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营分析☆ ◇688029 南微医学 更新日期:2025-05-28◇ 通达信沪深京F10
★本栏包括【1.主营业务】【2.主营构成分析】【3.前5名客户营业收入表】【4.前5名供应商采购表】
【5.经营情况评述】
【1.主营业务】
研发、生产及销售配合内镜使用的检查及微创手术器械、微波消融所需的设备及耗材。
【2.主营构成分析】
截止日期:2024-12-31
项目名 营业收入(元) 收入比例(%) 营业利润(元) 利润比例(%) 毛利率(%)
─────────────────────────────────────────────────
医疗器械(行业) 27.41亿 99.49 18.57亿 99.64 67.76
其他业务(行业) 1414.89万 0.51 671.27万 0.36 47.44
─────────────────────────────────────────────────
内镜耗材类(产品) 23.28亿 84.49 16.03亿 85.99 68.85
肿瘤介入类(产品) 2.18亿 7.92 1.67亿 8.97 76.60
其他类(产品) 1.74亿 6.30 7610.03万 4.08 43.81
可视化类(产品) 3553.28万 1.29 1797.54万 0.96 50.59
─────────────────────────────────────────────────
内销(地区) 13.82亿 50.15 9.49亿 50.92 68.69
外销(地区) 13.59亿 49.34 9.08亿 48.72 66.81
其他业务(地区) 1414.89万 0.51 671.27万 0.36 47.44
─────────────────────────────────────────────────
经销(销售模式) 19.55亿 70.94 12.94亿 69.40 66.18
直销(销售模式) 6.72亿 24.38 4.91亿 26.35 73.12
OEM(销售模式) 1.15亿 4.17 7254.71万 3.89 63.20
其他业务(销售模式) 1414.89万 0.51 671.27万 0.36 47.44
─────────────────────────────────────────────────
截止日期:2024-06-30
项目名 营业收入(元) 收入比例(%) 营业利润(元) 利润比例(%) 毛利率(%)
─────────────────────────────────────────────────
内镜耗材类(产品) 11.27亿 84.53 7.80亿 86.13 69.23
肿瘤介入类(产品) 1.11亿 8.34 8164.81万 9.01 73.41
其他类(产品) 7782.81万 5.83 3627.45万 4.00 46.61
可视化类(产品) 1376.39万 1.03 701.19万 0.77 50.94
其他业务(产品) 358.37万 0.27 74.08万 0.08 20.67
─────────────────────────────────────────────────
内销(地区) 7.06亿 52.91 4.84亿 53.40 68.57
外销(地区) 6.24亿 46.82 4.21亿 46.51 67.49
其他业务(地区) 358.37万 0.27 74.08万 0.08 20.67
─────────────────────────────────────────────────
经销(销售模式) 9.55亿 71.62 6.37亿 70.33 66.71
直销(销售模式) 3.18亿 23.86 2.33亿 25.75 73.32
OEM(销售模式) 5672.39万 4.25 3478.69万 3.84 61.33
其他业务(销售模式) 358.37万 0.27 74.08万 0.08 20.67
─────────────────────────────────────────────────
截止日期:2023-12-31
项目名 营业收入(元) 收入比例(%) 营业利润(元) 利润比例(%) 毛利率(%)
─────────────────────────────────────────────────
医疗器械(行业) 23.96亿 99.34 15.48亿 99.54 64.63
其他业务(行业) 1581.26万 0.66 714.48万 0.46 45.18
─────────────────────────────────────────────────
止血及闭合类(产品) 9.21亿 38.21 7.03亿 45.19 76.29
EMR/ESD类(产品) 3.51亿 14.55 2.19亿 14.10 62.49
