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营分析☆ ◇688058 宝兰德 更新日期:2025-09-17◇ 通达信沪深京F10
★本栏包括【1.主营业务】【2.主营构成分析】【3.前5名客户营业收入表】【4.前5名供应商采购表】
【5.经营情况评述】
【1.主营业务】
基础软件中的中间件软件产品以及云管理平台软件、应用性能管理软件等智能运维产品的研发和销售,并
提供配套专业技术服务。
【2.主营构成分析】
截止日期:2025-06-30
项目名 营业收入(元) 收入比例(%) 营业利润(元) 利润比例(%) 毛利率(%)
─────────────────────────────────────────────────
基础设施软件服务(产品) 3767.60万 46.09 2209.26万 38.79 58.64
基础设施软件销售(产品) 2698.43万 33.01 2339.26万 41.07 86.69
智能运维软件服务(产品) 1257.63万 15.39 817.25万 14.35 64.98
智能运维软件销售(产品) 222.51万 2.72 192.89万 3.39 86.69
人工智能大数据软件(产品) 122.11万 1.49 105.86万 1.86 86.69
人工智能大数据软件服务(产品) 56.25万 0.69 27.15万 0.48 48.26
其他业务(产品) 49.45万 0.60 3.61万 0.06 7.29
其他服务(产品) 0.03 0.00 --- --- ---
─────────────────────────────────────────────────
华北地区(地区) 3055.93万 37.39 2081.73万 36.55 68.12
华东地区(地区) 1491.64万 18.25 885.03万 15.54 59.33
华南地区(地区) 1171.90万 14.34 840.16万 14.75 71.69
西北地区(地区) 690.04万 8.44 553.04万 9.71 80.15
华中地区(地区) 685.25万 8.38 576.09万 10.12 84.07
西南地区(地区) 650.39万 7.96 536.32万 9.42 82.46
东北地区(地区) 298.08万 3.65 168.81万 2.96 56.63
海外地区(地区) 81.31万 0.99 50.49万 0.89 62.09
其他业务(地区) 49.45万 0.60 3.61万 0.06 7.29
─────────────────────────────────────────────────
截止日期:2024-12-31
项目名 营业收入(元) 收入比例(%) 营业利润(元) 利润比例(%) 毛利率(%)
─────────────────────────────────────────────────
电信(行业) 1.28亿 45.02 9236.70万 40.65 72.39
政府(行业) 7909.13万 27.91 7088.81万 31.20 89.63
金融(行业) 7172.55万 25.31 6016.35万 26.48 83.88
其他(行业) 500.31万 1.77 378.47万 1.67 75.65
─────────────────────────────────────────────────
基础设施软件(产品) 1.34亿 47.15 1.24亿 54.60 92.82
基础设施软件服务(产品) 9130.71万 32.22 6072.24万 26.73 66.50
智能运维软件销售(产品) 2733.65万 9.65 2510.21万 11.05 91.83
智能运维软件服务(产品) 1684.50万 5.94 552.36万 2.43 32.79
人工智能大数据软件(产品) 1066.42万 3.76 989.91万 4.36 92.83
人工智能大数据软件服务(产品) 186.44万 0.66 149.02万 0.66 79.93
其他业务(产品) 96.58万 0.34 4.75万 0.02 4.91
其他服务(产品) 52.83万 0.19 20.96万 0.09 39.67
其他软件销售(产品) 25.93万 0.09 15.98万 0.07 61.64
