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营分析☆ ◇688125 安达智能 更新日期:2025-01-15◇ 通达信沪深京F10
★本栏包括【1.主营业务】【2.主营构成分析】【3.前5名客户营业收入表】【4.前5名供应商采购表】
【5.经营情况评述】
【1.主营业务】
流体控制设备、等离子设备、固化及组装设备等智能制造装备的研发、生产和销售。
【2.主营构成分析】
截止日期:2024-06-30
项目名 营业收入(元) 收入比例(%) 营业利润(元) 利润比例(%) 毛利率(%)
─────────────────────────────────────────────────
流体控制设备(产品) 1.48亿 47.40 8613.49万 51.57 58.11
固化及智能组装设备(产品) 8911.47万 28.50 3475.10万 20.81 39.00
配件及技术服务(产品) 6753.41万 21.59 4058.64万 24.30 60.10
等离子设备(产品) 769.41万 2.46 552.56万 3.31 71.82
其他(产品) 14.49万 0.05 7921.55 0.00 5.47
─────────────────────────────────────────────────
其他境内地区(地区) 8079.25万 25.83 4968.24万 29.74 61.49
保税区(地区) 7010.32万 22.42 2604.00万 15.59 37.15
亚洲(地区) 4557.65万 14.57 2970.71万 17.79 65.18
华东地区(地区) 4285.72万 13.70 1901.33万 11.38 44.36
华南地区(地区) 4283.15万 13.70 1898.76万 11.37 44.33
北美洲(地区) 1846.85万 5.91 1520.08万 9.10 82.31
华中地区(地区) 960.59万 3.07 650.23万 3.89 67.69
其他境外地区(地区) 247.59万 0.79 187.24万 1.12 75.63
─────────────────────────────────────────────────
直销(销售模式) 3.05亿 97.51 1.63亿 97.77 53.55
经销(销售模式) 775.31万 2.48 369.44万 2.21 47.65
─────────────────────────────────────────────────
截止日期:2023-12-31
项目名 营业收入(元) 收入比例(%) 营业利润(元) 利润比例(%) 毛利率(%)
─────────────────────────────────────────────────
专用设备制造业(行业) 4.72亿 100.00 2.65亿 100.00 56.17
─────────────────────────────────────────────────
流体控制设备(产品) 2.17亿 45.86 1.20亿 45.33 55.52
配件及技术服务(产品) 1.50亿 31.71 1.00亿 37.72 66.82
固化及智能组装设备(产品) 8587.53万 18.18 2974.21万 11.21 34.63
等离子设备(产品) 1941.20万 4.11 1489.26万 5.61 76.72
其他业务收入(产品) 71.03万 0.15 33.00万 0.12 46.46
─────────────────────────────────────────────────
外销(地区) 2.52亿 53.36 1.53亿 57.75 60.78
内销(地区) 2.20亿 46.64 1.12亿 42.25 50.89
─────────────────────────────────────────────────
直销(销售模式) 4.63亿 98.05 2.62亿 98.86 56.63
经销(销售模式) 920.78万 1.95 303.60万 1.14 32.97
