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营分析☆ ◇603789 *ST星农 更新日期:2025-09-17◇ 通达信沪深京F10
★本栏包括【1.主营业务】【2.主营构成分析】【3.前5名客户营业收入表】【4.前5名供应商采购表】
【5.经营情况评述】
【1.主营业务】
农作物全程机械化产品的研发、生产与销售
【2.主营构成分析】
截止日期:2025-06-30
项目名 营业收入(元) 收入比例(%) 营业利润(元) 利润比例(%) 毛利率(%)
─────────────────────────────────────────────────
整机销售(产品) 6592.78万 42.52 -883.82万 -857.14 -13.41
结构件业务(产品) 5324.93万 34.34 267.23万 259.16 5.02
燃油泵(产品) 2966.41万 19.13 593.48万 575.57 20.01
其他(产品) 484.06万 3.12 131.86万 127.88 27.24
农事服务(产品) 137.62万 0.89 -5.64万 -5.47 -4.10
─────────────────────────────────────────────────
内销(地区) 1.27亿 81.73 -735.19万 -713.00 -5.80
外销(地区) 2833.04万 18.27 838.31万 813.00 29.59
─────────────────────────────────────────────────
截止日期:2024-12-31
项目名 营业收入(元) 收入比例(%) 营业利润(元) 利润比例(%) 毛利率(%)
─────────────────────────────────────────────────
装备制造(行业) 2.48亿 91.88 -4032.56万 97.93 -16.29
其他业务(行业) 1302.15万 4.83 205.80万 -5.00 15.80
农事服务(行业) 886.58万 3.29 -291.09万 7.07 -32.83
─────────────────────────────────────────────────
农业机械(产品) 1.36亿 50.36 -2027.57万 49.24 -14.94
其他(产品) 1.04亿 38.51 -1540.55万 37.41 -14.85
制造及加工件(产品) 2110.46万 7.83 -258.65万 6.28 -12.26
农事服务(产品) 886.58万 3.29 -291.09万 7.07 -32.83
─────────────────────────────────────────────────
国内地区(地区) 2.50亿 92.73 -4362.53万 105.94 -17.46
其他业务(地区) 1302.15万 4.83 205.80万 -5.00 15.80
国外地区(地区) 655.39万 2.43 38.88万 -0.94 5.93
─────────────────────────────────────────────────
经销模式(销售模式) 2.11亿 78.42 -3516.94万 85.41 -16.65
制造及加工(销售模式) 2110.46万 7.83 -258.65万 6.28 -12.26
直销模式(销售模式) 1514.74万 5.62 -256.98万 6.24 -16.97
其他业务(销售模式) 1302.15万 4.83 205.80万 -5.00 15.80
农事服务(销售模式) 886.58万 3.29 -291.09万 7.07 -32.83
─────────────────────────────────────────────────
截止日期:2024-06-30
项目名 营业收入(元) 收入比例(%) 营业利润(元) 利润比例(%) 毛利率(%)
─────────────────────────────────────────────────
内销(地区) 9420.14万 97.10 -2094.49万 100.88 -22.23
外销(地区) 281.63万 2.90 18.34万 -0.88 6.51
