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营分析☆ ◇603809 豪能股份 更新日期:2025-09-10◇ 通达信沪深京F10
★本栏包括【1.主营业务】【2.主营构成分析】【3.前5名客户营业收入表】【4.前5名供应商采购表】
【5.经营情况评述】
【1.主营业务】
汽车传动系统相关产品的研发、生产和销售。
【2.主营构成分析】
截止日期:2025-06-30
项目名 营业收入(元) 收入比例(%) 营业利润(元) 利润比例(%) 毛利率(%)
─────────────────────────────────────────────────
汽车零部件-分部(行业) 10.60亿 84.59 3.05亿 75.86 28.81
航空零部件-分部(行业) 1.66亿 13.22 7506.73万 18.65 45.32
其他业务(行业) 2744.95万 2.19 2210.54万 5.49 80.53
─────────────────────────────────────────────────
同步器(产品) 6.13亿 48.89 2.05亿 50.84 33.41
差速器(产品) 2.66亿 21.21 2410.31万 5.99 9.07
其他(产品) 2.09亿 16.69 9874.17万 24.53 47.22
航空零部件(产品) 1.66亿 13.22 7506.73万 18.65 45.32
─────────────────────────────────────────────────
国内(地区) 11.04亿 88.07 3.28亿 81.46 29.72
国外(地区) 1.22亿 9.74 5254.88万 13.05 43.05
其他业务(地区) 2744.95万 2.19 2210.54万 5.49 80.53
─────────────────────────────────────────────────
截止日期:2024-12-31
项目名 营业收入(元) 收入比例(%) 营业利润(元) 利润比例(%) 毛利率(%)
─────────────────────────────────────────────────
汽车零部件制造(行业) 20.30亿 86.03 6.24亿 77.82 30.74
航空零部件制造(行业) 2.83亿 12.00 1.36亿 16.92 47.91
其他业务(行业) 4658.76万 1.97 4221.78万 5.26 90.62
─────────────────────────────────────────────────
同步器(产品) 12.40亿 52.55 4.17亿 52.03 33.65
差速器(产品) 4.70亿 19.92 4242.26万 5.29 9.03
其他(产品) 3.67亿 15.53 2.07亿 25.76 56.36
航空零部件(产品) 2.83亿 12.00 1.36亿 16.92 47.91
─────────────────────────────────────────────────
国内(地区) 20.53亿 86.99 6.52亿 81.34 31.78
国外(地区) 2.60亿 11.03 1.07亿 13.39 41.26
其他业务(地区) 4658.76万 1.97 4221.78万 5.26 90.62
─────────────────────────────────────────────────
直接销售(销售模式) 23.13亿 98.03 7.60亿 94.74 32.84
其他业务(销售模式) 4658.76万 1.97 4221.78万 5.26 90.62
─────────────────────────────────────────────────
截止日期:2024-06-30
项目名 营业收入(元) 收入比例(%) 营业利润(元) 利润比例(%) 毛利率(%)
─────────────────────────────────────────────────
同步器(产品) 4.73亿 41.67 1.48亿 38.50 31.34
差速器(产品) 1.98亿 17.41 1104.28万 2.87 5.58
结合齿(产品) 1.79亿 15.79 7212.13万 18.72 40.21
其他(产品) 1.60亿 14.06 8184.14万 21.24 51.23
航空零部件(产品) 1.26亿 11.07 7199.45万 18.68 57.24
其他(补充)(产品) 46.73 0.00 34.30 --- 73.40
─────────────────────────────────────────────────
国内(地区) 9.79亿 86.17 3.09亿 80.16 31.55
国外(地区) 1.36亿 11.97 5696.65万 14.78 41.90
