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营分析☆ ◇603698 航天工程 更新日期:2025-04-02◇ 通达信沪深京F10
★本栏包括【1.主营业务】【2.主营构成分析】【3.前5名客户营业收入表】【4.前5名供应商采购表】
【5.经营情况评述】
【1.主营业务】
以航天粉煤加压气化技术为核心,专业从事煤气化技术及关键设备的研发、工程设计、技术服务、设备成
套供应及工程总承包。
【2.主营构成分析】
截止日期:2024-12-31
项目名 营业收入(元) 收入比例(%) 营业利润(元) 利润比例(%) 毛利率(%)
─────────────────────────────────────────────────
专用设备制造业(行业) 34.05亿 99.87 6.85亿 99.64 20.12
其他业务(行业) 447.87万 0.13 245.47万 0.36 54.81
─────────────────────────────────────────────────
煤炭清洁高效利用业务(产品) 18.27亿 53.59 4.52亿 65.79 24.76
工业气体运营业务(产品) 12.78亿 37.48 1.46亿 21.29 11.46
高端装备制造业务(产品) 3.00亿 8.81 8639.04万 12.56 28.77
其他业务(产品) 447.87万 0.13 245.47万 0.36 54.81
─────────────────────────────────────────────────
华北(地区) 15.16亿 44.46 4.19亿 60.91 27.63
西北(地区) 10.24亿 30.03 1.12亿 16.28 10.93
华中(地区) 6.35亿 18.64 9764.37万 14.20 15.37
华东(地区) 2.17亿 6.36 4754.76万 6.91 21.92
华南(地区) 1327.16万 0.39 920.17万 1.34 69.33
其他业务(地区) 447.87万 0.13 245.47万 0.36 54.81
─────────────────────────────────────────────────
直销(销售模式) 34.05亿 99.87 6.85亿 99.64 20.12
其他业务(销售模式) 447.87万 0.13 245.47万 0.36 54.81
─────────────────────────────────────────────────
截止日期:2024-06-30
项目名 营业收入(元) 收入比例(%) 营业利润(元) 利润比例(%) 毛利率(%)
─────────────────────────────────────────────────
煤炭清洁高效利用业务(产品) 7.70亿 69.79 2.37亿 80.89 30.76
工业气体运营业务(产品) 2.04亿 18.48 1330.51万 4.54 6.52
高端装备制造业务(产品) 1.28亿 11.63 4185.37万 14.29 32.59
其他(产品) 112.94万 0.10 81.53万 0.28 72.19
─────────────────────────────────────────────────
截止日期:2023-12-31
项目名 营业收入(元) 收入比例(%) 营业利润(元) 利润比例(%) 毛利率(%)
─────────────────────────────────────────────────
专业技术服务业(行业) 28.02亿 99.80 6.02亿 99.66 21.49
其他业务(行业) 549.77万 0.20 204.18万 0.34 37.14
