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haguwang.cn-查股网.中国

查股网.CN

 

三孚股份(603938)经营分析主营业务

 

查询个股经营分析(输入股票代码):

经营分析☆ ◇603938 三孚股份 更新日期:2025-05-03◇ 通达信沪深京F10 ★本栏包括【1.主营业务】【2.主营构成分析】【3.前5名客户营业收入表】【4.前5名供应商采购表】 【5.经营情况评述】 【1.主营业务】 三氯氢硅及氢氧化钾等精细化工产品的研发、生产和销售。 【2.主营构成分析】 截止日期:2024-12-31 项目名 营业收入(元) 收入比例(%) 营业利润(元) 利润比例(%) 毛利率(%) ───────────────────────────────────────────────── 化工行业(行业) 16.93亿 95.68 2.32亿 92.99 13.72 其他业务(行业) 4668.98万 2.64 1511.96万 6.05 32.38 其他(补充)(行业) 2977.45万 1.68 238.25万 0.95 8.00 ───────────────────────────────────────────────── 钾系列产品(产品) 8.23亿 46.51 1.72亿 68.85 20.89 硅烷偶联剂(产品) 4.61亿 26.03 1000.51万 4.01 2.17 硅系列产品(产品) 4.10亿 23.14 5029.70万 20.14 12.28 其他业务(产品) 4668.98万 2.64 1511.96万 6.05 32.38 其他(补充)(产品) 2977.45万 1.68 238.25万 0.95 8.00 ───────────────────────────────────────────────── 华东(地区) 6.53亿 36.88 8846.45万 35.42 13.55 国际(地区) 4.39亿 24.83 7055.40万 28.25 16.06 华北(地区) 2.40亿 13.57 3705.10万 14.83 15.42 西北(地区) 1.32亿 7.44 -249.55万 -1.00 -1.90 华南(地区) 9171.21万 5.18 2074.35万 8.30 22.62 华中(地区) 7590.94万 4.29 819.88万 3.28 10.80 其他业务(地区) 4668.98万 2.64 1511.96万 6.05 32.38 东北(地区) 4028.98万 2.28 869.98万 3.48 21.59 其他(补充)(地区) 2977.45万 1.68 238.25万 0.95 8.00 西南(地区) 2150.39万 1.22 107.17万 0.43 4.98 ───────────────────────────────────────────────── 直销(销售模式) 9.67亿 54.65 8163.94万 32.68 8.44 经销(销售模式) 7.26亿 41.03 1.51亿 60.31 20.75 其他业务(销售模式) 4668.98万 2.64 1511.96万 6.05 32.38 其他(补充)(销售模式) 2977.45万 1.68 238.25万 0.95 8.00 ───────────────────────────────────────────────── 截止日期:2024-06-30 项目名 营业收入(元) 收入比例(%) 营业利润(元) 利润比例(%) 毛利率(%) ───────────────────────────────────────────────── 钾系列(产品) 3.95亿 43.56 9409.16万 62.75 23.82 硅烷偶联剂(产品) 