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营分析☆ ◇688113 联测科技 更新日期:2025-05-03◇ 通达信沪深京F10
★本栏包括【1.主营业务】【2.主营构成分析】【3.前5名客户营业收入表】【4.前5名供应商采购表】
【5.经营情况评述】
【1.主营业务】
动力系统智能测试装备的研发、制造和销售,以及提供动力系统测试验证服务。
【2.主营构成分析】
截止日期:2024-12-31
项目名 营业收入(元) 收入比例(%) 营业利润(元) 利润比例(%) 毛利率(%)
─────────────────────────────────────────────────
动力系统测试(行业) 4.89亿 99.13 1.77亿 98.23 36.31
其他业务(行业) 429.07万 0.87 319.54万 1.77 74.47
─────────────────────────────────────────────────
智能测试装备(产品) 3.32亿 67.39 1.05亿 58.30 31.70
测试验证服务(产品) 5141.42万 10.43 1529.87万 8.47 29.76
平衡机及相关振动检测设备(产品) 4388.71万 8.90 2534.49万 14.03 57.75
备件及维修(产品) 3430.34万 6.96 2193.93万 12.14 63.96
伺服驱动系统(产品) 1443.40万 2.93 185.19万 1.03 12.83
分布式光伏发电(产品) 1242.15万 2.52 770.96万 4.27 62.07
其他业务(产品) 429.07万 0.87 319.54万 1.77 74.47
─────────────────────────────────────────────────
境内(地区) 4.89亿 99.13 1.77亿 98.23 36.31
其他业务(地区) 429.07万 0.87 319.54万 1.77 74.47
─────────────────────────────────────────────────
直销(销售模式) 4.62亿 93.74 1.71亿 94.61 36.99
经销(销售模式) 2659.40万 5.39 654.10万 3.62 24.60
其他业务(销售模式) 429.07万 0.87 319.54万 1.77 74.47
─────────────────────────────────────────────────
截止日期:2024-06-30
项目名 营业收入(元) 收入比例(%) 营业利润(元) 利润比例(%) 毛利率(%)
─────────────────────────────────────────────────
智能测试装备(产品) 1.81亿 75.31 6921.30万 70.92 38.27
平衡机及相关振动检测设备(产品) 1738.37万 7.24 1023.18万 10.48 58.86
测试验证服务(产品) 1515.37万 6.31 688.37万 7.05 45.43
备件及维修(产品) 1415.35万 5.89 663.42万 6.80 46.87
伺服驱动系统(产品) 733.27万 3.05 123.00万 1.26 16.77
分布式光伏发电(产品) 454.32万 1.89 320.58万 3.29 70.56
其他业务(产品) 71.76万 0.30 18.88万 0.19 26.31
─────────────────────────────────────────────────
境内(地区) 2.38亿 99.30 9737.00万 99.78 40.83
境外(地区) 97.21万 0.40 2.84万 0.03 2.92
其他业务(地区) 71.76万 0.30 18.88万 0.19 26.31
─────────────────────────────────────────────────
直销(销售模式) 2.34亿 97.29 9569.74万 98.06 40.96
经销(销售模式) 579.48万 2.41 170.11万 1.74 29.36
其他业务(销售模式) 71.76万 0.30 18.88万 0.19 26.31
