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营分析☆ ◇688069 德林海 更新日期:2025-10-08◇ 通达信沪深京F10
★本栏包括【1.主营业务】【2.主营构成分析】【3.前5名客户营业收入表】【4.前5名供应商采购表】
【5.经营情况评述】
【1.主营业务】
湖库蓝藻水华灾害应急处置以及蓝藻水华的预防和控制。
【2.主营构成分析】
截止日期:2024-12-31
项目名 营业收入(元) 收入比例(%) 营业利润(元) 利润比例(%) 毛利率(%)
─────────────────────────────────────────────────
生态保护和环境治理业(行业) 4.47亿 99.63 1.00亿 99.98 22.46
其他业务(行业) 166.96万 0.37 2.07万 0.02 1.24
─────────────────────────────────────────────────
技术装备集成(产品) 2.81亿 62.64 9421.69万 93.88 33.55
蓝藻治理运行维护(产品) 1.90亿 42.42 9447.14万 94.14 49.67
其他业务(产品) 166.96万 0.37 2.07万 0.02 1.24
治理服务(产品) -2435.60万 -5.43 -8835.26万 -88.04 362.75
─────────────────────────────────────────────────
华东(地区) 2.93亿 65.32 9351.06万 93.18 31.93
西南(地区) 1.36亿 30.29 126.09万 1.26 0.93
华北(地区) 985.71万 2.20 264.19万 2.63 26.80
华中(地区) 501.40万 1.12 193.81万 1.93 38.65
华南(地区) 313.87万 0.70 98.42万 0.98 31.36
其他业务(地区) 166.96万 0.37 2.07万 0.02 1.24
─────────────────────────────────────────────────
政府部门及事业单位(其他) 3.71亿 82.64 7161.66万 71.36 19.33
国企(其他) 6078.10万 13.56 2324.54万 23.16 38.24
民营企业(其他) 1539.86万 3.43 547.38万 5.45 35.55
其他业务(其他) 166.96万 0.37 2.07万 0.02 1.24
─────────────────────────────────────────────────
截止日期:2023-12-31
项目名 营业收入(元) 收入比例(%) 营业利润(元) 利润比例(%) 毛利率(%)
─────────────────────────────────────────────────
生态保护和环境治理业(行业) 3.09亿 99.56 1.16亿 99.47 37.44
其他业务(行业) 135.80万 0.44 61.00万 0.53 44.92
─────────────────────────────────────────────────
蓝藻治理运行维护(产品) 1.63亿 52.62 6722.86万 57.86 41.21
技术装备集成(产品) 1.46亿 46.95 4835.57万 41.62 33.22
其他业务(产品) 135.80万 0.44 61.00万 0.53 44.92
─────────────────────────────────────────────────
华东(地区) 1.62亿 52.15 5794.44万 49.87 35.84
西南(地区) 1.15亿 37.12 4849.72万 41.74 42.14
华北(地区) 2671.32万 8.62 578.00万 4.97 21.64
华南(地区) 534.03万 1.72 357.54万 3.08 66.95
其他业务(地区) 135.80万 0.44 61.00万 0.53 44.92
