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营分析☆ ◇688159 有方科技 更新日期:2025-02-19◇ 通达信沪深京F10
★本栏包括【1.主营业务】【2.主营构成分析】【3.前5名客户营业收入表】【4.前5名供应商采购表】
【5.经营情况评述】
【1.主营业务】
物联网无线通信模块、物联网无线通信终端和物联网无线通信解决方案的研发、生产(外协加工方式实现
)及销售。
【2.主营构成分析】
截止日期:2024-06-30
项目名 营业收入(元) 收入比例(%) 营业利润(元) 利润比例(%) 毛利率(%)
─────────────────────────────────────────────────
云产品及服务(产品) 13.04亿 73.95 1.34亿 73.29 10.28
无线通信模块(产品) 3.29亿 18.68 3090.15万 16.90 9.38
无线通信终端(产品) 9382.36万 5.32 1779.79万 9.73 18.97
其他收入(产品) 3237.49万 1.84 -73.45万 -0.40 -2.27
系统通信解决方案(产品) 376.10万 0.21 89.36万 0.49 23.76
─────────────────────────────────────────────────
华东地区(地区) 5.92亿 33.58 7736.51万 42.30 13.06
华北地区(地区) 3.87亿 21.93 3956.90万 21.63 10.23
华南地区(地区) 3.72亿 21.11 2822.35万 15.43 7.58
华中地区(地区) 1.70亿 9.63 1518.65万 8.30 8.94
出口(地区) 1.38亿 7.84 1795.74万 9.82 12.98
西南地区(地区) 9343.95万 5.30 492.21万 2.69 5.27
东北地区(地区) 785.69万 0.45 53.75万 0.29 6.84
西北地区(地区) 296.68万 0.17 -85.89万 -0.47 -28.95
─────────────────────────────────────────────────
截止日期:2023-12-31
项目名 营业收入(元) 收入比例(%) 营业利润(元) 利润比例(%) 毛利率(%)
─────────────────────────────────────────────────
物联网无线通信行业(行业) 7.49亿 80.37 9806.91万 69.32 13.09
云产品(行业) 1.83亿 19.63 4340.59万 30.68 23.73
─────────────────────────────────────────────────
无线通信模块(产品) 4.93亿 52.87 5261.61万 37.19 10.68
云产品(产品) 1.83亿 19.63 4340.59万 30.68 23.73
无线通信终端(产品) 1.72亿 18.51 3503.70万 24.77 20.32
其他(产品) 4701.29万 5.04 382.46万 2.70 8.14
无线通信解决方案(产品) 3684.04万 3.95 659.14万 4.66 17.89
─────────────────────────────────────────────────
境内(地区) 7.62亿 81.81 9727.33万 68.76 12.76
境外(地区) 1.70亿 18.19 4420.18万 31.24 26.07
─────────────────────────────────────────────────
直销(销售模式) 6.84亿 73.36 1.07亿 75.39 15.60
经销(销售模式) 2.48亿 26.64 3482.18万 24.61 14.03
─────────────────────────────────────────────────
截止日期:2023-06-30
项目名 营业收入(元) 收入比例(%) 营业利润(元) 利润比例(%) 毛利率(%)
─────────────────────────────────────────────────
无线通信模块(产品) 2.49亿 59.44 --- --- ---
无线通信终端(产品) 6291.60万 15.01 --- --- ---
