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营分析☆ ◇688165 埃夫特 更新日期:2025-01-15◇ 通达信沪深京F10
★本栏包括【1.主营业务】【2.主营构成分析】【3.前5名客户营业收入表】【4.前5名供应商采购表】
【5.经营情况评述】
【1.主营业务】
工业机器人核心零部件、整机、系统集成的研发、生产、销售。
【2.主营构成分析】
截止日期:2024-06-30
项目名 营业收入(元) 收入比例(%) 营业利润(元) 利润比例(%) 毛利率(%)
─────────────────────────────────────────────────
机器人整机产品(产品) 4.00亿 58.81 7505.21万 67.36 18.77
系统集成产品(产品) 2.70亿 39.77 3466.65万 31.11 12.82
其他(产品) 964.55万 1.42 170.42万 1.53 17.67
─────────────────────────────────────────────────
中国大陆(地区) 3.81亿 56.05 6216.53万 55.79 16.32
其他国家和地区(地区) 2.99亿 43.95 4925.75万 44.21 16.49
─────────────────────────────────────────────────
截止日期:2023-12-31
项目名 营业收入(元) 收入比例(%) 营业利润(元) 利润比例(%) 毛利率(%)
─────────────────────────────────────────────────
高端装备制造业(行业) 18.57亿 98.42 3.19亿 97.63 17.18
其他业务(行业) 2981.17万 1.58 772.61万 2.37 25.92
─────────────────────────────────────────────────
系统集成(产品) 10.02亿 53.12 1.27亿 39.00 12.71
机器人整机(产品) 8.55亿 45.30 1.92亿 58.63 22.41
其他业务(产品) 2981.17万 1.58 772.61万 2.37 25.92
─────────────────────────────────────────────────
其他国家和地区(地区) 10.31亿 54.64 1.49亿 45.61 14.45
中国大陆(地区) 8.26亿 43.78 1.70亿 52.03 20.58
其他业务(地区) 2981.17万 1.58 772.61万 2.37 25.92
─────────────────────────────────────────────────
直销(销售模式) 18.57亿 98.42 3.19亿 97.63 17.18
其他业务(销售模式) 2981.17万 1.58 772.61万 2.37 25.92
─────────────────────────────────────────────────
截止日期:2023-06-30
项目名 营业收入(元) 收入比例(%) 营业利润(元) 利润比例(%) 毛利率(%)
─────────────────────────────────────────────────
系统集成产品(产品) 4.67亿 52.28 --- --- ---
机器人整机产品(产品) 4.12亿 46.09 --- --- ---
其他(补充)(产品) 1458.70万 1.63 --- --- ---
─────────────────────────────────────────────────
其他国家和地区(地区) 4.69亿 52.53 --- --- ---
中国大陆(地区) 4.24亿 47.47 --- --- ---
─────────────────────────────────────────────────
截止日期:2022-12-31
项目名 营业收入(元) 收入比例(%) 营业利润(元) 利润比例(%) 毛利率(%)