─────────────────────────────────────────────────
专利专有设备及通用设备销售(产品) 20.13亿 71.72 6.01亿 99.45 29.84
工程建设(产品) 7.09亿 25.27 745.86万 1.23 1.05
设计和咨询(产品) 4156.10万 1.48 -2903.86万 -4.81 -69.87
其他(产品) 3040.39万 1.08 1679.37万 2.78 55.24
专利技术实施许可(产品) 1267.33万 0.45 808.84万 1.34 63.82
─────────────────────────────────────────────────
西北(地区) 12.74亿 45.37 3.55亿 58.71 27.85
华北(地区) 7.23亿 25.77 1.22亿 20.25 16.92
华中(地区) 4.71亿 16.78 9684.29万 16.03 20.55
华东(地区) 3.31亿 11.80 2735.18万 4.53 8.26
其他(地区) 778.59万 0.28 265.84万 0.44 34.14
华南(地区) 33.63万 0.01 25.31万 0.04 75.27
─────────────────────────────────────────────────
直销(销售模式) 28.02亿 99.80 6.02亿 99.66 21.49
其他业务(销售模式) 549.77万 0.20 204.18万 0.34 37.14
─────────────────────────────────────────────────
截止日期:2023-06-30
项目名 营业收入(元) 收入比例(%) 营业利润(元) 利润比例(%) 毛利率(%)
─────────────────────────────────────────────────
专利专有及通用设备销售(产品) 7.10亿 73.17 --- --- ---
工程建设(产品) 2.19亿 22.51 --- --- ---
设计和咨询(产品) 2121.26万 2.18 --- --- ---
专利技术实施许可(产品) 1164.42万 1.20 --- --- ---
其他(维修等)(产品) 911.95万 0.94 --- --- ---
─────────────────────────────────────────────────
【3.前5名客户营业收入表】
截止日期:2024-12-31
前5大客户共销售24.78亿元,占营业收入的72.67%
┌───────────────────────┬───────────┬───────────┐
│客户名称 │ 营收额(万元)│ 占比(%)│
├───────────────────────┼───────────┼───────────┤
│合计 │ 247798.94│ 72.67│
└───────────────────────┴───────────┴───────────┘
【4.前5名供应商采购表】
截止日期:2024-12-31
前5大供应商共采购12.45亿元,占总采购额的51.89%
┌───────────────────────┬───────────┬───────────┐
│供应商名称 │ 采购额(万元)│ 占比(%)│
├───────────────────────┼───────────┼───────────┤
│合计 │ 124468.69│ 51.89│
└───────────────────────┴───────────┴───────────┘
【5.经营情况评述】
截止日期:2024-12-31
●发展回顾:
一、经营情况讨论与分析