─────────────────────────────────────────────────
截止日期:2023-12-31
项目名 营业收入(元) 收入比例(%) 营业利润(元) 利润比例(%) 毛利率(%)
─────────────────────────────────────────────────
农业机械(行业) 2.34亿 75.79 490.23万 29.83 2.10
农事服务(行业) 6129.51万 19.88 466.13万 28.36 7.60
其他业务(行业) 1337.16万 4.34 687.13万 41.81 51.39
─────────────────────────────────────────────────
其他(产品) 1.08亿 35.18 313.20万 19.06 2.89
收割机(产品) 6761.91万 21.93 -898.12万 -54.65 -13.28
农事服务(产品) 6129.51万 19.88 466.13万 28.36 7.60
压捆机(产品) 3705.11万 12.01 732.32万 44.56 19.77
采棉机(产品) 3394.05万 11.01 1029.95万 62.67 30.35
─────────────────────────────────────────────────
西北地区(地区) 1.00亿 32.50 1531.69万 93.20 15.28
华东地区(地区) 7462.84万 24.20 -249.59万 -15.19 -3.34
华中地区(地区) 6665.34万 21.61 -380.50万 -23.15 -5.71
西南地区(地区) 2370.38万 7.69 -58.88万 -3.58 -2.48
其他地区(地区) 2220.74万 7.20 -61.80万 -3.76 -2.78
其他业务(地区) 1337.16万 4.34 687.13万 41.81 51.39
海外地区(地区) 761.08万 2.47 175.45万 10.68 23.05
─────────────────────────────────────────────────
经销模式(销售模式) 2.30亿 74.64 451.22万 27.45 1.96
农事服务(销售模式) 6129.51万 19.88 466.13万 28.36 7.60
其他业务(销售模式) 1337.16万 4.34 687.13万 41.81 51.39
直销模式(销售模式) 355.11万 1.15 39.01万 2.37 10.99
─────────────────────────────────────────────────
【3.前5名客户营业收入表】
截止日期:2024-12-31
前5大客户共销售0.89亿元,占营业收入的34.64%
┌───────────────────────┬───────────┬───────────┐
│客户名称 │ 营收额(万元)│ 占比(%)│
├───────────────────────┼───────────┼───────────┤
│合计 │ 8880.93│ 34.64│
└───────────────────────┴───────────┴───────────┘
【4.前5名供应商采购表】
截止日期:2024-12-31
前5大供应商共采购0.66亿元,占总采购额的18.05%
┌───────────────────────┬───────────┬───────────┐
│供应商名称 │ 采购额(万元)│ 占比(%)│
├───────────────────────┼───────────┼───────────┤
│合计 │ 6645.45│ 18.05│
└───────────────────────┴───────────┴───────────┘
【5.经营情况评述】
截止日期:2025-06-30
●发展回顾:
一、报告期内公司所属行业及主营业务情况说明
一、主营业务情况说明
报告期内,公司持续深化构建农业机械与农事服务相协调的原农机板块;提升新开展的以定制型结构件
、零部件、配件、基础件的制造加工和制造服务为核心的结构件业务;通过股权收购新增燃油喷射泵的汽车
