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haguwang.cn-查股网.中国

查股网.CN

 

塞力医疗(603716)经营分析主营业务

 

查询个股经营分析(输入股票代码):

经营分析☆ ◇603716 塞力医疗 更新日期:2025-05-03◇ 通达信沪深京F10 ★本栏包括【1.主营业务】【2.主营构成分析】【3.前5名客户营业收入表】【4.前5名供应商采购表】 【5.经营情况评述】 【1.主营业务】 集约化销售业务、单纯销售以及自主体外诊断产品的研发、生产和销售。 【2.主营构成分析】 截止日期:2024-12-31 项目名 营业收入(元) 收入比例(%) 营业利润(元) 利润比例(%) 毛利率(%) ───────────────────────────────────────────────── 商业(行业) 17.58亿 97.09 3.09亿 93.00 17.56 工业(行业) 5273.73万 2.91 2322.12万 7.00 44.03 ───────────────────────────────────────────────── 集约化SPD(产品) 8.17亿 45.10 8416.66万 25.36 10.31 集约化IVD(产品) 6.05亿 33.43 1.43亿 43.14 23.66 单纯销售(产品) 3.89亿 21.47 1.05亿 31.50 26.89 ───────────────────────────────────────────────── 华北(地区) 9.58亿 52.92 9765.96万 29.43 10.19 华中(地区) 3.71亿 20.50 7968.89万 24.01 21.46 华东(地区) 3.04亿 16.81 7208.23万 21.72 23.68 东北(地区) 7504.79万 4.14 4489.41万 13.53 59.82 西北(地区) 6344.82万 3.50 1741.84万 5.25 27.45 华南(地区) 2074.34万 1.15 752.38万 2.27 36.27 西南(地区) 1764.71万 0.97 1261.53万 3.80 71.49 ───────────────────────────────────────────────── 医疗机构(其他) 14.83亿 81.89 2.16亿 65.22 14.60 非医疗机构(其他) 3.28亿 18.11 1.15亿 34.78 35.20 ───────────────────────────────────────────────── 医院(销售模式) 14.83亿 81.89 2.16亿 65.22 14.60 经销商(销售模式) 3.28亿 18.11 1.15亿 34.78 35.20 ───────────────────────────────────────────────── 截止日期:2024-06-30 项目名 营业收入(元) 收入比例(%) 营业利润(元) 利润比例(%) 毛利率(%) ───────────────────────────────────────────────── SPD业务(产品) 4.14亿 42.40 4328.78万 23.26 10.46 IVD业务(产品) 3.51亿 35.96 9237.89万 49.63 26.33 单纯销售(产品) 2.11亿 21.64 5047.38万 27.12 23.90 ───────────────────────────────────────────────── 国内(地区) 9.76亿 100.00 1.86亿 100.00 19.08 国外(地区) 1.71万 0.00 4980.86 0.00 29.05 ───────────────────────────────────────────────── 医疗机构(其他) 8.10亿 82.98 1.39亿 74.83 17.20 非医疗机构(其他) 1.66亿 17.02 4685.33万 25.17 28.21 ───────────────────────────────────────────────── 截止日期:2023-12-31 项目名 营业收入(元) 收入比例(%) 营业利润(元) 利润比例(%) 毛利率(%) ───────────────────────────────────────────────── 商业(行业) 19.39亿 96.68 3.58亿 91.06 18.44 工业(行业) 6669.98万 3.32 3511.06万 8.94 52.64 ───────────────────────────────────────────────── 集约化SPD(产品) 7.41亿 36.93 7335.54万 18.68 9.90 集约化IVD(产品) 7.19亿 35.86 1.72亿 43.88 23.95 单纯销售(产品) 5.46亿 27.21 1.47亿 37.43 26.93 ───────────────────────────────────────────────── 华北(地区) 9.21亿 45.89 1.12亿 28.40 12.11 华中(地区) 4.79亿 23.87 9982.63万 25.42 20.84 华东(地区) 3.58亿 17.84 1.07亿 27.31 29.96 西北(地区) 9729.59万 4.85 1307.79万 3.33 13.44 东北(地区) 7190.26万 3.58 3617.58万 9.21 50.31 西南(地区) 5175.11万 2.58 1047.55万 2.67 20.24 华南(地区) 2759.60万 1.38 1437.44万 3.66 52.09 ───────────────────────────────────────────────── 医院(销售模式) 16.50亿 82.26 2.69亿 68.45 16.29 经销商(销售模式) 3.56亿 17.74 1.24亿 31.55 34.82 ───────────────────────────────────────────────── 截止日期:2023-06-30 项目名 营业收入(元) 收入比例(%) 营业利润(元) 利润比例(%) 毛利率(%) ───────────────────────────────────────────────── IVD业务(产品) 3.65亿 36.12 --- --- --- SPD业务(产品) 3.53亿 34.96 --- --- --- 单纯销售(产品) 2.92亿 28.93 --- --- --- ───────────────────────────────────────────────── 国内(地区) 10.11亿 100.00 2.24亿 100.00 22.12 ───────────────────────────────────────────────── 医疗机构(渠道) 8.15亿 80.59 --- --- --- 非医疗机构(渠道) 1.96亿 19.41 --- --- --- ───────────────────────────────────────────────── 【3.前5名客户营业收入表】 截止日期:2024-12-31 前5大客户共销售7.75亿元,占营业收入的42.83% ┌───────────────────────┬───────────┬───────────┐ │客户名称 │ 营收额(万元)│ 占比(%)│ ├───────────────────────┼───────────┼───────────┤ │合计 │ 77546.57│ 42.83│ └───────────────────────┴───────────┴───────────┘ 【4.前5名供应商采购表】 截止日期:2024-12-31 前5大供应商共采购2.29亿元,占总采购额的15.66% ┌───────────────────────┬───────────┬───────────┐ │供应商名称 │ 采购额(万元)│ 占比(%)│ ├───────────────────────┼───────────┼───────────┤ │合计 │ 22916.25│ 15.66│ └───────────────────────┴───────────┴───────────┘ 【5.