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营分析☆ ◇688092 爱科科技 更新日期:2025-05-24◇ 通达信沪深京F10
★本栏包括【1.主营业务】【2.主营构成分析】【3.前5名客户营业收入表】【4.前5名供应商采购表】
【5.经营情况评述】
【1.主营业务】
为客户提供稳定高效、定制化、一体化的智能切割设备。
【2.主营构成分析】
截止日期:2024-12-31
项目名 营业收入(元) 收入比例(%) 营业利润(元) 利润比例(%) 毛利率(%)
─────────────────────────────────────────────────
智能切割行业(行业) 4.51亿 99.95 1.91亿 99.96 42.34
其他业务(行业) 22.20万 0.05 8.59万 0.04 38.70
─────────────────────────────────────────────────
智能切割设备(产品) 4.14亿 91.66 1.65亿 86.32 39.87
配件及服务(产品) 3741.16万 8.29 2606.72万 13.64 69.68
其他业务(产品) 22.20万 0.05 8.59万 0.04 38.70
─────────────────────────────────────────────────
境外(地区) 2.29亿 50.68 1.04亿 54.58 45.59
境内(地区) 2.22亿 49.27 8674.10万 45.38 38.99
其他业务(地区) 22.20万 0.05 8.59万 0.04 38.70
─────────────────────────────────────────────────
经销(销售模式) 2.59亿 57.27 1.09亿 56.78 41.98
直销(销售模式) 1.93亿 42.68 8252.41万 43.17 42.82
其他业务(销售模式) 22.20万 0.05 8.59万 0.04 38.70
─────────────────────────────────────────────────
截止日期:2024-06-30
项目名 营业收入(元) 收入比例(%) 营业利润(元) 利润比例(%) 毛利率(%)
─────────────────────────────────────────────────
销售商品(产品) 2.14亿 100.00 9484.43万 100.00 44.30
─────────────────────────────────────────────────
截止日期:2023-12-31
项目名 营业收入(元) 收入比例(%) 营业利润(元) 利润比例(%) 毛利率(%)
─────────────────────────────────────────────────
智能切割行业(行业) 3.84亿 99.92 1.68亿 99.82 43.78
其他业务(行业) 32.26万 0.08 30.31万 0.18 93.95
─────────────────────────────────────────────────
智能切割设备(产品) 3.58亿 93.31 1.50亿 88.86 41.73
配件及服务(产品) 2538.01万 6.61 1844.15万 10.96 72.66
其他业务(产品) 32.26万 0.08 30.31万 0.18 93.95
─────────────────────────────────────────────────
境内(地区) 1.95亿 50.86 7612.59万 45.24 38.98
境外(地区) 1.88亿 49.06 9183.99万 54.58 48.75
其他业务(地区) 32.26万 0.08 30.31万 0.18 93.95
─────────────────────────────────────────────────
经销(销售模式) 2.31亿 60.28 1.00亿 59.60 43.33
直销(销售模式) 1.52亿 39.64 6767.57万 40.22 44.46
