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营分析☆ ◇603693 江苏新能 更新日期:2025-09-17◇ 通达信沪深京F10
★本栏包括【1.主营业务】【2.主营构成分析】【3.前5名客户营业收入表】【4.前5名供应商采购表】
【5.经营情况评述】
【1.主营业务】
新能源发电项目的投资开发、建设运营及电力销售。
【2.主营构成分析】
截止日期:2025-06-30
项目名 营业收入(元) 收入比例(%) 营业利润(元) 利润比例(%) 毛利率(%)
─────────────────────────────────────────────────
电力(产品) 10.07亿 95.52 5.56亿 101.16 55.25
供汽供水(产品) 3980.25万 3.78 -692.17万 -1.26 -17.39
其他(产品) 742.45万 0.70 55.64万 0.10 7.49
─────────────────────────────────────────────────
截止日期:2024-12-31
项目名 营业收入(元) 收入比例(%) 营业利润(元) 利润比例(%) 毛利率(%)
─────────────────────────────────────────────────
电力行业(行业) 20.86亿 99.36 10.79亿 99.96 51.74
其他业务(行业) 1348.44万 0.64 42.30万 0.04 3.14
─────────────────────────────────────────────────
风力发电(产品) 17.78亿 84.70 9.97亿 92.39 56.09
光伏发电(产品) 1.77亿 8.43 7653.92万 7.09 43.27
供汽供水(产品) 9736.45万 4.64 -486.84万 -0.45 -5.00
储能(产品) 3319.76万 1.58 1591.55万 1.47 47.94
其他业务(产品) 1348.44万 0.64 42.30万 0.04 3.14
生物质发电(产品) 20.12万 0.01 -584.30万 -0.54 -2904.12
─────────────────────────────────────────────────
江苏(地区) 20.60亿 98.16 10.75亿 99.61 52.19
山西(地区) 2332.91万 1.11 490.95万 0.45 21.04
其他业务(地区) 1348.44万 0.64 42.30万 0.04 3.14
美国(地区) 182.26万 0.09 -117.43万 -0.11 -64.43
─────────────────────────────────────────────────
直销(销售模式) 20.86亿 99.36 10.79亿 99.96 51.74
其他业务(销售模式) 1348.44万 0.64 42.30万 0.04 3.14
─────────────────────────────────────────────────
截止日期:2024-06-30
项目名 营业收入(元) 收入比例(%) 营业利润(元) 利润比例(%) 毛利率(%)
─────────────────────────────────────────────────
电力(产品) 9.97亿 95.07 5.65亿 100.39 56.67
供汽供水(产品) 4683.51万 4.46 -100.65万 -0.18 -2.15
其他业务(产品) 485.39万 0.46 -119.11万 -0.21 -24.54
─────────────────────────────────────────────────
截止日期:2023-12-31
项目名 营业收入(元) 收入比例(%) 营业利润(元) 利润比例(%) 毛利率(%)
─────────────────────────────────────────────────
新能源发电(行业) 19.34亿 99.41 9.67亿 99.94 49.98
其他业务(行业) 1155.53万 0.59 61.23万 0.06 5.30
─────────────────────────────────────────────────
风力发电(产品) 16.86亿 86.64 9.17亿 94.80 54.39
光伏发电(产品) 1.32亿 6.76 6904.19万 7.14 52.48
供汽供水(产品) 1.15亿 5.90 -1435.08万 -1.48 -12.51
其他业务(产品) 1155.53万 0.59 61.23万 0.06 5.30
生物质发电(产品) 203.95万 0.10 -496.28万 -0.51 -243.33
─────────────────────────────────────────────────
江苏(地区) 19.28亿 99.06 9.66亿 99.85 50.11