─────────────────────────────────────────────────
截止日期:2023-06-30
项目名 营业收入(元) 收入比例(%) 营业利润(元) 利润比例(%) 毛利率(%)
─────────────────────────────────────────────────
流体控制设备(产品) 1.08亿 48.77 --- --- ---
配件及技术服务(产品) 6123.75万 27.59 --- --- ---
固化及智能组装设备(产品) 3396.02万 15.30 --- --- ---
等离子设备(产品) 1796.10万 8.09 --- --- ---
其他(产品) 50.48万 0.23 --- --- ---
其他(补充)(产品) 1.39万 0.01 --- --- ---
─────────────────────────────────────────────────
保税区(地区) 9548.06万 43.03 --- --- ---
华东地区(地区) 4045.29万 18.23 --- --- ---
华南地区(地区) 3651.49万 16.45 --- --- ---
亚洲(地区) 1979.99万 8.92 --- --- ---
华中地区(地区) 1009.65万 4.55 --- --- ---
北美洲(地区) 964.22万 4.34 --- --- ---
其他境内地区(地区) 804.39万 3.62 --- --- ---
其他境外地区(地区) 187.19万 0.84 --- --- ---
其他(补充)(地区) 1.39万 0.01 --- --- ---
─────────────────────────────────────────────────
截止日期:2022-12-31
项目名 营业收入(元) 收入比例(%) 营业利润(元) 利润比例(%) 毛利率(%)
─────────────────────────────────────────────────
专用设备制造业(行业) 6.51亿 100.00 3.87亿 100.00 59.48
─────────────────────────────────────────────────
流体控制设备(产品) 3.32亿 51.04 1.95亿 50.37 58.71
配件及技术服务(产品) 1.74亿 26.75 1.22亿 31.39 69.79
固化及智能组装设备(产品) 1.15亿 17.70 4781.51万 12.34 41.48
等离子设备(产品) 2888.07万 4.43 2259.86万 5.83 78.25
其他业务收入(产品) 50.14万 0.08 23.70万 0.06 47.26
─────────────────────────────────────────────────
外销(地区) 3.56亿 54.68 2.25亿 58.12 63.22
内销(地区) 2.95亿 45.32 1.62亿 41.88 54.97
─────────────────────────────────────────────────
直销(销售模式) 6.51亿 100.00 3.87亿 100.00 59.48
─────────────────────────────────────────────────
【3.前5名客户营业收入表】
截止日期:2023-12-31
前5大客户共销售2.69亿元,占营业收入的56.94%
┌───────────────────────┬───────────┬───────────┐
│客户名称 │ 营收额(万元)│ 占比(%)│
├───────────────────────┼───────────┼───────────┤
│第一名客户 │ 14439.75│ 30.57│
│第二名客户 │ 5223.09│ 11.06│
│第三名客户 │ 2479.79│ 5.25│
│第四名客户 │ 2423.06│ 5.13│
│第五名客户 │ 2335.12│ 4.94│