活检类(产品) 2.47亿 10.24 9551.36万 6.14 38.69
扩张类(产品) 2.12亿 8.80 1.56亿 10.02 73.50
微波消融针(产品) 1.74亿 7.22 1.38亿 8.89 79.45
ERCP类(产品) 1.73亿 7.17 1.03亿 6.59 59.33
可视化产品类(产品) 9744.29万 4.04 3524.35万 2.27 36.17
其他(产品) 9056.50万 3.76 5289.73万 3.40 58.41
代理(产品) 8976.65万 3.72 3335.30万 2.14 37.16
EUS/EBUS类(产品) 4343.52万 1.80 1644.52万 1.06 37.86
肿瘤消融设备(产品) 1213.76万 0.50 307.93万 0.20 25.37
─────────────────────────────────────────────────
内销(地区) 13.53亿 56.13 8.86亿 56.99 65.49
外销(地区) 10.42亿 43.22 6.62亿 42.55 63.51
其他业务(地区) 1581.26万 0.66 714.48万 0.46 45.18
─────────────────────────────────────────────────
经销(销售模式) 18.57亿 77.03 11.82亿 76.01 63.66
直销(销售模式) 4.57亿 18.97 3.21亿 20.65 70.23
OEM(销售模式) 8079.75万 3.35 4473.91万 2.88 55.37
其他业务(销售模式) 1581.26万 0.66 714.48万 0.46 45.18
─────────────────────────────────────────────────
截止日期:2023-06-30
项目名 营业收入(元) 收入比例(%) 营业利润(元) 利润比例(%) 毛利率(%)
─────────────────────────────────────────────────
国内(地区) 6.94亿 60.50 --- --- ---
国际(地区) 4.47亿 38.97 --- --- ---
其他(补充)(地区) 613.50万 0.53 --- --- ---
─────────────────────────────────────────────────
【3.前5名客户营业收入表】
截止日期:2024-12-31
前5大客户共销售5.57亿元,占营业收入的20.22%
┌───────────────────────┬───────────┬───────────┐
│客户名称 │ 营收额(万元)│ 占比(%)│
├───────────────────────┼───────────┼───────────┤
│客户一 │ 19121.37│ 6.94│
│客户二 │ 12272.44│ 4.45│
│客户三 │ 10693.85│ 3.88│
│客户四 │ 7678.10│ 2.79│
│客户五 │ 5941.17│ 2.16│
│合计 │ 55706.93│ 20.22│
└───────────────────────┴───────────┴───────────┘
【4.前5名供应商采购表】
截止日期:2024-12-31
前5大供应商共采购2.10亿元,占总采购额的26.04%
┌───────────────────────┬───────────┬───────────┐
│供应商名称 │ 采购额(万元)│ 占比(%)│
├───────────────────────┼───────────┼───────────┤
│供应商一 │ 9055.19│ 11.23│
│供应商二 │ 3775.15│ 4.68│
│供应商三 │ 3738.47│ 4.64│
│供应商四 │ 2217.88│ 2.75│
│供应商五 │ 2212.18│ 2.74│
│合计 │ 20998.87│ 26.04│
└───────────────────────┴───────────┴───────────┘
【5.经营情况评述】
截止日期:2024-12-31
●发展回顾:
一、经营情况讨论与分析
2024年国际形势复杂多变,全球面临大国博弈、地区冲突和多重挑战。国内医改持续深化,对医疗器械
行业产生深远影响。医用耗材集采覆盖面进一步扩大,更多企业加入竞争,价格持续走低。面对国内外不确
定性因素影响,公司贯彻以价值增长为核心的理念,多措并举提高管理效率和经营利润率,在创新和全球化
布局方面取得了长足进展。
(一)报告期内业绩表现
2024年公司克服各种不利影响,营收、利润均创下历史新高。集团实现营收27.55亿元,同比增长14.26
%;归母净利润5.53亿元,同比增长13.85%。从地区情况看,亚太区域营收14.38亿元(其中亚太海外营收2.
