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营分析☆ ◇688100 威胜信息 更新日期:2024-11-20◇ 通达信沪深京F10
★本栏包括【1.主营业务】【2.主营构成分析】【3.前5名客户营业收入表】【4.前5名供应商采购表】
【5.经营情况评述】
【1.主营业务】
电监测终端、水气热传感终端、通信网关、通信模块、智慧公用事业管理系统软件等物联网各层级软硬件
产品的研发、生产和销售。
【2.主营构成分析】
截止日期:2024-06-30
项目名 营业收入(元) 收入比例(%) 营业利润(元) 利润比例(%) 毛利率(%)
─────────────────────────────────────────────────
通信模块(产品) 3.79亿 30.97 1.56亿 33.20 41.28
电监测终端(产品) 3.34亿 27.31 1.09亿 23.22 32.72
通信网关(产品) 3.25亿 26.58 1.48亿 31.52 45.65
智慧公用事业管理系统(产品) 9547.68万 7.81 2570.46万 5.46 26.92
水气热传感终端(产品) 8451.09万 6.91 2688.20万 5.71 31.81
其他业务(产品) 512.22万 0.42 418.04万 0.89 81.61
─────────────────────────────────────────────────
境内(地区) 9.92亿 81.14 3.98亿 84.53 40.10
境外(地区) 2.25亿 18.44 6863.31万 14.58 30.45
其他业务(地区) 512.22万 0.42 418.04万 0.89 81.61
─────────────────────────────────────────────────
截止日期:2023-12-31
项目名 营业收入(元) 收入比例(%) 营业利润(元) 利润比例(%) 毛利率(%)
─────────────────────────────────────────────────
智慧公用事业物联网(行业) 22.15亿 99.53 8.99亿 99.05 40.60
其他(补充)(行业) 1047.73万 0.47 859.37万 0.95 82.02
─────────────────────────────────────────────────
通信网关(产品) 7.23亿 32.50 3.27亿 35.98 45.16
通信模块(产品) 6.58亿 29.58 2.74亿 30.20 41.65
电监测终端(产品) 4.65亿 20.88 1.87亿 20.65 40.34
水气热传感终端(产品) 2.20亿 9.90 7287.45万 8.03 33.07
智慧公用事业管理系统(产品) 1.48亿 6.66 3812.30万 4.20 25.71
其他(补充)(产品) 1019.80万 0.46 --- --- ---
其他(产品) 27.93万 0.01 --- --- ---
─────────────────────────────────────────────────
境内(地区) 19.88亿 89.35 8.13亿 90.35 40.87
境外(地区) 2.27亿 10.20 8682.82万 9.65 38.27
其他(补充)(地区) 1019.80万 0.46 831.44万 --- 81.53
─────────────────────────────────────────────────
直销(销售模式) 21.68亿 97.41 8.83亿 98.23 40.75
经销(销售模式) 4722.48万 2.12 1594.12万 1.77 33.76
其他(补充)(销售模式) 1047.73万 0.47 859.37万 --- 82.02
─────────────────────────────────────────────────
截止日期:2023-06-30
项目名 营业收入(元) 收入比例(%) 营业利润(元) 利润比例(%) 毛利率(%)