其他业务(地区) 2113.90万 1.86 1949.71万 5.06 92.23
其他(补充)(地区) 46.73 0.00 34.30 0.00 73.40
─────────────────────────────────────────────────
截止日期:2023-12-31
项目名 营业收入(元) 收入比例(%) 营业利润(元) 利润比例(%) 毛利率(%)
─────────────────────────────────────────────────
汽车零部件制造(行业) 16.84亿 86.53 4.65亿 77.00 27.64
航空零部件制造(行业) 2.22亿 11.40 1.05亿 17.45 47.55
其他业务(行业) 4036.60万 2.07 3357.99万 5.56 83.19
─────────────────────────────────────────────────
同步器(产品) 8.61亿 44.26 2.42亿 40.00 28.07
结合齿(产品) 3.33亿 17.13 1.30亿 21.55 39.06
差速器(产品) 2.72亿 13.98 -517.55万 -0.86 -1.90
其他(产品) 2.58亿 13.24 1.32亿 21.86 51.28
航空零部件(产品) 2.22亿 11.40 1.05亿 17.45 47.55
─────────────────────────────────────────────────
国内(地区) 16.70亿 85.85 4.66亿 77.11 27.90
国外(地区) 2.35亿 12.08 1.05亿 17.33 44.57
其他业务(地区) 4036.60万 2.07 3357.99万 5.56 83.19
─────────────────────────────────────────────────
直接销售(销售模式) 19.05亿 97.93 5.71亿 94.44 29.95
其他业务(销售模式) 4036.60万 2.07 3357.99万 5.56 83.19
─────────────────────────────────────────────────
【3.前5名客户营业收入表】
截止日期:2024-12-31
前5大客户共销售13.20亿元,占营业收入的55.94%
┌───────────────────────┬───────────┬───────────┐
│客户名称 │ 营收额(万元)│ 占比(%)│
├───────────────────────┼───────────┼───────────┤
│合计 │ 132002.01│ 55.94│
└───────────────────────┴───────────┴───────────┘
【4.前5名供应商采购表】
截止日期:2024-12-31
前5大供应商共采购3.09亿元,占总采购额的27.93%
┌───────────────────────┬───────────┬───────────┐
│供应商名称 │ 采购额(万元)│ 占比(%)│
├───────────────────────┼───────────┼───────────┤
│合计 │ 30870.20│ 27.93│
└───────────────────────┴───────────┴───────────┘
【5.经营情况评述】
截止日期:2025-06-30
●发展回顾:
一、报告期内公司所属行业及主营业务情况说明
(一)公司所属行业
依据《国民经济行业分类》(GB/T4754-2017),公司归属于“C36汽车制造业”中的“C3670汽车零部
件及配件制造”领域,同时还涉及“C37铁路、船舶、航空航天和其他运输设备制造业”中的“C374航空、
航天器及设备制造”行业。
1、汽车制造行业
据中汽协数据,2025年1-6月,我国汽车产销分别完成1,562.1万辆和1,565.3万辆,同比分别增长12.5%
和11.4%。其中,乘用车产销分别完成1,352.2万辆和1,353.1万辆,同比分别增长13.8%和13%;商用车产销
分别完成209.9万辆和212.2万辆,同比分别增长4.7%和2.6%;新能源汽车产销分别完成696.8万辆和693.7万
辆,同比分别增长41.4%和40.3%;新能源汽车新车销量达到汽车新车总销量的44.3%。报告期内,汽车出口3
08.3万辆,同比增长10.4%;新能源汽车出口106万辆,同比增长75.2%。
政策层面持续为汽车行业尤其是新能源汽车领域注入强大动力,工业和信息化部、中国汽车工业协会、
全国工商联汽车经销商商会及商务部公开表态,明确反对行业“内卷式”竞争,推动产业向技术创新与高质
量发展转型,确保行业的长远发展。国家相继出台一系列鼓励新能源汽车消费、支持充换电基础设施建设等
