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营分析☆ ◇688051 佳华科技 更新日期:2024-11-23◇ 通达信沪深京F10
★本栏包括【1.主营业务】【2.主营构成分析】【3.前5名客户营业收入表】【4.前5名供应商采购表】
【5.经营情况评述】
【1.主营业务】
建筑智能化、智能脱硫运营、智慧环保、智慧城市、环保监控与信息化。
【2.主营构成分析】
截止日期:2024-06-30
项目名 营业收入(元) 收入比例(%) 营业利润(元) 利润比例(%) 毛利率(%)
─────────────────────────────────────────────────
智慧环保(产品) 1.16亿 64.74 2828.91万 59.10 24.39
智慧城市(产品) 5820.99万 32.50 1466.49万 30.63 25.19
其他业务(产品) 494.64万 2.76 491.58万 10.27 99.38
─────────────────────────────────────────────────
华北地区(地区) 9268.63万 51.74 2929.22万 61.19 31.60
华东地区(地区) 4602.32万 25.69 1067.59万 22.30 23.20
华西地区(地区) 2865.66万 16.00 251.02万 5.24 8.76
华南地区(地区) 585.55万 3.27 212.62万 4.44 36.31
华中地区(地区) 438.90万 2.45 276.63万 5.78 63.03
东北地区(地区) 69.86万 0.39 4177.34 0.01 0.60
其他业务(地区) 49.90万 0.28 46.84万 0.98 93.88
西北地区(地区) 32.10万 0.18 2.64万 0.06 8.22
─────────────────────────────────────────────────
截止日期:2023-12-31
项目名 营业收入(元) 收入比例(%) 营业利润(元) 利润比例(%) 毛利率(%)
─────────────────────────────────────────────────
智慧环保(行业) 2.34亿 72.49 3497.26万 84.83 14.96
智慧城市(行业) 8792.82万 27.27 559.14万 13.56 6.36
其他(行业) 75.51万 0.23 66.05万 1.60 87.47
─────────────────────────────────────────────────
数据运营服务(产品) 2.02亿 62.60 2491.50万 60.44 12.35
感知及平台建设(产品) 1.02亿 31.52 1111.94万 26.97 10.94
其他(产品) 1898.28万 5.89 519.01万 12.59 27.34
─────────────────────────────────────────────────
华北地区(地区) 1.81亿 56.06 4277.64万 103.76 23.67
华东地区(地区) 8818.60万 27.35 463.28万 11.24 5.25
华西地区(地区) 2965.66万 9.20 -1145.38万 -27.78 -38.62
华南地区(地区) 1170.69万 3.63 259.60万 6.30 22.17
东北地区(地区) 458.95万 1.42 272.22万 6.60 59.31
华中地区(地区) 377.60万 1.17 -139.73万 -3.39 -37.00
西北地区(地区) 299.46万 0.93 68.61万 1.66 22.91
其他业务(地区) 75.41万 0.23 66.21万 1.61 87.80
─────────────────────────────────────────────────
直销(销售模式) 3.22亿 99.77 4056.24万 98.39 12.61
其他业务(销售模式) 75.41万 0.23 66.21万 1.61 87.80
─────────────────────────────────────────────────
截止日期:2023-06-30
项目名 营业收入(元) 收入比例(%) 营业利润(元) 利润比例(%) 毛利率(%)
