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营分析☆ ◇688088 虹软科技 更新日期:2025-09-17◇ 通达信沪深京F10
★本栏包括【1.主营业务】【2.主营构成分析】【3.前5名客户营业收入表】【4.前5名供应商采购表】
【5.经营情况评述】
【1.主营业务】
视觉人工智能技术的研发和应用,为智能手机、智能汽车、物联网(IoT)等智能设备提供一站式视觉人工
智能解决方案。
【2.主营构成分析】
截止日期:2025-06-30
项目名 营业收入(元) 收入比例(%) 营业利润(元) 利润比例(%) 毛利率(%)
─────────────────────────────────────────────────
移动智能终端视觉解决方案(产品) 3.39亿 82.69 3.10亿 85.44 91.30
智能汽车及其他AIoT智能设备视觉解决 6465.16万 15.76 4651.98万 12.83 71.95
方案(产品)
其他(产品) 637.46万 1.55 628.94万 1.73 98.66
─────────────────────────────────────────────────
境内(地区) 2.57亿 62.72 2.23亿 61.48 86.63
境外(地区) 1.53亿 37.28 1.40亿 38.52 91.30
─────────────────────────────────────────────────
截止日期:2024-12-31
项目名 营业收入(元) 收入比例(%) 营业利润(元) 利润比例(%) 毛利率(%)
─────────────────────────────────────────────────
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业(行业) 8.14亿 99.85 7.36亿 99.85 90.42
其他业务(行业) 119.54万 0.15 110.32万 0.15 92.29
─────────────────────────────────────────────────
移动智能终端视觉解决方案(产品) 6.75亿 82.84 6.17亿 83.71 91.39
智能驾驶及其他IoT智能设备视觉解决 1.27亿 15.60 1.07亿 14.58 84.49
方案(产品)
其他(产品) 1272.45万 1.56 1259.09万 1.71 98.95
─────────────────────────────────────────────────
境内(地区) 4.51亿 55.26 4.04亿 54.79 89.65
境外(地区) 3.63亿 44.59 3.32亿 45.06 91.39
其他业务(地区) 119.54万 0.15 110.32万 0.15 92.29
─────────────────────────────────────────────────
直销(销售模式) 8.14亿 99.85 7.36亿 99.85 90.42
其他业务(销售模式) 119.54万 0.15 110.32万 0.15 92.29
─────────────────────────────────────────────────
截止日期:2024-06-30
项目名 营业收入(元) 收入比例(%) 营业利润(元) 利润比例(%) 毛利率(%)
─────────────────────────────────────────────────
移动智能终端视觉解决方案(产品) 3.32亿 87.14 3.03亿 87.49 91.43
智能驾驶及其他IoT智能设备视觉解决 4336.40万 11.38 3784.76万 10.91 87.28
方案(产品)
其他(产品) 562.92万 1.48 556.11万 1.60 98.79
─────────────────────────────────────────────────
境内(地区) 2.03亿 53.22 1.84亿 53.01 90.70
境外(地区) 1.78亿 46.78 1.63亿 46.99 91.48
─────────────────────────────────────────────────
截止日期:2023-12-31
项目名 营业收入(元) 收入比例(%) 营业利润(元) 利润比例(%) 毛利率(%)
─────────────────────────────────────────────────
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业(行业) 6.70亿 99.92 6.05亿 99.93 90.35
其他业务(行业) 51.62万 0.08 42.26万 0.07 81.86
─────────────────────────────────────────────────
移动智能终端视觉解决方案(产品) 5.81亿 86.73 5.28亿 87.26 90.90
智能驾驶及其他IoT智能设备视觉解决 7429.40万 11.08 6386.43万 10.55 85.96
方案(产品)
其他(产品) 1467.02万 2.19 1331.08万 2.20 90.73
─────────────────────────────────────────────────