2024年是全面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精神、二十届三中全会决议的关键之年,是加速实现公司“十四五”
战略迈入新阶段的攻坚之年。公司董事会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以高度的责任担当
和战略定力,加快核心技术攻关和产业化进程,打造形成“研发-转化-应用”全链条产业化生态,为业务增
长注入强劲引擎;推动核心功能系统化升级、核心竞争力多维化提升,战略布局全面落地见效、经营质效实
现显著跃升,高质量发展跃上新阶段,形成多元并进、创新驱动的发展新格局。
1.保持战略定力,培育新兴业务优势
报告期内,面对国内宏观经济形势下行、市场竞争格局变化、战略转型进入攻坚期等挑战,董事会保持
战略定力,推动公司在转型升级中培育新动能,在高质量发展中防范化解风险,圆满完成任务目标。
煤炭清洁高效利用板块动能强劲。全年新签36个项目设计和咨询合同,航天炉开车运行首次突破100台
,实现了50个项目105台套气化装置的长周期安全稳定运行,最长纪录达489天,远超行业平均水平。高压、
大规模、半废锅/激冷等航天粉煤加压气化技术持续保持世界领先,夯实公司高质量发展的基础。坚定不移
践行客户至上理念,市场拓展成效显著。公司荣获工信部“制造业单项冠军企业”称号,粉煤气化领域市场
占有率和核心竞争力不断提升。
高端装备制造板块发展提质增效。公司全资子公司航征机械坚持精准发展,践行“一带一路”战略,签
约新加坡等海外项目;全面塑造发展新优势,开发适配炼化、电力和核能领域新技术新产品,拓展聚烯烃和
多晶硅等新领域新市场,推动国产化替代进程;全年完成超过300个项目交付,成功通过北京市“专精特新
”中小企业复审。
环保运营产业板块进程扎实推进。公司科技部重点研发计划“高污染医药废盐熔融解毒及玻璃化处置关
键技术及示范”项目稳步推进,完成废盐熔融解毒和玻璃化连续放大试验,形成原创反应器方案并完成施工
图设计。航天临海2.5万吨/年废盐综合利用项目的设计、建设工作有序开展,机构建设和人员配置不断完善
,且已与园区相关企业签订废盐处置意向协议,为后续业务开展奠定基础。
绿氢工程技术板块发展成果彰显。完成2000型碱性水电解槽样机试验,完成航天Ⅱ代电化学装备技术发
布,综合性能测试达到国内领先水平;持续推进5-30-100标方系列型号PEM电解槽的开发;深入开展电化学
技术机理研究、仿真分析、核心材料开发和结构优化。电解槽加工制造纳入三体系认证,荣获中国氢能联盟
的“氢能领跑者行动”能效证书和电解制氢产品节能认证标识,树立了氢能领域一体化解决方案服务商的航
天品牌。
工业气体运营板块发展稳中有进。公司完成增资控股航天氢能,航天氢能下属两家公司气体运营业务有
序开展。沧州气体一期装置“安、稳、长、满、优”运行,二期项目建设进度完成率超80%。新乡气体项目
成功开车,比煤耗等各项参数优于考核指标,获评中国化工建设企业协会5A优质精品工程。航天氢能及下属
气体公司治理体系不断优化、研发项目稳步推进、安全生产有序开展,呈现良好的发展态势。
2.激发创新活力,打造技术驱动引擎
报告期内,公司通过持续激发创新活力,以核心技术为引擎,推动创新与产业深度融合,塑造竞争新优
势,融合赋能增长。公司“航天粉煤加压气化技术开发与应用”获中国石油和化学工业联合会科技进步二等
奖;“航天2000吨级干煤粉加压气化辐射型半废锅技术”通过中国石油和化学工业联合会组织的科技成果鉴
定,获国际先进水平认定;“航天辐射废锅型气化炉”“航天激冷型气化炉”两项技术获国家专利密集型产
品认定。公司提出新疆高氯煤气化技术的“航天解决方案”;完成生物质气化机理研究、工艺包开发及试烧
;熔融气化验证了排渣机理及二次气体燃烧;完成“1+N”粉煤气化烧嘴、有机废液烧嘴的设计及样机制造