─────────────────────────────────────────────────
高端装备制造业(行业) 13.13亿 98.91 1.40亿 99.27 10.67
其他(补充)(行业) 1449.93万 1.09 102.62万 0.73 7.08
─────────────────────────────────────────────────
系统集成(产品) 8.35亿 62.90 6475.63万 45.90 7.75
机器人整机(产品) 4.78亿 36.00 7528.42万 53.37 15.75
其他(补充)(产品) 1449.94万 1.09 102.63万 0.73 7.08
─────────────────────────────────────────────────
中国大陆(地区) 6.61亿 49.82 6596.58万 46.76 9.97
其他国家和地区(地区) 6.52亿 49.09 7407.47万 52.51 11.37
其他(补充)(地区) 1449.94万 1.09 102.63万 0.73 7.08
─────────────────────────────────────────────────
直销(销售模式) 13.13亿 98.91 1.40亿 99.27 10.67
其他(补充)(销售模式) 1449.93万 1.09 102.62万 0.73 7.08
─────────────────────────────────────────────────
【3.前5名客户营业收入表】
截止日期:2023-12-31
前5大客户共销售11.38亿元,占营业收入的60.32%
┌───────────────────────┬───────────┬───────────┐
│客户名称 │ 营收额(万元)│ 占比(%)│
├───────────────────────┼───────────┼───────────┤
│第一名 │ 43456.19│ 23.04│
│第二名 │ 38081.17│ 20.19│
│第三名 │ 21558.34│ 11.43│
│第四名 │ 6184.58│ 3.28│
│第五名 │ 4495.11│ 2.38│
│合计 │ 113775.39│ 60.32│
└───────────────────────┴───────────┴───────────┘
【4.前5名供应商采购表】
截止日期:2023-12-31
前5大供应商共采购2.70亿元,占总采购额的21.11%
┌───────────────────────┬───────────┬───────────┐
│供应商名称 │ 采购额(万元)│ 占比(%)│
├───────────────────────┼───────────┼───────────┤
│第一名 │ 7821.53│ 6.11│
│第二名 │ 6484.84│ 5.07│
│第三名 │ 5403.40│ 4.22│
│第四名 │ 3808.81│ 2.98│
│第五名 │ 3490.72│ 2.73│
│合计 │ 27009.30│ 21.11│
└───────────────────────┴───────────┴───────────┘
【5.经营情况评述】
截止日期:2024-06-30
●发展回顾:
一、报告期内公司所属行业及主营业务情况说明
(一)所处行业情况
1、行业的发展阶段、基本特点、主要技术门槛
公司主要从事工业机器人核心零部件、整机、系统集成的研发、生产、销售业务。
根据《中国上市公司协会上市公司行业统计分类指引》(2023版),公司工业机器人整机业务属于“CG
34专用、通用及交通运输设备通用设备制造业”中的“CG349其他通用设备制造业”;公司控制器及伺服驱
动业务归属于“CI40仪器仪表制造业”中的“CI401通用仪器仪表制造”;公司工业机器人系统集成业务属
于“C35专用设备制造业”。根据《战略性新兴产业分类(2018)》,高端装备制造产业作为中国当前重点
发展的战略性新兴产业之一,公司主营业务属于“2高端装备制造产业”中的“2.1智能制造装备产业”。
我国从2013年起成为全球最大的机器人应用市场。根据MIR睿工业相关数据,2024年上半年中国工业机