境内(地区) 4.00亿 59.62 3.60亿 59.39 89.98
境外(地区) 2.70亿 40.30 2.46亿 40.55 90.90
其他业务(地区) 51.62万 0.08 42.26万 0.07 81.86
─────────────────────────────────────────────────
直销(销售模式) 6.70亿 99.92 6.05亿 99.93 90.35
其他业务(销售模式) 51.62万 0.08 42.26万 0.07 81.86
─────────────────────────────────────────────────
【3.前5名客户营业收入表】
截止日期:2025-06-30
前5大客户共销售2.72亿元,占营业收入的66.23%
┌───────────────────────┬───────────┬───────────┐
│客户名称 │ 营收额(万元)│ 占比(%)│
├───────────────────────┼───────────┼───────────┤
│合计 │ 27179.01│ 66.23│
└───────────────────────┴───────────┴───────────┘
【4.前5名供应商采购表】
截止日期:2024-12-31
前5大供应商共采购0.66亿元,占总采购额的33.50%
┌───────────────────────┬───────────┬───────────┐
│供应商名称 │ 采购额(万元)│ 占比(%)│
├───────────────────────┼───────────┼───────────┤
│新增供应商1 │ 1214.02│ 6.17│
│新增供应商2 │ 916.16│ 4.66│
│合计 │ 6593.36│ 33.50│
└───────────────────────┴───────────┴───────────┘
【5.经营情况评述】
截止日期:2025-06-30
●发展回顾:
一、报告期内公司所属行业及主营业务情况说明
(一)所属行业发展情况
1、所属行业
根据《国民经济行业分类》(GB/T4754-2017),公司所属行业为“I65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业”中的“
I6513应用软件开发”。根据中国上市公司协会发布的《中国上市公司协会上市公司行业统计分类指引》,
公司所属行业为“信息传输、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业-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业”,行业代码为“I65”。
公司从事计算机视觉技术算法的研发和应用,主要产品有移动智能终端视觉解决方案、智能汽车及其他
AIoT智能设备视觉解决方案、智能商拍解决方案,根据公司主要产品功能及服务对象的特点,公司所属行业
为计算机视觉行业,属于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业。
根据国家发改委公布的《战略性新兴产业重点产品和服务指导目录2016版》,公司属于“新一代信息技
术产业”。
2、所属行业的发展情况、基本特点
随着人工智能技术日益成熟,其与各行各业的协同发展日趋加速,“人工智能+”已从理念共识转化为
产业实践的核心路径。作为底层支撑技术,视觉人工智能广泛应用于各类人工智能细分领域,以下是与本公
司相关的主要领域发展状况:
移动智能终端细分领域
2025年上半年,全球智能手机市场在宏观经济不确定性及关税政策影响下,仍实现连续两个季度正增长
,高端市场需求稳定及AI功能渗透成为主要驱动因素。根据市场研究机构Counterpoint统计数据,2025年第
一季度,全球智能手机市场出货额和出货量均同比增长3%,平均售价(ASP)同比增长1%至364美元,创下第
一季度历史新高;第二季度,全球智能手机出货量同比增长3%,出货额同比增长10%,ASP同比增长7%至347
美元,出货额首次在第二季度突破1000亿美元。
在AI与XR技术融合的前沿领域,AI眼镜等智能终端发展迅猛,开启人机交互新模式。AI智能助理系统整
合多模态数据,构建“全息感知-实时解析-智能响应”技术闭环,重塑用户体验。国际数据公司(IDC)于2
025年6月发布的《全球智能眼镜市场季度跟踪报告》显示,2025年第一季度全球智能眼镜市场出货量达到14
8.7万台,同比增长82.3%。细分来看,全球音频和音频拍摄眼镜市场出货量达到83.1万台,同比增幅高达21
9.5%;AR/VR市场出货量为65.6万台,同比增长18.1%。在该报告中,IDC预计2025年全球智能眼镜市场出货
量将达到1451.8万台,同比增长42.5%。具体到细分领域,音频和音频拍摄眼镜出货量预计为882.8万台,同
比增长225.6%;而AR/VR设备出货量预计为569.0万台,同比下降23.9%。
智能汽车细分领域
2025年上半年,在以旧换新政策的持续显效带动下,内需市场明显改善,对汽车整体增长起到重要支撑
作用。中汽协数据显示,2025年上半年,我国汽车产销分别完成1562.1万辆和1565.3万辆,均同比实现两位
数增长。其中乘用车产销分别完成1352.2万辆和1353.1万辆,同比分别增长13.8%和13%;商用车产销分别完
成209.9万辆和212.2万辆,同比分别增长4.7%和2.6%。上半年,中国汽车出口总量308.3万辆,同比增长10.