─────────────────────────────────────────────────
截止日期:2023-12-31
项目名 营业收入(元) 收入比例(%) 营业利润(元) 利润比例(%) 毛利率(%)
─────────────────────────────────────────────────
新能源汽车(行业) 2.34亿 47.19 7785.86万 40.19 33.33
工程机械及其他(行业) 1.11亿 22.51 4176.24万 21.56 37.48
燃油汽车(行业) 8100.64万 16.36 2531.84万 13.07 31.25
航空(行业) 4390.77万 8.87 3659.60万 18.89 83.35
船舶(行业) 2415.18万 4.88 1139.84万 5.88 47.19
其他业务(行业) 98.74万 0.20 77.92万 0.40 78.91
─────────────────────────────────────────────────
智能测试装备(产品) 3.55亿 71.72 1.25亿 64.36 35.11
测试验证服务(产品) 7195.84万 14.53 3390.28万 17.50 47.11
平衡机及相关振动检测设备(产品) 3235.60万 6.54 1851.28万 9.56 57.22
备件及维修(产品) 2428.15万 4.90 1292.19万 6.67 53.22
伺服驱动系统(产品) 659.30万 1.33 5.23万 0.03 0.79
分布式光伏发电(产品) 382.01万 0.77 286.97万 1.48 75.12
其他业务(产品) 98.74万 0.20 77.92万 0.40 78.91
─────────────────────────────────────────────────
境内(地区) 4.94亿 99.72 1.93亿 99.45 39.02
其他业务(地区) 98.74万 0.20 77.92万 0.40 78.91
境外(地区) 41.27万 0.08 28.49万 0.15 69.02
─────────────────────────────────────────────────
直销(销售模式) 4.81亿 97.05 1.87亿 96.47 38.89
经销(销售模式) 1361.49万 2.75 605.96万 3.13 44.51
其他业务(销售模式) 98.74万 0.20 77.92万 0.40 78.91
─────────────────────────────────────────────────
截止日期:2023-06-30
项目名 营业收入(元) 收入比例(%) 营业利润(元) 利润比例(%) 毛利率(%)
─────────────────────────────────────────────────
智能测试装备(产品) 1.75亿 70.93 --- --- ---
测试验证服务(产品) 4269.66万 17.26 --- --- ---
平衡机及相关振动检测设备(产品) 1437.63万 5.81 --- --- ---
备件及维修(产品) 1126.68万 4.56 --- --- ---
伺服驱动系统(产品) 292.54万 1.18 --- --- ---
分布式光伏发电(产品) 33.98万 0.14 --- --- ---
其他(补充)(产品) 30.57万 0.12 --- --- ---
─────────────────────────────────────────────────
境内(地区) 2.47亿 99.88 9979.59万 99.78 40.40
其他(补充)(地区) 30.57万 0.12 22.00万 0.22 71.98
─────────────────────────────────────────────────
直销(销售模式) 2.10亿 84.96 --- --- ---
经销(销售模式) 3690.15万 14.92 --- --- ---
其他(补充)(销售模式) 30.57万 0.12 --- --- ---
─────────────────────────────────────────────────
【3.前5名客户营业收入表】
截止日期:2024-12-31
