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营分析☆ ◇688185 康希诺 更新日期:2025-01-15◇ 通达信沪深京F10
★本栏包括【1.主营业务】【2.主营构成分析】【3.前5名客户营业收入表】【4.前5名供应商采购表】
【5.经营情况评述】
【1.主营业务】
创新型疫苗的研发、生产与销售。
【2.主营构成分析】
截止日期:2024-06-30
项目名 营业收入(元) 收入比例(%) 营业利润(元) 利润比例(%) 毛利率(%)
─────────────────────────────────────────────────
疫苗及相关产品销售(产品) 2.63亿 86.61 1.86亿 87.89 70.89
CDMO业务(产品) 2260.81万 7.45 1492.67万 7.04 66.02
提供服务(产品) 935.96万 3.08 477.09万 2.25 50.97
咨询服务(产品) 585.31万 1.93 497.15万 2.35 84.94
疫苗原材料销售(产品) 120.89万 0.40 4.86万 0.02 4.02
技术服务(产品) 83.99万 0.28 49.64万 0.23 59.10
其他(产品) 74.98万 0.25 45.95万 0.22 61.28
─────────────────────────────────────────────────
来源于本国的对外交易收入(地区) 2.63亿 86.58 --- --- ---
来源于其他国家的对外交易收入(地区) 2270.03万 7.48 --- --- ---
其他业务(地区) 1801.13万 5.94 1074.69万 5.07 59.67
─────────────────────────────────────────────────
截止日期:2023-12-31
项目名 营业收入(元) 收入比例(%) 营业利润(元) 利润比例(%) 毛利率(%)
─────────────────────────────────────────────────
生物医药(行业) 3.45亿 96.67 9146.21万 93.59 26.50
技术服务(行业) 600.98万 1.68 372.01万 3.81 61.90
疫苗原材料销售(行业) 304.65万 0.85 -24.75万 -0.25 -8.13
授予知识产权(行业) 254.72万 0.71 --- --- ---
其他(行业) 29.78万 0.08 24.28万 0.25 81.53
─────────────────────────────────────────────────
疫苗及相关产品销售(产品) 3.45亿 96.67 9146.21万 93.59 26.50
技术服务(产品) 600.98万 1.68 372.01万 3.81 61.90
疫苗原材料销售(产品) 304.65万 0.85 -24.75万 -0.25 -8.13
授予知识产权(产品) 254.72万 0.71 --- --- ---
其他(产品) 29.78万 0.08 24.28万 0.25 81.53
─────────────────────────────────────────────────
境内(地区) 3.42亿 95.78 8912.93万 91.20 26.06
其他业务收入(地区) 1190.12万 3.33 626.25万 6.41 52.62
境外(地区) 315.64万 0.88 233.27万 2.39 73.91
─────────────────────────────────────────────────
直销(销售模式) 3.45亿 96.67 9146.21万 93.59 26.50
其他业务收入(销售模式) 1190.12万 3.33 626.25万 6.41 52.62
─────────────────────────────────────────────────
截止日期:2023-06-30
项目名 营业收入(元) 收入比例(%) 营业利润(元) 利润比例(%) 毛利率(%)
─────────────────────────────────────────────────
疫苗产品销售(产品) 2108.62万 81.39 --- --- ---
授予知识产权(产品) 254.72万 9.83 --- --- ---
其他(产品) 141.92万 5.48 --- --- ---
疫苗原材料销售(产品) 85.53万 3.30 --- --- ---
─────────────────────────────────────────────────
来源于本国的对外交易收入(地区) 2275.14万 87.82 --- --- ---
来源于其他国家的对外交易收入(地区) 315.64万 12.18 --- --- ---
─────────────────────────────────────────────────
截止日期:2022-12-31
项目名 营业收入(元) 收入比例(%) 营业利润(元) 利润比例(%) 毛利率(%)
─────────────────────────────────────────────────
生物医药(行业) 10.31亿 99.66 6.15亿 99.53 59.67
其他(补充)(行业) 355.40万 0.34 290.00万 0.47 81.60
─────────────────────────────────────────────────
疫苗及相关产品销售(产品) 10.31亿 99.66 6.15亿 99.53 59.67
其他(补充)(产品) 355.40万 0.34 290.00万 0.47 81.60