─────────────────────────────────────────────────
华北地区(地区) 1.35亿 47.50 1.12亿 49.13 82.91
华东地区(地区) 5988.73万 21.13 4397.50万 19.35 73.43
华南地区(地区) 2194.73万 7.74 1735.27万 7.64 79.07
西北地区(地区) 1955.58万 6.90 1458.29万 6.42 74.57
西南地区(地区) 1943.03万 6.86 1692.67万 7.45 87.12
华中地区(地区) 1402.23万 4.95 1247.52万 5.49 88.97
东北地区(地区) 1297.53万 4.58 1022.34万 4.50 78.79
其他业务(地区) 96.58万 0.34 4.75万 0.02 4.91
─────────────────────────────────────────────────
直销(销售模式) 1.54亿 54.20 1.10亿 48.42 71.62
经销(销售模式) 1.29亿 45.46 1.17亿 51.56 90.92
其他业务(销售模式) 96.58万 0.34 4.75万 0.02 4.91
─────────────────────────────────────────────────
截止日期:2024-06-30
项目名 营业收入(元) 收入比例(%) 营业利润(元) 利润比例(%) 毛利率(%)
─────────────────────────────────────────────────
基础设施软件销售(产品) 7776.85万 55.54 --- --- ---
基础设施软件服务(产品) 4300.11万 30.71 3461.61万 27.19 80.50
智能运维软件销售(产品) 1440.49万 10.29 --- --- ---
智能运维软件服务(产品) 411.63万 2.94 38.33万 0.30 9.31
其他业务(产品) 44.40万 0.32 -1.59万 -0.01 -3.58
其他服务(产品) 29.55万 0.21 17.13万 0.13 57.96
─────────────────────────────────────────────────
华北地区(地区) 7283.05万 52.01 6729.44万 52.85 92.40
华东地区(地区) 2900.33万 20.71 2454.95万 19.28 84.64
西南地区(地区) 912.27万 6.51 849.18万 6.67 93.08
西北地区(地区) 867.32万 6.19 817.85万 6.42 94.30
华南地区(地区) 831.18万 5.94 777.79万 6.11 93.58
华中地区(地区) 611.88万 4.37 599.46万 4.71 97.97
东北地区(地区) 552.59万 3.95 505.73万 3.97 91.52
其他业务(地区) 44.40万 0.32 -1.59万 -0.01 -3.58
─────────────────────────────────────────────────
基础设施软件(业务) 1.21亿 86.25 1.12亿 88.26 93.06
智能运维软件(业务) 1852.12万 13.23 1478.81万 11.61 79.84
其他(业务) 73.95万 0.53 15.54万 0.12 21.01
─────────────────────────────────────────────────
截止日期:2023-12-31
项目名 营业收入(元) 收入比例(%) 营业利润(元) 利润比例(%) 毛利率(%)
─────────────────────────────────────────────────
电信行业(行业) 1.20亿 39.29 1.06亿 38.70 87.97
政府行业(行业) 1.05亿 34.47 9429.21万 34.58 89.58
金融行业(行业) 7113.09万 23.30 6709.97万 24.61 94.33
其他行业(主要为企业用户)(行业) 837.74万 2.74 586.34万 2.15 69.99
其他业务(行业) 60.81万 0.20 -7.96万 -0.03 -13.09