华中(地区) -15.48万 -0.05 -21.28万 -0.18 137.47
─────────────────────────────────────────────────
截止日期:2022-12-31
项目名 营业收入(元) 收入比例(%) 营业利润(元) 利润比例(%) 毛利率(%)
─────────────────────────────────────────────────
生态保护和环境治理业(行业) 4.47亿 99.65 1.87亿 99.67 41.80
其他(补充)(行业) 155.83万 0.35 62.09万 0.33 39.84
─────────────────────────────────────────────────
蓝藻治理技术装备集成(产品) 2.86亿 63.66 1.32亿 70.14 46.05
蓝藻治理运行维护(产品) 1.03亿 22.98 2568.19万 13.69 24.90
治理服务(产品) 5841.09万 13.01 2970.54万 15.84 50.86
其他(补充)(产品) 155.83万 0.35 62.09万 0.33 39.84
─────────────────────────────────────────────────
华东(地区) 3.18亿 70.87 1.29亿 68.67 40.49
西南(地区) 1.20亿 26.71 5412.78万 28.86 45.16
华南(地区) 838.75万 1.87 390.35万 2.08 46.54
其他(补充)(地区) 155.83万 0.35 62.09万 0.33 39.84
华中(地区) 74.62万 0.17 7.71万 0.04 10.34
华北(地区) 16.63万 0.04 4.48万 0.02 26.92
─────────────────────────────────────────────────
截止日期:2021-12-31
项目名 营业收入(元) 收入比例(%) 营业利润(元) 利润比例(%) 毛利率(%)
─────────────────────────────────────────────────
生态保护和环境治理业(行业) 4.88亿 99.39 2.27亿 99.63 46.39
其他(补充)(行业) 299.35万 0.61 84.69万 0.37 28.29
─────────────────────────────────────────────────
蓝藻治理技术装备集成(产品) 3.28亿 66.70 1.48亿 65.18 45.23
蓝藻治理运行维护(产品) 1.02亿 20.81 3951.71万 17.37 38.64
治理服务(产品) 5841.10万 11.89 3882.74万 17.07 66.47
其他(补充)(产品) 299.35万 0.61 84.69万 0.37 28.29
─────────────────────────────────────────────────
西南地区(地区) 3.26亿 66.38 1.70亿 74.93 52.24
华东地区(地区) 1.62亿 32.94 5618.35万 24.70 34.70
其他(补充)(地区) 299.35万 0.61 84.69万 0.37 28.29
华南地区(地区) 33.99万 0.07 1086.15 0.00 0.32
─────────────────────────────────────────────────
【3.前5名客户营业收入表】
截止日期:2024-12-31
前5大客户共销售3.19亿元,占营业收入的71.17%
┌───────────────────────┬───────────┬───────────┐
│客户名称 │ 营收额(万元)│ 占比(%)│
├───────────────────────┼───────────┼───────────┤
│客户一 │ 18464.03│ 41.18│
│客户二 │ 7052.08│ 15.73│
│客户三 │ 3111.91│ 6.94│
│客户四 │ 1751.33│ 3.91│
│客户五 │ 1530.75│ 3.41│