前5大客户共销售1.17亿元,占营业收入的23.83%
┌───────────────────────┬───────────┬───────────┐
│客户名称 │ 营收额(万元)│ 占比(%)│
├───────────────────────┼───────────┼───────────┤
│客户1 │ 5673.71│ 11.51│
│客户2 │ 1767.70│ 3.59│
│客户3 │ 1485.84│ 3.01│
│客户4 │ 1476.67│ 3.00│
│客户5 │ 1343.66│ 2.73│
│合计 │ 11747.58│ 23.83│
└───────────────────────┴───────────┴───────────┘
【4.前5名供应商采购表】
截止日期:2024-12-31
前5大供应商共采购0.69亿元,占总采购额的21.93%
┌───────────────────────┬───────────┬───────────┐
│供应商名称 │ 采购额(万元)│ 占比(%)│
├───────────────────────┼───────────┼───────────┤
│供应商1 │ 2322.83│ 7.35│
│供应商2 │ 1818.08│ 5.76│
│供应商3 │ 1236.17│ 3.91│
│供应商4 │ 925.28│ 2.93│
│供应商5 │ 624.97│ 1.98│
│合计 │ 6927.33│ 21.93│
└───────────────────────┴───────────┴───────────┘
【5.经营情况评述】
截止日期:2024-12-31
●发展回顾:
一、经营情况讨论与分析
公司为一家动力系统测试解决方案提供商,主营业务为动力系统智能测试装备的研发、制造和销售,以
及提供动力系统测试验证服务。报告期内,公司营业收入和净利润与上年相比均稍有降低,主要系产品下游
应用领域中新能源汽车业务市场竞争较大,公司通过增加试验台架数量、降低试验服务单价、提升运营服务
管理水平等手段增加客户认可度、抢占市场份额,使得公司营业收入保持稳定,净利润有所下滑。
报告期内,公司实现营业总收入49302.18万元,同比下降0.42%;实现利润总额9396.98万元,同比下降
8.07%;实现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8250.50万元,同比下降8.99%。截至本报告期末,公司动力系统
智能测试装备的在手订单含税合同金额为5.01亿元,相比2023年末减少约5.07%。
报告期内公司重点工作推进情况具体如下:
(1)扩大实验室建设,完善试验服务体系
2024年,为了提高实验室的响应速度、专业测试能力和服务质量,为客户就近提供测试服务,公司加快
推进实验室建设,在南通、上海、合肥、宁波、东莞等地合计建设了134个测试台架,相较于2023年底的96
台,增加了39.58%。同时,公司也配了专业技术人才,打造了专业试验服务团队,可以提供各项专业测试服
务。
(2)继续保持研发创新力度,保持技术先进性
保持创新始终是公司每年工作的重中之重,2024年公司研发投入保持稳定,合计研发投入36516758.22
元,占营业收入比例7.41%。报告期内,公司新增申请发明专利16项、实用新型专利24项、外观设计专利1项
,软件著作权2项,新增获得发明专利3项、实用新型专利19项、软件著作权1项。同时,公司不断钻研航空
航天军用测功器技术,新增了两款航空航天军用测功器型号,为公司产品在航空航天军用领域的应用提供了
有力支撑,进一步实现了进口替代。
(3)完善了公司内部控制制度,加强了5s管理
2024年,公司在规范化管理与运营效能提升方面迈出了坚实步伐。一方面,公司依据最新法律法规及监
管部门配套指引,系统梳理并修订了公司治理结构框架,对《公司章程》等核心制度进行结构性优化,构建
起更加科学严谨的内部控制体系,为企业的稳健运营筑牢制度根基。另一方面,公司同步深化5S管理,通过
制定5S标准、强化现场管理和全员参与机制,全面推进生产现场与办公环境的规范化建设。本年度重点实施
了动态检查、评比制度及部长直接挂钩制,有效改善了公司现场环境,提升了资源利用效率,为企业降本增
效和可持续发展注入新动能。
(4)加强了人才队伍建设,优化了内部绩效考核
公司坚持“以人才建设为中心”的发展战略,持续推进人才队伍的梯队化、专业化与多元化建设,截至