85亿元),同比增加5.5%;美洲区域营收5.82亿元,同比增长23.5%;欧洲、中东及非洲区域营收4.79亿元
,同比增长37.1%;康友医疗实现营收2.55亿元(康友海外营收0.28亿元),同比增长19.6%。公司海外营收
已接近总收入的50%,利润贡献达到近40%。
(二)报告期重点经营工作
1.始终坚持创新驱动,研发成果不断涌现
2024年,公司坚持创新驱动,重视研发投入产出比,支撑当期,着眼长远。公司研发投入1.74亿元,占
营收比例为6.33%。报告期内,公司获得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一项,一系列创新产品获得市场准入,胰腺囊
肿引流支架获得国产品牌第一张注册证,子公司康友医疗的TTS微波消融产品完成FDA、MDR注册,射频消融
系统甲状腺和肝适应症取得国内注册证。公司持续推广EDAT(内镜直视下阑尾炎治疗术)创新术式,受到各
级医院的欢迎。目前,各类创新产品及国内外医工转化创新项目,如新一代胆道镜和支气管镜、缝合夹、热
穿刺支架、新一代EUS/EBUS针、创新缝合器等已立项,不断夯实公司研发竞争优势。
2.中国市场克服多地集采影响,展现发展韧性
面对河北等多省市止血夹、扩张球囊、注射针等产品集采带来的压力,中国营销团队加快销售模式转型
,在极具挑战的市场环境下稳住了基本盘。一次性胆道镜终端销量稳步上升,第二增长曲线实现纯销突破。
中国市场团队全年共参与组织各类学术活动约700场,其中包括近250场自有品牌的手把手培训、66场动物实
验训练营,覆盖医院近1000家,培训基层内镜医生约1500人,通过贴近临床、强化培训,为中国市场的增长
奠定基础。
3.扎实推进国际化,提升整体协同效率
2024年,公司积极推动全球管理架构升级,设立欧洲区域总部,优化管理欧洲各营销子公司及非洲、中
东等地区业务资源,欧洲区域业绩显著提升;加强美洲地区团队建设,不断细化营销区域,优化营销战略,
美国自有品牌销售持续保持较快增长;设立澳大利亚代表处,进一步促进澳洲区域业务发展,2024年,澳大
利亚实现收入同比增长47%。海外子公司与总部在市场、研发、供应链等领域的定期沟通机制逐步建立并持
续优化。公司设立全球市场支持部门,统一协调和整合全球市场营销资源,提升整体协同效率,成功举办全
球市场营销团队年度汇报与交流活动,明确了“OneMicro-Tech,United”的全球战略方向。2024年,公司启
动对西班牙公司CreoMedicalS.L.U.51%股权的收购,并于2025年初完成交割,为公司深入拓展欧洲市场又迈
出关键一步。公司泰国生产基地建设进展顺利,完成生产及基建规划,并于2025年1月举办奠基仪式,正式
开工建设,预计2025年年底前投产,泰国基地将成为支撑南微国内国际双循环的生产制造基地,有利于建立
安全的全球供应链。
4.运营管理精益求精,降本增效成果显著
公司持续深化精益运营管理体系,聚焦国产化战略实施、库存动态管控及构建安全稳定的供应链生态,
全面提升交付效率与服务能力;进一步推进全业务场景智能化改造与全产品线自动化集成布局,组织实施全
员参与的精益文化机制,实现运营成本与效能的双向优化;同步强化质量闭环管理与风险防控体系建设,核
心产品客户质量反馈指标实现系统性优化。同时,生产运营部门持续降本增效,在向利润中心转变的过程中
取得新的进展。
5.公司新大楼正式投入使用,整体设施焕新升级
2024年5月,公司以新厂区落成为契机,隆重举办启动仪式和系列活动,接待超过450多名国内外宾客,
全方面体现并传播公司“守正创新,匠心致远”的企业文化,使前来参与活动的医生、客户、合作伙伴和员
工受到极大鼓舞,增强了凝聚力和影响力,收到超出预期的效果。新大楼全面启用后,展厅、动物实验中心
、报告厅得到充分利用,医生客户来访络绎不绝,极大提升了公司的品牌形象,拉近了公司各个职能部门与
客户、合作伙伴及社会各界的距离。尤其是动物实验中心的建设,不仅显著提升公司的研发实力和医工合作
水平,还为基层医生的培训提供了重要的实践基地,有力推动了公司市场下沉战略的落实。