器人销量同比增幅5%。在我国制造业具有庞大规模和产业工人逐步减少的大背景下,机器人市场仍存在较大
的发展空间。特别是随着国产品牌机器人产品竞争力的不断突破叠加新能源相关战略新兴行业带动与传统行
业中政策推动的影响,国产品牌市场占有率从2019年的31%,迅速提升到2023年的45%。2024年上半年,根据
MIR睿工业相关数据,国产机器人企业市场占有率已经突破50%。
(1)产业链上游主要为伺服系统、减速器、控制器等核心零部件和齿轮、涡轮、蜗杆等关键材料。减
速器、伺服系统(包括伺服电机和伺服驱动)及控制器是工业机器人的三大核心零部件,直接决定工业机器
人的性能、可靠性和负荷能力,对机器人整机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2)产业链中游是工业机器人整机制造,工业机器人整机制造的技术主要体现于:①整机结构设计和
加工工艺,重点解决机械防护、精度补偿、机械刚度优化等机械问题;②结合机械本体开发机器人专用运动
学,动力学控制算法,实现机器人整机的各项性能指标;③针对行业和应用场景,开发机器人编程环境和工
艺包,以满足机器人相关功能需求。
(3)产业链下游主要面向终端用户及市场应用,包括系统集成、销售代理、本地合作、工业机器人租
赁、工业机器人培训等第三方服务。
工业机器人及核心零部件和系统集成是一个技术门槛相对较高,需要长期行业及应用积累的行业,集成
了精密传动、伺服驱动、运动控制、人机交互、视觉等技术领域。除了提供标准产品外,还需要提供相关的
技术支持和培训服务。机器人为标准的产品,针对不同的行业应用需要系统集成进行一定的定制化解决方案
开发。应用领域涉及到制造业的各个方面,如汽车及汽车零部件、电子制造、光伏、锂电、金属加工、新能
源、船舶、桥梁、航空航天、食品、建材、卫浴陶瓷、家具等等,其为一种通用的工具,为生产柔性化制造
提供执行的单元。
该领域的技术门槛涉及核心零部件、机器人整机和系统集成,具体为:
(1)核心零部件:
减速器:国产谐波减速器已实现技术突破,可实现进口替代,RV减速器相对于谐波结构更为复杂,加工
和装配的难度较大,随着公司与产业链相关企业的深度合作,目前国产化比例已经大幅增加,仅少数机型还
在采用进口RV减速器。
伺服系统:机器人需要高速、高精度、高可靠的伺服电机和伺服驱动(统称为伺服系统),国产品牌伺
服系统在性能方面与国际主流产品存在一定的差距,但距离在逐渐缩小。
控制器:硬件部分国产品牌已经掌握,基本可以满足需求;软件部分,国产品牌已基本可以满足需求,
但在稳定性、响应速度、易用性方面与国际主流产品存在一定的差距。
(2)机器人整机技术:关节机器人的整机优化设计;新一代智能机器人控制技术;核心零部件制造技
术;关节机器人的离线编程和仿真技术;基于外部传感技术的运动控制;远程故障诊断和修复;人机协同作
业技术。
(3)系统集成技术:面向汽车行业高端系统集成技术,如动力总成、车身制造、总装设备、柔性冲压
、高效精冲、高端涂装线等技术,以及面向其他不同行业的相关工艺技术。
2、公司所处的行业地位分析及其变化情况
公司是中国工业机器人第一梯队企业(引自《中国工业机器人产业发展白皮书(2020)》)。公司是国
家首批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是国家机器人产业区域集聚发展试点重点单位、中国机器人产业联盟副理
事长单位、国家机器人标准化总体组成员单位、G60科创走廊机器人产业联盟理事长单位。2023年公司入选
安徽省首批科技领军企业。
公司技术中心2019年被国家发改委、科技部、财政部、海关总署认定为“国家企业技术中心”,公司在
中国、意大利分别设立研发中心,并与哈尔滨工业大学、中国科学技术大学等全球知名高校和研究机构达成
战略合作,主持、承担或参与工信部、科技部国家科技重大专项2项、863计划项目5项、十三五国家重点研
发计划18项,十四五国家重点研发计划2项,国家智能制造装备发展专项9项,参与国家科技支撑计划1项,
参与制定机器人行业国家标准、行、团体、地方标准24项(其中国家标准9项,行业标准2项,团体标准12项
,地方标准1项),建有机器人行业国家企业技术中心、国家地方联合工程研究中心、国家级博士后科研工
