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haguwang.cn-查股网.中国

查股网.CN

 

虹软科技(688088)经营分析主营业务

 

查询个股经营分析(输入股票代码):

经营分析☆ ◇688088 虹软科技 更新日期:2025-05-03◇ 通达信沪深京F10 ★本栏包括【1.主营业务】【2.主营构成分析】【3.前5名客户营业收入表】【4.前5名供应商采购表】 【5.经营情况评述】 【1.主营业务】 视觉人工智能技术的研发和应用,为智能手机、智能汽车、物联网(IoT)等智能设备提供一站式视觉人工 智能解决方案。 【2.主营构成分析】 截止日期:2024-12-31 项目名 营业收入(元) 收入比例(%) 营业利润(元) 利润比例(%) 毛利率(%) ───────────────────────────────────────────────── 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业(行业) 8.14亿 99.85 7.36亿 99.85 90.42 其他业务(行业) 119.54万 0.15 110.32万 0.15 92.29 ───────────────────────────────────────────────── 移动智能终端视觉解决方案(产品) 6.75亿 82.84 6.17亿 83.71 91.39 智能驾驶及其他IoT智能设备视觉解决 1.27亿 15.60 1.07亿 14.58 84.49 方案(产品) 其他(产品) 1272.45万 1.56 1259.09万 1.71 98.95 ───────────────────────────────────────────────── 境内(地区) 4.51亿 55.26 4.04亿 54.79 89.65 境外(地区) 3.63亿 44.59 3.32亿 45.06 91.39 其他业务(地区) 119.54万 0.15 110.32万 0.15 92.29 ───────────────────────────────────────────────── 直销(销售模式) 8.14亿 99.85 7.36亿 99.85 90.42 其他业务(销售模式) 119.54万 0.15 110.32万 0.15 92.29 ───────────────────────────────────────────────── 截止日期:2024-06-30 项目名 营业收入(元) 收入比例(%) 营业利润(元) 利润比例(%) 毛利率(%) ───────────────────────────────────────────────── 移动智能终端视觉解决方案(产品) 3.32亿 87.14 3.03亿 87.49 91.43 智能驾驶及其他IoT智能设备视觉解决 4336.40万 11.38 3784.76万 10.91 87.28 方案(产品) 其他(产品) 562.92万 1.48 556.11万 1.60 98.79 ───────────────────────────────────────────────── 境内(地区) 2.03亿 53.22 1.84亿 53.01 90.70 境外(地区) 1.78亿 46.78 1.63亿 46.99 91.48 ───────────────────────────────────────────────── 截止日期:2023-12-31 项目名 营业收入(元) 收入比例(%) 营业利润(元) 利润比例(%) 毛利率(%) ───────────────────────────────────────────────── 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业(行业) 6.70亿 99.92 6.05亿 99.93 90.35 其他业务(行业) 51.62万 