洁机器人,并布局微型商用清洁
机器人,以满足餐厅、酒店以及部分娱乐场所等细分场景的保洁需求,进一步完善产品线矩阵;同时采用多
产品化组合、多机协同工作的方式,满足更多业界场景化需求。
2024年,公司实现了高、低端清洁机器人的技术平台化,并完成软件系统升级;针对餐厅、酒店等特定
商业场景,提高算法能力,进一步提升了产品关键性能指标,提高了产品竞争力。
(4)轨道交通业务领域
随着人工智能技术的快速发展、机器人产业及技术的不断成熟,国内部分城市轨道交通运营公司已经开
始尝试使用机器人替代或辅助人工进行列车运检,轨道交通运检的智能化水平正在逐步提升。公司于2023年
推出的车辆检测机器人,已在南京、无锡等地铁公司进行试点、应用,其中南京地铁成功实现批量应用。报
告期内,宁和智能对车辆检测机器人进行了迭代开发,升级后的新一代车辆检测机器人在运动能力、智能导
航、机械臂控制以及图像识别等方面得到了全面提升,整体巡检效率亦有效提高。新一代车辆检测机器人产
品目前已完成功能开发和测试,并于2024年下半年在南京地铁、无锡地铁开展试点应用。
(5)具身智能通用人形机器人
2024年度,公司在具身智能领域取得了阶段性成果,推出人形机器人产品RK100样机,并进入产品测试
及试用阶段。另外,公司已完成运动捕捉系统与虚拟现实技术开发,机器人通过精准的动作捕捉和沉浸式的
虚拟现实环境,完成场景示教数据采集,已积累了大量丰富且有价值的数据,为机器人具身智能技术提供了
训练基础。
3、稳步推进组织结构调整、管理体系优化,提质增效
为满足公司全面发展的战略要求,报告期内,公司持续对运营体系、组织架构与流程等管理体系进行优
化,通过精简运营流程、优化资源配置机制,确保关键项目与部门获得充足支持;通过持续推动组织结构改
革,提升组织管理能力和经营效率,降低经营成本。
4、持续完善公司全面质量管理体系
公司始终围绕满足客户需求,以全员参与为基础,不断夯实质量根基、建立并持续完善全面质量管理体
系。报告期内,公司坚持在产品开发、生产制造、交付运维及供应链系统等方面持续开展质量培训、质量专
项提升活动,实现缩短开发周期、降低运营成本、提升产品质量的目标。同时,公司通过一体化业务管理平
台,采用项目和设备档案两条线索,整合各业务领域资源,记录和管理各业务领域运行数据和过程信息,实
现对营销、研发、工程、生产的统一管理,提升公司流程优化和管理水平,有效推动企业的发展。
随着技术迭代和供应链体系持续优化,公司各业务板块的交付能力及服务支撑业务水平亦不断提高。为
应对日益激烈的市场竞争和客户对产品质量与服务要求的不断提高,公司将持续完善全面质量管理体系,在
坚持工作创新、流程优化的基础上,持续开展提质增效降本工作,不断健全制造体系流程,加强制造能力建
设,实现产品竞争力与服务品质的双提升。
二、报告期内公司所处行业情况
公司主要从事智能机器人及智能设备等产品的研发、生产、销售及智能化服务,以电力行业特种机器人
为发展核心,通过推进实施“机器人+行业”全面发展战略,成功覆盖商业清洁、新能源充电、轨道交通等
行业领域,帮助众多行业客户实现无人化、智能化、精密化管理。报告期内,公司在具身智能领域取得了阶
段性成果,已推出人形机器人样机,并进入产品测试及试用阶段。2021年12月,国家工信部印发了《“十四
五”机器人产业发展规划》,提出:到2025年,我国成为全球机器人技术创新策源地、高端制造集聚地和集
成应用新高地。一批机器人核心技术和高端产品取得突破,整机综合指标达到国际先进水平,关键零部件性
能和可靠性达到国际同类产品水平。机器人产业营业收入年均增长超过20%。
2023年1月,国家工信部等十七部门联合印发《“机器人+”应用行动实施方案》,提出:到2025年,服
务机器人、特种机器人行业应用深度和广度显著提升,机器人促进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的能力明显增强,并
具体列明了一批重点领域,如能源、商业社区服务、安全应急和极限环境应用等,开展从机器人产品研制、
技术创新、场景应用到模式推广的系统推进工作。
2023年10月,国家工信部印发《人形机器人创新发展指导意见》,提出:人形机器人集成人工智能、高
端制造、新材料等先进技术,有望成为继计算机、智能手机、新能源汽车后的颠覆性产品,将深刻变革人类
生产生活方式,重塑全球产业发展格局。到2025年,人形机器人创新体系初步建立;到2027年,人形机器人
技术创新能力显著提升;并且在部门协同、政策支持、人才引进、交流合作方面做好支撑工作,这将有效提
升我们机器人行业进一步向高智能化,高整体化的产业快速发展。
我国现已进入高质量发展新阶段,在国家政策的大力支持下,机器人作为新兴技术的重要载体和现代产
