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营分析☆ ◇688125 安达智能 更新日期:2025-05-03◇ 通达信沪深京F10
★本栏包括【1.主营业务】【2.主营构成分析】【3.前5名客户营业收入表】【4.前5名供应商采购表】
【5.经营情况评述】
【1.主营业务】
流体控制设备、等离子设备、固化及组装设备等智能制造装备的研发、生产和销售。
【2.主营构成分析】
截止日期:2024-12-31
项目名 营业收入(元) 收入比例(%) 营业利润(元) 利润比例(%) 毛利率(%)
─────────────────────────────────────────────────
专用设备制造业(行业) 7.11亿 100.00 3.15亿 100.00 44.31
─────────────────────────────────────────────────
流体控制设备(产品) 2.48亿 34.82 1.21亿 38.35 48.80
固化及其他设备(产品) 2.23亿 31.42 5258.17万 16.69 23.53
配件及技术服务(产品) 2.22亿 31.28 1.30亿 41.35 58.58
等离子设备(产品) 1745.27万 2.45 1121.72万 3.56 64.27
其他(产品) 16.92万 0.02 16.31万 0.05 96.38
─────────────────────────────────────────────────
内销(地区) 4.16亿 58.52 1.82亿 57.65 43.65
外销(包含国内保税区)(地区) 2.95亿 41.48 1.33亿 42.35 45.24
─────────────────────────────────────────────────
直销(销售模式) 7.02亿 98.65 3.11亿 98.76 44.36
经销(销售模式) 960.86万 1.35 389.91万 1.24 40.58
─────────────────────────────────────────────────
截止日期:2024-06-30
项目名 营业收入(元) 收入比例(%) 营业利润(元) 利润比例(%) 毛利率(%)
─────────────────────────────────────────────────
流体控制设备(产品) 1.48亿 47.40 8613.49万 51.57 58.11
固化及智能组装设备(产品) 8911.47万 28.50 3475.10万 20.81 39.00
配件及技术服务(产品) 6753.41万 21.59 4058.64万 24.30 60.10
等离子设备(产品) 769.41万 2.46 552.56万 3.31 71.82
其他(产品) 14.49万 0.05 7921.55 0.00 5.47
─────────────────────────────────────────────────
其他境内地区(地区) 8079.25万 25.83 4968.24万 29.74 61.49
保税区(地区) 7010.32万 22.42 2604.00万 15.59 37.15
亚洲(地区) 4557.65万 14.57 2970.71万 17.79 65.18
华东地区(地区) 4285.72万 13.70 1901.33万 11.38 44.36
华南地区(地区) 4283.15万 13.70 1898.76万 11.37 44.33
北美洲(地区) 1846.85万 5.91 1520.08万 9.10 82.31
华中地区(地区) 960.59万 3.07 650.23万 3.89 67.69
其他境外地区(地区) 247.59万 0.79 187.24万 1.12 75.63
─────────────────────────────────────────────────
直销(销售模式) 3.05亿 97.51 1.63亿 97.77 53.55
经销(销售模式) 775.31万 2.48 369.44万 2.21 47.65
─────────────────────────────────────────────────
截止日期:2023-12-31
