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营分析☆ ◇688084 晶品特装 更新日期:2025-09-10◇ 通达信沪深京F10
★本栏包括【1.主营业务】【2.主营构成分析】【3.前5名客户营业收入表】【4.前5名供应商采购表】
【5.经营情况评述】
【1.主营业务】
光电侦察设备和军用机器人的研发、生产和销售。
【2.主营构成分析】
截止日期:2025-06-30
项目名 营业收入(元) 收入比例(%) 营业利润(元) 利润比例(%) 毛利率(%)
─────────────────────────────────────────────────
特种机器人(产品) 2991.94万 39.03 1610.85万 83.75 53.84
智能制造(产品) 1817.13万 23.71 192.40万 10.00 10.59
模拟仿真(产品) 1455.35万 18.99 -133.36万 -6.93 -9.16
智能感知设备(产品) 1239.07万 16.16 235.76万 12.26 19.03
技术服务(产品) 160.68万 2.10 17.20万 0.89 10.70
其他业务(产品) 1.21万 0.02 4833.11 0.03 40.09
─────────────────────────────────────────────────
华北(地区) 5053.91万 65.93 1868.08万 97.13 36.96
华东(地区) 1729.04万 22.56 170.55万 8.87 9.86
西南(地区) 515.90万 6.73 -125.99万 -6.55 -24.42
华中(地区) 253.73万 3.31 36.05万 1.87 14.21
东北(地区) 68.51万 0.89 -40.89万 -2.13 -59.68
西北(地区) 29.88万 0.39 11.97万 0.62 40.05
华南(地区) 13.21万 0.17 3.10万 0.16 23.47
其他业务(地区) 1.21万 0.02 4833.11 0.03 40.09
─────────────────────────────────────────────────
招投标(销售模式) 4448.34万 58.03 1650.10万 85.79 37.09
直接销售(销售模式) 3215.84万 41.95 272.76万 14.18 8.48
其他业务(销售模式) 1.21万 0.02 4833.11 0.03 40.09
─────────────────────────────────────────────────
截止日期:2024-12-31
项目名 营业收入(元) 收入比例(%) 营业利润(元) 利润比例(%) 毛利率(%)
─────────────────────────────────────────────────
国防军工(行业) 1.00亿 61.26 1609.65万 56.26 16.05
民用(行业) 6225.75万 38.02 1212.53万 42.38 19.48
其他业务(行业) 117.76万 0.72 39.02万 1.36 33.13
─────────────────────────────────────────────────
模拟仿真(产品) 4508.97万 27.54 240.53万 8.41 5.33
智能感知设备(产品) 4409.39万 26.93 869.71万 30.40 19.72
军用机器人(产品) 3984.01万 24.33 1248.42万 43.63 31.34
智能制造(产品) 3274.58万 20.00 437.91万 15.31 13.37
其他业务(产品) 117.76万 0.72 39.02万 1.36 33.13
技术服务(产品) 79.19万 0.48 25.60万 0.89 32.33
─────────────────────────────────────────────────
华北(地区) 9899.24万 60.46 1825.20万 63.79 18.44
东北(地区) 3351.86万 20.47 314.12万 10.98 9.37