经营情况评述】 截止日期:2024-12-31 ●发展回顾: 一、经营情况讨论与分析 2024年,是塞力医疗集团上市的第8年,也是公司成立二十周年的重要里程碑。这一年,中国医疗器械 市场面临着内外交织的多重挑战,宏观经济波动、供应链复杂程度攀升、集采范围不断扩大,行业承压前行 。与此同时,全球医疗健康行业数字化转型的浪潮正汹涌而来,人工智能、大数据、物联网等新兴技术不断 赋能医疗领域,推动着行业的深刻变革。而国内分级诊疗的持续推进、基层医疗服务能力提升的迫切需求, 也为医疗器械企业带来了新的机遇与挑战。 面对如此复杂多变的行业环境,全体塞力人坚守“为健康中国而创新”初心,迎难而上,始终秉持聚焦 创新、赋能主业的长期目标。公司以“广阔市场+区域化模式+AI驱动”为核心战略,构建起三级联动战略矩 阵:武汉总部持续深耕广阔市场公立医院的SPD/IVD集约化运营服务、区域医学检验中心共建;上海总部聚 焦并加速危重疾病的AI体外诊断产品和生命科学前沿技术及设备的转化;成都区域商业拓展中心辐射西南广 阔市场,纵深开拓精准医学诊断服务,赋能用户需求。依托智能硬件、智能软件、大数据、区块链、AI算法 等核心技术研发能力,公司正着力构建以创新产品技术、集成一体化服务、区域化模式、本地化运营服务为 核心竞争力的业务壁垒。在广阔市场的智慧医疗新基建的浪潮中,塞力医疗正通过“科技+服务+模式”的三 维创新,推动公司战略、组织架构、运营服务、产品和商业模式的数字化转型升级。 公司董事会和管理层结合公司实际和行业发展形势,统筹谋划、审慎决策,制定医疗服务信息化转型及 智慧医疗升级战略,加大了医疗信息化的应用开发,进口先进技术的转化也取得较好进展;为优化资源配置 ,提高公司资产运营及使用效率,出售武汉汇信、阿克苏咏林、内蒙古塞力斯等子公司回笼资金。加速推进 公司前期投入的项目落地,尽早上线实现有效收入;持续加强创新技术市场推广工作,争取实现创新技术板 块的利润贡献。 (一)选择性终止传统业务及转让相应子公司,转型为轻资产运营 近几年公司一直在推动传统医疗服务向精益化、智慧化转型升级,并以大数据、区块链、云计算、物联 网、AI等信息技术赋能,致力于成为国内领先的“人工智能+医疗大数据”为基础的智慧医疗全生命周期的 服务商。 受国家集采控费影响,传统IVD业务利润空间正逐年下降,在此行业背景的变化下,公司积极主动地做 出战略转型。在公司近年所制定的关停并转及IVD业务减少大额固定资产投资、轻资产运营、挑选优质IVD项 目投入的战略下,2024年继续转让相关子公司股权标的。公司将其予以转让,转让后公司在合并层面的收入 数据上出现暂时性的下降,但是改善了公司的现金流,助力公司发展。 (二)智慧医疗与科技创新提速 传统SPD正向“智慧SPD”演进,需融合物联网(RFID/鸿蒙生态)、AI(耗材需求预测)、区块链(溯 源防伪)等技术。公司基于开源数据库开发的定制化软件及与华为的合作,符合医院对柔性化、低成本解决 方案的需求。达梦数据库(国产化率第一)在医疗场景的应用适配性较强,结合鸿蒙系统的端侧安全能力, 可打造“数据采集-存储-分析”全链条安全方案,契合等保2.0要求。与华为技术有限公司合作,基于各自 领域的技术优势,以AI技术为纽带,在智能诊断产品研发、数字疗法及脑科学大模型、罕见病/危重症等专 病大模型、微生物耐药诊疗及预测大模型、智慧“无废城市”/“无废院区”等多个领域展开深度合作。 公司正积极支持和参与到华山医院耐药监测与抗感染药物研究机构的转化项目,依托抗菌药物临床前药 效综合评价及临床转化专业技术服务平台,致力于通过多种AI技术路径、助力创新型、智能化药敏检测及诊 断系统的“专家智能系统”的临床转化。坚定创新不动摇,力破“卡脖子”医疗技术。同时参与国家重大科 研仪器研制项目和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与科研机构、大学紧密合作,共同推动重点医疗科技的持续突破 。