其他业务(销售模式) 32.26万 0.08 30.31万 0.18 93.95
─────────────────────────────────────────────────
截止日期:2023-06-30
项目名 营业收入(元) 收入比例(%) 营业利润(元) 利润比例(%) 毛利率(%)
─────────────────────────────────────────────────
销售商品(产品) 1.66亿 100.00 7178.61万 100.00 43.34
─────────────────────────────────────────────────
境外(地区) 8574.25万 51.76 --- --- ---
境内(地区) 7990.24万 48.24 --- --- ---
─────────────────────────────────────────────────
【3.前5名客户营业收入表】
截止日期:2024-12-31
前5大客户共销售0.72亿元,占营业收入的15.99%
┌───────────────────────┬───────────┬───────────┐
│客户名称 │ 营收额(万元)│ 占比(%)│
├───────────────────────┼───────────┼───────────┤
│客户A │ 3104.39│ 6.87│
│客户B │ 1218.58│ 2.70│
│客户C │ 1033.30│ 2.29│
│客户D │ 954.09│ 2.11│
│客户E │ 911.24│ 2.02│
│合计 │ 7221.60│ 15.99│
└───────────────────────┴───────────┴───────────┘
【4.前5名供应商采购表】
截止日期:2024-12-31
前5大供应商共采购0.74亿元,占总采购额的43.57%
┌───────────────────────┬───────────┬───────────┐
│供应商名称 │ 采购额(万元)│ 占比(%)│
├───────────────────────┼───────────┼───────────┤
│供应商A │ 2384.47│ 14.05│
│供应商B │ 1997.70│ 11.78│
│供应商C │ 1144.49│ 6.75│
│供应商D │ 953.47│ 5.62│
│供应商E │ 910.13│ 5.37│
│合计 │ 7390.26│ 43.57│
└───────────────────────┴───────────┴───────────┘
【5.经营情况评述】
截止日期:2024-12-31
●发展回顾:
一、经营情况讨论与分析
公司长期深耕非金属智能切割技术领域,紧跟行业发展脉搏,以自主研发的工业软件与智能切割设备的
深度融合为核心,以智能切割工业机器人为载体,成功推出了一系列针对多元行业的专业化、高端化的智能
切割解决方案,全力推动下游行业的数字化转型。公司秉承“以人为本、用户第一、追求卓越、团队合作”
的核心价值观,依托自身技术优势,不断推进研发创新,实现新技术、新产品迭代升级,致力于成为全球数
字切割的领导者,引领行业发展潮流。
2024年,公司既迎来了新的发展机遇,也面临着诸多挑战。面对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公司坚守
既定的战略蓝图与经营规划,放眼全球进行布局,引领技术创新潮流,深度融入全球先进制造业的自动化、
数字化及智能化转型浪潮。与此同时,公司进一步强化精细化管理措施,加大成本控制与效率提升的管理力
度,优化竞争力,稳固内部运营基础,推动公司向高质量发展阶段迈进,实现下游用户数量稳步增长。
(一)非金属智能切割领域深耕细作,业务扎实稳健
报告期内,在管理层和全体员工的共同努力下,公司实现营业收入4.52亿元,同比增长17.58%;实现归
属于母公司股东的净利润6701.11万元,同比下降11.00%,扣非净利润6474.22万元,同比下降8.32%。
(二)新质生产力引领,人工智能赋能,构建高端智能化切割新方案
在制造业加速向智能化、绿色化转型的浪潮中,新质生产力已然成为推动行业高质量发展的核心引擎。
