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haguwang.cn-查股网.中国

查股网.CN

 

芳源股份(688148)经营分析主营业务

 

查询个股经营分析(输入股票代码):

经营分析☆ ◇688148 芳源股份 更新日期:2024-04-27◇ 通达信沪深京F10 ★本栏包括【1.主营业务】【2.主营构成分析】【3.前5名客户营业收入表】【4.前5名供应商采购表】 【5.经营情况评述】 【1.主营业务】 锂电池三元正极材料前驱体和镍电池正极材料的研发、生产和销售。 【2.主营构成分析】 截止日期:2023-12-31 项目名 营业收入(元) 收入比例(%) 营业利润(元) 利润比例(%) 毛利率(%) ─────────────────────────────────────────────── 计算机、通信和其他电子设备制造 19.34亿 91.97 5121.34万 92.65 2.65 业(行业) 其他业务(行业) 1.69亿 8.03 406.03万 7.35 2.41 ─────────────────────────────────────────────── NCA三元前驱体(产品) 12.88亿 61.24 1.40亿 252.97 10.86 NCM三元前驱体(产品) 3.51亿 16.71 -89.01万 -1.61 -0.25 其他(产品) 2.51亿 11.95 -3568.86万 -64.57 -14.21 硫酸镍(产品) 1.72亿 8.16 -2980.11万 -53.92 -17.37 球形氢氧化镍(产品) 2942.04万 1.40 -232.21万 -4.20 -7.89 硫酸钴(产品) 1131.94万 0.54 -1584.95万 -28.67 -140.02 ─────────────────────────────────────────────── 境内(地区) 19.34亿 91.97 5120.69万 92.64 2.65 其他业务(地区) 1.69亿 8.03 406.03万 7.35 2.41 境外(地区) 1.97万 0.00 6446.25 0.01 32.67 ─────────────────────────────────────────────── 直销(销售模式) 19.11亿 90.88 6191.39万 112.01 3.24 其他业务(销售模式) 1.69亿 8.03 406.03万 7.35 2.41 经销(销售模式) 2306.57万 1.10 -1070.06万 -19.36 -46.39 ─────────────────────────────────────────────── 截止日期:2023-06-30 项目名 营业收入(元) 收入比例(%) 营业利润(元) 利润比例(%) 毛利率(%) ─────────────────────────────────────────────── NCA三元前驱体(产品) 9.24亿 64.73 --- --- --- NCM三元前驱体(产品) 2.65亿 18.59 --- --- --- 其他(产品) 2.23亿 15.61 --- --- --- 球形氢氧化亚镍(产品) 1516.38万 1.06 --- --- --- 其他(补充)(产品) 9.58万 0.01 --- --- --- ─────────────────────────────────────────────── 境内(地区) 14.27亿 99.99 --- --- --- 其他(补充)(地区) 9.58万 0.01 --- --- --- 境外(地区) 1.97万 0.00 --- --- --- ─────────────────────────────────────────────── 截止日期:2022-12-31 项目名 营业收入(元) 收入比例(%) 营业利润(元) 利润比例(%) 毛利率(%) ─────────────────────────────────────────────── 电气机械和器材制造业(行业) 26.93亿 91.74 3.25亿 100.16 12.05 ─────────────────────────────────────────────── NCA三元前驱体(产品) 21.41亿 72.93 3.10亿 95.66 14.48 NCM三元前驱体(产品) 3.13亿 10.65 -1036.99万 -3.20 -3.32 硫酸镍结晶(产品) 9535.71万 3.25 -735.38万 -2.27 -7.71 硫酸钴(产品) 7187.61万 2.45 1600.46万 4.94 22.27 球形氢氧化镍(产品) 4114.17万 1.40 806.09万 2.49 19.59 其他(产品) 3092.67万 1.05 822.28万 2.54 26.59 ─────────────────────────────────────────────── 境内(地区) 26.93亿 91.74 3.24亿 100.15 12.05 境外(地区) 8.55万 0.00 2.22万 0.01 25.94 ─────────────────────────────────────────────── 直销(销售模式) 26.90亿 91.64 3.23亿 99.65 12.00 经销(销售模式) 300.91万 0.10 164.81万 0.51 54.77 ─────────────────────────────────────────────── 截止日期:2022-06-30 项目名 营业收入(元) 收入比例(%) 营业利润(元) 利润比例(%) 毛利率(%) ─────────────────────────────────────────────── NCA三元前驱体(产品) 7.63亿 80.68 --- --- --- 硫酸钴(产品) 7187.61万 7.60 --- --- --- 其他(产品) 5248.80万 5.55 --- --- --- 球形氢氧化镍(产品) 3144.07万 3.32 --- --- --- NCM三元前驱体(产品) 2690.59万 2.84 --- --- --- 其他(补充)(产品) 9.61万 0.01 --- --- --- ─────────────────────────────────────────────── 境内(地区) 9.46亿 99.99 --- --- --- 其他(补充)(地区) 9.61万 0.01 --- --- --- 境外(地区) 1.27万 0.00 --- --- --- ─────────────────────────────────────────────── 【3.前5名客户营业收入表】 截止日期:2023-12-31 前5大客户共销售18.13亿元,占营业收入的86.24% ┌───────────────────────┬──────────┬──────────┐ │客户名称 │ 营收额(万元)│ 占比(%)│ ├───────────────────────┼──────────┼──────────┤ │客户A │ 84438.79│ 40.16│ │客户B │ 72855.44│ 34.65│ │客户C │ 8469.87│ 4.03│ │客户D │ 8412.48│ 4.00│ │客户E │ 7145.38│ 3.40│ │合计 │ 181321.96│ 86.24│ └───────────────────────┴──────────┴──────────┘ 【4.前5名供应商采购表】 截止日期:2023-12-31 前5大供应商共采购13.13亿元,占总采购额的79.93% ┌───────────────────────┬──────────┬──────────┐ │供应商名称 │ 采购额(万元)│ 占比(%)│ ├───────────────────────┼──────────┼──────────┤ │供应商A │ 72152.98│ 43.93│ │供应商B │ 37755.97│ 22.99│ │供应商C │ 14750.58│ 8.98│ │供应商D │ 4096.79│ 2.49│ │供应商E │ 2529.44│ 1.54│ │合计 │ 131285.76│ 79.93│ └───────────────────────┴──────────┴──────────┘ 【5.