4%;国内销量1257万辆,同比增长11.7%,成为拉动市场整体增长的核心动力。
近年来,海外多个主要经济体针对汽车安全推出多项强制性标准,覆盖网络安全、功能安全及特定技术
等领域。2025年上半年,国内智能汽车领域也迎来法规密集调整期,推动行业从“技术驱动”向“合规优先
”转型。4月,交通运输部公告2025年第21号对《营运客车安全技术条件》(JT/T1094)等4项营运车辆行业
标准部分条款进行修订,其中优化调整了ESC、AEBS等安全装置的配备范围,明确针对新申请进入道路运输
市场的达标车型。此次修订将使AEBS辅助驾驶功能成为商用车法规强制要求。5月,《轻型汽车自动紧急制
动系统技术要求及试验方法》强制性国家标准征求意见稿发布,将自动紧急制动系统(AEBS)从推荐性标准
升级为强制性要求,适用范围从M1类乘用车扩展至N1类轻型载货汽车,新增多场景测试验证。6月,全国标
准信息公共服务平台公示了关于征求《智能网联汽车组合驾驶辅助系统安全要求》拟立项强制性国家标准项
目意见的通知,通过制定强制性国家标准,约束组合驾驶辅助系统功能表现,促进提升产品安全性能,减少
由于产品性能缺陷导致的安全事故,将有助于提升我国道路交通整体安全水平,实现标准内容对于组合驾驶
辅助系统产品形态的全面覆盖。
3、主要技术门槛
视觉人工智能属于高知识密集型领域,有较高的技术门槛,公司主要为移动智能终端、智能汽车等智能
设备以及商业拍摄领域提供视觉人工智能解决方案,在前述领域的主要技术门槛包括:
(1)端计算和边缘计算技术的积累
边缘计算极大程度上解决了物联网背景下集中式运算架构中的带宽和延迟两大瓶颈问题,主要难点在于
低资源的嵌入式平台环境的开发能力,基于移动终端的边缘计算具有巨大的应用价值,但是受限于移动终端
有限算力,诸多企业望而却步。
公司自2003年开始便明确了在嵌入式设备研发相关视觉人工智能技术的发展方向,在边缘计算技术领域
积累深厚,多年来建立了全面、复杂的多平台适用的底层嵌入式开发库。公司积累的算法具有高度的紧凑性
、稳定性以及易调用性,可以在高性能、有效大幅降低资源消耗的情况下实现高精度运行。
公司长期专注于嵌入式设备算法的研究与开发,多年来积累了大量基于端设备的视觉人工智能算法开发
经验。目前公司基于端设备的视觉人工智能算法适用性高、运行稳定,可以在边缘侧发起高效的运算,通过
诸如智能手机、笔记本电脑、智能可穿戴等设备实现高效的图像优化、识别与检测等功能。公司的移动智能
终端视觉解决方案、智能汽车及其他AIoT智能设备视觉解决方案等业务均是从边缘侧发起运算,在智能手机
、笔记本电脑、智能可穿戴设备、汽车和各类AIoT设备上实现各类视觉人工智能的功能。
(2)视觉人工智能技术的层次积累
在数码相机以及手机功能机时代,公司就开始专注于视觉人工智能技术的研发与应用,公司主要算法技
术都经过了长时间的锤炼,从基本的黑白小分辨率图像的摄取、增强、编辑、检测识别到高清大图像、视频
的实时处理均打下了坚实的基础,创造了有利和领先的条件。
公司掌握的视觉人工智能算法技术具有通用性和延展性。多年来,公司积极致力于将视觉人工智能算法
与行业应用相结合,凭借先进的科研力量、强大的产品开发能力以及卓越的工程实施能力,公司快速将视觉
人工智能算法技术落地为成熟的解决方案,并进一步将应用领域从智能手机扩展到智能汽车、智能可穿戴、
智能家居、智能零售等多个行业,助推行业升级。此外,公司基于自身深厚的技术积累,能够为上述行业快
速提供高性能、高效率、硬件平台适应性强、功耗控制优良的解决方案,大大降低各类客户的产品使用先进
