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营分析☆ ◇688155 先惠技术 更新日期:2025-05-03◇ 通达信沪深京F10
★本栏包括【1.主营业务】【2.主营构成分析】【3.前5名客户营业收入表】【4.前5名供应商采购表】
【5.经营情况评述】
【1.主营业务】
各类智能制造装备的研发、生产和销售。
【2.主营构成分析】
截止日期:2024-12-31
项目名 营业收入(元) 收入比例(%) 营业利润(元) 利润比例(%) 毛利率(%)
─────────────────────────────────────────────────
新能源动力电池精密结构件(行业) 15.10亿 61.30 3.34亿 53.74 22.14
智能自动化装备(行业) 9.22亿 37.43 2.69亿 43.29 29.20
其他业务(行业) 3131.97万 1.27 1849.84万 2.97 59.06
─────────────────────────────────────────────────
新能源动力电池精密结构件(产品) 15.10亿 61.30 3.34亿 53.74 22.14
新能源汽车智能自动化装备(产品) 8.88亿 36.04 2.51亿 40.28 28.22
其他业务(产品) 3131.97万 1.27 1849.84万 2.97 59.06
燃油汽车智能自动化装备(产品) 1991.09万 0.81 1175.04万 1.89 59.01
工业制造数据系统(产品) 1425.45万 0.58 694.64万 1.12 48.73
─────────────────────────────────────────────────
国内(地区) 19.85亿 80.58 4.70亿 75.61 23.69
国外(地区) 4.47亿 18.15 1.33亿 21.42 29.79
其他业务(地区) 3131.97万 1.27 1849.84万 2.97 59.06
─────────────────────────────────────────────────
直接销售(销售模式) 24.33亿 98.73 6.04亿 97.03 24.82
其他业务(销售模式) 3131.97万 1.27 1849.84万 2.97 59.06
─────────────────────────────────────────────────
截止日期:2024-06-30
项目名 营业收入(元) 收入比例(%) 营业利润(元) 利润比例(%) 毛利率(%)
─────────────────────────────────────────────────
新能源动力电池精密结构件(产品) 6.76亿 57.70 1.60亿 48.36 23.70
新能源汽车智能自动化装备(产品) 4.78亿 40.78 1.61亿 48.49 33.61
其他(产品) 1162.70万 0.99 703.41万 2.12 60.50
工业制造数据系统(产品) 517.30万 0.44 281.27万 0.85 54.37
燃油汽车智能自动化装备(产品) 102.77万 0.09 57.56万 0.17 56.01
─────────────────────────────────────────────────
国内(地区) 7.94亿 67.75 2.01亿 60.63 25.30
国外(地区) 3.78亿 32.25 1.30亿 39.37 34.52
─────────────────────────────────────────────────
截止日期:2023-12-31
项目名 营业收入(元) 收入比例(%) 营业利润(元) 利润比例(%) 毛利率(%)
─────────────────────────────────────────────────
