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营分析☆ ◇603938 三孚股份 更新日期:2025-09-17◇ 通达信沪深京F10
★本栏包括【1.主营业务】【2.主营构成分析】【3.前5名客户营业收入表】【4.前5名供应商采购表】
【5.经营情况评述】
【1.主营业务】
三氯氢硅及氢氧化钾等精细化工产品的研发、生产和销售。
【2.主营构成分析】
截止日期:2025-06-30
项目名 营业收入(元) 收入比例(%) 营业利润(元) 利润比例(%) 毛利率(%)
─────────────────────────────────────────────────
钾系列(产品) 5.70亿 56.54 9666.70万 66.74 16.96
硅烷偶联剂(产品) 2.65亿 26.33 1685.79万 11.64 6.35
硅系列(产品) 1.45亿 14.39 2443.56万 16.87 16.85
其他(产品) 2765.27万 2.74 688.15万 4.75 24.89
─────────────────────────────────────────────────
截止日期:2024-12-31
项目名 营业收入(元) 收入比例(%) 营业利润(元) 利润比例(%) 毛利率(%)
─────────────────────────────────────────────────
化工行业(行业) 16.93亿 95.68 2.32亿 92.99 13.72
其他业务(行业) 4668.98万 2.64 1511.96万 6.05 32.38
其他(补充)(行业) 2977.45万 1.68 238.25万 0.95 8.00
─────────────────────────────────────────────────
钾系列产品(产品) 8.23亿 46.51 1.72亿 68.85 20.89
硅烷偶联剂(产品) 4.61亿 26.03 1000.51万 4.01 2.17
硅系列产品(产品) 4.10亿 23.14 5029.70万 20.14 12.28
其他业务(产品) 4668.98万 2.64 1511.96万 6.05 32.38
其他(补充)(产品) 2977.45万 1.68 238.25万 0.95 8.00
─────────────────────────────────────────────────
华东(地区) 6.53亿 36.88 8846.45万 35.42 13.55
国际(地区) 4.39亿 24.83 7055.40万 28.25 16.06
华北(地区) 2.40亿 13.57 3705.10万 14.83 15.42
西北(地区) 1.32亿 7.44 -249.55万 -1.00 -1.90
华南(地区) 9171.21万 5.18 2074.35万 8.30 22.62
华中(地区) 7590.94万 4.29 819.88万 3.28 10.80
其他业务(地区) 4668.98万 2.64 1511.96万 6.05 32.38
东北(地区) 4028.98万 2.28 869.98万 3.48 21.59
其他(补充)(地区) 2977.45万 1.68 238.25万 0.95 8.00
西南(地区) 2150.39万 1.22 107.17万 0.43 4.98
─────────────────────────────────────────────────
直销(销售模式) 9.67亿 54.65 8163.94万 32.68 8.44
经销(销售模式) 7.26亿 41.03 1.51亿 60.31 20.75
其他业务(销售模式) 4668.98万 2.64 1511.96万 6.05 32.38
其他(补充)(销售模式) 2977.45万 1.68 238.25万 0.95 8.00
─────────────────────────────────────────────────
截止日期:2024-06-30
项目名 营业收入(元) 收入比例(%) 营业利润(元) 利润比例(%) 毛利率(%)
─────────────────────────────────────────────────
钾系列(产品) 3.95亿 43.56 9409.16万 62.75 23.82