技术的门槛,帮客户提升产品竞争力,助力视觉人工智能和人工智能相关应用的普及。
(3)工程落地能力
虹软创立至今,除不断积累和发展自身技术、掌握持续开发、迭代与硬件更加匹配的算法的能力,还一
直致力于与核心产业链内主流公司开展长期、广泛的合作。公司与高通、联发科等各主流芯片公司建立了长
期稳定的合作关系,在研发中持续合作交流,深入了解平台硬件特性并为其针对性优化,共同开发核心功能
,不断提高视觉人工智能技术算法产品与移动芯片的适配性。公司还与索尼传感器、三星半导体、格科微、
OmniVision、舜宇光学、思特威、锐视智芯等业内核心器件合作伙伴建立了业务交流或合作关系,在项目早
期就针对特定相机或硬件做算法适配和调优。针对智能终端的芯片平台,公司具备针对CPU、GPU、DSP和NPU
等各个算力单元的强大优化能力。结合各硬件算力单元的能力和算法模块的算力需求,公司具备的异构计算
优化能力能够从系统层面更有效地优化性能、降低功耗。得益于此,除核心技术能力突出外,公司同时具备
优势明显的工程落地能力,在客户提出技术需求后,能更好地联合和发挥在相机模组、软硬件平台、产线、
算法等多方资源合作优势,进而提供效果好、能耗低、效率高、硬件平台适应性广并能够快速落地的解决方
案。
(二)主要业务、主要产品及其用途
公司专注于计算机视觉领域,为行业提供算法授权及系统解决方案,是全球领先的视觉人工智能企业,
始终致力于视觉人工智能技术的研发和应用,坚持以技术创新为核心驱动力,在全球范围内为智能设备提供
一站式视觉人工智能解决方案。
公司拥有丰富的针对智能手机等移动智能终端以及智能汽车的视觉算法产品线,主营业务收入来源于自
主研发核心技术的授权许可使用。目前主要客户包括三星、小米、OPPO、vivo、荣耀、Moto等全球知名手机
厂商以及国内主要的自主品牌、部分合资及外资品牌汽车主机厂商。
在智能手机领域,依托多年研发积累,公司可以提供目前市面上大部分主流智能手机视觉人工智能算法
产品,包括单/双/多摄摄像头在各种场景下的拍摄和高质量成像、深度摄像头在各种场景下的拍摄和高质量
成像、潜望式长焦摄像头无级变焦、3D建模、全景、SLAM、AR/VR、人脸解锁、超像素无损变焦、人体驱动
等重要核心功能。在笔记本电脑领域,公司从画质、隐私、美颜等方面来提升用户视频会议体验。通过视频
去噪、提升动态范围来改善会议时的画质;通过背景虚化、换背景实现对用户隐私进行保护;通过人像美颜
、人体自动居中、人脸细节恢复和增强、眼镜去反光等技术提升视频会议效果。
在AI-XR领域,公司大力拓展AI眼镜算法研究与应用,可以提供目前市面上绝大部分主流AI眼镜视觉人
工智能算法产品,包括在各种场景下的检测、拍摄和高质量成像、智能人脸识别、智能手势识别、眼动追踪
等解决方案。同时,还可以辅助AI大模型,提供基于视觉感知的解决方案。另外还提供VR/MR/AR一站式多传
感器标定解决方案,头显6DoF跟踪、平面检测、稠密重建、语义分析、深度估计、实时人体/手部分割、实
时3DMesh重建等空间感知解决方案,手柄6DoF跟踪、裸手3D手势交互、视线跟踪和虚拟数字人表情驱动、人
体驱动等交互解决方案,以及异步时间扭曲、异步空间扭曲、视频透视(VST)等视觉呈现解决方案。
在智能汽车领域,智能行车辅助方面,公司已储备基于前视、周视、环视、后视、夜视摄像头系统的视
觉感知算法,可支持ACC、LCC、AEB、ILC等驾驶辅助功能;智能停车辅助方面,公司已构建360°环视视觉
子系统,支持2D/3DAVM全景影像,并具备透明底盘、哨兵监测等功能,同时针对自动泊车(APA),已储备