2024年底,公司员工规模已突破500人大关,在职员工总数达511人,较2023年底的456人实现净增长55人,
增幅达12.06%,人才储备规模与结构优化成效显著。同时,公司重视人才培养,将人才引进与内部提升相结
合,优化内部人才绩效考核,结合员工股权激励,建立了一套有效的薪酬考核体系,核心团队稳定性与战斗
力进一步增强,为公司的创新突破与可持续发展提供了坚实的人才保障。
(5)通过扩大对外投资,促进公司业务扩展
2024年公司对外投资金额合计1618.8万元,相较于2023年度,同比增长176.72%。公司通过对外投资,
向欧洲市场迈开了脚步。2025年公司将进一步深化与国外参股公司在技术领域的联合研发及市场层面的协同
拓展,将充分依托自身技术优势,强化产业链上下游的协同联动,在生产制造环节实现资源优化配置,在售
后服务领域构建高效响应机制,以此形成全方位的协同效应,促进公司业务全面拓展。
(6)加强对子公司管理,支持子公司快速发展
2024年,公司不断通过财务管控、行业拓展、技术支持、研发指导等方面支持子公司发展,扶持各子公
司做强做大,提高子公司业务技术水平、完善其产品结构、提高其市场占有率。公司控股子公司苏州赛德克
主营业务为高速动平衡机、软件开发、测试设备、机械设备等,其2024年净利润为747.82万元,较2023年业
绩同比增加100.03%。
二、报告期内公司所从事的主要业务、经营模式、行业情况及研发情况说明
(一)主要业务、主要产品或服务情况
1、主要业务情况
公司为一家动力系统测试解决方案提供商,主营业务为动力系统智能测试装备的研发、制造和销售,以
及提供动力系统测试验证服务。公司的产品及服务主要应用于新能源汽车、燃油汽车、船舶和航空等细分领
域动力系统测试,为新能源汽车整车、动力总成及相关零部件,燃油汽车动力总成及相关零部件,船舶发动
机,航空发动机及变速箱等动力系统相关设备提供智能测试装备;为新能源汽车整车、动力总成及相关零部
件,燃油汽车动力总成及相关零部件提供测试验证服务。
公司的动力系统智能测试装备包括产品硬件和产品软件两方面。在产品硬件方面,公司通过模块化设计
、个性化定制、模拟仿真等手段,满足客户的多样化需求,在大扭矩、高转速、高功率、高精度、高动态响
应测试装备领域已具备较强的研发、制造能力。在产品软件方面,公司自设立起便自主开发智能测试装备所
搭载的软件系统,迄今为止经过多次迭代,已形成可涵盖测试准备、测试仿真、测试过程、测试数据分析的
软件平台;该软件平台具有全透明的程序架构、全图形界面、自动测试功能、内存映射技术、高速数据记录
功能、脚本系统、云存储功能、道路阻力模拟系统和集中监控系统等特点,并支持INCA、ASAM、ASAP3接口
以及DBC文件,具有模块化、集成化、协同化、开放化的功能,已形成完全独立自主知识产权的软件系统。
公司的下游客户主要分布在新能源汽车领域、燃油汽车领域、船舶领域和航空领域。新能源汽车领域相
关客户有上汽集团、广汽集团、华为公司、蔚来汽车、小鹏汽车、日本电产、小米汽车、联合汽车电子、比
亚迪、长安汽车、广汽三菱、英搏尔等;燃油汽车领域相关客户有潍柴集团、吉利集团、中汽研、中国重汽
、一汽集团、五菱柳机、全柴动力、玉柴机器集团、东风汽车、江淮汽车、北汽集团、上海机动车检测认证
技术研究中心等;船舶领域相关客户有潍柴重机、中国船舶集团、淄柴集团、济柴动力等;航空领域相关客
户有中国航发南方工业、中科航空、中航集成、中国直升机设计研究所、国营川西机器厂、中国航发沈阳发
动机研究所、中国航发四川燃气涡轮研究院等。
2、主要产品和服务
公司的主要产品和服务分为动力系统智能测试装备和动力系统测试验证服务两大类。公司的智能测试装
备主要测试对象为新能源汽车整车、动力总成及相关零部件;燃油汽车动力总成及相关零部件;船舶发动机
;航空发动机及变速箱等,下游应用领域包括新能源汽车、燃油汽车、船舶和航空等。公司的测试验证服务
主要测试对象为新能源汽车整车、动力总成及相关零部件;燃油汽车动力总成及相关零部件,下游应用领域
包括新能源汽车、燃油汽车等。
公司的动力系统智能测试装备包括测试台架、测试线、测试保障设备、环检系统和设备升级改造。测试
台架是为完成动力系统测试所需的整套设备,主要包含测功器、测试保障单元、测试控制系统等;测试线是
为满足新能源汽车动力总成、燃油汽车动力总成等动力系统相关设备大批量出厂下线试验的要求,通过快装