硅烷偶联剂(产品) 2.27亿 24.99 1077.42万 7.19 4.76
硅系列(产品) 1.90亿 20.97 525.85万 3.51 2.77
其他(产品) 9502.74万 10.48 3982.04万 26.56 41.90
─────────────────────────────────────────────────
截止日期:2023-12-31
项目名 营业收入(元) 收入比例(%) 营业利润(元) 利润比例(%) 毛利率(%)
─────────────────────────────────────────────────
化工行业(行业) 19.91亿 93.52 4.74亿 93.36 23.83
其他(行业) 1.38亿 6.48 3372.23万 6.64 24.43
─────────────────────────────────────────────────
钾系列产品(产品) 8.86亿 41.63 2.16亿 42.49 24.36
硅系列产品(产品) 8.09亿 38.02 2.87亿 56.42 35.43
硅烷偶联剂(产品) 2.95亿 13.87 -2820.01万 -5.55 -9.55
其他(产品) 1.38亿 6.48 3372.23万 6.64 24.43
─────────────────────────────────────────────────
华东(地区) 6.33亿 29.73 9039.04万 17.79 14.28
西北(地区) 4.79亿 22.50 1.69亿 33.16 35.18
国际(地区) 3.17亿 14.87 8416.79万 16.56 26.59
华北(地区) 2.94亿 13.81 6859.87万 13.50 23.33
其他(地区) 1.38亿 6.48 3372.23万 6.64 24.43
华中(地区) 9396.47万 4.41 2851.21万 5.61 30.34
西南(地区) 6287.66万 2.95 1798.08万 3.54 28.60
东北(地区) 5713.84万 2.68 1317.04万 2.59 23.05
华南(地区) 5447.67万 2.56 308.09万 0.61 5.66
─────────────────────────────────────────────────
直销(销售模式) 14.00亿 65.77 3.64亿 71.59 25.98
经销(销售模式) 5.91亿 27.75 1.11亿 21.77 18.73
其他(销售模式) 1.38亿 6.48 3372.23万 6.64 24.43
─────────────────────────────────────────────────
【3.前5名客户营业收入表】
截止日期:2024-12-31
前5大客户共销售2.81亿元,占营业收入的15.86%
┌───────────────────────┬───────────┬───────────┐
│客户名称 │ 营收额(万元)│ 占比(%)│
├───────────────────────┼───────────┼───────────┤
│合计 │ 28071.31│ 15.86│
└───────────────────────┴───────────┴───────────┘
【4.前5名供应商采购表】
截止日期:2024-12-31
前5大供应商共采购5.27亿元,占总采购额的37.18%
┌───────────────────────┬───────────┬───────────┐
│供应商名称 │ 采购额(万元)│ 占比(%)│
├───────────────────────┼───────────┼───────────┤
│合计 │ 52674.84│ 37.18│
└───────────────────────┴───────────┴───────────┘
【5.经营情况评述】
截止日期:2025-06-30
●发展回顾:
一、报告期内公司所属行业及主营业务情况说明
根据中国证监会《上市公司行业统计分类与代码》(JR/T0020-2024),公司属于“CE26-化学原料和化
学制品制造业”。经过多年的布局及发展,公司形成了以硅系列产品为主链,钾系列产品辅助支撑的循环经
济发展模式,产品系列设计合理,产品附加值及技术含量随着产业链条的延伸而不断提升,公司逐步发展为
