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营分析☆ ◇603922 金鸿顺 更新日期:2025-01-15◇ 通达信沪深京F10
★本栏包括【1.主营业务】【2.主营构成分析】【3.前5名客户营业收入表】【4.前5名供应商采购表】
【5.经营情况评述】
【1.主营业务】
汽车车身和底盘冲压零部件及其相关模具的开发、生产与销售。
【2.主营构成分析】
截止日期:2024-06-30
项目名 营业收入(元) 收入比例(%) 营业利润(元) 利润比例(%) 毛利率(%)
─────────────────────────────────────────────────
汽车零部件相关收入(产品) 3.81亿 82.35 2275.10万 67.21 5.97
供应链收入(产品) 7444.65万 16.09 974.97万 28.80 13.10
模具收入(产品) 719.34万 1.55 135.14万 3.99 18.79
─────────────────────────────────────────────────
国内收入(地区) 4.55亿 98.34 3150.76万 93.07 6.93
国外收入(地区) 769.75万 1.66 234.44万 6.93 30.46
─────────────────────────────────────────────────
截止日期:2023-12-31
项目名 营业收入(元) 收入比例(%) 营业利润(元) 利润比例(%) 毛利率(%)
─────────────────────────────────────────────────
汽车零部件制造业(行业) 4.19亿 88.69 2187.24万 35.67 5.22
其他业务(行业) 5337.65万 11.31 3944.65万 64.33 73.90
─────────────────────────────────────────────────
汽车零部件制造业(产品) 4.09亿 86.67 1648.85万 26.89 4.03
其他业务(产品) 5337.65万 11.31 3944.65万 64.33 73.90
模具(产品) 954.37万 2.02 538.39万 8.78 56.41
─────────────────────────────────────────────────
国内(地区) 4.15亿 87.81 2074.61万 33.83 5.00
其他业务(地区) 5337.65万 11.31 3944.65万 64.33 73.90
国外(地区) 419.90万 0.89 112.63万 1.84 26.82
─────────────────────────────────────────────────
直接销售(销售模式) 4.19亿 88.69 2187.24万 35.67 5.22
其他业务(销售模式) 5337.65万 11.31 3944.65万 64.33 73.90
─────────────────────────────────────────────────
截止日期:2023-06-30
项目名 营业收入(元) 收入比例(%) 营业利润(元) 利润比例(%) 毛利率(%)
─────────────────────────────────────────────────
汽车零部件(产品) 1.59亿 88.72 312.15万 25.04 1.96
其他(补充)(产品) 1842.96万 10.28 --- --- ---
模具(产品) 180.43万 1.01 --- --- ---
─────────────────────────────────────────────────
国内(地区) 1.60亿 89.22 --- --- ---
其他(补充)(地区) 1842.96万 10.28 --- --- ---
国外(地区) 90.60万 0.51 --- --- ---
─────────────────────────────────────────────────
截止日期:2022-12-31
项目名 营业收入(元) 收入比例(%) 营业利润(元) 利润比例(%) 毛利率(%)
─────────────────────────────────────────────────
汽车零部件制造业(行业) 4.72亿 91.40 1729.29万 28.44 3.66