配件业务,共同促进经营业绩的提升。具体业务情况如下:
(一)农业机械
1、主要业务
公司主要从事农业机械的研发、制造、销售与服务,始终坚持以科技创新为驱动,紧密围绕市场需求与
技术前沿,持续推进农机产品的智能化、高效化升级,并为用户提供全面优质的技术支持和服务。
在产品体系建设方面,公司不断完善产品系列,从单一的联合收割机产品,拓展至遍及水稻、小麦、玉
米、花生、油菜、棉花等六大主要农作物品种,覆盖耕、种、管、收及收后处理五大作业环节的全程机械化
产业链,产品包括拖拉机、履带式旋耕机等耕种环节机械,插秧机等种植机械,履带自走式稻麦油联合收割
机、轮式稻麦联合收割机、采棉机、花生收获机等收获机械,无人机、喷药机等田间管理机械,烘干机、轮
式压捆机、自走式履带打捆机、制肥机等收后处理机械,以及跑道养鱼设施、智能化立体栽培机、智能育秧
中心等生态农业产品。
在业务延伸方向上,公司正从单一农机产品供应商向农业生产全程机械化解决方案服务商转型。通过输
出成套化设备设施,以及提供专业化农机农事服务(随着新疆采棉农事服务业务的深入开展,服务业务占比
将持续提升),助力农业生产实现全流程现代化升级。
2、经营模式
报告期内,公司经营模式未发生重大变化。
公司采用自主研发、自主加工与外购、外协相结合的方式组织生产经营,并统一进行装配的生产模式,
即自主加工技术含量较高、附加值较高以及拥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核心零部件,通过外购和外协定制完成其余
零部件,最后由公司统一进行整机装配和调试,并通过与经销商合作的方式向最终用户提供售后服务。
(1)采购模式
公司生产需要的零部件主要包括三类:通用零部件、外协件和自制件。通用零部件由采购部向专业生产
商直接采购;外协件为生产需要的专用定制件,由公司提供技术图纸或者规格要求,委托专业厂家生产,采
购后供本公司使用;自制件为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核心结构件,由公司采购所需原辅材料后自主加工生产。
采购部负责公司采购的实施和管理。公司每年初与供应商签订年度采购框架合同,采购部根据月度生产计划
,本着节约、高效的原则,组织物资采购。
(2)生产模式
根据农机补贴政策、上年销售情况、经销商报送的年度销售预测、市场调查等信息进行统计分析,形成
年度销量预测并制定年度销售计划。公司实行销售预测与订单驱动相结合,相应调整生产计划。以时点、阶
段将整体生产需求进行分解实施,较好地适应农业机械行业较强的季节性特征及终端用户订货周期短的特点
,保证销售旺季的供货及时性和稳定性,并在销售淡季保持合理的库存。
(3)销售模式
公司目前主要采用经销商买断式销售的模式,形成了以市场需求和国家政策为导向,快速、高效的市场
反应机制和完整的销售业务体系。
(二)农事服务
农事服务,即农业生产托管,是指农户等经营主体在不流转土地经营权的条件下,将农业生产中的耕、
种、管、收及收后处理等全部或部分作业环节委托给有能力的农业生产性服务组织完成的农业经营方式,是
社会化服务直接服务农业和农户最现实最简洁的方式,是实现农户与现代农业发展有机衔接的重要经营模式
,是实现服务规模经营的有效方式。
1、主要业务
公司依托于子公司星光致远,以新疆地区的棉花采收服务为突破口切入农业收割环节,进入农事服务业
务板块,开展农事服务经营业务。
农事服务板块贯穿了农业作业服务耕、种、管、收及收后处理的全过程,后期,公司会在其他作业区域
、其他农作物(包括经济作物)、其他作业环节进行持续发力。力争发展成为覆盖各类农作物全程农事服务
作业的专业服务供应商,以全程机械化综合农事服务中心为纽带,构建和拓展农业机械化综合农事服务链,
发展现代农业,提升乡村振兴价值链。
2、经营模式
依托于公司掌握的农业机械装备保障和精准作业服务能力,通过公司科学的组织、运营、调配、管理能
力和资源安排,采用自主参与、自主经营与外购、委托外协相结合的方式组织经营活动,统一服务标准、统
一作业流程、统一管理模式,自负盈亏、自担风险,为农户、种植大户、农业合作社、农业企业、农业经纪
人、农事服务中心等经营主体提供先进、高效、智能的农业机械服务,促进现代农业发展。
(三)制造及加工业务
制造及加工业务聚焦利用企业闲置机器设备及丰富制造经验,为客户提供定制型结构件、零部件、配件
