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营分析☆ ◇603938 三孚股份 更新日期:2025-02-15◇ 通达信沪深京F10
★本栏包括【1.主营业务】【2.主营构成分析】【3.前5名客户营业收入表】【4.前5名供应商采购表】
【5.经营情况评述】
【1.主营业务】
三氯氢硅及氢氧化钾等精细化工产品的研发、生产和销售。
【2.主营构成分析】
截止日期:2024-06-30
项目名 营业收入(元) 收入比例(%) 营业利润(元) 利润比例(%) 毛利率(%)
─────────────────────────────────────────────────
钾系列(产品) 3.95亿 43.56 9409.16万 62.75 23.82
硅烷偶联剂(产品) 2.27亿 24.99 1077.42万 7.19 4.76
硅系列(产品) 1.90亿 20.97 525.85万 3.51 2.77
其他(产品) 9502.74万 10.48 3982.04万 26.56 41.90
─────────────────────────────────────────────────
截止日期:2023-12-31
项目名 营业收入(元) 收入比例(%) 营业利润(元) 利润比例(%) 毛利率(%)
─────────────────────────────────────────────────
化工行业(行业) 19.91亿 93.52 4.74亿 93.36 23.83
其他(行业) 1.38亿 6.48 3372.23万 6.64 24.43
─────────────────────────────────────────────────
钾系列产品(产品) 8.86亿 41.63 2.16亿 42.49 24.36
硅系列产品(产品) 8.09亿 38.02 2.87亿 56.42 35.43
硅烷偶联剂(产品) 2.95亿 13.87 -2820.01万 -5.55 -9.55
其他(产品) 1.38亿 6.48 3372.23万 6.64 24.43
─────────────────────────────────────────────────
华东(地区) 6.33亿 29.73 9039.04万 17.79 14.28
西北(地区) 4.79亿 22.50 1.69亿 33.16 35.18
国际(地区) 3.17亿 14.87 8416.79万 16.56 26.59
华北(地区) 2.94亿 13.81 6859.87万 13.50 23.33
其他(地区) 1.38亿 6.48 3372.23万 6.64 24.43
华中(地区) 9396.47万 4.41 2851.21万 5.61 30.34
西南(地区) 6287.66万 2.95 1798.08万 3.54 28.60
东北(地区) 5713.84万 2.68 1317.04万 2.59 23.05
华南(地区) 5447.67万 2.56 308.09万 0.61 5.66
─────────────────────────────────────────────────
直销(销售模式) 14.00亿 65.77 3.64亿 71.59 25.98
经销(销售模式) 5.91亿 27.75 1.11亿 21.77 18.73
其他(销售模式) 1.38亿 6.48 3372.23万 6.64 24.43
─────────────────────────────────────────────────
截止日期:2023-06-30
项目名 营业收入(元) 收入比例(%) 营业利润(元) 利润比例(%) 毛利率(%)
─────────────────────────────────────────────────
硅系列产品(产品) 4.93亿 42.41 --- --- ---