─────────────────────────────────────────────────
智慧环保(产品) 1.03亿 76.57 --- --- ---
智慧城市(产品) 3110.99万 23.08 --- --- ---
其他(补充)(产品) 48.31万 0.36 --- --- ---
─────────────────────────────────────────────────
华北地区(地区) 7196.42万 53.38 --- --- ---
华东地区(地区) 4035.23万 29.93 --- --- ---
华西地区(地区) 1178.47万 8.74 --- --- ---
华南地区(地区) 621.49万 4.61 --- --- ---
华中地区(地区) 294.52万 2.18 --- --- ---
西北地区(地区) 104.70万 0.78 --- --- ---
其他(补充)(地区) 48.31万 0.36 --- --- ---
东北地区(地区) 1.96万 0.01 --- --- ---
─────────────────────────────────────────────────
截止日期:2022-12-31
项目名 营业收入(元) 收入比例(%) 营业利润(元) 利润比例(%) 毛利率(%)
─────────────────────────────────────────────────
智慧环保(行业) 2.16亿 82.61 3235.77万 288.99 14.99
智慧城市(行业) 4519.47万 17.30 -2137.14万 -190.87 -47.29
其他(补充)(行业) 23.27万 0.09 21.07万 1.88 90.51
─────────────────────────────────────────────────
数据运营服务(产品) 2.16亿 82.67 4266.60万 381.05 19.75
感知及平台建设(产品) 3208.06万 12.28 -3023.90万 -270.06 -94.26
其他(产品) 1298.17万 4.97 -144.08万 -12.87 -11.10
其他(补充)(产品) 23.27万 0.09 21.08万 1.88 90.55
─────────────────────────────────────────────────
华北地区(地区) 1.82亿 69.62 3852.98万 344.11 21.18
华东地区(地区) 5014.18万 19.19 620.69万 55.43 12.38
华中地区(地区) 1469.69万 5.62 685.52万 61.22 46.64
华南地区(地区) 1444.27万 5.53 349.09万 31.18 24.17
东北地区(地区) 412.08万 1.58 150.32万 13.43 36.48
西北地区(地区) 202.61万 0.78 60.28万 5.38 29.75
其他(补充)(地区) 23.28万 0.09 21.08万 1.88 90.51
华西地区(地区) -628.54万 -2.41 -4620.26万 -412.64 735.08
─────────────────────────────────────────────────
直销(销售模式) 2.61亿 99.91 1098.63万 98.12 4.21
其他(补充)(销售模式) 23.27万 0.09 21.07万 1.88 90.51
─────────────────────────────────────────────────
【3.前5名客户营业收入表】
截止日期:2023-12-31
前5大客户共销售1.30亿元,占营业收入的40.30%
┌───────────────────────┬───────────┬───────────┐
│客户名称 │ 营收额(万元)│ 占比(%)│
├───────────────────────┼───────────┼───────────┤
│第一名 │ 6270.55│ 19.45│
│第二名 │ 2040.07│ 6.33│
│第三名 │ 1665.43│ 5.17│
│第四名 │ 1564.18│ 4.85│
│第五名 │ 1451.13│ 4.50│
│合计 │ 12991.37│ 40.30│
└───────────────────────┴───────────┴───────────┘
