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营分析☆ ◇688066 航天宏图 更新日期:2025-09-13◇ 通达信沪深京F10
★本栏包括【1.主营业务】【2.主营构成分析】【3.前5名客户营业收入表】【4.前5名供应商采购表】
【5.经营情况评述】
【1.主营业务】
系统设计开发、自有软件销售以及数据分析应用服务。
【2.主营构成分析】
截止日期:2025-06-30
项目名 营业收入(元) 收入比例(%) 营业利润(元) 利润比例(%) 毛利率(%)
─────────────────────────────────────────────────
系统设计开发(产品) 1.80亿 62.01 1304.77万 21.92 7.26
数据分析应用服务(产品) 1.09亿 37.77 4584.30万 77.03 41.89
自有软件销售(产品) 65.10万 0.22 62.43万 1.05 95.90
─────────────────────────────────────────────────
华北(地区) 2.31亿 79.80 5240.63万 88.06 22.67
西北(地区) 1650.48万 5.70 51.22万 0.86 3.10
华东(地区) 1422.62万 4.91 327.15万 5.50 23.00
西南(地区) 1193.56万 4.12 -23.34万 -0.39 -1.96
华中(地区) 956.56万 3.30 324.68万 5.46 33.94
华南(地区) 629.96万 2.17 31.17万 0.52 4.95
─────────────────────────────────────────────────
直销(销售模式) 2.90亿 100.00 5951.50万 100.00 20.54
─────────────────────────────────────────────────
截止日期:2024-12-31
项目名 营业收入(元) 收入比例(%) 营业利润(元) 利润比例(%) 毛利率(%)
─────────────────────────────────────────────────
卫星应用(行业) 15.75亿 100.00 3.54亿 100.00 22.48
─────────────────────────────────────────────────
数据分析应用服务(产品) 9.35亿 59.36 2.88亿 81.25 30.76
系统设计开发(产品) 6.31亿 40.06 5815.94万 16.43 9.22
自有软件销售(产品) 916.80万 0.58 822.47万 2.32 89.71
─────────────────────────────────────────────────
华北(地区) 6.88亿 43.66 6493.09万 18.34 9.44
华中(地区) 3.36亿 21.35 1.09亿 30.70 32.32
华东(地区) 1.84亿 11.66 6420.31万 18.13 34.96
西南(地区) 1.47亿 9.31 4483.18万 12.66 30.57
西北(地区) 9902.56万 6.29 4045.48万 11.43 40.85
东北(地区) 8604.26万 5.46 1742.50万 4.92 20.25
华南(地区) 3579.48万 2.27 1341.11万 3.79 37.47
境外(地区) --- --- --- --- ---
─────────────────────────────────────────────────
直销(销售模式) 15.75亿 100.00 3.54亿 100.00 22.48
─────────────────────────────────────────────────