新能源动力电池精密结构件(行业) 15.45亿 63.09 3.77亿 61.30 24.39
智能自动化装备(行业) 8.72亿 35.63 2.22亿 36.05 25.40
其他业务(行业) 3119.63万 1.27 1627.69万 2.65 52.18
─────────────────────────────────────────────────
新能源动力电池精密结构件(产品) 15.45亿 63.09 3.77亿 61.30 24.39
新能源汽车智能自动化装备(产品) 7.66亿 31.30 1.78亿 28.94 23.21
燃油汽车智能自动化装备(产品) 8715.05万 3.56 3158.73万 5.14 36.24
其他业务(产品) 3119.63万 1.27 1627.69万 2.65 52.18
工业制造数据系统(产品) 1901.75万 0.78 1211.66万 1.97 63.71
─────────────────────────────────────────────────
国内(地区) 23.40亿 95.59 5.89亿 95.83 25.17
国外(地区) 7672.89万 3.13 935.13万 1.52 12.19
其他业务(地区) 3119.63万 1.27 1627.69万 2.65 52.18
─────────────────────────────────────────────────
直接销售(销售模式) 24.17亿 98.73 5.98亿 97.35 24.76
其他业务(销售模式) 3119.63万 1.27 1627.69万 2.65 52.18
─────────────────────────────────────────────────
截止日期:2023-06-30
项目名 营业收入(元) 收入比例(%) 营业利润(元) 利润比例(%) 毛利率(%)
─────────────────────────────────────────────────
新能源动力电池精密结构件(产品) 6.39亿 53.82 --- --- ---
新能源汽车智能自动化装备(产品) 4.97亿 41.86 --- --- ---
燃油汽车智能自动化装备(产品) 3610.34万 3.04 --- --- ---
其他(产品) 827.27万 0.70 594.72万 2.11 71.89
工业制造数据系统(产品) 685.14万 0.58 --- --- ---
─────────────────────────────────────────────────
国内(地区) 11.68亿 98.42 --- --- ---
国外(地区) 1875.73万 1.58 --- --- ---
─────────────────────────────────────────────────
【3.前5名客户营业收入表】
截止日期:2024-12-31
前5大客户共销售23.69亿元,占营业收入的96.15%
┌───────────────────────┬───────────┬───────────┐
│客户名称 │ 营收额(万元)│ 占比(%)│
├───────────────────────┼───────────┼───────────┤
│第一名 │ 200973.74│ 81.57│
│第二名 │ 31236.76│ 12.68│
│第三名 │ 1894.37│ 0.77│
│第四名 │ 1532.25│ 0.62│
│第五名 │ 1264.28│ 0.51│
│合计 │ 236901.39│ 96.15│
└───────────────────────┴───────────┴───────────┘
【4.前5名供应商采购表】
截止日期:2024-12-31
前5大供应商共采购6.84亿元,占总采购额的43.07%
┌───────────────────────┬───────────┬───────────┐