─────────────────────────────────────────────────
基础设施软件销售(产品) 1.28亿 41.81 1.27亿 46.61 99.59
基础设施软件服务(产品) 9293.11万 30.44 7964.50万 29.21 85.70
智能运维软件销售(产品) 4146.85万 13.58 --- --- ---
智能运维软件服务(产品) 2623.69万 8.59 1510.66万 5.54 57.58
其他软件销售(产品) 1477.76万 4.84 799.33万 2.93 54.09
其他服务(产品) 166.50万 0.55 144.88万 0.53 87.01
其他业务(产品) 60.81万 0.20 -7.96万 -0.03 -13.09
─────────────────────────────────────────────────
华北地区(地区) 1.22亿 39.87 1.12亿 40.93 91.69
华东地区(地区) 4936.52万 16.17 4477.75万 16.42 90.71
西北地区(地区) 3857.48万 12.63 3299.92万 12.10 85.55
西南地区(地区) 3577.68万 11.72 3283.89万 12.04 91.79
华南地区(地区) 3077.20万 10.08 2469.69万 9.06 80.26
东北地区(地区) 1559.48万 5.11 1496.08万 5.49 95.93
华中地区(地区) 1289.05万 4.22 1087.95万 3.99 84.40
其他业务(地区) 60.81万 0.20 -7.96万 -0.03 -13.09
─────────────────────────────────────────────────
直销(销售模式) 1.54亿 50.30 1.34亿 48.99 86.99
经销(销售模式) 1.51亿 49.50 1.39亿 51.04 92.09
其他业务(销售模式) 60.81万 0.20 -7.96万 -0.03 -13.09
─────────────────────────────────────────────────
【3.前5名客户营业收入表】
截止日期:2024-12-31
前5大客户共销售1.63亿元,占营业收入的57.57%
┌───────────────────────┬───────────┬───────────┐
│客户名称 │ 营收额(万元)│ 占比(%)│
├───────────────────────┼───────────┼───────────┤
│第一名 │ 12691.14│ 44.78│
│第二名 │ 1286.68│ 4.54│
│第三名 │ 954.04│ 3.37│
│第四名 │ 813.35│ 2.87│
│第五名 │ 571.29│ 2.02│
│合计 │ 16316.49│ 57.57│
└───────────────────────┴───────────┴───────────┘
【4.前5名供应商采购表】
截止日期:2024-12-31
前5大供应商共采购0.14亿元,占总采购额的26.21%
┌───────────────────────┬───────────┬───────────┐
│供应商名称 │ 采购额(万元)│ 占比(%)│
├───────────────────────┼───────────┼───────────┤
│第一名 │ 389.92│ 7.35│
│第二名 │ 338.40│ 6.38│
│第三名 │ 253.33│ 4.78│
│第四名 │ 219.32│ 4.14│
│第五名 │ 188.68│ 3.56│
│合计 │ 1389.65│ 26.21│
└───────────────────────┴───────────┴───────────┘
【5.经营情况评述】
截止日期:2025-06-30
●发展回顾:
一、报告期内公司所属行业及主营业务情况说明
(一)主要业务、主要产品或服务情况
公司是一家专业的基础软件产品和解决方案供应商,公司紧跟信息技术创新应用发展趋势,构建起覆盖
基础设施软件、智能运维、人工智能及大数据三大领域、六大产品线、30+产品的矩阵,打造了覆盖全国的
营销和服务网络。