【4.前5名供应商采购表】
截止日期:2023-12-31
前5大供应商共采购0.30亿元,占总采购额的18.94%
┌───────────────────────┬───────────┬───────────┐
│供应商名称 │ 采购额(万元)│ 占比(%)│
├───────────────────────┼───────────┼───────────┤
│第一名 │ 646.02│ 4.10│
│第二名 │ 639.84│ 4.06│
│第三名 │ 609.19│ 3.87│
│第四名 │ 580.87│ 3.69│
│第五名 │ 508.20│ 3.22│
│合计 │ 2984.12│ 18.94│
└───────────────────────┴───────────┴───────────┘
【5.经营情况评述】
截止日期:2024-06-30
●发展回顾:
一、报告期内公司所属行业及主营业务情况说明
佳华科技作为物联网技术的创新者,二十年以来一直聚焦于物联网技术的研发与应用,在物联网的感知
层、平台层、应用层积累了具有竞争力的核心技术和丰富的实施应用经验。公司以数据为核心、以平台为载
体和中枢,以工业互联网标识解析二级节点建设为抓手,构建“数据工厂”体系,致力于实现物联网数据互
通共享,深度挖掘数据价值,向各垂直领域提供物联网数据服务,实现“核心技术产品化、信息工程数据化
、数据要素价值化”,以数字要素发展推动新质生产力形成,建立全价值链的物联网云链大数据平台
2024年,国内经济正处在复苏期,但国际经济运行仍面临不稳定因素,宏观环境仍呈复杂态势,当前经
济复苏的节奏仍存在结构性差异,公司所处行业仍处在调整期。2024年半年度公司实现营业收入17912.91万
元,较上年同期增加32.87%;实现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2950.62万元,较上年同期亏损减少51.09%
;实现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扣除非经常性损益的净利润-3702.69万元,较上年同期亏损减少44.09%。
公司的主营业务收入主要包括智慧环保及智慧城市业务,客户主要为政府及其平台公司或国有企业用户
。报告期内,公司亏损额较上年有所减少,主要为公司毛利额较上年同期有所增长,受研发人员较上年同期
减少、新增研发资本化项目两因素,研发费用同比降低。另一方面针对外部市场的不确定性,虽然公司积极
通过多种方式促进回款,但因基数较大,客户财政紧张等原因,信用减值损失同期有所增加。
公司基于感知层的环境监测传感器、企业能耗监测存证器等大量物联网设备的接入、标识解析、协议转
换、边缘计算等功能,以及平台层中以海东青时序数据库和云链平台为核心的数据层、以AI云平台为核心的
计算层等核心技术,打造数据资源、数管中心、大模型三合一的数据运营管理体系,聚焦于为智慧环保和智
慧城市领域的应用场景,提供基于物联网综合技术的软硬件产品、解决方案及数据服务。
在智慧环保和智慧城市垂直领域的产品研发和实施过程中,持续提炼沉淀数据的通用处理能力,包括数
据的汇聚、存储、建仓、治理、分析、交换等方面的技术工具和流程,以及有权属数据的积累,基本形成以
大中台小前台的研发模式,进一步夯实公司数据战略的基础。报告期内,基于碳达峰、碳中和的市场机会,
公司作为由国家生态环境部批准建设的国家环境保护工业污染源监控工程技术中心,以及作为国家发改委世
界银行项目“重点用能单位能源利用在线监测系统顶层方案设计”的编制单位,并依托长期持续积累的行业
经验以及物联网领域的综合技术等优势,建立基于物联网架构的碳排放及碳资产管理的监测、量化、分析系
统。并且承担了全国碳市场管理平台的建设和运维工作。
在智慧双碳垂直领域,公司不断推进业务发展和技术应用,目前已经建立了政府端、企业端、金融端以
及面向双碳从业者的个人手机端四类主要应用产品,政府端可面对部、省、市、区各级政府主管部门提供双
碳智慧管理平台产品;企业端形成了面向电力、水泥、电解铝等行业集团客户的双碳管理服务能力,和面向
单体重点控排企业数字碳表产品的服务能力;在金融端公司作为唯一技术提供商支撑开发北京绿色交易所“
企业碳账户和绿色项目库系统”,正在多个地市推动系统落地和实施应用,形成可复制的服务模式,并通过
企业碳账户进行进一步延伸。个人端主要开发了绿金e碳APP,产品的宗旨是让碳交易更简单,碳服务更便利