作为国内非金属智能切割设备领域的领军企业,爱科科技始终将科技创新置于企业发展的核心位置,积极践
行国家创新驱动发展战略,以技术突破引领产业升级。报告期内,公司持续加大在非金属智能切割领域的研
发投入,致力于打造更高效、更智能的切割设备,以满足市场对高精度、高效率和定制化生产日益增长的需
求。通过深度融合精密运动控制、机器视觉、智能制造和物联网等技术,以智能切割工业机器人为载体,实
现了从材料识别、路径规划到切割控制的全流程智能化升级,不仅显著提升了生产效率和产品质量,更赋予
了设备强大的柔性生产能力,使其能够快速响应个性化定制需求,助力企业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脱颖而出。
报告期内,公司研发经费投入3318.24万元,新增发明专利申请19项,实用新型专利申请5项,软件著作权申
请22项。截至报告期末,公司累计获得发明专利72项,实用新型专利89项,软件著作权147项。
(三)战略收购德国智能切割设备公司,加速全球化战略落地
为进一步拓展公司在全球非金属切割领域的业务版图,爱科科技积极采用内生增长与外延扩张相结合的
战略,持续优化发展空间。报告期内,爱科科技全球化战略取得重要突破,通过全资子公司爱科亚洲成功收
购德国智能切割设备公司ARISTO德国100%股权,进一步完善了全球化战略布局。ARISTO德国作为德国领先的
智能切割设备制造商,以高精密切割技术、卓越的切割效果和稳定的设备性能著称,尤其在高分子复合材料
等非金属材料切割领域表现卓越,深受全球客户信赖。此次收购有助于增强公司在全球市场的竞争力,提升
公司产品的市场占有率。同时,借助ARISTO德国在智能化切割领域的技术优势和市场资源,爱科科技将加速
在海外市场的本地化销售与服务布局,进一步巩固和提升国际品牌效益,助力公司实现高质量发展。
(四)管理效能与经营质量双提升,数字化转型成效显著
报告期内,公司紧密围绕业务特点,持续推进事业部改革,强化战略与运营的协同管理,管理效能与经
营质量实现双提升,数字化转型成效显著。
1、事业部改革深化,激发专业活力
公司通过增强总部中心平台的引领与赋能作用,以及职能部门的高效支持与服务,进一步激发了各事业
部的专业活力。在行业应用探索、研发创新能力提升及客户网络拓展等方面取得显著成效,有力推动了公司
发展战略的落地实施。依托事业部制改革,公司研发与售后服务团队已紧密嵌入用户端,构建起与用户共创
共赢的生态模式,为客户提供从售前咨询、售中支持到售后升级的全方位、高质量技术服务,同时促进了产
品与解决方案的持续迭代与优化。
2、内控管理优化,提升组织活力
公司继续加强内控管理,优化考核机制,通过组织结构和人员结构调整,推进服务整合,进一步提升了
组织活力。这些措施不仅提高了内部管理效率,还为公司战略实施提供了坚实的组织保障。
3、数字化转型加速,赋能高效运营
基于已构建的数字平台“数字爱科”,公司持续深入数字化技术与功能迭代。通过对公司运行全链路数
据的分析,公司实现了运行管理效率的优化,能够及时了解市场变化情况,提升服务制造水平,并有效降低
运营成本。数字化转型的推进,使公司在市场竞争中更具优势,为高质量发展奠定了坚实基础。
(五)紧跟行业动态,深入挖掘市场潜力
报告期内,公司紧密跟踪行业应用场景的变化趋势,围绕非金属材料的智能加工和全自动化作业,针对
数字印刷、纺织工业、复合材料三大行业开展技术创新和市场开拓,取得了显著成果。
1、数字印刷领域:技术创新巩固市场地位
数字印刷凭借其灵活、可变、便捷的优势,正从商业印刷领域快速扩展到工业应用和生活消费等场景,
市场空间持续增长。公司凭借多年在切割行业的深厚积累,已储备了丰富的数字印刷切割产品系列。报告期
内,公司依托自身在工业控制领域的核心技术优势,进一步深化了对数字化压痕专用聚合物材料体系和增材
制造立体刀模技术的研究,提出了全数字制造技术的解决方案,并成功实现了从科研到产品的转化,进一步
巩固了公司在数字印刷领域的市场领先地位。
2、纺织工业领域:双轮驱动带动业务攀升
公司在纺织行业的业务形成了单层智能切割设备和多层智能切割设备的双轮驱动模式。报告期内,公司
多层智能切割设备在大量用户经验积累的基础上,实现了切割效率、切割质量、产品稳定性等多方面性能指