具有一定技术含量的精细化工生产、研发企业。公司各个生产系统协调联动生产,相互支撑,物料形成闭环
流转,应用充分,从而使公司各产品具备一定生产成本优势及环保优势。
1、硅系列产品:
公司硅系列产品主要涵盖无机硅产品:三氯氢硅、四氯化硅、高纯四氯化硅、气相二氧化硅;有机硅产
品:硅烷偶联剂;电子特气产品:电子级二氯二氢硅、电子级三氯氢硅、电子级四氯化硅。
(1)三氯氢硅的主要用途为制造多晶硅及硅烷偶联剂。2025年上半年,在制造端,国内光伏电池片、
组件产量增速保持在15%以下,多晶硅、硅片产量出现负增长;在应用端,2025年上半年,国内光伏新增装
机212.21GW,同比增长107%。公司为行业内投身较早的从业者,具有丰富的三氯氢硅生产经验,在当前的竞
争环境下,公司产品具有成本优势及质量优势。公司新建的三氯氢硅生产装置较原旧装置自动化程度更高、
生产工艺设计更为合理、生产设备更为先进,产品品质保持行业领先水平。公司具备了较强的技术优势、成
本优势及环保优势,综合竞争实力较强。随着公司循环经济体系日趋完善,各产品产能利用率不断提高,公
司抗风险能力逐渐增强。
(2)高纯四氯化硅下游主要应用于光纤预制棒、合成石英玻璃的生产。光纤预制棒属于技术密集型、
高附加值产品,其生产技术最初主要掌握在日本、美国等国外企业。近年来,随着国内精馏技术的提升,国
内企业陆续生产出符合光纤预制棒和石英玻璃生产要求的高纯四氯化硅产品。
根据工信部发布的数据,截至6月末,全国光缆线路总长度达到7377万公里,同比增长9.9%。
截至6月末,5G基站总数达454.9万个,比上年末净增29.8万个。在高端芯棒生产方面,公司已实现对原
材料要求较为苛刻的PCVD芯棒生产工艺的规模化供应,并实现了进口替代,同时我公司也是目前亚洲少数产
品质量能够满足欧洲特纤市场的9N高纯四氯化硅生产企业,产品已成功销往欧洲市场。同时公司也在不断开
拓其他国际市场,提升国际市场份额。
(3)电子特气作为超大规模集成电路、平面显示器件、化合物半导体器件、太阳能电池、光纤等电子
工业生产中不可缺少的基础和支撑性材料之一,被广泛应用于半导体制造中刻蚀、清洗、外延生长、离子注
入、掺杂、气相沉积、扩散等工艺,据全球半导体协会统计,目前常用的电子气体纯气有60多种,混合气有
80多种。电子级二氯二氢硅、电子级三氯氢硅及电子级四氯化硅均属于电子特气,主要应用于先进晶圆加工
,存储芯片制造,硅外延片制造,是半导体行业的重要辅助材料。电子特气方面,我国在NF3、WF6等关键气
体已经实现批量供应,但部分电子特气依然依赖国外进口。目前我国电子级三氯氢硅产品在4-6-8寸外延片
方面实现国产化应用,在12寸大硅片等方面国产化率较低。电子级二氯二氢硅产品、电子级四氯化硅产品国
产产品依然相对较少,未来下游市场对三种电子材料的国产需求占比将有较大提升。公司电子特气产品目前
生产稳定,逐步推向市场并实现规模化供应。
(4)气相二氧化硅作为工业产品添加剂,具有极强的稳定性、分散性、补强性、增稠性和触变性,因
而被广泛地应用到各个领域,如研磨剂、硅橡胶、胶粘剂、油墨、涂料、建筑、医药、化妆品等。随着国民
经济的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气相二氧化硅凭借其优越的性能,下游应用范围不断扩大,需求呈
逐年上升趋势。公司气相二氧化硅产品生产稳定,产能利用率维持在较高水平,同时作为公司硅产业链中的
重要产品,对于原材料的选用灵活度高,有一定的成本优势。多年来,公司深耕销售市场,气相二氧化硅产
品客户结构良好,并不断提高高附加值行业的覆盖比例。
(5)根据ACMI/SAGSI统计,全球功能性硅烷产量从2002年的10.30万吨增长至2022年的49.66万吨,200
2年-2022年复合增长率为8.18%;预计到2027年,全球功能性硅烷产量将达到72万吨,2022年-2027年复合增
长率为7.71%;中国功能性硅烷产量从2002年的1.50万吨增长至2022年的34.86万吨,占同期全球总产量的70
.20%;预计到2027年,中国功能性硅烷产量将达到56.80万吨,约占全球总产量的78.89%,2022年-2027年复
合增长率达10.26%。公司硅烷偶联剂项目一次性整体规划、设计,在行业内拥有较高的自动化水平,目前一
期、二期项目已全部投产,下游所覆盖行业逐步增多。公司将充分发挥成本、规模、区位、环保等优势,力