作站和安徽省技术创新中心等研发机构。经过多年研发创新,公司实现了关键核心技术自主可控,获得国家
科技进步二等奖1项(作为奇瑞汽车下属项目组获得),国家专利优秀奖2项,国家教育部技术发明一等奖1
项,中国自动化学会科技进步奖一等奖1项,安徽省科学技术奖二等奖3项,安徽省科学技术奖三等奖4项,
安徽省专利金奖3项,安徽省专利银奖2项,北京市科学技术奖二等奖1项。
在工业机器人行业集中度持续提升且国产替代加速的背景下,根据MIR睿工业统计数据显示,公司国内
工业机器人市场销售台数排名(含所有外资品牌)由2022年的第11位进步到2023年的第8位。截至报告披露
日,公司累计48款机器人获得CE认证,25款机器人获得CR认证,12款机型通过NRTL认证,累计6款机器人获
得ATEX防爆认证,属首家国内机器人企业获得欧盟ATEX防爆认证证书。
3、报告期内新技术、新产业、新业态、新模式的发展情况和未来发展趋势
(1)机器人智能化是未来发展方向
随着人工智能和现代信息技术的高速发展,机器人技术已经到了实现断裂式创新和技术突破的前夜。人
工智能和工业互联网技术的发展将对下一代工业机器人产生重大影响。人工智能技术将帮助机器人具备了一
定程度的自主决策能力、更强的学习能力和更高的智能水平。为了加快智能机器人场景落地,埃夫特正在开
展通用智能机器人底座相关研发工作,提升机器人智能化水平和场景适应性。
(2)人机协作的应用趋势
人机协作是一个重要的工业机器人趋势,未来市场拓展潜力较大。人机协作高度契合制造业企业对于智
能制造、人机协同、柔性化制造的转型需求,同时人机协作具有广泛的应用延展性。
(3)通用工业将成为工业机器人发展的蓝海市场,催生新业态、新模式
随着云技术、人工智能、5G技术等新技术的商业化应用,工业机器人应用难度大幅降低,应用场景不断
深化,在各个工业领域的使用密度逐年提升。
(4)国产化进程加速推进,应用领域向更多细分行业拓展
近年来,国内厂商攻克了核心零部件领域的部分难题,国产核心零部件的应用程度不断提升,继汽车、
电子制造等行业后,新能源、卫浴陶瓷、金属加工、家具家电等通用工业领域开始成为中国工业机器人的新
增市场主力。工业机器人在新兴应用领域也开始逐步放量。从行业来看,机器人市场受工业及非工业需求的
双轮驱动:工业领域如新能源汽车、电子制造、锂电、光伏等是机器人应用的重点行业;一般工业应用进一
步拓展;另一方面,协作机器人在非工业场景如餐饮、健康理疗等领域应用持续落地,非工业领域打开了机
器人新增量市场。
(5)数字化、信息化在机器人应用领域的发展
机器人软件时代拉开序幕,数字化智慧工厂将是机器人自动化发展的一个新阶段。数字化、信息化将贯
通制造的各个环节,从设计到生产之间的不确定性降低,从而缩短产品设计到生产的转化时间,产能的优化
配置孕育了共享制造这一新的商业模式。
(6)人形机器人的发展
随着人工智能和机器人技术的飞速发展,人形机器人正从实验室走向市场,成为推动第四次工业革命的
关键力量之一。在部分应用场景人形机器人其柔性更高,可与工业机器人一起共同为企业创造更大价值。
(二)主要业务、主要产品或服务情况
公司属于智能制造装备行业,主营业务为工业机器人整机及其核心零部件、系统集成的研发、生产、销
售。
1、工业机器人核心零部件产品
公司核心零部件产品主要为控制器和伺服驱动产品。报告期内,公司的控制器主要用于公司自主生产的
工业机器人整机,部分应用于AGV及其他智能装备控制。
2、工业机器人整机产品
在工业机器人整机领域,公司产品以关节型机器人为主,具有弧焊、点焊、上下料、装配、搬运、码垛
、打磨、抛光、喷涂、切割、包装、检测等功能,可用于汽车及汽车零部件、新能源、3C电子、金属制品、
家具制造、陶瓷卫浴等诸多行业。公司整机产品分为桌面机器人、小负载机器人、中负载机器人、大负载机
器人。
埃夫特桌面机器人是指自重不超过100公斤,负载不超过12公斤的工业机器人,可广泛应用于搬运(机
床上下料)、分拣、组装、打磨、抛光、检测、涂胶等场景,适用于3C电子、食品饮料、金属制品、教育培
训、橡塑、医药等行业。小负载机器人一般是指负载不超过20公斤的非桌面工业机器人,可广泛应用于搬运
、组装、分拣、打磨、抛光、去毛刺等场景,适用于PCB、金属制品、光伏、物流仓储、食品饮料等行业。