│供应商名称 │ 采购额(万元)│ 占比(%)│
├───────────────────────┼───────────┼───────────┤
│第一名 │ 20327.44│ 12.80│
│第二名 │ 13822.88│ 8.71│
│第三名 │ 13142.80│ 8.28│
│第四名 │ 12593.34│ 7.93│
│第五名 │ 8484.46│ 5.34│
│合计 │ 68370.92│ 43.07│
└───────────────────────┴───────────┴───────────┘
【5.经营情况评述】
截止日期:2024-12-31
●发展回顾:
一、经营情况讨论与分析
报告期内,随着全球各国对环境保护意识的提升和政策支持的加大,全球汽车产业不断向电动化、智能
化转型,新能源汽车市场呈现出增长态势。得益于新能源汽车市场的蓬勃发展,在此背景下,公司净利润实
现大幅增长,进一步巩固了市场竞争力。
2024年公司主要经营成果如下:
(1)加强深耕海外业务,稳步提升公司毛利率
公司坚定践行“中国智造”理念,持续推进“夯实国内、开拓海外”战略。报告期内,公司在海外业务
方面取得了显著成效,充分抓住海外客户转型新能源契机,利用自身深厚技术积累和长期服务经验,不断获
得海外订单。截至2024年末,公司智能装备业务在手订单规模达30.3亿元,新增在手订单中68.03%来源于海
外项目。由于海外整车厂项目毛利较高,公司的主营业务毛利率因此得到显著提升。
(2)坚持“技术领先”战略,前瞻布局行业未来
公司在过去几十年中已经成为国内智能制造装备领域技术领先企业,尤其在新能源汽车领域积累了一定
技术优势。伴随着固态电池、AI、人形机器人等新技术趋势,智能制造装备领域正经历着深刻变革。报告期
内,公司坚持“技术领先”战略,通过引入研发人才、加大核心研发投入等方式,以前瞻性的战略眼光布局
行业未来发展趋势,从而保持在行业内的技术领先地位。
(3)推进“降本增效”,持续提升人均效能
报告期内,公司深入践行“降本增效”的管理理念,整合产能资源和深入推进精细化管理,通过优化人
员结构、加强人员管理、制定严谨绩效考核制度,激励员工提升工作效能、积极引入AI技术等手段,借助智
能算法优化生产流程与供应链管理等,全方位提升生产效率,从而提升人均产值、降低费用。
二、报告期内公司所从事的主要业务、经营模式、行业情况及研发情况说明
(一)主要业务、主要产品或服务情况
1、公司主营业务
公司主营业务为各类智能制造装备的研发、生产和销售,重点围绕新能源汽车、传统制造等行业智能化
、数字化、绿色化升级改造需求,专注智能生产线的设计和制造,自动化控制系统的设计和集成,生产信息
采集系统的研发和测试等,为客户提供智能自动化成套设备及解决方案。
公司2022年收购福建东恒51%的股权后,切入锂电池模组结构件业务,形成“智能制造装备+新能源电池
零部件”双轮驱动的产品布局。
公司智能制造装备业务覆盖新能源汽车及燃油汽车智能制造领域。在新能源汽车领域,公司是国内较早
进入新能源汽车智能制造装备领域的企业,在动力电池模组/电池包(PACK)、电动汽车动力总成(EDS)、
动力电池测试和检测系统等新能源汽车关键部件制造及测试领域具有丰富的经验,动力电池模组&PACK生产
线的客户既面向锂电龙头企业如宁德时代系、孚能科技,又面向高端汽车企业如大众(包括德国大众、上汽
大众、一汽大众)、华晨宝马等。此外,公司高度关注新能源汽车技术发展前沿,已成功开发并销售了燃料
电池电堆/系统生产线;在燃油汽车领域,公司是国内变速器、底盘系统智能制造装备领先供应商,客户涵
盖上汽集团系、采埃孚系等知名汽车及零部件生产企业,公司产品生产的变速器及底盘系统,广泛应用于大
众、奔驰、宝马等知名品牌的主流车型。
公司新能源动力电池精密结构件业务系子公司福建东恒主营业务,福建东恒深耕动力锂电池精密结构件
领域,经过多年的积累和布局,已经掌握了动力锂电池精密结构件的核心技术和工艺。
福建东恒与宁德时代系客户深度合作,建立了长期稳定的战略合作关系,为其提供模组侧板、模组端板