设备和AGV、RGV智能化物流系统整合多个测试台架,形成的自动化快装测试流水线;测试保障设备是指为保
障动力系统测试能够合规、有效运转的设备,如隔音降噪、温控系统等;环检系统是指在用机动车排放污染
物检测系统,用于检测机动车尾气排放状况;设备升级改造用于原设备局部的升级改造,包括兼容新的被测
机型、提高测试精度和为满足排放法规要求进行的改造等。公司的智能测试装备销售给下游客户后,客户的
研发、生产部门使用并测试动力系统相关设备。
公司提供的动力系统测试验证服务,根据不同客户的试验需求,主要分为耐久测试验证和性能测试验证
。耐久测试验证是测试被测件在一定工况下的使用寿命;性能测试验证是测试被测件在一定工况下的性能指
标。测试验证服务是以公司自建的测试台架为基础,客户将被测件运送至公司进行测试验证。截至本年期末
,公司在南通地区、上海地区、宁波地区、合肥地区共建有134个测试台架,为客户提供定制化的测试验证
服务。
(2)动力系统测试验证服务
公司根据不同客户的试验需求,测试验证服务主要分为耐久测试验证和性能测试验证,耐久测试验证是
测试被测件在一定工况下的使用寿命;性能测试验证是测试被测件在一定工况下的性能指标。其中,耐久测
试验证和性能测试验证可用于新能源汽车以及燃油汽车动力总成及零部件的相关测试,并可模拟-40℃~150
℃的环境温度以及5%-95%的环境湿度进行测试;性能测试验证还包括新能源汽车整车能量流试验,用于分析
不同工况下由动力电池提供的能量分配到各部件的有效功率、热损耗以及机械摩擦损耗等部分的情况。
(二)主要经营模式
1、盈利模式:公司主要通过招投标或直接谈判获取销售合同,主要采用“以产定采”的采购模式采购
原材料,定制化生产动力系统智能测试装备。公司主要通过向客户出售智能测试装备、提供测试验证服务实
现收入和利润。
2、采购模式:由于公司产品和服务具有非标定制化的特点,主要原材料需根据详细设计方案外购或定
制,故公司主要采用“以产定采”的采购模式。公司经营所需的原材料主要包括电气控制类、机械类、电机
传动控制类和金属材料类。公司采用分类管理供应商,制定合格的供应商名录,选择合格供应商主要考虑的
因素包括产品质量、工艺水平、交付的及时性、价格和售后服务等方面。对于重要原材料,公司选用国际知
名品牌,并与供应商建立长期合作关系,同时积极开拓国内供应链体系,以保证供货稳定和产品质量。
3、销售模式:公司的销售模式以直销为主、经销为辅,公司的下游客户主要为新能源汽车领域和燃油
汽车领域的整车、动力总成及相关零部件厂商和科研院所,以及船舶领域和航空领域的发动机厂商、科研院
所。
4、生产模式:公司实行订单式非标生产,针对客户的每个项目订单实施项目管理。公司生产部门根据
销售部门提供的订单,结合公司的原材料采购、订单交期等因素制定生产计划,进行生产排程并执行生产,
产品出库后在客户现场完成产品安装调试工作。此外,公司生产部门会将生产工艺相对简单、附加值较低的
部分零部件由委托加工商进行加工。
(三)所处行业情况
1、行业的发展阶段、基本特点、主要技术门槛
公司所属行业为动力系统测试行业,下游应用领域包括新能源汽车、燃油汽车、船舶、航空等,测试对
象主要为新能源汽车整车、动力总成及相关零部件;燃油汽车动力总成及相关零部件;船舶发动机;航空发
动机及变速箱等动力系统相关设备。我国动力系统测试行业相对国外发达国家起步较晚,国际知名厂商以其
多年的技术积累具有一定的先发优势,我国动力系统测试厂商的产销规模、生产工艺、技术水平及品牌美誉
度等方面与国际知名企业相比还存在一定差距,高端市场尤其是在航空发动机研发测试等领域长期被国外厂
商把持。
动力系统测试是新能源汽车、燃油汽车、船舶、航空等领域研发、制造、后市场中的必要环节,是测试
产品性能、质量、排放与安全的必要手段。在《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2035年远景目标纲
要》中,便将“建设生产应用示范平台和标准计量、认证认可、检验检测、试验验证等产业技术基础公共服
务平台”作为“加强产业基础能力建设”的组成部分。动力系统测试的产业链涵盖精密仪器、电子元件、智
能装备制造、软件控制以及将前述环节有机结合的系统集成等领域,是新能源汽车、燃油汽车、船舶、航空
、工程机械及其他领域动力系统发展的重要支撑产业,具有工艺复杂、产品需求多样化、专业化程度高、技
术更新迭代快、涵盖学科范围广等特点。