钾系列产品(产品) 4.71亿 40.53 --- --- ---
硅烷偶联剂产品(产品) 1.34亿 11.50 --- --- ---
其他(补充)(产品) 6468.52万 5.56 --- --- ---
─────────────────────────────────────────────────
截止日期:2022-12-31
项目名 营业收入(元) 收入比例(%) 营业利润(元) 利润比例(%) 毛利率(%)
─────────────────────────────────────────────────
化工行业(行业) 24.96亿 94.23 10.25亿 94.01 41.07
其他(补充)(行业) 1.53亿 5.77 6528.22万 5.99 42.74
─────────────────────────────────────────────────
硅系列产品(产品) 13.53亿 51.07 8.15亿 74.79 60.28
钾系列产品(产品) 8.30亿 31.33 1.55亿 14.26 18.74
硅烷偶联剂(产品) 3.13亿 11.83 5412.24万 4.96 17.28
其他(补充)(产品) 1.53亿 5.77 6528.22万 5.99 42.74
─────────────────────────────────────────────────
华东(地区) 7.77亿 29.34 2.85亿 27.84 36.73
西北(地区) 5.20亿 19.63 3.29亿 32.11 63.31
华北(地区) 3.39亿 12.80 6257.55万 6.10 18.46
西南(地区) 2.90亿 10.93 1.83亿 17.88 63.28
国际(地区) 2.64亿 9.98 7303.85万 7.13 27.62
华中(地区) 1.93亿 7.30 7724.01万 7.54 39.93
其他(补充)(地区) 1.53亿 5.77 6528.22万 --- 42.74
东北(地区) 7435.31万 2.81 1142.63万 1.11 15.37
华南(地区) 3798.56万 1.43 301.72万 0.29 7.94
─────────────────────────────────────────────────
直销(销售模式) 20.34亿 76.82 9.19亿 89.62 45.15
经销(销售模式) 4.61亿 17.41 1.06亿 10.38 23.07
其他(补充)(销售模式) 1.53亿 5.77 6528.22万 --- 42.74
─────────────────────────────────────────────────
【3.前5名客户营业收入表】
截止日期:2023-12-31
前5大客户共销售3.53亿元,占营业收入的16.58%
┌───────────────────────┬───────────┬───────────┐
│客户名称 │ 营收额(万元)│ 占比(%)│
├───────────────────────┼───────────┼───────────┤
│合计 │ 35292.41│ 16.58│
└───────────────────────┴───────────┴───────────┘
【4.前5名供应商采购表】
截止日期:2023-12-31
前5大供应商共采购6.18亿元,占总采购额的42.52%
┌───────────────────────┬───────────┬───────────┐
│供应商名称 │ 采购额(万元)│ 占比(%)│
├───────────────────────┼───────────┼───────────┤
│合计 │ 61830.12│ 42.52│