、模组压接组件等动力锂电池精密结构件,具有较强的市场竞争力。
2、公司的主要产品、服务及其用途
公司的智能自动化装备和递缇智能的工业制造数据系统形成软硬件交叉互补,其中,智能自动化装备属
于智能制造关键技术装备(硬件基础),工业制造数据系统属于智能制造基础软件(软件基础),工业制造
数据系统能够根据客户需求提供智能预警系统、智能诊断等高级功能,大幅提升了智能自动化装备产品的智
能化水平,极大地丰富了客户选择,有助于公司对设备智能化要求高、技术要求苛刻的客户维护开拓。
公司的自动化产线与福建东恒的结构件存在协同效应。其中福建东恒产品属于动力电池配套必备零部件
,随着动力电池生产线的逐渐投产,其产品需求量更大且产品周转快、回款更加及时,有利于降低智能自动
化装备回款周期波动影响,丰富公司的产品品类,形成“锂电池模组结构件+自动化产线”双轮驱动的产品
布局。同时,新能源动力电池精密结构件业务使公司业务从新能源电池生产线领域延伸至新能源电池零部件
领域,增强了上市公司服务新能源汽车及动力电池客户的能力,并计划通过客户协同、生产效率优化、技术
协作等方式,增加上市公司盈利能力,从而增强上市公司的持续经营能力。
A、智能自动化装备
(1)新能源汽车智能自动化装备
①动力电池模组/电池包(PACK)生产线
电动汽车动力电池模组及电池包(PACK)生产线,应用了机器人技术、激光技术、视觉识别和智能补偿
技术、自动拧紧技术、密封测试技术等高新技术手段,大幅提升了电池模组/电池包(PACK)生产效率与产
品品质。
公司的模组&PACK产品种类多样,并致力于实现产线产品的全覆盖。其中,模组设备包含电芯上料、绝
缘板上料、贴胶工艺、撕胶工艺、等离子清洗、电芯堆叠、CMT焊接、激光焊接、FIFO智能仓库、涂胶、激
光打码、EOL测试等,Pack线设备包含壳体上线、FIFO智能物流、模组入箱、自动拧紧、手动工位POKA-YOKE
系统、预加载、密封测试、EOL测试及充放电、节拍生产物流模拟、工厂仿真模拟、智能环保辊道、AGV等。
公司是率先切入新能源汽车动力电池领域的智能制造装备企业,公司生产的模组生产线生产节拍最高可达20
.58秒/个,电池包(PACK)生产线生产节拍可达51秒/件。
②电动车动力总成(EDS)生产线
电动车动力总成由电机、变速器、电控系统组成。公司产品包括电动汽车电机装配线、变速器装配线、
电控系统装配线及动力总成(EDS)总装线。
产品主要应用了机器人技术、拧紧技术、拧紧自动送钉技术、伺服压装技术、自动去重动平衡技术、视
觉检测技术、密封检测技术、激光测量技术、间隙检测自动选垫技术、变速器性能测试技术等高新技术手段
。
③测试和检测系统
测试和检测系统主要应用于动力电池、电动力总成(EDS)生产的测试环节,是保证产品质量可靠性的
关键设备。
该产品主要应用了通讯控制,人机交互,数据处理,图形图像,网络编程、数据库等软件技术;采样、
实时数据分析和控制、传感器及测量仪器、PLC及工控机控制等测控技术;双向AC/DC转换、双向DC/DC转换
等功率转换技术;电气接口、机械接口、传感器等对接技术;机械制造集成技术;测试工艺技术等高新技术
手段。
④燃料电池电堆/系统生产线
燃料电池电堆/系统生产线,应用了机器人技术、视觉识别和智能补偿技术、自动拧紧技术、密封测试
技术、AGV技术等高新技术手段,大幅提升了燃料电池电堆/系统生产效率与产品品质。
⑤新能源汽车底盘系统生产线
新能源车的底盘跟传统燃油车有很大区别。新能源汽车的底盘系统需要适应于车载能源的多样性、适用
于高度集成的系统模块,同时不限制汽车内部空间与外部造型的设计。公司生产的新能源汽车底盘系统生产
线主要用于新能源汽车底盘系统等汽车部件的自动装配。
(2)燃油汽车智能自动化装备
公司生产的燃油汽车智能自动化装备主要用于燃油汽车底盘系统、变速器等汽车部件的自动装配,同时
公司还提供装配线中单机装配设备的供应,如汽车底盘多连杆后桥自动调整台等。
经过多年发展,公司已在燃油汽车智能自动化装备领域累积了丰富的项目经验。如汽车后桥前束外倾自