其中,参与微生物流水线WPS-XPS以及TriVerity检测系统的本地化研发,通过整合先进的AI技术和医疗诊 断技术,提升了设备的智能化水平和诊断精度。依托机器学习、人工智能等全新技术手段,为医疗创新的重 大突破,为构建更加高效、精准、安全的医疗体系,塞力医疗二十年如一日孜孜不倦贡献着自己的力量。未 来,塞力医疗将继续以AI创新为引领,为国产化替代做贡献。 (三)提升业务管控水平和经营盈利水平 公司也在积极主动地梳理前期投资项目所产生的收益情况,在新的合作模式上作出了调整,合作模式的 改变加上采取的多种应收账款催收举措,一方面增加了公司的资金回流力度,另一方面减少了应收账款坏账 及商誉减值的计提。在此同时,公司供应链基础上开发的供应链金融业务,实现商业模式的创新。 2024年公司持续强化费用管控理念,降本增效进一步增强,2024年管理费用、销售费用、财务费用合计 支出较2023年减少4,605.17万元,下降11.41%。信用减值较2023年减少1.14亿元,冲回坏账损失3,460.57万 元,利润增加3,460.57万元;企业通过催收、诉讼等方式加速回款,应收账款信用减值同比减少6,100万元 ,其他应收信用减值同比减少4,600万元。公司本年加大了体外诊断试剂的自主研发,加大了智能化医疗物 联网应用、医疗大数据分析平台以及海外创新技术产业化的投入,研发成本有所增加。2024年研发投入约4, 674.29万元,较2023年增加了353.17万元,增长8.17%。 二、报告期内公司所处行业情况 当前,外部环境依然复杂严峻,国内经济面临有效需求不足、部分行业产能过剩等压力,复苏进程虽有 所反复,但总体呈现回升向好趋势。在此背景下,医疗行业作为兼具“民生”和“科技”双重属性的重要产 业,仍保持稳步增长态势。 近年来,中国整体医疗支出规模持续扩大,占GDP比重逐年提升。未来,在居民健康意识增强、老龄化 进程加速以及政策持续支持的驱动下,医疗保健支出预计将进一步增长。与此同时,国家大力推进新型工业 化,加快建设制造强国、质量强国等战略任务,医疗行业作为高科技产业的重要组成部分,仍将是拉动新一 轮经济增长的重要引擎。根据《2023年度国家老龄事业发展公报》,截至2023年底,中国60岁及以上老年人 口已达2.97亿,占总人口的21.1%。人口老龄化成为中国未来发展的重要课题。根据2024年发布的《银发经 济蓝皮书:中国银发经济发展报告(2024)》,预计到2030年,65岁及以上老年人口将超过20%,到2060年 ,老年人口将占总人口的37.4%。老龄化趋势将导致医疗资源需求和医疗支出的增加。虽然各地在积极推广 分级诊疗政策,但医疗服务需求的增长仍集中在三级医疗机构。根据卫生统计年鉴统计,三级医院就诊的集 中度依旧逐年提升:2014年仅约51%的就诊量发生在三级医院,到2023年全年该比例已上升至64.1%。而三级 医院的次均就诊费用显著高于一级与二级医院,导致整体次均就医费用的上升。DRG/DIP付费方式改革从201 9–2021年开始试点,并明确2022–2024年全面推广至全国,相关政策文件如《关于印发DRG/DIP支付方式改 革三年行动计划的通知》明确提出到2024年底,全国所有统筹地区全部开展DRG/DIP付费方式改革工作,并 已取得卓越成效。《2023年我国卫生健康事业发展统计公报》显示,医院出院患者平均住院日缩短至8.8日 ,较2022年减少0.4日;次均住院费用为10,315.8元,比上年下降5.0%。这些情况都将驱动医疗成本继续上 涨。 在政策层面,医保改革持续深化,带量采购常态化(如药品、高值耗材)大幅降低医疗成本,但也对企 业利润空间形成一定挤压;DRG/DIP支付方式改革推动医疗机构向精细化运营转型。分级诊疗政策不断推进 ,但优质医疗资源仍集中在大三甲医院,基层服务能力提升仍是长期课题。此外,“健康中国2030”战略进 一步强化智慧医疗建设,为行业高质量发展提供政策支撑。 2024年,中国医疗器械市场面临着内外交织的多重挑战,宏观经济波动、供应链复杂程度攀升、集采范 围不断扩大以及医疗反腐持续深入,行业承压前行。与此同时,全球医疗健康行业数字化转型的浪潮正汹涌 而来,人工智能、大数据、物联网等新兴技术不断赋能医疗领域,推动着行业的深刻变革。