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营分析☆ ◇603960 克来机电 更新日期:2025-01-22◇ 通达信沪深京F10
★本栏包括【1.主营业务】【2.主营构成分析】【3.前5名客户营业收入表】【4.前5名供应商采购表】
【5.经营情况评述】
【1.主营业务】
现代机电智能装备、工业机器人系统集成的研究、开发、制造。
【2.主营构成分析】
截止日期:2024-06-30
项目名 营业收入(元) 收入比例(%) 营业利润(元) 利润比例(%) 毛利率(%)
─────────────────────────────────────────────────
汽车零部件(产品) 1.66亿 69.15 4377.45万 75.23 26.36
智能装备产品(产品) 7408.72万 30.85 1441.29万 24.77 19.45
─────────────────────────────────────────────────
国内(地区) 2.40亿 100.00 5818.75万 100.00 24.23
─────────────────────────────────────────────────
直销(销售模式) 2.40亿 100.00 5818.75万 100.00 24.23
─────────────────────────────────────────────────
截止日期:2023-12-31
项目名 营业收入(元) 收入比例(%) 营业利润(元) 利润比例(%) 毛利率(%)
─────────────────────────────────────────────────
汽车行业(行业) 6.63亿 96.39 1.74亿 96.86 26.24
非汽车行业(行业) 2033.15万 2.95 213.60万 1.19 10.51
其他业务(行业) 448.21万 0.65 350.78万 1.95 78.26
─────────────────────────────────────────────────
智能装备产品(产品) 3.69亿 53.68 9689.26万 53.92 26.23
汽车零部件(产品) 3.14亿 45.67 7930.09万 44.13 25.23
其他业务(产品) 448.21万 0.65 350.78万 1.95 78.26
─────────────────────────────────────────────────
华东(地区) 4.46亿 64.81 1.08亿 59.96 24.16
东北(地区) 1.85亿 26.92 5278.15万 29.37 28.49
国外(地区) 4179.84万 6.07 1469.53万 8.18 35.16
西南(地区) 621.48万 0.90 49.87万 0.28 8.02
其他业务(地区) 448.21万 0.65 350.78万 1.95 78.26
华北(地区) 253.00万 0.37 40.09万 0.22 15.85
其他地区(地区) 193.47万 0.28 6.18万 0.03 3.20
─────────────────────────────────────────────────
直销(销售模式) 6.84亿 99.35 1.76亿 98.05 25.77
其他业务(销售模式) 448.21万 0.65 350.78万 1.95 78.26
─────────────────────────────────────────────────
截止日期:2023-06-30
项目名 营业收入(元) 收入比例(%) 营业利润(元) 利润比例(%) 毛利率(%)
─────────────────────────────────────────────────
智能装备业务(产品) 1.45亿 55.08 --- --- ---
汽车零部件(产品) 1.19亿 44.92 --- --- ---
─────────────────────────────────────────────────
截止日期:2022-12-31
项目名 营业收入(元) 收入比例(%) 营业利润(元) 利润比例(%) 毛利率(%)
─────────────────────────────────────────────────