─────────────────────────────────────────────────
通信网关(产品) 3.56亿 35.20 1.61亿 39.07 45.22
通信模块(产品) 2.76亿 27.23 1.10亿 26.68 39.92
电监测终端(产品) 2.34亿 23.13 9859.35万 23.90 42.10
水气热传感终端(产品) 8475.15万 8.37 2836.15万 6.88 33.46
智慧公用事业管理系统(产品) 5618.61万 5.55 1007.76万 2.44 17.94
其他(补充)(产品) 511.28万 0.51 --- --- ---
其他(产品) 11.13万 0.01 --- --- ---
─────────────────────────────────────────────────
境内(地区) 8.91亿 87.97 --- --- ---
境外(地区) 1.17亿 11.52 --- --- ---
其他(补充)(地区) 511.28万 0.51 --- --- ---
─────────────────────────────────────────────────
截止日期:2022-12-31
项目名 营业收入(元) 收入比例(%) 营业利润(元) 利润比例(%) 毛利率(%)
─────────────────────────────────────────────────
智慧公用事业物联网(行业) 19.93亿 99.49 7.35亿 98.88 36.89
其他(补充)(行业) 1018.06万 0.51 829.70万 1.12 81.50
─────────────────────────────────────────────────
网络层-通信网关(产品) 6.99亿 34.89 3.20亿 43.53 45.80
网络层-通信模块(产品) 5.46亿 27.25 1.47亿 19.97 26.91
感知层-电监测终端(产品) 3.73亿 18.62 1.45亿 19.65 38.74
感知层-水气热传感终端(产品) 2.55亿 12.70 8742.22万 11.89 34.35
应用层-智慧公用事业管理系统(产品) 1.21亿 6.03 3640.72万 4.95 30.12
其他(补充)(产品) 1018.06万 0.51 829.70万 --- 81.50
─────────────────────────────────────────────────
境内(地区) 16.93亿 84.49 6.29亿 84.56 37.15
境外(地区) 3.00亿 15.00 1.06亿 14.32 35.44
其他(补充)(地区) 1018.06万 0.51 829.70万 1.12 81.50
─────────────────────────────────────────────────
直销(销售模式) 19.39亿 96.78 7.15亿 96.08 36.85
经销(销售模式) 5423.72万 2.71 2084.79万 2.80 38.44
其他(补充)(销售模式) 1018.06万 0.51 829.70万 1.12 81.50
─────────────────────────────────────────────────
【3.前5名客户营业收入表】
截止日期:2023-12-31
前5大客户共销售14.39亿元,占营业收入的64.68%
┌───────────────────────┬───────────┬───────────┐
│客户名称 │ 营收额(万元)│ 占比(%)│
├───────────────────────┼───────────┼───────────┤
│第一名 │ 86592.56│ 38.91│
│第二名 │ 38675.52│ 17.38│
│第三名 │ 10758.59│ 4.83│
│第四名 │ 4481.24│ 2.01│
│第五名 │ 3420.49│ 1.54│
│合计 │ 143928.39│ 64.68│
└───────────────────────┴───────────┴───────────┘
【4.前5名供应商采购表】