原材料收入(产品) 5898.15万 14.07 --- --- ---
系统通信解决方案(产品) 4288.51万 10.23 --- --- ---
技术服务收入(产品) 280.44万 0.67 --- --- ---
租赁收入(产品) 239.80万 0.57 --- --- ---
─────────────────────────────────────────────────
华东地区(地区) 1.73亿 41.36 --- --- ---
华南地区(地区) 1.06亿 25.19 --- --- ---
出口(地区) 9655.37万 23.04 --- --- ---
华北地区(地区) 1795.77万 4.28 --- --- ---
华中地区(地区) 1068.17万 2.55 --- --- ---
西南地区(地区) 1051.47万 2.51 --- --- ---
西北地区(地区) 448.24万 1.07 --- --- ---
东北地区(地区) 7862.68 0.00 --- --- ---
─────────────────────────────────────────────────
截止日期:2022-12-31
项目名 营业收入(元) 收入比例(%) 营业利润(元) 利润比例(%) 毛利率(%)
─────────────────────────────────────────────────
物联网无线通信行业(行业) 8.40亿 100.00 1.21亿 100.00 14.42
─────────────────────────────────────────────────
无线通信模块(产品) 5.33亿 63.54 6753.38万 55.78 12.66
其他(产品) 1.32亿 15.66 1955.70万 16.15 14.87
无线通信终端(产品) 1.14亿 13.55 2198.43万 18.16 19.33
无线通信解决方案(产品) 6087.36万 7.25 1198.68万 9.90 19.69
─────────────────────────────────────────────────
境内(地区) 6.38亿 76.04 7667.84万 63.34 12.01
境外(地区) 2.01亿 23.96 4438.36万 36.66 22.07
─────────────────────────────────────────────────
直销(销售模式) 5.87亿 69.91 9797.18万 80.93 16.69
经销(销售模式) 2.53亿 30.09 2309.02万 19.07 9.14
─────────────────────────────────────────────────
【3.前5名客户营业收入表】
截止日期:2023-12-31
前5大客户共销售2.63亿元,占营业收入的28.26%
┌───────────────────────┬───────────┬───────────┐
│客户名称 │ 营收额(万元)│ 占比(%)│
├───────────────────────┼───────────┼───────────┤
│客户1 │ 8424.78│ 9.04│
│客户2 │ 5153.94│ 5.53│
│客户3 │ 4790.80│ 5.14│
│客户4 │ 4108.46│ 4.41│
│客户5 │ 3859.75│ 4.14│
│合计 │ 26337.74│ 28.26│
└───────────────────────┴───────────┴───────────┘
【4.前5名供应商采购表】
截止日期:2023-12-31
前5大供应商共采购5.77亿元,占总采购额的48.92%
┌───────────────────────┬───────────┬───────────┐
│供应商名称 │ 采购额(万元)│ 占比(%)│
├───────────────────────┼───────────┼───────────┤
│供应商1 │ 26035.93│ 22.09│
│供应商2 │ 17163.50│ 14.56│
│供应商3 │ 5154.06│ 4.37│
│供应商4 │ 4867.26│ 4.13│
│供应商5 │ 4445.89│ 3.77│
│合计 │ 57666.64│ 48.92│