汽车行业(行业) 6.59亿 97.32 1.57亿 97.93 23.87
非汽车行业领域(行业) 1519.77万 2.24 332.30万 2.07 21.86
其他(补充)(行业) 294.18万 0.43 179.91万 --- 61.16
─────────────────────────────────────────────────
智能装备产品(产品) 4.08亿 60.25 1.22亿 75.01 29.86
汽车零部件(产品) 2.66亿 39.31 3878.83万 23.88 14.57
其他(补充)(产品) 294.18万 0.43 179.91万 1.11 61.16
─────────────────────────────────────────────────
华东(地区) 4.92亿 72.58 1.26亿 78.37 25.61
东北(地区) 1.60亿 23.69 2521.60万 15.70 15.72
国外(地区) 2086.34万 3.08 918.72万 5.72 44.04
其他(补充)(地区) 294.18万 0.43 179.91万 --- 61.16
西南(地区) 146.73万 0.22 32.80万 0.20 22.36
其他地区(地区) 1.75万 0.00 1.06万 0.01 60.56
─────────────────────────────────────────────────
直销(销售模式) 6.74亿 99.57 1.61亿 98.89 23.82
其他(补充)(销售模式) 294.18万 0.43 179.91万 1.11 61.16
─────────────────────────────────────────────────
【3.前5名客户营业收入表】
截止日期:2023-12-31
前5大客户共销售4.85亿元,占营业收入的70.90%
┌───────────────────────┬───────────┬───────────┐
│客户名称 │ 营收额(万元)│ 占比(%)│
├───────────────────────┼───────────┼───────────┤
│合计 │ 48475.94│ 70.90│
└───────────────────────┴───────────┴───────────┘
【4.前5名供应商采购表】
截止日期:2023-12-31
前5大供应商共采购1.35亿元,占总采购额的44.57%
┌───────────────────────┬───────────┬───────────┐
│供应商名称 │ 采购额(万元)│ 占比(%)│
├───────────────────────┼───────────┼───────────┤
│合计 │ 13474.86│ 44.57│
└───────────────────────┴───────────┴───────────┘
【5.经营情况评述】
截止日期:2024-06-30
●发展回顾:
一、报告期内公司所属行业及主营业务情况说明
(一)行业情况
1、行业主要发展情况
①公司智能装备业务根据国家统计局《国民经济行业分类与代码》(GB/T4754-2017),所属行业为制
造业门类中的专用设备制造业(行业代码为C35)。智能制造装备行业呈现较快的增长,智能制造装备的发
展已经成为全球竞争的焦点,呈现出更加注重技术创新,国产化进程加快;定制化生产模式盛行的发展特点
。
我国正处于生产要素禀赋从密集劳动力、自然资源向人力资源、资本、知识和技术过渡发展的关键时期
,工业生产日趋高端化、数字化、品牌化,生产精度、产品质量的要求不断提高,越来越多的工业企业关注
和投资自动化生产设备,特别是非标柔性自动化生产装备,世界各国致力于以技术创新引领产业升级,更加
注重资源节约、环境友好的可持续性发展模式。在此背景下,智能化、绿色化已成为制造业必然发展趋势,
智能制造装备的发展成为各国竞争的焦点,智能装备制造业成为各国尤其是发达国家重塑工业竞争新优势的
重要抓手,各发达国家也纷纷出台以智能制造为核心的战略计划,智能装备制造业的发展成为我国工业发展
的重要突破口。
实体经济特别是制造业是我国经济的根基所在,汽车制造业已经是自动化、智能化程度最高的制造产业