华东(地区) 1772.10万 10.82 385.42万 13.47 21.75
华南(地区) 577.13万 3.52 84.60万 2.96 14.66
西北(地区) 448.69万 2.74 129.54万 4.53 28.87
其他业务(地区) 117.76万 0.72 39.02万 1.36 33.13
中南(地区) 89.04万 0.54 56.96万 1.99 63.97
西南(地区) 64.51万 0.39 12.02万 0.42 18.63
华中(地区) 53.57万 0.33 14.32万 0.50 26.72
─────────────────────────────────────────────────
直销(销售模式) 1.63亿 99.28 2822.17万 98.64 17.36
其他业务(销售模式) 117.76万 0.72 39.02万 1.36 33.13
─────────────────────────────────────────────────
截止日期:2024-06-30
项目名 营业收入(元) 收入比例(%) 营业利润(元) 利润比例(%) 毛利率(%)
─────────────────────────────────────────────────
军用机器人(产品) 2710.40万 75.17 790.70万 73.33 29.17
智能感知设备(产品) 629.39万 17.46 192.80万 17.88 30.63
技术服务(产品) 170.07万 4.72 65.58万 6.08 38.56
模拟仿真(产品) 95.69万 2.65 29.21万 2.71 30.53
─────────────────────────────────────────────────
华北(地区) 2953.11万 81.90 902.97万 83.74 30.58
东北(地区) 261.06万 7.24 51.01万 4.73 19.54
华东(地区) 194.32万 5.39 55.04万 5.10 28.32
西南(地区) 111.09万 3.08 35.87万 3.33 32.29
华中(地区) 42.74万 1.19 9.06万 0.84 21.19
西北(地区) 31.42万 0.87 21.14万 1.96 67.28
中南(地区) 11.81万 0.33 3.21万 0.30 27.16
─────────────────────────────────────────────────
两方+监督(其他) 2277.33万 63.16 621.29万 57.62 27.28
普通合同(其他) 1328.23万 36.84 457.00万 42.38 34.41
─────────────────────────────────────────────────
招投标(销售模式) 2277.33万 63.16 621.29万 57.62 27.28
直接采购(销售模式) 1328.23万 36.84 457.00万 42.38 34.41
─────────────────────────────────────────────────
截止日期:2023-12-31
项目名 营业收入(元) 收入比例(%) 营业利润(元) 利润比例(%) 毛利率(%)
─────────────────────────────────────────────────
国防军工(行业) 1.81亿 80.17 7180.11万 84.98 39.72
民用(行业) 3641.78万 16.15 1026.40万 12.15 28.18
其他业务(行业) 830.31万 3.68 242.39万 2.87 29.19
─────────────────────────────────────────────────
智能感知设备(产品) 1.25亿 55.38 4853.26万 57.44 38.87
军用机器人(产品) 8368.40万 37.11 3079.99万 36.45 36.80
其他业务(产品) 830.31万 3.68 242.39万 2.87 29.19
技术服务(产品) 574.74万 2.55 165.18万 1.96 28.74