└───────────────────────┴───────────┴───────────┘
【5.经营情况评述】
截止日期:2024-06-30
●发展回顾:
一、报告期内公司所属行业及主营业务情况说明
(一)公司所属行业及基本情况
1.公司所属行业
根据中国证监会颁布的《上市公司行业分类指引》(2012年修订),公司所处行业属于“计算机、通信
和其他电子设备制造业(C39)”。根据国家统计局颁布的《国民经济行业分类与代码》(GB/T4754-2017)
,公司所处行业属于“计算机、通信和其他电子设备制造业(C39)”。公司所在行业属于科创板支持和鼓
励的“新一代信息技术”领域。
2.行业的基本情况
公司致力于为物联网提供全球领先、可靠的物联网接入通信,助力人类更环保、高效、便捷。公司提供
的物联网无线通信模组是物联网中“联”的重要一环,是万物互联的硬件基础;公司的物联网运管服平台是
物联网的共性支撑平台,也是城市物联感知的数字底座;公司的车联网终端和城市物联感知终端是物联网的
重要组成部分,也是车路云一体化协同和智慧城市建设的基础。物联网行业是国家战略性新兴产业,《十四
五年规划和2035年远景目标纲要》中将物联网划定为七大数字经济重点产业之一。国家明确提出要加快发展
现代产业体系,巩固壮大实体经济根基,加快数字化发展,建设数字中国,在《物联网新型基础设施建设三
年行动计划(2021-2023年)》、《“数据要素×”三年行动计划(2024—2026年)》众多政策的指引下,各
级政府政策接力积极布局物联网产业生态发展,持续推动物联网与各行业发展的深度融合和规模应用。物联
网产业快速发展的驱动因素,一方面来源于物联网基础设施建设不断完善,另一方面来源于应用场景的持续
拓展。
受到全球经济增速下滑的影响,IoTAnalytics预测,2024年全球物联网销售增长将放缓,预计销售额将
增长12%,达到3,010亿美元,这延续了2023年的下降趋势。但2024年第一季度,蜂窝物联网模组市场呈现复
苏迹象,全球蜂窝物联网模组出货量同比增长了7%,中国和印度是主要的驱动力。尽管市场整体呈现复苏迹
象,但排除中国市场后,全球市场同比下降了2%。IDC预测,2027年中国物联网支出规模将接近3,000亿美元
,占全球物联网总投资的约1/4,并且中国的物联网IT支出将以13.2%的五年复合增长率稳定增长,增速超过
全球平均水平。
近年来,物联网与大数据、云计算和人工智能的融合趋势越发明显,物联网的发展重心也逐渐从联转向
物和物产生的数据。公司在2016年制定了云管端的发展架构后,近年来持续丰富车联网和城市物联感知终端
的产品系列,并持续延伸云业务链条,2023年开始面向政府和企业客户提供存算服务器及相关软硬件产品,
通过产品组合形成了数据采集、传输、清洗、计算、存储灾备的数据要素链条。2023年2月,中共中央、国
务院印发《数字中国建设整体布局规划》指出,建设“数字中国”是数字时代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的重要引擎
,要引导通用数据中心、超算中心、智能计算中心、边缘数据中心等合理梯次布局。整体提升应用基础设施
水平,加强传统基础设施数字化、智能化改造。同时提出要畅通数据资源大循环,构建国家数据管理体制机
制,健全各级数据统筹管理机构。推动公共数据汇聚利用,建设公共卫生、科技、教育等重要领域国家数据
资源库。释放商业数据价值潜能,加快建立数据产权制度,开展数据资产计价研究,建立数据要素按价值贡
献参与分配机制。2023年10月25日,国家数据局在京挂牌成立,成为数据要素市场安全长效运行机制创新,
加速数字经济高质量发展的重要里程碑。2023年10月,工业和信息化部等6部门联合印发《算力基础设施高
质量发展行动计划》,指出算力是集信息计算力、网络运载力、数据存储力于一体的新型生产力,提出主要
目标到2025年算力规模将超过300EFLOPS,智能算力占比达到35%,存储力方面,存储总量超过1,800EB,先
进存储容量占比达到30%以上,重点行业核心数据、重要数据灾备覆盖率达到100%。根据IDC的报告,2023年
,中国的全闪存储市场增长7.8%,市场份额达24.4%,其中分布式全闪的市场增长152%,市场份额也从2022
年的7%增至2023年的17.7%,相较于全球的全闪存储的市场份额47.2%,中国的全闪市场尤其是分布式全闪市
场仍有巨大的发展空间。2022年2月,中国正式启动建设八大国家算力枢纽节点,规划建设了十个国家数据