其他(补充)(行业) 4437.67万 8.60 4350.67万 71.56 98.04
─────────────────────────────────────────────────
汽车零部件(产品) 4.45亿 86.18 1155.04万 66.79 2.60
其他(补充)(产品) 4437.67万 8.60 4350.67万 --- 98.04
模具(产品) 2695.40万 5.22 574.26万 33.21 21.31
─────────────────────────────────────────────────
国内(地区) 4.69亿 90.82 1671.00万 27.48 3.56
其他(补充)(地区) 4437.67万 8.60 4350.67万 71.56 98.04
国外(地区) 304.13万 0.59 58.30万 0.96 19.17
─────────────────────────────────────────────────
直接销售(销售模式) 4.72亿 91.40 1729.29万 28.44 3.66
其他(补充)(销售模式) 4437.67万 8.60 4350.67万 71.56 98.04
─────────────────────────────────────────────────
【3.前5名客户营业收入表】
截止日期:2023-12-31
前5大客户共销售2.25亿元,占营业收入的47.56%
┌───────────────────────┬───────────┬───────────┐
│客户名称 │ 营收额(万元)│ 占比(%)│
├───────────────────────┼───────────┼───────────┤
│合计 │ 22452.51│ 47.56│
└───────────────────────┴───────────┴───────────┘
【4.前5名供应商采购表】
截止日期:2023-12-31
前5大供应商共采购1.31亿元,占总采购额的45.22%
┌───────────────────────┬───────────┬───────────┐
│供应商名称 │ 采购额(万元)│ 占比(%)│
├───────────────────────┼───────────┼───────────┤
│合计 │ 13063.27│ 45.22│
└───────────────────────┴───────────┴───────────┘
【5.经营情况评述】
截止日期:2024-06-30
●发展回顾:
一、报告期内公司所属行业及主营业务情况说明
根据中国证监会《上市公司行业分类指引》(2012年修订),公司所处行业为“C36汽车制造业”。根
据国家统计局发布的《国民经济行业分类》(2017年修订),公司所属行业为汽车制造业(C36)下属的汽
车零部件及配件制造业(C3670)。
(一)汽车行业的发展概况
2024年上半年,全球汽车行业仍持续向常态化修复。根据GlobalData数据,2024年1-6月全球轻型车销
量同比增长2.3%。作为全球最大的汽车市场之一,中国汽车市场为全球汽车行业的增长贡献较大助力,根据
中国汽车工业协会数据,2024年上半年,国内汽车产销分别完成1,389.1万辆和1,404.7万辆,同比分别增长
4.9%和6.1%;乘用车产销分别完成1,188.6万辆和1,197.9万辆,同比分别增长5.4%和6.3%;其中,新能源汽
车继续保持较快增长,产销分别完成492.9万辆和494.4万辆,同比分别增长30.1%和32%,市场占有率达到35
.2%,比去年同期提升了6.9个百分点。同时,出口是上半年中国车市的另一亮点,继去年超越日本一跃成为
全球最大汽车出口国后,今年上半年中国汽车产业出口依旧保持快速增长态势,2024年上半年,汽车整车出
口279.3万辆,同比增长30.5%。截至2023年,我国汽车产销量已连续十五年位居全球第一。
汽车行业从短期来看,汽车市场在复苏,但基础仍不稳定,一方面,全球汽车供应链不稳定因素增加,
汽车市场的不确定因素仍存在;另一方面,随着居民收入水平的逐渐提高,中国政府出台和落地各种促进汽
车消费的政策,如优化限购政策、开展新一轮“汽车下乡”、以旧换新、延续和优化新能源汽车车辆购置税
减免至2027年12月底等一系列刺激汽车消费政策,汽车消费逐步回暖,汽车市场加快恢复。