项目名 营业收入(元) 收入比例(%) 营业利润(元) 利润比例(%) 毛利率(%)
─────────────────────────────────────────────────
专用设备制造业(行业) 4.72亿 100.00 2.65亿 100.00 56.17
─────────────────────────────────────────────────
流体控制设备(产品) 2.17亿 45.86 1.20亿 45.33 55.52
配件及技术服务(产品) 1.50亿 31.71 1.00亿 37.72 66.82
固化及智能组装设备(产品) 8587.53万 18.18 2974.21万 11.21 34.63
等离子设备(产品) 1941.20万 4.11 1489.26万 5.61 76.72
其他业务收入(产品) 71.03万 0.15 33.00万 0.12 46.46
─────────────────────────────────────────────────
外销(地区) 2.52亿 53.36 1.53亿 57.75 60.78
内销(地区) 2.20亿 46.64 1.12亿 42.25 50.89
─────────────────────────────────────────────────
直销(销售模式) 4.63亿 98.05 2.62亿 98.86 56.63
经销(销售模式) 920.78万 1.95 303.60万 1.14 32.97
─────────────────────────────────────────────────
截止日期:2023-06-30
项目名 营业收入(元) 收入比例(%) 营业利润(元) 利润比例(%) 毛利率(%)
─────────────────────────────────────────────────
流体控制设备(产品) 1.08亿 48.77 --- --- ---
配件及技术服务(产品) 6123.75万 27.59 --- --- ---
固化及智能组装设备(产品) 3396.02万 15.30 --- --- ---
等离子设备(产品) 1796.10万 8.09 --- --- ---
其他(产品) 50.48万 0.23 --- --- ---
其他(补充)(产品) 1.39万 0.01 --- --- ---
─────────────────────────────────────────────────
保税区(地区) 9548.06万 43.03 --- --- ---
华东地区(地区) 4045.29万 18.23 --- --- ---
华南地区(地区) 3651.49万 16.45 --- --- ---
亚洲(地区) 1979.99万 8.92 --- --- ---
华中地区(地区) 1009.65万 4.55 --- --- ---
北美洲(地区) 964.22万 4.34 --- --- ---
其他境内地区(地区) 804.39万 3.62 --- --- ---
其他境外地区(地区) 187.19万 0.84 --- --- ---
其他(补充)(地区) 1.39万 0.01 --- --- ---
─────────────────────────────────────────────────
【3.前5名客户营业收入表】
截止日期:2024-12-31
前5大客户共销售5.10亿元,占营业收入的71.65%
┌───────────────────────┬───────────┬───────────┐
│客户名称 │ 营收额(万元)│ 占比(%)│
├───────────────────────┼───────────┼───────────┤
│第一名 │ 18664.64│ 26.25│
│第二名 │ 11757.26│ 16.53│
│第三名 │ 11417.54│ 16.06│
│第四名 │ 6073.43│ 8.54│
│第五名 │ 3039.68│ 4.27│
│合计 │ 50952.56│ 71.65│
└───────────────────────┴───────────┴───────────┘
【4.前5名供应商采购表】
截止日期:2024-12-31