│合计 │ 31910.09│ 71.17│
└───────────────────────┴───────────┴───────────┘
【4.前5名供应商采购表】
截止日期:2024-12-31
前5大供应商共采购1.09亿元,占总采购额的37.17%
┌───────────────────────┬───────────┬───────────┐
│供应商名称 │ 采购额(万元)│ 占比(%)│
├───────────────────────┼───────────┼───────────┤
│供应商一 │ 5298.83│ 18.01│
│供应商二 │ 2062.72│ 7.01│
│供应商三 │ 1397.18│ 4.75│
│供应商四 │ 1243.44│ 4.23│
│供应商五 │ 932.45│ 3.17│
│合计 │ 10934.63│ 37.17│
└───────────────────────┴───────────┴───────────┘
【5.经营情况评述】
截止日期:2025-06-30
●发展回顾:
一、报告期内公司所属行业及主营业务情况说明
(一)公司所属行业情况
公司所处的行业已明确纳入国家战略核心领域——美丽河湖行业。该行业是生态文明建设的关键环节,
直接关系到饮用水安全、水生生态健康、水环境质量提升以及滨湖地区社会经济的可持续发展。美丽河湖建
设的核心目标在于实现“清水绿岸、鱼翔浅底”的生态景象,其内涵远超出传统的水污染治理,更强调水生
态系统的整体修复、长效维护与价值转化。
湖库富营养化内源治理(特别是蓝藻水华治理)是美丽河湖建设的重点和难点。美丽河湖建设涉及多维
度、全链条的治理与维护工作,通常包括:
1、调查诊断与监测预警:运用天空地一体化监测、数字孪生技术(如公司推进的“中宇宙数字孪生诊
验系统”)进行精准诊断和预警。
2、核心治理工程:蓝藻应急处置与常态化防控、污染底泥精准清除、水质提升、生态修复。
3、智慧化管理与运维:构建湖泊健康管理平台(如公司“德林海湖泊生态医院”),实现“监测-诊断
-治理-运维”全周期服务。
4、资源化利用与价值转化:探索蓝藻淤泥、有机废弃物等的资源化路径(如公司“淤泥-蚯蚓生物转化
器”产业),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
美丽河湖行业正处于政策强力驱动与高速发展期。2025年5-7月,中共中央、国务院及国家相关部委连
续印发《美丽河湖保护与建设行动方案(2025-2027年)》、《关于全面推进江河保护治理的意见》、《河
湖库一体化监测感知体系建设三年行动方案(2025-2027年)》三项核心重磅政策,明确提出:
(1)量化目标:到2027年,美丽河湖建成率达到40%,重点湖库实现常态化水华监测预警;(2)核心
任务:实施湖库富营养化综合治理,强化水源地保护,构建贯通监测、研判、预警、处置全链条的河湖库一
体化监测感知体系(卫星遥感为主,视频监控、无人机补充);(3)投入保障:中央财政积极支持,鼓励
政府购买服务等创新机制,水利投资连续多年超万亿(2024年达13,529亿元)并有望延续;(4)创新方向
:探索生态产品价值实现路径,深化数字孪生水利体系应用。这些政策为公司所处的细分领域(蓝藻治理、
精准清淤、智慧监测平台、资源化利用)催生了巨大的市场需求和发展空间,标志着行业发展的“风口期”
已经到来。
行业现状与挑战:根据生态环境部发布的《2024年中国生态环境状况公报》,在开展营养状态监测的20
7个重要湖泊(水库)中,富营养状态占比仍高达30.00%。治理湖泊富营养化、控制蓝藻水华暴发风险仍是
当前最突出的问题之一,美丽河湖建设任务艰巨。
美丽河湖行业的技术门槛主要体现在:
技术壁垒高:涉及复杂的水生态系统修复,核心技术(如高效藻水分离、深潜式高压控藻、污染底泥精
准清除、数字孪生诊验)需长期研发积累和工程验证。公司拥有101项专利(含27项发明专利)和15项软件
著作权,构筑了深厚护城河。
综合能力要求强:需具备“整湖治理+智慧平台+资源化”全链条能力,提供从诊断到治疗再到长效运维
的一站式解决方案(如“湖泊生态医院”模式)。
行政准入门槛:客户主要为政府部门及国有企事业单位,采购注重技术专有性、成功案例(特别是“三