综上所述,报告期内,面对复杂的内外部环境,公司在多方承压的形势下保持发展韧性,国内营销不断
细化颗粒度,海外渠道覆盖面不断扩大,运营管理不断优化转型,保持了持续稳定发展的良好态势。
二、报告期内公司所从事的主要业务、经营模式、行业情况及研发情况说明
(一)主要业务、主要产品或服务情况
公司主营业务为微创医疗器械的研发、制造和销售。秉持以科技和创新服务临床的宗旨,公司致力于为
全球医疗机构提供优质产品及服务,帮助世界各地提高医疗水平、减少病人痛苦、降低医疗成本。
公司主要产品包括配合内镜使用的内镜诊疗器械、微波/射频消融设备及耗材、一次性内镜等三大系列
。内镜诊疗器械主要包括活检类、止血和闭合类、EMR/ESD类、扩张类、ERCP类、EUS/EBUS类等六大类60多
种上百个规格系列的产品;微波/射频消融主要包括消融仪和消融针系列产品;一次性内镜主要包括一次性
胆胰成像系统(胆道镜)、一次性支气管镜及相关耗材等产品。
报告期内,公司主要业务及产品未发生重大变化。
(二)主要经营模式
1.盈利模式。报告期内,公司盈利主要来自于内镜诊疗器械、肿瘤消融器械及耗材、一次性内镜的销
售收入与成本费用之间的差额。
2.研发模式。公司以“销售一代、储备一代、研发一代”为研发方针,坚持医工结合的创新研发模式
,通过与医疗机构的广泛交流、紧密合作,密切跟踪临床科室的新需求、新设想,将临床需求转化为产品,
为公司持续的产品研发提供丰富的创新来源。除了以医工合作的模式进行自主研发外,公司还和国内外高校
及科研机构开展产学研合作,将科学研究成果应用于临床。公司不仅注重内涵发展,还将外延扩张作为很重
要的发展手段,通过技术引进和投资并购,获取创新资源和销售渠道,助力公司持续增长。
3.生产模式。公司主要采取以销定产、适量备货的生产模式。生产部门根据销售计划及订单情况制订
生产计划,通过销售、计划、生产、质量、采购等部门的整体协作保证高效的生产。
4.采购模式。公司的主要采购模式分为一般采购模式及外协加工模式。根据年度经营计划以及预计市
场需求,制订原材料采购计划,公司直接向合格供应商采购原材料,经检验合格后办理入库手续并用于产品
生产,或者公司提供图纸、数据参数、检验标准、技术规格等相关技术资料,遴选合格的外协厂商加工产品
进行检验,供应链部门根据质量部门的检验报告安排入库。
5.销售模式。公司销售模式主要分为经销、直销及贴牌销售(OEM/ODM)。其中,在美国、德国、荷兰
、英国、法国、葡萄牙、瑞士主要通过子公司开展直销;在中国大陆及上述直销区域以外的世界其他地区采
取经销模式;对部分国际客户提供OEM/ODM服务。报告期内,公司主要经营模式未发生重大变化。
(三)所处行业情况
1、行业的发展阶段、基本特点、主要技术门槛
(1)公司所处行业及其基本特点
根据中国证监会《上市公司行业分类指引(2012年修订)》,公司属于专用设备制造业(分类代码C35
);按照《国民经济行业分类》(GB/T4754-2017),公司属于专用设备制造业(分类代码C35)中的医疗仪
器设备及器械制造(分类代码C358)。
医疗器械行业具有技术密集、法规监管严格、产品迭代周期长、市场需求多样化等特点,需持续的技术
研发投入及产业链协同创新。全球范围内,微创诊疗技术的普及与老龄化社会加速催生了内镜诊疗、肿瘤消
融等细分领域的快速增长,行业技术门槛体现为高端产品的研发迭代能力、临床验证效率及全球市场合规准
入水平。
(2)全球及我国医疗器械行业发展情况
全球医疗器械行业在过去几十年间得到了迅速发展,成为一个规模庞大的市场。随着人口老龄化、慢性
疾病的增多、医疗技术的不断创新,行业的前景十分广阔。根据FortuneBusinessInsights的统计,全球医
疗器械市场规模在2022年达到5,122.9亿美元,并预计从2023年的5,361.2亿美元增长至2030年的7,996.7亿
美元,在此期间将以5.9%的复合年增长率增长。
中国的医疗器械行业已经成为全球第二大市场,并且随着经济的快速发展和医疗保障水平的提高,该行