前5大供应商共采购1.03亿元,占总采购额的26.09%
┌───────────────────────┬───────────┬───────────┐
│供应商名称 │ 采购额(万元)│ 占比(%)│
├───────────────────────┼───────────┼───────────┤
│第一名 │ 5511.65│ 13.98│
│第二名 │ 1851.47│ 4.70│
│第三名 │ 1008.83│ 2.56│
│第四名 │ 976.69│ 2.48│
│第五名 │ 936.85│ 2.38│
│合计 │ 10285.50│ 26.09│
└───────────────────────┴───────────┴───────────┘
【5.经营情况评述】
截止日期:2024-12-31
●发展回顾:
一、经营情况讨论与分析
2024年,公司始终坚持“推动智能制造产业升级”的使命,对内抓研发提质,提升技术优势和保持产品
创新竞争力;对外拓市场增效,在继续稳固消费电子领域应用优势的同时,在汽车电子、新能源、半导体等
领域取得了重要突破,为公司未来的快速发展打下了良好基础。
报告期内,公司实现营业收入71112.50万元,较上年同期增长50.53%;实现归属于母公司所有者的净利
润-3074.52万元,较上年同期减少205.41%;研发费用13753.89万元,较上年同期增长37.19%,销售费用159
90.39万元,较上年同期增长48.61%;管理费用7884.72万元,较上年同期增长37.81%。
(一)营业收入同比增长的原因分析:
报告期内,公司新产品的推广与新行业的拓展目前已初见成效,同时受消费电子行业市场回暖以及公司
迭代产品性能和竞争力提升的影响,2024年公司收入比去年同期有较好的增长,主要原因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
1、产品性能与竞争力提升。一是,得益于公司近年来持续的研发投入,公司产品迭代升级加快,越来
越多的模块化、智能化的设计思路植入产品,使得公司产品性能保持着较强的市场竞争力,赢得了新老客户
的认可。同时,公司产品矩阵不断丰富,从单一流体控制设备向流体控制整线解决方案及组装整线解决方案
迈进,进一步扩大公司的业务空间。二是,公司不断强化销售和技服人员的专业能力,通过建立以研发、销
售、技服为核心的“铁三角”合作模式,化技术团队,紧跟客户产品工艺研发路线,为客户持续提供高品质
产品。同时,继续夯实公司销售团队以项目制为导向的服务模式,为中小型企业提供高品质的产品同时配以
专业的技术团队快速响应,努力提升公司的市场竞争力和客户满意度,为公司的长期发展奠定坚实的基础。
2、新行业拓展与新产品推广。报告期内,公司在持续稳固消费电子领域应用优势的同时,继续加大对
汽车电子、新能源、半导体等领域的业务拓展。在消费电子领域,公司持续深挖大客户的需求,使得越来越
多的产品得到大客户的认可;与此同时,公司针对客户的FATP工艺段设备需求,开发了新产品,并切入了国
际大客户,为公司带来新的产品增量。在汽车电子领域,公司获得了一批汽车大厂及EMS厂商的订单,为公
司的业务增长注入动力。在氢能源领域,公司的氢能源燃料电池生产设备获得了客户的广泛认可,为后续订
单落地奠定基础。在新产品方面,公司加大了对ADA智能平台、高端五轴机床、灌胶机等新产品的市场推广
,通过挖掘新老客户的需求,为客户提供更全面的产品解决方案。目前,公司ADA智能平台已得到越来越多
客户的认可,已持续出货给大客户;公司高端五轴机床持续在客户端进行打样测试并已成功斩获订单,标志
着公司在高端机床设备领域实现突破。
3、下游客户所处行业整体回暖。2024年,在政策扶持与技术迭代等利好因素的驱动下,消费电子市场
需求回暖,产业链景气度不断回升。在政策层面,“两新”政策通过扩大以旧换新补贴范围、提高优惠力度
,有效激发了手机、电脑等电子产品的换新需求。在技术方面,新一代人工智能等技术的发展在加速产品创
新迭代、催生新型产品需求的同时,也带动了产业链的优化升级。随着下游企业营业收入增长,其加大新产
线投资力度并提升产线自动化水平,推动了精密制造设备需求放量。
(二)净利润同比下降的原因分析:
公司目前处于业务扩张期,虽然报告期内公司收入已呈现了快速增长,但是持续高强度研发投入、产品