。全年获得专利授权33项,其中发明授权22项,参编国家标准2项、行业标准1项、团体标准2项。
3.推进改革效力,提升治理效能境界
报告期内,公司持续落实国企改革深化提升行动和提高央企控股上市公司质量工作,构建更加高效、透
明的治理体系。全年召开7次股东大会、10次董事会、7次监事会,完成董事会、监事会换届和独立董事调整
,三会运行规范高效,荣获中国上市公司协会评选的“2024年上市公司董事会优秀实践案例”。凭借在ESG
领域的卓越表现,公司荣获国新杯“ESG金牛奖科技引领二十强”。
报告期内,公司建立总部战略管控、分子公司强化落实的穿透式管理新模式,重构职能任务型、业务指
标型、经济效益型3类维度和18项指标的组织绩效新体系,重塑战略财务、业务财务、共享财务三级职能的
集团化共享财务模式,组织效能和运营效率不断提升。公司顺利通过“国家高新技术企业”复审认定。启动
“十五五”规划编制,优化资源配置,提升治理效能,荣获“北京市隐形冠军”荣誉称号。
4.夯实基础能力,构建数智运营生态
报告期内,公司承揽的6个EPC总承包项目、18个设计项目高效履约;3个项目完成性能考核;4个项目9套
气化装置实现开车,煤气化领域的设计、采购、施工管理能力持续提升。深入落实“提升客户满意度”三年
行动,加强项目分级统筹,组织设计回访、专业培训、技术交流等,优化和修订技术标准,完善生产运输方
案、严格把控过程质量,保证气化炉和气化烧嘴的生产交付,并创造气化炉最快(9个月)交付纪录。
报告期内,公司以“数字孪生、大数据学习、智能控制”为基础,通过煤质库、远程数据诊断,实现高
质量客户服务;通过开展智能控制、AI巡检等数字化智能化课题研究,加快煤化工智能工厂建设。完成2个
项目的数字化交付,获得石化勘察协会数字化交付经典案例证书。建立以全生命周期管理为核心的数字化档
案管理系统,完成OA、设计协同等70余个流程的开发及优化,全力推进服务器、数据库、交换机、工业软件
等国产化工作。推进能源管理体系的数字化与智能化建设,公司成功获评工信部2024年“国家级绿色工厂”
。
5.聚焦质量引力,筑牢安全发展基石
报告期内,公司不断完善业务质量管理体系,制修订制度标准30余项,建立全面细致的质量管理标准和
操作流程;开展EPC项目现场、外协制造单位、沧州试验基地等质量检查,以问题闭环推动公司产品性能提
升;收集并处理业主回访意见450余条,完成2期学员仿真培训,持续提升客户满意度;更新岗位密级和商密
范围,开展商密保护和信息安全专项检查,持续深化保密体系建设。
报告期内,公司以资源统筹促进安全发展,以系统观念推动安全发展,以创新管理筑牢安全发展,不断
完善“3+2”大安全体系,制定涵盖8个方面27项内容的《安全生产治本攻坚三年行动方案》;开展安全检查
,强化责任落实,项目建设、气体运营业务、重点研发试验、生产加工制造等重要业务安全风险得到有效管
控;加强安全监管与应急管理,保障安全投入和资金支持,坚决守住安全发展的红线底线。安全管理体系建
设不断优化,安全管理能力不断提高,圆满完成了年度安全生产工作目标,为公司高质量发展提供了坚实的
安全保障。
6.增强风险辨力,树立合规发展典范
报告期内,公司持续探索纪检监督、审计监督、风控监督职能融会贯通新路径,聚焦公司改革发展重点
范围领域和重点业务单元,开展总承包工程结算、项目竣工决算等内部审计;开展销售费用管理、全领域采
购业务等专项检查,提出管理缺陷或问题,加强风险辨识和风险防控,实现了“固基础、补短板、见成效”
的目标。
报告期内,公司高度重视合规管理,完成合规“三张清单”和合规手册编制,发布《合规管理规定》,
厘清和压实合规管理“三道防线”责任主体及职责边界。积极构建合规文化,强化合规意识,重大决策和重
大合同法律审核率100%,并且充分运用法律手段提升竞争优势,有效提升公司合规经营质量及风险防范能力
。
二、报告期内公司所处行业情况