。APP融合嵌入了大模型技术,构建出“佳华碳精灵”。用户可以通过APP快速查询全球实时碳价格,获取碳
资讯,查询双碳政策和技术案例。并且,能够通过APP获得碳交易撮合、绿色会议评估以及双碳专业培训等
多项服务。是一款面向于双碳从业者的专业的综合服务平台。
2023年12月,公司中标的生态环境部“全国碳市场发电行业信息化平台建设方案、历史数据治理和数据
库建设与运维项目”,成功交付,这是重点控排行业首个全国化的平台,标志着全国碳市场管理业务工作数
字化、智能化、体系化发展,对进一步提升全国碳排放数据质量,支撑全国碳市场健康有序地发展,推进我
国“双碳”目标实现迈开新的一步。
2024年1月23日全国温室气体自愿减排交易市场(CCER)启动仪式在北京举行。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
国务院副总理丁薛祥出席活动,宣布全国温室气体自愿减排交易市场启动。有助于进一步丰富和完善全国碳
市场功能,通过市场化的手段来激励全国各领域绿色低碳转型,帮助企业降低碳减排成本,并进一步促进可
再生能源和林业碳汇的发展。
2024年2月4日国务院总理李强日前签署国务院令,公布《碳排放权交易管理暂行条例》(以下简称《条
例》),自2024年5月1日起施行。《条例》的出台对我国双碳目标实现和推动全社会绿色低碳转型具有重要
的意义。
2024年3月15日,生态环境部官网发布通知,就铝冶炼行业的《企业温室气体排放核算与报告指南》、
《企业温室气体排放核查技术指南》公开征求意见。
2024年4月3日,生态环境部就《企业温室气体排放核算与报告指南水泥熟料生产》《企业温室气体排放
核查技术指南水泥熟料生产》公开征求意见,成为全国碳市场扩容的又一重要信号。电解铝和水泥有望率先
成为纳入全国碳市场的行业。
2024年5月29日,国务院发布《2024—2025年节能降碳行动方案》,通过进一步提高节能降碳的经济效
益、社会效益和生态效益,从控制能源消耗总量和调控强度,控制化石能源的消费,强化碳排放的强度管理
,分领域、分行业地实施节能降碳专项行动等角度,为实现“十四五”节能降碳目标,实现碳达峰和碳中和
目标奠定坚实基础。
2024年6月4日,为加快建立碳足迹管理体系,形成绿色低碳供应链和生产生活方式,推动新质生产力发
展,助力实现碳达峰碳中和目标,生态环境部会同国家发展改革委、工业和信息化部、财政部等十五个部委
联合印发了《关于建立碳足迹管理体系的实施方案》。
2024年7月18日,中国共产党第二十届中央委员会第三次全体会议通过《中共中央关于进一步全面深化
改革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的决定》,《决定》中,明确要求健全绿色低碳发展机制。实施支持绿色低碳发展的
财税、金融、投资、价格政策和标准体系,发展绿色低碳产业,健全绿色消费激励机制,促进绿色低碳循环
发展经济体系建设。优化政府绿色采购政策,完善绿色税制。完善资源总量管理和全面节约制度,健全废弃
物循环利用体系。健全煤炭清洁高效利用机制。加快规划建设新型能源体系,完善新能源消纳和调控政策措
施。完善适应气候变化工作体系。建立能耗双控向碳排放双控全面转型新机制。构建碳排放统计核算体系、
产品碳标识认证制度、产品碳足迹管理体系,健全碳市场交易制度、温室气体自愿减排交易制度,积极稳妥
推进碳达峰碳中和。《决定》中关于碳业务的系列部署是我国应对气候变化、推动绿色低碳发展的重要举措
。这些措施的实施将有力推动我国能源结构的优化升级、碳排放的精准管理和绿色低碳消费生产模式的形成
,为实现碳达峰、碳中和目标奠定坚实基础。同时,这些改革部署也将为我国经济社会的全面绿色转型提供
有力支撑,推动高质量发展与生态环境保护的双赢局面。
随着《企业数据资源相关会计处理暂行规定》于2024年1月1日起的正式实施,报告期内,公司持续深化
“数据工厂”体系,践行“带着数据做产品,带着算法做服务”的战略,以期实现“核心技术产品化、信息
工程数据化、数据要素价值化”。报告期内,佳华坚持“数实结合”的理念,形成了可持续、可复制、可推
广的“佳华经验”。
2024年3月27日至29日,企业首席数据官素养能力培训班在京举办,佳华科技的财务总监王朋朋分享了
“数据资产入表方法与路径”的底层逻辑,即从数据的资源化、资产化再到资本化的过程。
2024年5月25日,佳华科技作为参编单位之一的《数据要素流通标准化白皮书(2024版)》在第七届数字
