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营分析☆ ◇605399 晨光新材 更新日期:2025-09-17◇ 通达信沪深京F10
★本栏包括【1.主营业务】【2.主营构成分析】【3.前5名客户营业收入表】【4.前5名供应商采购表】
【5.经营情况评述】
【1.主营业务】
功能性硅烷基础原料、中间体及成品的研发、生产和销售。
【2.主营构成分析】
截止日期:2025-06-30
项目名 营业收入(元) 收入比例(%) 营业利润(元) 利润比例(%) 毛利率(%)
─────────────────────────────────────────────────
功能性硅烷(产品) 4.57亿 88.31 6597.47万 104.75 14.44
功能性硅烷原料及中间体(产品) 4509.10万 8.72 -373.98万 -5.94 -8.29
其他(产品) 1536.59万 2.97 74.69万 1.19 4.86
─────────────────────────────────────────────────
国内(地区) 4.27亿 82.61 4374.57万 69.46 10.24
国外(地区) 8998.61万 17.39 1923.61万 30.54 21.38
─────────────────────────────────────────────────
截止日期:2024-12-31
项目名 营业收入(元) 收入比例(%) 营业利润(元) 利润比例(%) 毛利率(%)
─────────────────────────────────────────────────
功能性硅烷(行业) 11.57亿 99.75 1.76亿 102.47 15.25
其他(行业) 291.85万 0.25 -425.21万 -2.47 -145.70
─────────────────────────────────────────────────
主要产品(产品) 8.52亿 73.44 1.04亿 60.67 12.26
其他(产品) 2.04亿 17.60 4057.16万 23.57 19.88
主要中间体(产品) 1.04亿 8.96 2712.79万 15.76 26.10
─────────────────────────────────────────────────
国内(地区) 9.45亿 81.48 1.27亿 74.00 13.48
国外(地区) 2.15亿 18.51 4469.50万 25.97 20.82
其他业务(地区) 6.79万 0.01 6.64万 0.04 97.82
─────────────────────────────────────────────────
直销(销售模式) 11.60亿 99.99 1.72亿 99.96 14.84
其他业务(销售模式) 6.79万 0.01 6.64万 0.04 97.82
─────────────────────────────────────────────────
截止日期:2024-06-30
项目名 营业收入(元) 收入比例(%) 营业利润(元) 利润比例(%) 毛利率(%)
─────────────────────────────────────────────────
功能性硅烷(产品) 5.76亿 99.76 8779.58万 102.12 15.24
其他(产品) 138.98万 0.24 -182.30万 -2.12 -131.17
─────────────────────────────────────────────────
国内(地区) 4.62亿 80.10 6277.22万 73.01 13.58
国外(地区) 1.15亿 19.90 2320.06万 26.99 20.19
─────────────────────────────────────────────────
截止日期:2023-12-31
项目名 营业收入(元) 收入比例(%) 营业利润(元) 利润比例(%) 毛利率(%)
─────────────────────────────────────────────────
功能性硅烷(行业) 11.59亿 99.53 1.78亿 100.92 15.36
其他(行业) 544.50万 0.47 -162.63万 -0.92 -29.87
─────────────────────────────────────────────────
主要产品(产品) 8.90亿 76.46 1.19亿 67.36 13.35
其他(产品) 2.14亿 18.37 4230.75万 23.98 19.78
主要中间体(产品) 6023.68万 5.17 1528.16万 8.66 25.37
─────────────────────────────────────────────────
内销(地区) 9.61亿 82.53 1.36亿 76.80 14.10
外销(地区) 2.03亿 17.47 4093.47万 23.20 20.12
其他业务(地区) 3784.94 0.00 847.68 0.00 22.40
─────────────────────────────────────────────────
直销(销售模式) 11.65亿 100.00 1.76亿 100.00 15.15