中负载机器人一般是指负载20公斤以上,100公斤以下的工业机器人,可应用于打磨、抛光、搬运、码垛等
各种场景,适用于汽车零部件、锂电、光伏、食品饮料、建材、仓储物流等行业。大负载机器人是指负载10
0公斤及以上的工业机器人,可应用于搬运、码垛、焊接等各种场景,适用于汽车零部件、锂电、光伏、食
品饮料、建材、仓储物流等行业。
公司主力机型产品在线性轨迹精度、线性轨迹重复性等核心性能指标上与国外知名品牌水平接近,在整
体稳定性、指令集丰富程度与外资品牌存在差距;在智能快速示教、特定作业场景下的防护等级等技术指标
上,更贴近通用工业对机器人应用的需求。
3、机器人系统集成业务
按照生产线产品性能,公司系统集成为汽车(包括新能源汽车)及汽车零部件、家具制造等通用工业提
供焊接和铆接、搬运和检测、喷涂、打磨和抛光、铸造、智能装配、智能物流与输送等解决方案。
二、核心技术与研发进展
1、核心技术及其先进性以及报告期内的变化情况
公司截至本报告期末拥有19项核心技术,其中11项为独立自主研发,7项为并购境外企业后吸收再创新
,1项为引进境外技术后吸收再研发。公司机器人整机正向设计技术主要为产品技术,先进性主要体现在产
品性能和可靠性上;机器人运动控制技术主要为运动控制算法、驱动控制和安全IO硬件技术、底层开发环境
及系统自主仿真软件平台,先进性主要体现在算法先进性,以及对国外技术垄断的替代;公司智能化及系统
集成技术,主要基于系统集成应用形成的应用技术和机器人控制技术,将云平台技术、机器视觉等先进技术
与智能制造技术结合,提升智能化,该等技术均达到国内或国际领先水平。
2、报告期内获得的研发成果
报告期内,公司持续进行较大的研发投入,加强核心技术攻关,提升自有零部件技术水平,并不断改进
原有产品及开发新产品。2024年上半年公司研发成果包括机器人智能化和数字化、机器人底层核心技术、机
器人核心零部件、平台机器人产品、机器人控制器软件新功能包及优化、机器人设计及控制算法等,具体为
:
在机器人智能化和数字化方面:公司开发了基于国产芯片的机器人控制器平台,并基于全国产化芯片独
立研发了机器人实时操作系统,实时性达到行业先进水平,并完成了开放的技术架构研究,形成了通用化的
产品方案,增强了产品的拓展能力。目前产品正在按照计划进行迭代开发,并开始尝试构建企业生态。
公司开发了智能喷涂系统,VR智能示教解决方案实现销售,形成公司喷涂机器人的差异化竞争力。完成
了共享工厂的数字化系统搭建,覆盖了离散制造业的全流程生产,已经在赣享未来工厂开始运行。与此同时
,公司的埃享制造互联平台获得了安徽省重点工业互联网平台的荣誉,全国多家企业开始使用。
报告期内公司正式完成了墨斗IDE研发项目的阶段性开发,完成了IDE针对控制器的流程化编程,针对工
业机器人工艺程序开发困难,入门门槛高,开发效率低等问题,墨斗IDE提供了工艺模板,算法组件等模块
,降低了工艺开发成本。同时也在码垛等场景进行了落地,针对不同的应用进行了优化,形成了标准化的工
艺开发流程。
在机器人底层核心技术方面:基于动力学的笛卡尔空间轨迹时间最优算法实现工程化应用,通过具有资
质的第三方检测机构测试,在硬件成本及轨迹精度不变的条件下,机器人典型门型轨迹节拍提升20%以上,
实现了机器人运动性能的优化控制;优化了机器人在多种工况下的碰撞检测算法,提升了碰撞检测灵敏度,
并通过软件优化,提升了客户操作易用性;开发了基于视觉的机器人绝对精度标定方法,提升了与视觉的配
合精度,满足了基于视觉的高精度装配场景应用需求;完善了机器人SDK控制库,实现了复杂场景下,外部
设备对机器人控制功能的在线调用,为基于视觉等外部传感控制提供了易用接口;进一步优化了伺服参数调
优算法,实现了在不同负载下的参数一键调优,满足了不同工况下对于机器人伺服参数调整的需求。
在核心零部件自主化、平台化方面:新升级的S型电柜通过集成化、模块化、标准化等方法,相对上一
代电柜的重量和体积都缩小了约30%,电柜的各项性能有了明显提升。全新开发了平台型C型电柜,该电柜集
成度高、结构紧凑,适用于3C等对于电柜尺寸要求较为苛刻的应用场景,可适配重载桌面系列、中型桌面系
列、轻型桌面系列和SCARA机型产品。公司新一代自主驱动器上半年完成生产测试工装验收,完成驱动器与