截止日期:2023-12-31
前5大供应商共采购3.89亿元,占总采购额的29.49%
┌───────────────────────┬───────────┬───────────┐
│供应商名称 │ 采购额(万元)│ 占比(%)│
├───────────────────────┼───────────┼───────────┤
│第一名 │ 26883.08│ 20.38│
│第二名 │ 3976.98│ 3.01│
│第三名 │ 3437.53│ 2.61│
│第四名 │ 2493.26│ 1.89│
│第五名 │ 2108.96│ 1.60│
│合计 │ 38899.81│ 29.49│
└───────────────────────┴───────────┴───────────┘
【5.经营情况评述】
截止日期:2024-06-30
●发展回顾:
一、报告期内公司所属行业及主营业务情况说明
(一)主要业务、主要产品或服务情况
威胜信息技术股份有限公司(688100)成立于2004年,是国内最早布局能源物联网的企业之一,同时为
高新技术企业、国家级专精特新企业。公司于2020年1月在科创板挂牌上市。公司秉承“物联世界、芯连未
来”的发展战略,以创新为企业发展引擎,围绕“物联网+数字化+芯片”持续蓄力,在“双碳”目标、新型
电力系统、全球能源变革等发展机遇驱动下,同步能源发展脉搏,践行数字化转型,协同构建新型电力系统
和数字孪生城市,推动能源绿色低碳转型和全球能源物联网的迭代升级。
公司在数字电网、数智城市以及海外市场形成三大市场布局。
数字电网领域,新型电力系统发展需求下,能源转型与多样化用能促使电网发生巨大改变。公司依托在
电力物联网领域的丰富技术储备和经验,积极响应国家新型电力系统建设的目标和规划,聚焦关键核心技术,
面向发输配用各个环节,以全链路感知、全场景覆盖的数字化解决方案为国家电力系统数字化转型持续注入
新动能。
数智城市领域,公司以物联网技术重塑电、水、气、热能源的高效管理,提供综合能源、智慧水务、智
慧消防、智慧园区等领域的综合解决方案,赋能城市可持续发展,服务“双碳”目标的实现。
国际市场,公司以数字化技术助力“一带一路”建设,夯实电力AMI业务发展,加速推进智慧水务。以
智慧消防、智慧充电等多元化服务为新的切入点,向智慧城市领域深度延伸。
(二)主要经营模式
1、研发模式
公司以行业发展趋势和客户实际需求为导向,制定公司技术及产品中、长期研发战略规划,并依托“自
主研发为主、合作研发为辅、创新平台支撑”模式开展研发工作。
(1)自主研发为主:公司构建了“技术委员会+技术中心+事业部产品研发部门”的三层级研发组织架
构,对应实施“研发战略规划+基础研究孵化+产品开发应用”职能,全面支撑公司核心技术和拳头产品的自
主研发。
(2)合作研发为辅:公司依托自身研发能力,结合客户实际应用场景和需求,积极与客户技术部门建
立完善的合作研发模式,开展横向科技研发项目合作,共建行业产品技术体系。另外,公司积极与知名高校
、国家重点科研院所和实验室建立战略合作关系,共同承担国家级、省市级纵向科技项目课题,构建了“产
、学、研、用”一体化合作研发模式,持续开展前沿技术研究及成果转化。
(3)创新平台支撑:公司建立了两个省级工程技术研究中心、两个省级企业技术中心、一个省重点实
验室、三个专业技术实验室和四个应用技术与产品研发平台、院士专家工作站和博士后创新创业实践基地,
基于创新平台跟踪内外部技术与行业发展信息,整合优势研发资源,以创新平台为载体支撑公司领先一步的
技术与产品研发。
三种研发模式互通互补,赋能公司科技创新持续发展。
2、采购模式
为确保及时供应,公司建立了完善的采购管理制度和订单流程体系,并严格执行,包括但不仅限于供应
商选择与管理、采购计划制定、采购实施等各个环节。
根据市场订单信息,结合行业宏观政策变化、客户市场需求周期进行市场预测,针对通用物料、进口或
长周期物料、新品物料、关键类物料分别制定滚动计划,组织不同器件分类分批次进行采购。对于通用部件
和标准原材料,设定安全库存预算;对于长周期原材料,公司按照计划指导供应商提前储备原料和协调均衡
生产,提高物料到货能力,降低库存风险。
对于原材料,为确保供货质量,公司建立了完善的供应商寻源、评价流程,即根据供应市场行业现状,