│合计 │ 26900.82│ 56.94│
└───────────────────────┴───────────┴───────────┘
【4.前5名供应商采购表】
截止日期:2023-12-31
前5大供应商共采购0.41亿元,占总采购额的18.76%
┌───────────────────────┬───────────┬───────────┐
│供应商名称 │ 采购额(万元)│ 占比(%)│
├───────────────────────┼───────────┼───────────┤
│第一名供应商 │ 1539.03│ 7.05│
│第二名供应商 │ 871.87│ 4.00│
│第三名供应商 │ 677.90│ 3.11│
│第四名供应商 │ 549.22│ 2.52│
│第五名供应商 │ 455.54│ 2.09│
│合计 │ 4093.56│ 18.76│
└───────────────────────┴───────────┴───────────┘
【5.经营情况评述】
截止日期:2024-06-30
●发展回顾:
一、报告期内公司所属行业及主营业务情况说明
(一)行业的发展阶段、基本特点、主要技术门槛
1、公司所属行业及确定依据
公司主营业务为流体控制设备、等离子设备、固化及智能组装设备等智能制造装备的研发、生产、销售
及技术服务。根据国家统计局发布的《国民经济行业分类(GB/T4754-2017)》(国家标准第1号修改单),
属于“C3569其他电子专用设备制造”;根据《战略性新兴产业分类(2018)》(国家统计局令第23号),
属于“2.1智能制造装备产业-3569其他电子专用设备制造”;根据国家发展改革委发布的《战略性新兴产业
重点产品和服务指导目录(2016版)》,公司产品属于“2.1.4智能加工装备”中的“智能基础制造装备”
。
2、行业发展阶段
公司广义的行业分类属于智能装备制造业,生产的流体控制设备属于更为细分的电子专用设备制造行业
。智能装备制造的技术水平是下游制造业突破工艺和产能限制的关键技术瓶颈。电子信息制造业向高精度、
小型化方向发展的速度加快,对生产工艺变革的速度提出了更高要求,亦将带来对智能制造装备的更新换代
需求。但目前智能制造装备普遍存在定制化程度高的特征,因此生产工艺的迭代对生产线的柔性化需求不断
加大。
当前,制造业自动化面临四大行业痛点,即:自动化设备通用性低、故障排除时间长、操作门槛高、柔
性化不足。以设备通用性为例,各类电子产品因生产工艺不同需使用专用电子设备,同一产品生产线因工序
环节不同,亦需不同的生产设备进行生产。基于以上行业痛点,使得企业智能制造装备购置、人力资源培训
、设备更新换代等成本较高,将成为制约电子信息制造业推动自动化和智能化升级的重要因素。
3、行业基本特点
①下游行业的高增长推动可持续发展
智能装备制造业的下游应用领域非常广泛,主要包括消费电子、新能源、汽车电子、半导体、医疗器械
、家居等行业。其中,因3C产品的消费属性明显、产业庞大、更新换代周期较短,所以智能装备在消费电子
领域得到了较快发展。目前,起步较早且竞争激烈的消费电子逐渐趋于稳定发展态势,相较之下,我国新能
源汽车、半导体、氢能源市场正处于快速发展阶段,智能装备是这些下游企业生产经营的基础设备,下游行
业的快速增长将会显著推动智能装备市场容量的扩大,应用市场前景广阔。
②关键核心零部件技术积累薄弱
核心零部件的结构设计和加工精度是影响智能装备技术水平的关键因素之一,其发展对提升制造业的竞
争力和生产效率有着重要作用。由于我国高端制造业起步较晚、基础较薄弱,对制造业上游的覆盖力尚显不
足,虽然目前部分企业已开始针对性地进行核心零部件的研发,但在部分高端制造领域的关键零部件、关键
基础材料、加工工艺等方面的制造仍缺乏配套支持,与发达国家领先水平存在较大差距,对外依存度仍然较
高。2023年,中央经济工作会议部署2024年重点经济工作任务,要求围绕制造业重点产业链,找准关键核心
技术和零部件薄弱环节,集中优质资源合力攻关,保证产业体系自主可控和安全可靠,确保国民经济循环畅
通。基于此,国内各地围绕制造业重点产业链正不断加强自主创新拓展,促进关键核心零部件技术积累,有