截止日期:2024-06-30
项目名 营业收入(元) 收入比例(%) 营业利润(元) 利润比例(%) 毛利率(%)
─────────────────────────────────────────────────
数据分析应用服务(产品) 4.42亿 52.41 1.58亿 68.17 35.85
系统设计开发(产品) 3.96亿 46.95 6862.78万 29.54 17.34
自有软件销售(产品) 538.96万 0.64 530.58万 2.28 98.44
─────────────────────────────────────────────────
华北(地区) 3.99亿 47.31 7637.68万 32.88 19.15
华中(地区) 1.24亿 14.76 5190.98万 22.35 41.71
华东(地区) 1.17亿 13.94 3398.05万 14.63 28.92
西北(地区) 5908.46万 7.01 2853.54万 12.28 48.30
西南(地区) 5522.55万 6.55 2202.31万 9.48 39.88
华南(地区) 4837.00万 5.74 1394.58万 6.00 28.83
东北(地区) 3950.29万 4.69 551.38万 2.37 13.96
─────────────────────────────────────────────────
直销(销售模式) 8.43亿 100.00 2.32亿 100.00 27.56
─────────────────────────────────────────────────
截止日期:2023-12-31
项目名 营业收入(元) 收入比例(%) 营业利润(元) 利润比例(%) 毛利率(%)
─────────────────────────────────────────────────
卫星应用(行业) 18.19亿 100.00 6.53亿 100.00 35.92
─────────────────────────────────────────────────
数据分析应用服务(产品) 10.48亿 57.62 3.74亿 57.21 35.66
系统设计开发(产品) 7.52亿 41.32 2.62亿 40.10 34.85
自有软件销售(产品) 1923.59万 1.06 1757.65万 2.69 91.37
─────────────────────────────────────────────────
华北(地区) 7.45亿 40.97 2.78亿 42.60 37.34
华东(地区) 4.57亿 25.12 1.49亿 22.74 32.52
华中(地区) 2.26亿 12.40 6207.37万 9.50 27.52
华南(地区) 1.21亿 6.65 4663.31万 7.14 38.58
西北(地区) 1.20亿 6.59 5773.56万 8.84 48.19
西南(地区) 9293.23万 5.11 3786.22万 5.80 40.74
东北(地区) 4940.73万 2.72 1835.53万 2.81 37.15
境外(地区) 818.62万 0.45 375.81万 0.58 45.91
─────────────────────────────────────────────────
直销(销售模式) 18.19亿 100.00 6.53亿 100.00 35.92
─────────────────────────────────────────────────
【3.前5名客户营业收入表】
截止日期:2024-12-31
前5大客户共销售4.69亿元,占营业收入的29.81%
┌───────────────────────┬───────────┬───────────┐