标的显著提升,销量较上年同期增长。这一成果不仅提升了公司在纺织行业的市场份额,也为公司业务的持
续增长提供了有力支撑。
3、复合材料领域:技术深化拓展市场空间
公司深耕复合材料行业多年,设备已成功应用于新能源、航空航天、低空经济、光伏、汽车工业、运动
器材、新材料、轨道交通等多个高端工业领域。针对复合材料切割的行业特性,公司继续深化大幅面设计与
制造、高性能刀具与智能切割技术的研究,切割精度、工作效率、运行静音性、切割稳定性及快速定制化能
力均得到进一步提升。随着新材料应用需求的持续增长,公司凭借在复合材料行业的头部客户资源优势,加
速向中小客户渗透,未来在该领域的业绩表现有望进一步提升。
4、市场开拓与事业部优化:协同效应助力增长
在市场开拓方面,公司进一步优化事业部架构,增强总部与各事业部在生产、研发、业务等环节的资源
协同效应,提升管理经营效率,深入挖掘切割领域的市场潜力。报告期内,公司积极参与海内外各类大型行
业展会,有效拓展了客户资源,为公司的全球化发展奠定了坚实基础。
二、报告期内公司所从事的主要业务、经营模式、行业情况及研发情况说明
(一)主要业务、主要产品或服务情况
1.主营业务
公司的主营业务是为客户提供智能切割设备,其依托自主研发的智能切割数控工业软件系统,包括自主
研发的精密运动控制系统和基于此设计开发出满足不同行业切割需求的工业应用软件,并将其配套于公司自
主设计、制造与销售的智能切割设备上,为客户提供稳定高效、一体化的智能切割解决方案。
2.主要产品
公司的产品主要形式是智能切割设备,属于智能切割工业机器人范畴。公司是一家从CAD软件起家的公
司。基于长期积累的软件技术,公司在自主研发的精密运动控制系统的基础上,开发出专业的智能切割数控
工业软件系统,并推出了覆盖多行业、多系列、多产品的智能切割设备产品,为下游复合材料(包括新能源
、航天航空、光伏、船舶、风力发电、医疗、建筑、低空经济等行业)、汽车内饰、广告文印、纺织服装、
家居家纺、办公自动化等众多行业提供智能切割设备。公司的产品还为客户提供行业工业应用软件、技术定
制设备和开放服务。
面对不同下游行业及不同材料的切割工艺差异性很大的特点,针对丰富的材料种类,如印刷宣传材料、
标签、碳纤维、玻璃纤维、多层复合材料、橡胶、真皮、皮草、瓦楞纸、亚克力板、夹棉、纺织面料等,在
复合材料行业要解决材料难切、易断刀、精度高、幅面大等难题,广告文印行业切割要解决如印刷变形的精
确切割以及多功能复杂工艺智能切换等问题,在纺织行业则要解决多层智能切割设备切割多层软性材料时出
现的上下层不一致性等问题,毛皮则要解决切割不断毛以及不规则排版等问题,公司依据不同材料的切割工
艺,基于单层精密智能切割和多层智能切割的不同工艺特点,推出了适应于不同切割材料的多品种、系列化
专业切割解决技术方案,满足了市场上不同行业不同材料的智能切割需求。
公司始终围绕非金属材料制造领域精密智能切割工艺开展研究与创新,技术研究涉及工业软件、算法优
化、精密运动控制、切割制造、机器视觉、物联网、不同材料切割工艺、切割工业机器人、人工智能等多个
学科领域,已积累了丰富的切割工艺算法库。公司坚持以精密切割技术为主线,继续深耕广告文印、汽车内
饰、纺织服装、家居家纺等行业应用,并加大推广产品在复合材料所涉及到的新能源、航天航空、光伏、风
力发电、低空经济等新兴行业的推进力度,帮助客户提升生产效率和生产质量,降低生产成本,加快交货周
期,加快客户在数字化、信息化、自动化、智能化领域转型升级的步伐。
报告期内,公司主营业务和主要产品未发生重大变化。
(二)主要经营模式
1、盈利模式
公司主营业务收入主要来源于智能切割设备的销售,包括单层智能切割设备系列和多层智能切割设备系
列等。经营模式是“硬件+软件+运动控制+服务”的模式。公司的软件包括各行业应用的专用工业软件等。
公司提供的运动控制系统是系统平台的核心。公司凭借行业工业软件核心技术自主研发的优势,在对接客户
特定新技术需求时,可快速实现与原企业设备的无缝连接,促进了企业的生产智能化水平的提高。
2、采购模式
公司的采购工作模式涉及计划、核价和采购三个部分。由计划部根据客户订单和生产需求提出采购需求
;核价部与供应商协商确定采购价格、采购数量等;采购部最终执行具体的采购任务。公司需采购的原材料