其他业务(地区) 1155.53万 0.59 61.23万 0.06 5.30
山西(地区) 456.75万 0.23 152.48万 0.16 33.38
美国(地区) 217.63万 0.11 -69.34万 -0.07 -31.86
─────────────────────────────────────────────────
直销(销售模式) 19.34亿 99.41 9.67亿 99.94 49.98
其他业务(销售模式) 1155.53万 0.59 61.23万 0.06 5.30
─────────────────────────────────────────────────
【3.前5名客户营业收入表】
截止日期:2024-12-31
前5大客户共销售20.15亿元,占营业收入的96.01%
┌───────────────────────┬───────────┬───────────┐
│客户名称 │ 营收额(万元)│ 占比(%)│
├───────────────────────┼───────────┼───────────┤
│国网江苏省电力有限公司 │ 192617.54│ 91.76│
│江苏国信淮安燃气发电有限责任公司 │ 3348.79│ 1.60│
│国网山西省电力公司 │ 2332.91│ 1.11│
│江苏康之欣染业有限公司 │ 1658.51│ 0.79│
│江苏共创人造草坪有限公司 │ 1578.26│ 0.75│
│合计 │ 201536.02│ 96.01│
└───────────────────────┴───────────┴───────────┘
【4.前5名供应商采购表】
截止日期:2024-12-31
前5大供应商共采购4.83亿元,占总采购额的34.12%
┌───────────────────────┬───────────┬───────────┐
│供应商名称 │ 采购额(万元)│ 占比(%)│
├───────────────────────┼───────────┼───────────┤
│中国能源建设集团江苏省电力设计院有限公司 │ 21015.55│ 14.86│
│连云港海连送变电工程有限公司 │ 1069.10│ 1.26│
│通威太阳能(合肥)有限公司 │ 911.98│ 1.07│
│合计 │ 48264.08│ 34.12│
└───────────────────────┴───────────┴───────────┘
【5.经营情况评述】
截止日期:2025-06-30
●发展回顾:
一、报告期内公司所属行业及主营业务情况说明
(一)公司所属行业及主营业务
根据《国民经济行业分类》(GB/T4754-2017),公司所属行业为电力、热力生产和供应业(D44)。公
司主要从事风能发电、光伏发电、新型储能等新能源业务的投资、建设、运营。
截至2025年6月30日,公司新能源发电控股装机容量171万千瓦,权益装机容量141万千瓦,其中,风电
项目权益装机容量114万千瓦,光伏发电项目权益装机容量17万千瓦,生物质项目权益装机容量10万千瓦;
新型储能控股装机容量20.7万千瓦/40.7万千瓦时。
公司新能源发电业务将风能、太阳能等新能源进行开发并转换为电力后销售,取得收入,新型储能业务
部署储能设施,通过充放电调节供需平衡,获取电量交易等收益。另外,公司在运的生物质项目为热电联产
项目,可向当地其他生产企业销售蒸汽和热水。
公司新能源项目投资运营主要包括三个阶段:项目开发阶段,由公司或下属项目公司负责特定区域的项
目开发,项目考察评估后立项,向相关政府部门提出项目投资申请,取得项目核准或备案;项目建设阶段,
公司按采购招标程序组织设备和工程施工的采购和招标,工程建设完成、验收调试合格后,项目并网运行;
项目运营阶段,由下属项目公司负责项目的运行、维护、管理,公司对各项目运营情况进行监控,并对各下
属公司实行经营目标考核。
影响公司业绩的主要驱动因素包括装机容量、风力资源和光照资源、上网电价、资金成本等。
报告期内,公司的主要业务、主要产品、经营模式、主要的业绩驱动因素未发生重大变化。
(二)报告期内行业情况
1、报告期内主要行业政策
(1)深化新能源上网电价市场化改革
2025年1月,国家发展改革委、国家能源局联合印发《关于深化新能源上网电价市场化改革促进新能源
高质量发展的通知》,改革的总体思路是坚持市场化方向,推动新能源上网电量全面进入市场、上网电价由
市场形成,配套建立可持续发展价格结算机制,区分存量和增量分类施策,促进行业持续健康发展。改革主
要内容有三方面:一是推动新能源上网电价全面由市场形成,新能源项目上网电量原则上全部进入电力市场
,上网电价通过市场交易形成;二是建立支持新能源可持续发展的价格结算机制,新能源参与市场交易后,
在结算环节建立可持续发展价格结算机制,对纳入机制的电量,按机制电价结算;三是区分存量和增量项目
分类施策,存量项目的机制电价与现行政策妥善衔接,增量项目的机制电价通过市场化竞价方式确定。
(2)推动能源高质量发展