视觉感知、超声波-视觉融合及规控算法;舱内驾驶员/乘员视觉安全辅助方面,公司主要在驾驶员安全辅助
、乘员安全辅助系统两类产品上针对驾乘安全积累了一系列视觉感知算法,可以提供例如疲劳检测、分心检
测、健康监测、身份识别(FaceID)、安全带、安全座椅、危险坐姿、体态类别识别等主/被动安全功能。
在智能商拍领域,公司基于ArcMuse计算技术引擎构建商拍图像和视频生成能力,推出PhotoStudioAI智
能商拍云工作室(PSAI)。该平台细分服饰版和商品版,为不同客户群体提供精准化智能商拍服务。PSAI支
持AI模特图、AI场景图、AI商品图、AI试衣、AI鞋子上脚、AI商品复色等图片生成,以及AI模特视频生成功
能。通过图片和视频内容生成的可控性与表现力有机结合,为商家提供完美的服装等商品展示。同时,PSAI
还提供高清尺寸放大、智能抠图、对象擦除、智能补光等AI工具包,为图片和视频生成内容提供智能后期处
理工具,满足用户差异化需求。
(三)主要经营模式
1、盈利模式:公司主要盈利模式是将计算机视觉算法技术与客户特定设备深度整合,通过合约的方式
授权给客户,允许客户将相关算法软件或软件包装载在约定型号的智能设备上使用,以此收取技术和软件使
用授权费用。同时,公司也向客户销售软硬一体视觉解决方案。
2、研发模式:公司主要采取自主研发的模式。研发过程大致分为以下9个步骤:①获取需求信息;②管
理层决策研发方向;③搭建研发项目组;④验证研发项目算法,进行项目测试;⑤集体讨论决策项目算法;
⑥进行底层算法与实际环境的结合优化;⑦进行实际产品结合测试;⑧产品成熟后路演,选择合适的客户进
行测试合作;⑨测试合格后大规模推广。
3、销售模式:公司采用直销的方式,主要向智能手机、智能汽车、笔记本电脑、智能家居、智能零售
以及各类带摄像头的AIoT设备制造商销售计算机视觉算法软件及相关解决方案。
4、收费模式:按照业务合同的不同类型划分,公司的计算机视觉算法软件主要收费模式可划分为固定
费用模式和计件模式两种模式。①固定费用模式:按合同约定的软件授权期限,收取固定金额的软件授权费
用。特定客户在软件授权期限内,针对某款、某系列的特定设备内,可以合法地把含有虹软科技算法技术的
特定软件无限量装载在合约限定的智能设备上。②计件模式:在合同约定的软件授权期内,按照客户生产的
装载有虹软科技算法技术智能设备的数量进行收费。通常情况下,公司会与客户就不同生产数量区间,约定
阶梯价格,保障双方利益。针对软硬一体解决方案,公司目前采用计件模式。
5、采购模式:公司的主要采购内容包括研发、测试和运营所需的各类硬件设备、软件、服务,以及产
品解决方案所需的物料等。根据需求部门的请购申请,采购部门按照《采购管理制度》的要求,执行供应商
选择、采购合同签订、合同执行跟踪、采购付款申请等流程。针对软硬一体解决方案,由公司进行硬件的设
计并购买相应部分核心部件后,委托第三方进行组装生产。
(四)市场地位
目前视觉人工智能市场已初步形成“头部集聚+垂直深耕”的竞争格局,技术迭代加速、行业渗透深化
以及政策引导等因素仍在持续推动市场动态变化。核心技术积累、产品化能力、产业生态链合作均构成各垂
直行业的核心壁垒。公司是计算机视觉行业领先的算法服务提供商及解决方案供应商,是全球领先的计算机
视觉人工智能企业。
公司坚持深耕计算机视觉算法技术,深化各行业布局的发展战略,逐步将计算机视觉算法技术的应用扩
展至更多的智能终端设备领域。除本公司外,行业中国内企业主要有商汤科技、旷视科技,国外企业主要有