0.08 42.26万 0.07 81.86 ───────────────────────────────────────────────── 移动智能终端视觉解决方案(产品) 5.81亿 86.73 5.28亿 87.26 90.90 智能驾驶及其他IoT智能设备视觉解决 7429.40万 11.08 6386.43万 10.55 85.96 方案(产品) 其他(产品) 1467.02万 2.19 1331.08万 2.20 90.73 ───────────────────────────────────────────────── 境内(地区) 4.00亿 59.62 3.60亿 59.39 89.98 境外(地区) 2.70亿 40.30 2.46亿 40.55 90.90 其他业务(地区) 51.62万 0.08 42.26万 0.07 81.86 ───────────────────────────────────────────────── 直销(销售模式) 6.70亿 99.92 6.05亿 99.93 90.35 其他业务(销售模式) 51.62万 0.08 42.26万 0.07 81.86 ───────────────────────────────────────────────── 截止日期:2023-06-30 项目名 营业收入(元) 收入比例(%) 营业利润(元) 利润比例(%) 毛利率(%) ───────────────────────────────────────────────── 移动智能终端视觉解决方案(产品) 3.12亿 91.67 2.88亿 92.51 92.40 智能驾驶及其他IoT智能设备视觉解决 2244.66万 6.60 1795.15万 5.76 79.97 方案(产品) 其他(产品) 588.32万 1.73 --- --- --- ───────────────────────────────────────────────── 境内(地区) 1.90亿 55.97 --- --- --- 境外(地区) 1.50亿 44.03 --- --- --- ───────────────────────────────────────────────── 【3.前5名客户营业收入表】 截止日期:2024-12-31 前5大客户共销售4.90亿元,占营业收入的60.14% ┌───────────────────────┬───────────┬───────────┐ │客户名称 │ 营收额(万元)│ 占比(%)│ ├───────────────────────┼───────────┼───────────┤ │合计 │ 49021.72│ 60.14│ └───────────────────────┴───────────┴───────────┘ 【4.前5名供应商采购表】 截止日期:2024-12-31 前5大供应商共采购0.66亿元,占总采购额的33.50% ┌───────────────────────┬───────────┬───────────┐ │供应商名称 │ 采购额(万元)│ 占比(%)│ ├───────────────────────┼───────────┼───────────┤ │新增供应商1 │ 1214.02│ 6.17│ │新增供应商2 │ 916.16│ 4.66│ │合计 │ 6593.36│ 33.50│ └───────────────────────┴───────────┴───────────┘ 【5.经营情况评述】 截止日期:2024-12-31 ●发展回顾: 一、经营情况讨论与分析 公司专注于计算机视觉领域,为行业提供算法授权及系统解决方案,是全球领先的视觉人工智能企业, 始终致力于视觉人工智能技术的研发和应用,坚持以技术创新为核心驱动力,在全球范围内为智能设备提供 一站式视觉人工智能解决方案。 作为全球影像视觉技术的赋能者,公司秉承成就客户、创造价值的理念,持续自我突破并挑战新的技术 边界,致力于在产业迭代的潮涌中破浪前行,在成就客户的过程中创造企业价值。