模拟仿真(产品) 288.32万 1.28 108.09万 1.28 37.49
─────────────────────────────────────────────────
华北(地区) 1.42亿 62.89 5243.64万 62.06 36.98
西南(地区) 6809.08万 30.20 2742.85万 32.46 40.28
其他业务(地区) 830.31万 3.68 242.39万 2.87 29.19
华中(地区) 304.52万 1.35 62.00万 0.73 20.36
华东(地区) 201.89万 0.90 93.07万 1.10 46.10
西北(地区) 181.41万 0.80 55.09万 0.65 30.37
中南(地区) 37.98万 0.17 8.66万 0.10 22.81
华南(地区) 2.52万 0.01 1.20万 0.01 47.72
─────────────────────────────────────────────────
直销(销售模式) 2.17亿 96.32 8206.51万 97.13 37.79
其他业务(销售模式) 830.31万 3.68 242.39万 2.87 29.19
─────────────────────────────────────────────────
【3.前5名客户营业收入表】
截止日期:2024-12-31
前5大客户共销售1.23亿元,占营业收入的75.31%
┌───────────────────────┬───────────┬───────────┐
│客户名称 │ 营收额(万元)│ 占比(%)│
├───────────────────────┼───────────┼───────────┤
│客户44 │ 6108.44│ 37.31│
│中国科学院-客户C4 │ 1963.72│ 11.99│
│中国科学院-客户C1 │ 1346.11│ 8.22│
│江苏永鼎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客户K1 │ 1102.97│ 6.74│
│中国航天科技集团有限公司-客户A2 │ 513.17│ 3.13│
│客户64 │ 511.32│ 3.12│
│中国航天科技集团有限公司-客户A4 │ 287.66│ 1.76│
│中国航天科技集团有限公司-客户A1 │ 259.11│ 1.58│
│中国航天科技集团有限公司-客户A6 │ 113.98│ 0.70│
│中国航天科技集团有限公司-客户A3 │ 60.87│ 0.37│
│中国航天科技集团有限公司-客户A7 │ 30.09│ 0.18│
│中国科学院-客户C3 │ 21.32│ 0.13│
│中国航天科技集团有限公司-客户A8 │ 6.81│ 0.04│
│江苏永鼎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客户K2 │ 5.88│ 0.04│
│合计 │ 12331.44│ 75.31│
└───────────────────────┴───────────┴───────────┘
【4.前5名供应商采购表】
截止日期:2024-12-31
前5大供应商共采购0.30亿元,占总采购额的27.88%
┌───────────────────────┬───────────┬───────────┐
│供应商名称 │ 采购额(万元)│ 占比(%)│
├───────────────────────┼───────────┼───────────┤
│烟台睿创微纳技术股份有限公司-供应商20 │ 712.39│ 6.58│
│福州和众信拓科技有限公司 │ 591.93│ 5.47│
│烟台睿创微纳技术股份有限公司-烟台艾睿光电科技 │ 488.58│ 4.51│
│有限公司 │ │ │
│供应商B1 │ 458.41│ 4.24│
│供应商16 │ 428.50│ 3.96│
│深圳馨宏胜科技有限公司 │ 337.32│ 3.12│
│合计 │ 3017.12│ 27.88│
└───────────────────────┴───────────┴───────────┘