SeeingMachines、Mobileye、Cipia、Smarteye。
在智能手机领域,公司为客户提供全栈视觉人工智能解决方案,是全球最大的智能手机视觉人工智能算
法供应商之一,大部分智能手机视觉解决方案达到国内外先进水平,多数新创技术在行业内属于技术首发。
公司主要客户包括三星、小米、OPPO、vivo、荣耀、Moto等全球知名手机厂商,据IDC所统计的2019年度至2
024年度全球出货量前五的手机品牌中,除苹果公司完全采用自研视觉人工智能算法外,其余安卓系统手机
的主流机型均有搭载公司视觉人工智能解决方案。同时,公司与高通、联发科等移动芯片厂商深度合作,针
对不同硬件平台优化算法,提升与移动芯片的适配性,并且与豪威、索尼、三星半导体等传感器厂商建立技
术交流,形成从底层硬件到终端应用的完整生态链。
在AR/VR/XR领域,公司进行前瞻性布局,从标定、感知、交互和视觉呈现四个维度构建了一套完整的虹
软空间计算技术体系,为客户打造了一站式、全方位的产品解决方案。公司在大力更新技术的同时,也与多
家业界头部厂商保持密切沟通和交流,持续扩大技术合作生态圈。在AI-XR技术的深度融合进程中,以AI眼
镜为代表的智能终端设备正开启人机交互的新范式。公司快速响应AI眼镜市场需求,积极布局AI眼镜影像算
法,与多家知名AI眼镜品牌商建立了深度合作关系,根据品牌商的产品定位与市场需求,为其定制化开发影
像算法解决方案。目前,公司已成功助力多家AI眼镜公司首款产品发售。
在智能汽车领域,公司为客户提供面向舱内外的VisDrive一站式车载视觉软件解决方案,是国内基于高
通智能座舱平台的主流视觉算法供应商。公司客户覆盖了国内主要的自主品牌、部分合资品牌以及外资品牌
汽车主机厂商,已经赋能众多客户顺利在相关国家和地区实现产品量产落地,大大加快了新车市场化进程。
公司积极拥抱技术变革,引领计算机视觉技术发展,自成立以来,经历了从浅层模式识别到深度学习,
再到大模型驱动的智能计算的多阶段演进。当前,人工智能技术正经历以大模型为核心的范式变革,在政策
引领、产业升级与技术跃迁的三重驱动下,垂直行业大模型正重构各产业生态。依托深厚的视觉AI技术积累
,以自研ArcMuse计算技术引擎为核心,公司不断推动视觉大模型的技术进步与行业落地。公司于2023年推
出PSAI,目前已完成淘宝千牛、1688、抖音抖店、TikTok、京东京麦、拼多多、Shein、亚马逊等平台入驻
,成为国内率先完成主流电商平台全覆盖的服务提供商,累计服务数十万商家客户。
二、经营情况的讨论与分析
公司专注于计算机视觉领域,为行业提供算法授权及系统解决方案,是全球领先的视觉人工智能企业,
始终致力于视觉人工智能技术的研发和应用,坚持以技术创新为核心驱动力,在全球范围内为智能设备提供
一站式视觉人工智能解决方案。
2025年上半年,公司凭借稳扎稳打的举措深耕赛道,在不断筑牢AI核心技术底座的基础上,继续拓展技
术与产品的应用场景,实现整体收入与利润的持续双增长,彰显出强劲的发展韧性与持久增长动能。报告期
内,公司实现营业收入41034.85万元,同比增长7.73%;实现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8853.61万元,同
比增长44.06%。其中,公司移动智能终端视觉解决方案实现营业收入33932.23万元,同比增长2.23%;智能
汽车及其他AIoT智能设备视觉解决方案实现营业收入6465.16万元,同比增长49.09%。