2025年,公司坚持独立自主的产品研发,以实现基础软件自主可控为公司使命,坚持以客户为中心,专
注客户需求,积极进行研发创新,不断提升产品竞争力。
(二)所处行业情况
1、行业的发展阶段、基本特点、主要技术门槛
公司主营业务是以基础设施软件、智能运维类软件及人工智能大数据类软件为主的软件的研发和销售,
并提供配套专业技术服务。根据《国民经济行业分类与代码》(GB/T4754―2017),公司所处行业归属于软
件开发业(I6510)。
根据《产业结构调整指导目录(2019年本)》,“软件开发生产(含民族语言信息化标准研究与推广应
用)”属于“鼓励类”产业。
2025年是“十四五”收官之年,也是布局“十五五”的关键之年。当前正处于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
革加速突破的阶段,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业也迎来了新的发展机遇,尤其是人工智能技术进入全面应用阶段
后,一方面基础研究领域的竞争会进一步加剧,可能对我国造成“卡脖子”的影响,与此同时如果我们能实
现新技术与产业优势的深度融合,又有可能在全球格局重构中赢得战略先机。
(1)行业发展阶段
①基础设施中间件行业发展情况
信息技术应用创新产业包含了从IT底层的基础软硬件到上层应用软件全产业链的安全、可控,中间件作
为核心基础软件,在我国各行业信息系统中均发挥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实现中间件产品关键核心技术自主可
控,是保障国家信息安全的关键一环,因此受到了国家政策的重点扶持。
我国中间件软件行业早期由国际知名厂商IBM和Oracle以领先的产品技术迅速占领了市场,随着国产中
间件厂商技术的升级,以宝兰德为代表的国产厂商赶超者,在电信、金融、政府等领域客户中不断打破原有
的IBM和Oracle的垄断,逐步实现了中间件软件产品的国产化自主可控。
在国家信息技术应用创新产业发展的持续推动下,中间件产品的国产化进程将持续加快,国产中间件厂
商将迎来难得的发展机遇,并有望成为信息技术应用创新产业发展的标杆行业。随着云计算、物联网和大数
据领域相关技术日渐成熟,中间件开始不断扩大边界以融合新兴技术趋势,中间件产品形态愈发多样,既可
以是在计算机硬件和操作系统之上,支持应用软件开发和运行的基础中间件软件形态,也可以是在云环境中
组成PaaS平台的云化中间件形态,以及在大数据领域中以数据中台的形态出现。但不论应用场景如何变化,
为分布式应用提供标准平台的需求始终存在并持续增长,中间件产品的概念不断延伸,且将随着数字化技术
的发展而不断壮大。
②IT智能运维软件行业发展情况
信息技术应用创新运维需求激增
伴随国产化信息技术应用创新工作的不断落实和深入推进,新型国产化软硬件产品在更多行业和领域纷
纷落地,由于产品的兼容适配性及稳定性的差异导致的业务系统故障明显增多,传统基于设备的监控运维产
品无法满足需要,从而催生了大量面向信息技术应用创新领域的运维工具的产品需求。同时,信息技术应用
创新产品的测试认证工作也为行业内的运维产品设定了门槛。
新型云计算技术推动云原生可观测发展
随着容器、微服务、分布式架构、无服务器等新型云计算技术的引入,基于云原生平台承载的应用系统
在运维过程中出现的故障越来越复杂,传统运维监控系统已不足以支撑故障的快速定位需求,给运维支撑人
员带来了很大的挑战。如何通过业务无侵入、用户无感知的内生技术帮助客户快速诊断云原生应用的故障,
是云原生环境下的运维服务面临的一大挑战。
智能运维成为ITOM类产品主要方向
全球IT运维行业已从被动式监控和管理演进到通过对监控和运营数据及经验的积累主动监控管理业务系
统,即所谓的IT运营分析(ITOperationsAnalytics,或称ITOA),随着人工智能技术和机器学习算法的发
展,全球主要IT运维厂商将AI算法与ITOA技术相结合,IT运维行业正在向智能运维(ArtificialIntelligen
tOperations,或称AIOps)的方向演进。
一体化运维成为新增核心赛道
通过运维工具向平台化、一体化演进,运维平台的作用已经从“IT效率工具”升级为“数智化转型核心
底座”,驱动运维向极简运营、极高可用的目标演进。根据IDC发布的《2024年中国IT智能运维软件产品市