2025年2月,国家能源局印发《2025年能源工作指导意见》,提出了2025年能源工作的主要目标。在供
应保障能力方面,全国发电总装机达到36亿千瓦以上,新增新能源发电装机规模2亿千瓦以上,发电量达到1
0.6万亿千瓦时左右,跨省跨区输电能力持续提升。在绿色低碳转型方面,非化石能源发电装机占比提高到6
0%左右,非化石能源占能源消费总量比重提高到20%左右。工业、交通、建筑等重点领域可再生能源替代取
得新进展。新能源消纳和调控政策措施进一步完善,绿色低碳发展政策机制进一步健全。在发展质量效益方
面,风电、光伏发电利用率保持合理水平,光伏治沙等综合效益更加显著。初步建成全国统一电力市场体系
,资源配置进一步优化。
(3)多措并举推动绿证市场提质发展
2025年3月,国家发展改革委等5部门联合印发《关于促进可再生能源绿色电力证书市场高质量发展的意
见》,总体要求到2027年,绿证市场交易制度基本完善,强制消费与自愿消费相结合的绿色电力消费机制更
加健全,绿色电力消费核算、认证、标识等制度基本建立,绿证与其他机制衔接更加顺畅,绿证市场潜力加
快释放,绿证国际应用稳步推进,实现全国范围内绿证畅通流动。到2030年,绿证市场制度体系进一步健全
,全社会自主消费绿色电力需求显著提升,绿证市场高效有序运行,绿证国际应用有效实现,绿色电力环境
价值合理体现,有力支撑可再生能源高质量发展,助力经济社会发展全面绿色转型。2025年1-6月,国家能
源局共计核发绿证13.71亿个,其中可交易绿证9.58亿个;全国共计交易绿证3.48亿个,同比增长1.18倍,
其中单独交易绿证2.42亿个、绿色电力交易对应绿证1.07亿个。
(4)有序推动绿电直连发展
2025年5月,国家发展改革委、国家能源局联合印发《关于有序推动绿电直连发展有关事项的通知》,
从适用范围、规划引导、运行管理、价格机制、组织保障五个方面明确发展绿电直连项目的具体要求。明确
绿电直连是指风电、太阳能发电、生物质发电等新能源不直接接入公共电网,通过直连线路向单一电力用户
供给绿电,可实现供给电量清晰物理溯源的模式,其中,直连线路是指电源与电力用户直接连接的专用电力
线路。按照负荷是否接入公共电网分为并网型和离网型两类,并网型项目作为整体接入公共电网,与公共电
网形成清晰的物理界面与责任界面,电源应接入用户和公共电网产权分界点的用户侧。
2、报告期内我国主要行业数据
(1)可再生能源装机规模持续实现新突破
2025年上半年,全国可再生能源新增装机2.68亿千瓦,同比增长99.3%,约占新增装机的91.5%。其中,
水电新增393万千瓦,风电新增5139万千瓦,太阳能发电新增2.12亿千瓦,生物质发电新增71万千瓦。截至
今年6月底,全国可再生能源装机达到21.59亿千瓦,同比增长30.6%,约占我国总装机的59.2%,其中,水电
装机4.4亿千瓦,风电装机5.73亿千瓦,太阳能发电装机11亿千瓦,生物质发电装机0.47亿千瓦。
风电建设和运行情况。今年上半年,全国风电新增并网容量5139万千瓦,其中陆上风电4890万千瓦,海
上风电249万千瓦。截至2025年6月底,全国风电累计并网容量达到5.73亿千瓦,同比增长22.7%,其中陆上
风电5.28亿千瓦,海上风电4420万千瓦。今年上半年,全国风电累计发电量5880亿千瓦时,同比增长15.6%
,全国风电平均利用率93.2%。
光伏发电建设和运行情况。今年上半年,全国光伏新增并网2.12亿千瓦,其中集中式光伏约1亿千瓦,
分布式光伏1.13亿千瓦。截至2025年6月底,全国光伏发电装机容量达到约11亿千瓦,同比增长54.1%,其中
集中式光伏6.06亿千瓦,分布式光伏4.93亿千瓦。今年上半年,全国光伏累计发电量5591亿千瓦时,同比增
长42.9%,全国光伏发电平均利用率94%。
(2)新型储能保持平稳较快发展态势
2025年6月末,全国新型储能装机规模达到9491万千瓦/2.22亿千瓦时,较2024年底增长约29%。其中,
内蒙古、新疆装机规模超过1000万千瓦,山东、江苏、宁夏装机规模超过500万千瓦。河北、浙江、云南、
甘肃、广东、安徽、广西、山西、湖南、河南、湖北、青海、贵州等13省区装机规模超过200万千瓦。
分区域来看,华北、西北、南方地区是上半年新型储能主要增长区,占全国新增装机80%以上。其中,
华北、西北地区已投运新型储能装机分别占全国29.7%、25.7%,占比与2024年底相比基本保持稳定。南方地
区增速较快,已投运新型储能装机占全国15.4%,与2024年底相比增加3个百分点,主要原因是广西、云南等
水电占比较高、调节资源相对充裕的省份,由于新能源快速发展,调节能力逐步趋紧,新型储能发展需求不
断增加。此外,华东、华中、东北地区已投运新型储能装机分别占全国16.6%、12.2%、0.4%。
3、报告期内江苏省主要行业数据
截至2025年6月底,江苏省发电装机容量22816.93万千瓦。全省风电和光伏装机容量10716.88万千瓦,
占总装机容量的46.97%,占比同比提高8.50个百分点。其中,风电装机2344.80万千瓦,占总装机容量的10.