、基础件的制造以及加工制造服务,通过整合资源建设区域型共享制造加工中心,服务于稳定的基础制造需
求,实现设备效能与经验价值的最大化。
1、主要业务
公司以自有(或租赁)设备和工艺经验为基础,承接客户定制化结构件、零部件、基础件加工订单,覆
盖金属/非金属材料的多样化加工需求(如机械零部件、钢结构件、塑料件、标准件等)。业务范围包括来
图加工、样品试制、小批量生产及复杂结构件定制,当前业务开展以集团公司内部的关联方业务承接作为基
础,后期目标打造区域共享制造中心,辐射结构件加工全流程(从原材料预处理到表面处理、装配),形成
覆盖多材质、多工艺的一站式基础结构件制造能力和加工服务能力。
2、经营模式
依托闲置设备资源与成熟制造经验,采用“自主加工+灵活协作”模式:自主完成核心工序(车、铣、
焊、磨等),外协补充特殊工艺,通过统一工艺标准与质量管控,为客户提供高精度、短交期的定制加工服
务。服务对象包括中小制造企业(解决设备不足或小批量生产难题)、大型企业(非核心部件外包)及初创
团队(样品快速打样)。盈利模式以按单计价为主,提供包工包料或纯加工等灵活合作方式,通过设备共享
降低单位成本,目标成为区域内性价比高、响应速度快的共享制造服务枢纽。
(四)汽车配件
以子公司苏州电中为主体,专注于燃油喷射系统的研发、生产与制造,主要产品包括HP0高压油泵、NB
型喷射泵、SDP0高压共轨系统及精密件加工等产品。
1、主要业务
包括国内与国外两个业务方向,当前以国外业务为主。出口业务:依托日本电装的主要技术,定向向其
销售NB型喷射泵、HP0高压油泵产品;国内业务:在HP0泵基础上自主开发SDP0高压共轨系统,通过自主引进
生产SDP0油泵,与控制器研发企业及客户自主合作研发ECU,自主研发、生产共轨管等方式,满足国内客户
对高压共轨产品的需求。
2、经营模式
公司采用自主研发与技术授权相结合的方式开发产品,自主加工与外购相结合的方式组织生产经营,并
统一进行装配的生产模式,最终直接销售给下游客户。
二、行业情况说明
我国农机产品与处于领先地位的国际先进产品相比,在多个维度上仍存在明显的发展落差。在核心技术
层面,我国农机产品的核心技术自主化程度较低,关键技术依赖进口,高端农机装备研发投入不足,难以突
破国外技术壁垒。产品结构上,国外农机呈高端化、精细化特征,智能农机集成多技术实现精准作业,而我
国传统田间作业机械占比大、功能单一,智能装备推广慢,小众化、个性化农机研发滞后,制约农业生产效
能与农机国际竞争力。在品牌影响力上,国际知名农机品牌依托过硬的产品品质与领先技术,不仅成为高品
质、高可靠性的代名词,更赢得了全球大型农场主及农业企业的深度信赖,而我国农机品牌虽在国内市场有
一定份额,但在国际市场缺乏知名度,产品竞争力和市场渗透力明显不足。
国内农机区域性矛盾显著,制约着行业的均衡发展。我国地形地貌复杂多样,农业生产环境差异极大,
从东北平原的大规模机械化作业,到南方丘陵地区的精细化耕作,各地对农机产品的需求千差万别。平原地
区,地势开阔平坦,适合大规模机械化作业,因而对大马力、高功率、高效率的大型农机设备需求极为旺盛
。与之形成鲜明对比的是,南方丘陵山区,地形起伏多变,且多为山地、梯田,道路狭窄崎岖,大中型农机
难以施展,“下田难”“作业难”问题突出,这类地区急需小型化、轻量化、多功能且适应复杂地形的农机
具,但目前市场上此类产品的有效供给不足,适用性和可靠性也有待提升。
面对差距与矛盾,国家政策为行业注入了动力。2025年中央一号文件,首次对因地制宜发展农业新质生
产力作出重要部署,而农机装备作为农业科技创新的重要内容与农业科技成果协同应用的物质载体,肩负着
发展农业新质生产力的重要使命。在促进农机研发应用方面,文件着重提出加快国产先进适用农机装备等研
发应用。相较于前些年更侧重补齐农机装备短板,2025年中央一号文件有两大突出点,其一,强调“国产农
机”,旨在牢牢掌握我国农机装备科技发展主动权,实现高水平农业科技自立自强。其二,突出“适用装备
”,这不仅要求形成适应不同区域、不同作物、不同规模的农机装备体系,还需开发适配不同应用场景的农
机装备。
总体而言,国内农机行业发展机遇可观,但挑战亦不容忽视。未来应加大研发投入,深化与科研机构合
作,聚焦核心部件国产化攻关,降低进口依赖,研发适配不同地区与作物的智能农机,提升产品性能与作业