2024年国家宏观经济形势总体平稳、稳中有进。经济的发展推动了能源与化工产品的需求增长,为煤化
工行业提供了市场支撑。在“双碳”政策背景下,煤化工行业面临高能耗、高排放的环保压力,但同时也获
得政策支持向绿色低碳方向转型。行业通过淘汰落后产能、优化生产工艺,逐步向清洁生产与循环经济模式
过渡。
2024年2月,工业和信息化部发布《工业领域碳达峰碳中和标准体系建设指南》,提出工业领域碳达峰
碳中和标准体系框架,并规划了重点标准的研制方向,注重与现有工业节能与综合利用标准体系、绿色制造
标准体系的有效衔接。希望通过加快标准制定,持续完善标准体系,推进工业领域向低碳、零碳发展模式转
变。
2024年5月,国家发展改革委等五部门联合印发《合成氨行业节能降碳专项行动计划》的通知,明确提
出要推动合成氨关键装置大型化发展,推广大型先进流程空分、气化炉、换热器。加快节能降碳改造和设备
更新升级,加强能源转换、工艺气增压等重点工序节能降碳改造,推进6.5兆帕及以上先进气流床气化、全
废锅/半废锅流程回收高温煤气余热副产蒸汽等技术的应用。
2024年5月,国务院印发《2024—2025年节能降碳行动方案》的通知,强调重点控制化石能源消费,强
化碳排放强度管理,加强煤炭清洁高效利用,推动煤电低碳化改造和建设,推进煤电节能降碳改造、灵活性
改造、供热改造“三改联动”。严格实施大气污染防治重点区域煤炭消费总量控制,重点削减非电力用煤,
持续推进燃煤锅炉关停整合、工业窑炉清洁能源替代和散煤治理。对大气污染防治重点区域新建和改扩建用
煤项目依法实行煤炭等量或减量替代。
2024年9月,国家发展改革委等部门出台《关于加强煤炭清洁高效利用的意见》,要求有序发展煤炭原
料化利用。加强煤基新材料应用创新,优化调整产品结构,加快煤基新型合成材料、先进碳材料、可降解材
料等高端化工产品技术开发应用。加快煤制油气战略基地建设。加强煤制油气等产能和技术储备。推动煤化
工与绿电、绿氢、储能、二氧化碳捕集利用与封存等耦合发展,打造低碳循环的煤炭高效转化产业链,促进
煤化工产业高端化、多元化、低碳化发展。
2024年12月,工业和信息化部等三部门印发《加快工业领域清洁低碳氢应用实施方案》的通知,要求加
快清洁低碳氢替代应用,鼓励炼化行业加氢裂化、加氢精制,煤化工行业气化等环节利用清洁低碳氢替代化
石能源制氢。开发清洁低碳氢与碳捕集、生物质等耦合制备绿色甲醇工艺技术,研发高活性、高选择性、高
稳定性二氧化碳加氢制甲醇催化剂、二氧化碳吸附捕获剂等核心材料,低能耗烟气碳捕集等关键技术,以及
甲醇合成高效反应器、生物质高效气化炉等工艺装置。
2024年,中国煤化工行业在宏观经济复苏与政策引导下,呈现“绿色转型、技术升级、区域集聚”的特
征。尽管面临环保压力和资源约束,但通过产业链延伸、高端产品开发及国际化布局,行业有望实现高质量
发展。未来,新疆等资源富集区的项目落地和技术创新将成为行业增长的关键驱动力。
三、报告期内公司从事的业务情况
公司是我国煤气化工程领域中既拥有核心专利技术,又拥有工程设计、设备成套供应及工程总承包能力
的专业化工程公司,致力于为业主提供可靠、高效的煤气化项目整体技术解决方案和工程建设服务。公司的
主营业务是以航天粉煤加压气化技术为核心,专业从事煤气化技术及关键设备的研发、工程设计、技术服务
、设备成套供应及工程总承包。公司拥有的航天粉煤加压气化技术及其关键装备能够实现煤炭的清洁、高效
利用,可以广泛应用于煤制甲醇、煤制合成氨以及煤制天然气、煤制油、煤制烯烃、煤制乙二醇、煤制氢、
IGCC发电等领域。
报告期内,煤炭清洁高效利用板块动能强劲。航天炉开车运行首次突破100台,全年新签36个项目设计
和咨询合同,实现了50个项目105台套气化装置的长周期安全稳定运行,最长纪录达489天;公司荣获工信部
“制造业单项冠军企业”称号,粉煤气化领域市场占有率和核心竞争力不断提升。高端装备制造板块发展提