品类的大力拓展、国内外市场开拓力度的加大、研发和销售人员的引进等原因导致公司毛利率阶段性承压、
费用率阶段性上升,从而导致公司利润承压。
1、在毛利率方面,2024年毛利率为44.31%,较上年同期下降6.92个百分点。主要系本报告期产品收入
结构变化致毛利率下降,主要表现在产品毛利率较高的流体控制设备占比从45.9%下降至34.8%,而毛利率相
对较低的固化及智能组装平台设备实现了放量出货,占营业收入比例从18.2%上升至31.4%;
2、在研发费用方面,公司2024年研发费用为13753.89万元,同比增长37.19%,占公司营业收入的比例
为19.34%。公司十分注重研发投入,报告期内主要投向以下三个方面:一是加强对关键核心部件、关键工艺
算法、软件平台等底层技术的研究投入,进一步构建公司设备产品的垂直一体化能力。关键核心部件、关键
工艺算法、软件平台是公司设备产品的核心技术竞争力,自上市以来公司陆续引进十余名海内外专家和博士
,涵盖了视觉算法、光电、激光、电机、机床设计、电磁物理、泵阀等高精尖研发技术领域,人才资源来自
中国(包括大陆和台湾地区)、芬兰、新加坡等全球多个国家和地区。报告期内共引进了多名技术专家,在
泵阀、飞秒固体超快激光器、视觉图像科学技术等方面加大研发力度。二是加强新产品的开发,公司持续优
化ADA-H系列智能平台的工艺兼容性,完善新一版产品迭代升级;同时加大对工业喷墨打印机、工业级飞秒
激光、中小型五轴智能模组数控机床、智能工业协作机器人、AOI检测设备、仓储物流设备等应用于智能装
备领域产品的研发投入,持续开拓新的智能装备产品并进一步完善优化新产品性能。三是针对国际大客户新
产品的需求,公司加大了软件人才的投入,根据客户的需要优化公司产品性能,更好地满足客户的要求。
3、在销售费用方面,公司2024年销售费用为15990.39万元,较去年同期增长了48.61%。公司高度重视
新老行业应用领域的深耕与拓展,针对老客户侧重推广新产品,针对新行业及新客户群体则着重推广成熟的
老产品,以此促进业务的多元增长。报告期内,公司销售费用增长主要由于以下两个方面:一是公司深挖消
费电子行业大客户的产品需求,以更好的售前与售后服务配合国际大客户。报告期内,公司针对国际大客户
新产品的需求,加大了技术服务人员的投入,因此公司以设备验收收入为基础计提的售后维保费相应增加。
二是公司加大了各类产品在汽车电子行业、氢能源行业的市场拓展力度,引入了一批熟悉相关行业工艺的营
销人才及技术服务人才,努力进一步提升新行业新领域的销售规模,这些人才在推动公司新产品新行业已取
得初步成效,但尚未形成人员的规模效应。
(三)报告期内,公司管理层分别推动了以下工作有序开展:
1、深耕大客户,创新协同拓增量
终端电子产品的生产制造包括电子元器件生产、电子部件组装、电子装联和后段整机组装等多个生产工
序,公司智能制造装备运用于SMT电子装联工序段较为成熟,且占收入比重较大,是全球头部消费电子厂商
重要的设备供应商。2024年,公司在巩固现有优势业务基础上,通过三大策略深化大客户合作:其一,横向
拓展FATP后段组装工艺应用,积极参与大客户各类产品(例如手机、平板电脑、TWS蓝牙耳机、智能手表、A
R/MR/VR等)的FATP后段组装工艺项目,目前FATP段设备已持续放量,将进一步扩大公司的业务空间;其二
,精准匹配区域需求,强化本地化运营能力。公司基于主要客户产品线及EMS厂商布局调整组织架构,持续
加大美国、墨西哥、马来西亚、越南等子公司在资金、人力及技术等方面的投入,更好地为客户提供本地化
的配套服务;其三,持续深挖大客户需求,向大客户推广更多品类设备。报告期内,公司非点胶类产品(总
装段)取得了重大成果,在终端客户的桌面式电脑产品以ADA概念的模组化方案设计赢得客户高度认可,ADA
智能平台产品在国际大客户供应链实现首条模组化产线部署,公司进一步实现从单一流体控制设备向整线解
决方案的转型。未来高度模组化设备将持续迭代并应用到终端迭代产品,向国际大客户推广更多产品线的生
产设备。
2、积极推进国内通用市场开拓,新领域业务拓展初见成效
为了进一步提升公司在行业周期内的竞争力,在维稳消费电子市场的基础上,公司主动加深了国内通用
市场大客户的开拓力度,优先瞄准汽车电子、半导体、新能源作为重点开拓市场,实现头部客户的突破及智
能制造装备产业链的纵深布局。在新能源市场,根据中国汽车工业协会数据显示,2024年中国新能源汽车产