之一。近几年,中国汽车市场产量和销量都稳居全球第一,广阔的下游汽车市场为汽车智能装备制造业提供
巨大的发展空间,未来具有宽广的发展前景,同时对装备的智能化技术和工艺要求也很高。
《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2035年远景目标纲要》提出了深入实施制造强国战略,推动制造业优化升级,深
入实施智能制造工程,深入实施增强制造业核心竞争力和技术改造专项,鼓励企业应用先进适用技术、加强
设备更新和新产品规模化应用。《推动大规模设备更新和消费品以旧换新行动方案》提出了围绕推进新型工
业化,以节能降碳、超低排放、安全生产、数字化转型、智能化升级为重要方向,大力推动生产设备、用能
设备、发输配电设备等更新和技术改造。推广应用智能制造设备和软件,加快工业互联网建设和普及应用,
培育数字经济赋智赋能新模式。将推动和助燃对智能装备、无人生产线、无人车间、无人工厂的市场需求,
加速高端装备、汽车、航空航天、生物医药、电子信息、钢铁化工等行业智能化转型。
②根据国家统计局《国民经济行业分类与代码》(GB/T4754-2017),汽车零部件业务为制造业门类中
的汽车零部件及配件制造。
国家将长期重点支持汽车零部件行业,汽车零部件作为汽车工业发展的基础,是国家长期重点支持发展
的产业,我国政府已出台一系列鼓励基础零部件发展的政策措施。在《中国制造2025》中,提到汽车零部件
制造是政府大力推动突破的重点领域之一。《中国制造2025》的落实,将加快提升汽车产业核心竞争力,支
撑汽车强国建设,更好地引领汽车零部件行业发展。2019年国家发改委修订发布的《产业结构调整指导目录
(2019年)》,将“制冷空调设备及关键零部件:使用环保制冷剂(ODP为0、GWP值较低)的制冷空调压缩
机”列为鼓励类项目。二氧化碳作为鼓励类空调冷媒更加符合国家“碳中和”的战略目标。
根据中国汽车工业协会数据显示2024年1-6月,汽车产销分别完成1389.1万辆和1404.7万辆,同比分别
增长4.9%和6.1%,产销增速较1-5月分别收窄1.7个和2.2个百分点,其中新能源汽车依旧保持快速增长,1-6
月,新能源汽车产销分别完成492.9万辆和494.4万辆,同比分别增长30.1%和32%,市场占有率达到35.2%。
新能源汽车的逆势增长,不仅带动新能源汽车智能装备需求的增长,也有利于节能环保的二氧化碳汽车空调
系统的规模应用。国务院办公厅印发《新能源汽车产业发展规划(2021-2035年)》中指出,要以习近平新
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引,坚持新发展理念,以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主线,坚持电动化、网联
化、智能化发展方向,以融合创新为重点,突破关键核心技术,优化产业发展环境,推动我国新能源汽车产
业高质量可持续发展,加快建设汽车强国。预计2024年汽车市场总体将继续呈现稳中向好发展态势,新能源
汽车将继续保持高速增长势头,全年预计保持稳定增长。我国新能源汽车的发展已成为确定的趋势,这也带
动了新能源车热管理系统及关键零部件产品的市场需求持续增长。
2、行业的周期性
汽车行业的周期性特点与下游客户行业的景气度紧密相关,而汽车及其零部件制造、医疗器械制造、机
械设备制造、仓储物流等行业的景气度与宏观经济形势密切相关。汽车行业作为国家支柱工业产业之一,波
动周期性较小,主要随着整体宏观经济波动而波动,因此公司所在行业虽呈现出一定的周期性,但与其他一
般周期性行业相比,该行业一般周期较长,波动频率较小。
自动化装备制造业不存在明显的区域性和季节性特征,但具体细分行业或企业可能会表现出一定特征。
受下游客户的销售计划和固定资产投入计划影响,行业内企业的经营业绩呈现出一定的季节性。
汽车零部件行业作为汽车行业的上游行业,其行业周期性、季节性与汽车行业的周期性、季节性呈正相
关趋势。汽车行业周期性受宏观经济变动及居民购买力水平影响较为明显;尽管受到国内经济整体增速放缓
、消费信心不足、局部地缘政治冲突等诸多不利因素冲击,但在政策牵引、车企降价促销、海外出口快速增
长等因素有效拉动下,重塑消费生态,中国汽车市场整体向好。
(二)主要业务
公司的业务主要包括智能装备业务和汽车零部件业务两大板块。其中智能装备业务主要将柔性自动化装