动调整台是底盘生产线中技术要求最高的技术环节,国内大部分均需依赖国外进口,公司生产的该产品生产
节拍达小于72秒/台套,调整精度不低于0.02分,拧紧扭矩差不大于3%,填补国内空白。
B、工业制造数据系统
工业制造数据系统应用的核心技术为工业制造大数据分析技术,该技术集成了工业大数据的采集技术、
数据储存和管理技术、多模态数据的集成技术、时序模式分析技术、工业知识图谱技术、多源数据融合分析
、可视化技术等多种技术。
通过设备提供的通讯协议以及传感设备、RFID设备来采集工业现场各作业流程及作业环境的数据,如产
品数据(拧紧、压装、测试、测量等)、设备维护(故障、维修、保养)以及现场的温度、湿度等,这些数
据经工业总线、光纤或无线网络传送到数据采集服务器(SCADA),并在数据库服务器中进行存储,采集数
据经过发布服务器后可在中控室进行对工业现场实时监控。调度、管理人员可以通过浏览器远程登录到发布
服务器,对权限范围内的工业现场进行实时监控或获取作业数据。
将原有多个独立的设备控制系统数据有序整合于同一系统,BS架构,随时随地通过WEB方式可以对所有
关键数据一目了然。数据的实时存储对关键设备关键参数信息可以做到毫秒级存储、高可靠性、高压缩,提
供给实时的数据显示和历史趋势分析。支持OPC,ODBC,RS232,DDE等多种接口的通讯,可连接PLC及各种现
场设备和其他软件系统。通过对采集的数据统计分析,及时发现异常情况,并通过现场警示灯、E-mail、手
机短消息等方式通知相关人员。
工业制造数据系统一般包括数据采集端口、数据采集处理层、数据中心(数据仓库)、分析和计算层、
智能处理层五层架构,其中,分析和计算层、智能处理层是工业数据智能应用核心。客户可根据自身对生产
智能化程度的要求,在数据采集端口层上,选择数据采集处理层、数据中心、分析和计算层、智能处理层的
相应功能模块,组成定制化的数据系统,具有良好的兼容性和易扩展性。
工业制造数据系统可大幅提升智能自动化装备的智能化水平,相较自动化装备中自带的信息控制系统,
工业制造数据系统可根据客户定制化需求,实现智能预警、工艺参数分析、智能诊断等智能处理功能。同时
,公司生产的工业制造数据系统具备良好的兼容性和易扩展性,可根据客户已有的自动化生产系统进行改造
升级,降低客户成本。
工业制造数据系统组成模块可细分如下:
(1)数据采集端口
①Dat@无线数据采集终端
Dat@无线数据采集终端利用无线传输技术,通过多种高兼容性接口,采集生产流水线各工位的生产数据
,例如螺栓拧紧机的扭矩,转角,屈服点,转速,曲线;压装机的力和位移曲线;工位的工时,能耗和报警
信息等。该采集终端具有良好的兼容性,覆盖了包括:OPC接口、PLC接口、RFID接口、扫描器接口、电枪及
拧紧机接口、泄漏测试仪、测量机、打号机等主流自动化生产端口,能与客户各类自动化生产设备无缝对接
。
②Dat@IDLS室内定位系统
Dat@IDLS室内定位系统用于生产流转过程中对人员、组件进行精准定位,能大幅提升精益化生产效率。
公司产品基于UWB(UltraWideband超宽带无线电)技术,通过定位天线和定位标签,利用非正弦波窄脉冲进
行高速数据传输,超窄脉冲进行近距离精确室内定位,在20X20X20米的空间(工业环境)内,可实现定位精
度小于等于0.1米。
(2)数据采集和处理层模块
①SCADA系统(数据采集与监视控制系统SupervisoryControlAndDataAcquisition)SCADA系统是以计算
机为基础的生产过程控制与调度自动化系统,该系统可以对现场的运行设备进行监视和控制,是生产自动化
系统的实时数据源,为MES系统提供大量的实时数据。
②MES系统(制造执行系统ManufacturingExecutionSystem)
MES系统在工厂信息系统中起着中间层作用,在ERP系统产生的生产计划指导下,MES系统根据数据采集
端口(或SCADA系统)采集的与生产有关的实时数据,对短期生产作业的计划、调度、资源配置和生产过程