伴随着下游制造业转型升级、创新发展的巨大机遇,动力系统测试行业也迎来快速发展的契机,同时也
对动力系统测试装备的测试精度、抗干性、实时响应、控制系统、自动化、智能化等方面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先进的动力系统测试装备体现在硬件和软件两个方面。硬件方面的先进性体现在设备的抗干扰性、测试精
度、稳定性、测试过程的实时响应能力、测试结果的一致性以及各个配件的集成技术等;软件方面包括测试
控制策略的成熟度、测试功能的全面性、测试理念的先进程度、数据分析处理能力等。
2、公司所处的行业地位分析及其变化情况
(1)公司新能源汽车及燃油汽车产品获国内知名客户认可
公司为一家动力系统测试解决方案提供商,迄今为止,已成功为新能源汽车领域、燃油汽车领域的多家
知名企业提供了动力系统智能测试装备及测试验证服务,在行业内树立了良好的商业信誉和品牌形象。
由此可知,2024年度,国内前十大汽车品牌均为公司的客户;前十大新能源汽车厂商中,有8家为公司
的客户;前十大纯电动汽车厂商中,有8家为公司的客户;前十大多缸柴油机企业均为公司的客户;前十大
多缸汽油机企业中,有7家为公司的客户。下游行业内一流客户对公司的认可是公司技术、产品和服务位居
国内领先地位的体现。
(2)公司的航空用水力测功器为国内领先
公司凭借多年积累的行业口碑和技术实力,在中国航发四川燃气涡轮研究院、中国航发南方工业和国营
川西机器厂实现航空发动机试验台首次应用国产高速水力测功器。公司与中国航发沈阳发动机研究所签订的
高速水力测功器供货合同系该单位为航空发动机测试台采购的首台国产高速水力测功器。此外,公司与中航
集成签订的高功率密度水力测功器供货合同,标的设备为终端用户中国航发贵阳发动机设计研究所用于涡喷
、涡扇发动机的涡轮部件测试的首台国产高功率密度水力测功器。
3、报告期内新技术、新产业、新业态、新模式的发展情况和未来发展趋势
公司所处动力系统测试行业的未来发展趋势取决于下游应用领域的需求情况,公司的产品及服务主要取
决于下游应用领域在动力系统的研发投入和生产相关的固定资产投入,与下游行业产销规模并不具有完全正
相关关系。动力系统测试行业的下游应用领域包括新能源汽车、燃油汽车、船舶、航空、工程机械及其他,
其中公司的产品及服务主要应用于新能源汽车、燃油汽车、船舶和航空等细分领域动力系统测试。
(1)新能源汽车领域
新能源汽车行业作为我国“十四五”规划中重点发展的战略性新兴产业,是国家坚定支持的战略方向,
并颁布了一系列鼓励政策,促进了新能源汽车产业链的发展。根据中国汽车工业协会的统计数据,2024年我
国新能源汽车产销量分别为1288.8万辆和1286.6万辆,同比分别增长34.43%和35.50%。
受益于国家产业政策的大力扶持,我国2024年新能源汽车销量持续增长,新能源汽车行业进入快速发展
阶段。我国动力系统测试行业将迎来进一步发展机遇,主要是基于以下考虑:①新能源汽车行业加大在动力
系统的研发投入和生产相关的固定资产投入,促进动力系统测试行业蓬勃发展;②新能源汽车厂商为降低经
营成本、开源节流,倾向于选择性价比高的国产设备;③受国际贸易市场不确定性加剧的影响,新能源汽车
厂商有动力提高测试设备的国产化率,减少对进口设备的依赖程度;④我国仍处于汽车消费的发展期,人均
汽车保有量与发达国家相比仍存在较大差距,尤其在三、四线城市和中西部地区人均保有量仍然偏低;⑤我
国开始大力发展新基建项目,包括新能源汽车所用的充电桩,进而带动新能源汽车发展;⑥受益于我国持续
优化新能源汽车补贴结构、促进农村汽车更新换代、促进汽车限购向引导使用政策转变、有序推进老旧汽车
报废更新等政策的推进,就目前我国新能源汽车产销量增长态势,未来新能源汽车消费将更进一步发展。新
能源汽车动力系统测试涉及研发、制造及后市场等多个环节,按试验对象不同,可分为整车试验、动力总成
试验和其他零部件试验,测试项目包括性能测试、耐久测试、道路模拟测试、环境模拟测试、下线测试、AU
DIT评审测试等。随着我国工业化、信息化、城镇化、农业现代化的持续推进和深入发展,我国新能源汽车
行业已经形成了从原材料供应、关键零部件研发生产、整车设计制造,以及充电基础设施的配套建设等完整
的产业链,全球新能源汽车产业链正向我国转移,我国新能源汽车产业还将继续保持增长态势并不断加强动