└───────────────────────┴───────────┴───────────┘
【5.经营情况评述】
截止日期:2024-06-30
●发展回顾:
一、报告期内公司所属行业及主营业务情况说明
(一)公司主要产品所处行业及市场地位
根据《国民经济行业分类(GB/T4754—2017)》,公司属于“C26-化学原料和化学制品制造业”。经过
多年的布局及发展,公司形成了以硅系列产品为主链,钾系列产品辅助支撑的循环经济发展模式,产品系列
设计合理,产品附加值及技术含量随着产业链条的延伸而不断提升,公司逐步从基础化工生产企业转型为具
有一定技术含量的精细化工生产、研发企业。公司各个生产系统协调联动生产,相互支撑,物料形成闭环流
转,应用充分,从而使公司各产品具备一定生产成本优势及环保优势。
1、硅系列产品
公司硅系列产品主要涵盖三氯氢硅、四氯化硅、高纯四氯化硅、气相二氧化硅、电子级二氯二氢硅、电
子级三氯氢硅、硅烷偶联剂。
(1)三氯氢硅的主要用途为制造多晶硅及硅烷偶联剂。中国光伏行业协会数据显示,2024年上半年多
晶硅、硅片、电池、组件产量均同比大幅增长。其中,多晶硅产量约106万吨,同比增长约60.6%;硅片产量
约402GW,同比增长约58.9%;电池片产量约310GW,同比增长约37.8%;组件产量约271GW,同比增长约32.2%
。由于产品供大于求,多晶硅、硅片价格下滑超40%;电池片、组件价格下滑超15%。三氯氢硅产品作为多晶
硅的原材料,受供需关系影响,价格较同比呈大幅下降趋势。公司为行业内投身较早的从业者,具有丰富的
三氯氢硅生产经验,在当前的竞争环境下,公司产品具有成本优势及质量优势。公司新建三氯氢硅生产装置
较旧装置自动化程度更高、生产工艺设计更为合理、生产设备更为先进,产品品质保持行业领先水平。公司
具备了较强的技术优势、成本优势及环保优势,综合竞争实力较强。
(2)高纯四氯化硅下游主要应用于光纤预制棒、合成石英玻璃的生产。光纤预制棒属于技术密集型、
高附加值产品,其生产技术最初主要掌握在日本、美国等国外企业。近年来,随着国内精馏技术的提升,该
材料的生产已经实现国产化。根据工信部发布的数据,截至2024年6月末,我国移动电话基站总数达1188万
个,比上年末净增26.5万个。其中,5G基站总数达391.7万个,比上年末净增54万个,占移动基站总数的33%
。在高端芯棒生产方面,公司已实现对原材料要求较为苛刻的PCVD芯棒生产工艺的规模化供应,在该领域实
现了进口替代,同时我公司也是目前亚洲少数产品质量能够满足欧洲特纤市场的9N高纯四氯化硅生产企业,
产品已成功销往欧洲市场。
(3)电子特气作为超大规模集成电路、平面显示器件、化合物半导体器件、太阳能电池、光纤等电子
工业生产中不可缺少的基础和支撑性材料之一,被广泛应用于半导体制造中刻蚀、清洗、外延生长、离子注
入、掺杂、气相沉积、扩散等工艺,据全球半导体协会统计,目前常用的电子气体纯气有60多种,混合气有
80多种。电子级二氯二氢硅、电子级三氯氢硅及电子级四氯化硅均属于电子特气,主要应用于先进晶圆加工
,存储芯片制造,硅外延片制造,是半导体行业的重要辅助材料。电子特气方面,我国在NF3、WF6等关键气
体已经实现批量供应,但部分电子特气依然依赖国外进口。目前我国电子级三氯氢硅产品在4-6-8寸外延片
方面实现国产化应用,在12寸大硅片等方面国产化率较低。电子级二氯二氢硅产品、电子级四氯化硅产品国
产产品依然相对较少,未来三种产品对国产材料的需求占比将有较大提升。公司电子级二氯二氢硅及电子级
三氯氢硅目前生产稳定,逐步推向市场并实现规模化供应,公司新建年产500吨电子级四氯化硅项目已经建
设完成。
(4)气相二氧化硅作为工业产品添加剂,具有极强的稳定性、分散性、补强性,增稠性和触变性,因
而被广泛地应用到各个领域,如研磨剂、硅橡胶、胶黏剂、油墨、涂料、建筑、医药、化妆品等。公司气相