业的前景十分广阔。党中央国务院高度重视医疗器械行业的健康快速发展,出台了一系列政策措施来鼓励医
疗器械创新发展。此外,随着医疗保险事业的快速发展,医疗保险水平进一步提高,必将促进医疗器械的需
求增长,特别是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对医疗器械的需求。同时,高端医疗器械“卡脖子”问题逐步得到解决,
高端医疗器械的国产化进程也将进一步加速。综合来看,中国的医疗器械行业挑战与机遇并存,有望在政策
的支持和市场的推动下持续快速发展。
(3)内镜诊疗及微波消融医疗器械市场
公司所处的内镜诊疗、微波消融及一次性内镜医疗器械市场等领域是医疗器械行业的重要组成部分,是
近年来成长较快的领域。
①内镜诊疗领域
随着微创治疗理念的深化与内镜技术迭代,内镜诊疗在消化内科、呼吸科等领域的应用持续扩大。全球
范围内,消化道癌症的高发态势(如结直肠癌、胃癌、食道癌发病率位居前列)进一步巩固了消化内镜作为
筛查与治疗重要方式的地位。
近年来,内镜手术和相关技术的不断进步,使内镜市场呈现快速增长趋势,也带动了对内镜器械耗材的
需求不断提升。根据iDataResearch的统计,全球消化内镜市场在2021年价值达到92亿美元,预计以5.3%的
复合年增长率增长,到2028年将达到131亿美元。据波士顿科学在JPMorgan的报告分析,预计2025年全球内
镜诊疗器械市场规模为70亿美元,整体增速为6%。另据奥林巴斯2024财年年报报告分析,2024年全球消化内
镜设备市场约为23-28亿美元,增速为4-6%;全球消化内镜耗材市场约为25-32亿美元,增速为5-7%。
根据世界卫生组织的统计,三种主要的消化道癌症——结直肠癌、胃癌和食道癌全球发病率均列于全球
高发癌前十名,在中国分列第二、第三、第六名,且发病率均呈上升趋势。消化内镜诊疗是消化道病变筛查
和诊断的金标准,也是微创和无创诊疗的主要手段。
国内医疗器械进口替代成为大趋势。《中国制造2025》明确,要组织实施包括高端诊疗设备在内的一批
创新和产业化专项、重大工程,并明确到2025年,相关领域的自主知识产权高端装备市场占有率大幅提升。
《“十三五”医疗器械科技创新专项规划》中提出,要培育若干家年产值超百亿元的领军医疗器械企业和一
批具备较强创新活力的创新型医疗器械企业,扩大国产创新医疗器械产品的市场占有率,主流高端产品全面
实现国产化,引领筛查预警、早期诊断、微/无创治疗等新型医疗产品全面实现国产化。目前我国医疗器械
行业部分高端装备是进口品牌占据主导地位。随着国内企业自主创新不断加速,相关医疗器械的品质功能和
用户体验不断提升,以及上述政策将引导医疗机构在实施DRG/DIP的情况下,加强精细化管理、规范医疗行
为,更多的医院陆续采用性价比高的国产医疗器械替代进口作为降本增效的手段,有利于国产头部企业的业
绩增长。
②微波/射频消融领域
肿瘤消融是一种在影像设备的引导下,直接应用化学药物或物理灭活的精准、微创治疗技术。该技术可
分为化学消融和物理消融两种方式,其中微波和射频消融属于物理消融手段,通过热能加热肿瘤组织,使其
凝固坏死。该技术在肿瘤治疗中得到了广泛应用。根据世界卫生组织的数据,预计2023年,癌症的年检出数
量将超过每年约1,000万例,到2050年预计将每年有3500万例新发癌症病人。当前,全球肿瘤消融市场仍然
处于发展阶段,据GrandViewResearch的分析,全球肿瘤消融市场规模在2024年约为189亿美元,预计从2024
年至2030年将以13.8%的复合年增长率增长,至2030年预计达到408亿美元,其中微波消融是增长最快的技术
。
③一次性内镜领域
近年来,随着内镜设备耗材化的趋势逐渐形成,一次性内镜开始在医疗行业的各个领域中得到广泛应用
。相比传统的重复使用内镜,一次性内镜具有结构简单、无需消毒、避免交叉感染、方便使用等优点。随着
一次性内镜的技术不断进步和成本的不断下降,越来越多的医疗机构已经开始认可和采用一次性内镜,包括
支气管镜、胆道镜、输尿管镜、鼻咽镜等领域。《美国感控杂志》2018年发布的文章显示,内镜在医疗器械