【5.经营情况评述】
截止日期:2025-06-30
●发展回顾:
一、报告期内公司所属行业及主营业务情况说明
(一)公司所属行业情况说明
公司按照销售产品的终端用户类型属于国防军工行业和专用设备制造行业,业务细分领域包括特种机器
人业务、智能感知设备业务、模拟仿真业务、智能制造业务等。
(1)特种机器人
特种机器人是指应用于特殊环境或领域,具备特定功能的机器人。它们通常针对高危、复杂或人类难以
直接参与的任务场景,代替人类执行任务,具有高度专业化、智能化和适应性强的特点,覆盖军事、救援、
安防等场景。
特种机器人领域,无人车、无人机、扫雷机器人等已经大量应用,特种机器人因其特殊性仍将以实现特
定任务为主线,其发展呈现出快速迭代、多样化应用和智能化升级的特点,侦察、排爆、作战、核化探测等
机器人产品将进一步落地应用。展望未来,我国军工行业借助信息化、无人化、智能化技术应用,将迅速弥
补代际差,打造出“非线式、非接触、非对称”作战并打赢的能力。
应急救援机器人领域,消防机器人、通信中继机器人、转运机器人等大量部署应用,代替人工从事高难
、危险环境救援等任务,在政策与技术双驱动下应急救援机器人得到加速应用。政策层面,工信部和应急管
理部联合印发的《关于加快应急机器人发展的指导意见》(2024版)明确提出,2025年目标为研发一批具备
抗恶劣环境、高智能化水平的应急机器人,并建设实战测试基地,推动装备体系构建。技术层面,深度融合
人工智能等前沿技术提升机器人动态路径规划、灾情融合感知等自主能力,推动应急救援机器人向智能化方
向发展。
安防机器人领域,排爆机器人、巡检机器人等大量部署应用,特别是大模型应用,大幅提高安检效率、
降低安检机器人错误率。安防机器人的大量应用或许将重新定义“安全”二字的内涵——让机器承担更多危
险工作,使人类专注于更高维度的安全策略制定。
特种机器人正从“功能替代”迈向“自主智能”,将在军事、救援、安防等领域释放巨大潜力,机器人
行业借助政策扶持加快技术发展速度,不断攻克核心部件“卡脖子”问题,加速升级进化。随着与AI的深度
融合,特种机器人有望重塑技术边界,成为新质生产力的核心载体。
(2)智能感知
智能感知在向全维感知方向快速发展,融合声、光、电、磁、力、运动等多种传感器信息并借助AI算法
实现环境分析、目标识别跟踪、精确定位等智能功能,在军用、民用领域应用广泛。在军用领域,单兵、机
载、车载等各类侦察设备由传统的光电侦察为主向全维态势感知方向发展,并深度融合智能算法,提升自主
性和智能化水平,在装备体系中占据愈发重要地位。智能感知在民用领域应用普遍,典型如自动驾驶汽车融
合摄像头、毫米波雷达和超声波传感器等,实现全天候路况信息建模;无人机集成可见光、红外、激光测距
传感器,用于火场搜救、夜间巡逻、航拍测绘、电力巡检、资源调查、灾害应急;工业领域利用图像识别技
术,对工业品分拣、排序。同时,智能感知设备正被广泛应用于快速发展的人形机器人领域,赋予这些机器
人多维度的立体感知能力。
(3)模拟仿真
模拟仿真是利用计算机或其他工具复现、分析和预测现实系统运行的技术,通过与AI、云计算、物联网
、大数据等技术的深度融合,其应用范围、易用性、效率和价值都在经历前所未有的提升。模拟仿真行业正
从传统的、相对独立的“工具”角色,转变为数字化、智能化转型的核心使能技术和基础设施。未来,仿真
将更加智能、普惠、协同,成为驱动创新和优化决策不可或缺的力量。
训练仿真利用仿真技术为人员提供安全、高效、可控的技能训练环境,是模拟仿真行业中应用最成熟、
价值最直接的领域之一,应用领域包括航空航天、军事训练、工业制造、交通运输、应急管理等。训练仿真
通过深度集成VR/AR/MR设备,模拟训练更加逼真;训练仿真器与工程仿真模型(如CFD、FEA)结合,提供更
真实的系统响应;利用真实设备的数字孪生体进行训练,操作反馈更贴近实际。未来,训练仿真将更加沉浸
、智能、互联和个性化,不仅服务于传统的高精尖领域,也将更广泛地渗透到各行各业的技能培训中,成为
能力提升的关键基础设施。人工智能作为“超级教练”和“智能陪练”的角色将日益凸显,深刻变革训练的
模式和效果。
(4)智能制造
智能制造作为当今制造业的核心发展方向,正深刻改变着传统工业的面貌,无人工厂/黑灯工厂不断出