2024年,公司坚定不移地 贯彻创新驱动的企业发展战略。在移动智能终端领域,公司持续发力,进一步巩固并拓展了技术与市场优势 。与此同时,公司以开拓新增长曲线的决心,深度布局智能汽车领域,全力开拓新市场、挖掘新客户、寻求 新伙伴合作。着眼产业发展趋势,公司开展前瞻性技术培育,通过创新打造面向未来的领先优势与核心竞争 力。通过一系列举措,公司核心竞争力得以深度夯实,新质生产力在各项业务中成功落地实践,为企业实现 高质量、可持续发展筑牢根基。 2024年,尽管全球宏观经济挑战仍存,但受益于部分新兴市场复苏、AI技术推动,以及厂商积极的市场 策略等,全球智能手机出货量迎来积极变化。据Counterpoint统计,2024年度全球智能手机出货量同比实现 4%的正增长。受益于行业整体的温和复苏,以及依托公司在视觉人工智能领域的绝对领先优势,2024年度, 公司智能手机业务收入延续良好增长势头,在此带动下,公司移动智能终端视觉解决方案实现营业收入67,5 26.11万元,同比增长16.17%,创下该业务史上最高收入记录,彰显了行业领先的长期价值创造能力。 2024年,虽然面临着外部环境变化、行业竞争加剧、汽车消费内生动力欠佳等挑战,但由于一系列政策 持续发力显效,各地补贴政策有效落地,多措并举共同激发汽车市场终端消费活力。据中汽协统计,2024年 度中国汽车产销量完成3,128.2万辆和3,143.6万辆,同比分别增长3.7%和4.5%。其中,全年出口量585.9万 辆,同比增长19.3%,再上新台阶。随着公司在智能汽车领域持续开拓定点项目,并稳步推进项目实施,各 项目在其生命周期内逐步释放价值,2024年度,公司智能汽车业务收入迎来大幅增长,公司智能驾驶及其他 IoT智能设备视觉解决方案实现营业收入12,718.80万元,同比增长71.20%。 2024年,公司保持高水平研发投入,全方位保障技术创新、产品创造和行业应用拓展,牢牢把握发展先 机。2024年度,公司研发费用共计39,785.10万元,占营业收入的48.81%。截至2024年末,公司研发人员586 人,占员工总人数的62.47%。 报告期内,公司实现营业收入81,517.35万元,同比增长21.62%;实现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17, 668.58万元,同比增长99.67%。公司重点开展并推进了如下工作: (一)强化市场领先地位,引领移动影像技术与体验革新 1、TurboFusion全机型渗透,AI驱动影像视频革新 2024年度,公司智能超域融合(TurboFusion)技术面向全机型的渗透率继续提升,进一步巩固了公司 在移动影像领域的领先地位。公司TurboFusion技术已完成从旗舰机型到高端、主流机型的全面渗透,核心 影像解决方案在多个客户机型中实现商业化落地。通过优化算法和硬件适配,TurboFusion在中低端机型市 场也实现了规模化落地。 在场景化方案上,新增了运动抓拍、AI人像光影重构等细分功能。运动抓拍功能通过优化算法和硬件协 同,实现了高速运动场景下的清晰成像。AI人像光影重构则通过深度学习技术,为人像照片提供更自然的光 影效果。 在端侧AI计算能力方面,公司继续探索生成式AI与TurboFusion技术的深度融合,优化了图像在夜景、 逆光、长焦等场景的基础画质,推动了影像计算智能化升级。 在视频领域,TurboFusion的视频解决方案已实现方案落地,为2025年视频方案的规模化奠定了基础。 这一进展标志着TurboFusion技术从静态影像向动态视频的全面扩展。 2、加码AI眼镜业务投入,驱动场景化应用落地 随着AI技术的迅猛发展与XR产业的逐步成熟,AI眼镜市场展现出巨大的潜力。凭借对市场趋势的精准研 判,公司于2024年度加大对AI眼镜业务的投入力度,并取得了一系列关键进展。 在产品研发方面,公司致力于提升AI眼镜的影像清晰度与影像质量。