政策,如推行新能源车首购补贴、以旧换新置换补贴以及税收优惠政策等,旨在全方位刺激新能源汽车市场
需求,助力产业健康发展。此外,各地政府也纷纷出台地方支持政策,进一步推动新能源汽车在公务用车、
公共交通、出租、环卫、邮政快递、城市物流配送、机场等领域的广泛应用。
2、航空航天制造行业
国务院颁布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2035年远景目标纲要》,明确
提出培育先进制造业集群,推动航空航天等产业创新发展;并提出加快国防和军队现代化,后续装备投入有
望持续,相关行业政策有助于推动我国军用航空产业的发展。
根据2024年中国航空工业集团发布的《2024-2043年民用飞机中国市场预测年报》,预计2024-2043年,
中国需要补充8,278架客机、556架货机;全球需要补充约4.63万架客机、2,500架货机。目前C919订单的连
续释放、新舟系列飞机和涡扇支线飞机ARJ21不断增量及无人机的迅速发展,有望带动我国航空产业以及高
端制造业的长期发展。
商业航天方面,“商业航天”被写入了政府工作报告,强调积极打造商业航天、低空经济等新增长引擎
。2025年上半年全球商业航天发射110次,占比71.9%;中国2025年上半年商业航天发射14次,同比增长40%
。在政策红利、技术迭代与市场需求的驱动下,有望推动我国航天制造业的发展。
(二)公司主营业务
公司主要从事汽车传动系统相关零部件产品的研发、生产和销售,航空航天零部件的高端精密制造以及
机器人零部件的研发、生产,具体如下:
1、汽车零部件业务
公司汽车零部件业务包括同步器和差速器两大总成系统,此外还涉及空心电机轴、定子转子、行星减速
器、DCT双离合器零件、商用车AMT行星机构零件和轨道交通传动系统零件。产品主要应用于燃油车和新能源
汽车,覆盖乘用车、商用车、工程机械车辆和轨道交通系统。产品主要配套车系有:奔驰、宝马、奥迪、大
众、红旗、吉利、长安、一汽、比亚迪、问界、小米、蔚来、理想、重汽、福田等。
公司是国内同步器龙头企业,主要产品包括同步器齿环(铜质同步环、冲压钢环、精锻钢环)、齿毂、
齿套、结合齿、同步器总成;公司在新能源汽车传动系统领域布局了行星齿轮、半轴齿轮、差速器壳体和差
速器总成、定子转子、电机轴和行星减速器等相关产品,并具备自主设计、同步开发、试验验证和全产业链
制造的能力,其中定子转子、电机轴和行星减速器是公司拓展的新项目,将丰富公司产品结构,提升公司新
能源汽车业务的收入规模;离合器系统零件主要产品为双离合变速器(DCT)用支撑及主转毂,该产品主要
配套欧洲奔驰、宝马和雷诺等车型;轨道交通系统主要产品是高铁齿轮箱用迷宫密封环,是公司业务发展的
新尝试。
2、航空航天零部件业务
公司航空零部件业务主要包括航空结构件、标准件、材料试验件的精密加工;航空有色钣金和黑色钣金
的精密加工成型;模具、夹具的设计及成套制造;飞机外场加改装技术服务。产品包括飞机机头、机身、机
翼、尾段等各部位相关零部件,主要应用于各型军机、民机及无人机。公司航天零部件业务主要包括航天高
端特种阀门、管路及连接件等。
3、机器人零部件业务
公司在机器人领域业务包括高精密减速机及关节驱动总成等关键零部件的研发和生产,目前已开发高精
密行星减速机、高精密新型摆线减速机等系列化产品,并在人形机器人、机器狗、外骨骼等领域应用。
二、经营情况的讨论与分析
报告期内,公司实现营业收入12.53亿元,同比增长10.30%,实现归属于母公司所有者的净利润1.84亿
元,同比增长13.45%。公司营业收入和归母净利润双增长,主要得益于优质的客户结构、过硬的研发实力、
先进的制造装备、精湛的工艺技术、稳定可靠的产品品质及成功的产业结构优化升级所形成的综合竞争优势
。公司将继续深化汽车、航空航天、机器人的产业布局,推进新能源汽车电机轴、定子转子、行星减速器和
机器人用高精密行星减速机、高精密新型摆线减速机及关节驱动总成的产能产线建设,加快航空航天基地建
设和业务拓展,通过业务协同与产能升级进一步提升公司经营质量。
(一)汽车零部件业务
公司将新能源汽车核心零部件作为战略发展的重点。差速器已实现行星半轴齿轮、差速器壳体、主减齿
、总成装配及激光焊接全产业链制造能力,且在手研发项目和订单储备充足,随着产能的逐步释放,竞争优
势显现,总成配套率及市场占有率有望持续提升;电机轴已完成部分产线建设并获得重要客户定点;定子转
子项目建设有序推进;同轴行星减速器零部件市场前景较好,目前在手研发项目充足,并获得多个项目定点
。同步器和商用车业务受部分客户需求阶段性调整及新项目尚处于产能爬坡期、产能释放节奏滞后等影响略
有下降,但仍然获得麦格纳、斯特兰蒂斯、大众、采埃孚、重汽、斯堪尼亚等国内外头部企业项目定点。
未来,公司将继续牢牢抓住新能源汽车快速发展的重大机遇,积极开拓更多的国内外客户,加快推进产
能产线建设,并通过工艺技术优化创新、关键过程控制改进等方式,强化成本控制,实现降本增效,不断打
造更高的行业壁垒,持续提升公司综合竞争力。
(二)航空航天零部件业务