现,机器人在智造领域正逐步取代人工。借助先进的传感器、自动化设备和智能控制系统,生产过程实现自
我监测、诊断和优化,极大提高生产效率与产品质量。近年,全球工业机器人市场呈现出积极的增长态势,
国内在制造业的产业升级和智能化水平的提升、人口红利的消退等因素影响下,机器人在智能制造领域应用
需求日益增长,市场前景广阔。现阶段,机器人在智能制造领域的应用以机器代替人类某一工作为主,未来
,不断融入智能化技术逐步实现机器人(指广义上的机器人)完全替代人类完成生产制造。
(二)公司主营业务情况说明
公司专注主营业务发展,深耕“智能感知+机器人”装备领域,顺应人工智能发展大趋势,提高产品智
能化水平,丰富扩展产品门类,巩固、拓展市场份额,研发特种机器人、智能感知、模拟仿真、智能制造等
方面的技术及产品,能够为客户提供系统解决方案及整机、分系统或组件产品或设备。
(1)特种机器人
公司特种机器人产品主要包括排爆机器人、侦察机器人、多用途机器人、核化检测机器人、耐辐照液压
机器人、伴随助力机器人、割草机器人等种类,满足国防军事、公共安全、应急救援、智慧农业等多行业、
多场景应用需求,也可根据客户应用需求,定制开发特种机器人产品。公司同时研发机器人上游部件/组件
、分系统等类型的产品,用于公司自研机器人整机,做适应性改进后也可独立对外销售。部件/组件产品主
要有高性能电机、电机驱动器、行驶控制器、电动关节、机械手爪、电源管理模块等;分系统类产品包括电
动机械臂、液压机械臂、控制终端、机器人底盘等。
(2)智能感知设备
公司智能感知产品融合声探测、电磁探测、激光探测、运动探测等多种探测感知技术手段,并结合智能
信息处理技术,实现了复杂环境多维信息感知、综合态势分析、目标快速检测跟踪等功能,形成了手持设备
、机/车载设备两大类系列产品。
手持探测设备包括融合望远镜、手持综合观测仪、隔墙探测雷达、多功能夜视眼镜、AR夜视镜、声探测
设备、强光拒止器等产品,可满足侦察取证、反恐防暴、安全防护、灾害救援等多种需求。
机/车载侦察设备包括系列智能吊舱、定位导航系统、目标引导设备、雷达及通信等产品,可满足无人
机地物测绘、导航避障、雷达探测、卫星通信等领域需求。
(3)模拟仿真设备
公司基于模拟仿真技术体系及自研仿真平台研发了系列沉浸式仿真模拟训练系统产品,融合空间动作捕
捉及重建、虚拟现实重构、沉浸式交互、大数据、人工智能等技术,在参训人员规模、逼真程度、沉浸式体
验、任务多样性等方面具有领先优势,可应用于多人协同训练、装备使用技能训练等场景。公司成体系研发
了百余种数字国防教育互动产品,可为用户提供全要素的系列化数字国防教育产品解决方案,并能提供国防
教育基地、展馆等整体建设和运营方案。
同时基于公司积累的三维物理引擎、虚拟现实、数字孪生等核心技术,积极探索特种机器人/无人机、
人机混合模型、具身智能模型仿真训练技术,构建仿真训练环境,支撑智能机器人技术研究及产品开发。
(4)智能制造
在智能制造领域,公司充分挖掘已有技术积累的应用潜能,积极开展相关技术及产品研发。工业品智能
制造方面开发了智能拧紧设备、物料输送设备等产品,相关产品性能居行业领先水平;同时,突破了超高压
储氢相关技术,具备高端复合氢瓶研制、专用设备生产、自动化储氢产线建设能力。在智慧仓储方面,研发
六向仓储机器人、自主输送机及堆垛机,具备向用户提供智能化仓储设备和智慧仓储整体解决方案及建设能
力。
二、经营情况的讨论与分析
(一)经营情况
报告期内,公司专注主营业务发展,深耕“智能感知+机器人”装备领域,顺应人工智能发展大趋势,
提高产品智能化水平,丰富扩展产品门类,巩固、拓展市场份额,研发特种机器人、智能感知、模拟仿真、
智能制造等方向的技术及产品。得益于行业整体回暖、客户订单持续释放、民品业务有效拓展以及生产交付
效率提升,公司报告期内经营业绩实现增长。报告期内公司实现营业收入7,665.39万元,较上年同期增加11
2.60%;实现利润总额-1,179.52万元,亏损较上年同期收窄;实现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755.39万
元,亏损较上年同期明显收窄。
报告期内,公司按合同要求完成了相应项目的采购、生产和交付工作,并按计划推进后续项目的采购及
生产工作。公司持续推进募投项目建设工作,根据南通晶品特种机器人产线募投项目论证报告中的内容,按