中心集群,据国家数据局统计显示,截至2024年3月底,十个国家数据中心集群总规模超146万标准机架,整
体上架率62.72%,较2022年提升4%,有力地带动了数据存储、数据智算行业的发展。
物联网行业的细分应用领域众多,应用场景丰富,需要使用不同的通信技术和产品加以实现,公司对与
公司业务相关度较高的重点应用领域的概况如下:
(1)智慧能源智慧能源主要包括电力、水务和燃气,目前,中国的四大表智能化水平按渗透率高低依
次为智能电表、智能燃气表、智能水表和智能热量表。
电力的需求由智能电表远程抄表、配网远程监控、新能源发电(分布式光伏发电和风力发电)及海外电
力基础设施需求构成。在“十四五”规划期间,国家电网和南方电网的总投资额预计近3万亿元,较“十三
五”期间全国电网总投资额进一步增长,且投资重点转向配网侧;而根据中国光伏行业的预测,“十四五”
期间国家年均光伏新增规模70-90GW,较“十三五”期间也进一步增长。随着人工智能产业和新能源汽车产
业的快速发展,电力和算力、新能源汽车的协同也需要进一步加强,2024年8月,国家发展改革委、国家能
源局、国家数据局印发《加快构建新型电力系统行动方案(2024—2027年)》,为中国电力基础设施的发展
提供了指引和保障。根据NortheastGroup的预测,2018-2027年东南亚国家对智能电网基础设施投资将达到9
8亿美元,投资方向包括清洁能源、配电系统自动化及其他智能电网领域,马来西亚、印度尼西亚、泰国等
东南亚国家的智能电网基础设施蕴含着巨大的市场空间。
公司在中国、印度和中东部分国家的智能电网无线通信领域处于龙头地位,此外,公司还在持续拓展东
南亚和东欧国家的智能电网市场,获得了这些国家电力企业持续的订单。此外,公司在中国水务和燃气领域
的市场占有率也位居前列。
(2)车联网车联网是物联网最具价值的细分行业之一,目前车联网正逐步发展为车路云一体化协同。
智能网联汽车上的物联网产品主要包括T-box、随车充电装置、应急车灯、智能OBD等;两轮电动车上的物联
网产品包括前装中控、充换电装置、共享租赁等;道路测的物联网产品则包括RSU等。根据CounterpointRes
earch数据,美国、中国和欧洲是联网汽车最大的三个市场,目前联网汽车中4G连接的占比达95%,预计至20
30年,联网汽车中5G连接的占比超过90%。2024年1月,五部委联合发布了关于开展智能网联汽车“车路云一
体化”应用试点工作的通知,将进一步推动网联云控基础设施建设,为车联网带来了更大市场机会。
公司的无线通信模组拥有奇瑞、比亚迪腾势、上汽、东风商用等知名客户,终端拥有Cerence、harman
以及跨国运营商、方案商等知名客户,此外,公司还积极跟进中国车路云一体化试点城市对相关产品的需求
。
(3)城市物联感知新理念、新技术正驱动全球智慧城市物联网应用全面升温,“数字孪生城市”正在
成为全球智慧城市的建设热点,通过交通、能源、安防、环保等各系统海量的物联网感知终端,可实时全面
地表述真实城市的运行状态,构建真实城市的虚拟镜像,支撑监测、预测和假设分析等各类应用,实现智能
管理和调控。2023年2月,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的《数字中国建设整体布局规划》明确提出要夯实数字中
国建设基础,打通数字基础设施大动脉。在政策推动下,物联网作为数字中国建设的重要基础,将迎来重大
发展机遇。
公司将城市物联感知作为重点布局领域,主要提供核心数字底座产品——物联网运管服平台,以及城市
物联感知体系整体解决方案。公司还提供与城市公共安全、智慧环保、智慧水利等应用场景相关的物联网终
端,包括异动监测仪等设备。
3.公司所处的行业地位分析及其变化
(1)公司是智能电网领域无线通信模组的先行者,早在2009年国家电网启动“坚强电网建设”时,公
司即实现自主研发的无线通信模块应用于国家电网的集中抄表,实现了国产化替代。多年来,公司的无线通
信模组经历了不同地区不同运行环境的考验,在线率等质量指标考核名列前茅,公司在电力行业还先后经历
了4G升级、4G国产芯替代、5G应用试点等智能电网升级进程。近三年来公司在智能电网的无线通信模组出货
量占国家电网用采招标采购量达50%以上,在该细分领域处于龙头地位。公司的无线通信模组还应用于电力
配网以及清洁能源发电。此外,伴随着海外智能电网的高速发展趋势,公司积极拓展亚洲、中东、欧洲等区
域的海外电力市场,在多个国家的电力市场份额领先。