争成为国内规模较大、产品系列较全、产业链较完善的硅烷偶联剂生产企业之一。
2、钾系列产品:
公司钾系列产品主要涵盖氢氧化钾、硫酸钾产品。该两种产品生产过程中的副产物氯化氢是三氯氢硅产
品的生产原材料,供应量稳定,且通过无机反应产出的氯化氢,产品品质较为适合三氯氢硅的生产,能够满
足下游多晶硅行业对碳元素含量的要求。
(1)氢氧化钾是重要的化工产品,广泛用于光伏、电子、电池、医药中间体、生物柴油、日化产品、
动物饲料等行业。近年来,随着我国氢氧化钾行业产业结构的调整,大型企业在规模、技术方面优势显著,
市场占有率逐步提高。技术落后、污染严重的小型企业逐步退出了氢氧化钾行业。我国氢氧化钾生产企业主
要集中在西北、华东、华北和西南四大区。公司投身氢氧化钾生产多年,积累了深厚的氢氧化钾生产经验,
2025年5月,公司年产12万吨氢氧化钾(折百)项目进入正式生产阶段,公司循环经济链条进一步完善,产
品竞争力进一步增强。公司凭借区位优势以及循环产业链优势不断发展,占据了一定的氢氧化钾产品市场份
额并持续保持国内领先的出口份额。
(2)硫酸钾广泛应用于农业领域和工业领域。在农业方面,硫酸钾是常用的钾肥,同时也是硫基氮磷
钾复合肥的主要原料;在工业方面,硫酸钾主要用于玻璃,染料,香料,医药等行业。
公司面对多变的市场环境,2025年上半年,公司通过精准的市场研判及高效的生产供应,实现了硫酸钾
产品的高产能利用。
二、经营情况的讨论与分析
2025年上半年,国内外经济形势复杂多变,公司所处上下游行业竞争较为激烈,公司在开拓市场、降本
增效、精细化管理等方面协同发力,发挥优势、提升自身竞争实力,实现营业收入100803.78万元,同比上涨
11.18%,实现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3845.84万元,同比下降5.60%。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扣除非经
常性损益的净利润3335.09万元,同比上涨11.93%。
1、深耕主营业务,强化体系管理
报告期内,公司紧紧围绕年度生产目标,不断优化生产管理体系,多层次推进质量管理工作,实现安全
稳定生产。
公司年产12万吨氢氧化钾(折百)项目于2024年末进入试生产阶段,于2025年5月进入正式生产阶段,
公司凭借多年积累的丰富的生产、管理经验及成熟的氢氧化钾生产工艺,氢氧化钾项目产能爬坡迅速、产品
质量各项指标均达到优等品标准。报告期内公司氢氧化钾产品实现产量6.43万吨,同比上涨70%。
报告期内,公司三氯氢硅、高纯四氯化硅产品下游需求走弱,公司合理协调内部耗用及外售情况,发挥
循环经济优势,各个生产系统联动稳定,实现了硅烷偶联剂、硫酸钾及电子特气、气相二氧化硅等产品的高
效生产。硅烷偶联剂产品产量同比上涨20%,硫酸钾产品产能利用率超90%、气相二氧化硅产品达到满产。
公司坚持全面推动质量管理体系的建立与完善,旨在通过国际化的标准规范企业运营流程,优化产品与
服务品质。公司邀请专业咨询机构进行全程指导,并组织全员培训,确保员工深入理解标准要求,将质量管
理理念融入日常工作。
2、多维度发力,把握市场机遇
报告期内,公司放眼国际市场,积极践行国内与国际并行的采购与销售方针。多渠道寻求合作,致力于
降低燃料动力的采购成本,有效增强产品价格竞争力。
报告期内,公司持续开拓市场并致力于客户结构优化,通过细分销售市场、深挖国内外客户需求,更好
的为客户提供专业化服务。通过实施销售与生产等环节的激励措施,不断对绩效与考核机制进行完善,实现
了核心团队利益与公司利益的协同发展,形成良好的发展合力。报告期内公司氢氧化钾产品销量同比上涨70
%,硅烷偶联剂产品客户结构持续优化,销量同比上涨30%。
3、强化经营管控,践行绿色发展
报告期内,公司不断优化生产流程,积极开展技改技措工作,使得资源回收率显著提升,原料消耗成本
有效降低,末端处理压力大幅减轻,环保设施运行稳定性增强,固体废弃物产生量减少,助力清洁生产水平
提升。2025年上半年,公司组织碳足迹核算相关培训,部分硅烷偶联剂产品通过了ISO14067产品碳足迹认证
,满足客户需要。
三、报告期内核心竞争力分析
1、循环经济模式
公司多年来坚持产业链条的延伸与拓宽,将以硅基产品为核心的循环经济发展模式不断完善、强化。通
过延伸产业链上下游产品、设计改造工艺流程,使各个生产系统之间协调联动、相互支撑,原材料和能源在