利于夯实国内民族企业科技创新的主体地位,推动产业链和供应链的自主可控。
③高端制造领域的设备国产化程度正逐步提升
智能制造装备行业是国际竞争的焦点行业,历经多年发展,我国自主研发和生产的各类智能制造装备已
覆盖多种电子产品的多个工序环节,基本满足了电子、汽车、工程机械、物流仓储、医疗等领域对中低端自
动化设备的需求。近年来,国家陆续推出了鼓励高端装备制造业的政策,中国工业自动化行业发展取得明显
进步,国产替代进程加速。目前在高端制造领域,国内也涌现出具有较强竞争力的智能装备制造企业,拥有
较为完善的技术创新体系及强劲的创新能力,能够独立研发自动化设备高端产品,部分产品的核心技术已经
达到国际先进水平。
4、主要技术门槛
①技术壁垒
智能制造装备行业属于技术密集型、资金密集型、人才密集型行业,综合多个学科和技术领域且更新迭
代快,是下游终端制造业突破工艺和产能限制的关键瓶颈,因此需要企业在包括先进制造、光学成像、机械
系统、电气控制、信息技术、人工智能等领域进行大量技术积累,需要持续的研发投入以及储备多年的行业
应用经验,对下游行业技术变革具备深刻理解,才能够在行业中立足并建立竞争优势。
②应用领域的行业经验壁垒
面对市场不断变化的终端产品,客户对智能制造装备的稳定性、精密性、安全性、可靠性以及供应商的
售后服务和技术支持能力有较高的要求。智能制造装备企业需要根据客户行业特点、行业规范、货品类型、
功能需求、相关配套工程、客户预算等众多因素进行解决方案设计,以便更好地服务客户,因此下游客户更
青睐于拥有较强的研发设计能力、丰富的项目实施经验、专业化的项目管理团队,并能够提供长期售后服务
的设备制造商,这才是行业的客观需求和长期发展趋势。
(二)公司主要业务、主要产品及其用途
1、主要业务
公司主要从事流体控制设备、等离子设备、固化及组装设备、ADA智能平台、半导体装备等智能制造设
备及系统平台的研发、生产和销售,产品可广泛运用于消费电子、汽车电子、新能源、半导体、智能家居、
医疗等多领域电子产品的智能生产制造,致力为客户提供工厂智能制造整体解决方案。
历经多年发展和技术积累,公司已形成核心零部件研发、运动算法和整机结构设计的一体化技术平台,
依托一体化技术平台,公司的智能制造装备已在技术水平、生产效率和交付速度等方面具备较强的竞争优势
,已与包括全球科技行业头部客户及产业链EMS客户建立了长期、稳定、深度的合作关系,帮助其在点胶、
涂覆、等离子清洗和组装等多个环节实现自动化、智能化和柔性化生产。
2、主要产品
公司产品主要包括点胶机、涂覆机、灌胶机、等离子清洗机、固化炉、ADA智能平台、五轴联动数控机
床、超快激光设备等多种智能制造装备和点胶阀体、驱控、电机等多种核心零部件,是电子信息制造业实现
自动化、智能化和高效化生产的关键核心装备,目前已形成了以高端流体控制设备为核心、覆盖多道工序的
多元化产品布局。
(1)流体控制设备流体控制设备主要包括点胶机、涂覆机、灌胶机和喷墨机等。流体控制设备可广泛
应用于消费电子、汽车电子、新能源、智能家居和半导体等领域产品的SMT电子装联段、FATP后段组装的底
部填充、围坝、引脚封装、堆栈封装POP、补强、三防涂覆等工艺,以实现电子产品的贴装和部件组装。
(2)等离子设备等离子设备主要有真空等离子清洗机和常压等离子清洗机,用于清洗FPC、PCB、半导
体引线支架、玻璃和各种手机零部件等表面有机物,以提高产品表面附着力,从而提升产品可靠度。
(3)固化、智能组装设备及其他设备固化设备包括红外固化炉、紫外固化炉和热风固化炉,主要用于
产品完成点胶或涂覆、灌胶或打印等工序后的固化或烘干。智能组装设备主要用于零部件或产品贴装、插装
、锁付等工序,包括上料机、下料机和传输设备等其他设备。
ADA智能平台是在通用机架的基础上搭载主机模组形成一个通用平台,再在通用平台基础上搭载不同的
工艺模块、供料模块、输送和校准模块以快速形成一台智能平台设备,实现给什么工具和物料就能完成相应
的工序工作,如点胶、涂覆、组装、等离子清洗、锁付、视觉检测等。ADA智能平台的“智能”体现在设备
具有自感知、自学习、自决策、自执行、自适应的特点,能有效解决制造业设备不通用、故障排除时间长、