昊轶强通过多年在航空领域积累的丰富经验,抓住航空业快速增长的发展机遇,在加工质量、交货周期
、服务响应速度等方面均得到客户的高度认可,已连续多年荣获客户“优秀供应商”荣誉。报告期内,昊轶
强实现营业收入1.67亿元,同比增加32.21%。未来,随着C919等民用航空更多新订单的落地,航空航天零部
件业务的规模有望持续扩大。
昊轶强投资3亿元建设的航空航天零部件智能制造中心位于青羊区,目前正有序推进项目建设,本次投
资将有利于公司更加贴近市场客户,快速响应客户需求,并有效降低服务成本和运输成本。
(三)机器人零部件业务
公司目前已开发高精密行星减速机、高精密新型摆线减速机等系列化产品,并跟多个公司在人形机器人
、机器狗、外骨骼、灵巧手等领域开展了业务合作。
(四)持续提升技术创新能力,打造高质量行业壁垒
报告期内,公司继续高研发投入,持续推进公司转型升级中的技术研发和产品规划,为新业务拓展和公
司持续发展奠定基础。公司2025年1-6月研发费用支出7,549.17万元,同比增长6.01%。持续的高研发投入,
推进了公司的技术升级和研发效率,以保障公司始终处于行业技术优势地位。
三、报告期内核心竞争力分析
(一)战略合作构建客户优势
公司深耕汽车传动系统领域,通过“产品+服务+创新”三维协同模式,不仅实现从单一零件到总成系统
的业务升级,更与麦格纳、采埃孚、舍弗勒、博格华纳、汇川、大众、一汽、比亚迪、吉利、重汽、法士特
等一大批国内外优秀企业建立了深厚合作关系,并在新领域、新技术方向共同探索,形成深度协同发展、互
利共赢的长期合作模式,有利于公司开发和拓展新产品、新业务。
优质的客户资源是公司核心竞争力的重要组成部分,更是公司可持续发展的有力保障。
(二)全产业链制造强化交付优势
公司具备自主研发、模具设计制造、铜合金铸造、球墨铸铁、热锻、冷锻、温锻、旋锻、高速锻、复合
加工、磨齿、滚齿、挤齿、热表处理、激光焊接、在线检测、试验验证和总成装配的全产业链制造能力,实
现了从原材料到成品的自主可控,且公司在生产过程中能根据不同客户、不同车型的配套要求快速切换生产
模式,提供多样化、定制化零部件产品,为公司建立了坚实的交付优势。同时,公司近年来引进了大批国际
先进的生产设备及自动化改造设备打造智能化工厂,具备较强的装备优势,既能保证规模化生产,又能实施
精准化控制,在保证产品品质的前提下与客户的生产销售同步发展,达到成本可控、质量可控、交期可控。
(三)技术研发实力驱动创新优势
公司积极响应发展新质生产力的要求,深度融合技术创新与智能制造,依托国家高新技术企业平台与省
级技术中心及相关检测实验室,通过持续研发投入,推动“人机料法环”全面改进,建成了一支具有丰富经
验的技术研发团队,并在材料研发、成型工艺和精密加工等核心制造环节拥有自己的核心技术,具备为客户
提供从系统开发设计、虚拟仿真验证到批量生产交付的一站式解决方案。面对新能源与智能化转型催生的技
术迭代加速趋势,公司构建了技术产业化、装备自动化、研发制造一体化的新质生产力体系,推动公司从单
一零件制造向系统级解决方案升级,在技术变革浪潮中持续巩固“协同创新、共同发展”的产业共生优势,
与客户形成同步开发、敏捷响应、协同发展的健康互动模式。
(四)包容的企业文化和稳定的核心团队
公司秉承“诚信、创新、求实、高效”的价值观,依托包容、创新的企业文化,充分发掘和激发个体潜
能并为其提供可全面发挥个人价值的舞台空间。优秀的文化铸造了一支高度稳定且卓越的核心团队,其中核
心管理团队成员均具备出众的专业能力、深厚的行业背景和丰富的经营管理经验。部分核心管理成员更在公
司内部深耕细作三十余年,确保了公司发展的连续性和高效运作,也是公司形成、保持和积累竞争优势的基
础。
(五)完善产业布局,开启多轮发展
公司逐步完善产业布局,一方面向内突破,从原有的同步器产品逐步延伸新能源用差速器、电机轴、定
子转子、减速器等产品,不断推进工艺迭代、丰富产品类别和提升客户粘性;另一方面向外延展,通过将技
术和生产能力延伸至航空航天高端制造领域,同时根据市场需求和技术积累布局机器人领域,通过“技术共
生+资源互通”的模式,不仅巩固了汽车业务优势,更在新兴市场提前卡位布局,开启新能源汽车、航空航
天、机器人的多轮驱动模式,拓展公司盈利能力,增强综合竞争实力。
〖免责条款〗
1、本公司力求但不保证提供的任何信息的真实性、准确性、完整性及原创性等,投资者使
用前请自行予以核实,如有错漏请以中国证监会指定上市公司信息披露媒体为准,本公司
不对因上述信息全部或部分内容而引致的盈亏承担任何责任。
2、本公司无法保证该项服务能满足用户的要求,也不担保服务不会受中断,对服务的及时
性、安全性以及出错发生都不作担保。
3、本公司提供的任何信息仅供投资者参考,不作为投资决策的依据,本公司不对投资者依
据上述信息进行投资决策所产生的收益和损失承担任何责任。投资有风险,应谨慎至上。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