对潜在供应商进行资质预评审,预审通过后协同公司研发、质量部门对供方的质量管理体系、技术力量、企
业信誉、产品质量、成本等进行现场综合评定,确保质量合格、性价比优的供应商导入供应商资源库。此外
,制定了一系列供应商管理制度,对供应商进行全生命周期管理。
为提升供应链信息化水平,公司建立了完整的供应链信息化管理平台(SRM),从供应寻源,到询报价,
到合同管理,到供应优化,提供了一套科学、高效的供应商关系管理工具。
(1)供应商选择与管理
公司建立完善的供方考核细则和引进评审流程,从供应商的质量水平、价格竞争力、交付能力、服务等
维度作为供方的选择;当因公司新材料/新技术、新应用、产品成本要求或供应竞争环境不充分等原因,需
要引入供应商资源时,将从供应商的质量水平、价格竞争力、交付能力、社会责任等维度考量新供方的选择
。综合评估达到公司要求的供方方可引入。
公司对供应商建立了全生命周期管理,制定有详细的供方评价管理办法,从质量、交付、成本、技术、
服务和绿色供应链等多个维度对供方每半年度进行分级评定,并依次对供方进行动态管理,以达到奖优淘劣
、推动供方不断优化价格、提高产品质量和交付效率。
(2)采购计划制定与采购实施
公司根据销售预测制定物料需求量及预测量,同时根据客户临时增加的订单安排到料计划和生产交付计
划,合理确定各种原材料的采购规模。对不同采购周期的原材料制定对应的采购策略,与供方在签订年度框
架协议的基础上,供方将根据公司提供的半年/三个月滚动预测计划,提前准备原材料并规划产能,实际交
付按照公司两周投产计划安排;同时对于供应市场预期走势及供应风险,公司会进行定期的供应风险及早预
警,与制定相应备料策略与备选方案;针对采购周期超过30天的原材料,实施长周期滚动备料与VMI(供应
商管理库存)采购模式相结合;对于就近配套原材料实施JIT(直供上线)采购模式。上述措施确保了公司原
材料采购价格和供货渠道的稳定,降低了原材料采购风险。
3、生产模式
公司产品的生产采用按订单生产与按计划排产相结合的方式,规模生产与柔性生产并存的生产模式,以
满足公司不同产品的交付要求,由运营生产平台负责组织生产交付。公司生产制造过程包括ARM/DSP/MCU编
程、PCBA加工与检测、整机装配、参数配置、出厂检测等环节。公司具备行业领先的全工艺流程的生产设备
,为国家级绿色工厂。根据产能需求,部分低附加值、加工工艺简单、劳动密集型的加工生产环节(如PCBA
代工等非核心工序)委托给经公司考核合格的专业厂家,公司负责外协过程的质量监督与飞行检查、加工后
的到料抽检等,而产品的ARM/DSP/MCU编程、整机测试、精度校准、功能检验等核心工序均由公司自动化生
产车间完成。
4、销售模式
公司产品的销售区域主要集中在国内,随着公司不断加大海外业务的拓展力度,海外业务也呈现出良好
的发展态势,具体情况如下:
(1)国内市场
公司在国内市场采用直销的销售模式,具体包括招标方式销售以及客户直接下订单模式。公司销售区域
覆盖全国三十余个省级行政区。公司配备专职销售人员和售前、售后、技术人员,实行区域经理负责制,全
面负责本区域的市场调研、客户需求分析、招投标、销售、服务等一系列活动。
1)招投标方式销售
根据招标主体企业的具体招标要求,公司相关事业部会同技术中心、生产部等相关部门根据产品的具体
规格、数量、技术要求、质量要求、供货进度等组织投标,在标书中阐述公司的技术实力、生产资质、供货
能力、生产经验等要素,结合成本、工期、市场情况等审慎确定投标价格,中标后与招标单位签订供货合同
。
2)客户直接订单采购
直接订单采购客户直接向公司下订单,并与公司签订销售合同,公司按照其要求组织生产和供货,在客
户对货物进行验收后确认销售收入。
(2)国外市场
公司在国外市场的销售模式主要采取直销模式,同时存在部分经销模式。直销模式的采用为公司带来了
显著的好处,包括但不限于直接与客户建立联系,更快速地响应市场变化,减少中间环节以降低成本,增强
品牌控制力,以及收集市场数据以便更好地满足客户需求。这种模式使公司能够直接管理客户关系,提供个
性化的服务和产品,从而提高客户满意度和忠诚度。海外经销商主要起到连接公司与海外终端客户的作用,
海外经销商有助于公司深入了解当地客户需求,帮助企业开拓当地市场。经过多年的海外市场开拓,公司已