│客户名称 │ 营收额(万元)│ 占比(%)│
├───────────────────────┼───────────┼───────────┤
│客户一 │ 20975.77│ 13.32│
│客户二 │ 14843.59│ 9.42│
│客户三 │ 4388.10│ 2.79│
│客户四 │ 3697.34│ 2.35│
│客户五 │ 3033.30│ 1.93│
│合计 │ 46938.10│ 29.81│
└───────────────────────┴───────────┴───────────┘
【4.前5名供应商采购表】
截止日期:2024-12-31
前5大供应商共采购1.77亿元,占总采购额的10.67%
┌───────────────────────┬───────────┬───────────┐
│供应商名称 │ 采购额(万元)│ 占比(%)│
├───────────────────────┼───────────┼───────────┤
│供应商1 │ 7175.19│ 4.32│
│供应商2 │ 4984.04│ 3.00│
│供应商3 │ 2696.37│ 1.62│
│供应商4 │ 1480.00│ 0.89│
│供应商5 │ 1400.00│ 0.84│
│合计 │ 17735.60│ 10.67│
└───────────────────────┴───────────┴───────────┘
【5.经营情况评述】
截止日期:2025-06-30
●发展回顾:
一、报告期内公司所属行业及主营业务情况说明
(一)主营业务情况说明
随着对地观测技术迅猛发展,新一代信息技术打通了数据和应用之间的鸿沟,时空数据呈现出良好的增
长趋势,为数字经济应用提供更加广阔的场景。公司作为国内卫星运营与行业应用龙头企业,也是时空数据
要素采集服务商,成功发射了“女娲星座”系列之宏图一号和宏图二号卫星。
宏图一号作为国际首个车轮构型InSAR分布式雷达卫星,发射并正常在轨运行一年多的时间里,公司积
极利用已有空间信息应用行业优势,打造“上游自主数据—中游自主平台—下游规模应用”业务布局。公司
依托SAR实时数据源,在自主研发的PIE-Engine遥感云服务平台支持下,打通上下游产业链,形成遥感数据
生产、处理和应用的商业闭环。同时,公司已成为国内首家覆盖遥感卫星领域全产业链一体化服务的上市公
司。公司顺应产业发展趋势,依据不同阶段特点与交付模式变化,紧密结合行业应用场景,精心打造了空间
基础设施规划与建设、PIE+行业以及云服务三条特色鲜明的产品线,以下为详细介绍:
1、空间基础设施规划与建设产品线
空间基础设施构建起空天地一体化工程体系,为用户输送遥感信息、通信广播、导航定位等多元服务。
其涵盖天基、地面及关联系统,是信息化、智能化进程中不可或缺的战略性基础数据设施。在防灾减灾、环
境保护、社会治理等诸多关键领域发挥着支柱作用,于卫星应用产业链占据核心位置。伴随“新基建”稳步
推进,尤其是2023年7月卫星互联网技术试验卫星成功发射,国内卫星互联网工程建设步入快车道,市场前
景广阔。公司紧跟《数字中国建设整体布局规划》步伐,全力发展以数据获取为核心的空天信息感知融合体
系,同时大力推进以数据要素储存运营为核心的数据中心等新型基础设施建设,逐步承担起卫星互联网、民
用空间基础设施等航天航空与数字经济领域的新型基建重任。
(1)空间基础设施规划设计服务
公司紧扣国家民用空间基础设施建设规划以及《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
和2035年远景目标纲要》,聚焦国家重点、重大专项建设。在卫星运营中心、卫星星座、数据中心、重大对
地观测基础设施、产业创新基础设施、站网设施等“新基建”范畴,开展方案论证与咨询设计服务。报告期
内,在既有卫星地面应用系统论证设计服务基础上,进一步拓展至卫星运营中心、行业大数据处理中心、空