质增效。公司全资子公司航征机械坚持精准发展,践行“一带一路”战略,签约海外项目;全面塑造发展新
优势,拓展聚烯烃和多晶硅等新领域新市场,推动国产化替代进程;全年完成超过300个项目交付,成功通
过北京市“专精特新”中小企业复审。环保运营产业板块进程扎实推进。公司科技部重点研发计划“高污染
医药废盐熔融解毒及玻璃化处置关键技术及示范”项目稳步推进;航天临海2.5万吨/年废盐综合利用项目的
设计、建设工作有序开展,为后续业务开展奠定基础。绿氢工程技术板块发展成果彰显。完成2000型碱性水
电解槽样机试验和航天Ⅱ代电化学装备技术发布,综合性能测试达到国内领先水平;持续推进5-30-100标方
系列型号PEM电解槽的开发;电解槽加工制造纳入三体系认证,荣获中国氢能联盟的“氢能领跑者行动”能
效证书和电解制氢产品节能认证标识。工业气体运营板块发展稳中有进。公司完成增资控股航天氢能,航天
氢能下属两家公司气体运营业务有序开展。沧州气体二期项目建设进度完成率超80%;新乡气体项目成功开
车,比煤耗等各项参数优于考核指标,获评中国化工建设企业协会5A优质精品工程。
四、报告期内核心竞争力分析
1.技术优势
公司航天粉煤加压气化技术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经中国石油和化学工业协会鉴定达到国际领先水平。在
操作安全性、生产稳定性、煤种适应性、运行经济性、环境友好性等方面与国内外同类技术相比均表现出较
强的竞争优势。通过航天粉煤加压气化技术可对煤炭进行高效、环保、低成本转化,可广泛应用于煤制合成
氨、煤制甲醇、煤制烯烃、煤制乙二醇、煤制天然气、煤制油、煤制氢、IGCC发电等多个领域。
报告期内,公司“制造业单项冠军产品”称号顺利通过国家工业和信息化部复核并升级为“制造业单项
冠军企业”。“航天粉煤加压气化技术”获石化联合会科技进步二等奖;“航天2000吨级干煤粉加压气化辐
射型半废锅技术”通过中国石油和化学工业联合会组织的科技成果鉴定,获国际先进水平认定;高压、大规
模、半废锅/激冷等航天粉煤加压气化技术持续保持领先,提出新疆高氯煤气化技术的“航天解决方案”,
不断塑造竞争新优势,夯实公司高质量发展的基础。
2.研发优势
公司基于中国航天的成功实践,拥有完整有效的研发体系。成为全国石油和化工行业粉煤气化技术工程
研究中心,被认定为北京市高新技术企业、国家企业技术中心、国家知识产权示范企业。公司拥有行业领先
的煤种性能基础实验室、煤气化反应热力学及动力学分析实验室、数值仿真分析实验室、液流/喷雾试验中
心、点火试验中心和小型热试试验中心等,打造了涵盖基础研究、试验研发、工业示范、技术集成的一体化
创新能力。
报告期内,公司获得专利授权33项,其中发明授权22项,参编国家标准2项、行业标准1项、团体标准2
项。公司自主研发的航天辐射废锅型气化炉和航天激冷型气化炉凭借突出的技术创新性和专利优势,顺利通
过备案申报、形式审查、分产业认定等程序,成功获得国家专利密集型产品认定证书。持续在新领域、新赛
道开展研发布局,报告期内生物质气化技术取得一系列研发成果,持续保持研发优势。
3.全生命周期服务优势
公司具备工程资质齐全、专业配置完善的技术基础能力,建成了独具特色的设计协同平台及三维设计和
数字化交付体系,拥有完善的技术研发、工程设计、装备制造能力,建立了贯穿设计、采购、施工、开车全
过程EPC项目管理能力,形成了集工程设计、仿真培训、开车服务、远程诊断等一站式全生命周期服务能力
。
报告期内,公司完成4个项目9套气化装置开车,实现了50个项目105台套气化装置的长周期安全稳定运
行,最长纪录远超行业平均水平,煤气化领域的设计、采购、施工管理能力持续提升。
4.品牌质量优势
公司在航天炉技术积累的基础上,耦合煤化工绿色发展的绿氢电解和纯化技术,以及熔融炉气化研发为
基础的废盐玻璃化等具有循环经济特色的环保技术,受到行业和国家部委的广泛认可和高度重视。航天炉气