销量分别完成1288.8万辆和1286.6万辆,同比分别增长34.4%和35.5%。除了新能源汽车之外,氢能产业相关
政策被自2019年写入政府工作报告,再到2022年国家发展改革委、国家能源局联合印发《氢能产业发展中长
期规划(2021-2035)》,体现出政策对未来氢能产业的发展定位,也明确了政策鼓励的应用场景和领域,
勾勒出氢能中长期蓝图。在汽车电子市场,随着汽车的电动化、智能化、网联化变革,汽车电子将迎来广阔
的市场空间。在半导体市场,根据国际半导体产业协会(SEMI)最新发布的报告显示,预估2024年全球芯片
设备(新品)销售额将增长6.5%至1130亿美元,预计全球芯片设备(新品)销售额增幅在未来两年还将继续
扩大,2025年将增长7%至1210亿美元、2026年将大增15%至1390亿美元,不断刷新历史新高。全球半导体行
业正在展示强大的基本面和增长潜力,支持人工智能浪潮中出现的各种颠覆性应用。
汽车电子、半导体、新能源具备广阔的应用市场,为公司的成长提供较大发展空间,未来公司将继续开
拓更多的市场应用。2023年公司已成功切入特斯拉、比亚迪、捷普、印度TATA等国际汽车电子头部客户和国
内头部客户的供应链,在半导体封装头部客户的供应链上亦有所突破,2024年公司在汽车电子、半导体、新
能源等领域的市场拓展已初见成效,未来公司将持续推进上述非消费电子应用市场的开拓,打造公司新的增
长极。
3、坚持研发创新,持续更迭产品和技术
公司以“为客户提供智能制造整体解决方案”为方向,关注前沿市场需求,夯实公司基础底层技术及产
品研发能力。报告期内,研发投入同比显著增长,重点投向智能装备核心部件(如阀体、光学镜头)、工艺
算法优化及ADA智能平台升级。进一步实现自研核心部件与设备的高度适配、软硬件解耦和联动,提升公司
核心竞争力。
(1)核心部件研发
①泵阀研发方面,公司聚焦智能阀体技术升级,重点推进一体式智能压电阀、一体式智能螺杆阀、智能
雾化阀和智能薄膜阀的研制,同步推进传统阀迭代优化。报告期内,公司完成阀体结构创新升级,并同步实
现性能指标突破,通过开拓力学仿真及目标综合优化算法技术,对阀体工作过程中的各个状态和运动参数、
液体粘度、零件的互换性关系开展了研究,有效地指导了阀体的整机设计和工艺设计,缩短了阀体的研制周
期,新设计的阀体的性能明显超过市场同类产品的性能。
②自主光学镜头系统方面,公司引进国际知名专家,组建高水平专业化团队,围绕光学领域开展系统性
的研发工作,目前已在超微型成像系统、液体透镜成像取得成果,其中500万像素超微型视觉检测成像系统
体积20mmX20mmX70mm、重量33克、液体透镜具有毫秒级调焦速度,能有效解决成像景深不够的痛点。
(2)涂覆AOI检测设备、仓储物流设备
涂覆工艺精准检测是保障产品质量的核心环节,报告期内公司针对传统涂覆AOI设备存在的检测效率低
、兼容性差、操作复杂等痛点,聚焦定位精度、条码识别率、区域提取效率及缺陷检出率四大维度开展技术
攻关,项目完成后显著提升工业级高精度检测设备在检测速度、精度及稳定性、适应性、可靠性等核心指标
,公司已于2025年2月举办AOI新品发布会,正式推出智能检测设备——在线大视野涂覆AOI-ACI-S1。在智能
仓储系统方面,2024年已取得重要阶段性成果,SMT智能电子库、智能亮灯拣选料架等多款系列产品在经过
严格测试验证后于2025年正式投入市场应用,助力工业制造实现物流流程的整体自动化与智能化。此外,20
24年上半年公司推出了高端精密机床AMU系列立式五轴高速加工中心、视觉引导喷墨打印机。
(3)ADA智能平台系列
2024年,公司聚焦ADA-H智能平台的技术革新,重点推进核心控制系统的智能化升级。在ADA模块化控制
器方面,通过融合电子技术、步进及伺服驱动及运动控制技术,致力于打造具备高速响应、精准控制、模块
化架构、广泛兼容性和自主决策能力的ADA智能控制器;同时,持续优化上位机平台与模块控制软件,上位
机平台软件采用低代码配置化开发模式,降低操作人员技术要求,提升开发效率;模块控制软件推出基于拖
拽式流程图的ADM1.0平台,开发集成轨道模块、贴标功能头等核心功能单元。基于当前技术积累,2025年将
继续投入研发资源,以期实现硬件性能与软件协同的双重突破。
4、多渠道营销推广助力品牌提升
随着公司业务的扩张及产品矩阵的不断丰富,公司也正持续加强国内外市场的开拓及运营力度。公司通