天地一体化治理平台等专项能力建设的咨询设计论证服务。
(2)空间基础设施系统建设
围绕卫星互联网工程、民用空间基础设施等重大专项与型号建设任务,提供定制开发与系统建设服务。
依托自研的PIE-Engine云服务平台产品,提供全方位解决方案。涵盖多类研制服务:其一,针对光学、微波
、光谱、雷达、电子等多类型载荷,进行数据处理、分析与专题产品制作;其二,具备巨型星座空间动力计
算分析、仿真推演、构型分析与控制、碰撞预警与规避以及空间环境效应影响评估等功能。通过这些系统建
设,有力保障卫星新基建在轨稳定运行与高效服务22、PIE+行业产品线
公司的PIE-Engine可对标GoogleEarth谷歌地球平台。随着业务平台化发展,融合接入的细分行业不断
增多,PIE-Engine已从单纯的多源遥感数据处理工具,蜕变成为新一代智慧地球平台,能够承载海量地球观
测数据、开展时空智能分析、实现物理世界孪生建模。基于该平台构建的解决方案,覆盖自然资源、应急管
理、生态环境、气象海洋、农业林业、环境咨询、水文水利、防灾减灾、城市规划等十多个行业,为空天大
数据分析提供强大助力,服务于政府信息化综合治理与国防信息化建设。公司践行“深度挖掘需求,自上而
下推广”的市场战略,借助兼容性强的平台型产品与成熟营销网络,快速推动PIE平台及解决方案在全国省
、市、县等各级单位落地应用,精准对接地方部门的遥感应用服务市场。在持续深耕气象海洋、生态环境、
自然资源等优势行业应用的同时,着重提升特种领域、应急管理等行业的卫星应用服务水平。
3、云服务产品线
报告期内,公司在云服务产品线的研发与推广方面成果斐然。在人工智能技术蓬勃发展的当下,航天宏
图凭借深厚的AI遥感技术积累与持续创新,于2024年推出PIE-Engine天权大模型遥感云服务平台,提供遥感
影像智能解译、智能增强和三维重建服务,推动新质生产力形成,提升国际影响力。目前,云服务主要分为
以下类别:
(1)单要素遥感监测云服务
综合运用无人机和卫星数据源,提供黑臭水体、火点监测、毒品监管、垃圾监测、公路巡检、图斑调查
等多样化遥感信息监测服务。以鹤壁城市级云服务标杆项目为基础,以自然灾害为切入点,提供城市综合风
险监测预警云服务,重点打造面向鹤壁的“大预警+大应急”模式,并向全河南省乃至全国推广。2023年7月
,面对北京及周边地区的特大暴雨灾害,云服务平台迅速调配12颗卫星资源,出动18架次无人机,打通各类
数据链路,为多部门提供监测预警分析与应急响应服务,成功打造国内首个综合应用空天地资源开展城市级
洪涝灾害应急监测的典型案例。2025年汛期,城市暴雨预报预警模型已应用于重点防汛监测,结合无人机倾
斜摄影数据提取下垫面条件,实现内涝风险动态分析与积水精准预报。同时,围绕城市生命线、生态修复、
城市治理、文旅经贸等多元需求,持续布局规划,向地级市核心的城市服务领域拓展,有望开拓更多城市级
云服务应用。
(2)以“女娲星座”数据源为核心的数据要素服务
公司数据要素已在上海数据交易所、北京数据交易所完成挂牌,显著提升数据产品的品牌知名度与影响
力。此外,公司还拓展了面向金融、农业、林业、能源和建筑工程、智慧园区的云服务产品与应用场景。在
传统G端业务基础上,开发出面向中小型企业的SaaS化巡检和精准施工监管服务,发布订阅式的面向全国地
面沉降和大型基础设施形变监测的SAR雷达数据SaaS服务,形成几十个全国重点区域沉降监测产品,以低成
本将专业化的时序InSAR处理技术赋能行业应用。
2025年汛期,城市暴雨预报预警模型已应用于重点防汛监测,结合无人机倾斜摄影数据提取下垫面条件
,实现内涝风险动态分析与积水精准预报。
(二)所处行业情况
1、行业的发展阶段、基本特点、主要技术门槛
随着国家数据局以及各省数据局的组建成立,数据管理体制改革的深入推进,各地对数据要素市场的探
索已有了更为明确的规划布局,国家正加快推动大数据战略、推进数据要素基础制度建设、推进数字基础设