经营情况评述】 截止日期:2023-12-31 ●发展回顾: 一、经营情况讨论与分析 2023年,面对复杂的宏观形势和激烈的市场竞争,公司迎难而上、砥砺前行,始终聚焦主业、积极开拓 市场、丰富产品结构、坚持技术创新、着力修炼内功,以积极应对市场环境带来的负面影响。报告期内,公 司主要经营情况如下: (一)调整产品销售结构,应对市场环境变化 受镍钴锂等金属价格持续下跌、下游需求增速放缓并主动去库存等因素影响,公司产品销售价格及订单 量同比均有所下滑,其中公司主要产品三元前驱体出货量同比下降33.05%,导致报告期内公司实现营业收入 210,243.26万元,同比下降28.37%;叠加公司募投项目建成投产后固定资产折旧、人工成本、摊销费用等固 定支出增加等因素,报告期内单位成本上升,毛利率下降。 为应对金属价格波动、产业链去库存对三元前驱体带来的负面影响,公司凭借自身有色金属资源综合利 用的技术优势,灵活调整经营策略,报告期内加大了对硫酸镍等硫酸盐中间品的生产和销售,硫酸镍销量同 比增加137.14%,优化后的产品结构有助于公司提升销售规模和产能利用率。公司加强了销售队伍建设,加 大产品推广力度的同时为客户提供更为满意的产品和服务;客户方面,公司保持了与原有客户的良好合作关 系,并未因订单量波动导致原有客户流失;在硫酸盐产品销量增加的影响下,公司客户数量增加,客户结构 进一步优化。 (二)募投项目建成投产,产能规模有效提升 公司募投项目年产5万吨三元前驱体和1万吨锂盐产线已于报告期内顺利建成投产,公司整体产能得到有 效提升,增强了公司的核心竞争力。公司已加快对新产线的设备调试和产能爬坡节奏,其中新产品碳酸锂已 在报告期内逐步出货并形成销售,未来有望成为公司新的利润增长点。报告期内,公司计划投资建设电池级 碳酸锂生产及废旧磷酸铁锂电池综合利用项目,以逐步加大在锂电池回收综合利用方面的布局,持续发挥公 司在湿法冶炼和资源回收循环利用的技术优势。截至报告期末,该项目已取得建设土地使用权并完成了项目 备案,后续公司将根据行业及市场环境情况、资金安排以及公司的经营发展战略规划等情况适时推进项目进 度。 (三)坚持自主创新技术,重视知识产权保护 公司一直坚持自主创新,高度重视研发创新工作,报告期内公司研发投入金额为9,927.49万元,占营业 收入的比例为4.72%;新增专利申请共18项,新增专利授权共8项;根据广东省工业和信息化厅发布的公示信 息,公司被认定为国家级第五批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 近两年公司逐步加大对锂回收方面的技术研发力度,提锂技术不断成熟,报告期内新增了5项与锂回收 相关的发明专利申请,主要为通过提升萃取效率和提锂收率,有效提高锂的回收率并降低提锂成本,为公司 锂相关产品的起量提供了有力的技术支持。公司重视知识产权保护,报告期内参加了2023年第三届江门市高 价值专利培育布局大赛,凭借“锂电池回收中高效回收锂的研发与产业化”项目获得优秀奖,并获得了扶持 资金。 (四)健全内部控制管理,持续落实降本增效 公司重视内部控制体系建设,通过持续提升内部管理水平、落实降本增效等途径,保障公司持续、健康 发展。报告期内,公司从多个维度积极完善内部控制制度,从上市公司合规层面,积极学习并理解各项新出 台或新修订的法律法规,结合公司的实际情况不断完善和修订公司各项内部控制管理制度,并切实执行,合 规运作;从内部规范运作层面,进一步细化各项业务管理流程,通过导入新的ERP、OA、人力资源等管理系 统积极提升信息化水平,推动公司规范化管理。此外,公司通过改进工艺流程、减少生产过程中硫酸液碱的 消耗量、减少废渣废水的排放量、优化人员、设备自动化改造、加强日常经营费用管理等方式积极落实降本 增效措施,节能降耗,以提升管理效能,降低成本。 二、报告期内公司所从事的主要业务、经营模式、行业情况及研发情况说明 (一)主要业务、主要产品或服务情况 公司主要从事锂电池三元正极材料前驱体、镍电池正极材料、锂盐、硫酸盐等产品的研发、生产和销售 。根据《中国上市公司协会上市公司行业统计分类指引》,公司所属行业为“制造业”中的“计算机、通信 和其他电子设备制造业”,行业代码为C39。 