二氧化硅产品质量稳定,得到了客户的充分认可。随着国民经济的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气相二
氧化硅凭借其优越的性能,下游应用范围不断扩大,需求呈逐年上升趋势。
(5)我国功能性硅烷产能新增产能较多,2022年我国产能约为66.32万吨,同比增长18.9%,2022年我
国功能性硅烷产量约为34.9万吨,同比增长8.1%。我国愈发成为重要的功能性硅烷生产基地。公司硅烷偶联
剂项目一次性整体规划、设计,拥有较高的自动化水平。目前一期、二期项目已全面投产,覆盖乙烯基硅烷
、氨基硅烷、异氰酸酯硅烷等8个系列,20余种产品。公司将充分发挥成本、规模、区位、环保等优势,力
争成为国内规模较大、产品系列较全、产业链完善的硅烷偶联剂生产企业之一。
2、钾系列产品
公司钾系列产品主要涵盖氢氧化钾、硫酸钾产品。
(1)氢氧化钾是重要的化工产品,广泛用于光伏、电子、电池、医药中间体、生物柴油、日化产品、
动物饲料等行业。近年来,随着我国氢氧化钾行业产业结构的调整,大型企业在规模、技术方面优势显著,
市场占有率逐步提高。技术落后、污染严重的小型企业逐步退出了氢氧化钾行业。我国氢氧化钾生产企业主
要集中在西北、华东、华北和西南四大区。2024年上半年,公司积极应对出口市场海运费上涨的不利局面,
提前布局,实现了固体氢氧化钾的欧洲市场的出口增量。近年来,公司凭借区位优势以及循环产业链优势不
断发展,占据了一定的市场份额并持续保持国内领先的出口份额。
(2)硫酸钾广泛应用于农业领域和工业领域。在农业方面,硫酸钾是常用的钾肥,同时也是硫基氮磷
钾复合肥的主要原料;在工业方面,硫酸钾主要用于玻璃,染料,香料,医药等行业。
2024年上半年,公司继续稳扎稳打,实现硫酸钾产品基本满产。
注:上述相关数据为公司内部对行业情况的统计数据,与官方统计数据可能存在偏差,本部分内容仅供
参考,不构成任何投资建议。
(二)报告期内公司所从事的主要业务
公司主要从事三氯氢硅、四氯化硅、高纯四氯化硅、电子级二氯二氢硅、电子级三氯氢硅、气相二氧化
硅、硅烷偶联剂、氢氧化钾、硫酸钾等化工产品的研发、生产和销售。
(三)公司主要产品的经营模式
1、生产模式
公司以市场为导向,基本采取以销定产的生产模式,自主组织生产,主营产品生产连续、稳定。公司依
据市场情况制定生产计划,按计划组织生产,并根据市场变化及时调整生产计划。同时公司具有柔性化生产
优势,可根据市场需求及时调整产品结构。
2、采购模式
公司采购硅粉、氯化钾等主要原料及其他辅料。公司根据生产计划制定采购计划,对于不同原材料,采
取不同的采购方式,保证原材料供应充足的同时,也保证了采购价格的合理性,公司与各主要原辅材料的供
应商保持着长期稳定的合作关系,确保原辅材料供应的及时畅通。根据所采购的品种,公司采购模式主要分
为以下两种:对于硅粉、氯化钾等原辅材料及小金额设备等经常性采购以询价、议价的采购模式为主;对于
大额固定资产以招标采购模式为主。
3、销售模式
公司经过多年的市场实践,已形成了较为完善的销售体系和稳定的客户群体,对于不同产品,采取不同
的销售模式。对于终端客户相对集中的三氯氢硅、四氯化硅、高纯四氯化硅、液体氢氧化钾等产品,根据市
场行情,以议价方式与终端客户直接签订销售合同;对于终端客户较为分散的固体氢氧化钾、气相二氧化硅
产品,则多采取经销模式进行销售。对于硫酸钾产品,采取直销为主经销为辅并逐渐开拓农业终端渠道的销
售模式。对于硅烷偶联剂产品,公司采取以终端直销为主,代理经销为辅的方式并逐步开拓国际市场。
公司地处河北省唐山市南堡开发区,多年来公司利用周边港口的区位优势,不断开拓国际市场业务,目
前公司氢氧化钾、硫酸钾产品已形成稳定的国际市场客户结构。随着公司硅烷偶联剂产品销售逐步攀升,产
品也已打开国际市场并逐步扩大份额,未来公司将建立合理的内外销客户结构,提高产品国际市场占有率。
二、报告期内核心竞争力分析
1、循环经济模式
公司多年来坚持产业链条的延伸与拓宽,将以硅基产品为核心的循环经济发展模式不断完善、强化。通