2.27亿 24.99 1077.42万 7.19 4.76 硅系列(产品) 1.90亿 20.97 525.85万 3.51 2.77 其他(产品) 9502.74万 10.48 3982.04万 26.56 41.90 ───────────────────────────────────────────────── 截止日期:2023-12-31 项目名 营业收入(元) 收入比例(%) 营业利润(元) 利润比例(%) 毛利率(%) ───────────────────────────────────────────────── 化工行业(行业) 19.91亿 93.52 4.74亿 93.36 23.83 其他(行业) 1.38亿 6.48 3372.23万 6.64 24.43 ───────────────────────────────────────────────── 钾系列产品(产品) 8.86亿 41.63 2.16亿 42.49 24.36 硅系列产品(产品) 8.09亿 38.02 2.87亿 56.42 35.43 硅烷偶联剂(产品) 2.95亿 13.87 -2820.01万 -5.55 -9.55 其他(产品) 1.38亿 6.48 3372.23万 6.64 24.43 ───────────────────────────────────────────────── 华东(地区) 6.33亿 29.73 9039.04万 17.79 14.28 西北(地区) 4.79亿 22.50 1.69亿 33.16 35.18 国际(地区) 3.17亿 14.87 8416.79万 16.56 26.59 华北(地区) 2.94亿 13.81 6859.87万 13.50 23.33 其他(地区) 1.38亿 6.48 3372.23万 6.64 24.43 华中(地区) 9396.47万 4.41 2851.21万 5.61 30.34 西南(地区) 6287.66万 2.95 1798.08万 3.54 28.60 东北(地区) 5713.84万 2.68 1317.04万 2.59 23.05 华南(地区) 5447.67万 2.56 308.09万 0.61 5.66 ───────────────────────────────────────────────── 直销(销售模式) 14.00亿 65.77 3.64亿 71.59 25.98 经销(销售模式) 5.91亿 27.75 1.11亿 21.77 18.73 其他(销售模式) 1.38亿 6.48 3372.23万 6.64 24.43 ───────────────────────────────────────────────── 截止日期:2023-06-30 项目名 营业收入(元) 收入比例(%) 营业利润(元) 利润比例(%) 毛利率(%) ───────────────────────────────────────────────── 硅系列产品(产品) 4.93亿 42.41 --- --- --- 钾系列产品(产品) 4.71亿 40.53 --- --- --- 硅烷偶联剂产品(产品) 1.34亿 11.50 --- --- --- 其他(补充)(产品) 6468.52万 5.56 --- --- --- ───────────────────────────────────────────────── 【3.前5名客户营业收入表】 截止日期:2024-12-31 前5大客户共销售2.81亿元,占营业收入的15.86% ┌───────────────────────┬───────────┬───────────┐ │客户名称 │ 营收额(万元)│ 占比(%)│ ├───────────────────────┼───────────┼───────────┤ │合计 │ 28071.31│ 15.86│ └───────────────────────┴───────────┴───────────┘ 【4.