场报告》,即ITAO(ITAIOperationSoftware)报告,IOMP(一体化运维平台)以平台化架构为核心竞争力,
通过PaaS层或中台层整合IT设备、系统及数据,实现资源优化配置与跨域协同,其数据中台能力可打破“数
据孤岛”、提供统一数据基座,自动化编排与智能分析使运维效率与硬件资源利用率显著提升,并降低人力
成本。
大模型技术为智能运维开辟了新思路
随着人工智能技术的兴起,大模型赋能的智能化运维为企业提供了一种全新解决运维难题的路径。通过
大模型从日志、指标等时序监控数据中挖掘有效信息,实现故障的精准定位和快速解决。通过检索增强生成
RAG框架,大模型可以依托运维专家支持能力的沉淀积累及对历史案例的泛化学习,提供预测分析技术,可
以帮助企业提前识别潜在的故障风险、容量问题,实现从事后处置向事前防控演进。对于企业沉淀的诸多运
维解决方案资料库,大模型通过NLP技术,将运维手册、场景问题回答、运维案例库和实时数据整合为运维
智能知识系统,降低了对人工的依赖,提升了团队协作效率。同时大模型还可以自动化处理重复性任务,如
告警分类、日志分析和状态监控,通过不同的运维专家Agent,驱动大模型实现智能化的故障识别、故障定
位、根因分析、报告生成,同时支持多环节智能编排,降低整个运维周期中对人工的依赖。
③人工智能及大数据行业发展情况
IDC发布的2025年《全球人工智能和生成式人工智能支出指南》显示,2024年全球人工智能IT总投资规
模为3158亿美元,并有望在2028年增至8159亿美元,五年复合增长率(CAGR)为32.9%。聚焦生成式AI(Gen
erativeAI),IDC预测全球生成式AI市场五年复合增长率或达63.8%,到2028年全球生成式AI市场规模将达2
842亿美元,占AI市场投资总规模的35%。中国将继续引领亚太地区人工智能市场发展,占亚太地区人工智能
总支出超五成,预计到2028年中国人工智能总投资规模将突破1000亿美元,五年复合增长率为35.2%。
随着各行业对数据价值的重视,数据要素产业相关市场也在不断扩大。大数据与云计算、人工智能等技
术的融合,进一步拓展了其应用场景和市场空间。2024年中国大数据产业规模突破2万亿元,云计算市场的
增长也将带动大数据软件市场的发展。按照20%以上的年均增长率测算,2030年中国数据产业规模将达7.5万
亿元。
(2)行业基本特点
①基础软件中间件行业基本特点
国家政策推动信息技术应用创新加速
二十大报告强调,“坚持面向世界科技前沿、面向经济主战场、面向国家重大需求、面向人民生命健康
,加快实现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以国家战略需求为导向,集聚力量进行原创性引领性科技攻关,坚决打赢
关键核心技术攻坚战。”要深入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关于加快实现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的战略要求,面向软
硬件等信息技术领域开展核心关键技术体系化布局,以体系化优势弥补单点弱势。着力补齐技术短板,重点
推进集成电路、基础软件、工业软件领域关键核心技术突破,加快改变核心技术受制于人的局面。随着国家
政策的大力支持和行业需求强劲拉动,“新基建”在全国范围内快速铺开,“信息技术应用创新”已然成为
“新基建”的重要内容并迎来加速发展的窗口期,信息化创新的成熟度也在不断提高。
企业数字化转型与云原生技术结合催生新型市场需求
“整合科技创新资源,引领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和未来产业,加快形成新质生产力。”习近平总书记关
于新质生产力的重要论述,为新时代新征程加快科技创新、推动高质量发展提供了科学指引。《“十四五”
规划和2035年远景目标纲要》内容指出,加强产业基础能力建设,加快补齐基础软件等瓶颈短板,成为“十
四五”时期的主要任务之一。根据国家发展改革委、国家数据局2024年联合印发的《数字经济2024年工作要
点》,明确提出加快推动数字技术创新突破,深化关键核心技术自主创新,打造数字产业集群;深入推进产
业数字化转型,深化制造业“智改数转网联”,释放数据要素价值。同时,2025年《国家信息化发展报告(
2024年)》进一步强调“坚持驱动引领,加快推动信息化赋能新质生产力发展”,要求强化数字技术赋能实