公司以有色金属资源综合利用为基础,以现代分离技术和功能材料制备技术为核心,已建立起完整的产 业链:将氢氧化镍、粗制硫酸镍、镍钴料、三元电池废料等资源作为原材料,利用分离提纯技术制备高纯硫 酸镍结晶、高纯硫酸钴结晶、电池级硫酸锰结晶、电池级锂盐等,或可进一步合成NCA/NCM三元前驱体、球 形氢氧化镍等产品,实现有色金属综合利用。公司产品主要用于锂电池和镍电池的制造,并最终应用于新能 源汽车动力电池、电动工具、储能设备及电子产品等领域。 (二)主要经营模式 公司拥有独立的研发、采购、生产和销售体系,具体模式如下: 1、研发模式 公司设立了研究院,并根据自身业务特点分设有色冶金研究所和新材料研究所,分别对技术、研发、设 计等方面工作实施管理。公司2016年被评为广东省博士后科研创新实践基地,2017年被评为广东省新能源电 池材料工程技术研究中心,2018年被评为广东省博士工作站,2019年被评为广东省博士和博士后创新样本单 位,2020年被评为国家级博士后科研工作站,2021年被评为广东省知识产权示范企业,2022年被认定为广东 省专精特新中小企业,2023年被认定为国家级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 公司实行“前沿技术研究、在研产品开发、在产品持续优化”的研发策略;加强专利布局,形成知识产 权保护体系;培养掌握创新文化的科技人才和团队,积极融入全球的创新体系。公司以自主研发为主,借助 “产学研合作”、“市场需求开发”、“联合定制开发”等多种模式,充分利用前沿科技资源,推动企业创 新发展,满足产业化需求,提升公司资源综合利用和电池正极材料上游关键原料的研发制造水平: (1)基础预研开发:基础预研项目是研发体系可持续发展的基本保障,也是研发体系的底蕴所在,公 司制定了新产品开发的短期、中期和中长期战略规划,并每年滚动更新,定期总结基础研发成果及预研项目 的进展情况。 (2)“产学研”合作:公司高度重视产学研合作,与中南大学形成长期合作关系,建立了博士后联合 培养机制,并成立了“新能源材料及有色金属资源综合利用校企联合研究中心”。此外,公司也与湘潭大学 建立了博士后联合培养机制,引入高校科研资源、实现优势互补。 (3)市场需求开发:公司管理层和市场销售团队敏锐把握市场及技术变化趋势,第一时间将客户产品 需求信息反馈给研究院,紧跟市场变化进行集中攻关,为客户在最短时间内开发出新工艺、新产品。 (4)为客户提供产品定制化服务:公司与产业链上下游紧密合作,根据客户的需求提供定制化服务, 为客户提供符合要求的产品,及时高效地提供符合市场主流以及能够引导市场潮流的产品。 2、采购模式 公司建立了完整的采购审批流程、供应商管理体系和成本控制措施,保证原材料的及时供应与品质稳定 。 (1)采购审批流程 公司金属镍、钴、锂等主原料由经营中心采购部负责采购,根据生产中心制定的生产及原材料采购计划 ,选择符合条件的供应商,向供应商进行询价、议价,并报经部门相关负责人、总裁审批后执行采购。根据 公司制定的材料标准,品质中心和生产中心分别负责对原料进行检测和评估,严格执行来料检验程序,以确 保符合质量条件。 公司原辅料、设备、工程及其他物料由经营中心供应部负责采购,根据相关需求部门制定的采购计划或 提出的采购申请,执行供应商选择、报价、议价等程序,经分管领导、相关部门负责人审批后执行采购。 (2)供应商管理体系公司在与上游供应商建立长期合作关系的同时,建立了合格供应商管理体系,对 供应商的供货能力、产品质量及售后服务等方面进行综合考评,通过评估后列入合格供应商名录。公司对供 应商定期进行评估,动态调整合格供应商名录,确保原辅料供应持续稳定、质量合格、价格合理。 (3)成本控制措施在成本控制方面,根据公司采购流程,由采购部门向供应商进行询价、议价,保证 原材料品质的同时尽量降低采购成本。 3、生产模式 公司采用“以销定产”为主的生产模式,以客户订单为基础、综合考虑客户需求预期,合理制定生产计 划和组织生产。 在生产组织方面,生产中心根据客户订单、实际库存量、安全库存量、上月出货量、车间生产能力等情 况,并综合考虑市场开发进展和客户需求预期,合理制定下月的生产计划,并编制相应原材料辅料等采购计 划,确保生产计划按时完成、准时发货,以满足客户需求。 