前5名供应商采购表】 截止日期:2024-12-31 前5大供应商共采购5.27亿元,占总采购额的37.18% ┌───────────────────────┬───────────┬───────────┐ │供应商名称 │ 采购额(万元)│ 占比(%)│ ├───────────────────────┼───────────┼───────────┤ │合计 │ 52674.84│ 37.18│ └───────────────────────┴───────────┴───────────┘ 【5.经营情况评述】 截止日期:2024-12-31 ●发展回顾: 一、经营情况讨论与分析 2024年,面对复杂的市场环境,在公司董事会的领导下,公司全体员工积极应对挑战,努力提升生产经 营业绩。2024年实现营业收入176,976.34万元,较上年同期下降16.87%;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6,37 7.89万元,较上年同期下降67.37%。 1、全力推进项目建设,取得阶段性进展 为进一步提高公司氢氧化钾产品的规模效应,同时满足公司内部各产品配套需求,提高公司竞争力,公 司自2023年开始建设“年产12万吨氢氧化钾(折百)项目”,公司项目部及各协作部门,同心协力,通过有 效的沟通机制,合理精准的项目规划,使项目建设进度按计划有序开展,于2024年第四季度进入试生产阶段 。 公司筹划“新建年产500吨电子级四氯化硅及原年产500吨电子级二氯二氢硅项目充装排扩容项目”以增 加公司电子级产品品种,提高公司电子气体产品市场占有率。2024年8月,三孚电子材料取得河北省应急管 理厅换发的安全生产许可证,电子级四氯化硅产品进入正式生产阶段。基于扎实的电子级二氯二氢硅及电子 级三氯氢硅安全生产的经验,电子级四氯化硅产品投产过程平稳有序,产品品质稳定,下游客户认证推广工 作有序开展。 2、主营产品产能释放,钾系列产品经营良好 2024年公司各产品销售团队不断深挖客户需求,持续加大市场推广力度。公司积极参加2024中国国际化 工展、2024土耳其国际涂料展览会、2024年美国涂料展览会、2024中国国际涂料、油墨及粘合剂展览会等国 内外行业展会,通过加强与客户的沟通,深入了解客户需求,推动集团内各产品客户交叉融合,提升集团品 牌效应的影响力及客户粘性。 2024年,通过优化生产流程和拓展销售渠道,公司硅烷偶联剂产品实现产销量双增长,产量同比上升91 .02%,销量同比上涨70.34%;公司电子特气产品安全生产,产品质量稳定,保障了客户订单的及时交付。客 户群体及销售规模明显提升,电子级二氯二氢硅销量同比上涨140.84%,电子级三氯氢硅销量同比上涨207.4 0%;对于氢氧化钾国内及海外市场,公司提前布局,精准定位,快速抢抓市场时机,2024年公司钾系列产品 实现满产,产销率达97%。公司继续优化产品性能,巩固产品市场地位,钾系列产品实现产销两旺,为公司 利润提供一定的基础。 3、强化经营管控,践行绿色发展 2024年,公司采购、生产、存储、销售、服务等方面不断优化,高效连接。严格把控关键环节。深入开 展成本管控,实施设备节能改造。新建氢氧化钾项目在安全运行、节能降耗、自动化等方面进行优化。采用 零极距离子膜电解槽,采用行业内先进的工艺技术和设备,降低能耗、降低电力成本。针对氢氧化钾存在腐 蚀性、吸湿性的特点,采用模块化结构和智能化控制系统的自动包装机,极大减少了包装工序的用工数量和 时间,提高了生产效率。同时,通过对氢气处理装置的设计改良,实现公司内部氢气的循环利用,提升能源 利用率、降低能耗成本,使资源得到最大限度综合利用,并对环境产生积极影响。 