交叉感染风险排行榜中位列第一,70%以上的内镜存在洗消不完全的问题,接近四分之三的常用内镜被细菌
污染。美国FDA在2022年发布的安全提醒中表示,约有6%的十二指肠镜被高致病性微生物污染。随着一次性
内镜技术的不断进步,其成本也得到了大幅下降,这使得其逐渐获得市场认可,并在医疗领域得到了广泛的
应用。
根据StraitsResearch的统计,2024年全球一次性内镜市场规模为23.6亿美元,复合年增长率约为16.72
%,将在2033年达到110.6亿美元。中国的一次性内镜行业正在快速发展,随着医疗卫生水平的提高和对卫生
安全要求的不断加强,越来越多的医疗机构开始采用一次性内镜。根据Frost&Sullivan的统计,中国一次性
使用医用内镜市场规模预计到2025年将增至14.2亿元人民币,2021-2025年复合增长率为107.6%;到2030年
进一步增至93.68亿元人民币,2026-2030年复合增长率为45.8%。根据GrandViewResearch的分析,中国的一
次性内镜市场预计从2023年的2.2亿美元增长到2030年的8.6亿美元,年复合增长率20.9%。
(4)主要技术门槛
微创医疗器械行业作为高度技术化、人才密集的跨学科领域,其技术门槛体现在多学科融合能力与临床
转化效率上,需综合医学、材料科学、生物力学、光学成像、电子工程、精密机械及人工智能等多领域技术
,通过深度协同创新开发满足临床需求的解决方案。技术积累周期长、合规成本高仍是核心壁垒。从研发立
项到全球市场准入,产品需经历严格的临床验证、注册审批及质量管理体系认证,平均周期仍维持在2-5年
。此外,各国法规差异进一步拉长了市场准入时间。
智能化与精准化趋势推高行业门槛。内镜诊疗器械的实时图像处理算法等均需结合人工智能与大数据技
术,以实现更高效、安全的临床效果。此类技术的开发不仅依赖跨学科团队协作,还需通过海量临床数据验
证,形成技术-临床闭环。
2、公司所处的行业地位分析及其变化情况
(1)内镜诊疗领域
近年来,内镜配套诊疗器械市场持续扩容。根据Frost&Sullivan出具的调查报告显示,在全球内镜诊疗
市场,波士顿科学的市场占有率为36%,奥林巴斯为34%,库克为13%,其余企业合计为17%。
在过去20多年里,南微医学一直专注于内镜诊疗器械领域,不断推进技术创新,先后获得国家科技进步
二等奖三项。目前,南微医学已经成为一家创新能力强、产品线丰富、规模优势明显、国际渠道广泛的行业
龙头企业。
(2)微波/射频消融领域
子公司康友医疗是一家国家高新技术企业,致力于微波/射频治疗设备及耗材的科研、制造和销售。该
公司的肿瘤微波消融产品已获得45多项授权专利,其中包括13项发明专利,技术水平位于国内领先地位,产
品市场占有率名列前茅。据PubMed搜索显示,在全球关于微波消融诊疗的医学文献中,约14%的文献及研究
使用了康友医疗的微波消融治疗系统。康友医疗与解放军总医院梁萍教授团队合作开发的“微波消融设备的
研发与临床应用”项目,2014年获得国家技术发明二等奖。
(3)一次性内镜领域
随着医疗技术的不断发展,一次性内镜市场正处于迅速发展的阶段。南微医学的一次性胆道镜成为了国
内第一个获得注册证的产品,其高清图像质量可以使医生直接观察病变,而其纤细的外径使医生可以轻松处
理曾经是消化道最后一个盲区的肝内胆管和胆囊病变,同时还拥有更大的工作通道,可以使用更多器械开展
各种镜下治疗。
一次性支气管镜在危重病医学领域有着重要作用,包括气道分泌物的清除,对下呼吸道感染提供了良好
的病原学诊断方法,解除肺不张,建立有效气道,对咳血患者检查出血的部位及局部止血。公司一次性支气
管镜可替代重复用支气管镜,更具便携性,可有效避免交叉感染,更进一步守护危重病患者的生命健康。据
Ambu和波士顿科学的测算,一次性支气管镜全球潜在市场规模超过500万条。公司一次性支气管镜正在成为
一次性支气管镜领域的有力竞争者。
3、报告期内新技术、新产业、新业态、新模式的发展情况和未来发展趋势
(1)内镜诊疗技术