业的关键装备,不仅充当着人类生产生活的重要工具,更是应对人口老龄化问题的得力助手。当前及未来一
段时间,中国将处于自动化、数字化、智能化快速发展和深度融合的黄金时期,机器人产业发展潜力巨大。
公司覆盖的细分行业领域相关情况:
1、电力行业
自2009年5月,国家电网坚强智能电网研究工作组编制《自主创新、国际领先坚强智能电网综合研究报
告》首次提出智能电网概念后,国家电网、南方电网均将智能电网建设作为电网建设的重点内容,经过多年
的建设发展,电网智能化程度不断提升,但离智能电网高可靠性、高自动化率的目标尚有一定差距,智能电
网仍是电网建设持续投入的趋势和方向,人工智能将在电网智能化、数字化改造中起到越来越重要的作用。
《“机器人+”应用行动实施方案》明确提出,在能源领域,要研制能源基础设施建设、巡检、操作、维
护、应急处置等机器人产品;推动企业突破高空、狭窄空间、强电磁场等复杂环境下的运动、感知、作业关
键技术;推广机器人在风电场、光伏电站、水电站、核电站、油气管网、枢纽变电站、重要换流站、主干电
网、重要输电通道等能源基础设施场景应用。
国家发展改革委员会于2022年4月颁发《电力可靠性管理办法(暂行)》,提出电力企业应当加强线路
带电作业、无人机巡检、设备状态监测等先进技术应用,优化输变电设备运维检修模式。在2021能源电力转
型国际论坛上,国家电网公司披露,“十四五”期间,国家电网计划投入3500亿美元(约合2.23万亿元),
推进电网转型升级,重点利用数字技术为电网赋能,着力提高配网智能化、数字化水平。
根据《南方电网“十四五”电网发展规划》,“十四五”期间,南方电网公司总体电网建设将规划投资
约6700亿元,以加快数字电网建设和现代化电网进程。“十四五”期间,南方电网重点建设内容包括三大方
面:(1)加大配网建设;(2)提升电网“输、变、配”环节智能化水平;(3)加快新型电力系统建设节
奏。明确投资的主要方向包括电网的智能化与数字化、特高压建设及柔性输电技术、储能和配网智能化四部
分,均是智能电网的重要构成。
2024年2月,国家发展改革委国家能源局发布《关于新形势下配电网高质量发展的指导意见》,该意见
提出:要加快配电网建设改造和智慧升级,强化源网荷储协同发展;到2030年,基本完成配电网柔性化、智
能化、数字化转型;提高装备能效和智能化水平,合理配置监测终端、无人巡检终端、带电作业机器人等设
施设备,加快设备状态智能监测分析、电网灾害智能感知等技术应用。
另外,根据国家电网2024年7月披露的消息,为加快构建新型电力系统,促进新能源高质量发展,推动
大规模设备更新改造,国家电网公司全年电网投资将首次超过6000亿元,2024年比2023年新增711亿元,新
增投资主要用于特高压交直流工程建设、加强县域电网与大电网联系、电网数字化智能化升级,更好保障电
力供应、促进西部地区大型风电光伏基地送出、提升电网防灾抗灾能力、改善服务民生。
在上述政策及行业战略规划的背景下,机器人等智能化产品将成为智能化电网建设过程中的重要组成部
分。
2014年,变电站巡检机器人开始在电网应用,江苏电力公司作为国家电网智能电网及智能运维示范基地
,率先在全国开展配电网智能化改造,带动了巡检机器人在各省市地区的应用和推广。经过多年应用和市场
培养,目前,巡检类机器人产品技术上已趋于成熟,客户对该类机器人已有充分的认知,且接受程度较高,
行业内的竞争格局也已基本稳定,集中在公司在内的国内少数优质企业之间。
另外,公司在行业内率先从巡检智能化突破到带电作业智能化,开发并推出了作业类机器人产品,助力
电网智能化从“智能感知”走向“智能作业”。目前,在操作机器人领域,公司在技术、业务发展等方面上
均处于行业领先地位。
2、新能源充电行业
在“双碳”战略牵引与政策推动下,我国新能源产业链不断完善,核心技术创新能力持续提升、关键零
部件制造能力不断增强,已进入规模化快速发展新阶段。根据中国汽车工业协会发布数据显示,2024年,新
能源汽车产销量分别达1288.8万辆和1286.6万辆,同比分别增长34.4%和35.5%,产销连续10年位居全球第一
,成为我国最具竞争力的战略性新兴产业之一。与此同时,我国充电基础设施建设实现跨越式发展,充电技
术快速提升,标准体系逐步完备,产业生态稳步形成;根据中国电动汽车充电基础设施促进联盟(EVCIPA)
数据显示,截至2024年12月,全国电动汽车充换电基础设施累计数量为1281.8万台,同比增长49.1%。
然而,行业快速发展的背后仍存在建桩难、公共充电设施发展不均衡、用户充电体验有待提升、行业质
量与安全监管体系有待完善等突出问题。充电设施作为城市交通公用服务装备,其布置一方面要提供足够的