2024年,公司全面推行企业新型学徒制,将培训办到操作车间,服务到每位员工,加强技能人才队伍建 设、增强企业核心竞争力。公司将进一步创新技能人才培养模式,通过校企合作共同搭建人才培养“直通车 ”,努力为公司培养更多、更优秀的高技能人才。 公司推进硅烷偶联剂车间费用考核体系建立及完善工作,鼓励公司技改技措项目实施。统筹安排公司资 金,提前归还控股子公司三孚新材料固定资产贷款,优化调整存贷结构,降低利息支出和融资成本,严格控 制成本费用。 二、报告期内公司所处行业情况 根据中国证监会《上市公司行业统计分类与代码》(JR/T0020-2024),公司属于“CE26-化学原料和化 学制品制造业”。经过多年的布局及发展,公司形成了以硅系列产品为主链,钾系列产品辅助支撑的循环经 济发展模式,产品系列设计合理,产品附加值及技术含量随着产业链条的延伸而不断提升,公司逐步发展为 具有一定技术含量的精细化工生产、研发企业。公司各个生产系统协调联动生产,相互支撑,物料形成闭环 流转,应用充分,从而使公司各产品具备一定生产成本优势及环保优势。 1、硅系列产品: 公司硅系列产品主要涵盖无机硅产品:三氯氢硅、四氯化硅、高纯四氯化硅、气相二氧化硅;有机硅产 品:硅烷偶联剂;电子特气产品:电子级二氯二氢硅、电子级三氯氢硅、电子级四氯化硅。 (1)三氯氢硅的主要用途为制造多晶硅及硅烷偶联剂。根据工信部发布的数据,2024年,我国光伏产 业链主要环节产量持续增长。根据光伏行业规范公告企业信息和行业协会测算,2024年全国光伏多晶硅、硅 片、电池、组件产量同比增长均超过10%,行业产值保持万亿规模,光伏电池、组件出口量分别增长超过40% 、12%。多晶硅环节,1—12月全国产量超过182万吨,同比增长23.6%。硅片环节,1—12月全国产量达到753 GW,同比增长12.7%,出口量约60.9GW。电池环节,1—12月全国产量达到654GW,同比增长10.6%,出口量约 57.5GW。组件环节,1—12月全国产量达到588GW,同比增长13.5%,出口量约238.8GW。全年主要光伏产品持 续“量增价减”态势,1—12月,多晶硅、组件价格分别同比下降39.5%、29.7%。受供需关系影响,三氯氢 硅产品价格呈同向下降趋势。公司为行业内投身较早的从业者,具有丰富的三氯氢硅生产经验,在当前的竞 争环境下,公司产品具有成本优势及质量优势。公司新建的三氯氢硅生产装置较原旧装置自动化程度更高、 生产工艺设计更为合理、生产设备更为先进,产品品质保持行业领先水平。公司具备了较强的技术优势、成 本优势及环保优势,综合竞争实力较强。随着公司循环经济体系日趋完善,各产品产能利用率不断提高,三 氯氢硅内部耗用呈上升趋势,公司抗风险能力逐渐增强。 (2)高纯四氯化硅下游主要应用于光纤预制棒、合成石英玻璃的生产。光纤预制棒属于技术密集型、 高附加值产品,其生产技术最初主要掌握在日本、美国等国外企业。近年来,随着国内精馏技术的提升,相 继有三孚股份、武汉新硅、洛阳中硅等企业陆续生产出符合光纤预制棒和石英玻璃生产要求的高纯四氯化硅 产品。根据工信部发布的数据,我国5G网络建设深度覆盖,截至2024年底,5G基站为425.1万个,比上年末 净增87.4万个。5G基站占移动电话基站总数达33.6%,占比较上年末提升4.5个百分点。在高端芯棒生产方面 ,公司已实现对原材料要求较为苛刻的PCVD芯棒生产工艺的规模化供应,并实现了进口替代,同时我公司也 是目前亚洲少数产品质量能够满足欧洲特纤市场的9N高纯四氯化硅生产企业,产品已成功销往欧洲市场。 (3)电子特气作为超大规模集成电路、平面显示器件、化合物半导体器件、太阳能电池、光纤等电子 工业生产中不可缺少的基础和支撑性材料之一,被广泛应用于半导体制造中刻蚀、清洗、外延生长、离子注 入、掺杂、气相沉积、扩散等工艺,据全球半导体协会统计,目前常用的电子气体纯气有60多种,混合气有 80多种。