进行管理或优化。
(3)分析和计算层,智能处理层模块
①智能预警系统
传统设备维护主要依据设备的使用说明和维护规程,定期进行。智能预警系统基于数据的多种统计分析
、数据挖掘及机器学习技术,通过对机器设备使用情况、使用时间、使用频率、保养状况、工作环境等参数
进行实时分析,在设备故障、质量事故之前进行预警并提出建议措施,为生产设备提供预测性维护,优化设
备的运维计划和提高设备的运行效率,延长设备使用寿命。
②工艺参数分析系统
工艺参数分析系统是公司开发的专家系统,采用针对性运算模块,根据工艺参数,借助谷歌开发的开源
TensorFlow机器学习系统及深度学习系统找出具备工艺改进价值的规律。该系统还具备学习(进化)能力,
通过数据处理的经验积累,不断提升对工艺环境变化的响应速度和准确度。
③智能诊断系统
智能诊断系统通过产品维修视频、图像、手册、文字以及维修记录等信息的数据检索和挖掘,在传统的
统计分析基础上,引入数据的相关性分析,利用分析多种不同因素对质量的交互影响,更准确地识别影响质
量的关键因素,实现对故障问题标签化、故障现象自诊、建立对应查找数据库,提升故障预防概率。
C、新能源动力电池精密结构件
新能源动力电池精密金属结构件产品包括模组侧板、模组端板、模组压接组件等,这些产品广泛应用于
动力电池模组的外壳结构。相对传统的汽车结构件,动力电池外壳结构件在保证结构强度,如抗压性、耐腐
蚀性等特点外,还需要考虑导电、绝缘、阻燃等动力电池热失控防护的特殊要求,公司通过技术积累及主要
电池客户多年的合作,灵活掌握金属切割、压延、贴膜、喷涂、焊接等批量生产工艺,为客户提供个性化电
池外壳的解决方案和批量生产方案。
(二)主要经营模式
公司主要从事新能源汽车和传统燃油汽车的智能自动化装备、工业制造数据系统以及新能源动力电池精
密结构件的研发、生产和销售。
1、智能自动化装备
(1)采购模式
公司的原材料采购主要采取“以销定产、以产定购”、适量备货的采购方式。公司原材料主要包括外购
标准件及外购定制件两类,由采购部负责所需物资的采购、验证、合格供应商的筛选评定等工作。标准件包
含单机设备、通用机械件和通用电子件,对于标准件的采购多由客户在技术协议中指定品牌,公司与该品牌
的生产厂家或代理商就采购需求进行价格询问、比较及谈判后签订采购合同;对于定制件的采购,公司会按
定制件类别对供应商的设备加工能力进行考察,并就公司核定的定制件价格与供应商磋商,在此基础上小批
量加工,对供应商的加工精度、交货期限、价格等持续考察以动态调整后续加工量。
公司建立了系统的采购管理体系,制定了包括《采购成本管理制度》《采购供应商管理规定》《采购合
同管理制度》及《采购结算付款管理制度》等配套采购管理制度。采购部通过比质、比价的方式来选择供应
商,将通过公司供应商认证的供应商纳入合格供应商名录,并每年予以考核和评估,进行动态管理。
(2)生产模式
公司实行以销定产的生产模式,一般在中标并完成产品技术设计后,组织生产。公司生产加工主要包括
自制加工、外购定制加工及系统集成三部分。
①自制加工
公司自行开发和生产部分核心零部件及需要技术保密的关键部件,如机器人抓手等工装夹具、工件定位
系统、机器人应用的数模加工产品部件等,并对外部定制零部件进行装配、检测、性能调试。加工环节通过
公司的制造工程部实现,并最终应用到系统产品上。
②外购定制加工
公司部分需要机械加工的非核心组件通过外部定制加工完成。该部分外购定制件由公司提供设计图纸及
工艺要求,少部分由公司提供原材料,向经过公司供应商评审,具备加工能力和资质的合格供应商定制。
对非核心机械加工组件进行外购定制,是行业的普遍生产模式,主要由于以下原因:a、智能自动化装
备为非标准化产品,要求非标准化生产,组件需求批次较多,差异较大,如自行加工,费用较高且生产效率
低。b、生产过程中的电镀、淬火以及喷涂等工序受到环保限制,部分机加工组件的生产通过外部定制加工
方式更为经济可行。c、智能自动化装备的关键工序和核心技术主要体现在研发设计与装配集成,机械零部