施布局建设、协调国家重要信息资源开发利用与共享、推动信息资源跨行业跨部门互联互通。涉及智慧城市
、智慧农业、数字流域、智慧气象、生态红线、“双碳”监测等诸多领域。公司的发展,始终秉承扎根于时
空大数据应用产业,以平台软件为核心驱动,加速航天科技与实体经济的深度融合,按照产业发展的不同阶
段以及交付模式的升级迭代,融合多源时空数据,应用于不同行业场景,打造产业信息化、数字化、智慧化
新模式。在国家政策的驱动下,数字经济成为社会经济发展的核心,公司强化了数据要素在业务中的引领作
用,逐渐向以数据+需求为指引的业务模式转变,全面提升了空天信息数据在各产业的服务效能与应用广度
,推动传统产业转型升级,提升数据赋能实体经济的效能,全面促进数字经济高质量发展。具体情况如下:
(1)市场需求规模涌现,促进商业航天持续稳定发展
国家在《“十四五”规划和2035年远景目标纲要》中提出,打造全球覆盖、高效运行的通信、导航、遥
感空间基础设施体系,以卫星互联网建设为国家战略性工程,加快交通、能源、市政等传统基础设施数字化
改造。明确“十四五”期间加快遥感应用产业发展,地方积极引进并落地卫星应用产业链,卫星数据产品获
得政府采购上的优先支持。鼓励政府各部门和市属国有企业根据业务管理和社会服务需求,优先使用卫星技
术,采购相关数据及产品。在遥感卫星应用方面,着力推进一体化动态遥感体系的建设,加强在国土规划、
城市管理、环境保护、城市安全、防灾救灾、水文监测、气象服务、资产管理等领域的卫星应用。在国家政
策和市场需求的双驱动下,航天宏图将紧紧抓住数字化转型发展机遇,面向经济社会发展和大众多样化需求
,加大航天成果转化和技术转移,丰富应用场景,创新商业模式,推动空间应用与数字经济发展深度融合。
通过拓展遥感卫星、北斗产业应用广度深度,为各行业领域和大众消费提供更先进更经济的优质产品和便利
服务。
与此同时,国内外商业航天产业也进入蓬勃发展期,卫星组件化、频谱化、批量化生产工艺的优化,以
及可重复回收火箭技术的成熟,将大幅降低卫星发射制造成本,单星价格有望在未来2~4年内进一步下降,
这将极大地促进对地观测体系的时效性和精度指标大幅提升,数据成本的进一步下降,将为下游行业应用提
供持续且廉价的数据源,从而出现“天基数据更丰富、价格更便宜、应用更广泛”的行业黄金发展期。
(2)数据要素产业前景广阔,全球遥感卫星数据市场呈增长态势
在数字经济时代,数据已经成为新的生产要素。国务院早在2020年就发布了《关于构建完善的数据要素
市场化体制机制的意见》,已将数据列为五大生产要素之一。数据具有劳动对象和生产工具双重属性,作为
劳动对象,通过采集、加工、存储、流通、分析等环节,具备了价值和使用价值。其次,数据作为生产工具
,通过融合应用能够提升生产效能,促进生产力发展。数字经济发展的核心问题是将数据资源转化成数据资
产,数据资产旨在通过数据的交易与流通最大化释放数据的核心价值。
数据要素对经济增长具有独特作用。国家工信安全中心通过将数据要素引入到经典经济增长模型,来估
算数据要素对于经济增长的贡献。此外,数据要素带来的资本与劳动份额的相对变化(13%),与第一次工
业革命时期新生产要素带来资本与劳动份额的相对变化(平均17%)相近。
因此,数据要素带来的经济增长效应不亚于第一次工业革命时期新的生产要素带来的巨变。
2022年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再次强调加快建设现代化产业体系,要大力发展数字经济,加强数字基础设施
建设,以新一代信息技术为核心的新技术不断突破,向各产业、各领域广泛传播和渗透融合,数字要素正不
断赋能新产业,重塑产业竞争新格局,并将深刻改变产业发展模式和运行效率,也不断催生新模式、新业态
、新产业。数字经济浪潮涉及的领域以及对农业、气象、水利、工业、公共服务等传统产业改造升级所产生
的市场需求,为以遥感、北斗、无人机技术为代表的空间信息产业带来极大的市场机遇与发展空间。