大湖”治理经验)和综合服务能力,项目常通过招投标或单一来源采购方式进行。
综上,在美丽河湖国家战略的强力推动下,水体富营养化内源治理市场潜力巨大。随着“一湖一策”治
理要求的深化、数字化智能化技术的普及(AI、数字孪生)、以及生态产品价值实现机制的探索(如CCER开
发、蚯蚓循环经济),行业将迎来持续的创新与发展机遇。公司凭借在核心技术、重大项目经验(太湖、巢
湖、滇池等)、全链条服务能力和政策契合度等方面的显著优势,有望在美丽河湖建设的浪潮中占据领先地
位,挖掘庞大的潜在市场需求。
(二)公司主营业务情况说明
作为湖库富营养化内源治理的综合服务商、蓝藻治理的头部企业、美丽中国实践者,公司主要从事以湖
库富营养化内源治理相关的调查诊断、核心技术研发并提供湖库富营养化内源治理一揽子解决方案、成套化
先进整装集成技术装备及安装调试、专业化运行维护及资源化利用业务。
(三)主要产品或服务情况
(1)整装集成技术装备
①单体装备
根据湖库中蓝藻水华发生的程度、水华聚集和分布情况,以及湖库的地形地貌特征,结合政府蓝藻水华
治理应急处置、预防控制的目标要求,公司开发了多适应性、多样化的蓝藻治理技术单体装备,主要包括车
载式藻水分离装置、船载式藻水分离装置、转鼓藻水分离装置、组合式藻水分离装置、加压控藻船、卷吸式
大通量推流器、水动力控藻器等。
②整装成套装备
根据湖库中蓝藻水华发生的程度、水华聚集和分布情况,以及湖库的地形地貌特征、富营养化程度,公
司开发了多个系列的湖库富营养化内源治理整装成套设备,主要包括岸上站点藻水分离系统集成、深潜式高
压灭藻成套装备、污染底泥常态化精准治理整装成套装备、湖泊健康管理工作平台等。
(2)湖库富营养化内源治理运营与维护服务
公司提供的湖库富营养化内源治理运营与维护服务主要包括成套化先进整装集成技术装备运营维护服务
和湖泊健康管理工作平台运营维护服务两大领域。
①通过长期的蓝藻治理项目实施及优质的售后服务,本公司在蓝藻治理装备流程管控、技术指导、设备
维护等方面积累了丰富的实践经验,并培养了一支专业化的运营管理团队。在为客户提供蓝藻治理整装集成
技术装备后,为了节省人力、节约成本、实现排放达标以及确保设备稳定运行,客户通常会选择将蓝藻治理
运营整体外包给专业的运营服务提供商进行管理和运营。
运营与维护服务的主要工作内容涵盖技术装备的日常运行工作、技术指导和设备维护等。客户会根据藻
水处理量、运行时长、藻泥产生量等多项指标,按照合同约定的周期向公司支付相应的运营与维护服务费用
。
通过提供运营与维护服务,公司不仅能够帮助客户实现蓝藻治理装备的高效、稳定、低成本运行,确保
出水水质达到标准,还能实现应急处置蓝藻水华灾害以及湖库富营养化的常态化控制。同时,公司还能对客
户的需求进行有效的跟踪并提供全方位的服务。另一方面,随着运营与维护服务收入的持续增长,公司获得
了稳定的现金流,从而确保了公司持续稳定的业绩增长,并降低了业绩波动的风险。
②在湖泊健康管理工作平台运营维护方面,公司向湖库管理者提供以下五项功能:a.调查:“网格化、
巡航化、天空地一体化”对河湖水质与生态调查;b.巡查:对河湖进行常态化巡查,协助河湖健康管理与河
湖长制相关工作;c.评估:定期出具调查和诊断报告,对河湖健康状态进行评估,为河湖治理提供依据;d.
应急:平台可配备机动化应急处置装备,针对突发性状况,及时进行应急处置,保障河湖健康;e.科普:进
行河湖健康管理科普宣教,倡导河湖治理的全民参与。自2023年以来,公司已在江苏蠡湖、滆湖及广东新丰
江、云南星云湖、异龙湖等5个湖泊开展以“湖泊健康管理”为目标的湖泊健康调查、诊断及评价工作。
(3)湖库富营养化内源治理中资源化产品
①公司目前在湖库富营养化内源治理中形成的资源化产品主要是指精准湖库清淤工作中实现甲烷减排并
进行CCER的开发,通过技术创新实现减排取得碳资产并凭借其获得潜在增益收益。
甲烷是仅次于二氧化碳的第二大温室气体,其排放后温室效应是二氧化碳的28倍,减排一吨甲烷相当于
减排28吨二氧化碳。甲烷主要来自煤炭开采、石油天然气生产、水稻种植、动物肠道发酵、垃圾填埋及湖库
湿地等。其中,湖库湿地是甲烷最主要的来源之一。中科院研究表明湖库湿地等水域贡献了全球超过一半的