经在亚洲、非洲和美洲等主流市场建立了稳定的业务渠道。同时,公司结合各个市场的产业和贸易政策,以
及本地工程和运维业务的需要,在部分国家和市场规划了本地营销和工程公司的建设。
(三)所处行业情况
1.行业的发展阶段、基本特点、主要技术门槛
(1)行业的发展阶段
1)强化配用电侧管理,实现能源高效利用
国家能源局发布了《新型电力系统发展蓝皮书》,全面阐述新型电力系统的发展理念、内涵特征,制定
“三步走”发展路径。新型电力系统呈现电源清洁化、电网灵活化、能源消费电气化趋势。电源方面,非化
石能源发电将逐步转变为装机主体和电量主体,核、水、风、光、储等多种清洁能源协同互补发展。电网方
面,推动柔性交直流等新型输电技术广泛应用,推动分布式智能电网快速发展,促进新能源就地就近开发利
用。能源消费终端方面,电能逐步成为终端能源消费的主体,助力终端能源消费的低碳化转型。
随着新型电力系统建设的推进,配电网正逐步由单纯接受、分配电能给用户的电力网络转变为源网荷储
融合互动、与上级电网灵活耦合的电力网络,在促进分布式电源就近消纳、承载新型负荷等方面的功能日益
显著。日前,国家发改委、国家能源局发布了《关于新形势下配电网高质量发展的指导意见》(以下简称“
意见”),强调了配电网“有源”化要求,在功能上从单一供配电服务主体向源网荷储资源高效配置平台转
变。同时,还强调鼓励多元主体投资配电网,创新投资方式;强调推动新型储能多元发展。引导分布式新能
源根据自身运行需要合理配建新型储能或通过共享模式配置新型储能,提升新能源可靠替代能力,促进新能
源消纳。
新型电力系统的关键是电力保供和电力系统稳定运行,电力系统由传统的源随荷动向源网荷储融合互动
转变,呈现高比例可再生能源接入和高比例电力电子设备应用的“双高”特性,系统调节和支撑能力亟待提
升,调控技术手段和网络安全防护亟待升级。这些均对能源物联网行业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新型电力系统要求提高可观、可测、可调、可控水平,运用信息管理、通信、传感等技术融合推动IoT
从物联到数联,再到智联,推动电力物理网络与数字网络的全面、深度融合,构建智慧物联体系,驱动新的
技术和商业形态。
2)智慧城市建设迈入“数字中国”新时代的转型升级之路
十四五规划提出到2025年数字经济核心产业增加值占GDP比重达到10%。数智城市为数字经济的发展提供
持续增长的应用场景,智慧水务、智慧燃气、智慧消防、智慧园区综合能源等前景广阔,数智城市进入高景
气建设时代。
根据住房和城乡建设部办公厅、国家发展改革委办公厅印发《关于加强公共供水管网漏损控制的通知》
,到2025年,全国城市公共供水管网漏损率力争控制在9%以内;《国家水网建设纲要》明确提出要通过“加
快智慧发展”等途径推动我国水网的高质量发展。据前瞻产业研究机构预计智慧水务平台+智慧水厂设备+管
网改造设备行业空间超3000亿。
2023年全国完成水利建设投资11996亿元,创历史新高,同比增长10.1%。2024年将全面推进国家水网建
设,优先推进城乡供水一体化、集中供水规模化建设,因地制宜实施小型供水工程规范化建设;大力推进数
字孪生水网建设,推进第一批国家水网重要结点工程数字化改造;实施1000处以上大中型灌区改造升级,统
筹灌区骨干工程与高标准农田建设。
中央财政在2023年四季度增发2023年国债10000亿元,增发的国债全部通过转移支付方式安排给地方,
集中力量支持灾后恢复重建和弥补防灾减灾救灾短板,整体提升我国抵御自然灾害的能力。将重点用于重点
防洪治理工程、自然灾害应急能力提升工程、其他重点防洪工程、灌区建设改造、城市排水防涝能力提升行
动等八大方面。随着国家对智慧城市建设的不断推进,智慧消防作为其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其市场需求将持
续增长。同时节能增效驱动综合能源业务需求提升,据前瞻产业研究机构预计到2025年,中国工业能效服务
市场规模将达到近千亿元;消防市场规模近1200亿元,市场空间巨大。此外,智慧燃气、智慧热力、智慧井
盖、智慧路灯市场规模超过6000亿元;在综合能源管理方面,智慧园区、综合能源与能效监测、智慧充电将