28%,占比同比降低1.83个百分点;光伏装机8372.08万千瓦,占总装机容量的36.69%,占比同比提高10.33
个百分点。
1-6月份,全省新增发电能力2487.96万千瓦,其中风电新增23.60万千瓦;光伏新增2208.33万千瓦。
1-6月份,全省发电量3215.02亿千瓦时,同比增长1.17%。全省风电和光伏发电量720.47亿千瓦时,同
比增长29.78%,占全省发电量的22.41%,占比同比提高4.94个百分点。其中,风电发电量279.02亿千瓦时,
同比下降3.23%;光伏发电量441.45亿千瓦时,同比增长65.47%。图:近五年江苏省风电、光伏发电累计装
机容量(万千瓦)
报告期末,公司控股风电装机容量占江苏省风电装机的5.71%,省内光伏发电装机容量占江苏省光伏发
电装机的0.23%。
二、经营情况的讨论与分析
2025年上半年,公司实现营业收入10.54亿元,同比增长0.48%;毛利率52.17%,同比下降1.50个百分点
;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2.82亿元,同比下降3.62%。
2025年上半年,公司控股新能源发电项目总发电量17.83亿千瓦时,同比下降2.67%,上网电量16.94亿
千瓦时,同比下降2.76%。风电方面,公司1-6月累计发电量16.33亿千瓦时,同比下降3.26%,其中:陆上风
电累计发电量11.67亿千瓦时,同比下降0.09%;海上风电累计发电量4.65亿千瓦时,同比下降10.58%。今年
上半年,光伏发电项目1-6月累计发电量1.50亿千瓦时,上网电量1.09亿千瓦时,分别同比增长4.90%和0.93
%。报告期内,生物质项目仍处于停运转型阶段,四家生物质项目中,现仅淮安生物质仍承担着为当地园区
企业供热的社会责任,2025年1-6月累计供热量18.92万吨,同比下降17.31%。2025年6月,公司投资的国信
溧阳100MW/200MWh储能项目顺利并网,目前公司共运营2座独立电化学储能电站,累计上网电量0.46亿千瓦
时。
(二)报告期内主要工作开展情况
报告期内,公司锚定主责主业,始终坚持发展是第一要务,以稳求进、以进固稳,锚定年度目标任务,
攻坚克难、狠抓落实,生产经营总体平稳、改革发展稳中提质,各项重点工作持续呈现向好发展态势。
一是深挖经营促增效。新一轮电力体制改革以来,我国电力行业“管住中间、放开两头的体制架构”基
本形成,主要由市场决定价格的机制初步建立。受政策推动,今年以来,公司新能源项目全面进入电力市场
,鉴于公司已投产项目主要位于江苏省内,目前省内配套方案未出台,新能源可持续发展价格结算机制尚不
明朗,投资不确定性增加,对公司项目开发建设及投后运营管理形成挑战。对此,公司积极研究部署新能源
项目参与电力市场相关工作,建立电力市场交易组织管理架构体系,优化所属企业参与市场交易的内部控制
和决策程序,通过气象大模型、人工智能决策优化算法等技术手段,不断提升功率预测、交易价格预测和交
易决策水平,力争实现各类市场交易的“量价双优”。此外,公司加快推进如东H2#海上风电项目CCER开发
,目前已正式启动减排量登记工作,待主管部门签发后即可参与CCER交易,预计这将成为公司收益增长的新
突破。
二是精益管理提效能。公司持续做好精细管理,进一步降低成本、提升运营效能,推动公司新能源业务
向更高绩效目标迈进。一方面,加强生产运行管理,加大指标管控,健全设备可靠性指标体系,另一方面,
开展专题技术攻关,组建专业技术协作组,攻关生产技术难题,提高发电设备的安全和运行可靠性。报告期
内,公司控股子公司QC课题荣获江苏省电力行业质量管理成果一等奖2项和二等奖1项。
三是项目推进稳发展。公司坚持把优质项目开拓作为企业可持续发展生命线,在新的发展阶段,严格把
控项目入口关,积极推动优质项目储备,扩大有效投资,严控在建项目的建设质量和进程,以确保项目成本
及效能优势,增强市场竞争力。年初,公司控股股东牵头联合体中选并获得155万千瓦海上风电项目开发权
,公司全力协同推进项目前期工作。上半年,靖江整县新时代船厂屋顶分布式光伏项目全容量并网,实现绿