力性、经济性、安全性、可靠性等技术领域的投入。为了适应各种新结构、新技术在新能源汽车上的应用,
动力系统测试将围绕新能源汽车的混合动力、纯电动动力、氢燃料电池动力、储能技术等先进节能环保动力
系统发展测试技术。随着新能源汽车的驾控性能、续航能力持续提高,以及自动驾驶技术、智能网联技术不
断成熟,动力系统测试的测试参数、测试手段和测试内容将不断增加并进一步向电子化、信息化、智能化、
集成化方向发展。
(2)燃油汽车领域
我国燃油汽车产业经过多年发展,已形成较为完整的产业体系。进入二十一世纪以来,在全球分工和汽
车制造业产业转移的历史机遇下,我国燃油汽车产业实现了跨越式发展,已成为全球汽车工业体系的重要组
成部分。
根据中国汽车工业协会的统计数据,我国燃油汽车2024年产销量有所下滑,主要原因为:①我国近年来
大力发展新能源汽车产业,目前新能源汽车以乘用车为主,对燃油乘用车产生了挤出效应;②受宏观经济影
响居民消费意愿下降;③油价升高等多重因素影响。
燃油汽车动力系统测试涉及研发、制造及后市场等多个环节,按试验对象不同,可分为整车试验、动力
总成试验和其他零部件试验,测试项目包括性能测试、耐久测试、排放测试、道路模拟测试、环境模拟测试
、下线测试、AUDIT评审测试、环检系统测试等。目前燃油汽车仍然在我国汽车市场中占主导地位,是国家
经济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随着燃油汽车在操作性、动力性和经济性上不断提升,以及我国对燃油汽车趋严
的排放要求和相关法规的出台,对燃油汽车动力系统在瞬态控制、实时响应、节能减排等方面以更高的要求
,促进动力系统测试向高精度、高响应、节能方向发展,这将一定程度上保证下游对动力系统测试的需求规
模。
(3)船舶领域
我国作为世界第一出口大国和世界第二大经济体,船舶制造业在经济运行中的作用巨大。根据中国船舶
工业协会的统计数据,2024年,全国造船完工4818万载重吨,同比增长13.8%;承接新船订单11305万载重吨
,同比增长58.8%;手持订单量20872万载重吨,同比增长49.7%。
船舶动力系统测试主要涉及研发、制造等环节,测试包括发动机、传动设备、轴系和螺旋桨等船舶动力
系统组成部分的经济指标、性能指标、排放指标等。2023年12月29日,工业和信息化部、国家发展改革委、
财政部、生态环境部、交通运输部等五部门近日联合印发《船舶制造业绿色发展行动纲要(2024—2030年)
》,提出到2025年,船舶制造业绿色发展体系初步构建。到2030年,船舶制造业绿色发展体系基本建成。全
面推动船舶制造业高端化、智能化、数字化发展,提升重大技术装备制造能力和质量水平,稳步提升中国品
牌影响力。随着我国船舶配套体系逐渐完善,自主配套设备的研发能力增强,本土化船用设备装船能力不断
提升,未来船舶领域的动力系统测试将向国产化、大型化、高速化、节能化方向发展,进一步加强我国动力
系统测试行业的产业规模和技术水平。
(4)航空领域
随着我国经济实力的不断增强,国家越来越有能力发展一大批新型武器装备,近年来我国国防支出一直
保持着相对较高的增速以支持军队的现代化建设,为了维护我国领土完整和主权统一,未来我国军费仍将保
持增长。
多年实践表明,要研制出新的航空发动机,需要大量的试验作为基础。据不完全统计,国外在发动机研
制中要做大量的地面试车和飞行试验。
随着我国航空工业配套产业持续发展壮大、航空动力系统国产化工作不断推进以及核心部件及配套设备
的国产化率明显提高,我国动力系统测试行业将受益于国产替代的历史机遇,加快研发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
核心技术,提高关键领域自主创新能力,推动科技成果转化和产业化。
未来公司将以实业报国、产业报国为己任,突破国外高端动力系统测试装备和测试验证体系的技术壁垒
,抓住国产替代的历史机遇,打造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国际一流、国内领先”的动力系统智能测试装备及
测试验证服务体系,实现进口替代,为新能源汽车及航空动力的发展作出贡献。
(四)核心技术与研发进展
1、核心技术及其先进性以及报告期内的化情况
公司产品以定制化非标件产品为主,在产品开发制造过程中,需要单独研发设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