电子级二氯二氢硅、电子级三氯氢硅及电子级四氯化硅均属于电子特气,主要应用于先进晶圆加工 ,存储芯片制造,硅外延片制造,是半导体行业的重要辅助材料。电子特气方面,我国在NF3、WF6等关键气 体已经实现批量供应,但部分电子特气依然依赖国外进口。目前我国电子级三氯氢硅产品在4-6-8寸外延片 方面实现国产化应用,在12寸大硅片等方面国产化率较低。电子级二氯二氢硅产品、电子级四氯化硅产品国 产产品依然相对较少,未来三种产品对国产材料的需求占比将有较大提升。公司电子级二氯二氢硅及电子级 三氯氢硅目前生产稳定,逐步推向市场并实现规模化供应,电子级四氯化硅于2024年8月进入正式生产阶段 ,公司逐步推进电子级四氯化硅产品的认证及测试工作,目前已经实现下游客户的少量销售。 (4)气相二氧化硅作为工业产品添加剂,具有极强的稳定性、分散性、补强性、增稠性和触变性,因 而被广泛地应用到各个领域,如研磨剂、硅橡胶、胶粘剂、油墨、涂料、建筑、医药、化妆品等。随着国民 经济的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气相二氧化硅凭借其优越的性能,下游应用范围不断扩大,需求呈 逐年上升趋势。 (5)根据ACMI/SAGSI统计,全球功能性硅烷产量从2002年的10.30万吨增长至2022年的49.66万吨,200 2年-2022年复合增长率为8.18%;预计到2027年,全球功能性硅烷产量将达到72万吨,2022年-2027年复合增 长率为7.71%;中国功能性硅烷产量从2002年的1.50万吨增长至2022年的34.86万吨,占同期全球总产量的70 .20%;预计到2027年,中国功能性硅烷产量将达到56.80万吨,约占全球总产量的78.89%,2022年-2027年复 合增长率达10.26%。公司硅烷偶联剂项目一次性整体规划、设计,在行业内拥有较高的自动化水平,目前一 期、二期项目已全部投产,公司将充分发挥成本、规模、区位、环保等优势,力争成为国内规模较大、产品 系列较全、产业链完善的硅烷偶联剂生产企业之一。 2、钾系列产品: 公司钾系列产品主要涵盖氢氧化钾、硫酸钾产品。该两种产品生产过程中的副产物氯化氢是三氯氢硅产 品的生产原材料,供应量稳定,且通过无机反应产出的氯化氢,产品品质较为适合三氯氢硅的生产,能够满 足下游多晶硅行业对碳元素含量的要求。 (1)氢氧化钾是重要的化工产品,广泛用于光伏、电子、电池、医药中间体、生物柴油、日化产品、 动物饲料等行业。近年来,随着我国氢氧化钾行业产业结构的调整,大型企业在规模、技术方面优势显著, 市场占有率逐步提高。技术落后、污染严重的小型企业逐步退出了氢氧化钾行业。我国氢氧化钾生产企业主 要集中在西北、华东、华北和西南四大区。公司投身氢氧化钾生产多年,积累了深厚的氢氧化钾生产经验, 2024年12月,公司年产12万吨氢氧化钾(折百)项目进入试生产阶段,公司循环经济链条进一步完善,产品 竞争力进一步增强。氢氧化钾产品公司凭借区位优势以及循环产业链优势不断发展,占据了一定的市场份额 并持续保持国内领先的出口份额。 (2)硫酸钾广泛应用于农业领域和工业领域。在农业方面,硫酸钾是常用的钾肥,同时也是硫基氮磷 钾复合肥的主要原料;在工业方面,硫酸钾主要用于玻璃,染料,香料,医药等行业。公司面对多变的市场 环境,2024年,公司有效统筹平衡国内外市场,实现了硫酸钾产品的满产,产销率达到95%。 三、报告期内公司从事的业务情况 公司主要从事三氯氢硅、四氯化硅、高纯四氯化硅、电子级二氯二氢硅、电子级三氯氢硅、气相二氧化 硅、硅烷偶联剂、氢氧化钾、硫酸钾等化工产品的研发、生产和销售。公司主要的生产、经营模式如下: 1、生产模式 公司以市场为导向,基本采取以销定产的生产模式,自主组织生产,主营产品生产连续、稳定。公司依 据市场情况制定生产计划,按计划组织生产,并根据市场变化及时调整生产计划。同时公司具有柔性化生产 优势,可根据市场需求及时调整产品结构。 