甲烷排放量,其中湖库面积虽小却排放大量甲烷,可贡献水域生态系统70%的甲烷排放量。湖库湿地的甲烷
主要来自于其富含有机质的污染底泥。富含有机质的污染底泥在厌氧条件下进行厌氧分解,产生大量甲烷。
因此,清除污染底泥可使厌氧分解转化为好氧分解,减少甲烷的产生,从而实现甲烷减排。在科学推进湖库
清淤减淤的工作中实现甲烷减排并进行CCER的开发,实现绿碳的销售。
②公司立足循环经济前沿领域,深度布局生物转化技术体系,创新构建基于“淤泥-蚯蚓生物转化器”
的生态工程的资源再生系统。
通过规模化应用淤泥养殖蚯蚓,利用蚯蚓无害化处理各种废弃物,公司将实现对多源有机废弃物(包括
清淤淤泥、畜禽粪污、农林残余物、餐厨垃圾等)的协同处理,搭建“环境治理-生物转化-资源再生-产业
增值”的全产业链“闭环”及“循环”的产业升级新模式。
(四)主要经营模式
1、单体装备及整装成套集成技术装备及安装调试
(1)采购模式
对于公司提供的单体装备及成套技术装备,通用零部件与标准设备将直接按市场价格从外部采购。非标
准与核心设备,基于公司创新工艺技术,将委托第三方定制。由于非标准与核心设备的部件由多个供应商制
造,单个供应商无法全面掌握整体设计资料。公司已建立合格供应商名录,并定期评估其供货表现,以确保
成本控制与品质保证。项目执行期间,采购部与市场开发中心将根据合同要求,制定供货计划,并从合格供
应商中询价、比价,最终完成采购。对于与蓝藻治理技术装备紧密相关的辅助项目,为提升效率与整体效果
,业主方通常会委托公司一揽子承接。接手后,公司会将这些辅助项目分包给专业承包商实施。
(2)销售模式
公司的单体装备及整装集成技术装备因技术含量高且需因地制宜,其销售流程由市场开发中心主导,研
发中心辅助。为准确掌握市场需求,两部门会定期拜访客户、关注招标公告等。客户可通过实地考察与案例
研究,为项目建议书与可行性研究提供依据。公司则主要通过公开招投标或单一来源采购等方式获取订单。
销售与安装完成后,需经第三方检测机构验证设备是否达到合同标准,之后方可验收。若验收标准涉及水质
检测,客户可自行委托或要求公司委托第三方进行检测,并出具报告。
2、运行维护服务
(1)采购模式
蓝藻治理运行维护所需物资,如药剂与辅材,由运行管理部编制需求计划,采购部据此制定采购计划,
并从合格供应商中询价、比价后采购。对于蓝藻打捞服务,因技术含量低且时间性强,公司采用劳务外包模
式,由外部劳务公司负责具体打捞作业,公司则提供所需设备。
(2)服务提供模式
公司的蓝藻治理与湖泊健康管理工作平台维护项目,均采用项目经理负责制。项目经理负责组建专业团
队,按合同约定提供包括巡查、打捞、分离、处置、调查诊断等系列服务。服务期间,确保水质与处理设施
达到客户要求的质量指标,确认按客户合同要求提供调查诊断服务并接受客户监督。相关运营费用按月根据
实际处理量与运行时长确认,通常按季度或年度结算。
(3)销售模式
公司主要为购买其技术装备的客户提供专业化运行维护服务,为购买湖库调查诊断服务的客户提供湖泊
健康管理工作平台维护服务。服务销售方面,公司既会通过参与客户的公开招标获得项目,也会根据政府部
门的内部决策流程获得委托项目。
3、湖库富营养化内源治理中资源化产品
公司的资源化产品的经营模式主要包括三种:自主研发、技术引进和合作开发。自主研发,即公司依托
自身的研发实力和技术储备,通过持续创新,开发出符合当地湖库富营养化治理需求的资源化产品。技术引
进,则是公司与国内外先进技术持有者进行合作,引进成熟的资源化技术,以迅速提升产品竞争力。合作开
发,是公司通过资源整合、优势互补的方式,与其他企业共同研发满足市场需求的产品。
销售模式:在碳资产交易方面,公司则通过与相关部门联合开发CCER方法学,待方法学开发成功后将湖
库清淤减淤工作中实现的甲烷减排指标,直接在碳市场进行交易。上述碳资产业务目前尚处于方法学开发阶
段,未来CCER方法学开发成功、申报、项目开发并形成收益存在一定不确定性。
4、研发模式
公司研发分为前瞻性研究和定制化研发。
(1)前瞻性研究
公司研发中心根据市场需求、行业技术发展前景,进行前瞻性应用技术的研发工作,储备核心技术。公
司的前瞻性研究采取自主研发与合作研发相结合的方式。在依靠公司研发团队独立研发的同时,也与中国科