而国内分级诊疗 的持续推进、基层医疗服务能力提升的迫切需求,也为医疗器械企业带来了新的机遇与挑战。 总体来看,尽管短期面临利润承压、资源分配不均等挑战,但在刚性需求、政策红利和技术创新的共同 推动下,医疗行业长期向好的基本面依然稳固,未来仍具备广阔的发展空间和增长潜力。根据前瞻产业研究 院数据,其估测2029年中国医疗器械行业市场规模或将接近2.4万亿元,年复合增速达到16%。 根据亿欧智库的《2024中国智慧医院研究报告:SPD篇》,2024年中国医疗SPD行业在政策、技术、市场 三重利好驱动下发展迅猛,市场规模预计达642亿元,其中数字化部分占比193亿元,年复合增长率超20%。 根据中物联医疗器械供应链分会不完全统计,截至2024年底,中国开展医疗器械SPD项目的医疗机构约2200 家,全国公立医院的渗透率为18.69%。行业格局加速调整,区域性招标频发,废标现象倒逼规范化升级,传 统商业流通企业与第三方服务商竞争加剧。同时,大型医院对SPD项目更加审慎,拥有品牌标杆项目的公司 更易获得医院青睐,第三方SPD服务模式因此日益发展并获得认可。《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2024年重点工 作任务》提出的医保、医疗、医药协同机制、DRG或DIP付费改革以及紧密型医联体建设,为SPD模式提供了 广阔的应用空间。此外,随着医药卫生领域监管趋严,SPD凭借医用耗材线上数据管理,成为纪检全链条监 管的重要抓手。 在公立医疗机构耗材精细管理领域,随着医改深入和医疗成本控制需求增加,这一市场正快速发展。以 医疗机构耗材精益化管理服务为具体服务路径,以信息化及物联网、大数据为手段,2025年是医疗服务行业 人工智能的关键转折点。面对患者需求增长、医疗人员短缺和成本上升等挑战,医疗服务行业必须推动人工 智能从变革潜力向实际应用迈进。随着医疗改革深入和医院管理需求升级,公立医疗机构耗材精细管理市场 将保持稳定增长,技术创新和服务模式创新将成为企业竞争的关键。竞争格局分散但头部集中,行业参与者 包括传统流通企业、信息化厂商及专业服务商。具备“软件+硬件+服务”综合能力的厂商更易突围,头部企 业通过绑定标杆医院案例加速市场占领。 随着全球医疗技术水平及医疗卫生投入的持续增长、支付能力及健康意识的提升,使得全球医疗需求不 断增加,推动了全球医用耗材行业的快速发展。据资料显示,2021年全球医用耗材行业市场规模约为2,712. 7亿美元,同比增长19.2%。预计到2025年行业规模将增长至3,652.9亿美元。 随着近年来我国人口老龄化进程的逐步加快,老龄人口的持续增长,使得各种慢性疾病发病率逐年攀升 ,医疗机构诊疗人数以及住院人数快速增加。庞大的诊疗患者尤其住院治疗患者基数为我国医用耗材行业发 展带来了极大的市场空间,行业规模也随之快速增长。据资料显示,2021年我国医用耗材行业市场规模约为 5,320.9亿元,同比增长16.1%。 三、报告期内公司从事的业务情况 报告期内,公司重点开展了以下工作: (一)SPD+IVD+区检合作共建集群赋能 2024年,区域医疗发展迎来诸多政策利好。《中共中央关于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的 决定》着重指出,要促进优质医疗资源扩容下沉与区域均衡布局。国家卫健委积极推进13个类别国家医学中 心、125个国家区域医疗中心建设项目落地,基本覆盖医疗资源薄弱省份;同时,实施多项举措助力基层医 疗服务能力提升,超75%的乡镇卫生院和社区卫生服务中心能力达到基本标准。国务院办公厅印发的《深化 医药卫生体制改革2024年重点工作任务》提出,要深入推广三明医改经验,推进药品和医用耗材集中带量采 购提质扩面。重庆市人民政府办公厅印发《重庆市全面推动紧密型区县域医疗卫生共同体高质量发展实施方 案》,计划到2025年年底,力争全市90%以上的区县基本建成人财物统一管理的区县域医共体;到2027年年 底,实现区县全覆盖,提升区县域防病治病和健康管理能力。 在此背景下,塞力医疗紧抓政策机遇,坚定落实“广阔市场+区域医疗”战略,SPD精益管理、IVD集约 化、区检合作共建等多种业务集群协同发力,持续拓展广阔市场。