中国建设峰会发布,标志着我国数据要素流通标准化工作迈入新的阶段。2024年7月,佳华科技凭借其自主
研发的“生态环境智能感知与数据融合系统”,在技术创新、模式创新及实际应用成效上的卓越表现,成功
入选“数据要素×绿色低碳”领域的典型案例,收录于《2024北京“数据要素×”典型案例集》。
未来公司将坚定不移地推动数据要素技术产品创新,完善数据知识产权保护和数据资产治理体系,聚焦
数字化绿色化协同发展,加速数据产品化和资产化进程,同时积极投身于数据要素市场建设各项工作,运用
高科技技术助力国家生态环境减污降碳,共同推动数字经济高质量发展。
二、核心技术与研发进展
1.核心技术及其先进性以及报告期内的变化情况
公司是物联网应用技术国家地方联合工程研究中心的主要依托单位,该中心经国家发改委批复予以命名
。
公司是全国信息技术标准化技术委员会-生物特征识别分技术委员会(SAC/TC28/SC37)成员单位,行为
识别工作组副组长单位,生物特征识别分技术委员会“2023年度先进单位”;全国信息技术标准化技术委员
会-人工智能分技术委员会(SAC/TC28/SC42)单位委员;全国信息技术标准化技术委员会-大数据标准工作
组成员单位;全国网络安全标准化技术委员会(SAC/TC260)WG5信息安全评估工作组、WG7信息安全管理工
作组、WG8数据安全标准工作组成员单位;全国智能建筑及居住区数字化标准化技术委员会-智慧园区标准工
作组(SAC/TC426/WG5)成员单位;信息技术应用创新工作委员会会员单位;是工信部商用密码应用推进标
准工作组的成员单位。报告期内,公司主导及参与制修订的标准及技术报告共计10项,其中国家标准9项;
团体标准1项。正在研制的各类标准共计43项。报告期内参与发布的标准及技术报告共计2项。
公司自主研发的“生态环境双碳智能工作平台(微精灵)”项目,围绕生态环境双碳领域业务特点,构
建了轻量化普适性的人工智能场景构建技术,开创了“物+数+人”全面联动的智能监管新模式。2023年11月
经专家组鉴定,该技术成果达到国际先进水平。
公司参与的国家科技部重点研发计划项目——大气污染区域联防联控制度和管理技术体系研究项目的研
究成果:基于“云+链”的数据传输和共享技术以及环境违法事件自动监管报警技术,2022年经专家组鉴定
,该项研究成果总体技术达到了国际领先水平。
公司拥有的核心技术包括但不限于以下内容:
1)AI算法和系统研发
截至2024年6月30日,AI算法和系统研发拥有5项核心技术。
(1)“AI算法模型训练”在深度学习和机器学习技术领域持续研发优化,模型数量当前累计82个。AI模
型应用场景如下:低碳环保、温室气体与大气污染物联防联控类包含:渣土车识别、违规占道经营场景、烟
火场景、扬尘场景、黑烟车场景、河道垃圾场景、工业企业偷排、工地出入口清洗场景、塔吊喷淋场景、裸
露土地场景、雾炮机工作场景、脱硫脱硝能耗优化、精准溯源和污染动态管控、标准站实时预测、网格化时
序预测模型、污染实时风向玫瑰图和污染传输贡献等;综合类包含:车牌识别场景、人脸识别场景、体态识
别场景、危险行为识别场景等。新研发环保领域无组织烟火焚烧目标测距定位模型,实现目标实际位置定位
功能,完成烟雾识别测距定位一体机研发,有效降低事件排查难度,优化事件处理流程。优化烟雾识别模型
到v2.0版本,实现更高精度识别,减少误报。优化火焰识别模型到v2.0版本,支持多平台部署,精度更高,
误报更少。针对园区工服识别模型,选择新的模型架构,实现?注册式?工服入库识别模式,降低部署成本,
使用更便捷,测试集精度提升5%。
(2)“跨硬件AI推理技术”累计支撑跨硬件平台模型部署48个,AI模型部署运行AI芯片类包含:GPU/NNI
E/Ascend。
(3)“精准溯源和污染动态管控技术”,以观测数据和机理模型为基础,能快速实现多污染物的城市内
溯源、城市间溯源、点位周边溯源以及行业溯源,并基于此开发出了适用于不同尺度的动态管控技术。省市
级管控方案制定方面,开发了深度学习和污染传输理论的RK-RSM模型,该模型利用深度神经网络强大的信息
提取能力,在低于5%的超低误差率的情况下,可实现管控方案的秒级评估;企业层面基于物理传输和AI分析
的化工园区小尺度溯源模型,该模型充分利用站点、企业排口和走航车排放数据,实现企业级别精准溯源。
报告期内优化小尺度溯源模型,能够考虑单点的排放、烟囱高度、道路长度等多个因素,企业级别溯源效果
更加精准。
(4)“集成式空气质量预报预警技术”,以机理模型为基础,能实现常规气象、污染物浓度的时间序列