备与工业机器人系统应用于新能源汽车的电驱、电控、功率半导体模组以及汽车智能辅助驾驶系统等汽车电
子产品研发测试及生产制造领域,涵盖装配、检测、物流等工艺流程,并积极向医用包材、半导体胶带等细
分领域的生产制造装备扩展。同时,借助于长期的特种机器人技术研发和工业机器人工程应用的行业经验,
原创应用于自动化物流领域的厢式货柜内货品全自动智能化装(卸)机作业系统。
汽车零部件业务主要包括燃油分配器、燃油管、冷却水硬管等发动机核心配件产品和新能源车抗高压空
调管路产品的研发、生产和销售,同时也积极研发新能源车R744二氧化碳冷媒的空调热管理系统的核心零部
件。
(三)经营模式
1、智能装备业务
智能装备产品具有定制化的特点,因此,公司生产经营活动围绕客户订单展开,在签订销售合同后,根
据合同安排采购与生产,生产完成后进行交货和提供售后服务,具体如下:
(1)采购模式
公司采用自主采购模式,由采购部负责基础标准零部件的采购及合格供货方的评定管理工作。公司对于
所有原材料均具备自主采购的能力,通过比质、比价的方式来选择供应商,将通过公司供应商认证的供应商
纳入合格供应商名录,定期对供应商原材料的质量、价格、交货及时性、服务情况等进行动态考核和评估。
在长期经营中,公司已筛选并形成了一批较为稳定的供应商,保证原材料采购的质量稳定性和供货及时性。
(2)生产模式
总体来说,公司的生产模式为资源订单式生产,即由于每个客户需求各不相同,因此客户的需求不能准
确地提前预测,因此公司一般在拿到客户订单,取得完成订单所需资源(设计方案、部件、组件等)后,组
织生产。公司整个生产行为可分为技术设计和生产加工两个环节,具体情况如下:
①技术设计
对于智能装备系统的解决方案,从前期的订单接触、客户需求分析到关键技术攻坚、成套设备方案定型
,以及后续集成过程中的改进和售后服务阶段的优化工作,都需要针对每个项目的特点进行全方位的分析和
缜密的技术设计,方能达到预期目标。技术设计是贯穿项目全过程的重要因素,是决定能否实现预期目标的
关键。
②生产加工
1)自制加工
公司自行开发和生产部分关键零部件,如精密执行机构、产品定位工装夹具、机器人作业抓手等,并对
外部定制零部件进行装配、检测、性能调试。加工环节通过公司的制造部实现,并最终应用到系统产品上。
2)外购定制件加工
公司部分组件通过外部定制加工完成,主要是由于以下原因:
第一,公司产品为非标准化产品,要求非标准化生产,组件需求批次较多,差异较大,如公司自行加工
,费用较高且生产效率低。
第二,受本公司产能的制约以及生产过程中的电镀、淬火以及喷涂等工序受到环保限制,部分产品的生
产通过外部定制加工方式实现。
3)系统集成
系统集成是公司生产加工环节最重要的一环,是技术设计及产品的最终表现形式。为及时完成订单任务
并合理规划公司产能,系统集成环节与加工及部件采购环节交叉进行,一般情况下,一套生产线的机架、操
作平台面板等框架性组件最先生产完毕,其后随着外购部件及机加工零件和组件的陆续到位后,合理规划组
装集成步骤,有序完成成套设备中各工作模块的集成任务。
(3)销售模式
公司主要采取直销模式进行销售。公司项目订单的获得主要通过两种方式:
1)通过高质量的订单交付获得客户的信任及认可,培育和壮大稳定客户群,增强客户的黏性,从而承
接常年稳定客户的新订单和稳定客户推荐的新客户的新订单;
2)通过公开投标、市场推广的方式获得。公司以市场部为核心,各部门协调配合,制定公司销售策略
,编制销售计划,管理公司产品的销售业务,具体实施营销工作。由于公司所生产的产品均需按照每个客户
的特点要求进行量身定制,营销重点为如何通过品牌知名度、雄厚的技术实力及提供完美解决方案的能力来
赢得更多优质客户。
2、汽车零部件业务
汽车零部件业务主要通过子公司上海众源进行,其主要经营模式如下:
(1)采购模式
①常规采购模式上海众源采购业务按照相关程序严格执行:采购计划由采购人员根据生产计划编制,经
生产部经理审核,总经理批准后采购人员实施采购;技术部负责提供完整的技术文件、材料清单、外购明细
表等采购文件;采购产品进厂后,质量管理部质量监察室负责组织和实施采购产品的检验;采购部负责组织
对供方的监察、管理及服务质量的评价。
②委托加工模式
上海众源主要向外委托加工两种不同的工艺流程,即不锈钢管的打孔以及冷却水硬管的表面处理。向外
委托加工流程的主要过程为上海众源根据客户方面提供的供应商候选清单竞价后选择供应商,然后将原材料