结合端侧轻量化模型,公司成功构 建并开发多项高度适配AI眼镜的高清影像处理算法,大幅提升成像视觉美感的同时,还可有效降低噪点,实 现成像效果在清晰度和细腻度层面的显著提升。针对AI眼镜特有场景需求,公司系统性地优化了覆盖商务、 直播、抓拍、交互等核心应用场景的专业算法解决方案,并创新研发适配大模型的算法,帮助精准体现用户 交互意图、充分发挥大模型能力。 为确保影像算法在硬件平台上的高效运行,公司针对市面上主流AI眼镜芯片进行了全栈适配分析。在产 业生态的构建上,公司与高通建立了深厚的合作关系,双方围绕AR1Gen1芯片平台深入协作,从软硬件层面 挖掘潜能,优化性能与功耗表现,为AI眼镜的影像与AI交互体验提供了有力支撑。 公司与多家知名AI眼镜品牌商建立了深度合作关系,并根据其产品定位与市场需求定制化开发影像算法 解决方案。截至目前,虹软技术已成功助力雷鸟V3完成国内首款AI眼镜的发售,产品上市后市场反馈良好。 (二)稳步推进智能汽车业务,全方位夯实发展底座 1、VisDrive一站式车载视觉软件解决方案 2024年度,公司持续迭代核心算法引擎,优化全场景产品矩阵布局。舱内业务上,公司继续拓宽了车型 覆盖范围,持续提升市场占有率。公司的健康监测算法引擎获得理论上的突破,相关算法产品实现从1到N的 复制,成功取得多个量产车型定点。法规类的产品除DDAW以及NCAP要求的DMS规模化量产上线外,还首次通 过欧洲最新的ADDW以及国内的IVISTA中国智能汽车指数和C-IASI的测试标准,并完成了量产上线。在合规能 力建设上,公司在ENCAP2026发布不久,便迅速启动并顺利完成OMS产品的部分合规验证。交互类产品上,公 司针对驾驶员驾驶环境研发了智能调节新产品SmartFit,目前与OEM客户完成了POC技术验证,此外,公司手 势识别算法引擎成功获得又一头部新能源客户的多个量产车型定点。 舱外业务上,公司以项目驱动产品落地,以产品驱动市场,积极拓展更多客户。公司周视感知算法已在 OEM客户车型上线,具备极暗及恶劣环境夜视能力的ADAS产品完成OEM客户的定向开发,3DAVM、哨兵监测( 含基于AVM摄像头的算法产品)等系列算法产品持续出货并新增量产定点。公司于2024年上半年重点推出了 基于智能SoC的舱泊一体解决方案,目前处于量产技术验证阶段,经过半年多的系统和软件算法磨合,方案 更趋于稳定,有望2025年导入量产。 2、前装软硬一体车载视觉解决方案 舱内业务上,依托在合规能力上的市场竞争优势、技术积累优势,公司着重从优化产品路线、渠道建设 等维度,全面推进海外布局。目前,公司面向舱内的前装软硬一体车载视觉解决方案Tahoe已获得多款车型 的全球定点项目,2024年度,除继续推进已定点项目的量产开发,并开拓海外新定点项目之外,公司也正推 进在客户车型上导入更多功能项目。此外,公司还为海外客户量身定制开发与测试工具,助力其智能化进程 加速迈进。2024年度,除自主开发客户之外,公司还与海外知名Tier1建立战略合作关系,双方互惠共享技 术和客户资源,深度布局海外市场。 舱外业务上,公司全力推进面向舱外的前装软硬一体车载视觉解决方案WestLake的产品化进程,并有序 开展市场推广和项目落地工作。2024年度,在驾驶测试方面,公司加大泛化性测试力度,持续打磨行车类功 能,整体性能进一步提升,对比业内同级主流视觉算法方案,各项性能表现均基本达到同档位产品量产水平 ,个别性能表现优于同档位产品量产水平。在法规合规测试方面,针对最新的NCAP法规中的测试项,公司依 托自研的规控算法和测试工具,持续进行验证和打磨,力求实现合规和体验的平衡。在系统研发方面,公司 持续优化解决方案,提升产品功能上限,深入开发无高精度地图的高速NOA、记忆行车、记忆泊车等功能。 目前,记忆行车、记忆泊车已完成开发部署,无图高速NOA也在进一步拓宽使用场景。在市场推广方面,公 司积极扩大合作伙伴和客户群体,凭借公司核心技术能力与丰富的经验积累,与合作伙伴强强联合、协同发 力,共同开辟市场。 3、商用车及工程机械车辆相关解决方案 在商用车及工程机械车辆领域,公司提供一站式的软件算法解决方案以及AiTrak软硬件一体解决方案。 