化技术的引领作用和相关绿色、环保技术的创新发展,使得航天炉品牌优势进一步彰显。公司围绕质量第一
、以质取胜的发展理念,坚持顾客至上、持续改进的总体方针,通过学习借鉴航天系统工程方法论,不断提
高项目质量、工作质量、管理质量,有效保证各执行项目均保持较高质量水准。
报告期内,公司不断完善业务质量管理体系,制修订制度标准30余项,建立全面细致的质量管理标准和
操作流程;开展EPC项目现场、外协制造单位、沧州试验基地等质量检查,以问题闭环推动公司产品性能提
升。加强项目分级统筹,组织设计回访、专业培训、技术交流等,优化和修订技术标准,完善生产运输方案
、严格把控过程质量,聚焦质量引力,不断提升品牌质量优势。
5.信息化优势
公司已建成独具特色的设计协同平台及三维设计和数字化交付体系,高质量、高标准的开展多个项目的
数字化交付工作,形成行业领先的数字化交付标准,从工艺评价、智能控制、数字化交付等方面助力智能工
厂建设。通过设计协同平台实现全专业设校审工作协同,提升设计质量和效率;通过业财一体化管理平台,
打通采购、合同、库存、财务全业务链端到端管理,提升业财管理规范性。通过数据赋能,助力高效项目管
理、BI决策、智能工厂等新应用,助推战略目标的实现。
报告期内,公司以“数字孪生、大数据学习、智能控制”为基础,通过煤质库、远程数据诊断,实现高
质量客户服务;通过开展智能控制、AI巡检等数字化智能化课题研究,加快煤化工智能工厂建设。完成2个
项目的数字化交付,获得石化勘察协会数字化交付经典案例证书。建立以全生命周期管理为核心的数字化档
案管理系统,全力推进服务器、数据库、交换机、工业软件等国产化工作。推进能源管理体系的数字化与智
能化建设,公司成功获评工信部2024年“国家级绿色工厂”。
五、报告期内主要经营情况
2024年,公司实现营业收入34.10亿元,较上年增长21.46%,实现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1.89亿
元,较上年增长1.09%。截至2024年12月31日,公司总资产85.24亿元,较上年末增长56.05%,归属于上市公
司股东的净资产34.00亿元,较上年末增长3.91%。
●未来展望:
(一)行业格局和趋势
目前,国内煤化工已经形成“14个大型煤炭基地+9个煤电基地+4个煤化工基地”(其中四大煤化工示范
区为:内蒙古鄂尔多斯、陕西榆林、宁夏宁东、新疆准东),产业规模持续扩大,能耗、水耗及“三废”排
放强度进一步降低,为实现煤炭清洁高效利用打下坚实基础,对保障国家化肥安全、能源和石化产业安全、
促进油气和化工新材料保障供应做出了积极贡献。
2023年7月27日,国家发改委、工信部、自然资源部等六部门联合发布《关于推动现代煤化工产业健康
发展的通知》,明确四大煤化工示范区“十三五”期间2000万吨新增煤炭转化总量不再延续。根据《国家发
展改革委等部门关于加强煤炭清洁高效利用的意见》(发改运行〔2024〕1345号),要求有序发展煤炭原料
化利用,加强煤基新材料应用创新,优化调整产品结构,加快煤基新型合成材料、先进碳材料、可降解材料
等高端化工产品技术开发应用。加快煤制油气战略基地建设。加强煤制油气等产能和技术储备。推动煤化工
与绿电、绿氢、储能、二氧化碳捕集利用与封存等耦合发展,打造低碳循环的煤炭高效转化产业链,促进煤
化工产业高端化、多元化、低碳化发展。
未来传统煤化工项目将遵循靠近原料基地、市场以及化工园区的原则,并根据自身实力、水资源条件以
及环境承载能力来规划布局。产业园区化、规模化、生产柔性化以及产品差异化将成为发展的重点。传统煤
化工企业的布局将变得更加科学合理。现代煤化工将继续推进科技创新,突破制约煤化工绿色低碳发展的关
键核心技术,加快现代煤化工与多产业融合发展,实现全产业链生态化。在传统煤化工向现代煤化工转变以