凭借前期精准布局与高效执行,公司在重 庆璧山、江苏宜兴的区域SPD项目,桐乡医共体IVD集约化项目,以及连州市区检中心项目等均稳步迈入收获 期。同时,公司与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邵逸夫医院四大院区展开全面合作,优质项目样板效应日益彰显,西 南地区市场版图不断扩大。 根据亿欧智库的《2024中国智慧医院研究报告:SPD篇》,2024年中国医疗SPD行业在政策、技术、市场 三重利好驱动下发展迅猛,市场规模预计达642亿元,其中数字化部分占比193亿元,年复合增长率超20%。 根据中物联医疗器械供应链分会不完全统计,截至2024年底,中国开展医疗器械SPD项目的医疗机构约2200 家,全国公立医院的渗透率为18.69%。大型医院对SPD项目更加审慎,拥有品牌标杆项目的公司更易获得医 院青睐,第三方SPD服务模式因此日益发展并获得认可。《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2024年重点工作任务》提 出的医保、医疗、医药协同机制、DRG/DIP付费改革以及紧密型医共体建设,为区域化SPD模式提供了广阔的 应用空间。此外,随着医药卫生领域监管趋严,SPD凭借医用耗材线上数据管理,成为纪检全链条监管的重 要抓手。 塞力医疗在SPD+IVD业务领域积极进取,大力推进全链条覆盖与区域化布局战略。在既有优质市场方面 ,公司持续优化浙江、北京等地的服务管理体系,不断提升服务品质与运营效能,稳固市场地位。同时,基 于对市场潜力的精准洞察,将河南、四川等人口大省列为重点拓展区域,深入挖掘当地市场需求,加速业务 渗透。此外,积极开拓云南、重庆、贵州等区域市场,稳步扩大业务版图。 报告期内,公司及旗下子公司先后中标昆明市官渡区人民医院、宜兴市第二人民医院、宜兴市徐舍医院 SPD项目以及凉山州第七人民医院试剂、耗材配送遴选项目,续签安康市中心医院医用耗材IVD集约化管理服 务项目以及内蒙古妇幼保健院SPD项目。截至2024年底,塞力医疗已与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邵逸夫医院、江 阴市人民医院、大连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佑安医院、常州市第四医院、浙江大学 舟山医院、开封市中心医院、重庆市璧山区人民医院等近百家医院达成SPD项目合作(含运营)。凭借在SPD 领域的创新标杆地位,塞力医疗连续第四年入选中国医疗器械供应链重点企业,并协同生态伙伴斩获SPD供 应链四项行业大奖。 (二)AI医疗黄金时代开启塞力医疗前瞻布局 在科技飞速发展的当下,AI医疗正以磅礴之势,成为推动医疗行业突破发展瓶颈、拓展新疆域、迈向新 高度的核心驱动力。2024年11月14日,由国家卫生健康委、国家中医药局及国家疾病预防控制局联合发布《 卫生健康行业人工智能应用场景参考指引》。该文件前瞻性地将AI在医疗领域的应用场景细致划分为四大板 块、十三个具体类别,罗列出84个典型应用场景,全面覆盖“人工智能+”医疗服务管理、基层公共卫生服 务、健康产业发展以及医学教学科研等关键维度,为AI医疗的落地应用铺就了清晰的道路,释放出强烈的政 策支持信号,预示着AI医疗黄金时代的正式开启。 作为以“AI+医疗大数据”为基础的智慧医疗综合体系建设供应商,塞力医疗除了深耕主营医疗智慧供 应链服务业务外,公司正以人工智能、大数据等数智化手段,前瞻性布局临床决策辅助与疾病管理、药物诊 断治疗、双碳“无废城市”建设、数字疗法、智慧居家远程诊疗、养老大健康等赛道。通过全方位深耕智慧 医院创新应用场景,公司进一步在智慧医疗领域进行深度布局,注智赋能,致力于打造自主可控、技术领先 的创新型智慧医疗生态。同时,依托公司深耕二十年积累的广泛医院渠道网络,塞力医疗加速AI技术在智慧 医疗多元场景中的应用,助力智慧医疗生态的持续发展与创新。 1、智慧医院自研智能软硬件 塞力医疗以“AI+医疗大数据”为核心,深耕智慧医疗领域,通过自主研发和战略合作,构建了全方位 的智慧医院解决方案,助力医疗机构实现数字化、智能化与高效化运营升级。