操作技术门槛高、换线转产不灵活的行业四大痛点问题。
(4)配件及技术服务公司销售的配件以阀体为主,包括点胶阀、涂覆阀、雾化阀、薄膜阀等,用于消
费电子、汽车电子、LED、新能源等多领域的表面贴装胶、导电银浆、IC封装胶、底部填充胶、涂助焊剂或
活化剂等工序环节。技术服务业务是公司为保障客户生产线的稳定、安全、高效运行而提供的运营维护服务
,具体内容包括智能制造装备的操作培训、定期检查、维护保养、故障分析等,贯穿了客户智能化生产的全
生命周期,有效提升客户黏性。
(5)智能生产解决方案公司除了销售单一整机设备外,还致力于为客户提供应用于PCBA加工、3D玻璃
和终端组装等领域的智能生产解决方案。
①点胶线体解决方案:该生产线以304不锈钢设计的高速点胶机系列为主体,配有自动上下料机、接驳
台、UV检测台等设备,可配置单双轨&单双阀、微量天平、激光测高等,多种功能灵活搭配升级来实现不同
的点胶工艺。
②PCBA板涂覆解决方案:该生产线以iCoat系列涂覆机为主体,配有自动升降机、接驳台、UV检测台、U
V固化炉等装
置,亦可配置双机双炉等定制化方案,最大程度保证加工工艺稳定性。
③在线真空/常压灌胶线体解决方案:该生产线包含真空/常压灌胶机、升降机、接驳台、预热炉、固化
炉、全景/3D相机视觉拍照、PC+PLC控制整线,为客户实现自动识别产品型号、自动灌胶、自动烘干、工装
自动回流等功能。
④ADA智能平台多模组整线方案:ADA智能平台可以单机生产模式,亦可以多机连线的生产模式。根据产
品的工艺流程、产能需求与排线平衡,公司可以为客户自定义布局模组,采用多单元和各种工艺模块的组合
实现量产目的,换线只需更换模块即可,无需移动设备。ADA智能平台不同工作站选配不同工艺模块,或与
人工位或与其他专用设备混搭结合使用,能实现产线的无限扩展,为快速搭建大型生产线提供一站式智能制
造服务。通过搭载LMES系统实现离线排产、离线编程、离线生产等,使其有效解决制造业设备通用性低、故
障排除时间长、操作技术门槛高、换线转产不灵活的四大行业痛点。
(三)经营模式:
1、盈利模式
公司已建立覆盖智能制造装备研发、生产和销售为一体的完整业务模式,基于产品的前期研发投入、生
产成本等因素制定产品价格,并通过向客户销售智能制造装备、提供配件及技术服务实现盈利。
2、采购模式
公司主要根据生产计划、研发需求以及销售订单相关的产品BOM清单,按需下达采购订单。此外,公司
亦会根据与客户沟通的预测订单安排批量生产,并依此提前采购一部分通用物料,以满足生产排产的领料需
求。公司直接采购的物料以标准化零配件为主,属于原材料采购,直接面向供应商进行采购。另外,公司还
会委托部分供应商进行部分五金件、机加件、电气件的简单加工,即外协加工模式,公司向其支付加工费。
3、生产模式
公司以自主生产为主,对少部分附加值较低的钣金件、机加件和电气件的简单加工以委托加工方式进行
。在生产组织方面,公司主要为订单导向型,生产计划主要根据销售订单及客户告知的订单预测情况执行,
公司会通过与客户深入沟通,充分了解主要客户当年度的预计产能需求,并根据客户生产计划着手开始进行
材料采购、制定生产计划,确保生产计划均衡分配、按时完成、准时发货;在生产工艺方面,公司产品在标
准设备的基础平台上,通过加载工艺模块、变更关键核心零部件或优化运动算法等方式,即可满足客户多样
化的工艺需求。当客户有特殊的工艺需求时,公司亦会根据客户需求定制化生产。
4、研发模式
公司建立了前沿技术中心+研究院+研发中心“三层”研发体系。其中,前沿技术中心负责智能制造工业
互联网、人工智能的研发;研究院牵头基础研发,主要负责基础模块建设、核心零部件研发;研发中心则负
责标准产品、ADA智能平台产品的研发,并针对市场及客户对产品的工艺要求进行产品升级研发,解决客户
现场的应用问题。
5、销售模式
公司产品以直接销售为主。公司依托深厚的技术积累和快速交付等优势,实现了与全球电子信息产业头
部客户及其EMS厂商的互赖互信,建立了长效而稳定的合作机制。公司直接与客户或其EMS厂商签订订单并直
接发货,为其提供相关的智能制造装备及解决方案、零配件和技术服务。
二、核心技术与研发进展