在生产作业方面,生产中心严格执行产品技术标准,并根据生产过程中各工序的控制要求,编制生产过 程作业指导书、规定操作方法和要求。实际生产中,监督各生产工序中的操作人员按各自工艺要求和作业指 导严格执行,并根据不同产品性能要求和相关工艺设立关键控制点;由专人全程负责原材料进厂检验、产品 生产制造过程中的工序检验、以及产品最终的出厂检验,确保产品质量满足客户需求。 4、销售模式 公司产品以直接销售至下游生产厂商即直接销售为主,存在少量产品销售给贸易商客户即间接销售的情 况。 公司与主要客户建立了良好的合作关系。在日常生产经营中,公司与客户进行深入、持续的沟通,以确 定相关产品的工艺、型号、技术指标等事项,确保产品质量和技术指标满足客户需求;向客户按时交付产品 后,公司持续提供高质量的客户服务工作,进一步探索客户需求,在保持工艺技术先进性的同时,推动产品 性能和质量的持续提升。 公司的营销策略是“以技术开拓市场”,积极参与下游应用领域的技术交流,成功与一批国内外知名的 下游客户建立了稳定的合作关系,并保持与客户在新技术和新产品等方面的开发合作,提高持续获取新业务 机会的能力。公司依据市场竞争格局、行业发展趋势和企业实际情况,持续加强市场营销网络建设,不断完 善市场推进策略。 (三)所处行业情况 1.行业的发展阶段、基本特点、主要技术门槛 公司目前主要产品包括三元前驱体、锂盐、硫酸盐等,其中三元前驱体为公司核心产品。三元前驱体的 上游主要为含镍、钴、锰等金属原料,下游为锂电池正极材料,是电池产业链中衔接上游资源与下游材料的 关键中间产品,对三元正极材料的性能发挥着重要作用。 (1)行业发展情况和基本特点根据EVTank发布的《中国锂离子电池行业发展白皮书(2024年)》数据 显示,2023年,全球锂离子电池总体出货量1202.6GWh,同比增长25.6%,增幅相对于2022年已经呈现大幅度 下滑;中国锂离子电池出货量达到887.4GWh,同比增长34.3%,在全球锂离子电池总体出货量的占比达到73. 8%,出货量占比继续提升。 2023年,我国锂电池产业虽延续了增长态势,但在下游需求增速放缓、产业内结构性产能过剩、锂盐价 格大幅下跌等多方因素综合影响下,锂电池正极材料增幅下滑。根据EVTank发布的《中国锂离子电池正极材 料行业发展白皮书(2024年)》统计数据显示,2023年中国锂离子电池正极材料出货量为247.6万吨,同比 增长27.2%,其中磷酸铁锂正极材料出货量163.8万吨,同比增长43.4%;三元材料出货量66.4万吨,同比微 增0.9%;锰酸锂出货量9.4万吨,同比增长36.2%;钴酸锂出货量8.0万吨,同比增长2.6%。 从三元材料规模来看,据鑫椤资讯统计数据显示,受下游去库存的大环境影响,2023年国内三元材料总 产量为59.0万吨,同比下滑2.0%;全球范围内三元材料总产量为96.6万吨,同比下滑2.8%。从型号来看,国 内中高镍型产品渗透率仍在进一步提升,已占据国内三元材料市场约50%,是2023年三元材料市场规模的主 要支撑力。三元前驱体表现出与材料端同频变化,根据鑫椤资讯统计数据显示,2023年中国三元前驱体产量 为83.3万吨,同比下滑5.6%;全球三元前驱体产量为96.8万吨,同比下滑4.9%,中国市场依旧占据全球八成 以上的三元前驱体供应份额。 (2)主要技术门槛 目前制备三元前驱体的主流技术路线是共沉淀法,该工艺技术壁垒较高,研发周期较长、反应流程复杂 、过程控制严格,如盐和碱的浓度、氨水浓度、加入反应釜的速率、反应温度、反应过程中pH值变化、磁性 异物控制、反应时间等反应参数均需要多年的技术与经验积累。此外,三元正极材料前驱体的生产对整个生 产环境、生产设备和环保设施的要求也相对较高。 近年来,主流锂电池厂商对上游正极材料供应商的技术、产品质量及各项性能要求较为严格,使得小型 企业进入供应商体系难度增大;加之三元锂电池逐步向高能量密度、高循环次数、高安全性方向发展,高镍 三元正极材料的关键工艺技术在短期内较难突破,新建产线资金投入量大,对于行业新进入者来说存在较高 的进入门槛。 2.公司所处的行业地位分析及其变化情况 公司自成立以来即专注于含镍钴可循环资源的综合再生利用。