随着卫星数据成本不断降低,数据源种类丰富、多源数据融合技术成熟,遥感数据服务颗粒度更高,更
加精细化,智能化,遥感结合行业的应用场景不断下沉。在行业应用端,遥感数据已经成为必需的感知手段
。遥感数据从“能看”变成“能用”,从基本的视觉图像变为可实现高精度、全要素提取的时空信息承载体
,从辅助分析的定性研判逐步转变为制定决策的量化依据。产业数字化转型稳步推进新业态、新模式竞相发
展,数字技术与各行业加速融合,客户群体类别加速扩展,企业级客户开始利用遥感、北斗技术进行商业化
服务,将来新兴行业应用将不断诞生新场景、新业态,遥感终将服务于大众市场。
2、公司所处的行业地位分析及其变化情况
自成立以来,公司始终坚定不移地加大研发投入。一方面,持续对基础软件进行迭代更新;另一方面,
全力推进平台化系统的开发。公司的核心基础平台PIE,整体性能已达国际先进水平,部分技术更是领先全
球。在空间信息处理分析软件领域,依托PIE系列核心软件平台和天权大模型等自主技术体系,公司已构建
起覆盖“空天地海”全域感知、“数据-模型-决策”全链条赋能的行业级解决方案能力,在水利、气象、海
洋、应急管理、农业农村等领域的数字化转型中占据核心地位。通过“技术引领+生态共建+场景深耕”的三
位一体战略,公司持续巩固行业龙头地位,参与国家级重大工程的比例提升至70%,技术壁垒和市场话语权
显著增强。
(1)民用领域
公司积极承担多个国家重大专项,在卫星产业下游,深度参与“十四五”陆海卫星及高分专项工程建设
,承担国家重点对地观测项目,实施能力在行业内处于领先。凭借多年积累的技术与服务,有力推动了民用
卫星应用市场的发展。
应急管理领域:构建了完善的业务体系,核心业务涵盖灾害遥感监测、自然灾害综合监测预警、应急指
挥调度、应急避难场所调查评估与专项规划、灾害风险普查数据更新及成果应用、城市生命线风险评估及监
管工程建设等。PIE技术支撑了多款核心产品,如应急数据中台和资源共享门户、自然灾害风险普查数据采
集系统、自然灾害模型算法、自然灾害综合监测预警系统、应急云及指挥专题系统等,形成“风险管理-监
测预警-应急指挥-灾后评估”全流程解决方案。航天宏图通过与北京科技大学院士团队成立了城市安全工程
技术中心,联合开展天空地一体化城市安全监测与应急体系构建等若干重大技术创新和技术攻关工作,研发
了燃气安全物联网感知设备,开发了城市生命线安全风险监测预警模型,结合宏图在卫星遥感、无人机监测
及倾斜摄影等航天航空技术能力,陆续在广西南宁市、北京城市副中心、河南鹤壁市、郑州市等多地开展城
市生命线安全业务,在湖北黄冈、河南漯河、内蒙乌海等地承建智慧管网项目,不断拓展城市安全业务边界
,为地方政府部门提供城市基础设施生命线工程安全风险评估、监测网建设、监管平台开发、监控运维服务
等全生命周期服务。
水利领域:通过“女娲星座”、自主研制的无人机、水文、水工监测设备等建设应用,持续为水利“天
空地水工”一体化监测体系贡献力量。推进PIE系列产品和多模态“天权”大模型在水利的业务应用,打造
水利遥感SAAS服务平台,实现水体、河湖“四乱”等水利遥感产品的自动化生产,可按需开展产品生产、数
据服务及应用构建。构建了独具特色的水利数字孪生体系,在水旱灾害防御、水资源管理等核心业务以及城
乡排水、水权交易、智慧河湖等新兴业务上持续深耕, 探索技术创新,打造多个“人工智能+水利”典型
业务场景应用。卫星数据重点服务水利应急事件,高效响应并支撑全国范围百余次灾害事件。
农村农业领域:持续沉淀行业产品和技术服务能力,融合天、空、地、人等多源数据,构筑农业大模型
的核心引擎,以人工智能驱动智能决策,服务农文旅、特色产业、乡村应急和信息惠民等方面,助力乡村振
兴。深度融入农村综合性改革及“五好两宜”等重大专项,探索适合各地特色的乡村振兴之道,打造自主决
策、自主作业的“无人农场”,构建镇域信息全面感知、智慧决策一屏掌控的“数字乡村云脑”。服务的“