(2)公司在不断拓展终端产品应用领域广度的同时,也在着力布局和打造云管端整体解决方案。通过
的不同的产品组合满足不同行业客户的需求。公司在2017年凭借业界首款4G智能OBD产品成功切入海外车联
网高端市场,4G智能OBD覆盖了众多运营商和众多海外知名汽车制造商,公司的海外车联网终端产品线也逐
渐丰富,应急车灯等车联网终端产品在欧洲占据先发优势。近年来,公司持续积累终端研发和产品经验,面
向城市物联感知领域推出异动监测仪等物联感知设备,产品贴合行业需求并占据领先优势。公司还为政府客
户、能源行业及共享行业等企业客户提供由端到云的解决方案,在保障终端设备的通信稳定连接的同时实现
对终端设备的高效化、智能化管理,协助城市新型基础设施、传统能源行业和制造业的数字化转型升级。
(3)公司顺应物联网与云计算、大数据、人工智能融合的趋势,延伸云业务链条,提供云平台所需的
硬件支撑,发展分布式存储业务。公司自2023年开始投入研发和市场资源发展分布式高性能存储产品,并将
其正式列入公司战略。根据公司战略,公司将深度挖掘云业务的价值,加大对包括数据智算和存储软硬件在
内的云基础设施的投入,逐步建立公司在存储领域的品牌形象和市场地位,与公司的物联网无线通信产品一
起形成解决方案,打通数据要素的采集、传输、清洗、计算、存储和灾备的全流程。
(二)公司主营业务情况
1.公司主要业务、主要产品或服务情况
公司的主营业务为物联网无线通信模组、物联网无线通信终端、物联网无线通信解决方案、云产品的设
计、研发、生产(外协加工方式实现)和销售。公司的产品包括物联网无线通信模组、无线通信终端、无线
通信解决方案、云平台和云基础设施。公司基于云管端架构,持续深化对云产品业务的布局,公司除推出物
联网运管服平台和管道云产品外,自2023年开始发力云基础设施业务,布局数据存储业务,推出了存储服务
器和固态硬盘SSD等产品,实现了对数据采集、传输、清洗、计算、存储的国产化系列产品覆盖,从而面向
不同行业客户提供不同的产品组合。
无线通信模组是连接物联网感知层和网络层的重要环节,按照通信制式划分,涵盖了2G/3G/4G/5G/NB-I
oT/Cat-M/eMTC等各类蜂窝通信制式;按照功能划分,涵盖标准模块和智能模块;按照应用领域划分,涵盖
智慧能源(电力、水务、燃气)、车联网、移动宽带物联网(Mifi、CPE)、商业零售(金融支付、共享设
备)、智慧教育、工业物联网等各个细分领域和应用场景。无线通信终端是以通信和传感为核心的终端,主
要应用于车联网、城市物联感知、智慧园区/社区等领域。其中车联网终端包括4G智能OBD、应急车灯等终端
,城市物联感知、智慧园区/社区终端包括异动监测仪、环境监测仪、通用采集器等各类物联感知设备以及
物联网网关等终端。无线通信解决方案是与物联网通信密切相关的通信核心板,其能为客户提供通信连接更
稳定且更便于客户研发和安装。
云产品是与物联网大数据相关的云平台(物联网运管服平台、管道云)和云基础设施(存算服务器、网
络通信设备和相关软件等)。物联网运管服平台能助力各级政府/大型企业园区/地方社区实现感知设备的标
准化统一接入、智能化统一运管、场景化态势感知、全景化数据联动、多元化开放共享,管道云能提升物联
网设备的通信质量,存储服务器和存储软件则能满足智算中心以及对供应链成熟度标准有要求的垂直行业客
户的需求。公司自2023年开始自研和携手合作伙伴联合研发存储软硬件产品,并设立了有方数据等控股子公
司,通过资源转化和整合逐渐组建起云基础设施的市场团队和研发团队。
2.公司主要经营模式
(1)采购模式公司根据客户订单需求情况制定物料采购计划,从合格供应商名录收录的原厂供应商或
原厂供应商的经销商中筛选后采用议价或招标方式确定采购价格。公司计划部负责需求和库存控制;采购部
负责物料的供应及成本控制和供应商的开发管理、物料认证及招标管理;质量部负责采购物料质量检验及供
应商质量管理。
公司采购原材料的方式包括国内采购和进口采购,其中在国内采购的物联网原材料主要系由展锐、翱捷
、锐石等国内芯片厂商制造的国产基带芯片、射频芯片、电容电阻、天线等电子元器件,因上述电子元器件
市场较为分散,公司主要通过向国内各大电子元器件经销商采购。公司进口采购的原材料主要由高通、JSC
等境外芯片厂商制造的海外基带芯片和存储芯片,且主要通过供应链公司报关进口。此外,公司还向制造商
或代理商采购存算服务器及配套产品。
(2)生产模式公司将优势资源集中到研发、销售环节,产品的生产通过委外加工方式实现。公司的委