公司保持高水平研发投入,为技术创新的持续推进、产品创造的不断突破及行业核心应用的拓展提供坚
实保障。2025年上半年,公司研发费用共计19858.59万元,占营业收入的48.39%。截至2025年6月30日,公
司研发人员596人,占公司总人数的比例为62.15%,研发人员中硕士及以上学历占比62.58%。
2025年上半年,公司按照既定目标,重点开展并推进了如下工作:
(一)移动智能终端业务
1、智能手机业务
作为移动智能终端视觉解决方案主打产品,TurboFusion技术和产品持续迭代,并加速在全机型市场上
的渗透。公司针对不同算力芯片平台持续下沉TurboFusion技术和扩大产品支持范围。通过重构算法架构、
精简计算模块、优化数据处理流程等方式,公司进一步提升了影像处理效率并降低系统负载与功耗,确保不
同平台机型高频使用影像功能时的稳定续航,特别是在夜景、逆光、长焦等场景上显著改善了画质。
公司TurboFusion视频解决方案实现多项核心优化。针对极端光照场景,公司聚焦用户体验与环境适应
性实现多项创新,为极端光照环境下的清晰成像提供保障。针对长时录制场景,公司通过挖掘底层硬件特性
、优化数据处理流和计算路径,进一步提升了处理效率、降低高分辨率下的运算功耗。在影调维度,公司结
合人眼视觉特性优化色调映射及局部对比度增强算法,使画面在保留细节与动态范围的同时,呈现更自然平
滑的影调过渡,增强了电影感与沉浸感。公司TurboFusion星空拍摄整体解决方案完成多模块升级,并在头
部客户实现了商业应用,巩固了公司在特殊场景影像算法领域的优势。
在手机影像技术革新中,公司聚焦高倍率变焦场景,基于生成式超分技术的深度优化,实现了画质与处
理效能的双重突破。通过端侧大模型对图像结构的智能理解,重建长焦丢失细节,使极限变焦场景下的画面
清晰度跨越式提升;重构硬件协作架构,处理效率显著跃升,确保了高倍率拍照的真实性。
2、AI眼镜业务
基于AI眼镜这一创新产品形态,公司正以“技术深耕+生态共建”的双轮驱动战略,系统性拓展多元应
用场景,深入挖掘产品潜能,持续增强核心竞争力,稳步拓宽行业边界,释放长期发展价值。
在算法优化方面,公司聚焦复杂环境下的图像处理技术瓶颈,依托先进的图像处理算法与自主研发的深
度学习视觉框架,全面提升AI眼镜在视觉感知、影像捕捉与智能识别等维度的处理能力。通过算法与硬件的
深度融合,显著强化设备在复杂场景中的视觉交互体验,为拍摄质量优化与AI功能拓展提供坚实技术支撑。
在生态协作方面,公司已与高通等头部芯片厂商建立紧密合作,推进自研影像算法与AI眼镜专用芯片的底层
适配与性能协同。同时,公司持续优化SDK对系统环境的兼容性,有效降低客户集成门槛,加快产品落地节
奏。在商业化进程方面,公司已经与多家头部厂商签约,占据绝对的头部厂商市占率优势,相关产品方案已
在多个标杆项目中完成量产落地,并为后续的产品、技术扩展打下良好的基础。
展望下半年,公司将重点围绕产品能力提升、生态资源拓展以及客户导入三大方向深入布局,着力打造
场景化解决方案套件,构建横向经验复用机制,在消费级领域持续探索更多应用可能,推动AI眼镜加速从创
新概念向规模化商用核心智能终端的转变,为行业发展注入新的增长动能。
(二)智能汽车业务
1、舱内业务(驾驶员/乘员视觉安全辅助)
报告期内,公司在驾驶员/乘员视觉安全辅助领域持续发力,巩固差异化竞争优势,旗下驾驶员安全辅
助系统、乘员安全辅助系统等核心产品完成多轮技术迭代与性能提升,并批量出货至海内外客户群体,覆盖
国内外整车厂、Tier1及新能源汽车品牌等多元化合作对象。