学院南京地理与湖泊研究所、中国环境科学研究院、河海大学、温州大学、南京中科深瞳科技研究院有限公
司、江南大学等科研机构、高等院校积极开展多层次、多方式的合作研究,借助外部研发力量不断提高自身
的研发水平。
(2)定制化研发
公司接收客户订单后,研发中心根据不同的地域环境和水质状况及客户对装备性能、功能等方面的要求
,进行评估、立项、技术研发、工艺和设备设计,形成高效能、低成本的蓝藻治理集成技术方案,并委托第
三方供应商进行定制化设备、部件试制,完成设备的性能和可靠性测试后定型。
5、“湖泊生态医院”模式
“湖泊生态医院”模式类比“医院”的治理逻辑,是一种创新性的湖泊生态修复理念,旨在通过系统化
、科学化的手段对受损湖泊进行“诊断-治疗-康复”全流程治理。首先通过水质监测、生态调查、污染源分
析等技术手段,全面评估湖泊的“病症”(如富营养化、蓝藻暴发、底泥污染、生物多样性丧失等);其次
根据诊断结果,制定个性化治理方案;最后在治理后持续跟踪湖泊生态健康状况,建立长效维护机制,防止
问题复发。公司主要围绕“控源截污、内源治理、生态修复、智慧管理”等手段,结合公司的蓝藻治理、精
准清淤等技术,强调湖泊治理的精准性和可持续性。该种模式也代表了国内湖泊治理从“末端处理”向“生
态系统性修复”的转型,最终通过科学诊断与多技术融合实现湖泊的可持续健康。
报告期内,公司的主要经营模式未发生重大变化。
(五)公司所处的行业地位分析及其变化情况
公司作为蓝藻治理领域龙头企业,同时也是湖库富营养化内源治理的综合服务商、美丽中国实践者,创
立了湖泊生态医院,具有较高的行业影响力和市场地位。随着国家一系列环保政策的出台,美丽河湖行业迎
来前所未有的发展机遇。
(1)发展机遇
随着环保政策的强化,美丽河湖行业迎来了风口期。国家出台了一系列重要政策和法规,政策红利逐步
累加,为公司提供了广阔的市场空间。公司凭借在湖库富营养化内源治理(特别是蓝藻水华治理)的领先技
术和经验,成功抢占市场先机,巩固了行业地位。
2023年6月,生态环境部、国家发改委等四部门联合发布《长江流域水生态考核指标评分细则(试行)
》,提出从生态系统整体性和流域系统性出发,聚焦长江流域水生态系统健康和生物多样性恢复,统筹水资
源、水环境、水生态治理,推动长江经济带绿色高质量发展。
2024年1月,中共中央、国务院发布《关于全面推进美丽中国建设的意见》(以下简称“《意见》”)
,开启全面推进美丽中国建设新篇章。《意见》指出锚定美丽中国建设目标,要加大对突出生态环境问题集
中解决力度,加快推动生态环境质量改善从量变到质变。
2024年8月,中共中央、国务院发布的《关于加快经济社会发展全面绿色转型的意见》明确提出,要大
力推广合同能源管理、合同节水管理、环境污染第三方治理等模式,并强调以环境治理效果为导向的环境托
管服务。这一政策方向不仅为环保产业提供了明确的制度支持,也与公司的“湖泊生态医院”模式高度契合
。文件中的“环境污染第三方治理”模式,正是公司通过专业化、市场化手段为湖泊生态修复提供系统解决
方案的实践体现;而“以环境治理效果为导向”的要求,则与公司当前推行的绩效付费模式完全一致——即
根据实际治理效果(如水质改善、生态恢复等指标)进行服务费用结算,突破了传统“工程验收即付费”的
局限,推动治理责任与成效深度绑定。这一政策导向不仅验证了公司模式的先进性和合规性,也为未来在更
多区域推广环境治理托管服务提供了政策保障和市场需求空间。
2025年5月,生态环境部、国家发展改革委、财政部等七部委联合印发《美丽河湖保护与建设行动方案
(2025-2027年)》,该行动方案主要聚焦于水环境治理、水生态保护修复等关键领域,并将湖库富营养化
治理及水源地安全保障列为刚性任务,且提出了“到2027年,美丽河湖建成率达到40%左右;到2030年,美
丽河湖建设取得明显成效;到2035年,美丽河湖基本建成。”这一建设目标。
2025年6月,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推出《关于全面推进江河保护治理的意见》,强调水资的
节约集约利用、供水安全保障、江河生态治理;深化水利投融资改革;完善水价机制;发挥河湖长制作用;
推进数字孪生水利体系等。