2024年度,在商用货车领域,公司承接了中国重汽、柳汽、陕汽、一汽解放等OEM客户多款车型项目,商用 车全栈视觉算法产品VisDrive实现了AVM、BSD、DMS等算法量产。商用客车领域,公司在潍柴体系、金龙体 系实现了符合欧盟GSRII法规要求的软硬一体产品量产。工程机械车辆领域,公司在三一矿卡、合力叉车等 多种车型上实现了AiTrak系列产品落地量产。 (三)PSAI完成多平台覆盖,助力数十万中小商家降本提效 公司积极布局智能商拍业务,2024年度,在产品技术沉淀和商业拓展上均取得进展。在产品技术方面, 公司在智能商拍方向坚持双轮驱动,同步提升ArcMuse计算技术引擎商拍图像生成和视频生成的基础能力。2 024年度,ArcMuse计算技术引擎图像生成垂直大模型体系实现了从十亿级到百亿级参数量的跨越式提升。基 于最前沿的DiT架构升级模型体系,并以此为基础进一步提升AI模特图、AI模特场景图、AI商品图、智能试 衣等产品效果,扩展了ConsistentID、局部修复、版型替换等产品功能,显著提升了模特、服装、商品图像 生成的真实感与表现力。视频生成方面,公司2024年上半年率先在国内智能商拍赛道正式上线了AI模特视频 生成功能,仅需一张图片,即可生成优雅、写实的动态展示视频,通过动作表现力全面展示服装上身效果。 并且,在AI模特视频生成上线后,不断完善产品功能矩阵,支持了自定义视频动作、360°服装细节还原等 功能。 公司不断优化的ArcMuse计算技术引擎为包括PSAI在内的产品显著提质增效,公司也积极推动了PSAI产 品相关的多个算法通过境内深度合成服务算法备案。ArcMuse计算技术引擎成功通过了国家互联网信息办公 室《生成式人工智能服务管理暂行办法》规定的大模型备案许可,这些合规能力上的提升为公司以大模型为 基础的各个应用领域提供了坚实保障。 在智能商拍商业拓展上,公司坚持多管齐下,为不同客群制定差异化的市场战略。对于中小商家,通过 PSAISaaS主站精细化运营和电商平台化战略,不断扩大渗透率和用户粘性。截至2024年末,PSAI已完成淘宝 千牛、1688、抖音抖店、TikTok、京东京麦、拼多多和Shein等平台入驻,累计服务数十万商家客户。 (四)推动人才队伍高质量发展,促进管理质效提升 2024年度,公司聚焦人才队伍高质量发展,完善内部人才管理机制,使人力资源结构契合业务与组织架 构,提升管理质效。在招聘方面,公司根据总体人才战略需求,强化招聘体系资源整合与能力建设,完善内 外部人才供应链。基于人才增量调控,精准开展招聘工作,在智能汽车、AIGC等业务领域陆续引进具备引领 技术及业务发展能力的核心人才。强化雇主品牌建设,通过校招储备优秀应届毕业生,在各业务领域形成合 理的人才结构。 在管理机制方面,公司深度盘点人才体系,通过优化组织架构明晰业务目标,对各类别、各层次的人才 分布、配置、发展、评价进行系统评估,确定人才队伍高质量发展要求。其中,公司着重识别并培养具备优 秀潜力的新生代员工,激发资深员工和长期服务员工的内在驱动力,以长期绩优员工为能力标杆,优化完善 技术、产品等重要类别员工的职业发展路径,全方位构建良性的人才发展生态。 在员工培训方面,公司秉持“专业专注、学习创新”“坚持创新、追求卓越”理念,于2024年开设第二 期“管理培训研修班”,通过高管、内外部专家授课,提升一线业务管理者全局思维;开展“项目管理训练 营”,以“提质、降本、增效”为主题,培养具备成本管理与跨部门协作能力的骨干;实施“虹鹰训练营” 活动,帮助新员工融入企业文化。此外,公司还持续开展了“学习发展嘉年华”“优秀导师发展”等项目, 强化了导师队伍建设。通过一系列培训活动,公司搭建了较为全面的员工能力提升平台。 二、报告期内公司所从事的主要业务、经营模式、行业情况及研发情况说明 (一)主要业务、主要产品或服务情况 公司专注于计算机视觉领域,为行业提供算法授权及系统解决方案,是全球领先的视觉人工智能企业, 始终致力于视觉人工智能技术的研发和应用,坚持以技术创新为核心驱动力,在全球范围内为智能设备提供 一站式视觉人工智能解决方案。 