从全球汽车工业结构看,发展中国家新车产量和和汽车保有量占比均不断提升,影响不断加大;但汽车
的普及度与发达国家相比差距仍然巨大,美、日、德等发达国家每百人汽车保有量均超过50辆,而发展中的
中国2022年每百人汽车保有量仅约20多辆,中国与主要发达国家汽车保有量水平还有比较大的差距。相对于
中国人口数量、中等收入人群占比、人均GDP等而言,中国潜在汽车消费潜力巨大,为汽车工业提供配套的
本行业仍有较大的发展空间。
因此,从中长期看,为汽车工业发展相配套的本行业还有较稳定的发展空间。
(二)报告期内主营业务情况
公司主营业务为汽车车身和底盘冲压零部件及其相关模具的开发、生产与销售。公司具有较强的汽车车
身和底盘冲压零部件生产制造能力、同步开发能力及与整车制造商同步配套方案设计能力,同时具有较强的
模具设计开发能力,为中国模具工业协会重点骨干企业。公司是上汽大众、上汽通用、上汽乘用车、一汽大
众、东南汽车、广汽乘用车、福建奔驰及吉利汽车等国内知名整车制造商的一级供应商,也是本特勒、博世
和大陆汽车等著名跨国汽车零部件供应商配套商。
公司积极拓展新能源汽车及传统零部件市场,报告期内公司已向欣旺达动力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及达奥(
芜湖)汽车制品有限公司批量供货。
二、报告期内核心竞争力分析
公司经过长期努力,已在汽车车身件、底盘零部件和电池箱体领域形成核心竞争优势,主要体现为技术
研发、客户资源、生产工艺、产品质量等方面。具体如下:
1、技术研发优势
公司拥有先进的模具设计与制造技术、创新的冲压技术等核心技术,具有较强的技术研发优势。
(1)先进的模具设计与制造技术
作为中国模具工业协会会员、中国重点骨干模具企业,公司设立了江苏省汽车冲压模具工程技术研究中
心。公司在冲压模具设计开发和制造技术、工件校检、模具成型、模具修复等核心技术上取得了多项专利。
通过多年的技术积累,公司在高精度、高强度/超高强度零件模具、多工位模、级进模等产品工艺技术上形
成了核心竞争力。
公司紧紧围绕模具产品向大型、精密、复杂、长寿命等方向进行研究与开发,拥有精密冲压模具设计、
加工、制造能力,形成了冲压模具产品研发、设计与制造平台,为满足与高效、高精工艺生产装备相配套的
先进模具产品需求,公司全面实现设计数字化、CAE/CAD/CAM一体化和生产管理信息化。公司在模具设计能
力方面拥有全3D实体化设计能力,在模具制造方面拥有3D数据链加工、在线检测及三坐标检测等工程保障和
实现能力。
依托公司先进的模具设计和制造开发能力,公司已在超高强度钢冷冲压模具、真空助力器壳体多工位精
密模具、底盘超长高强度零件模具和异形管件复杂成型模具等领域形成了自主创新的优势及特色产品,并体
现出较强的市场竞争力。
(2)创新的冲压技术
公司通过多年的研发和技术积累,实现创新冲压技术的持续开发,目前公司在高强度/超高强度钢零部
件冷冲压技术、铝合金冲压技术等方面已达到行业先进水平。
使用高强钢/超高强度钢可以通过减小壁厚来减轻零部件质量,实现车体轻量化,同时其超高的强度又
能提高车辆碰撞安全性,满足轻量化和提高安全性的要求。公司通过自主研发,对高强度/超高强度钢零部
件采用冷冲压工艺,克服热成形生产成本高且效率低的弊端,产品成型稳定、回弹变形可控,适合快速批量
化生产。
车身及底盘冲压零部件所用传统材料为车用钢材,而相同体积铝合金的重量仅为钢材的1/3,用铝合金
代替钢材,能大大减轻车身及其他零部件的重量。目前,公司与大陆汽车等著名跨国汽车零部件供应商共同
开发以铝合金为原材料的真空助力器壳体和电池盒盖冲压技术,应用于沃尔沃及奥迪部分车型。
(3)高强钢辊压托盘
公司紧跟新能源电池托盘技术发展趋势,公司研发团队对新能源电池托盘生产技术的攻坚,成功攻克高
强度钢辊压框架主体结构加金属激光焊接技术,此技术满足电池托盘总成对钢度、强度的技术要求,实现了
电池盒托盘的减重、提升生产效率及降低生产成本。
2、生产工艺及成本控制优势
公司历来重视成本控制,建立了包括工装设计、模具研发制造、自动化冲压、机器人焊接和电泳涂装在
内的冲压零部件生产工艺链。公司通过产品设计阶段的工装设计,尽可能地将多工位模、级进模作为模具的
研发方向,在保证产品质量的前提下精简生产工序,并以科学的裁剪方式有效降低了原材料的损耗。公司通
过模具的研发制造,将工装设计与产品制造紧密结合,工装设计理念和模具使用过程中的信息得以迅速反馈
。公司通过在生产过程中逐步提高自动化生产比例和采用焊接机器人等方式,以减员增效为手段,显著地提
高了生产效率并降低了生产成本。