带来超过4000亿元市场。
随着产业供给侧能力更加细分和柔性,推动智慧应用高效运行。智慧城市应用场景趋于多元化,多样的
场景服务需求和科技创新演进态势更加明显,智慧城市产业供给能力持续分化,服务链条不断延伸,更加贴
近细分领域和特色场景。在技术创新东风驱动下,弹性化、定制化服务能力成为企业核心竞争力和突破关键
方向。
3)能源变革驱动下的绿色能源与数字化融合转型成为全球新趋势
全球能源供应日趋紧张,构建现代新能源体系成为社会发展主旋律,绿色低碳席卷全球,“双碳”目标
是中国乃至世界主要经济体的共同使命,“节能减排、绿色低碳”已成为全球共同关注的话题和目标,绿色
能源融合数字转型成为可持续发展的新动能。
国际能源署的《全球能源部门2050净零排放路线图》指出,电力行业计划在2040年实现净零排放,可再
生能源在电力总产出中的占比预计从2020年的29%提高到2030年的60%以上,并于2050年达到近90%。太阳能
光伏和风能将引领增长,在2030年之前成为全球电力的主要来源;到2050年,二者各自的发电量将超过2300
0太瓦时,相当于2020年世界发电总量的90%。
全球电网投资有望稳健增长。BNEF预计在净零情景(NZS)下,2022-2030年间全球电网投资CAGR为12%
,2022-2030年间电网投资总额为21.4万亿美元,其中4.1万亿美元用于更换老旧资产、8.6万亿美元用于系
统改造(提高可靠性、效率)、8.7万亿美元用于新增并网(现有电网扩展到新的发电或负荷设施)。在经
济转型情景(ETS)下,2022-2030年间全球电网投资CAGR为6%,2022-2050年间电网投资总额为13.3万亿美
元。
发电侧和用电侧的变化是推动电网投资的底层动力。在发电侧,全球绿色转型的大背景下,新能源装机
保持较快增长,装机比重不断提高,与传统能源相比,新能源发电的随机性、波动性、间歇性为电力系统带
来了可靠性、灵活性、稳定性等多重运行挑战,电网作为新能源消纳的关键载体,需要做配套升级建设;在
用电侧,随着全球经济平稳增长、电气化率提升、人工智能等高耗电量行业的快速发展,全球用电量有望保
持稳健增长,同时分布式光伏、电动汽车等新型主体接入电网,带来复杂潮流、尖峰冲击等一系列问题,电
网扩容与智能化转型需求愈加迫切。
4)把握全球通信脉搏市场机遇与技术创新并进
双碳背景下高比例新能源/储能/电动汽车接入给配电网带来新的挑战,从“源随荷动”走向“源荷互动
”。“十四五”期间国南网在数字配电网建设上的投入超过电网整体50%比重,国家电网投资超过1.2万亿元
,强调智慧赋能,全面提升信息采集、传输、处理、应用等能力;南方电网投资3200亿元,占电网建设总投
资近50%,强调全面建成数字化平台,配电自动化覆盖率达到90%以上,通信网100%覆盖。
十四五期间,数智化配电网建设包含“透明配网”“分布式光伏柔性调控”“有序充电”“新型负荷管
理”等各类场景,用来实现数字配网“可观、可测、可调、可控”等需求。有线或无线通信产品从“用电场
景”到“发输配变场景”应用场景的延伸,支撑全网设备感知,配网通信节点需求比重显著提升,已超过传
统用电场景AMI需求量。
根据权威市场调研机构奥姆迪亚数据显示,全球AMI通信市场,在未来5-8年中仍将保持平衡增长,年复
合增速在5.1%,其中带通信功能的电表占比超过75%。2023年至2029年间还将安装9.12亿只带通信功能的仪
表。
(2)行业的基本特点
物联网行业是国家战略性新兴产业,各级政府积极布局物联网产业生态发展,持续推动传统产品、设备
、流程、服务向数字化、网络化、智能化发展,加速物联网与各行业的深度融合和规模应用。一方面,物联
网与大数据、人工智能等其它新一代信息技术融合互动的系统化、集成化趋势明显,硬件、软件、服务等核
心技术体系加速重构,快速迭代;另一方面,支撑自感知、自决策、自优化、自执行的边缘计算/雾计算技
术,支持多方可信数据存储交换能力的区块链技术,支撑立体直观显示的虚拟现实/虚拟增强技术等不断出
现并与物联网加速融合,为物联网感知、数据处理与呈现等关键要素提供创新手段,更好地服务新型电力系
统、智慧水务、智慧消防等行业应用,带来新的产业机遇。
(3)行业的主要技术门槛