其自研的SPD业务运营软件系 统,不仅通过了ISO20000、ISO27001、ISO9001、ISO14000、ISO45001等权威认证,还获得了国际CMMI软件 能力成熟度模型集成三级认证、国家公安部网络安全等级保护第三级评测标准(三级等保)认证,为医疗机 构的数据安全和系统稳定运行提供了高级别的保障。 在硬件方面,塞力医疗通过战略合作获得了独家授权,并推出了国内市场少数获得中国计量认证(CMA )的智能硬件产品。这些硬件设备与自主研发的院端信息化系统相结合,采用开源编程语言和分布式微服务 架构等技术,避免商用数据库“卡脖子”问题,实现了核心技术的自主可控。 基于这些技术实力,塞力医疗布局了智能机器人系统(物流搬运、顶升及消毒)、RFID智能耗材柜系统 (冷藏冷冻箱、智能盘点货架等)、医护人员行为管理系统(智能手卫生系统等)、高精度室内定位系统( 智能电子报警栅栏、资产快速查询及管理等)等前沿智慧应用场景,构建起全方位的智慧医院解决方案,助 力医疗机构优化资源配置、提升运营效率,推动智慧医疗行业迈向更高水平。 2、脑科学与数字疗法 中国心理咨询市场规模由2015年的267.2亿元增长至2022年的616.0亿元,年复合增长率达14.9%。沙利 文预计,2025年中国心理咨询市场规模将达到1,354.4亿元,年复合增长率将达到30.0%。作为心理疾病的主 要辅助治疗方式,超过97%的精神科医生向患者推荐心理咨询作为辅助治疗。随着对心理健康认知提高,用 户对心理服务的付费意愿增强,心理咨询行业及数字疗法市场获得增长动力。相比心理治疗类的医疗级数字 疗法,心理咨询数字疗法行业壁垒稍低,未来将有更多企业入局该市场。 在脑科学数字疗法的赛道上,塞力医疗与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第一医院、精神卫生中心深度合作,基于 国家脑计划2030战略,成功部署“精神疾病全病程数智系统---海思灵曦”,并在浙一临床门诊实现应用, 已开展多中心数据收集。同时,双方合作的“常见多发病防治研究”国家级重点专项计划,将在全国14家医 疗机构推进,为精神疾病全病程管理提供创新数字化解决方案。2025年1月塞力医疗与华为、脑机智能全国 重点实验室胡少华教授团队签署精神医学数字疗法的战略合作框架,未来塞力医疗将通过“华为算力+实验 室科研+临床数据”的三螺旋战略,构建起难以复制的竞争优势。三方协同不仅将突破传统医疗的数据孤岛 ,更有望实现从“经验诊疗”到“精准决策”的范式升级。“海思灵曦”系统已在全国部分医院落地,未来 结合GA-map肠道菌群检测等创新技术,有望为抑郁症等复杂疾病提供全病程管理方案。面对行业竞争与技术 挑战,塞力医疗以“政策借力-技术落地-生态共建”的闭环策略,持续强化数字疗法的临床价值,满足患者 需求,瞄准该赛道千亿蓝海。 3、AI+DRG/DIP临床决策辅助与疾病管理大模型 在医疗行业支付体系变革的浪潮中,DRG/DIP付费改革已成为医保支付模式升级“核心引擎”。自2019 年国家医保局启动DRG付费国家试点以来,这场以“价值医疗”为导向的变革持续深化,至2024年《DRG/DIP 支付方式改革三年行动计划》发布,明确要求2025年底前实现全国符合条件的住院医疗机构全覆盖,标志着 中国医疗支付体系正经历着从“项目付费”向“价值付费”的深刻转型。 在这场支付革命的洪流中,作为国内DRG/DIP领域领先的核心数据平台企业——武汉金豆医疗数据科技 有限公司的第二大股东,塞力医疗自2019年起便前瞻性深耕医疗数据科技领域,探索SPD+DRG/DIP的深度融 合模式。在国产AI大模型DeepSeek的赋能下,塞力医疗与武汉金豆医疗达成战略合作,拟合作共建“医疗大 数据–专病大模型-临床决策辅助产品”的价值解决方案,共同开发罕见病、危重症、及相关重大神经退行 性疾病的诊疗及管理大模型,依托公司现有的“SPD+RMLC+IVD”核心业务布局,叠加“AI+DRG/DIP”的战略 协同,重塑疾病诊疗管理服务体系。这一战略合作将依托武汉金豆医疗海量医疗数据的深度挖掘,训练出针 对罕见病、危重症及重大神经退行性疾病的诊疗大模型,突破传统医疗决策的“经验依赖”,更在DRG/DIP 付费框架下,为医生提供“成本-效果”最优化的治疗方案。 