公司拥有丰富的针对智能手机等移动智能终端以及智能汽车的视觉算法产品线,主营业务收入来源于自 主研发核心技术的授权许可使用。目前主要客户包括三星、小米、OPPO、vivo、荣耀、Moto等全球知名手机 厂商以及国内主要的自主品牌、部分合资及外资品牌汽车主机厂商。 针对智能手机,基于多年的研究开发,公司可以提供目前市面上大部分主流智能手机视觉人工智能算法 产品,包括单/双/多摄摄像头在各种场景下的拍摄和高质量成像、深度摄像头在各种场景下的拍摄和高质量 成像、潜望式长焦摄像头无级变焦、3D建模、全景、SLAM、AR/VR、人脸解锁、超像素无损变焦、人体驱动 等重要核心功能。在笔记本电脑上,公司从画质、隐私、美颜等几个方面来提升用户视频会议体验。通过视 频去噪、提升动态范围来改善会议时的画质;通过背景虚化、换背景实现用户隐私进行保护;通过人像美颜 、人体自动居中、人脸细节恢复和增强、眼镜去反光等技术提升视频会议效果。 在AI-XR领域,公司快速响应AI眼镜市场需求,积极布局AI眼镜影像算法,在原有VR/MR/AR算法解决方 案的基础上,快速拓展AI眼镜影像算法,不仅可以提供VR/MR/AR一站式多传感器标定解决方案,头显6DoF跟 踪、平面检测、稠密重建、语义分析、深度估计、实时人体/手部分割、实时3DMesh重建等空间感知解决方 案,手柄6DoF跟踪、裸手3D手势交互、视线跟踪和虚拟数字人表情驱动、人体驱动等交互解决方案,以及异步 时间扭曲、异步空间扭曲、视频透视(VST)等视觉呈现解决方案,还可以提供AI眼镜单摄像头在各种场景下 的拍摄和高质量成像、智能人脸识别、智能手势识别等解决方案。 在智能汽车领域,面向舱外,公司在行车辅助功能上储备了基于前视、周视、环视、后视、夜视摄像头 系统的视觉感知算法,可以提供ACC、LCC、AEB、ILC等高级智能驾驶辅助功能;在自动泊车功能(APA)上 储备了视觉感知算法、超声波视觉融合算法、规控算法;提供360°环视视觉子系统,支持2D/3DAVM全景影 像功能,支持透明底盘、哨兵监测功能。面向舱内,公司主要在DMS、OMS两种产品形态上积累了一系列视觉 感知算法,可以提供例如疲劳检测、分心检测、健康监测、身份识别(FaceID)、手势识别、遗留提醒等座 舱监控、互动系统功能。 在智能商拍领域,公司基于ArcMuse计算技术引擎发力商拍图像和视频生成,推出了PhotoStudioAI智能 商拍云工作室(PSAI),分为服装版和商品版,为不同客户群体提供服务。PSAI支持AI模特图、AI模特场景 图、AI商品图、智能试衣图片生成,以及AI模特视频生成功能。通过图片和视频内容生成的可控性与表现力 有机结合,为商家提供完美的服装等商品展示。同时,PSAI还提供智能抠图、智能布光等AI工具包,为图片 和视频生成内容提供智能后期处理工具,满足用户差异化需求。 (二)主要经营模式 1、盈利模式:公司主要盈利模式是将计算机视觉算法技术与客户特定设备深度整合,通过合约的方式 授权给客户,允许客户将相关算法软件或软件包装载在约定型号的智能设备上使用,以此收取技术和软件使 用授权费用。同时,公司也向客户销售软硬一体视觉解决方案。 2、研发模式:公司主要采取自主研发的模式。研发过程大致分为以下9个步骤:①获取需求信息;②管 理层决策研发方向;③搭建研发项目组;④验证研发项目算法,进行项目测试;⑤集体讨论决策项目算法; ⑥进行底层算法与实际环境的结合优化;⑦进行实际产品结合测试;⑧产品成熟后路演,选择合适的客户进 行测试合作;⑨测试合格后大规模推广。 3、销售模式:公司采用直销的方式,主要向智能手机、智能汽车、笔记本电脑、智能家居、智能零售 以及各类带摄像头的AIoT设备制造商销售计算机视觉算法软件及相关解决方案。 4、收费模式:按照业务合同的不同类型划分,公司的计算机视觉算法软件主要收费模式可划分为固定 费用模式和计件模式两种模式。①固定费用模式:按合同约定的软件授权期限,收取固定金额的软件授权费 用。