物联网行业的细分领域众多,应用场景丰富,涉及众多下游应用领域和传感器、通信设备、应用系统软
件等多类型产品,需要多行业、多学科知识和技术的协同配合,需具备通信技术、微功率计量、信号处理技
术、防护技术、传感技术、边缘计算、故障定位、有序充电等技术实力,还需要拥有较强的底层协议、微操
作系统、云计算、嵌入式软件和应用平台软件开发能力,属于技术密集型行业。产品在可靠性、稳定性、安
全性等方面要求很高,企业需要储备相应的技术经验,持续研发创新机制,以及多年的行业应用经验,才能
够在行业中立足并建立竞争优势。
2.公司所处的行业地位分析及其变化情况
公司所处的能源互联网行业是我国能源转型和能源革命的重要途径、数字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而作为
最早布局该行业的中国企业之一,公司具备显著的战略先发优势,是具备全产业链式的解决方案能力的企业
,技术和产品覆盖能源互联网结构的各个层级。
公司始终秉持“物联世界、芯连未来”的发展战略,服务于中国“双碳”目标,积极参与、推动数字中
国的发展和全球能源物联网转型升级,以科技和持续创新作为企业的发展根本,充分发挥国家级专精特新“
小巨人”企业的示范引领作用,不断增强在“物联网+数字化+芯片”领域的核心竞争力,优化提升经营效益
和运营效率。根据国家电网和南方电网的历年中标情况统计结果,公司产品名列前茅,在行业内位于第一梯
队。
公司全球化布局,国内物联网设备连接数过亿,海外用户连接数超千万;产品布局全球认证,包括G3-P
LC通信模块获得欧盟G3符合性测试、智能水表获得欧盟饮用水安全WRAS认证、终端DCU获得国际通用认证(S
GS精度认证/CNAS型式认证/CNAS规约认证)、Wi-SUN通信系列产品获得Wi-SUNFAN国际标准认证等。
在软件开发方面,公司具有国际软件成熟度模型最高级别CMMI-ML5级认证,成为少数可面向全球市场提
供高质量软件集成的企业。
3.报告期内新技术、新产业、新业态、新模式的发展情况和未来发展趋势
数字化是21世纪各行业最重要的发展趋势,随着能源技术和生产力不断进步,国家坚定推进“双碳”战
略,正推动着一场波澜壮阔的能源革命,能源行业发展面临着诸多机遇和挑战。
“双碳”目标促进清洁能源发展和新型电力系统建设;电力体制改革大步推进,电价放开、全国统一电
力市场建设、中长期市场和现货市场相互补充;电动汽车和充电桩高速增长带动了能源互联网消费场景不断
涌现;数字化已经成为电力能源行业发展的关键抓手,并且在数字化基础上出现了更多的业务协同和资源共
享。电力能源+数字技术的融合,将带来新的电力能源形态、新的市场运行机制和多层次的电力网络结构,
并催生出一系列全新的用电负荷与电能消费场景。
国家电网、南方电网都加大了数字化领域的投资力度,两大电网在十四五期间的数字化转型带动的投资
将数以千亿计。面向未来,电力体制改革的各项配套政策逐步完善和落地,电力市场进一步活跃,国家和社
会对于新能源发展的政策扶持和管理举措也更为成熟理性。构建以新能源为主体的新型电力系统需要推进加
快电网数字化、智能化转型,推动电力物联网、能源互联网、智能配电网建设,提高源网荷储协同互动能力
,对相关技术迭代和产品需求持续提升。同时,在绿色、低碳发展趋势下,新的低碳技术,特别是深度脱碳
、零碳技术、高效用电技术、可再生能源发电技术、虚拟电厂技术等成为未来科技的前沿和新的竞争点。
未来,通过从能源消费侧和能源供给侧同步入手,建立多种能源、多层级的能源物联网平台,将物联网
的泛在感知、可靠通信、灵活信息交互和智能控制的先进优秀性能最大化发挥,使得能源物联网建设深化到
城市、园区、楼宇、企业,实现电力、水务、水利、燃气、供热、用电、充电等城市基础设施进行数字化和
低碳运营发展,为企业、园区、城市建立综合分层分级管理的能源能耗在线监测系统,为双碳目标建立数据
基础,持续发掘节能空间与实施节能评估,持续提升对能源的最高效利用,以数字化服务碳中和。
二、核心技术与研发进展
1.核心技术及其先进性以及报告期内的变化情况
作为国内最早专业从事能源互联网行业的高新技术企业之一,公司紧盯国家政策引导,洞察行业发展趋
势,与国南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