内镜诊疗技术持续向微创化、精准化方向发展,全球消化内镜市场规模稳步扩张,耗材需求同步攀升。
行业技术进步进一步体现在实时图像处理算法、人工智能辅助诊断系统等跨学科融合能力上,新兴技术与传
统内镜诊疗手段的整合将成为未来行业发展的重要风向标。此外,材料学和工程学的发展也将诞生新的诊疗
器械和术式,进一步拓展传统诊疗手段难以触及的领域。
(2)微波/射频消融技术
肿瘤消融技术因精准微创特性成为癌症治疗的手段之一,其中微波消融因热效率稳定、适用场景广泛成
为增速最快的细分领域。从技术端看,微波消融设备的热场控制精度与影像引导系统的结合显著提升,正在
实现更精准的消融范围控制。此外,经自然腔道消融技术的临床应用拓展,进一步拓宽了适应症范围。行业
趋势显示,微波/射频消融正向智能化与多模态联合的方向发展,以提升疗效并降低复发风险。
(3)一次性内镜技术
一次性内镜凭借感染风险低、操作便捷等优势,成为内镜耗材化趋势的核心产品。一次性内镜在光学成
像分辨率与机械灵活性上持续突破,可深入传统复用镜难以到达的狭窄胆道区域,显著提升诊疗效率。一次
性内镜行业目前仍处在高速迭代期,生产工艺和供应链质量不断提升,新型算法、芯片、大模型等新质生产
力逐渐开始转化赋能,未来将继续涌现更完善的一次性内镜解决方案。
(四)核心技术与研发进展
1、核心技术及其先进性以及报告期内的变化情况
1.核心技术及其先进性以及报告期内的变化情况
(1)内镜诊疗技术
公司多年深耕内镜下诊疗领域,对微创技术发展历程和趋势、临床诊疗需求、医患痛点有着深刻理解。
多年来,公司顺应临床医学从传统外科手术到微创诊疗手术的行业发展趋势,依托内镜诊疗技术平台,通过
自主研发和医工结合逐步形成了包括扩张(包含非血管腔道支架与球囊类)、止血闭合、EMR/ESD、活检、E
US/EBUS、及ERCP六大类近30项内镜诊疗核心领域的技术,并取得多项世界首创、中国首创的技术成果,先
后获得多项省部级及国家级奖项,其中公司参与的“新型消化道支架的研发与应用”项目、“内镜超声微创
诊疗体系的建立与应用”项目等分别获得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报告期内,公司进一步加强研发投入,加快
新产品开发及既有产品升级换代速度,进一步发展了微创诊疗器械耗材领域的多项核心技术。
(2)微波/射频消融技术
通过多年研发探索,公司构建的肿瘤消融技术平台,主要形成了全固态微波功率源技术、单机双频微波
消融治疗仪技术、赋形辐射特性的电小微波天线技术、术中功率实时双向监测技术、术中双向监测下自适应
功率控制技术、微波天线检测技术、高强度微波消融针等核心技术。
(3)EOCT核心技术
公司在约翰霍普金斯大学独家授权专利基础上进行自主开发,基于通用OCT技术开发出EOCT产品,将超
高分辨率断层成像技术、三维快速扫描成像技术、图像三维重建技术与内镜技术平台相结合,实现针对消化
道早癌的筛查及内镜手术术前规划和术后评估。2016年EOCT产品在美国已取得510(K)批准,在美国梅奥诊
所等开展临床试验与合作研究。
自2018年底至2019年,公司在上海中山医院、北京友谊医院、北京301医院、南京鼓楼医院、江西南昌
大学附属第一医院对EOCT进行多中心临床试验。经对入组185例病人的临床试验,得出的结论表明,内窥式
光学相干断层成像系统在临床使用过程中,能清晰显示黏膜各层及黏膜下层形态轮廓且图像细腻,产品的硬
件性能、软件指标、图像处理性能优良、设备整机的安全性与稳定性好,临床使用安全有效。公司已于2020
年12月31日取得NMPA注册证书,正在同步拟制EOCT图谱以及扩大适应症范围的研究工作。公司已与东南大学
附属中大医院、清华大学附属北京清华长庚医院、新疆维吾尔自治区人民医院等医院合作,进一步开展相应
临床研究。公司于2022年下半年开始展开了基于深度学习算法的食管异常图像特征自动标注功能的研发工作
,未来可以将此功能集成进现有的EOCT成像软件。
(4)一次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