预测,以及常规气象、污染物浓度的空间分布预测和垂直廓线预测;实现多污染物及其组分预测以及污染物
的二维传输剖面预测。
(5)“多源时序融合预测技术”以观测数据和机理模型为基础,能实现常规气象、污染物浓度的时间序
列预测,以及常规气象、污染物浓度的空间分布预测和垂直廓线预测,实现多污染物及其组分预测及污染物
的二维传输剖面预测。报告期内,新增全国城市级空气质量预测模型,可一次性输出全国三百余个城市的小
时级多因子预测序列,预测精度与单城市模型相当,并实现秒级响应。
以上核心技术,均属于自主研发,公司依托核心技术已累计获得授权发明专利5项,申请中的发明专利3
1项,获得软件著作权84项,申请中软件著作权1项。
2)AI边云协同平台截至2024年6月30日,AI边云协同平台拥有7项核心技术。
(1)“云服务接口技术”基于云服务对外提供接口能力的特点,实现利用轻量级协程高并发、高性能等
特性构建微服务对外提供云服务接口,通过可靠的签名算法进行访问合法性校验,在识别出租户身份前提下
对单租户并发访问量合理限制,同时又具备多租户横向扩展的能力,适应云服务的单点限流和多点扩容的业
务需求。
(2)“模型编排调度技术”基于不同AI业务场景与原子模型服务的关系特点,实现了通过简单编排配置
和少量新增代码即可将原子模型服务编排调度为复杂业务场景能力的运行框架,降低业务场景研发成本并且
提升原子模型服务的复用率从而提升算力资源的使用率。迭代研发完成边端与云端统一模型编排组件,支持
界面拖动组件的方式完成场景编排,更高效、可视化完成新场景适配,提升技术复用性,降低运维成本。
(3)“资源动态调度技术”基于云服务资源使用不定性的特点,实现根据当前算力资源使用情况动态扩
展或减少模型服务的部署实例,保证最小的算力资源使用下满足当前的计算需求。
(4)“多帧投票技术”通过提高每秒分析的帧率,将短时间内的多个单帧分析结果累加之后进行综合的
加权投票得到综合置信度,以此作为依据输出最终分析结果,可在低延时的消耗下,比较有效的减少单帧模
型误检、漏检导致的错误结果输出,提高了最终对外输出的AI分析结果的准确率和召回率,同时利用多帧数
据加入目标跟踪去重算法,实现事件去重,避免同一事件重复上报。
(5)“策略引擎技术”基于AI模型输出的信息,通过针对AI事件实体对象、实体属性配置多组规则策略
,实现AI事件送审及推送业务方式对AI事件进行实体过滤,减少无需送审或业务不关心的实体对象,将运营
工作与业务需求解耦,有效提升运营审核率和覆盖率。报告期内,公司优化了策略配置项,加入事件冷却时
间配置、事件阈值调节过滤、电子围栏配置优化、目标像素过滤配置等业务功能,迭代完成界面支持模型阈
值展示与调节功能,并同步到分析任务,保障模型在复杂场景下达到较好效果,顺利交付。
(6)“视频片段事件技术”基于直播流解码特性,将解码前的直播流数据进行缓存,通过配置事件发生
时刻前后时间段,对时间段内的事件实体进行追踪,使用较小的资源代价输出视频片段,并提供视频片段合
成能力,报告期内,优化了图片事件作为视频事件封面展示合成功能,为AI事件提供视频存证。
(7)“边云协同技术”基于边端设备和云端平台,将嵌入式技术、web开发技术、模型异构部署技术等融
合,实现服务远程配置、设备管理、事件审核和展示、固件和模型下发升级、事件规则引擎配置、权限设置
、告警配置和分析配置、事件订阅等,将算力下沉到边端,报告期内,优化了license管理模块、设备直连
通信模块、算法商城展示模块,同时完成核心结构化数据上传至云端,节省带宽和保证数据安全,提供更灵
活的AI应用部署能力。
以上核心技术,均属于自主研发,获得软件著作权12项,申请中的发明专利1项,申请中软件著作权1项
。
3)海东青时序数据库截至2024年6月30日,海东青时序数据库拥有12项自主研发的核心技术。
(1)“时间序列索引技术”基于对时序数据使用的特点,采用时间分段索引设计,以及按时间排序的列
式数据存储,可以高效的实现数据压缩(占用存储空间只有传统关系型数据库的1/5到1/10),以及大幅提
高按时间段的数据查询性能。使用实际项目线上数据对比MySQL、Oracle、Hbase三种数据库,占用空间分别
为这三种的1/6.4,1/6,1/5.6。该项技术应用于环境监测领域后,存储成本降低了1/6。
(2)“SQL优化技术”是基于时间段分布数据信息,生成更优的SQL执行计划和更小的写入开销,从而大
幅加速时序数据查询和数据写入性能;同时利用数据标签的时间索引,对于小时间范围查询,可进一步提高