照产线规划和设计方案,逐步开展特种机器人产线的采购和条件保障建设工作;在北京昌平区星火街6号建
设的智能装备北京产业基地建设项目中,正进行生产、测试设备的采购工作,已完成部分设备的安装调试工
作。
市场方面,公司注重强化市场体系性、精准性、高效性建设布局,一手抓自身队伍建设,一手抓渠道拓
展深化。区分市场发展、市场服务、民品销售三个板块,深入市场一线,了解客户真实需求和市场痛点,反
向推动公司产品精准性迭代和体系化拓展;广泛加强与国内国外民品市场沟通合作,深入筹备公司产品出海
准备,在公司展厅、总部高效接待各方客户,建立深厚合作基础。
在人力资源方面,实行精准化人才招聘策略,建立基于岗位胜任力模型的人才画像,形成内部人才储备
池;建立梯队化人才发展机制,推行“项目制”人才成长模式,通过研发人员参与重大技术攻关项目、跨部
门协作项目等实战平台加速人才成长,配套建立任职资格标准体系与职业发展双通道机制;实行市场化薪酬
激励体系,构建“三位一体”薪酬架构:基础薪酬体现岗位价值,绩效薪酬关联业绩贡献,长期激励绑定战
略目标。通过体系化的人力资源管理,为组织战略目标的实现提供坚实的人才保障。
财务方面,建立财务与业务部门的联合决策机制,在项目立项、合同签订等前端环节嵌入财务评审节点
,实现“业务发起即财务介入”。加强预算管理,确保资金合理使用,建立预算执行差异分析模板,提升预
算对业务的动态调控能力。建立税务合规自查机制,定期排查税务风险,确保各项涉税业务符合税法规定,
同时充分享受税收优惠政策。构建“制度制定-执行跟踪-效果评估-迭代优化”的闭环机制,结合子公司反
馈与业务变化,同步更新核算细则与管理要求。
(二)研发情况
1、研发投入
研发是公司创新发展的基石,对于提升公司产品市场竞争力、推动产业升级和经济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公司坚持“以客户需要为中心”,从“满足客户需求为中心”进化到“引导客户需求为中心”,持续加大研
发投入,构筑核心竞争力。报告期内,公司研发投入稳步增长,研发总投入2,494.99万元,研发投入金额较
上年同期增长2.12%。报告期末,拥有研发人员91人,占公司总人数的25.28%。
2、研发平台建设
公司研发平台立足于北京市市级企业技术中心,下设智能光电、智能机器人、侦察引导、模拟仿真、智
能制造等专业领域研发部门以及技术中心办公室等职能部门,整合公司研发资源,并根据技术发展、市场需
求等持续加强研发平台建设,提升公司研发能力及技术水平。
在平台建设的过程中,一是注重制度的完善与执行,在运行中不断优化管理流程,在经费管理、人才激
励、内外部合作等方面,发挥了技术中心对研发工作的引领作用,有效提升了企业研发能力。二是密切跟踪
行业技术热点,以技术创新和需求牵引双驱动,注重AI技术应用研究,开发系列智能化整机产品,加强上游
组/部件研发和下游需求场景拓展,通过延展设计与产品链条,提升公司产品竞争力;三是强化人才激励和
培养机制,通过项目实践持续历练研发人员技术能力,对取得重要研发成果的个人或团队给予表彰和奖励,
激发研发人员的积极性和创造力。
通过研发平台建设,大幅提升公司研发能力和水平,已具备提供空地协同系统解决方案能力,为公司的
创新发展和市场竞争提供有力支持。报告期内,1名研发技术人员获评“北京市劳动模范”,成为公司人才
培养的典范。
3、研发布局及成果
公司聚焦核心主业,紧随技术发展浪潮,构建以智能化为特征的核心技术体系,打造“AI+机器人”尖
端科技产业集团。公司聚焦“AI+机器人”主航道,围绕核心技术挖深航道,围绕上下游生态拓宽航道,研
发特种机器人、智能感知、模拟仿真及智能制造产品,提升公司综合竞争实力。某机器人项目获得国防科技
进步二等奖,是公司整体研发实力的有力体现,极大提升了公司在特种机器人行业的地位和影响力,激励研
发团队勇攀高峰,不断取得更加丰富的研发成果。
(1)在特种机器人领域,针对严苛自然环境和特殊危险场景对特种机器人的需求,突破了复杂环境自
主导航、高效人机协同等核心技术,研发的特种机器人,可在高海拔、极端高低温、盐雾、荒漠等严酷自然
环境下执行任务;研发的核化机器人、大抓举力液压机器人、割草机器人等产品,满足荒山、辐射等多行业