体经济。在此背景下,以云原生技术为核心的新型IT架构成为支撑转型的关键引擎。分布式计算、微服务、
容器化及持续交付等技术重构了软件开发生态,推动中间件向云原生范式演进。更多细分领域的中间件产品
涌现,为应用的敏捷部署、弹性扩展和安全运维提供底层支撑,助力企业构建横向打通、纵向贯通的数字化
体系,响应《数字经济2024年工作要点》中“加快建设全国一体化算力网”与“深化赋能增效”的战略目标
。
②IT智能运维行业基本特点
我国智能运维行业起步较晚,经过近些年的不断实践,也取得了部分成果,除了互联网公司、银行以外
,证券、保险、电力、运营商、工业制造、国家机关、自动驾驶公司等也都开始尝试AIOps落地,智能运维
逐步形成了产业生态化。在智能运维场景上也呈现了精细化、多样化的趋势,用户在具体场景的异常检测、
根因分析、趋势预测等要求会根据场景和检测重点而不同。整个产业也在不断提升应用开发效率,并逐步形
成整体AIOps技术的平台化。各行业对IT运维产品的需求呈现明显差异,在推进IT运维软件深度落地的过程
中,不同领域面临着独特的机遇与挑战。随着各行业数字化转型持续深入,人工智能、大数据、边缘计算等
技术与运维场景加速融合,推动行业运维模式从被动应对向主动预测转变。在此背景下,IT智能运维软件的
价值将超越传统的运营效率优化工具,逐步成为驱动各行业实现高质量发展的核心赋能要素。
③人工智能行业基本特点
人工智能已经成为全球共识的新兴生产力,而数据已被纳入我国的新兴生产要素,共同推动着技术普惠
和社会进步。近年来,人工智能与大数据行业在我国得到了迅猛的发展。这一趋势不仅体现在市场规模的扩
大,更体现在技术创新和业务模式的深刻变革。
人工智能技术的快速进步,正驱动企业加速数字化转型进程。以大模型为代表的AI技术革新,显著提升
了软件开发的智能化水平,不仅简化了开发流程、降低了技术门槛,更大幅提升了研发效率。这些先进技术
在电信、金融、制造、医疗、教育等垂直领域的深度应用,为行业提供了更精准、高效的智能化解决方案,
推动产业数字化转型迈向新阶段。当前,众多企业正积极部署大模型等前沿技术,通过优化生产流程、降低
运营成本来构筑竞争优势,抢占行业发展先机。
(3)行业主要门槛
①技术门槛
中间件软件属于基础类平台产品,具有跨平台性,应可以满足高性能、稳定性、可扩展性、跨平台、跨
语言的要求,需要开发商具备优秀的软件架构能力和底层技术研发能力。针对云原生环境下的中间件,不仅
仅需要在传统中间件类型上进行丰富,提供更多的服务满足应用架构升级、分布式、微服务化转变等需求,
同时还需要中间件产品自身的云原生化转变,能够实现对云上基础资源的适配,支持容器化运行、有状态无
状态服务分离、组件模块化、支持弹性伸缩等能力。
面向云计算的智能运维管理平台技术复杂度高,需要支持云计算的特性,即大规模、按需使用、灵活快
速部署等。大规模要求平台具备高效并行计算能力及数据传输能力,按需使用要求云管理平台须能够实现按
照策略完成物理资源、中间件实例、应用实例三个层次的自动化调度等。同时,面向IT行业的智能运维,需
要大量的IT运维工作经验,对系统架构、应用架构、运行模式、运行机制等方面深入了解,技术要求高,行
业经验要求深,开发周期长,具有较高的技术门槛。
人工智能作为引领未来的战略性技术,其研发与应用存在较高的技术门槛,需要较高研发投入与长周期
迭代。在算法与模型创新方面,需持续突破大模型架构设计、多模态对齐、小样本学习等核心算法,依赖顶
尖科研团队与长期技术积累。同时从实验环境到规模化落地的过程中,会考验研发团队较强的工程化能力,
需解决算力虚拟化、算力调度优化、分布式训推优化、低延迟推理、模型压缩、数据解析优化、参数自动化
调优、大模型自身幻觉问题消除等技术难题,涉及复杂系统工程经验。
②市场壁垒门槛
公司所在行业的最终客户中由于较高比例是电信、金融、政府领域等大型政企单位,这些客户不仅对产
品质量要求很高,而且对厂商提供的售后服务要求也很高。基础软件产品的供应商只有通过长期的技术服务
和市场推广才能形成规模化、稳定成熟的客户群体。客户的计算资源、数据资源、业务及企业规范都依托于
底层和支撑的软件基础架构,相关系统的有效运营依赖于供应商对客户信息系统的深入理解,因此,客户在
软件基础架构的投资规模很大,同等条件下,其替代及更换成本较高。使用周期越长,其对产品及服务的提
供商的粘性就越强,这个特点对市场新进入者形成了较强的市场壁垒。