查询效率。基于时序数据的写入和查询性能是传统关系型数据库的2-5倍。
(3)“ISR分布式算法”是一种可靠日志复制管理算法,是实现主从架构及分布式架构的基础,并且ISR
算法可以让主从架构无缝升级到分布式架构,此算法可以通过配置让用户在数据可用性和数据一致性之间做
出选择,而不用绑定到某一种上,同时基于此算法也可以实现主从切换,故障转移等功能。
(4)“时序数据库数据存储加密技术”针对时序数据库特点,基于存储算法改造,配合国密算法,同时
支持硬件国密板卡或纯软件加密两种模式,高效实现数据存储的加密能力。
(5)“预计算聚合查询优化算法”是采用在数据落盘时对数据进行预计算,将预计算结果持久化到TSM文
件中的blockindexentry,在聚合查询时,若时间范围完全包含某block,那么直接返回此blockindexentry
中的预计算结果,从而避免读取此block数据的IO开销和数据运算的CPU开销,从而提升聚合查询的性能。在
性能测试报告中,性能可提高30倍。
(6)“内存限制”通过实时监控系统内存占用情况,对请求速率和请求的内存开销进行限制,能极大避
免数据库服务OOM。
(7)“主从切换”针对原有主从数据复制方案,解决了原主从方案中主宕机时服务不可用的问题,提高
了数据库服务的可用性,且减少运维工作。
(8)“数据脱敏”基于数据安全要求,通过字符操作函数实现对原始数据的脱敏。结合权限系统,能够
满足所有脱敏需求,同时还有灵活易使用的特点。
(9)“有损压缩”基于数据存储要求,使用旋转门压缩算法,通过不存储冗余数据的方式降低磁盘存储
成本,提升查询效率。
(10)“MySQL协议”提供海东青直接处理MySQL协议请求的SQL语句的能力,使得原本使用MySQL的用户可
以非常简便的从MySQL迁移到海东青,其业务代码不需要任何修改。
(11)“分层Binder”采用分SQL语句及多个从句抽象划分为多个层次,每个层次输出统一结构的虚拟表
结构,但每个不同类型的层次按照不同的逻辑进行bind,以此实现灵活可扩展并且易维护的数据库binder模
块。
(12)“Cascades优化器”实现cascades数据库优化器框架,可以根据SQL生成得到高效的物理执行计划
,从而提高SQL的执行效率。
以上核心技术,均属于自主研发,依托核心技术已累计获得发明专利2项,申请中的发明专利5项,软件
著作权13项。
4)IoT物联网平台截至2024年6月30日,IoT物联网平台拥有9项自主研发的核心技术。
(1)“高性能网关技术”该技术利用轻量级协程高并发、高性能等特性构建微服务,设备与网关连接后
使用单独协程并发处理数据,结合Kubernetes容器编排的部署方式实现了设备海量接入、数据的高效处理,
经CNAS的权威性能测试,具备了百万设备的并发接入能力。并且能够基于KubernetesCRD实现网关的自动化
部署与更新,新增了基于KubernetesCRD的网关自动化部署及更新。提炼自研网关开放SDK,抽离不同协议网
关中共性功能部分,缩短了不同协议网关开发时间,提升了开发效率。
(2)“分布式计算引擎”该技术采用分布式架构,支持流批一体的处理方式,改进了内存的回收、优化
网络通信效率。经第三方测试报告,对比MapReduce和Spark,在相同条件下,实时性是Spark的1.35倍,是M
apReduce的2.02倍。
(3)“底层网络协议”该技术支持在无线通信弱网环境下的稳定通信,支持0-RTT鉴权,经第三方测试报
告,在模拟真实5%丢包率的情况下,性能分别为TCP的1.28倍,UDP的1.22倍。
(4)“低代码数据解析技术”该技术支持在通用协议之上,通过图形化操作或脚本编写方式,快速完成
数据解析插件的开发,实现设备协议数据的解析,支持文本与二进制两种常用的数据格式,经过第三方机构
测试,平台具备了易用的数据解析能力。
(5)“全链路监控技术”该技术支持在微服务架构下,构建服务与服务、服务与中间件、用户与服务之
间的依赖关系和调用数据展示及告警,便于平台运营和管控,及时发现服务异常,提升平台软件服务水平,
经过第三方机构测试,平台具备了全链路监控的能力。
(6)“规则引擎技术”该技术支持在设备与设备间进行数据、命令的联动,支持设备数据在平台流转到
数据库、消息总线、缓存、分布式计算引擎等组件,为平台数据流转核心,丰富和便捷了平台应用场景,经
过第三方机构测试,具备规则引擎的能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