件的加工不构成关键工序与核心技术。公司对定制组件的供应商进行严格管理,加工的每批次组件质量进行
严格的进场检验,能够有效控制外购定制件质量达到生产工艺要求。
③系统集成
系统集成是公司生产加工环节最重要的一环,是技术设计及产品的最终表现形式。为及时完成订单任务
并合理规划公司生产计划,系统集成环节与加工及部件采购环节交叉进行,一般情况下,一套生产线的机架
、操作平台面板等框架性组件最先生产完毕,其后随着外购部件及机加工零件和组件的陆续到位后,合理规
划组装集成步骤,有序完成成套设备中各工作模块的集成任务。
公司的系统集成主要分为两个层次,厂内整线验收阶段的整线装配调试集成、安装完工确认阶段的整线
装配调试集成,其中厂内整线验收阶段的装配集成在公司处进行,安装完工确认阶段的整线装配调试集成在
客户处进行。
A.厂内整线验收阶段的整线装配调试集成
厂内整线验收阶段的整线装配集成是在单机调试成功的基础上,全线连线调试,整线调试在各功能部分
、各分装线调试成功,客户提供试验样(料)件的基础上,以全线生产完成产品若干台为标志。装配集成完
成后,客户向公司出具验收报告,明确需要整改的问题,公司就相关问题进行整改。
B.安装完工确认阶段的整线装配调试集成
公司将厂内整线验收阶段整线装配调试过程中出现的问题整改完成后,通知客户,在经客户同意后,将
产品运送至客户指定地点,按照设计方案,再次进行整线装配,成功完成调试后,签署设备安装完工确认单
,确认产品主要部件均已全部提供,整线已现场安装完成,产品由客户实际控制。
(3)销售模式
公司主要通过投标程序获得新订单(客户公开招标或邀标)。
公司销售采用直销模式,由公司直接与客户签订销售合同。公司产品均是按照客户的特定要求进行量身
定做的非标设备,销售核心是凭借品牌知名度与技术实力提供系统集成的整体解决方案,打造市场口碑,以
赢得更多优质客户。
根据行业惯例,下游客户主要根据合同约定,以签订合同、厂内整线验收、量产验收和质保期完成几个
时间节点分期付款,签订合同时一般支付30%左右的预付款,厂内整线验收完成支付20%-50%货款,量产验收
完成支付10%-30%货款,质保期结束再支付10%-20%左右质保金。
2、工业制造数据系统
(1)采购模式
工业制造数据系统产品硬件主要为条码枪、RFID、网络系统硬件、显示器、电子元器件等标准化产品,
采购量较少。公司一般会对部分电子元器件进行小批量生产备货,根据客户合同安排原材料采购。
(2)开发模式
工业制造数据系统一般包括数据采集端口、数据采集处理层、数据中心(数据仓库)、分析和计算层、
智能处理层五层架构,其中,数据采集端口及数据中心涉及条码枪,RFID,网络系统硬件,服务器等硬件材
料,其余架构主要为各类软件模块。
公司各软件模块均为自主开发,软件开发包括框架设立、写代码、分组调试、软件优化、软件测试和软
件封装环节。
(3)销售模式
公司主要通过客户询价及投标程序(客户公开招标或邀标)获得新订单。
公司销售采用直销模式,由公司直接与客户签订销售合同。公司产品均是按照客户的特定要求进行量身
定做的非标系统,销售核心是凭借品牌知名度与技术实力提供系统集成的整体解决方案,打造市场口碑,以
赢得更多优质客户。
客户付款方式通常为产品发货到现场后支付80%-85%合同金额、验收合格后支付剩余款项,部分合同以
签订合同、现场安装调试完成、量产验收和质保期完成几个时间节点分期付款。
3、新能源动力电池精密结构件
(1)采购模式
公司主要原材料包括深加工铝板、铝卷、铝型材、热压膜等,市场供应充足,公司还会根据实际情况保
留一定的安全库存。
公司主要采用“以销定产+以产定购”的采购模式,即根据客户需求制定采购计划。公司接到销售合同
、订单或了解到客户的生产计划后,对客户需求进行分解,再结合自身库存情况安排原材料采购。对于使用
较频繁或者有最低采购量要求的物料,公司会保留一定的库存。
大多数情况下,客户会指定原材料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