1.核心技术及其先进性以及报告期内的变化情况
2.报告期内获得的研发成果
公司持续保持高研发投入,围绕三大核心技术领域,深入展开知识产权布局。2024年1-6月,公司新增
获得发明专利8项、实用新型专利9项、外观设计专利2项;并已由政府官方公示通过了广东省工业设计中心
、东莞市工业设计中心认定;获得了由东莞市科技局认定的东莞市重点实验室,由国家知识产权局认定的国
家知识产权优势企业。
3.研发投入情况表
研发投入总额较上年发生重大变化的原因
公司2024年上半年研发投入占营业收入的比例为21.53%,较上年同期增加1.46个百分点,主要系公司加
大研发投入,研发人员数量及平均薪酬增加所致。
5.研发人员情况
三、报告期内核心竞争力分析
(一)核心竞争力分析
历经多年的行业与技术积累,公司形成了研发技术优势、优质客户资源优势、快速交付优势、客户服务
能力等核心竞争优势,报告期内公司核心竞争力未发生重大变化。
1、持续的技术研发及技术储备优势
公司历来十分注重基础技术的投入和持续创新,建立并完善了研发体系,吸引了不同技术领域的博士、
教授和专家加盟公司,积累了包括流体力学、材料学、光学、图像处理、视觉算法、运动控制等多种底层逻
辑技术。同时,公司还获批设立广东省博士工作站、博士后创新实践基地,拥有省级企业技术中心认定,承
担省市级各类重点研发项目,具备雄厚的研发实力并保持持续的创新能力。截至目前,公司掌握了高精度点
胶等17项核心技术,并形成了核心零部件研发、运动算法和整机结构设计三大核心技术领域布局,构建了多
项竞争优势的基础条件。
(1)核心零部件自研自产优势核心零部件研发是公司核心技术领域之一,自2011年成功研发点胶阀开
始,公司便逐渐实现了多项点胶阀体、直线电机、伺服驱动器、驱控一体控制器、光源、等离子控制器、等
离子尖枪等核心零部件的自研自产。相较于其他设备企业大多数采用外购的模式,公司是国内少有的具备相
关核心零部件自主研发与生产能力的企业,现已形成核心零部件开发技术领先、品类多样、稳定一致、满足
实际应用需求的优势格局。
(2)持续研发投入及产品创新优势多学科基础技术的积累赋予了公司较强的产品研发能力与制造工艺
能力,形成了先进的特色工艺和系列化的产品线,是公司未来实现业务空间拓展的前提和基础。自成立以来
,公司依托技术优势、以客户需求和行业发展趋势为导向,在智能制造装备覆盖了高端流体控制、等离子技
术应用、固化、智能组装等工序环节,实现了深耕SMT电子装联工序、向FATP后段组装工序延伸的布局。除
此之外,公司研发费用逐年增加,其中一部分用于五轴加工、微电子、检测监控、电磁共振、飞秒激光、智
能仓储等技术的研发投入,突破设备关键技术瓶颈,不断实现产品的创新升级,以覆盖更多工序环节和应用
领域,实现纵向延伸和横向拓展。
2、优质的客户资源优势
电子信息制造业的头部客户对供应商考核较为严格,一般需经历现场考察、技术研讨、需求反馈、技术
改进、样机试用、批量生产、售后服务评价等环节,且智能制造装备工艺验证时间长,行业存在客户资源壁
垒和客户粘性。公司是国内较早从事流体控制设备研发和生产的企业之一,凭借着先进技术积累、优质的产
品和专业的售后服务,公司与全球科技头部客户及其EMS电子信息产业链客户建立长期稳定的合作关系,拥
有行业内较高的知名度。优质的客户资源一方面为公司提供较为稳定的市场份额;另一方面,公司在与优质
头部客户的合作过程中,亦能掌握行业先机,使公司得以进行前瞻性的技术研发和产品创新。
3、快速交付优势
公司在产品设计研发和生产的两大环节,基于模块化设计实现了技术方案和产品生产的快速交付,是公
司保持竞争优势、向客户提供优质服务的关键因素。在设计研发过程中,当客户对生产工艺提出更高的精度
或效率等要求时,公司基于对下游产品生产工艺的迅速了解及模块化设计理念,可通过升级关键部件、更换
工艺模块、优化运动算法等方式,快速提供可满足客户新工艺要求的技术方案,提升了公司与客户对新产品
进行工艺验证的效率,帮助客户应对电子信息制造业日益加剧的行业竞争和工艺更新迭代加速的挑战。在产
品生产过程中,因公司产品的模块化设计,其主要部件均可独立装配和灵活拆卸,公司由传统的单站式组装