发货给受托方,由受托方完成加工以后送回,上海众源按照既定标准支付加工费。
(2)生产模式
客户依据自身的生产计划,向上海众源提供年度、月度、星期的采购计划,生产部门依据客户提供的采
购计划安排生产,以销定产。生产部根据生产计划提出对原辅材料及备品配件的需求,报总经理批准后进行
采购。技术部根据客户提供的要求编制《生产控制计划》、《作业指导书》,并对生产过程中《作业指导书
》中规定的工艺参数的执行情况进行监督。质量管理部门协助生产部门进行质量过程控制,并负责质量检验
的管理和质量事故的处理。
(3)销售模式
上海众源销售模式为主机配套直销模式,即直接将产品销售给主机配套厂商,包括国内及国外主机配套
厂商。销售部负责客户的开拓及维护。基于行业特点,上海众源进入客户的供应商目录通常需要复杂的认证
程序及较长的考察时间,但一旦进入供应商序列之后,双方的合作通常来说具有长期、稳定的特点。
一般情况下,客户会将产品的技术要求、询价方式等发送至上海众源,上海众源经过内部评审后会给予
客户有关技术及商务报价的回复,双方初步达成一致后,上海众源按照客户要求进行样品的试制后提供给客
户试装,客户测试合格后向上海众源下达正式批量供货清单,销售部人员按照主机厂订单要求编制供货计划
并反馈生产部,生产部根据计划组织生产并按期交付。
(四)公司行业地位
公司依靠深厚的研发实力、持续的技术创新、二十余年的工艺技术知识的积累、强大的人才团队及丰富
的项目实施成功经验等优势,在汽车电子细分领域积累了大量国内外知名客户。相较国内其他企业,公司具
有明显的技术、人才、客户与品牌、国际接轨和项目经验优势;相对行业内跨国巨头,公司成本优势及快速
、周全的综合服务优势明显,具备扎实的进口替代和技术与装备产品出口能力。
近些年,公司始终坚守新能源汽车电子领域相关技术的研发和产品生产,尤其是新能源汽车的电驱、电
控、功率半导体模组等,通过与联合汽车电子、华域麦格纳、上汽英飞凌等国内头部合资公司的深度合作和
项目示范,成功将新能源车汽车电子方面智能装备的技术和产能拓展到其他国内外知名公司,且合作深度和
广度都在进一步拓展,与此同时,公司积极将业务扩展到其他行业的细分领域,助力品牌影响力的提升。
在技术实力及应用方面,公司技术主要应用于全球知名企业的核心生产线,并已走出国门,与国外一线
同行竞标赢得项目。尽管国外竞争者具有较强的先发优势和品牌优势,但是公司依托不断夯实的技术和工艺
优势、项目实施能力、快速响应能力、更具性价比的整体解决方案,形成了一定的综合竞争优势。公司不断
扩大产能,稳步实现该领域的进口替代和技术与装备出口。上海众源经过长期的运营积累,与大众汽车发动
机项目进行深入合作,从而建立了稳定合作关系,公司将在自动化装备的优势应用到上海众源自动化升级上
,稳固了燃油分配器等发动机配套零部件在客户处的主要供应商地位。同时经过近几年不断的开发和改进,
公司的二氧化碳高压管路系统(冷媒导管)已通过大众MEB的实验认证,并进入预批量生产供货阶段。公司
还持续加大R744热泵系统中阀类产品(包括电子膨胀阀、截止阀、泄压阀等)的研发投入,根据部分客户的
实车装车路试反馈不断优化迭代提升产品性能,力争早日实现进口替代,以进一步推动R744热泵产品在新能
源车上的普及。
二、报告期内核心竞争力分析
1、深厚的研发实力及较强的技术创新能力
公司不断加大研发投入和高端人才引进,立足自身,开放合作,持续进行先进技术和工艺的研究,具备
持续的自主创新能力和国内领先的核心技术,公司的研发团队在结构创新设计、电气控制、机器视觉、设备
数字孪生、工业数据算法等领域有着多年的研究开发经验,在精密装配、智能测试及数智系统集成领域积累
了深厚的技术经验,并不断提炼和打磨成为公司的核心专有技术。公司主要服务于全球知名企业先进生产线
的自动化、柔性化、智能化,将客户前沿、创新、个性化的制造工艺、生产管理模式、质量控制能力等落实
到具体的生产工艺装备与工业管控软件,与世界一流企业协同发展的机制也使得公司技术与产品始终处于行
业领先地位。
通过长期的大量项目数据积累和提炼,公司已逐步形成了特色鲜明的模块化、平台化、标准化、参数化
的设计理念和产品研发模式,全面实现了3D数字化协同设计,用标准的思路来实现非标定制化制作,提升了
设计效率、降低设计门槛、稳定设计质量、缩短制造周期、实现多任务并行。通过对智能装备运行中的工业