过延伸产业链上下游产品、设计改造工艺流程,使各个生产系统之间协调联动、相互支撑,原材料和能源在
企业内部实现高效利用,最终实现整个生产过程原材料耗用减量化、能源消耗最低化、污染物排放最小化,
有效降低了产品生产成本,提高了公司的经济和环保效益,促进了公司高质量可持续发展。
公司核心产品为三氯氢硅,其本身作为公司电子级二氯二氢硅、电子级三氯氢硅、硅烷偶联剂产品的原
材料,同时其生产系统产出的普通四氯化硅作为高纯四氯化硅生产所需原材料,余能余热回收副产蒸汽供应
生产系统循环利用;副产品氢气作为氢氧化钾生产所需能源。高纯四氯化硅产品提纯后的尾料四氯化硅用于
生产气相二氧化硅。氢氧化钾和硫酸钾生产系统的副产品氯化氢,均作为三氯氢硅产品的原材料,实现了三
氯氢硅生产用氯化氢内部供应。循环系统中的各种物料均直接通过管道运送至各生产系统,降低运输成本的
同时,保证了原材料的质量和供应的及时性。
2、技术与工艺优势
公司采用“硅氢氯化法”生产三氯氢硅,采用“光催化——热耦合精馏组合法”生产高纯四氯化硅,采
用“三氯氢硅歧化法”生产电子级二氯二氢硅及电子级三氯氢硅,采用“离子膜法”生产氢氧化钾,硅烷偶
联剂项目通过整体设计、整体规划,拥有业内较高的自动化水平。
同时,公司通过技术改造,提升了产品的品质,实现了三氯氢硅、四氯化硅产品的产出比例相对灵活调
整。与采用其他生产工艺的企业相比,公司采用的生产工艺由于反应容易进行,控制简单,易于操作,既减
少了劳动强度,也减少了相应的设备投入和人员配备,从而有效的降低了公司的生产成本。
3、质量优势
公司采用DCS自动控制系统监控生产流程,实行严格的绩效考核和责任管理制度,公司一贯高度重视产
品质量管理,积累了丰富的产品质量控制经验,公司所有产品均通过了ISO9001国际质量管理体系认证。电
子级二氯二氢硅、电子级三氯氢硅、硅烷偶联剂产品已通过IATF16949:2016认证,代表公司产品具备了高质
量运行的能力和向下游高端客户推广的条件。
公司参与修定工业三氯氢硅产品国家标准(国标编号:GB/T28654-2018)。公司全资子公司三孚电子材
料参与制定《电子工业用二氯硅烷》国家标准(国标编号:GB/T38866-2020)、《电子工业用四氯化硅》国
家标准(国标编号:GB/T38867-2020)。公司氢氧化钾产品检测中心获得中国合格评定国家认可委员会(CNA
S)授予的实验室认可证书,为氢氧化钾产品质量管控提供更为坚实的检验检测技术支撑。
4、物流优势
三氯氢硅、氢氧化钾、高纯四氯化硅等为危险化学品,对于运输车辆有严格的要求,需要专业的特种
车辆运输,并且运输成本较高。公司的全资子公司三孚运输具有危险化学品运输资质,在充分保障公司货物
运输的同时,降低了产品的运输成本。
此外,公司具有较强的区位优势,公司位于唐山市南堡经济开发区,距曹妃甸港约50公里,距天津港约
80公里,距唐山港约80公里,三个港口之间由唐曹高速和沿海高速公路连接,交通便利。公司通过集团物流
中心,统筹各个产品物流计划,整合和调动各方资源,一方面降低了运输成本,另一方面使得公司产品出口
更为便捷,在行业中具有明显优势。
5、原材料供应优势
公司主要外购原材料为金属硅粉、氯化钾。对于金属硅粉产品,公司多年来与供应商合作情况稳定,且
与供应商之间运距较短,能够保证产品供应的及时性及稳定性。对于氯化钾产品,公司具备了氯化钾的非国
营贸易进口资格,原材料采购选择性有所提高,同时公司具备一定的区位优势,距曹妃甸港、天津港及唐山
港较近,使得氯化钾产品的进口具有一定的物流成本优势。
6、规模与品牌优势
公司作为全国范围内产量较大及供货稳定的三氯氢硅、氢氧化钾、高纯四氯化硅、硫酸钾生产企业,规
模经营优势明显。公司产品销往国内多个省、市、自治区,并出口到南美、东南亚、非洲、澳洲等地。公司
具有稳定的客户群体和良好的产品口碑,主要客户有:大全能源、通威股份、亨通光电、中天科技、万华化