过参加上海、深圳、佛山、美国、墨西哥等地的展会,以及东莞、深圳、合肥、北京等地的论坛,其区域覆
盖了国内长三角、珠三角等核心制造业集群以及北美先进制造业大国,进一步树立公司整体形象、推介公司
智能装备和整线解决方案,利用行业展会及论坛的聚焦效应帮助公司培育更广泛的渠道体系和应用领域客户
,同时促进公司与学术界及产业链上下游的技术交流。其中,在中国(上海)数控机床展览会CCMT、DMP大
湾区工业博览会上,公司新品高端精密机床AMU260立式五轴高速加工中心亮相,凭借前沿技术设计与卓越性
能备受关注,进一步扩大品牌市场声量。
5、全面导入MBP(ManagementByPlan)方针管理作为公司重要的管理工具
为提升公司战略执行力,优化资源配置,并确保2025年营收目标顺利达成,公司于2024年底正式导入MB
P(ManagementByPlan)方针管理作为重要的管理工具。通过对公司管理层的培训、训练、模拟,制定出一
套适配的管理工具,并应用在2025年预算编制和目标管理的全过程,助力公司实现精细化管理和高质量发展
。①在预算编制方面:打破传统预算编制的局限性,将公司战略目标层层分解,并与各部门、各岗位的年度
工作计划紧密结合,确保预算编制更加科学合理,资源分配更加精准高效。②在目标管理方面:建立以目标
为导向的管理体系,将公司战略目标、部门目标和个人目标有机衔接,并通过定期跟踪、评估和反馈,确保
目标执行过程可控,最终实现公司整体目标。③在绩效管理方面:构建基于目标和计划的绩效管理体系,将
目标完成情况与绩效考核挂钩,激励员工积极主动地完成目标,提升组织整体绩效水平。
二、报告期内公司所从事的主要业务、经营模式、行业情况及研发情况说明
(一)主要业务、主要产品或服务情况
1、主要业务
公司主要从事流体控制设备、等离子设备、固化及组装设备、ADA智能平台、半导体装备等智能制造设
备及系统平台的研发、生产和销售,产品可广泛运用于消费电子、汽车电子、新能源、半导体、智能家居、
医疗等多领域电子产品的智能生产制造,致力为客户提供工厂智能制造整体解决方案。
历经多年发展和技术积累,公司已形成核心零部件研发、运动算法和整机结构设计的一体化技术平台,
依托一体化技术平台,公司的智能制造装备已在技术水平、生产效率和交付速度等方面具备较强的竞争优势
,已与全球科技行业头部客户及产业链EMS客户建立了长期、稳定、深度的合作关系,帮助其在点胶、涂覆
、等离子清洗和组装等多个环节实现自动化、智能化和柔性化生产。
2、主要产品
公司产品主要包括点胶机、涂覆机、AOI检测、灌胶机、等离子清洗机、固化炉、ADA智能平台、五轴联
动数控机床、超快激光设备、仓储物流设备等多种智能制造装备和点胶阀体、驱控、电机等多种核心零部件
,是电子信息制造业实现自动化、智能化和高效化生产的关键核心装备,目前已形成了以高端流体控制设备
为核心、覆盖多道工序的多元化产品布局。
(1)流体控制设备
流体控制设备主要包括点胶机、涂覆机、灌胶机和喷墨机等。流体控制设备可广泛应用于消费电子、汽
车电子、新能源、智能家居和半导体等领域产品的SMT电子装联段、FATP后段组装的底部填充、围坝、引脚
封装、堆栈封装POP、补强、三防涂覆等工艺,以实现电子产品的贴装和部件组装。
(2)等离子设备
等离子设备主要有真空等离子清洗机和常压等离子清洗机,用于清洗FPC、PCB、半导体引线支架、玻璃
和各种手机零部件等表面有机物,以提高产品表面附着力,从而提升产品可靠度。
(3)固化、智能组装设备及其他设备
固化设备包括红外固化炉、紫外固化炉和热风固化炉,主要用于产品完成点胶或涂覆、灌胶或打印等工
序后的固化或烘干。智能组装设备主要用于零部件或产品贴装、插装、锁付等工序,包括上料机、下料机和
传输设备等其他设备。
ADA智能平台是在通用机架的基础上搭载主机模组形成一个通用平台,再在通用平台基础上搭载不同的
工艺模块、供料模块、输送和校准模块以快速形成一台智能平台设备,实现给什么工具和物料就能完成相应
的工序工作,如点胶、涂覆、组装、等离子清洗、锁付、视觉检测等。ADA智能平台的“智能”体现在设备
具有自感知、自学习、自决策、自执行、自适应的特点,能有效解决制造业设备不通用、故障排除时间长、
操作技术门槛高、换线转产不灵活的行业四大痛点问题。
(4)配件及技术服务