本体的匹配测试。
在机器人产品方面:公司进一步落实平台化战略,持续补齐和升级平台产品,埃夫特机器人家族逐步壮
大。全新一代SCARA产品上市即上量,性能平替国际主流。重载桌面系列衍生了多款机型,受到了PCB行业客
户的一致好评。高刚性高精度ER35平台系列上市后广泛应用于机床上下料、光伏、锂电、纸浆模塑等行业。
全新300公斤平台多款机型发布,具有高刚性、高节拍、动态好等特点,能够适用于汽车、光伏、锂电等行
业的大负载应用场景。通过喷涂机器人产品功能、喷涂工艺软件包和离线编程软件的开发和完善,首次实现
了国产喷涂机器人在国产汽车整车批量生产线应用,改变了该领域多年依赖进口品牌产品的局面。
在机器人新商业模式探索方面:公司启动了分布式共享喷涂工作站的新商业模式的探索,基于智能喷涂
的标准机器人工作站可以处理多品种小批量的共享喷涂,采用按件计费的模式,既有效实现了恶劣喷涂环节
的机器人换人,解决了用工荒,有效防治职业病,又切实解决了终端中小企业在机器人导入过程中的投资门
槛问题,落地了机器人即服务(ROBOTASASERVICE,RAAS)这一新的商业模式。
2024年上半年,公司新申请发明专利7项,实用新型专利3项,外观设计专利1项,软件著作权9项;获得
授权发明专利17项,实用新型专利4项,软件著作权8项。
三、报告期内核心竞争力分析
1、核心竞争力分析
公司是国产机器人第一梯队企业(引自《中国工业机器人产业发展白皮书(2020)》),初步具备与国
际厂商竞争的能力,与国内竞争对手比,公司核心竞争力如下:
(1)全产业链布局,具有协同效应
公司是少数国产机器人企业同时布局核心零部件、整机制造、系统集成的厂商,同时产品线覆盖中高端
制造业工艺流程的铸造、切割、焊接、抛光打磨、喷涂等主要环节。除此之外,公司是国内厂商中少数布局
下一代智能工业机器人及系统等世界前沿性工业机器人与智能制造升级技术的厂商。
公司上述布局,既保证重大核心技术实现自主可控,从而实现对制造业深度融合,提升盈利水平,又保
证了对从驱动控制到云平台等影响未来核心竞争力的关键技术的掌握。
(2)行业领先的核心技术
经过多年持续独立研发创新,公司突破多项国外技术垄断,形成了关键核心技术,获得国家科技进步二
等奖(作为奇瑞汽车下属项目),研制国内首台重载165公斤机器人。
在自研的基础上公司持续加强境外子公司与国内子公司之间技术和市场的协同和合作,实现境外关键技
术在中国的消化吸收再创新,实现境外子公司灯塔客户在中国市场的协同。公司通过消化吸收境外关键技术
,形成了“面向手持示教的结构设计技术”和“机器人智能喷涂系统成套解决方案”,“智能抛光和打磨系
统解决方案”,“机器人焊装线体全流程虚拟调试技术”和“基于多AGV调度超柔性焊装技术”等相关核心
技术,“高性能机器人控制与驱动硬件技术”,“实时操作系统内核(RTE)和第三方集成开发平台(RDE)
”等核心技术。
经过多年的研发积累以及消化吸收,公司形成了机器人正向设计技术、机器人运动控制技术、机器人智
能化及系统集成技术三大类核心技术。截至报告期末,公司拥有境内外专利399项(包括发明专利92项)及
软件著作权116项。
公司主力机型覆盖负载3公斤至300公斤,可以满足不同场景的应用。对于线性轨迹精度、线性轨迹重复
性两个核心性能指标,与国际知名品牌处于同一水平;公司喷涂机器人是国内首个获得欧盟ATEX防爆认证证
书产品。智能喷涂解决方案、智能抛光打磨方案国内领先。
(3)研发能力优势
公司是国家首批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公司技术中心2019年被认定为“国家企业技术中心”。公司
自成立以来已形成了核心的研发团队,公司所处行业的研发工程师需要对运动控制器技术、离线编程和仿真
技术、本体优化技术、核心零部件制造技术、人工智能技术深入理解,同时需要拥有长期的下游行业应用积
累。截至报告期末,公司拥有研发人员283名,在公司总员工人数中的占比为24.67%,公司核心技术人员均
有10年以上行业积累。
公司在中国、意大利分别设立研发中心,并与清华大学、哈工大、中科大、都灵理工等全球研究机构达
成战略合作。
公司是国家机器人产业区域集聚发展试点重点单位,机器人国家标准起草单位,主持、承担或参与工信