服务能力以满足用户在时间、空间上的使用需求,另外一方面则需要考虑建设与运营的经济性。
为进一步促进新能源车产业发展,突破充电基础设施发展瓶颈,2022年,国家发展改革委员会等部门出
台《关于进一步提升电动汽车充电基础设施服务保障能力的实施意见》,提出加快推进居住社区充电设施建
设安装,严格落实新建居住社区配件要求,新建居住社区要确保固定车位100%建设充电设施或预留安装条件
。创新居住社区充电服务商业模式,鼓励“临近车位共享”“多车一桩”等新模式。
2023年6月8日,国务院办公厅印发《关于进一步构建高质量充电基础设施体系的指导意见》,要求在既
有居住区加快推进固定车位充电基础设施应装尽装,优化布局公共充电基础设施,在新建居住区严格落实充
电基础设施配建要求,确保固定车位按规定100%建设充电基础设施或预留安装条件,满足直接装表接电要求
。鼓励充电运营企业等接受业主委托,开展居住区充电基础设施“统建统服”,统一提供建设、运营、维护
等服务。
2023年7月,国家发展改革委员会等部门印发《关于促进汽车消费的若干措施》的通知提到:推动居民
小区内的公共充换电设施用电实行居民电价,推动对执行工商业电价的充换电设施用电实行峰谷分时电价政
策。
为贯彻落实国家新能源产业发展战略,公司自2022年起,先后开展了共享充电机器人方案、临近车位共
享充电方案等充电设施“统建统服”解决方案的研发、生产、试点、销售和建设服务等工作。通过这些解决
方案,在有效保障用户安全充电的同时,也能更好地服务充电市场各参与方,形成良好的社会与经济价值,
从而进一步促进新能源汽车消费,加快构建新型电力系统,最终形成电网、运营商和用户多方共赢的良好局
面。
3、商用清洁行业
传统人力保洁模式中存在劳动力短缺、人员老龄化、人员管理难、清洁质量和效率管控难、人力成本不
断提升等问题,随着国家城市化水平的逐渐提高,住宅、商业及办公领域对自动化和高效清洁解决方案的需
求不断增加。结合商用清洁行业多年的发展情况,当今商业清洁行业正处于智能化转型的关键阶段,技术进
步与市场需求双向驱动行业增长。
当前,商用清洁机器人行业正朝着高效智能、专业化、无人值守、低维护保养及低成本运营等方向快速
发展,进而加速推动全球清洁机器人市场规模的持续扩大。在AI技术、SLAM导航、多传感器融合等关键技术
不断突破的背景下,产品的人工智能化程度(如环境识别、路径优化等)、稳定性及复杂场景(如高动态人
流区域、多地面材质等场景)下的适应性成为核心竞争力。就全球市场而言,商用清洁机器人目前处于快速
应用推广阶段,整体渗透率并不高,随着市场需求的不断提升和人工智能机器人技术的广泛应用,商用清洁
机器人具备广阔的发展潜力和市场空间。
4、轨道交通行业
轨道交通作为我国国民经济的命脉和交通运输的骨干网络,主要分为国家铁路和城市轨道交通两类,其
在推动资源流通、加强经济区域交流、解决城市交通拥挤等方面发挥了关键的作用。轨道交通是典型的资产
密集型行业,拥有大量的设备和设施,覆盖领域广泛且专业性较强。“十四五”规划中指出,加快建设交通
强国,推进城市群都市圈交通一体化,加快城际铁路、市域(郊)铁路建设。在交通强国建设进程中,智慧
轨道交通将成为主要战场之一,是交通强国建设的重要战略突破口。据中国城市轨道交通协会发布的《中国
城市轨道交通智慧城轨发展纲要》,到2035年,城市轨道交通“智能运维安全保障体系健全完善,全行业运
营安全和设备保障等指标达到世界领先水平”。城市轨道交通作为主要的城市交通方式,车辆的安全性、可
靠性是乘客安心出行的必要条件。城轨车辆的使用年限一般为30年,在此期间,为保证车辆的安全运营,需
要对车辆进行合理、科学的检查和维护,尤其是与安全相关的重要系统。
根据中国国家铁路集团有限公司发布的数据:2024年,全国铁路完成固定资产投资8506亿元,同比增长
11.26%。根据交通运输部披露数据,截至2024年12月31日,31个省(自治区、直辖市)和新疆生产建设兵团
共有54个城市开通运营城市轨道交通线路325条,运营里程10945.6公里。2024年全年新增城市轨道交通运营
线路18条,新增运营区段27段,新增运营里程748公里。
随着铁路以及城市轨道交通运营规模的持续扩大,设备设施的数量日益增长,日常运维检修工作量倍增
,轨道交通运营维护面临检修人员及场地配置紧缺、检修任务重、检修劳动强度大、作业周期长等问题。轨
道交通目前常规的运检方式中,人工方式所面临的效率较低、漏检、工作环境恶劣、人员老龄化和人力短缺
等问题突出。另外,随着运营压力增大,天窗期时间压缩,轨道交通设施运检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