其他业务(销售模式) 3784.94 0.00 847.68 0.00 22.40
─────────────────────────────────────────────────
【3.前5名客户营业收入表】
截止日期:2024-12-31
前5大客户共销售1.09亿元,占营业收入的9.38%
┌───────────────────────┬───────────┬───────────┐
│客户名称 │ 营收额(万元)│ 占比(%)│
├───────────────────────┼───────────┼───────────┤
│单位一 │ 2994.29│ 2.58│
│单位二 │ 2587.16│ 2.23│
│单位三 │ 1951.68│ 1.68│
│单位四 │ 1820.61│ 1.57│
│单位五 │ 1524.35│ 1.31│
│合计 │ 10878.10│ 9.38│
└───────────────────────┴───────────┴───────────┘
【4.前5名供应商采购表】
截止日期:2024-12-31
前5大供应商共采购2.59亿元,占总采购额的14.92%
┌───────────────────────┬───────────┬───────────┐
│供应商名称 │ 采购额(万元)│ 占比(%)│
├───────────────────────┼───────────┼───────────┤
│单位二 │ 6144.04│ 3.54│
│单位一 │ 5875.59│ 3.39│
│单位三 │ 5108.37│ 2.94│
│单位四 │ 4432.54│ 2.55│
│单位五 │ 4332.54│ 2.50│
│合计 │ 25893.08│ 14.92│
└───────────────────────┴───────────┴───────────┘
【5.经营情况评述】
截止日期:2025-06-30
●发展回顾:
一、报告期内公司所属行业及主营业务情况说明
公司的主营业务为功能性硅烷及其他硅基新材料的研发、生产和销售,主要产品为功能性硅烷。根据中
国证监会2012年10月26日颁布的《上市公司行业分类指引(2012年修订)》,公司所属行业为制造业中的化
学原料和化学制品制造业(C26)。按照《国民经济行业分类与代码》(GB/T4754-2017)分类,公司所属行
业为“化学原料和化学制品制造业”(C26)下的“有机化学原料制造”(C2614)。
功能性硅烷应用广泛,下游行业包括橡胶制品、建筑、纺织、汽车、造纸、涂料、医药医疗等,其行业
景气度与外部宏观经济环境,特别是下游行业需求存在正相关关系,没有明显的季节性周期变化。
我国功能性硅烷行业正处于成长期向成熟期过渡的关键阶段。根据公开数据显示,2024年中国功能性硅
烷产量约40.14万吨,超全球总产量的70%,中国全年需求量约27.25万吨,同比增长接近10%。这种增量扩张
与存量优化并行的产业格局,正推动行业进入深度调整期。
新能源、复合材料等下游领域持续扩容,带动常规硅烷产品需求稳定增长。光伏、半导体等新兴应用场
景的拓展,刺激企业加速开发特种硅烷产品。应用端的多元化使产品技术标准逐步统一,生产工艺成熟度显
著提升,推动行业向高端化、集约化方向演进。供给侧在经历二十年深度整合后,产能向头部企业集中趋势
明显。头部企业通过构建一体化产能,实现成本控制与市场响应双优化,与之形成对比的是,中小企业普遍
面临研发投入不足、产品链单薄的困境,设备迭代压力与盈利空间压缩形成恶性循环,年退出率呈现上升态
势。预计未来行业将呈现“马太效应”。具备全产业链协同能力和持续创新储备的企业,可通过技术外溢和
规模效应构筑护城河。2025年下半年,预计行业集中度将进一步提高,产品结构单一、年产能低的企业生存
空间将更加紧缩,最终形成技术主导、集约发展的成熟产业格局。
公司是国内功能性硅烷行业中产业链最为完整的企业之一,产品涉及功能性硅烷基础原料、中间体和成
品,产品线齐全,拥有硅氢加成反应高效催化技术、连续自动化生产技术、氯化氢气体干法直接回收技术等
功能性硅烷核心生产技术,客户涵盖胶黏剂、轮胎、橡胶、涂料、新能源及复合材料等行业,综合市场竞争
力较强。
二、经营情况的讨论与分析
1、销售和市场情况分析
报告期内,公司所在行业竞争加剧,公司管理团队根据市场行情,结合行业供给、库存、下游客户需求
等情况,分产品、分类别地灵活推进销售和市场工作:
(1)产供销战略协同,主导产品持续领跑
报告期内,公司持续强化产供销协同机制,实施动态调价策略,快速响应市场需求变化。围绕核心业务
领域,重点布局下游高景气赛道,深化与战略客户的协同合作。核心硅烷产品销量同比增加,产品市场份额
依然保持行业相对领先地位。
(2)构建客户中心型组织,提升服务效能
报告期内,公司推进信息化平台升级,实现生产、研发、客户管理系统的进一步协同布局,通过“区域
+行业”双线服务体系,提升了客户的满意度。根据公司顾客满意度调查,均分达到97.38分,公司将持续深
化客户中心型组织,进一步提升服务效能。
(3)加速海外布局,优化全球化运营机制
报告期内,公司加速推进海外业务布局,通过优化全球销售渠道网络结构,持续推进重点区域海外仓储
部署,有效提升公司的国际业务配套能力。
2、生产情况分析
报告期内,公司优化生产运营体系,继续保持安全生产零事故记录,智能监测系统与全员责任制实现隐
患全闭环处置,积极实施动态库存调控,实现产需高效衔接,供应稳定性有效提升,完成三废全流程达标排
放,并进入国家级绿色工厂名录。