2、采购模式 公司采购硅粉、氯化钾等主要原料及其他辅料。公司根据生产计划制定采购计划,对于不同原材料,采 取不同的采购方式,保证原材料供应充足的同时,也保证了采购价格的合理性,公司与各主要原辅材料的供 应商保持着长期稳定的合作关系,确保原辅材料供应的及时畅通。根据所采购的品种,公司采购模式主要分 为以下两种:对于硅粉、氯化钾等原辅材料及小金额设备等以询价、议价的采购模式为主;对于大额固定资 产以招标采购模式为主。 3、销售模式 公司经过多年的市场实践,已形成了较为完善的销售体系和稳定的客户群体,对于不同产品,采取不同 的销售模式。对于终端客户相对集中的三氯氢硅、四氯化硅、高纯四氯化硅、液体氢氧化钾等产品,根据市 场行情,以议价方式与终端客户直接签订销售合同;对于终端客户较为分散的固体氢氧化钾、气相二氧化硅 产品,则多采取经销模式进行销售。对于硫酸钾产品,采取直销为主经销为辅并逐渐开拓农业终端渠道的销 售模式。对于硅烷偶联剂产品,公司采取以终端直销为主,代理经销为辅的方式并逐步开拓市场。 公司地处河北省唐山市南堡开发区,多年来公司利用周边港口的区位优势,不断开拓国际市场业务,目 前公司氢氧化钾、硫酸钾产品已形成稳定的国际市场客户结构。随着公司硅烷偶联剂产品销售逐步攀升,产 品也已打开国际市场并逐步扩大份额,未来公司将建立合理的内外销客户结构,提高产品国际市场占有率。 四、报告期内核心竞争力分析 1、循环经济模式 公司多年来坚持产业链条的延伸与拓宽,将以硅基产品为核心的循环经济发展模式不断完善、强化。通 过延伸产业链上下游产品、设计改造工艺流程,使各个生产系统之间协调联动、相互支撑,原材料和能源在 企业内部实现高效利用,最终实现整个生产过程原材料耗用减量化、能源消耗最低化、污染物排放最小化, 有效降低了产品生产成本,提高了公司的经济和环保效益,促进了公司高质量可持续发展。 公司核心产品为三氯氢硅,其本身作为公司电子级二氯二氢硅、电子级三氯氢硅、硅烷偶联剂产品的原 材料,同时其生产系统产出的普通四氯化硅作为高纯四氯化硅生产所需原材料,余能余热回收副产蒸汽供应 生产系统循环利用;副产品氢气作为氢氧化钾生产所需能源。高纯四氯化硅产品提纯后的尾料四氯化硅用于 生产气相二氧化硅。氢氧化钾和硫酸钾生产系统的副产品氯化氢,均作为三氯氢硅产品的原材料,实现了三 氯氢硅生产用氯化氢内部供应。循环系统中的各种物料均直接通过管道运送至各生产系统,降低运输成本的 同时,保证了原材料的质量和供应的及时性。 2、技术与工艺优势 公司采用“硅氢氯化法”生产三氯氢硅,采用“光催化——热耦合精馏组合法”生产高纯四氯化硅,采 用“三氯氢硅歧化法”生产电子级二氯二氢硅及电子级三氯氢硅,采用“离子膜法”生产氢氧化钾,硅烷偶 联剂项目通过整体设计、整体规划,拥有业内较高的自动化水平。同时,公司通过技术改造,提升了产品的 品质,实现了硅系列产品的产出比例相对灵活调整。与采用其他生产工艺的企业相比,公司采用的生产工艺 由于反应容易进行,控制简单,易于操作,既减小了劳动强度,也减少了相应的设备投入和人员配备,从而 有效地降低了公司的生产成本。 3、质量优势 公司采用DCS自动控制系统监控生产流程,实行严格的绩效考核和责任管理制度,公司一贯高度重视产 品质量管理,积累了丰富的产品质量控制经验,公司所有产品均通过了ISO9001国际质量管理体系认证。电 子级二氯二氢硅、电子级三氯氢硅、硅烷偶联剂产品已通过IATF16949:2016认证,代表公司产品具备了高质 量运行的能力和向下游高端客户推广的条件。公司参与修定工业三氯氢硅产品国家标准(国标编号:GB/T28 654-2018)。公司全资子公司三孚电子材料参与制定《电子工业用二氯硅烷》国家标准(国标编号:GB/T38 866-2020)、《电子工业用四氯化硅》国家标准(国标编号:GB/T38867-2020)。