江苏省高标准农田调查摸底上图入库项目”,成为全国高标准农田数据化管理领域的先行典范,参与巴基斯
坦国家级智慧农业项目“绿色巴基斯坦”,全面赋能农场生产管理,为巴方提供农业现代化试点。
海洋业务领域:积极探索海洋共享经济模式。在海洋监测数据共享业务中,与海洋科研机构、海洋管理
部门等合作,建立海洋监测数据共享机制,实现数据共享和流通,促进海洋科研创新和海洋管理的协同发展
。该模式有效打破海洋资源和数据的隔阂,提升海洋资源利用效率,为海洋行业创新发展注入动力。下一步
,公司将深化拓展“互联网+海洋服务”模式,通过互联网平台,实现海洋环境监测服务、海洋数据处理服
务、海洋灾害预警服务等的快速传播和便捷获取。
生态环境与环保领域:基于核心产品PIE,利用遥感技术掌握全球温室气体分布时空格局,对收支过程
进行精准量化监测跟踪,为碳达峰、碳中和赋能增绿进程提供有力支持。在民用卫星应用及相关领域,公司
已成为行业主导力量之一,在重大项目实施、市场份额占据、行业标准制定等方面发挥关键作用。
(2)特种领域
公司竞争力显著增强,跻身少数拥有全面研制能力的民营企业之列。在专项装备软件适配、国产保密软
件开发、联合协同保障系统以及模拟仿真推演平台等领域取得显著成就,整体科研服务能力得到广泛认可和
高度评价。凭借技术实力和项目经验,在行业中稳固地位,与国有大型企业共同承担关键项目。部分技术成
果已成为行业重要参考标准,提升了民营企业在特种领域的地位和影响力,为民营企业在该领域发展开辟更
广阔空间。
(3)国际业务领域
公司作为牵头单位,承担国家科技部重点研发计划。联合中国科学院空天信息创新研究院及其他高校院
所,针对GEO对地观测资源共享服务需求,构建企业-高校-研究机构-国际组织产学研的国际合作模式。积极
推广研发的一站式遥感大数据在线分析平台及相应的对地观测数据,在防灾减灾、粮食安全与可持续农业、
生态环境变化监测、生物多样性保护等可持续发展领域实现业务化应用。凭借先进的平台与数据应用成果,
成为国际合作项目的核心参与者,提升了中国企业在国际空间信息服务领域的知名度与影响力,逐步在国际
市场占据重要地位,为未来拓展国际业务版图奠定坚实基础。
公司通过“技术升维+模式创新”的双轮驱动,实现地位质变。在技术层面,天权大模型在气象预报、
灾害推演等场景深度应用,将模型训练效率提升50%,推动预报准确率突破92%;数字孪生操作系统实现百万
级网格的实时仿真,支撑城市内涝预演响应速度进入分钟级。在模式层面,创新“卫星数据订阅+智能决策
服务”商业模式,衍生服务收入占比提升,在金融保险气候风险评估、新能源发电功率预测等高附加值市场
形成差异化竞争力。未来,随着“女娲星座”2025年卫星全球组网、E级超算中心算力扩容及边缘智能终端
规模化部署,公司将在空天数据实时服务、自主可控模型算法、端云协同智能装备等领域进一步构筑竞争优
势,持续引领行业从“信息化支撑”向“智能化决策”的范式变革。
二、经营情况的讨论与分析
2025年上半年国民经济运行延续稳中向好态势,报告期内,公司经营业绩仍处于亏损状态,实现营业收
入28973.56万元,其中空间基础设施规划与建设收入为5543.03万元、PIE+行业收入为23331.47万元、云服
务产品线收入99.06万元。
公司积极完善产业布局,始终遵循产业生态发展规律,秉持“增强上游数据获取、加速平台云化转型、
扩大下游行业应用优势”的发展理念,持续加大研发投入,进一步夯实空天数据融合能力,逐步构建起基于
遥感数据等多数据源融合的智能行业应用体系。
1、空天地一体化数据资源体系持续完善
公司布局全产业链,进一步加大了在自主数据源建设方面的投入,卫星星座的运营效能不断提升,全球
范围高分宽幅成像、高精度测绘及形变监测等能力得到进一步优化,可更高效地制作高精度数字表面模型(
DSM),并完成全球非极区测绘任务,一年内完成全球陆地范围测图任务的能力得到充分验证,为公司提供
了丰富、高质量的遥感数据资源。同时,公司持续强化无人机低空遥感动态监测布局,高空与低空遥感并存