、多场景应用需求。某机器人项目获得国防科技进步二等奖,既是对公司技术实力的褒奖,更是激发公司在
特种机器人领域持续取得研发成果的强大内在动力。
(2)公司在原有光电侦察技术体系的基础上不断拓展,研发声探测、电磁探测、激光探测、运动探测
等多种探测感知手段,并深入研究智能化信息综合处理技术,构建智能多维感知技术体系,实现复杂环境全
维信息感知、综合态势融合处理、目标快速检测跟踪能力。
针对无人装备在复杂场景下自主适应性难题,基于全国产器件构建了柔性多源融合智能信息处理平台,
结合AI算法、可融合视觉、激光雷达、毫米波雷达、惯性组件等多源信息,实现复杂环境下地图构建、自主
定位、避障规划、目标识别跟踪、自主决策等智能化功能,在特种机器人、低空无人机等平台得到应用。
(3)公司模拟仿真技术领域发展强劲,重点部署自主可控的可视化仿真软件底层开发技术,综合运用
虚拟现实技术、半实物模拟器技术、空间定位及动作捕捉技术等研发特种设备模拟训练系统;借助虚拟现实
、建模仿真、人工智能、大数据、全息投影、动作捕捉、数字多媒体等新技术手段,设计、开发、运营了可
室内场馆部署、具有良好人机交互体验的一系列特色国防教育产品。报告期内,重庆数字国防军事体验中心
运营良好,节日期间成为当地网红打卡地,珠海数字国防军事体验中心展陈大纲顺利通过评审。
(4)公司积极探索将已有技术在智能制造领域进行拓展延伸,基于装备涉及的智能感知、信息处理及
高效执行等系列核心技术,研发了自动化生产设备、智慧化仓储设备等产品,整合利用公司掌握的核心技术
为用户提供可行的解决方案。公司研发智能生产线,集成堆垛机器人、AGV小车、抓取机器人、生产设备等
,将自动化产线与智能仓储有机结合,实现“机器人制造机器人”,以此为基础探索新的行业应用,争取以
优异的性能获得用户认可。
(5)公司前瞻未来技术和产业发展方向,依托“超人脑”技术发展战略,基于现有多维感知、智能处
理、高效决策等完备技术体系,探索全面融入先进人工智能技术路径。上游基础模组方面,开发远程激光雷
达、远程毫米波雷达、系列图像处理模组、边缘侧计算处理模组等,提高自配套能力;下游应用方面,探索
野外、荒漠、高海拔等严酷自然条件下机器人应用;系统整合方面,已形成“研产测一体”发展,具备提供
空地协同系统解决方案能力,为公司的创新发展和市场竞争力提升提供有力支持。
三、报告期内核心竞争力分析
(一)核心竞争力分析
1、技术研发优势
公司为国家级高新技术企业、国家级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拥有北京市经信局认定的市级企业技术
中心,业务主要涉及特种机器人、智能感知设备、模拟仿真系统、智能制造设备的研发、生产和销售,向用
户提供性能先进的相关组件、分系统和整机产品。
经多年研发积累,公司掌握并构建了领域涵盖广、链条延伸长的核心技术体系。在技术领域方面,
全面涵盖产品研发所需的环境感知、信息处理以及伺服执行等领域核心技术;在技术链条方面,掌握的关键
技术从整机延伸至上游模组及分系统。得益于完备的技术体系,公司技术自我配套程度高,支撑了产品精细
化系统集成及快速演进迭代,为提升产品综合性能奠定了基础,提高了竞争优势。
公司技术研发以客户为中心,注重场景对标,精细化解决行业客户需求,通过核心技术、关键指标、成
本效率等综合解决方案实现客户价值提升,产品性能和服务质量得到下游客户的充分认可,逐步确立了公司
行业领先地位。同时公司利用已有技术优势,不断将新技术拓展应用,在智能制造、智慧仓储、国防教育等
应用领域逐步获得行业客户认可。
公司重视技术创新在企业发展过程中的重要作用,长期注重自主研发,持续保持较高比例的研发投入,
坚持以市场为导向,使科技创新具有高度方向性,支撑了公司竞争力提升。某机器人产品获得国防科技进步
二等奖,有力巩固了公司在特种机器人领域的行业优势地位。
2、人才优势
公司高管及核心人员大多毕业于国内一流院校,这些核心人员将其在业内优秀企业积累的技术经验和管
理经验应用于公司实践,在其深厚的技术背景和丰富的行业经验支撑下,形成了一支专业、成熟、稳定、精
干的核心技术团队,有效提升了企业的技术水平和规范化运营水平,实现了对客户的快速响应、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