外加工厂商主要位于珠三角地区,且以上市公司为主。委外加工厂商为公司提供产品制造服务,包括产品的
SMT(表面贴装技术)贴片加工、测试和组装。公司对外协生产各个环节的关键工艺进行控制,保证产品的
质量。公司的委外加工环节不涉及公司核心工艺环节和产品技术,且采取了一系列措施保证技术不被泄露。
(3)销售模式公司销售模式以直销方式为主,经销方式为辅,同时在城市物联感知领域推广服务运营
模式。直销模式下,公司与主要客户对产品责任、交货方式、付款方式进行原则性约定,在原则性约定的范
围内签订购销合同,按照合同约定安排发货。公司经销模式属于买断式销售,公司与下游经销商签订销售合
同或销售订单,将产品发送到约定地点。直销方式能使公司更好地服务于大客户并及时响应大客户的需求,
经销方式能更好地应对不断涌现的物联网碎片化应用并满足中小微客户的需求。公司开拓海外市场的方式包
括直接出口向海外客户销售无线通信模组和终端、向国内客户销售无线通信模组随客户整机出口、向跨国代
理商销售无线通信模组和终端。公司云平台的销售系直接与最终客户或集成商签订合同,或者公司通过客户
招投标环节在中标后与客户签订合同,然后向客户交付和部署云平台,经客户验收后实现销售。
(4)研发模式公司研发能力主要表现在对无线通信模组和终端的硬件、软件、系统等设计开发和测试
认证方面,使无线通信模组和终端的不间断运行可靠性、复杂恶劣环境适应性等各项指标满足不同应用场景
下客户多元化的需求。公司的研发工作紧贴市场需求,基于公司现有核心技术进行应用领域的开发创新,紧
密跟进最新的无线通信技术,力争在行业中率先推出具有先进性和竞争力的产品。此外,公司还顺应物联网
与大数据、云计算和人工智能的融合趋势,对存储服务器和存储软件产品进行研发,并与合作伙伴开展联合
研发,形成国产化自主可控的系列产品。公司制定并严格执行研发工作管理制度,对研发立项进行评估和审
批,持续优化IPD(集成产品开发)项目系统管理,同时积极申请专利技术,加强知识产权保护管理。
(5)云产品业务模式公司云平台的业务模式为公司研发出云平台,根据客户的定制化需求,对云平台
进行扩展开发,随后向客户交付和部署。公司云基础设施的业务模式为公司以自有产品集成外购的存算服务
器形成整体解决方案后向客户交付或者公司直接外购存算服务器后向客户交付。
二、核心技术与研发进展
1.核心技术及其先进性以及报告期内的变化情况
公司掌握并精通无线通信业务所必需的五项核心基础技术,并在此基础上通过自主研发形成了十多项核
心应用技术,并针对各技术领域中公司独有的技术见解和应用申请了专利。五项核心基础技术分别为:蜂窝
通信技术、可靠性技术、应用层协议技术、基带和射频技术、嵌入式软件及云平台技术;核心应用技术分别
为无线通信智能模块高精度定时器技术、无线通信智能模块加密技术、数据传输粘包处理技术、防饱和基站
连接技术、数据压缩算法技术、OpenCPU/OpenLinux技术、无线通信模块数据传输实时性技术、无线通信模
块网络切换技术、MCU程序加密签名技术、NB-IoT低功耗快速联网技术、基于国产芯片的5G工业模块技术、
软件定义的物联设备标准化接入技术、智能化物联管控技术、轻量级物联数据系统对接技术、可视化网络数
据监测与诊断技术,嵌入式轻量级虚拟化软件技术、Sub-1GHzWiFiHaLow物联网技术、5GRedCap物联网技术
等核心应用技术。
国家级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制造业“单项冠军”认定情况
2.报告期内获得的研发成果
报告期内,公司的研发投入5,166.94万元,同比减少11.65%,占营业收入的比例为2.93%。截至报告期
末,公司及合并报表范围内的子公司已累计获得146项专利和150项计算机软件著作权。报告期内,公司继续
开展了5G无线通信模块和解决方案、V2X无线通信模块和解决方案、4G及NB无线通信模块等多个研发项目,
推出了Cat.1bis宽电压模组、新一代NB-IoT模组、电力蓝牙模组、国产芯4G车规级模组、国产芯5GRedCap模
组、高精度定位模组、移动宽带物联网整机方案等产品。公司还对国产化自主可控的分布式高性能存储服务
器、分布式存储软件等进行研发,推出了NeoVast2300分布式海量存储系统、NeoHyper2500分布式全闪存存
储产品及服务,并积累了存储相关的技术。
3.研发投入情况表
研发投入总额较上年发生重大变化的原因
主要系报告期内公司为了聚焦重点市场和客户,提升运营管理效率,相应优化研发人员结构,研发投入