、自主卫星与自主无人机数据互补的数据源获取体系布局更加成熟,获取的数据在广度、深度和精度上都达
到了新的水平,为数字基础设施、数字经济建设提供了更为坚实的数据支撑。
公司利用空天地一体化时空大数据感知手段获取的高频次、大尺度、全要素地物地表数据是数字基础设
施、数字经济建设的基石;同时PIE+行业业务将逐步接入公司自主的航天/航空自主数据源,依托“数据+云
+应用+生态”的服务模式,深度挖掘数据的应用价值,建设行业级一体化服务平台体系与数据产品。在国家
加快推进数据要素与数字基础设施布局建设的背景下,以遥感科技为核心技术的时空大数据信息服务将成为
数字经济建设的重要支柱,随着公司全产业链布局日益完善、云服务能力不断增强,将为客户提供多维度、
多种类、深层次的服务,并逐步开拓B端市场,使数据运营、数据赋能产品成为公司业务成长新的核心驱动
力。
2、云化转型与大模型研制成果显著
(1)云服务能力强势进阶:PIE-Engine的SaaS服务迎来跨越式提升。时空数据服务平台历经持续优化
,功能迭代每月2次,面向企业和个人用户开放的空间数据在线服务能力呈几何倍数增长。SAR卫星应用服务
深度融合宏图一号卫星数据,在全球测图方面,DSM精度从原先的10米提升至2-4米,达到国际一流水平;在
形变监测方面,能够做到毫米级监测;灾害监测的响应时间从平均1天以上,缩短至数小时以内。凭借出色
表现,收获客户好评率高达90%以上,市场口碑一路向好。
(2)大模型研发多点开花:在遥感大模型领域,公司依托开源架构,结合过往10余年行业深耕沉淀的
海量经验与成果,全面升级遥感AI场景分类全流程能力。在复杂场景识别任务中,模型准确率较去年提高了
10%-20%,智能化水平位居行业前列。针对大数据分析和知识挖掘业务,知识图谱产品持续迭代,完成从本
体构建到语料标注、模型训练到知识抽取、图谱构建到图谱应用的全链路优化。已成功构建气象、地震、自
然资源等多个领域的典型图谱库,为各行业客户提供了更为精准、高效的数据分析和决策支撑工具。公司自
主研发的“天权”视觉大模型在多模态遥感数据处理性能上实现质的飞跃,解决了传统“AI+遥感”业务模
式下样本标注耗时久、模型泛化能力弱的难题。模型在多模态数据融合精度上提升了10%-20%(参考张博、
宝钗ASANet实验结果),能够准确识别100类(地物要素16类+舰船50类+飞机34类)种以上不同类型的地物
目标,“分割、检测、生成”一体化的智能遥感生态体系已基本成形,相关技术成果已申请专利多项。
(3)新产品引领行业:新一代地球科学计算平台逐步成型,届时将会大幅降低遥感数据分析的门槛,
进一步扩充用户群体。平台集成了350+种先进的遥感数据分析算法,计算效率较上一代平台提升了35%以上
,普通用户通过简单培训即可上手操作。在气象应用大模型方面,公司基于“天权”大模型核心基座,成功
打造气象智能应用大模型,构建“识天-卜天-问天-知天”四位一体气象应用智脑生态体系。该体系在智能
监测及预报方面,能够实时监测10+种气象要素及极端天气事件,准确率达到85%;智能预测功能可提前3-7
天精准预测天气变化趋势,预测准确率较传统模型提高了10%;智能推理能力已在多个防灾减灾、农业、能
源等行业项目中得到实际应用,有效助力项目决策,减少经济损失。在实景三维技术领域,公司自主研发的
PIE-3DRealSceneLightweight实景三维数据轻量化软件、PIE-3DRSVMP实景三维可视化管理平台两款产品,
凭借出色的数据安全保障性能,成功中标并实施了20余个大型实景三维工程项目,在实景三维市场树立了优
质品牌形象,市场占有率得到提升。
3、在“一带一路”倡议的推进下,持续耕耘海外市场
公司持续加大海外市场拓展力度,凭借在技术、产品和服务方面的优势以及前期的市场布局,在国际市
场的竞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