报告期内,公司积极推进新建项目的建设和新投产项目的产能释放工作。其中,公司全资子公司宁夏晨
光新材料有限公司所建设的“年产30万吨硅基及气凝胶新材料项目”的项目一期已处于正式生产阶段。公司
全资子公司安徽晨光新材料有限公司所建设的“年产30万吨功能性硅烷项目”一期已于8月初达到试生产条
件。
3、研发情况分析
报告期内,公司在功能性硅烷领域,紧密围绕客户需求,不断开发新型功能性硅烷、优化反应工艺路线
,同步持续加大产品的下游应用研究;在气凝胶领域,公司持续开展适用于新能源、建筑和工业保温领域产
品的研究,持续开展气凝胶生产工艺技术研究,加大气凝胶粉末在涂料、建筑保温等领域的应用研究;在特
种有机硅产品上,公司继续在特种硅树脂、表面功能化有机硅材料等方面开展研究工作,部分产品的实验室
样品已通过客户验证,为后续产业化奠定基础。总体来说,公司主要围绕有机硅产业链,在新型有机硅小分
子产品和有机硅聚合物产品持续研究,在生产工艺上继续往绿色化方向改进,同时,开展下游应用研究,为
公司未来发展不断寻找新的机会。同时,公司稳步推进数字化研发协同体系建设,完成研发信息化的深度整
合,实现市场需求导向下的技术预研与产品开发全流程贯通。截至2025年6月30日,公司共有56个研发项目
正在实施,分别处于小试、中试等不同阶段。
三、报告期内核心竞争力分析
(一)技术与工艺优势
报告期内,公司主要围绕有机硅产业链,在新型有机硅小分子产品和有机硅聚合物产品开展持续性的研
究,在生产工艺上继续往绿色化方向改进,同时,开展下游应用研究,为公司未来发展不断寻找新的机会。
截至2025年6月30日,公司已拥有与功能性硅烷生产相关的有效授权专利与技术成果登记共94项,其中:36
项发明专利、38项实用新型专利,20项技术(工艺)被江西省科学技术厅确认为“江西省科学技术成果”。
公司始终重视科技创新,截至目前已先后被认定为国家企业技术中心、国家博士后工作站、江西省功能性硅
烷工程研究中心、江西省有机硅烷偶联剂技术创新中心、省级企业技术中心等多个技术研发平台资质。
(二)循环经济和全产业链发展优势
公司以“绿色环保、循环发展”为核心理念,历经多年的持续创新,构建起功能性硅烷领域全产业链体
系,形成从基础原料、中间体到终端产品的产品矩阵。依托自主开发的循环生产工艺,公司持续推进三大战
略基地的协同建设:铜陵基地聚焦功能性硅烷基本盘,巩固氨基硅烷、环氧基硅烷、乙烯基硅烷等优势品类
;江西基地在有机硅领域横向扩张产业链;宁夏基地着力打造硅基新材料产业集群。随着三大基地陆续达产
,预期将形成基础产品规模化、特种产品高端化、新材料产业化的梯次发展格局,为业绩持续增长注入强劲
动能,为公司打下价值扩增的基础。
(三)客户与渠道优势
公司依托二十年的技术积累和服务经验,形成质量把控、产品研发与资源整合相结合的核心优势,长期
为全球涂料、新能源材料、复合材料及轮胎制造企业提供支持。截至2025年6月30日,公司合作客户已超过6
000家,报告期内新增300余家合作伙伴,并在海外设立新仓库,拓展销售新渠道。公司产品覆盖高性能材料
生产、环保轮胎添加剂等重点领域。通过“需求对接-方案设计-使用指导”的完整服务体系,公司建立了快
速响应机制,订单处理效率进一步提升,定制化产品模式不断优化,该模式帮助公司与下游大客户构建稳定
合作关系,通过组建联合技术团队进一步推进产品可持续化发展战略。
(四)品质管控体系优势
公司始终践行“为客户创造价值,超越客户期望”的质量方针,坚持以质取胜,做强产品质量和服务质
量,坚定不移地走高质量发展路线。做好全面质量管理体系的建设,不断完善和规范质量管理制度的执行。
高度重视对产品质量的管控,通过对生产过程的严格控制,严把产品质量关,不断提升公司的市场竞争力。
公司通过了IATF16949质量管理体系、ISO9001质量管理体系、ISO45001职业健康安全管理体系、ISO14001环
境管理体系、ISO5001能源管理体系等多个体系认证。
四、报告期内主要经营情况
报告期内,公司实现营业收入51732.43万元,较上年同期下降10.39%;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4
28.99万元,较上年同期下降110.23%;扣除非经常性损益后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3464.14万元,较
上年同期下降253.94%;每股收益-0.01元,较上年同期下降107.69%;扣除非经常性损益后每股收益-0.11元
,较上年同期下降257.14%;加权平均净资产收益率为-0.19%,较上年同期减少2.08个百分点;扣除非经常
性损益后的加权平均净资产收益率-1.57%,较上年同期减少2.59个百分点。
〖免责条款〗
1、本公司力求但不保证提供的任何信息的真实性、准确性、完整性及原创性等,投资者使
用前请自行予以核实,如有错漏请以中国证监会指定上市公司信息披露媒体为准,本公司
不对因上述信息全部或部分内容而引致的盈亏承担任何责任。
2、本公司无法保证该项服务能满足用户的要求,也不担保服务不会受中断,对服务的及时
性、安全性以及出错发生都不作担保。
3、本公司提供的任何信息仅供投资者参考,不作为投资决策的依据,本公司不对投资者依
据上述信息进行投资决策所产生的收益和损失承担任何责任。投资有风险,应谨慎至上。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