2025年7月,《河湖库一体化监测感知体系建设三年行动方案(2025-2027年)》构建贯通前端感知、平
台归集、信息应用全过程的河湖库一体化监测感知体系,对河湖库实行全方位、多地物、高频次、高精度、
长时序动态监测。目标是到2027年,基本构建卫星遥感为主、视频监控和无人机为补充,贯通监测、研判、
预警、处置全链条的监测感知网,实现河湖库全流程在线管理。
河湖基础设施带动多行业协同发展,水利基础设施建设的核心是政府和社会资本投资,产生显著经济产
出,直接计入GDP核算。河湖基础设施产业链具有协同效应,上下游产业联动有望刺激GDP。上游供应链增长
:建材(钢铁、水泥)和设备制造需求激增,如水库工程采购带动建材产量增长约10%,贡献工业GDP。中游
工程建设链:涉及设计、施工、监理企业,创造就业与收入。2025年政策推动数字孪生水利体系,催生智能
建筑与工程服务需求。下游关联产业受益:旅游业和水产养殖因生态改善而繁荣,例如美丽河湖行动提升旅
游收入。展望2025年,水利投资高增长将支撑GDP稳增长,尤其在绿色投资趋势下,河湖基础设施成为可持
续发展关键支柱。
(2)技术创新
蓝藻治理技术可归纳为原位控藻和打捞分离(异位)两大类,其中原位控藻又分为化学法、絮凝法、高
能物理法、遮光法、生物调控法以及沉压法;打捞分离(异位)可分为磁分离法、转鼓法、气浮法以及震动
斜筛法。以上方法均有市场案例,但成为主流工艺的治理技术为公司的一代双气浮技术、加压气浮技术及二
代深井加压控藻治理技术。
蓝藻水华灾害应急处置:针对大型淡水湖泊,公司提出“打捞上岸、藻水分离”的技术路线,突破关键
技术瓶颈,拥有一体化二级强化气浮技术、高效可调式涡井取藻技术、蓝藻囊团破壁技术等核心技术。公司
应用核心技术设计研发的蓝藻治理技术装备在处理工艺、处理水量、处理水质类型、处理效率等多方面取得
了跨越式发展,可低能耗、高效率、规模化地处理超高浓度藻浆。
蓝藻水华常态化防控:公司在蓝藻水华常态化防控技术上取得突破,运用“加压灭活、原位控藻”构建
起完整、有效的主流技术路线。2019年以来,随着公司自主研发的深潜式高压控藻成套装备在巢湖流域首次
实现商业化应用,公司已陆续在太湖、巢湖、星云湖、杞麓湖、异龙湖及骆马湖等湖泊投建运用了41套(包
含在建的1套)深潜式高压控藻成套装备,该装备具有大通量、低能耗、高效率地水体蓝藻水华、增加水动
力的技术优势,在大流量无藻水调度,即水源保障方面取得了应用场景的重要拓展,其能效表现尤为突出。
经实测验证,该装备处理同等规模藻水时,能耗较公司第一代藻水分离站降低4个数量级(仅为万分之一至
万分之二)。
创新环保产业,“两山论”落地实践:公司利用湖库治理的核心技术和丰富经验,探索甲烷排放的CCER
方法学编制。这将加强双碳领域的战略布局,为碳交易市场提供新的减排途径。公司成功研发出“污染底泥
常态化精准治理整装成套技术”,于2024年实现商业化应用以来,该技术针对复杂工况量身定制,不仅展现
了环境友好性和可持续性,而且有力推动清淤工程领域从“一次性的工程清淤”向“常态化的淤积管护”模
式的转变,实现了技术与模式创新的双重突破。为充分消纳淤泥、藻泥,公司推出“两山产业”,利用淤积
的泥藻生态基质,进行蚯蚓(地龙)的套种套养,打造高品质有机农业,打通从生态到产业的物种基因瓶颈,
以科技创新推动“绿水青山”向“金山银山”转化,创新“有机固废—蚯蚓处理—高值有机肥”循环模式,
变废为宝,助力绿色农业,践行“资源化就是产业化”的发展路径。
智慧化监管:公司创建了全国首个“湖泊健康管理工作平台”,具备信息化、智能化和大数据收集诊断
能力,为湖泊智慧化监管和实时监测提供了新的手段。自2023年以来,公司已在江苏蠡湖、滆湖及广东新丰
江、云南星云湖、异龙湖等5个湖泊开展以“湖泊健康管理”为目标的湖泊健康调查、诊断及评价工作。公
司以湖泊生态医院为核心,正在逐步构建富营养化湖库“中宇宙”数字孪生诊验新模式。该系统针对湖库富
营养化,开展巡测、诊断以及治理方案的模拟、效验,并在此基础上实现湖库的数字孪生化,旨在实现对湖
泊状态的实时感知、精准诊断与诊治效果的科学验证,进而精准破解富营养化治理业务痛点,直观展示诊治
成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