种类具体分为电器类、机械类、钣金类、传动类、控制类及其他类等,一般为市场上通用型号的原材料。对
部分部件有特殊设计需求,公司进行自主设计,由供应商根据设计图纸进行外协加工的采购。公司对选择供
应商、价格谈判、质量检验到物料入库的全过程,均实行有效的信息化管理。
3、生产模式
公司结合库存和市场总体情况确定产量,实行“以销定产”的生产模式。首先生产部门根据签订的订单
安排生产计划并组织生产;然后对于零部件的生产主要采取外购或“自主设计,外协生产”的方式完成;最
后是装配、烧录、调试环节。公司的生产环节并无铸造、机加工等生产活动,其涉及生产环节主要体现在前
端的定制方案配置、算法烧录、软件开发及后端的部件、整机装配等步骤上。整机装配完成后,将公司自主
研发的软件应用程序安装到设备中再进行最后的整机检测、包装和入库供销售。
4、销售及定价模式
公司主要通过以下方法综合运用获得销售:①通过经销商拓展终端客户;②主动直接开拓新客户;③客
户通过网络、展会等渠道主动与公司商洽合作;④向存量客户销售产品及开拓新需求。公司业务针对境内客
户过去主要以直销模式为主,随着境内市场的逐渐成熟,为扩大营销规模,降低销售费用,公司正在进行销
售模式的转变,增加经销商的比例;针对境外客户,公司的业务以经销模式为主。
公司根据产品设计方案及产品生产所需的原材料成本并综合考虑产品的技术要求、设计开发难度、创新
程度、产品需求量、生产周期、下游应用行业及竞争情况等因素,确定产品的价格。报告期内,公司的主要
经营模式未发生重大变化。
(三)所处行业情况
1、行业的发展阶段、基本特点、主要技术门槛
公司所处的行业为智能切割行业,属于智能装备行业的细分领域,涉及高端装备、工业机器人、工业软
件、机器视觉、信息技术、人工智能、数字技术、工业物联网等多个领域,是《“十四五”数字经济发展规
划》《“十四五”智能制造发展规划》《“十四五”机器人产业发展规划》《“十四五”信息化和工业化深
度融合发展规划》《“十四五”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业发展规划》等多个国家政策鼓励支持发展的行业,它
与国家工业智能化的发展方向相契合,市场前景广阔。
(1)行业发展阶段和基本特点我国非金属材料的智能切割行业与发达国家相比,整体起步较晚,行业
发展还处于初期阶段。主要表现我国部分竞争者起步较晚、规模较小,研发能力薄弱、核心技术不足等问题
,业务往往集中于提供同质化、技术含量较低的产品,侧重于外购运动控制系统和其他组件等进行简单集成
与应用。由于其工艺复杂,涉及方案设计、软件开发、硬件装配、升级服务等多个领域,具有定制化及智能
化要求较高等特点,进入技术门槛较高。近年来,国内企业以公司为代表的少数企业通过以智能装备的核心
运动控制系统入手,深入研究行业相关的工业软件、自动化技术、CAD/CAM、机器视觉等核心技术,开展切
割设备行业相关的工业软件的自主研发,并在此基础上,开发出覆盖多行业、多系列智能切割设备,逐步缩
小了与国外企业技术水平的差距,并将设备打入国际市场,与国外先进企业同台竞争,通过近几年的市场竞
争国内产品在全球的知名度已越来越高。
(2)主要技术门槛
智能切割行业的技术门槛主要如下:
首先是多领域技术人才储备门槛,智能切割行业涉及的知识领域面非常广泛,需要算法、软件、精密运
动控制、切割制造、机器视觉等领域大量的技术积累,跨越多个学科和技术领域。它属于科技创新型产业,
如何发掘、培养人才,稳定骨干队伍、扩大团队规模,是智能切割行业企业发展过程中面临的核心问题,需
要多方面综合人才和知识的丰富储备。
其次行业知识与专业知识深度融合的技术门槛,智能切割行业需要企业在行业具有长期的经验积累和技
术的丰富储备。它要求生产厂商无论从理论上还是产品研发、设计、生产等方面都具有较高的技术水平,同
时为了很好地将行业核心技术深度融合到下游多个不同行业的生产制造场景中,需要汇集支撑行业生产过程
中的各种经验、工艺模型、算法等知识及提供软件支持工具。另外行业个性化、定制化切割解决方案设计的
技术门槛,智能切割行业需要生产厂家具有个性化、差异化需求的设计定制化生产能力。定制化设计生产涉
及需求对接、方案设计、软件烧录、硬件组装等多个环节,对企业技术的全面性、管理模式的先进性以及与