③人才门槛
中间件和云环境下的智能管理平台软件是平台基础软件,连接应用和操作系统、数据库。不同于一般行
业解决方案开发商的研发人员,中间件和云管理平台要求开发人员熟悉基础底层核心的知识,不仅仅精通中
间件自身的技术,还要精通数据库以及操作系统的技能,更需要有对技术演变具有很好的前瞻性,云管理平
台还要求对虚拟机技术、容器技术和分布式文件系统等技术有很好的掌握。而IT智能运维需要有大型软件的
系统架构经验,需要精通网络通信、大数据、AI算法和可视化等技术。对于人工智能方面的人才,则需要对
机器学习、深度学习、强化学习、神经网络、大模型、智能体等各种前沿算法和技术有积累和沉淀,具备数
学建模与创新能力,并且在人工智能场景与行业的结合中具备跨学科交叉与行业洞察,所需的人才培养周期
长。
2、公司所处的行业地位分析及其变化情况
随着信息技术、数字技术、智能技术的不断变革和迅猛发展,云计算、大数据、人工智能等尖端科技的
更迭日新月异,推动了各行各业的深刻变革。客户对于产品服务的灵活性和响应速度提出了更高要求。为应
对这一新挑战,并满足市场的多元化需求,公司积极推动产品创新与技术升级,灵活调整战略以适应行业的
新动态和未来趋势,从而为公司的稳健、持续、高质量发展奠定坚实基础。公司产品逐渐形成基础设施软件
、智能运维软件、人工智能和大数据三大类别。
(1)基础设施软件市场地位
在公司的产品板块布局中,基础设施软件涵盖中间件类、云应用类产品。中间件作为公司的拳头产品,
依赖自主研发的多项核心技术,其处理能力、高可用、稳定性等特性均达到媲美国外一流产品的水平,在政
府、金融和电信领域的市场应用中均处于领先地位。并且随着信息化建设和软件国产化的市场需求不断增加
,公司业务在能源、教育、医疗等多个领域也获得了高速增长。随着技术的不断演进,公司推出的云原生中
间件系列产品可以更好地适应新型云化趋势下应用构建的需求。云应用基础设施领域作为新兴市场,随着上
云速度的不断加快,尤其在从传统架构向云化架构迁移的过程中,行业用户在PaaS建设方面的市场需求快速
扩大,公司衍生出众多新型云端中间件技术。公司在弹性计算平台的能力支持、多元异构中间件产品的统一
管控、服务能力统一提供等维度均提供了容器PaaS平台、中间件统一管理平台等产品。凭借在基础中间件和
PaaS云平台领域丰富的产品技术能力、针对行业客户大型核心系统的支撑能力和针对企业用户的定制服务能
力,公司持续处于市场领先地位。
(2)IT智能运维软件市场地位
经过多年发展,公司对智能运维软件领域核心技术深入研究开发,通过不断加大技术研究、产品开发投
入力度,持续进行改进和创新,公司产品功能、技术水平不断提升。公司不断提升监控产品实现全栈融合监
控和云原生可观测能力,增强低代码开发能力和AI能力以快速适应用户需求变化,全面助力自动化、数智化
运维新场景。在应用性能管理软件基础上,逐步研发演进出基础设施监控软件、容器监控软件、业务性能管
理软件、应用可用性探测软件、用户体验类监控软件等产品,为客户提供一站式融合监控解决方案。随着云
计算技术的快速发展以及云原生平台承载的应用系统复杂故障界定和溯源问题带来的挑战,公司打造了基于
云原生技术的全景可观测平台软件,为帮助客户快速准确诊断云原生应用故障提供了有力的技术支撑。公司
推出的智能运维编排软件,允许用户通过拖拉拽方式快速建立运维作业和任务,实现自动化调度,快速应对
用户不同运维场景需求。基于领域模型驱动型的低代码开发平台,可实现运维服务的快速开发与交付。同时
基于数字效能大模型等专业领域模型的构建,利用AI智能运维机器人作为产品入口,深化了ChatOps等场景
能力。
针对具备强大纳管能力,可全面管理算力平台容器化与非容器化环境的全域资源并高效采集数据。平台
深度融合资源、指标、日志等各类运维数据,构建规范统一的能力中心。从应用视角重塑数智化算力运维场
景,通过实时监测与快速处理,为企业智能业务和算力服务提供全方位保障。为智能运维业务的提智增效创
造了新的契机。公司不断进行架构优化,进一步规范和统一技术架构,梳理各产品功能定位,使产品的组合
集成更标准、更便利,给用户提供更优质的客户体验。
(3)人工智能和大数据市场地位
经过多年的研究与发展,人工智能和大数据的底层技术已经逐渐走向成熟,并开始广泛渗透到各行各业
的实际应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