公司销售的配件以阀体为主,包括点胶阀、涂覆阀、雾化阀、薄膜阀等,用于消费电子、汽车电子、LE
D、新能源等多领域的表面贴装胶、导电银浆、IC封装胶、底部填充胶、涂助焊剂或活化剂等工序环节。技
术服务业务是公司为保障客户生产线的稳定、安全、高效运行而提供的运营维护服务,具体内容包括智能制
造装备的操作培训、定期检查、维护保养、故障分析等,贯穿了客户智能化生产的全生命周期,有效提升客
户黏性。
(5)智能生产解决方案
公司除了销售单一整机设备外,还致力于为客户提供应用于PCBA加工、3D玻璃和终端组装等领域的智能
生产解决方案。
①点胶线体解决方案:该生产线以304不锈钢设计的高速点胶机系列为主体,配有自动上下料机、接驳
台、UV检测台等设备,可配置单双轨&单双阀、微量天平、激光测高等,多种功能灵活搭配升级来实现不同
的点胶工艺。
②PCBA板涂覆解决方案:该生产线以iCoat系列涂覆机为主体,配有自动升降机、接驳台、UV检测台、U
V固化炉等装置,亦可配置双机双炉等定制化方案,最大程度保证加工工艺稳定性。
③在线真空/常压灌胶线体解决方案:该生产线包含真空/常压灌胶机、升降机、接驳台、预热炉、固化
炉、全景/3D相机视觉拍照、PC+PLC控制整线,为客户实现自动识别产品型号、自动灌胶、自动烘干、工装
自动回流等功能。
④ADA智能平台多模组整线方案:ADA智能平台可以单机生产模式,亦可以多机连线的生产模式。根据产
品的工艺流程、产能需求与排线平衡,公司可以为客户自定义布局模组,采用多单元和各种工艺模块的组合
实现量产目的,换线只需更换模块即可,无需移动设备。ADA智能平台不同工作站选配不同工艺模块,或与
人工位或与其他专用设备混搭结合使用,能实现产线的无限扩展,为快速搭建大型生产线提供一站式智能制
造服务。通过搭载LMES系统实现离线排产、离线编程、离线生产等,使其有效解决制造业设备通用性低、故
障排除时间长、操作技术门槛高、换线转产不灵活的四大行业痛点。
(二)主要经营模式
1、盈利模式
公司已建立覆盖智能制造装备研发、生产和销售为一体的完整业务模式,基于产品的前期研发投入、生
产成本等因素制定产品价格,并通过向客户销售智能制造装备、提供配件及技术服务实现盈利。
2、采购模式
公司主要根据生产计划、研发需求以及销售订单相关的产品BOM清单,按需下达采购订单。此外,公司
亦会根据与客户沟通的预测订单安排批量生产,并依此提前采购一部分通用物料,以满足生产排产的领料需
求。公司直接采购的物料以标准化零配件为主,属于原材料采购,直接面向供应商进行采购。另外,公司还
会委托部分供应商进行部分五金件、机加件、电气件的简单加工,即外协加工模式,公司向其支付加工费。
3、生产模式
公司以自主生产为主,对少部分附加值较低的钣金件、机加件和电气件的简单加工以委托加工方式进行
。在生产组织方面,公司主要为订单导向型,生产计划主要根据销售订单及客户告知的订单预测情况执行,
公司会通过与客户深入沟通,充分了解主要客户当年度的预计产能需求,并根据客户生产计划着手开始进行
材料采购、制定生产计划,确保生产计划均衡分配、按时完成、准时发货;在生产工艺方面,公司产品在标
准设备的基础平台上,通过加载工艺模块、变更关键核心零部件或优化运动算法等方式,即可满足客户多样
化的工艺需求。当客户有特殊的工艺需求时,公司亦会根据客户需求定制化生产。
4、研发模式
公司建立了前沿技术中心+研发中心+应用研发中心“三层”研发体系。其中,前沿技术中心致力于推动
技术创新,整合和应用先进的视觉软件、工业互联网、人工智能和数字孪生等技术,提升公司在智能装备领
域的竞争力和市场领导地位;研发中心主要负责核心部件、标准产品、ADA智能平台三大模块的研发;应用
研发中心则与研发中心标准产品部形成联动,针对市场及客户对产品的工艺要求进行产品升级研发,解决客
户现场的应用问题,实现人力资源的优化配置。
5、销售模式
公司产品以直接销售为主。公司依托深厚的技术积累和快速交付等优势,实现了与全球电子信息产业头
部客户及其EMS厂商的互赖互信,建立了长效而稳定的合作机制。公司直接与客户或其EMS厂商签订订单并直
接发货,为其提供相关的智能制造装备及解决方案、零配件和技术服务。
(三)所处行业情况
1、行业的发展阶段、基本特点、主要技术门槛
(1)公司所属行业及确定依据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