色能源与制造业的有效融合;国信溧阳100MW/200MWh储能电站项目投产,进一步助力区域能源结构优化和绿
色低碳发展。
四是持续推进科技创新。公司联合国信研究院开展制氢相关技术研究,进行海上风电项目制氢方案论证
。公司控股子公司参与申报国家重点研发计划项目1项,聚焦未来海上风电重点发展方向,开展海上风电智
能运维技术研究。在生产运营关键技术创新方面,公司坚持以需求牵引强化科技创新,联合行业内领军企业
,针对风机叶片故障诊断困难、光伏组件巡检及清扫效率低等生产运营痛点,合作开展技术研发与示范应用
,推进新技术新手段落地,目前项目立项10项。
五是持续强化风险防控。公司牢固树立安全发展理念,坚持底线思维,抓细抓实风险防控各项措施,报
告期内,公司组织所属企业签订年度安全生产责任状,部署开展安全体系专项排查暨夏季安全大检查,组织
开展“安全生产月”系列活动,持续夯实公司安全管理基础;聚焦重点业务领域,推进《合规风险识别清单
》《关键业务流程管控清单》《重点岗位合规职责清单》梳理编制工作,防范化解重大风险。
三、报告期内核心竞争力分析
1、技术优势
新能源发电作为战略性新兴产业,一直处在不断的技术更新和技术进步过程中,也是具有较高技术门槛
的产业。风电和光伏发电平价上网时代下,行业技术要求更高,公司一直关注和跟踪发电领域相关电气设备
发展和运维相关前沿技术,并进行大胆的实践和创新,在风电、光伏发电等业务领域都建立起完善的开发以
及运维管理体系与技术体系,项目管理水平位于行业前列。公司投资的多个项目被评为国家优质投资项目。
在中电联历年举办的全国风电场和全国太阳能光伏电站生产运行统计指标对标及竞赛中,公司投资的项目每
年都榜上有名。
2、人才优势
公司是国内较早进入可再生能源发电应用领域的企业,多年来培养和锻炼了一支电站项目开发建设、运
行维护的专业队伍,在新能源发电项目投资运营领域积累了丰富的业务经验,熟悉市场开拓、项目备案、工
程管理、维护运营等关键环节,能够保障公司在发展、运营、管理等各方面人员需求,同时,公司的专业人
才能够准确地把握行业发展趋势,快速应对行业的新变化、新要求。
3、资源优势
公司的四个发起人股东均为江苏省内大型国有企业,其中,国信集团是江苏重要的省属能源投资集团,
在能源项目建设和运营方面拥有丰富的经验及专业的人才;沿海集团是江苏沿海滩涂围垦以及资源综合开发
的实施主体,具有丰富的风能、光能等新能源资源;国能投资是履行主导盐城市能源基地建设职责的盐城市
属国有企业,对公司在盐城的项目选择、开发具有重要支持作用;农垦集团下属国有农场中具有大量可供开
发风电、光伏的土地资源。股东方的资源优势为公司可持续发展提供了强有力的支持。
4、区位优势
公司已投产新能源项目基本位于江苏,在省内形成了一定的规模优势和品牌优势。江苏是沿海省份,具
有漫长的海岸线,风力资源丰富,风资源可开发量巨大。江苏经济规模大,人均用能基数高,能源低碳化、
绿色化是江苏未来较长一段时期的主要发展方向。同时,江苏又是能源消耗大省,电力消费总量连续多年位
居全国前列,新能源消纳能力强,弃风弃光限电的风险较小。
5、资金优势
电力行业属于资本密集型行业,尤其是在项目建设期间,需要大额的资金投入。公司资产盈利能力强,
已投产的各项目为公司持续带来稳定的利润,资信状况良好,与各类金融机构有较好的合作关系,具备较强
的融资能力和资金成本优势。截至报告期末,公司资产负债率为53.91%,资本结构稳健,偿债能力较强。
〖免责条款〗
1、本公司力求但不保证提供的任何信息的真实性、准确性、完整性及原创性等,投资者使
用前请自行予以核实,如有错漏请以中国证监会指定上市公司信息披露媒体为准,本公司
不对因上述信息全部或部分内容而引致的盈亏承担任何责任。
2、本公司无法保证该项服务能满足用户的要求,也不担保服务不会受中断,对服务的及时
性、安全性以及出错发生都不作担保。
3、本公司提供的任何信息仅供投资者参考,不作为投资决策的依据,本公司不对投资者依
据上述信息进行投资决策所产生的收益和损失承担任何责任。投资有风险,应谨慎至上。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