效率。需紧跟市场需求,减少传统过剩产品生产,重点布局高端智能农机、特色经济作物专用农机及丘陵山
区适用装备,填补供给缺口。
二、经营情况的讨论与分析
2025年1-6月,公司实现营业收入15,505.79万元,对比去年同期增长59.82%,利润总额为-2,200.89万
元,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为-4,093.39万元,均较上年同期减亏明显,主要原因是农机业务稳固发
力的同时,农事服务、制造及加工、燃油喷射系统多业务形成发展合力,推动营收和净利润提升,以及处置
子公司股权获得的投资收益使得公司整体营业收入和盈利能力都有所改善;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扣非后净
利润为-10,771.59万元,较上年同期增加亏损2,975.08万元,主要是处置子公司所获收益为非经事项,且公
司母公司对递延所得税资产进行了转回,涉及影响金额2,085.81万元,因而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扣非后净
利润较上年同期减少。
2025年上半年,公司虽在多业务协同推动下实现营收同比提升,但整体仍处于亏损状态,原因如下:(
1)农机市场“国三升级国四”影响持续,前期需求透支未消,公司农机业务的整体营业成本偏高和盈利能
力弱的本质并未得到有效改善,加之土地、厂房、设备折旧、坏账计提及人员薪资、无形资产摊销等固定成
本大,致单台产品的成本分摊持续处于高位,产品的综合毛利率依然偏低;(2)报告期内进一步计提了发
出商品(主要采棉机)的存货跌价准备,涉及影响金额1,897.72万元,连同原材料、库存品和在产品的计提
合计影响金额达到了3,127.94万元;(3)尽管新业务的开展带来了营收的增长,但相对的成本开支整体基
数增加、前期装修和设备等资产的投入造成费用增加。
报告期内,公司根据年度经营计划以及外部市场环境的变化,主要开展了以下重点工作:
1、深耕国内根基,拓展国际版图
在国内市场,积极把握“一大一小”等重点政策带来的市场机遇,加大与重点区域农业合作社、种植大
户的合作力度,通过新产品的研发推介会、现场作业演示等活动,有效提升公司产品的市场认知度与占有率
。在国际市场,持续深耕“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市场,并积极拓展北美洲、欧洲等新兴市场,业务端同步推
进农机整机出口、部件出口与服务以及包括燃油喷射系统等新业务的出口,针对不同区域特点定制产品和服
务方案,以贴合当地需求的本地化策略,进一步巩固既有市场份额,稳步扩大全球市场版图。
2、新业务协同发展,助力公司业绩增长
公司部署深耕农事服务、制造及加工和燃油喷射系统的业务新赛道,各板块协同推动业绩增长。农事服
务延伸棉花、小麦、水稻等多品类作物,改变了以往以棉花采收为主的状况,使得上半年就形成了业务收入
;制造及加工业务以客户需求为核心,充分发挥公司装备制造优势,推进自采自产自销模式及来料加工业务
,实现提效降本,顺利交付订单,实现了较高的业务新增;燃油喷射系统业务稳固国外客户,加大国内市场
开拓,进一步提升了国内市场知名度。三大新业务赛道从营收补充、利润贡献、市场拓展等多维度发力,形
成协同互补的业务格局,成功对冲了农机板块的增长短板,为公司整体业绩稳定提升提供了关键支撑。
3、聚焦产品结构优化
严格依据技术迭代速度、实际作业效率、市场需求饱和度及产品附加值水平等核心指标,果断淘汰技术
架构落后、能耗偏高且作业效率难以满足现代农业生产需求的老旧机型,同时对市场需求持续萎缩、利润空
间有限且缺乏长期增长潜力的低附加值产品进行规模化缩减。在此基础上,我们将资源集中投向高端智能农
机产品的研发与生产领域,重点深耕无人驾驶、数字监测、智能辅助等前沿技术领域,致力于打造具备自主
核心技术、能深度契合现代农业智能化发展需求的高端产品系列。针对丘陵山区需求,组建专业团队实地调
研,推进山地丘陵类农机技术突破,改进轻型履带式拖拉机、轻型履带式旋耕机性能。
4、降本增效,双向发力
立足自身发展实际,以降本增效为核心目标。针对原有业务,从优化生产流程、严控非必要支出等方面
入手,切实提升了成本管控水平;针对新业务和新标的导入,尊重原有既定模式的前提下,严控新增费用项