减少。
研发投入资本化的比重大幅变动的原因及其合理性说明
主要系2023年下半年至本报告期末部分研发项目对应的产品试产完成后能进行批量化生产且已有市场订
单,陆续转入了无形资产,后续所产生的费用不再资本化,因此本报告期研发投入资本化比重较上年同期减
少。
5.研发人员情况
三、报告期内核心竞争力分析
(一)核心竞争力分析
公司的核心竞争力在于核心管理团队稳定,拥有深厚的技术和产品积累以及资源整合能力,能够提供覆
盖数据采集、传输、清洗、计算、存储的全链条解决方案。
1、公司核心团队稳定,对物联网有着深厚理解
公司的核心管理团队一直致力于为物联网提供稳定可靠安全的接入通信产品和服务,十多年共同创业经
历使团队拥有较强的凝聚力,核心管理团队稳定。公司核心管理团队和核心技术团队平均拥有15年以上的通
信行业从业经验,对物联网有着深厚理解。团队成员为公司的产品和核心技术的研发做出过重要贡献或对重
要应用领域产品和技术创新路径规划有着重要影响,并先后在公司核心研发、产品线、研发管理、交付管理
、销售管理等岗位上担任过重要职务。公司还进一步完善研发体系和流程建设,围绕数据要素和根据公司业
务发展需要不断优化人才结构,持续引进云产品相关的关键管理人才和技术人才,形成一支专业配置完备、
踏实肯干、创新意识较强的优秀团队。
2、公司具备物联网大数据相关的技术能力
物联网是以通信和传感为核心的行业,物联网以无线通信模组、无线通信终端和云平台为基础。无线通
信模组的研发需要核心基础技术的支撑,既需要精通蜂窝通信技术,还需要拥有较强的底层协议、基带和射
频技术、与硬件紧密结合的嵌入式软件技术和云平台开发应用能力。无线通信终端除需要无线通信模组的技
术和能力外,还需要对垂直行业应用的需求进行精确定义,以及更深层次的方案设计和整合能力。物联网云
平台需要在终端数据采集、数据传输、数据存储上具备充足的技术储备,需要具备高效的数据分级分类的数
仓存储设计,将碎片化的物联数据完整结构化。物联网云平台在大量实时感知数据处理和分析上,以模型和
事件驱动的设计模式,建立了数据关系和数据图谱,而大数据和人工智能技术的应用,使云平台能对物联网
设备进行故障预测和性能优化。除此之外,云平台还需采用多种安全技术以保障云平台的数据安全性和隐私
性,还需提供开放接口以实现数据对接和共享。经过多年的技术积累,公司掌握并精通五项核心基础技术,
在此基础上持续开发众多核心应用技术,凭借核心技术形成了自主研发的技术成果。
3、经过在物联网的长时间耕耘,公司能真正理解不同行业客户的需求
物联网涉及到的行业非常广泛,每个行业对通信的需求都有差别,所以对通信解决方案都存在差异化。
在合适的时间,采用合适的技术,并根据不同的行业、不同应用场景下的不同的产品,提供不同的硬件、软
件、云平台软件解决方案满足客户的需求,这需要时间积累和技术沉淀,除此之外,对同一客户的多层次、
深层次的需求也需要持续挖掘。在深刻理解客户行业特点和需求的基础上,公司能够为行业大客户定制化开
发产品,并提供覆盖数据采集、传输、清洗、计算、存储的全链条解决方案,最终形成技术相对先进性,尤
其是在智能电网、海外车联网、城市物联感知、自主可控的分布式存储等领域,公司处于领先水平。
四、经营情况的讨论与分析
(一)公司整体经营情况2024年上半年,公司实现营业收入176,351.17万元,同比增长320.74%,研发
投入5,166.94万元,同比减少11.65%,占营业收入比例2.93%,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8,159.23万元
,同比变动283.44%。报告期末,公司总资产为171,472.54万元,同比增长9.27%;归属于上市公司所有者权
益83,019.33万元,同比增加11.42%。
2024年上半年,公司物联网无线通信模组和无线通信终端的收入实现增长,随着中国和印度对电力基础
设施投资增加,电力市场对无线通信模组的需求增加,公司源自电力行业收入实现大幅度增长。此外,随着
智能网联汽车市场的发展,车联网前装对无线通信模组的需求增加,公司源自车联网行业收入实现较大幅度
增长。
2024年上半年,公司云产品业务收入实现大幅增长。云产品主要包括云平台产品(物联网运管服平台、
管道云平台)和云基础设施(存算服务器、网络设备和软件等)。随着政府和企业数据中心和智算中心建设
的推进,市场对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