在全球市场布局上,公司聚焦法规强制要求的主流及关键领域,重点针对以DMS、OMS等核心功能为主体
、符合全球汽车安全法规的核心产品,推动其ADDW/DDAW合规认证并开展全球化推广工作。2025年上半年,
公司DMS首个内后视镜海外项目正式通过欧盟ADDW认证,满足了欧标区域的量产条件;同时,公司DMS产品在
岚图、吉利等品牌的部分海外量产车型项目中,针对ENCAP(欧洲新车安全评鉴协会)安全警告测试取得满
分成绩,为后续顺利导入量产项目筑牢了法规合规基础。此外,公司DOMSENCAP2026产品方案目前也正在同
步研发,后续将重点推进法规机构的摸底测试认证。
面向舱内的前装软硬一体车载视觉解决方案Tahoe产品已于2025年上半年在欧洲知名豪华品牌车型上完
成量产交付,为后续进一步拓展打下坚实基础。第二代基于国产芯片的低成本替代方案也在研发中,已完成
初始版本。
在产业协作上,公司与欧洲某舱内传感器全球供应商及Tier1的深度战略合作持续推进,双方联合完成
了集成OMS、HOD(脱手检测系统)、CPD(儿童遗忘检测系统)及SRS(安全气囊系统)的传感器融合产品原
型开发工作,后续将率先在欧洲市场进行推广。
2、舱外业务(智能停车辅助、智能驾驶辅助)
报告期内,公司加大“舱外”相关领域的投入与资源配置,主推智能停车辅助系统和智能辅助驾驶系统
。在技术研发层面,公司舱泊一体解决方案在客户项目上完成POC技术验证,APA产品则通过持续打磨提升场
景适应性,已完成雷达融合、自选车位、倒车循迹等泊车全功能开发。
报告期内,公司以“安全合规、平台迭代、量产落地”为主线,稳步推进驾驶辅助系统三大产品线的落
地工作。在低算力平台解决方案(SouthLake/WestLake)方面,公司聚焦欧洲强制法规及国内即将推出的AE
B强制法规,已完成AEB等关键安全功能的深度测试验证与算法优化。目前,基于低算力平台的演示样车已获
得客户高度认可及定点,标志着公司L2级智能辅助驾驶解决方案正式进入商业化落地阶段。在中高算力平台
解决方案(EastLake)上,EastLake解决方案成熟度进一步提升,针对舱驾一体新形态完成系统架构升级,
并与客户启动了POC项目开发,落地化进程有序进行。在监管合规层面,针对上半年行业高度关注的L2级组
合驾驶辅助安全风险,公司第一时间跟踪国家强制标准制定动态,对舱外驾驶辅助产品从传感器配置、功能
策略到失效保护机制进行系统性设计调整,同步完成新版软件迭代,确保解决方案的行业竞争力。
3、商用车市场
针对商用车车型及市场特点,公司对软件算法解决方案进一步适配优化:如DMS功能,结合商用车座舱
空间大、商用车驾驶员特殊属性及硬件平台低成本等特点,联合Tier1与主机厂深化适配;AVM功能则针对车
型多、标定工位不规范、摄像头成本低等问题优化适配。同时,公司将前装优化的软件方案快速移植至后装
硬件平台,以满足后装市场安全监管及安装使用便利需求。
4、海外市场战略
报告期内,公司持续推进“海外”市场战略。产品层面,公司聚焦VisDrive、Tahoe、ADAS、TD320、Mo
noLake等核心产品,积极拓展国际化应用场景,加速其在重点区域市场的落地进程。公司以GSR法规和ENCAP
2026标准要求为核心技术导向,继续优化DMS/OMS产品功能规划,增强对海外市场的适配能力,同时强化在
智能座舱与安全驾驶相关细分领域的技术沉淀与量产交付能力。市场拓展与渠道建设方面,公司从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