客户生产的协同性都提出了较高的要求。由于智能切割下游市场需求个性化、差异化明显,这对企业掌握智
能切割行业核心技术的深度和广度都提出较高的要求,新进入企业很难在短时间内具备向客户提供个性化、
定制化设计的能力。
最后服务水平差异引起的技术服务门槛,智能切割行业下游行业的企业在生产过程中会遇到智能切割设
备、行业应用的专用工业软件、工艺等问题,需要企业通过远程诊断指导、现场处理等方式进行快速响应。
因此,行业中还存在因服务技术水平差异而引起的技术服务门槛。
2、公司所处的行业地位分析及其变化情况
公司是国家级高新技术企业、国家级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浙江省第一批制造业“云上企业”。产
品获“浙江制造”认证。拥有省级高新技术企业研究开发中心、省级企业研究院和省级企业技术中心。公司
产品曾获得“浙江省科技进步二等奖”,并四次获得“中国纺织工业联合会科学技术进步二等奖”。公司参
与起草了国家标准4项,主导起草的行业标准1项,同时主导起草了团体标准1项。公司获得授权发明专利72
项,其中报告期内新增发明专利17项。
公司在行业内树立了良好的品牌形象和较高的市场地位,产品已与国外知名品牌同台竞争,推广到海外
100多个国家和地区,客户覆盖了多家上市公司、大型企业、高等院校和研究机构等,受到行业内广泛认可
。公司经过多年持续的技术积累和市场开拓,在全球的品牌效应不断扩大和提升,在行业内树立了良好的品
牌形象和领先的市场地位。公司凭借较强的技术水平,助力下游客户生产实现数字化、智能化、自动化,以
推动我国工业自动化的高质量发展。
3、报告期内新技术、新产业、新业态、新模式的发展情况和未来发展趋势
智能切割设备作为生产制造的终端,将融合物联网、人工智能及大数据处理等数字化发展新技术,实现
生产任务统一调度、性能智能分析以及故障预诊断或者设备运维服务、设备智能功能订阅等增值服务,进一
步提高设备的数字化、自动化、智能化水平,助力行业实现高质量发展。伴随新材料出现,针对新材料的应
用工艺开展研究,进行切割工艺突破,可以进入很多其他领域。如智能切割设备可以切割的材料从原来局限
于布匹、纸张等柔性材料,逐渐向玻璃纤维、碳纤维、亚克力板、PVC、ETFE、PTFE、HAPALON等新材料发展
,进入新能源、航天航空、船舶、风力发电、光伏、医疗、建筑、低空经济等多个新行业的切割工序中。
随着客户对产品个性化、定制化需求的不断提升以及应用的深度挖掘,下游行业对产品设计、特殊工艺
、多样化功能以及生产效率、精度等性能指标都提出了新的要求,生产工序也从单一工序的简单加工,演变
成模块化、平台化、小批量、多品种的柔性生产,多种切割工艺并存且可灵活配置,智能切割设备也开始被
运用于高精度切割等附加值较高的生产工序中。
从信息化到数字化的升级是技术发展的必然趋势。企业的数字化是在信息化的基础上,打通自上而下的
决策链和自下而上的数据链决策,让数据反推业务,形成企业价值链的提升,实现智慧供应链、智能制造、
数字化营销、数字化服务、数字化管理等大数据的应用。未来一个企业是否拥有数字能力,是否能更客观、
更简单、更准确、更及时、更全面、更智能的开展公司的各项决策和运行,将成为企业是否具有核心竞争力
的标志。
此外,客户原来的通用型设备已经无法满足下游行业生产工艺复杂程度提升以及生产需求差异化的逐渐
增大的切割需求,设备出现从单一的通用型开始向一体化方案、前后工序紧密结合的方向发展,这要求设备
商具备提供定制化、一体化方案的能力。
最后,下游行业对智能切割设备的需求不仅仅停留在对单个设备和单道工序的应用上,而希望智能切割
设备可以被嵌入到智能制造的整条生产线中,与它的上、下游设备协同参与整条生产线及工厂的生产与调度
,完成成套智能生产线的建设,并最终实现智慧工厂的建设。
(四)核心技术与研发进展
1、核心技术及其先进性以及报告期内的变化情况
公司一直坚持以提升智能切割设备核心技术水平为发展理念,围绕非金属材料智能切割领域的数字化、
智能化应用展开研究。公司获得授权发明专利72项,其中报告期内新增授权发明专利17项。
(1)精密运动控制技术领域
精密运动控制技术是智能切割设备的关键技术之一,公司围绕精密运动和智能控制,建立了多技术、多
工艺融合的切割技术研究体系。报告期内,公司结合激光切割工艺、切割轨迹智能跟踪算法技术、边走边裁