学、金能科技、中-阿化肥、鲁西化工等,客户资源优势较为明显。
三、经营情况的讨论与分析
2024年上半年,国内外经济形势复杂多变,公司面对主营产品下游需求不振,行业竞争加剧等多重不利
因素的影响,在董事会的领导下,公司管理层和全体员工沉着应对、砥砺前行。2024年上半年,公司实现营
业收入90664.15万元,同比下降22.04%,实现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4074.11万元,同比下降80.21%。
公司2024年第二季度单季盈利能力较第一季度有所提升。
1、深耕主营业务,强化生产管理
2024年上半年,公司硅系列产品实现产量37464.29吨,同比下降17.85%;钾系列产品实现产量87822.74
吨,同比上涨5.87%。
公司谨慎面对产品市场下行的环境,更加精准的调整各产品在循环经济产业中的产销运行,尽最大能力
发挥循环经济优势,保证稳定生产的同时,以市场为导向,保证高毛利产品满产满销,平衡各主营产品之间
的产销量配合,争取使集团内各产品实现更好的综合利润水平。
报告期内,公司全面组织整体生产经营管理工作,积极加强公司新兴产品硅烷偶联剂生产过程的精细化
管理及产品质量管理。2024年上半年,硅烷偶联剂产品实现对外可销售产量16453.39吨,同比上涨113.06%
,产量实现翻倍。同时着力于各项消耗、费用的降低,提升生产成本管控水平,通过提产量、降消耗两方面
主要措施,硅烷偶联剂产品成本实现明显降低。公司生产、研发团队通过不懈的技术攻坚,硅烷偶联剂产品
品质得到有效提升,部分产品满足下游高端行业应用指标,实现稳定供货或验证通过。
2、推进项目建设,增强发展后劲
公司积极推进“年产500吨电子级四氯化硅及原年产500吨电子级二氯二氢硅项目充装排扩容项目”的试
生产验收工作,并逐步开展电子级四氯化硅产品的市场认证工作。
公司年产12万吨氢氧化钾(折百)项目按照计划进展顺利,建筑主体框架结构已建设完成,正在进行设
备安装工作,建设进度符合预期。
公司已投产的电子级二氯二氢硅、电子级三氯氢硅及硅烷偶联剂上半年销售持续放量,销量分别同比上
涨127%、228%及85%,为公司发展带来新的机遇与动力。
3、整合管理资源,优化管理结构
报告期内,公司实施吸收合并全资子公司唐山三孚纳米材料有限公司,进一步降低经营管理成本,提升
管理效率。同时持续优化管理流程,以集团化管控思路,整合各方资源,扁平管理,快速决策,力求降低运
营成本。将各项管理工作向精细化逐步推进,严抓采购、生产、销售等各个环节。通过不断调整内部激励策
略、优化各项流程等方式,管理效能持续提升。
4、保护投资者权益,实施股份回购
基于对公司未来发展的信心和对公司长期价值的认可,为维护广大投资者利益,同时完善公司长效激励
机制,更紧密、有效地将股东利益、公司利益和员工利益结合在一起,促进公司健康可持续发展,经综合考
虑公司经营情况、财务状况等因素,公司拟通过集中竞价交易方式进行股份回购。回购股份将在未来适宜时
机全部用于股权激励或员工持股计划。截止本公告披露日,已累计回购股份137.47万股,占公司总股本的比
例为0.36%,已支付的总金额为1667.00万元(不含交易费用)。
〖免责条款〗
1、本公司力求但不保证提供的任何信息的真实性、准确性、完整性及原创性等,投资者使
用前请自行予以核实,如有错漏请以中国证监会指定上市公司信息披露媒体为准,本公司
不对因上述信息全部或部分内容而引致的盈亏承担任何责任。
2、本公司无法保证该项服务能满足用户的要求,也不担保服务不会受中断,对服务的及时
性、安全性以及出错发生都不作担保。
3、本公司提供的任何信息仅供投资者参考,不作为投资决策的依据,本公司不对投资者依
据上述信息进行投资决策所产生的收益和损失承担任何责任。投资有风险,应谨慎至上。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