。同时,持续加大应收账款催收力度,根据账龄、客户信用状况等因素,制定了差异化的催收策略,确保款
项及时回笼。此外,以减资退出方式自星光玉龙中退出,以要求股东认购的形式退出了上海尊马的部分投资
,通过相关股权投资的退出达到避免亏损扩大和降负的目的。
5、优资赋能促发展
公司从战略契合度、经营效益潜力出发推进对苏州电中的收购,并完成工商变更,苏州电中成为控股子
公司并纳入合并报表。其在燃油喷射领域的积累能与公司整机业务协同,符合“优质资产”标准,收购后公
司从供应链、生产、技术端推进整合,旨在通过协同带动经营效益。此次收购可实现多重价值:公司可向上
游柴油发动机厂商指定苏州电中为燃油喷射系统供应商,强化核心零部件自主可控能力,既满足自身整机产
品性能要求,又降低整体制造成本,助力降本增效与综合毛利率提升;同时可依托苏州电中高压共轨系统技
术及产品优势,协同开发更具节能减排效应的农用机械,满足终端客户降本需求,构建产品性能优势;此外
还能借助其精密零部件加工工艺与经验,提升公司中高端制造技术水平,进一步优化自身产品性能及稳定性
,增强外协加工业务竞争力,推动企业高质量发展,最终提升整体盈利能力与核心竞争力。
2025年下半年,公司将依据年度工作目标与计划继续开展相关工作,根据实际情况适时作出部分调整,
并重点从以下几方面开展工作:
1、研发设计持续发力与品质提升计划
持续加大研发设计投入,聚焦绿色智能装备核心技术和具备用户迫切需求的短板产品,满足不同使用场
景。整合现有技术优势,强化产品耐用性与环保性,提升包括农机、结构件、燃油喷射系统等产品在内的所
有产品品质,对生产环节中的关键工序进行技术升级,通过精细化加工减少产品瑕疵,提升产品运行的稳定
性,为用户提供更全面、更优质的选择。
2、发力新赛道
锚定农事服务、制造加工、燃油喷射系统三大新赛道,以业务协同构建发展新格局,着力培育新的利润
增长点,推动新业务营收业绩持续攀升。对新增的制造及加工业务聚焦市场化需求,以客户定制化需求为导
向,承接结构件、零配件订单,凭借扎实的装备制造实力,加速建设区域性装备制造共享中心,为周边企业
提供专业化、集约化生产支持,提高外部业务比重;对燃油喷射系统业务优化市场布局,在稳固海外客户合
作基础的同时,加大国内市场开拓力度和研发力度,通过渠道拓展与客户培育提升市场份额。通过三大新业
务的规模扩张与效益提升,有效弥补农机板块增长乏力短板,为公司整体发展注入新动能。
3、聚焦海内外市场,强化全球品牌力
密切关注国内农业政策导向与市场需求变化,针对不同地区的农业生产特点,提供定制化的农机解决方
案。加大在粮食主产区的推广力度,通过举办现场演示会、技术培训等活动,提高产品的认知度与使用率。
在确保国内市场稳定的基础上,全力开拓并以国外市场为主要新增方向,持续聚焦“一带一路”沿线国家,
加强与沿线国家的贸易合作,参加当地知名农业展会,展示先进农机产品,提升品牌知名度,并与当地经销
商建立紧密合作关系,搭建完善的销售网络,提高在手订单量。
4、全力推进中城汽车股权收购与整合落地
积极推进对中城汽车股权的收购事宜,确保流程高效落地。收购完成后,将以“资源互补、能力协同”
为核心启动全方位整合,深度融合双方技术、渠道与市场优势,实现高效协同效应,同时聚焦厢式类、环卫
类、应急救援类、油罐类四大核心专用车品类,精准定位市场需求,打造竞争力产品矩阵。对于存量战略合
作客户,深化合作关系,在稳固车厢部件供应基础上,挖掘多元需求,争取拓展农机配套部件业务,实现合
作升级,对于潜在客户,借助中城汽车的行业口碑与渠道资源,结合公司的品牌影响力,积极开展联合市场
推广活动,带动业务收入增长。
〖免责条款〗
1、本公司力求但不保证提供的任何信息的真实性、准确性、完整性及原创性等,投资者使
用前请自行予以核实,如有错漏请以中国证监会指定上市公司信息披露媒体为准,本公司
不对因上述信息全部或部分内容而引致的盈亏承担任何责任。
2、本公司无法保证该项服务能满足用户的要求,也不担保服务不会受中断,对服务的及时
性、安全性以及出错发生都不作担保。
3、本公司提供的任何信息仅供投资者参考,不作为投资决策的依据,本公司不对投资者依
据上述信息进行投资决策所产生的收益和损失承担任何责任。投资有风险,应谨慎至上。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