及能源保供政策下煤化工项目审批收紧的政策态度下,煤化工的地域集中度或进一步向西部如内蒙/新疆等
地集中。
2024年《新疆维吾尔自治区政府工作报告》提出,新疆将加快发展煤炭煤电煤化工产业集群,进一步释
放煤炭优质产能,加大准东、哈密、吐鲁番等地煤炭勘探开发,开工建设一批煤制烯烃、煤制气项目,推动
煤炭分级分质清洁高效利用,着力打造国家大型煤炭供应保障基地和煤制油气战略基地。在低成本原料和逐
步优化的配套基础设施共同作用下,新疆煤化工产业将迎来前所未有的战略机遇期。
(二)公司发展战略
航天工程公司以改革创新为根本动力,以实现业务转型、提高质量效益为目标,在原有布局“煤炭清洁
高效利用、高端装备制造、环保运营产业、绿氢工程技术”四大业务板块的基础上,新增工业气体运营业务
板块,全面实施“核心技术、核心人才、核心能力、核心装备”四大战略,着力打造世界一流绿色低碳工程
技术公司。
(三)经营计划
2025年,是公司“十四五”规划收官之年,是“十五五”规划论证布局之年。公司董事会将以“党建领
航、发展攻坚、能力筑基、底线护航”为导向,坚持创新驱动发展战略,以核心技术突破锻造发展硬核,以
管理效能改革激发组织活力,加速推进“五大业务板块”聚势赋能,在守正创新中开辟发展新境界,在攻坚
克难中攀登效益新高峰,高质量完成“十四五”规划目标任务。
1.强主业担使命,党建领航发展新格局
始终胸怀“国之大者”,准确研判新形势新发展,深入落实新时代党的建设总要求,健全全面从严治党
体系,主动担当作为,以高质量党建引领“五大业务板块”中心任务,把坚持和加强党的全面领导融入改革
发展、公司治理各个环节,把党的政治优势转化为发展动力,不断厚植党建政治优势、风清气正生态,高标
准完成“两委”换届选举,以高质量党建引领保障公司高质量发展。
2.抢先机谋发展,科创驱动技术新突破
始终把科技创新作为“立司之本”,推动传统领域持续提升,保持煤炭清洁高效利用技术的领先优势;
全力攻关原始创新领域,持续开展废盐资源化利用、生物质气化、绿氢工程技术、固废熔融气化、数字化及
可视化技术等新技术、新装备、新流程、新平台的创新研发工作。实现创新链与产业链深度融合,推动公司
向高端化、数智化、绿色化转型。
3.稳增长优结构,业务升级培育新动能
始终把工程能力作为“强司之基”,坚持“重点区域、重点项目、重点客户”五大板块市场营销一体化
建设,确保抢先布局统筹推进,全力实现重点项目签约、示范项目落地。加速在高端阀门的新技术、新赛道
上布局引领;加快“氢能核心装备+工程服务”的市场推广,形成自动化、规模化制造体系;扎实推进气体
运营项目的建设和运营;加快生物质气化制绿色燃料工程转化市场推广,培育支撑引领公司高质量发展的新
产业、新动能。
4.抓改革争一流,强化治理释放新效能
始终立足提升核心能力和治理效能,灵活运用顶层设计,明确公司战略定位,契合资本市场趋势,夯实
公司内在价值;通过组织变革、资源整合、数智赋能等方式,打造高效协同的组织架构和管理团队,提升上
市公司治理效能。以专业视角与创新策略,展现公司发展潜力,加强市值管理;以公开公平与真实准确,传
递公司发展能力,做好信息披露;以高效互动与积极反馈,增进公司市场认同,为股东、为社会创造更大价
值。
5.建体系固基础,能力重塑铸造新优势
始终以“提升能力、再创一流”为设计目标,全方位提升各专业学科建设和项目履约水平,提升科研生
产管理能力和保障支持基础能力,不断增强公司核心竞争力。加强跨部门跨业务联动,精打细算狠抓降本增
效,提质升级做好售后服务,统筹整合重塑生产体系,实施采购能力提升工程,强化全面预算,明确价值创
造激励导向,构建起有利于公司长远发展、有利于激发人才活力的集团化管控、精细化管理的能力体系。
6.重安全保质量,治本攻坚开创新常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