模式升级为流水线组装模式,再配合公司自研的智能仓储物流系统应用,极大提高了生产效率和设备品质,
使公司具备快速大批量交付设备的生产能力。
4、客户服务能力优势
电子信息制造业对设备供应商的及时服务和现场技术支持要求较高,因此优秀的客户服务能力是维护客
户稳定性和品牌口碑的重要保证。公司依托技术和快速交付等优势,从售前服务至售后服务环节,为客户提
供全周期的高质量服务。售前服务层面,公司深度参与客户各类产品工艺验证,当新产品设计变更导致加工
工艺发生较大变化时,公司能对客户的个性化需求作出迅速的响应,并在方案设计过程中对客户提出的反馈
进行及时改进,在交期内交付新技术方案,帮助客户按时完成新品设计和研发。售后服务层面,为及时接收
和处理客户投诉,公司特别制定了客户满意度管理程序,确保迅速解决产品质量问题。当设备发生故障时,
公司一来提供有效的售后服务和维护支持,二来产品的模块化设计使得客户可先自行快速更换故障模块,极
大缩短因设备故障导致的停产时间。
综上,公司拥有多年智能装备制造的研发经验,对行业及产品有着深刻的理解,具备较强的研发实力与
部分核心零部件自研自产能力,使得公司能够快速响应客户个性化需求、加快交货周期,在提高设备质量的
同时降低了产品成本,并与下游客户建立了深度稳定的合作关系,建立了良好的品牌效应,为公司长期稳定
发展奠定良好基础。
四、经营情况的讨论与分析
报告期内,公司始终坚持“推动智能制造产业升级”的使命,对内抓研发提质,提升技术优势和保持产
品创新竞争力;对外拓市场增效,在继续稳固消费电子领域应用优势的同时,在汽车电子、新能源、半导体
等领域取得了重要突破,为公司未来的快速发展打下了良好基础。
报告期内,公司实现营业收入31,273.69万元,较上年同期增长40.93%;实现归属于母公司所有者的净
利润-1,273.59万元,较上年同期下降141.26%;管理费用3,602.25万元,较上年同期增加34.74%;销售费用
9,756.39万元,较上年同期增加91.35%;研发费用6,733.67万元,较上年同期增长51.18%。
(一)营业收入同比增长的原因分析
报告期内,公司新产品的推广与新行业的拓展目前已初见成效,同时受消费电子行业市场回暖以及公司
迭代产品性能和竞争力提升的影响,2024年上半年公司收入比去年同期有较好的增长,主要原因包括以下几
个方面:
1、产品性能与竞争力提升。一是,得益于公司近年来持续的研发投入,公司产品迭代升级加快,越来
越多的模块化、智能化的设计思路植入产品,使得公司产品性能保持着较强的市场竞争力,赢得了新老客户
的认可。二是,公司不断强化销售和技服人员的专业能力,通过建立以研发、销售、技服为核心的“铁三角
”合作模式,以优质服务赢得客户的认可。与此同时,公司还成立了专门的大客户销售团队,与消费电子行
业、新能源行业等行业领域的大客户建立长期稳定的战略合作关系,不断优化和完善大客户服务模式,并通
过这一模式加快推进行业内大客户的签单,有效提升公司的市场竞争力和客户满意度,为公司的长期发展奠
定了坚实的基础。
2、新行业拓展与新产品推广。报告期内,公司在持续稳固消费电子领域应用优势的同时,继续加大对
汽车电子、新能源(特别是氢能源)、半导体等领域的业务拓展。在消费电子领域,公司持续深挖大客户的
需求,使得越来越多的产品得到大客户的认可;与此同时,公司针对客户的FATP工艺段设备需求,开发了新
产品,并切入了国际大客户,为公司带来新的产品增量。在汽车电子领域,公司获得了一批汽车大厂及EMS
厂商的订单,取得了良好的发展。在氢能源领域,公司的氢能源燃料电池生产设备获得了客户的广泛认可,
配套了更多氢能源行业客户,上半年已经取得了良好的拓展,下半年预计有更多的燃料电池生产设备出货给
客户。在新产品方面,公司加大了对ADA智能平台、高端五轴机床、灌胶机等新产品的市场推广,通过挖掘
新老客户的需求,为客户提供更全面的产品解决方案。目前,公司ADA智能平台已得到越来越多客户的认可
,已持续出货给大客户;公司高端五轴机床持续在客户端进行打样测试,并已经开拓了部分客户,取得了不
错的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