3、客户资源优势
公司以苏州总部为核心,布局华东、华中、华南等地的汽车产业集群,公司客户主要为国内知名整车制
造商和著名跨国汽车零部件供应商,包括上汽大众、上汽通用、上汽乘用车、上汽大通、上汽飞凡、一汽大
众、光束汽车、奇瑞捷途、福建奔驰、吉利汽车、吉利商用车、广汽乘用车、本特勒、博世、大陆汽车、派
瑞格恩等。
4、产品质量优势
整车制造属于高度精细化产业,因此汽车零部件供应商产品的质量将直接决定其竞争地位和盈利能力。
公司依托ISO/TS16949:2016质量控制体系,在优秀的研发能力、高效的生产模式和严格的管理体系下,公司
产品质量得到了有效的保障。报告期内,公司产品质量合格率99.89%。
三、经营情况的讨论与分析
2024年上半年度,我国汽车产销分别完成1,389.1万辆和1,404.7万辆,同比分别增长4.9%和6.1%;乘用
车产销分别完成1,188.6万辆和1,197.9万辆,同比分别增长5.4%和6.3%;新能源汽车继续保持较快增长,产
销分别完成492.9万辆和494.4万辆,同比分别增长30.1%和32%。
报告期内,在董事会的领导下,通过管理层和全体员工的勤勉努力,巩固现有客户并积极开拓潜在客户
市场,公司实现营业收入46,259.93万元,同比增长158.00%,实现归属上市公司净利润-1,242.14万元,同
比减亏61.9%。
报告期内,公司重点推进以下几项工作:
1.抢抓市场机遇、拓展市场
公司始终密切关注行业技术发展趋势,以头部主力整车厂的技术发展方向为公司研发导向,提高公司产
品的竞争力,满足主机厂同步开发及客户自身不断发展变化的产品配套需求。同时,公司不断改进业务部门
的营销模式,提升业务管理水平,并进一步完善研发中心、品管部门与业务部门的对接关系,迅速响应客户
需求,确保为客户提供优质的售后服务并主动发掘优质客户、发挥区域优势,报告期内,积极投入新能源新
材料、新材料领域。
2.提高产品品质,提升公司竞争力
公司注重产品品质和员工技能培训及绩效管理,优化资源配置,加强生产调度,合理安排原材料的库存
、采购和生产订单的下达,质量管理部门严格按照ISO质量管理体系的标准对产品进行把关,保证所有出厂
产品的合格率。在保障产品质量的前提下,不断提高生产效率,实现规模化生产,满足客户短时间内快速供
货的要求。
3.大力推行精益化管理,持续实施降本增效
报告期内,公司大力推行精益化管理,全面实施降本增效,从生产、采购、销售、包装运输、财务、人
力等多个维度降低成本、提升效率;同时,进一步强化工艺创新,优化工艺流程,提高产品生产效率和降低
产品成本;为提升全员降成本意识,公司将降本增效的理念贯彻落实,有效的控制产品制造成本和各项费用
。
4.持续投入研发创新、保持行业领先地位
作为中国模具工业协会会员、中国重点骨干模具企业,公司自成立以来,一贯高度重视技术研发及创新
能力培养,不断优化研发机构设置,提高研发人员综合素质和能力。公司设立了江苏省汽车冲压模具工程技
术研究中心。公司在冲压模具设计开发和制造技术、工件校检、模具成型、模具修复等核心技术上取得了多
项专利;截止2024年上半年度公司共拥有发明专利29项,实用新型专利109项。公司通过多年的技术积累,
公司在高精度、高强度/超高强度零件模具、多工位模、级进模等产品工艺技术上形成了核心竞争力;报告
期内公司拥有高新技术企业资格及江苏省工业和信息化厅认定为的江苏省专精特新中小企业资格。
5、加强内部流程建设,提升规范运作水平
报告期内,公司对现行制度及业务流程进行全面梳理,加强内部流程建设,并借助数字化车间的运用,
提升智能制造水平。此外,公司还积极鼓励员工发挥主人翁精神,以合理化建议为切入点,围绕产线改造、
设备保养、技术革新、工艺优化、管理提升等方面提出建设性意见,从而实现降本增效,提升规范运作水平
。
〖免责条款〗
1、本公司力求但不保证提供的任何信息的真实性、准确性、完整性及原创性等,投资者使
用前请自行予以核实,如有错漏请以中国证监会指定上市公司信息披露媒体为准,本公司
不对因上述信息全部或部分内容而引致的盈亏承担任何责任。
2、本公司无法保证该项服务能满足用户的要求,也不担保服务不会受中断,对服务的及时
性、安全性以及出错发生都不作担保。
3、本公司提供的任何信息仅供投资者参考,不作为投资决策的依据,本公司不对投资者依
据上述信息进行投资决策所产生的收益和损失承担任何责任。投资有风险,应谨慎至上。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