公司以“萃杂不萃镍”湿法冶炼技术为核 心的有色金属资源综合利用技术,具备将镍钴等有色金属资源“无害化”及“资源化”处理的技术和能力, 在生产过程中最大限度地实现了资源的综合高效利用,具备完善的资源综合利用体系。 公司在NCA高镍三元前驱体方面具备优势。公司较早开始高镍三元前驱体的研发,以现代分离技术和功 能材料制备技术为核心,在分离提纯和材料合成两大关键工艺上实现多项创新和突破,研发的高镍NCA前驱 体于2017年通过松下体系认证并开始稳定供货,目前已实现高镍三元前驱体的产业化,主要客户包含国内外 知名锂电池与正极材料企业,在国内高镍三元前驱体领域具有技术先发优势。 根据鑫椤资讯统计的2022年、2023年国内三元前驱体总产量数据测算,公司2023年三元前驱体产量占国 内市场份额的比例所有下降,主要系报告期内公司根据市场环境灵活调整了销售策略,加大了对中间品硫酸 盐的生产和销售,以适度回避价格战和减轻三元前驱体下游需求不足带来的负面影响。 3.报告期内新技术、新产业、新业态、新模式的发展情况和未来发展趋势 根据EVTank发布的《中国锂离子电池行业发展白皮书(2024年)》数据显示,2023年,全球锂离子电池 总体出货量1,202.6GWh,同比增长25.6%;中国锂离子电池出货量达到887.4GWh,同比增长34.3%,在全球锂 离子电池总体出货量的占比达到73.8%。虽然国内外锂电池增幅相较2022年均有所下滑,但仍保持了增长趋 势,锂电池发展前景仍然十分广阔。在不断增长的能源需求和环境保护的要求下,锂电池行业将朝着高能量 密度、更长循环寿命、更高安全性和更低成本的目标发展,正极材料的技术路线、产品结构也逐渐有了明确 的发展方向。 (1)三元正极材料高镍化、单晶化趋势明显 据鑫椤资讯统计数据显示,受海外市场对高能量密度的需求推动,全球范围内高镍三元材料的渗透率已 超过50%;国内方面,中高镍型产品渗透率也在进一步提升,2023年高镍材料产量为28.9万吨,同比增长7.0 %,已占据国内三元材料市场份额约50%,是2023年国内三元材料市场规模的主要支撑力。高镍三元材料使用 更少的钴金属,降低了原材料成本,电池单位成本下降,有利于新能源汽车的普及;高镍化三元材料将持续 成长为长续航车型的主流技术,未来新能源汽车将持续向更高能量密度、更长续航里程发展,高镍化三元锂 电池的发展趋势愈加明显。 相较于常规二次球形颗粒团聚的多晶型三元材料,单晶材料具有负载电压更高、循环寿命更长、安全性 更高等性能。据鑫椤资讯统计数据显示,凭借在动力端的应用推进,2023年国内单晶型三元材料占比继续上 升,2023年国内单晶三元材料产量为25.4万吨,同比增长1.3%,占2023年国内三元材料产量的43.05%,渗透 率较2022年继续提升1.4个百分点;海外方面,部分海外厂商已计划大规模生产单晶结构的正极产品,单晶 化路线的产业化应用已提上日程。 (2)磷酸锰铁锂或成为磷酸铁锂的升级方向磷酸铁锂方面,磷酸锰铁锂被视为磷酸铁锂的下一代升级 路线。相较于磷酸铁锂或三元锂电池,磷酸锰铁锂在电压、能量密度、低温性能、循环寿命和材料成本上更 具优势,在下游企业对高端产能急需的背景下,磷酸锰铁锂已逐步成为各正极材料和电池厂商布局的新方向 。高工产研锂电研究所(GGII)预测,2024年国内磷酸锰铁锂材料出货量将超3万吨,同比增长超500%。 (四)核心技术与研发进展 1.核心技术及其先进性以及报告期内的变化情况 (1)自主创新的现代分离技术 公司依托“萃杂不萃镍”湿法冶炼技术,形成了行业领先的现代分离技术体系,通过对萃取槽的结构优 化、萃取级数的合理选取、不同萃取剂的组合运用,实现低成本、高效率地去除杂质,在生产中获得高品质 、低成本的高纯硫酸镍和高纯硫酸钴等硫酸盐溶液。 同时,公司以现代分离技术为基础,将金属提纯技术用于包括氢氧化镍、粗制硫酸镍、镍钴料、三元电 池废料等资源,可全面利用其中的镍、钴、锰、锂等元素,最终得到高纯硫酸镍、高纯硫酸钴、电池级硫酸 锰、电池级锂盐等,实现有色金属综合利用。 此外,公司锂回收技术实现了从三元电池料、磷酸铁锂回收料及含锂矿石浸出液等原料中回收锂元素, 由于采用了先进的锂萃取回收技术,具有工艺流程简单、生产成本低、环境友好、适宜工业化大规模生产等 优势,有效提升了锂的回收率,减少对锂原生矿资源的需求。 (2)领先的功能材料制备技术 公司自2004年开始进行镍电池用球形氢氧化镍共沉淀结晶合成技术的开发,至今已有十多年共沉淀结晶 技术产业化的积累,形成了以共沉淀技术为基础的合成工艺条件、合成机理、合成装备等完整的功能材料制 备核心技术,解决了NCA三元前驱体生产过程中镍、钴、铝均相共沉淀,一次颗粒形貌调控,粒度分布调控 等关键问题,生产具有成本优势、可调控形貌、品质优异的NCA三元前驱体产品。 2.报告期内获得的研发成果 报告期内,公司新增专利申请共18项,获得专利授权共8项。公司在报告期内获得的1项发明专利授权, 为“宽分布无微粉三元前驱体及其制备方法”;报告期内新增的8项发明专利申请中,其中5项与锂回收相关 ,主要为通过提升萃取效率、简化萃取流程等方法,降低提锂成本、提升锂的整体回收效率和收率。 截至报告期末,公司累计获得发明专利授权23项、实用新型专利授权55项、软件著作权6项,商标1项。 三、报告期内核心竞争力分析 (一)核心竞争力分析 1、技术创新优势 公司通过持续的研发投入与技术创新,形成多项核心工艺技术。公司“萃杂不萃镍”技术改进了国内镍 湿法冶金行业的工艺流程、降低了高纯硫酸镍的制造成本;自主研发的均相共沉淀技术、一次颗粒形貌调控 技术和粒度分布调控技术,构建了完备的功能材料合成技术体系,提高了三元前驱体的电化学性能、烧结活 性、一致性和稳定性,提高锂电池产品的能量密度、安全性能及循环性能;锂回收技术实现了低成本从低含 锂三元废料中回收锂元素,有效提升锂的回收率,实现资源有效综合利用。 2、稳定高效的研发体系优势 公司拥有稳定、高素质和专业化的技术团队,专业覆盖化学、材料、工程、分析等多学科领域。公司技 术团队多年来专注于镍、钴、锂等可循环资源的综合利用,具有丰富的研发经验。 3、高品质控制优势 公司2015年引入松下品质控制体系,建立了严格的生产质量控制体系,对技术开发、工艺设计、设备研 发以及对生产环节全流程进行精细化管理,确保对产品的质量管控。 公司在2019年还通过了国际汽车行业质量管理标准IATF16949的认证,即公司的研发、生产、产品质量 等各方面均满足全球汽车供应链质量管理体系标准,确保公司产品质量能够满足全球汽车行业标准。 4、多渠道原材料供应布局 公司长期从事镍钴资源综合利用业务,建立了多渠道、完善的原材料供应体系,公司与中国五矿集团的 下属公司、松下中国等建立了长期、稳定的合作关系。在此基础上还拥有众多镍钴料、含锂原料、回收料供 应商作为补充,并拓展了境外回收料渠道,进一步丰富公司原材料供应体系。 5、高镍产品的先发优势 2015年,公司凭借球形氢氧化镍高镍化的技术积累,正式进入高镍NCA三元前驱体领域,针对松下的产 品需求,成功解决了镍钴铝难以共沉淀的技术难题,实现三元前驱体合成技术的突破;2017年底,公司开始 向松下批量供应高镍三元前驱体NCA87;2019年底,开始向松下批量供应高镍三元前驱体NCA91。公司目前高 镍三元前驱体产品还包括NCM83、NCM88等,主要在研产品包括NCM84511、NCM97、NM7525、NC92、NC98等, 产品种类不断丰富。 在新能源汽车市场已转向充分竞争及需求导向的背景下,高端新能源汽车向长续航里程方向发展,将进 一步提升高能量密度动力电池的市场需求,带动三元正极材料前驱体高镍化的发展趋势。公司已实现高镍三 元前驱体系列产品的量产与销售,与国际一流锂电池企业形成长期稳定的合作关系,与行业内其他竞争对手 相比具有一定的先发优势。 6、客户资源及品牌优势 主流锂电池生产企业对供应商实行严格的认证制度,对研发、生产和销售等各个环节进行细致的考察。 公司深耕镍电池正极材料和高镍三元正极材料前驱体多年,以领先的行业技术、严苛的品质控制和高效的响 应速度,获得世界知名动力电池制造商松下的品质认证,并在2017年实现批量供货,在行业内拥有一定的品 牌知名度。此外,公司还积累了丰富的客户资源,与国内外领先的正极材料制造商建立了良好的合作关系, 为公司进一步提高市场份额奠定了稳固的基础。 ●未来展望: (一)行业格局和趋势

www.chaguwang.cn & ddx.gubit.cn 查股网提供数据 商务合作广告联系 QQ:76787148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