特定客户在软件授权期限内,针对某款、某系列的特定设备内,可以合法地把含有虹软科技算法技术的 特定软件无限量装载在合约限定的智能设备上。②计件模式:在合同约定的软件授权期内,按照客户生产的 装载有虹软科技算法技术智能设备的数量进行收费。通常情况下,公司会与客户就不同生产数量区间,约定 阶梯价格,保障双方利益。针对软硬一体解决方案,公司目前采用计件模式。 5、采购模式:公司的主要采购内容包括研发、测试和运营所需的各类硬件设备、软件、服务,以及产 品解决方案所需的物料等。根据需求部门的请购申请,采购部门按照《采购管理制度》的要求,执行供应商 选择、采购合同签订、合同执行跟踪、采购付款申请等流程。针对软硬一体解决方案,由公司进行硬件的设 计并购买相应部分核心部件后,委托第三方进行组装生产。 (三)所处行业情况 1、行业的发展阶段、基本特点、主要技术门槛 根据《国民经济行业分类》(GB/T4754-2017),公司所属行业为“I65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业”中的“ I6513应用软件开发”。根据中国上市公司协会《中国上市公司协会上市公司行业统计分类指引》,公司所 属行业为“信息传输、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业-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业”,行业代码为“I65”。 公司从事计算机视觉技术算法的研发和应用,核心产品包括移动智能终端视觉解决方案、智能驾驶视觉 解决方案、智能商拍解决方案以及其他AIoT智能设备视觉解决方案,根据公司主要产品功能及服务对象的特 点,公司所属行业为计算机视觉行业,属于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业。 根据国家发改委公布的《战略性新兴产业重点产品和服务指导目录2016版》,公司属于“新一代信息技 术产业”。 1.1行业的发展阶段、基本特点 (1)行业的发展阶段、基本特点、产业政策 在新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的大背景下,人工智能加快向各产业渗透,日益成为科技创新、产业升级和生 产力提升的重要驱动力量。政府积极出台政策促进人工智能技术发展和应用,深化落实与视觉人工智能息息 相关的人工智能、智能制造、信息化和工业化的相关政策,为视觉人工智能的发展提供了政策与配套资源支 持。2024年以来,新出台的主要人工智能产业政策如下: 2024年1月,国务院常务会议研究部署推动人工智能赋能新型工业化有关工作。会议强调,要统筹高质 量发展和高水平安全,以人工智能和制造业深度融合为主线,以智能制造为主攻方向,以场景应用为牵引, 加快重点行业智能升级,大力发展智能产品,高水平赋能工业制造体系,加快形成新质生产力,为制造强国 、网络强国和数字中国建设提供有力支撑。 2024年3月,在《2024年国务院政府工作报告》中,提出要深化大数据、人工智能等研发应用,开展“ 人工智能+”行动,打造具有国际竞争力的数字产业集群。 2024年4月,国家发展改革委办公厅、国家数据局综合司印发《数字经济2024年工作要点》,提出适度 超前布局数字基础设施、深入推进产业数字化转型、加快推动数字技术创新突破、不断提升公共服务水平、 推动完善数字经济治理体系、全面筑牢数字安全屏障、主动拓展数字经济国际合作、加强跨部门协同联动等 内容。 2024年7月,工业和信息化部等四部门联合印发《国家人工智能产业综合标准化体系建设指南(2024版 )》,提出以抢抓人工智能产业发展先机为目标,完善人工智能标准工作顶层设计,强化全产业链标准工作 协同,统筹推进标准的研究、制定、实施和国际化,为推动我国人工智能产业高质量发展提供坚实的技术支 撑。 2024年12月,工业和信息化部等三部门联合印发《制造业企业数字化转型实施指南》,提出鼓励企业探 索智能研发新应用,开发“人工智能+”研发设计软件,构建设计模型、仿真模型等数据集,开展模型训练 ,发展创成式设计、实时仿真等创新应用,加速新产品研发。 