企业内部实现高效利用,最终实现整个生产过程原材料耗用减量化、能源消耗最低化、污染物排放最小化,
有效降低了产品生产成本,提高了公司的经济和环保效益,促进了公司高质量可持续发展。
公司核心产品为三氯氢硅,其本身作为公司电子级二氯二氢硅、电子级三氯氢硅、硅烷偶联剂产品的原
材料,同时其生产系统产出的普通四氯化硅作为高纯四氯化硅生产所需原材料,余能余热回收副产蒸汽供应
生产系统循环利用;副产品氢气作为氢氧化钾生产所需能源。高纯四氯化硅产品提纯后的尾料四氯化硅用于
生产气相二氧化硅。氢氧化钾和硫酸钾生产系统的副产品氯化氢,均作为三氯氢硅产品的原材料,实现了三
氯氢硅生产用氯化氢内部供应。循环系统中的各种物料均直接通过管道运送至各生产系统,降低运输成本的
同时,保证了原材料的质量和供应的及时性。
2、技术与工艺优势
公司采用“硅氢氯化法”生产三氯氢硅,采用“光催化——热耦合精馏组合法”生产高纯四氯化硅,采
用“三氯氢硅歧化法”生产电子级二氯二氢硅及电子级三氯氢硅,采用“离子膜法”生产氢氧化钾,硅烷偶
联剂项目通过整体设计、整体规划,拥有业内较高的自动化水平。
同时,公司通过技术改造,提升了产品的品质,实现了硅系列产品的产出比例相对灵活调整。
与采用其他生产工艺的企业相比,公司采用的生产工艺由于反应容易进行,控制简单,易于操作,既减
小了劳动强度,也减少了相应的设备投入和人员配备,从而有效地降低了公司的生产成本。
3、质量优势
公司采用DCS自动控制系统监控生产流程,实行严格的绩效考核和责任管理制度,公司一贯高度重视产
品质量管理,积累了丰富的产品质量控制经验,公司所有产品均通过了ISO9001国际质量管理体系认证。电
子级二氯二氢硅、电子级三氯氢硅、硅烷偶联剂产品已通过IATF16949:2016认证,代表公司产品具备了高质
量运行的能力和向下游高端客户推广的条件。
公司参与修定工业三氯氢硅产品国家标准(国标编号:GB/T28654-2018)。公司全资子公司三孚电子材
料参与制定《电子工业用二氯硅烷》国家标准(国标编号:GB/T38866-2020)、《电子工业用四氯化硅》国
家标准(国标编号:GB/T38867-2020)。公司年产12万吨氢氧化钾(折百)项目顺利投产,并取得《全国工
业产品生产许可证》。公司氢氧化钾产品检测中心获得中国合格评定国家认可委员会(CNAS)授予的实验室认
可证书,为氢氧化钾产品质量管控提供更为坚实的检验检测技术支撑。
4、物流优势
三氯氢硅、氢氧化钾、高纯四氯化硅等为危险化学品,对于运输车辆有严格的要求,需要专业的特种车
辆运输,并且运输成本较高。公司的全资子公司三孚运输具有危险化学品运输资质,在充分保障公司货物运
输的同时,降低了产品的运输成本。
此外,公司具有较强的区位优势,公司位于唐山市南堡经济开发区,距曹妃甸港约50公里,距天津港约
80公里,距唐山港约80公里,三个港口之间由唐曹高速和沿海高速公路连接,交通便利。公司在物流方面的
优势一方面降低了运输成本,另一方面使得公司产品出口更为便捷,在行业中具有明显优势。
5、原材料供应优势
公司主要外购原材料为金属硅粉、氯化钾。对于金属硅粉产品,公司多年来与供应商合作情况稳定,且
与供应商之间运距较短,能够保证产品供应的及时性及稳定性。对于氯化钾产品,公司具备了氯化钾的非国
营贸易进口资格,原材料采购渠道得到扩充和优化,同时公司具备一定的区位优势,距曹妃甸港、天津港及
唐山港较近,使得氯化钾产品的进口具有一定的物流成本优势。
6、规模与品牌优势
公司作为全国范围内产量较大及供货稳定的三氯氢硅、氢氧化钾、高纯四氯化硅、硫酸钾生产企业,规
模经营优势明显。公司产品销往国内多个省、市、自治区,并出口到南美、东南亚、非洲、澳洲等地。公司
具有稳定的客户群体和良好的产品口碑,客户资源优势较为明显。
〖免责条款〗
1、本公司力求但不保证提供的任何信息的真实性、准确性、完整性及原创性等,投资者使
用前请自行予以核实,如有错漏请以中国证监会指定上市公司信息披露媒体为准,本公司
不对因上述信息全部或部分内容而引致的盈亏承担任何责任。
2、本公司无法保证该项服务能满足用户的要求,也不担保服务不会受中断,对服务的及时
性、安全性以及出错发生都不作担保。
3、本公司提供的任何信息仅供投资者参考,不作为投资决策的依据,本公司不对投资者依
据上述信息进行投资决策所产生的收益和损失承担任何责任。投资有风险,应谨慎至上。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