大数据的实时采集、云端存储、工业大数据边缘计算分析,实现了装备生产工艺过程的持续优化、设备远程
运维持续优化以及产品品质的持续改进,满足客户在生产线自动化、柔性化、信息化、智能化的需求。
通过与科研院所、高等院校、潜在客户的产学研用合作,利用生成式人工智能技术,挖掘公司长期积累
的数据资源,进行机械设计工程图自动出图、电气控制硬件图纸自动出图等先进技术研发。
2、客户资源优势
在为现有客户更多类别的产品提供智能装备的基础上,公司致力于研发和制造智能装备系统,凭借一流
的技术和过硬的产品质量,以替代进口为市场切入点,在已切入的多个细分领域取得了较高的市场占有率,
拥有一大批优质的客户资源:联合汽车电子等博世系、华域麦格纳、恺博(常熟)、大众动力电池、大众动
力总成、一汽-大众、大众一汽(大连)、上汽英飞凌、龙生科技等。公司积极开拓新客户资源,一方面借
助于为老客户提供的产品技术解决方案的成功工程应用积极寻找同类产品的新客户资源,另一方面公司自身
过硬的品牌口碑和行业影响力,也成为公司拓展新客户的优势。
优质的客户资源为公司业绩的持续稳定增长提供了保障。优质客户对供应商的选定有着严格的标准和程
序,一旦合作关系确立,不会轻易变更,公司将跟随原有客户的规模扩张和技术进步而共同成长,提升公司
前瞻性业务、技术工艺和解决方案层面的实力,为公司未来持续发展奠定了坚实基础。
3、核心技术的积累
公司通过十余年在汽车电子细分领域的深耕发展,通过自主研发逐步积累了一批该领域的核心技术和首
创工程应用,逐步筑造了较高的技术壁垒。如:扁线电机定子、转子装配检测技术、能量回馈型新能源车驱
动电机对拖测试技术、双电机定子同步热套技术、新能源汽车逆变器高压大电流功率测试及无人值守疲劳测
试技术、超高压精密液压元件(电子阀、电子泵、喷油器等)的组装和标定测试技术、防爆环境下的精密组
装和测试技术、传感器AI智能芯片在线编程技术、高精度电流/电压源数据卡、大流量条件下真空压力快速
在线调节模块、高压大流量快速切换精密压力测控模块、用于汽车电子精密电阻焊定容积快速调压或充气气
路模块、高压低能耗氦泄露检测精密测试软件、液压测试中压力脉动控制算法及策略、高精度相位传感器数
据同步获取及处理技术、机电液测试环境中环境及工况模拟与智能集成技术、基于工业大数据边缘计算分析
技术的设备远程运维技术、基于机器视觉和机器人的零部件模糊抓取转运技术、新能源汽车模块功率循环测
试技术和设备、无刷直流电机的智能控制器、基于振动传感器的噪声测试技术、基于力或位移反馈的伺服输
出快速整定技术、模拟量传感器微小信号的高速、高精度采集及数字化处理技术等。
新能源车的井喷发展带来的汽车全面电气化,公司加大了新能源汽车电子智能生产装备的新产品、新技
术的研发创新投入,进一步巩固和优化核心技术,保持技术水平行业领先。公司依靠先进核心技术开展生产
经营,核心技术产品收入保持稳定增长。
在新能源车热管理系统领域,公司围绕R744(二氧化碳)新一代冷媒热泵产品,完成了特种管路的设计和
批量生产,有效解决了R744分子结构小易渗透、高温高压下传统扣压结构无法保证连接处密封性等技术难题
,推动了R744热泵产品在主流车企新能源车平台上的正式装车。同时,公司还持续加大R744热泵系统中阀类
产品(包括电子膨胀阀、截止阀、泄压阀等)的研发投入,通过机构创新设计实现了电子阀R744零外泄露的
实验验证,相应产品已申请并获得中国、美国、韩国专利授权,基于对电子阀底层工作原理的分析掌握所构
建的控制软件和控制器,实现了无反馈传感器的电子阀智能控制,台架实验验证了AI控制算法能够满足新能
源车R744热泵系统各种使用工况,在完成实验室验证的基础上,根据实车装车路试反馈不断优化迭代提升产
品性能,力争早日实现进口替代,以进一步推动R744热泵产品在新能源车上的普及。
4、团队优势
团队优势是公司文化转化为竞争力的体现。公司的核心管理队伍拥有丰富的企业管理经验,公司坚持人
才导向型的企业文化建设,构建和完善人才密集、技术密集的环境生态,强调“以人为本”、“企业为家”
等人性化运营理念,兼顾企业业绩与个人发展成长,给予优秀员工多样化项目平台锻炼,通过自主培养和人
才引进,不断丰富核心团队和技术人员梯队。
目前,公司的核心团队是一支年富力强、激情创新、严谨规范、诚信务实、注重社会责任的高素质管理
和技术研发队伍,随着近年的快速发展,公司在智能装备项目的研发、设计、集成和售后服务等环节均培养