进入2025年,政策持续聚焦人工智能产业。3月,在《2025年政府工作报告》中,提出持续推进“人工 智能+”行动,支持大模型广泛应用,大力发展智能网联新能源汽车、人工智能手机和电脑、智能机器人等 新一代智能终端以及智能制造装备。 (2)细分领域发展状况 视觉人工智能行业为各类人工智能应用提供基础支持技术,广泛应用于各类人工智能细分领域。2024年 以来,包括大模型在内AI新技术的发展,持续赋能智能汽车、人工智能手机和电脑、智能机器人等新一代智 能终端。与本公司相关的主要细分领域发展状况如下: 移动智能终端细分领域 2024年,尽管全球宏观经济挑战仍存,但受益于部分新兴市场复苏、AI技术推动,以及厂商积极的市场 策略等,全球智能手机出货量迎来积极变化。根据Counterpoint统计,2024年度全球智能手机出货量同比实 现4%的正增长。AI技术正成为核心卖点,三星、荣耀、小米、OPPO、vivo、传音等多家安卓手机厂商先后推 出了带有AI功能的手机产品。影像一直是智能手机竞争的主要赛道,AI技术的应用也进一步提升了手机的影 像能力,以大模型为计算基座的图像算法正驱动影像技术革新。Counterpoint预测,2027年全球AI手机渗透 率约40%,出货量有望达5.22亿部。行业认为,交互方式的革新、功能升级以及诸如折叠屏等新形态的出现 等因素相辅相成,预计在一定程度上会推动换机需求。 在AI与XR技术融合中,AI眼镜等智能终端正开启人机交互新模式。AI智能助理系统整合视觉识别、语音 交互和环境感知等多模态数据,构建“全息感知-实时解析-智能响应”的技术闭环,重塑用户在工作和生活 场景中的体验。AI眼镜行业正处于蓬勃发展的关键时期,科技企业纷纷布局,据报道,目前已有超40家国内 外厂商入局AI眼镜,其中包括互联网大厂、手机巨头、AR明星企业,涉及产品数量预计超过50款。IDC预计 ,2025年全球智能眼镜市场预计出货1,205万台,同比增长18.3%,其中不具备显示功能的音频眼镜及音频拍 摄眼镜预计出货547万台,同比增长101.9%。 智能汽车细分领域 据GlobalData公布数据,2024年全球汽车销量同比增长2.1%,达8,900万辆。从国内市场来看,虽然面 临着外部环境变化、行业竞争加剧、汽车消费内生动力欠佳等挑战,但由于一系列政策持续发力显效,各地 补贴政策有效落地,多措并举共同激发了汽车市场终端消费活力。据中汽协统计,2024年度中国汽车产销量 完成3,128.2万辆和3,143.6万辆,同比分别增长3.7%和4.5%。其中,全年出口量585.9万辆,同比增长19.3% ,再上新台阶。 中国智能汽车行业迎来发展的黄金期,高算力平台与智能化配置成为车企差异化竞争的核心要素。国家 发展改革委预测,到2025年,我国智能汽车的数量预计将达到2,800万辆,市场渗透率预计为82%;到2030年 ,智能汽车的数量将增至3,800万辆,渗透率预计将达到95%。在智能驾驶领域,从传统汽车制造商、传统Ti er1、新兴车企,到科技企业、互联网公司以及消费电子公司,均积极推进智能驾驶技术商业化进程。城市N OA、去高精地图以及舱驾融合等成为智能驾驶领域的主要发展趋势,这些技术的进步将推动智能驾驶向更高 层次的自动化与智能化阶段迈进。 在智能座舱领域,据中汽数据发布信息,智能座舱相关功能在中国乘用车市场渗透率超过70%,中国已 成为智能座舱规模最大的市场。随着高性能计算平台、多模态交互和操作系统等关键技术的突破,智能座舱 正加快向软硬件一体化发展。预计到2025年,国内智能座舱市场空间将达到千亿元级别。 商业拍摄细分领域 在电商领域,商品展示图片和视频是线上购物决策链路的核心触点,能够激发消费者的购买欲,

www.chaguwang.cn & ddx.gubit.cn 查股网提供数据 商务合作广告联系 QQ:76787148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