连续移动定位控制技术、五轴超声切割控制技术、3D数字柔性制版技术等新工艺,拓展了精密运动控制技术
的应用空间;同时,继续研究将运动控制、图像处理等进行深度融合,提升设备感知响应速度,旨在从智能
装备核心技术底层为进一步提高设备的智能化、自动化、精度、速度等性能指标提供支持,为进一步在自动
化领域方向的发展打下基础。
(2)CAD/CAM技术领域
公司在CAD/CAM领域拥有大量的核心技术,有效提升了切割装备的智能化水平。报告期内,公司深入研
究细分行业材料切割特性及切割工艺要求,在原有材料专家库技术的基础上,应用了多种加工方法获取精确
切割材料的参数数据,对专家库进行了全面的优化与升级;基于智能检测技术的研究,对材料适应性算法进
行更新,进一步提升了材料加工的精准度和效率;基于图像轨迹的分析与应用,采用先进的数值微分技术,
对机头刀具移动的精准控制,显著提升了系统的运行效率,同时确保了运动过程的平稳性。这一系列的改进
措施,不仅丰富了公司的技术储备,更为客户提供了更加优质、高效的服务体验。
(3)切割制造技术领域
公司在切割制造领域深耕多年,始终致力于技术创新与客户需求的精准对接。公司已成功研发出多种切
割制造技术,进一步扩展了智能切割设备的功能范畴。报告期内,公司进一步加大了对切割制造技术的研发
力度,深耕柔性刀版双磁辊高效模切一体化设备,探索五轴数控超声刀切割技术,推进激光刀切割自动流水
线系统,并建立了高效多功能上下料系统及多工艺自动换刀技术。同时,在高精度制造技术方面也取得了显
著进展。这些技术的深入研究与应用,为公司实现更多种类材料的切割、更多工艺的融合以及更高精度的切
割能力提供了坚实的硬件支撑,同时也进一步巩固了公司在切割制造领域的领先地位。
(4)智能切割工业机器人技术
凭借在智能切割领域的丰富经验和技术积累,结合持续不断的技术革新,公司成功开发了集机器人技术
、切割工艺和智能化控制系统于一体的智能切割工业机器人。这一技术能够自动识别不同产业的切割材料图
形,并实现精准输送、高效切割、智能分拣收料等工序的无人化操作。智能切割工业机器人技术为数字印刷
、纺织工业和复合材料行业提供了快速、精确、高效的自动化切割解决方案。
(5)支持AI算法的多元智能技术
公司致力于AI技术在非金属材料智能切割行业的应用,包括建立非金属材料专家库、开发切割图像机器
视觉和自动化切割机器人。通过研究不同材料和行业需求,公司创建了AI模型来优化切割路径、速度和方式
。在机器视觉方面,公司开发了多项技术,如定位套准、动态图像处理、自动识别轮廓和瑕疵以及自动提取
切割轨迹,以提高材料利用率。同时,公司研发了集自动送料、视觉、切割、检测和收料于一体的机器人技
术,实现智能无人切割。报告期内,公司紧跟智能切割技术需求,专注于机器视觉,推出了多线阵相机应用
模式,并创新地整合了多相机定位检测、静态图像拼接和多相机协同厚度模型等技术,全面提升了图像处理
在智能切割自动化中的应用,满足了多样化需求,减少了人工干预,提高了设备智能化水平。
(6)企业数字平台技术
公司始终致力于软件技术开发,在智能制造业务管理模式与多年信息技术应用及各系统技术迭代的基础
上,自主研发和构建了“数字爱科”平台。该平台完成了基于云平台的移动应用,并与第三方商旅平台、银
行等实现数据无缝连接,让数字技术贯穿整个业务管理和产品生命周期,通过利用企业大数据技术,实现企
业大数据的价值。
报告期内,“数字爱科”与主流的数据大模型开展对接,第一步已赋能智能助手“IECHO-Support”应
用平台,创新了全球无时差、高效精准的服务举措,实现了全球智能客服多元化应用场景,开启了AI技术与
公司数字化平台深度融合的应用。
国家级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制造业“单项冠军”认定情况
2、报告期内获得的研发成果
截止报告期末,公司累计申请境内外专利共计265项,获得179项,其中授权发明专利72项,申请软件著
作权147项,获得147项。
5、研发人员情况
三、报告期内核心竞争力分析
(一)核心竞争力分析
(1)核心技术优势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