部、科技部国家科技重大专项2项、863计划项目5项、十三五国家重点研发计划18项,十四五国家重点研发
计划2项,国家智能制造装备发展专项9项,参与国家科技支撑计划1项,牵头和参与制定机器人行业国家标
准、行业和团体标准、地方标准共24项(其中国家标准9项,行业标准2项,团体标准12项,地方标准1项)
。公司建有机器人行业国家企业技术中心、国家地方联合工程研究中心、国家级博士后科研工作站和安徽省
技术创新中心等研发机构,公司入选安徽省首批科技领军企业。
公司积极布局机器人技术与物联网、工业互联网、大数据、人工智能技术的结合,发挥自身研发实力,
发挥公司工艺云发明专利(全称:一种工业机器人工艺云系统及其工作方法,荣获中国专利优秀奖)价值,
启动智能机器人通用智能控制底座系统研发,推动具有感知、学习、决策和执行能力的智能机器人的发展,
推动具身智能在智能制造、家居服务等多个领域的推广和落地。
(4)精益的质量管理体系
公司具备行业领先的产品质量控制能力,参照国际标准建立了严格、完善的质量保证体系,在产品的设
计研发、测试、出厂检验、售后管理等各个环节建立了相应的质量保障流程和标准,并由各部门分工执行及
质量管理部门的第三方监控和稽查,以确保产品品质。在产品性能方面,公司的产品普遍具有高精度、高性
能、高稳定性的优势。产品获得多个行业客户信赖和认可。
(5)客户资源和市场优势
依托公司独立发展,以及收购境外子公司后的市场拓展,公司在全球范围内逐步积累了汽车工业、航空
及轨道交通业、汽车零部件及其他通用工业的客户资源。
同时,公司及其子公司市场区域遍及中国、欧洲、拉美、印度等世界市场。丰富的客户资源和市场资源
优势,拓展了公司行业应用技术积累及视野,拓展了公司在高端制造业领域的行业应用积累。
与国外竞争对手相比,公司整体还存在差距。但在如下几个方面,公司具有相对竞争优势:
(1)贴近市场,服务通用工业的能力通用工业是工业机器人的蓝海市场,在服务通用工业能力上,埃
夫特等中国本土工业机器人企业具有贴近市场的优势。埃夫特将服务通用工业市场作为与国外厂商竞争的核
心领域,在解决通用工业机器人使用密度、使用痛点上,埃夫特在3C电子、光伏行业等领域形成了局部先发
优势。
(2)技术平台重新构建,历史包袱少,具有后发优势
传统工业机器人技术发展相对成熟,但通过与物联网、工业互联网、大数据、人工智能技术的结合,将
推动具有感知、学习、决策和执行能力的智能机器人的发展,在新技术平台构建上,公司无历史包袱,具有
后发优势。
四、经营情况的讨论与分析
2024年上半年,工业机器人整体市场可谓喜忧参半。
一方面下游制造业企业的投资未达预期,市场需求整体低于预期水平,但其仍展现出一定的韧性。据睿
工业(MIR)统计数据,中国2023年上半年和2024年上半年机器人销量分别为13.4万台和14.1万台,同比增
长5%。此增长主要源于以下几个方面:其一,国产工业机器人的整体性价比提升带动在制造业领域的渗透率
进一步提升;其二,下游行业诸如电子、汽车零部件、一般工业细分市场等需求的有力带动;其三,海外需
求,例如下游手机、船舶等细分行业出口及海外建厂需求增加的拉动。
另一方面国产品牌工业机器人市场占有率从2019年的31%,迅速提升到2023年的45%。2024年上半年,根
据MIR睿工业相关数据,国产机器人企业市场占有率已经突破50%。
公司作为中国工业机器人第一梯队企业,在机遇与挑战面前,公司坚定采用聚焦战略,在公司资源有限
的情况下提高资源的复用和使用效率,推动公司整体竞争力的建设和商业成功。
本报告期主要开展的经营工作和取得的成果有:
1、坚定推进战略调整工作
为服务于公司的战略目标,报告期内,公司继续进行组织架构调整,更进一步聚焦资源,构建以客户为
中心,以市场为导向,内部资源可复用的组织结构:
国内机器人业务方面,公司进一步聚焦资源:深化加强产品及应用为基础的焊接、喷涂和通用平台产品
的横向产品组织建设;发挥国内集成团队熟悉机器人产品、熟悉系统集成、熟悉应用场景的优势,对内加强
对售后端的首台套应用调试、竞品分析和竞品替代验证测试、典型应用场景搭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