公司氢氧化钾产品检测中 心获得中国合格评定国家认可委员会(CNAS)授予的实验室认可证书,为氢氧化钾产品质量管控提供更为坚实 的检验检测技术支撑。 4、物流优势 三氯氢硅、氢氧化钾、高纯四氯化硅等为危险化学品,对于运输车辆有严格的要求,需要专业的特种车 辆运输,并且运输成本较高。公司的全资子公司三孚运输具有危险化学品运输资质,在充分保障公司货物运 输的同时,降低了产品的运输成本。 此外,公司具有较强的区位优势,公司位于唐山市南堡经济开发区,距曹妃甸港约50公里,距天津港约 80公里,距唐山港约80公里,三个港口之间由唐曹高速和沿海高速公路连接,交通便利。公司在物流方面的 优势一方面降低了运输成本,另一方面使得公司产品出口更为便捷,在行业中具有明显优势。 5、原材料供应优势 公司主要外购原材料为金属硅粉、氯化钾。对于金属硅粉产品,公司多年来与供应商合作情况稳定,且 与供应商之间运距较短,能够保证产品供应的及时性及稳定性。对于氯化钾产品,公司具备了氯化钾的非国 营贸易进口资格,原材料采购渠道得到扩充和优化,同时公司具备一定的区位优势,距曹妃甸港、天津港及 唐山港较近,使得氯化钾产品的进口具有一定的物流成本优势。 6、规模与品牌优势 公司作为全国范围内产量较大及供货稳定的三氯氢硅、氢氧化钾、高纯四氯化硅、硫酸钾生产企业,规 模经营优势明显。公司产品销往国内多个省、市、自治区,并出口到南美、东南亚、非洲、澳洲等地。公司 具有稳定的客户群体和良好的产品口碑,客户资源优势较为明显。 五、报告期内主要经营情况 报告期内,公司实现营业收入176,976.34万元,较上年同期下降16.87%;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 6,377.89万元,较上年同期下降67.37%;扣除非经常性损益后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3,992.17万元, 较上年同期下降78.14%;每股收益0.17元,较上年同期下降66.67%;扣除非经常性损益后每股收益0.10元, 较上年同期下降79.17%;总资产:310,538.01万元,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资产:242,661.63万元。 ●未来展望: (一)行业格局和趋势 1、三氯氢硅行业 (1)2024年三氯氢硅行业现状 三氯氢硅的主要用途为制造多晶硅及硅烷偶联剂。近几年我国光伏产业发展较为迅速,多晶硅行业产能 增加明显,随着新增产能逐步投产,多晶硅行业供需关系发生变化,自2023年以来多晶硅价格出现明显下降 。由于下游产品盈利能力有所下降,2024年三氯氢硅产品下游需求萎靡,三氯氢硅产品价格呈下降趋势。 (2)未来三氯氢硅行业发展趋势 根据中国光伏行业协会预测,2025年我国光伏新增装机保守情况下为215GW,乐观情况下为255GW。2025 年,受分布式光伏发电管理办法、新能源上网电价市场化改革等政策及上述政策与各省具体实施办法出台时 间差的影响,行业存在一定观望情绪,从而增加2025年装机预期的不确定性。公司作为国内规模较大、从业 时间较长、具有明显质量优势、成本优势的三氯氢硅生产企业,将不断向市场提供差异化产品,满足电子级 多晶硅、N型多晶硅等各领域客户需求。 2、高纯四氯化硅行业 (1)国内高纯四氯化硅行业现状 高纯四氯化硅主要应用于光纤预制棒制造行业,是生产光纤预制棒和石英玻璃的主要原材料。 2025年1月26日,工信部运行监测协调局发布了《2024年通信业统计公报》。公报显示,2024年,我国 通信业全面贯彻党的二十大和二十届二中、三中全会精神,认真落实全国新型工业化推进大会部署要求,全 行业实现稳步增长,高质量发展扎实推进,5G、千兆光网等网络基础设施进一步完善,各项应用普及持续深 化,为促进实体经济和数字经济深度融合夯实根基,为制造强国、网络强国和数字中国建设注入强大动力。 