4、药敏检测与诊断AI高级专家系统 《遏制微生物耐药国家行动计划(2022-2025年)》明确提出,要建立多学科协同创新的联合攻关机制 ,推动微生物耐药防控核心关键技术和重大产品的研发与转化应用,重点鼓励耐药菌感染快速诊断设备和试 剂的开发。“十四五”全民健康信息化规划以及《关于进一步完善医疗卫生服务体系的意见》均强调推动人 工智能在医疗领域的应用,包括医学影像分析、病理诊断和个性化治疗等方向。此外,2024年国家医疗保障 局发布的《放射检查类医疗服务价格项目立项指南(试行)》首次明确将人工智能辅助诊疗技术纳入放射检 查项目的扩展应用,并在部分地区开展医保支付试点,进一步为AI医疗技术的推广和应用提供了政策支持。 2025年初,塞力医疗应上海华山医院、抗生素研究所、抗菌药物评价及临床转化平台邀请,参与创新抗 菌药物敏感性检测及诊断系统的临床转化,基于国内耐药监测网医疗机构、海量耐药菌监测数据和AI技术, 开发抗菌药物敏感性诊疗高级专家系统以及耐药菌多维度预测大模型,为临床合理使用抗菌药物、“遏制微 生物耐药”国家行动计划提供科学、精准、智能的大模型解决方案。该项目契合《遏制微生物耐药国家行动 计划》的技术攻关导向及医保支付政策对AI辅助诊疗的支持,有望突破传统检测时效瓶颈,提升抗感染治疗 规范性。 (三)全球创新技术多赛道齐头并进 1、凝血检验拥抱“出海”新机AI+“国产智造”创新赋能 凝血检验市场正呈现高速增长态势,从2015年约30亿元跃升至2023年118亿元,年均复合增长率超19%。 在这一蓬勃发展的市场中,塞力斯生物作为塞力医疗全资子公司,以“技术出海”与“国产智造”为双引擎 ,于2024年在多领域实现全面突破。 2024年,在迪拜MEDLAB实验室专科展上,塞力斯生物首次与国际同行分享了其在中德技术诊断试剂和LD T项目OEM创新服务业务模式,并在德国杜塞尔多夫MEDICA国际医疗会议展示了中德技术合作的结晶——集成 式凝血流水线ParthenONLAS。 ParthenONLAS采用高度集成化设计,在优化实验室空间利用、提升检测效率、简化质控流程等方面取得 有效进展,为临床实验室的数字化转型提供全新范式。 在湖南IVD创新智造基地的支持下,塞力斯生物展现出优秀的研发实力与高效的成果转化机制。截至202 4年12月,公司已完成自主技术创新200余项,获得诊断试剂类上市许可批准219项(其中139项由湖南基地获 得),覆盖血栓与止血、荧光免疫、化学发光等多个领域,进一步巩固了其在凝血检测领域的技术地位。 2024年塞力斯生物联合塞力医疗旗下独立医学检验实验室——塞力医检共建凝血创新LDT特检平台迎来 突破性进展,凭借在“IVD+LDT”凝血与罕见病诊疗平台上的先发优势,公司积极承揽药企客户的全国性服 务项目,与全球知名药企赛诺菲签署为期十年的战略合作协议。同时公司成功推进基于血友病抗凝血酶III (AT-Ⅲ)活性检测精确度及适用范围拓展的评估项目,助力临床诊断和治疗的精准化发展。塞力斯生物拥 有的抗凝血酶(ATIII)检测试剂盒(鄂械注准20111401547)能精准检测极低AT水平,同时抗凝血酶(AT) 质控品(湘械注准20252400207)于2025年2月获批,进一步提升了检测的标准化和准确性。值得一提的是, 塞力斯生物及其合作伙伴与金域医学达成深度合作,公司最新一代的凝血检测流水线ParthenON、Thromboly zerXRS全自动凝血分析仪及配套项目已进驻金域医学旗下5家全国区域核心实验室(五大生产中心)。凭借2 7年产研积淀、国际标准的技术转化能力以及持续的创新投入,塞力斯生物正逐步构建凝血诊断领域的全生 态竞争力,在国产替代加速的背景下持续拓展市场版图。 2、TriVerity:引领急性感染与脓毒症诊疗革新 脓毒症具有极高的发病率和病死率,据估计,每年全球约4,890万人罹患脓毒症,相关死亡人数达1,100 万,占全球死亡总数的近20%。作为全球性的重大健康挑战,脓毒

www.chaguwang.cn & ddx.gubit.cn 查股网提供数据 商务合作广告联系 QQ:76787148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