和集聚了丰富的专业技术人才,涌现了一大批机械、电气、软件、机器人技术应用、互联网应用等方面的创
新型工程师专家和项目管理专家。
以创始骨干为核心的公司管理团队,以二次创业的锐意进取精神,越来越多地将精力投入到战略规划、
企业文化建设、创新管理、数字化转型、新技术开发追踪及市场拓展等领域。
三、经营情况的讨论与分析
今年是新中国成立75周年,也是实现“十四五”规划目标任务的关键一年。2024年上半年,公司始终坚
守初心,依然坚定秉持“克难攻坚、来新创优”的企业精神,积极响应国家“十四五”期间实施制造强国战
略、推动制造业优化升级的号召。新能源汽车电子作为未来汽车产业的核心竞争力,其技术创新和研发水平
将直接决定企业在市场中的竞争地位。在新的历史坐标上,我们将继续自觉走高质量、现代化、可持续发展
之路。立足企业实际,拓展海外业务、加强品牌建设,在高端设备及核心零部件设计研发等方向扩大影响力,
为提升“中国制造”美誉度作出贡献。因此,公司矢志不渝地投入科技研发,积极引进和培养高端研发人才
,搭建先进的研发平台,不断探索新的领域、开辟新的赛道,积极创造新的动能与竞争优势,为科技进步贡献
着我们的力量。在生产经营方面,公司通过高效统筹各项资源,精准捕捉市场机遇,加强了对市场形势的深
入研判,稳健推进“稳中求进”的发展策略,确保公司及子公司业务的持续健康发展。在追求效益稳健增长
的同时,公司深刻认识到可持续发展对于企业长远发展的重要性,已将其提升至公司战略的核心层面,积极
部署构建绿色、低碳、循环的企业发展模式。2024年上半年公司实现的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2,479.
54万元,同比下降14.77%,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扣除非经常性损益的净利润2,219.93万元,同比下降19.4
9%。
1、总体业务情况
2024年上半年,公司智能装备业务新签订单1.30亿元,较上年同期略有减少,合同趋于大型化、成套化
,技术难度较高,订单主要为新能源汽车电子的装配、测试生产线。2024年上半年汽车零部件业务中燃油分
配器销量为79.57万件,燃油管销量为78.93万件,冷却水硬管销量为
93.48万件,空调管销量为4.39万件。
2、重点领域的深耕与突破
汽车电子领域尤其是新能源汽车电子作为公司的主要下游领域,在最近几年持续保持了高速的增长。随
着国内外燃油车销售占比的逐步减少,今天的智能电动汽车市场已然正在高速向好发展,未来汽车电子化渗
透率将不断提升,下游需求将持续高速增长。公司抓住这一优质赛道,继续将智能装备及工业机器人应用在
汽车电子领域深耕细作,扩大产能,持续稳定提升业务能力。公司紧抓新能源汽车产业发展大好的趋势,着
力于新产品的研发、现有产品的迭代升级和营销管理模式的创新,不断加快经营调整升级,强化各项变革落
地实施,加强在电机电控及动力总成系统的装配测试、电控刹车助力系统组装及测试、绝缘栅双极型晶体管
(IGBT)功率模块组装及测试等业务的技术攻关和能级提升。积极投入系统集成核心技术的研发和创新,不
断扩大产能,稳步实现该领域的进口替代和技术与装备出口。
同时公司也继续加大在新能源汽车电子智能装备领域各项柔性化、智能化组装技术的研发力度,加深在
测试领域的拓展,形成高速、大电流、高电压、大扭矩的新能源动力总成的平台化测试解决方案,继续在嵌
入式工控软件、MES、工业大数据、测控软件Saas化等高附加值领域加强建设,形成新能源汽车电子工厂车
间级的工业4.0的智能制造整体解决方案,提升企业的综合实力。
3、新领域的发展和布局
(1)新能源汽车电子类产品的智能制造装备的技术进步和产能拓展:受到政策、技术、市场的影响驱
动,全球汽车产业加速电动化转型。根据全国乘联会数据:2024年1-6月,新能源汽车产销分别完成492.9万
辆和494.4万辆,同比分别增长30.1%和32%,市场占有率达到35.2%,中美欧成为全球电动汽车三大制造中心
。新能源汽车电子领域正成为汽车产业装备投资热点,公司及时把握市场机遇和紧跟发展趋势,持续组织开
展新能源车用电机定子、电机转子、电主轴(电机+电机控制器+变速箱组合体)、电机控制器(PEU)和充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