2024年,新建光缆线路长度856.2万公里,全国光缆线路总长度达7288万公里;其中,长途光缆线路、本地 网中继光缆线路和接入网光缆线路长度分别达112.7万、2769万和4406万公里。 (2)高纯四氯化硅的市场展望 5G作为新一代信息通信技术发展的主要方向,将开启万物互联的数字化新时代,对建设制造强国和网络 强国、打造智慧社会、发展数字经济,实现我国经济高质量发展具有重要战略意义。 据市场机构CRU预测,全球光缆需求将在2023年至2027年间以约4%的复合年增长率增长。 3、电子气体行业 电子气体作为超大规模集成电路、平面显示器件、化合物半导体器件、太阳能电池、光纤等电子工业生 产中不可缺少的基础和支撑性材料之一,被广泛应用于半导体制造中刻蚀、清洗、外延生长、离子注入、掺 杂、气相沉积,扩散等工艺。 根据海关总署的数据显示,2024年中国进口的集成电路总量达到5492亿块,同比增长14.6%。 全年集成电路的进口总额为3850亿美元,同比增长10.4%。而根据国家统计局数据,2024年全年,我国 国内集成电路产量增长22.2%。国产替代逻辑会是半导体中长期的产业趋势。在半导体材料领域,电子气体 作为集成电路制造的“血液”,是国产代替的重要环节,也是必将国产化的产品,半导体材料国产化是大势 所趋。 4、硅烷偶联剂行业 根据ACMI/SAGSI统计,全球功能性硅烷产量从2002年的10.30万吨增长至2022年的49.66万吨,2002年-2 022年复合增长率为8.18%;预计到2027年,全球功能性硅烷产量将达到72万吨,2022年-2027年复合增长率 为7.71%;中国功能性硅烷产量从2002年的1.50万吨增长至2022年的34.86万吨,占同期全球总产量的70.20% ;预计到2027年,中国功能性硅烷产量将达到56.80万吨,约占全球总产量的78.89%,2022年-2027年复合增 长率达10.26%。 (二)公司发展战略 公司经过多年探索,确定了以硅基产业为核心的产业发展方向,充分发挥自身循环经济优势、区位优势 、规模优势等,逐步强化核心链条产业结构,促进公司转型升级,不断激发公司发展动力。公司目前已形成 “四硅-两气-两钾”生产系统,并不断追求上下游产业链的延伸及配套产品的逐步补充,发挥产业集群效应 ,巩固规模和成本优势,提升公司整体竞争实力。未来公司将在基础化工、高纯电子材料、无机硅、有机硅 四大产业链板块持续发力,利用自身产业优势,着力于补链条、强核心、上规模、增效益,力求发展成为业 内领先的硅基材料制造商。 (三)经营计划 一、推进生产精细化管理 加快产品产能释放,推进循环经济产业布局。灵活应对产品市场变化及产品产能投产情况,整合集团内 部资源,协同联动,做好各项物料统筹安排。通过设备改造、技改技措、技术培训等措施不断优化生产工艺 。加强全过程质量控制,加强各环节的流程化管理。在安全稳定生产的前提下,全力推进生产精细化管理。 二、持续推进市场开发 积极利用公司区位优势,通过展会、客户互访等多营销渠道,结合有针对性的激励与奖励机制,提升销 售团队积极性。公司新建氢氧化钾项目及电子级四氯化硅项目于2024年顺利试生产,积极推进新增产能及原 有的硅烷偶联剂、电子特气产品等产品持续市场开发及客户结构优化。 三、完善人才梯队建设 公司将进一步完善考核激励措施,加快人才梯队建设、工作流程建设;加强公司人力资源整合;同时, 加大高素质人才的引进和培养,以满足公司快速发展的人才需求。关注员工身体健康,开展体检、中医问诊 等活动,提升员工幸福感及工作效能。 (四)可能面对的风险 1、市场竞争风险

www.chaguwang.cn & ddx.gubit.cn 查股网提供数据 商务合作广告联系 QQ:76787148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