─────────────────────────────────────────────────
境内(地区) 8.13亿 78.56 4.33亿 70.04 53.27
境外(地区) 2.18亿 21.10 1.82亿 29.49 83.52
其他(补充)(地区) 355.40万 0.34 290.00万 0.47 81.60
─────────────────────────────────────────────────
直销(销售模式) 10.31亿 99.66 6.15亿 99.53 59.67
其他(补充)(销售模式) 355.40万 0.34 290.00万 0.47 81.60
─────────────────────────────────────────────────
【3.前5名客户营业收入表】
截止日期:2023-12-31
前5大客户共销售0.80亿元,占营业收入的13.31%
┌───────────────────────┬───────────┬───────────┐
│客户名称 │ 营收额(万元)│ 占比(%)│
├───────────────────────┼───────────┼───────────┤
│客户一 │ 3784.97│ 6.33│
│客户二 │ 1213.51│ 2.03│
│客户三 │ 1164.75│ 1.95│
│客户四 │ 981.90│ 1.64│
│客户五 │ 818.65│ 1.37│
│合计 │ 7963.79│ 13.31│
└───────────────────────┴───────────┴───────────┘
【4.前5名供应商采购表】
截止日期:2023-12-31
前5大供应商共采购3.29亿元,占总采购额的33.44%
┌───────────────────────┬───────────┬───────────┐
│供应商名称 │ 采购额(万元)│ 占比(%)│
├───────────────────────┼───────────┼───────────┤
│供应商一 │ 10463.11│ 10.64│
│供应商二 │ 9323.10│ 9.48│
│供应商三 │ 7396.79│ 7.52│
│供应商四 │ 3528.13│ 3.59│
│供应商五 │ 2159.90│ 2.20│
│合计 │ 32871.04│ 33.44│
└───────────────────────┴───────────┴───────────┘
【5.经营情况评述】
截止日期:2024-06-30
●发展回顾:
一、报告期内公司所属行业及主营业务情况说明
(一)主要业务、主要产品或服务情况
公司是一家致力于研发、生产和商业化符合中国及国际标准的创新型疫苗企业,已上市产品及在研产品
管线涵盖预防脑膜炎、肺炎、百白破、新冠肺炎、埃博拉病毒病、脊髓灰质炎、带状疱疹、结核病等多个临
床需求量较大的疫苗品种。
(二)主要经营模式
1、研发模式
公司研发模式以自主研发为主,并广泛开展对外合作。自主研发即内部研发团队参与产品研发的所有阶
段,从早期POC研究,工艺开发,质量标准的确定,药效学研究和安全性评价,到临床试验等,提交NDA申请
材料,获批新药。合作研发即公司通过技术合作的方式与国内外高校、研究机构等合作开发创新疫苗。公司
不断增加研发投入,以加快产品管线的研发进程,自建技术平台并持续打造延展,搭建研发人才梯队,并通
过技术合作的形式开发更多重磅创新品种,使公司产品管线更富竞争力。
2、采购模式
公司采购的原材料主要包括培养基原料、药用辅料、临床试验对照疫苗以及其他研发试剂耗材。采购计
划按半年度进行更新,每季度进行调整。供应链采购部采购计划人员根据生产计划、各项目物料清单及部门
需求计划,汇总生产物料整体采购需求,综合库存、在途数量,确定生产物料采购计划,在系统中提交请购
单,订单环节按照审批矩阵逐级审批后方可进行采购。公司通过《采购管理规程》《询价和竞标流程》等制
度,对产业化基地建设项目的采购流程、生产物料的采购流程、非生产物料的日常采购、入库验收及付款流
程进行规范。
3、生产模式
国家对疫苗生产实行严格准入制度。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疫苗管理法》,疫苗上市许可持有人应当具
备疫苗生产能力;超出疫苗生产能力确需委托生产的,应当经国务院药品监督管理部门批准。公司建设符合
GMP要求的高规格厂房和配置相应的先进设备,后续将根据产品研发进度、商业化策略、市场安排以及公司
生产具体情况来制定生产计划,并安排生产部门进行生产。
4、销售模式
公司设立了体系完备的商业运营中心,不断扩大及完善营销网络,树立良好的产品口碑及品牌声誉,搭
建高效冷链物流供货商网络,将继续随产品商业化进程扩充自建商业化团队,同时联合行业内专业合作伙伴
对产品进行推广,提升对终端的渗透率,为民众提供高质量的疫苗产品。
(三)所处行业情况
1.行业的发展阶段、基本特点、主要技术门槛
(1)公司所处行业及基本特点
公司现主要从事疫苗的研发、生产及商业化,主要商业化及在研产品为脑膜炎球菌结合疫苗、肺炎球菌
结合疫苗、百白破疫苗、重组新型冠状病毒疫苗(5型腺病毒载体)等。
根据《上市公司行业分类指引》,公司所处行业为“医药制造业(代码:C27)”;根据《国民经济行
业分类与代码》,公司所处行业为“医药制造业(代码:C27)”之“基因工程药物和疫苗制造(代码:C27
62)”;根据《战略性新兴产业分类(2018)》,公司所处行业为“生物药品制品制造”之“基因工程药物
和疫苗制造”。
疫苗行业经过多年的发展,全球疫苗产业格局和中国疫苗产业格局也不断演变。2000年以前,由于疫苗
研发周期长、投入资金多、风险高,且不具有慢病治疗型药物长期使用的特点,大部分制药企业投资疫苗的
积极性并不高。2005年以后,葛兰素史克、辉瑞、赛诺菲、强生等大型医药企业通过兼并收购等方式纷纷进
入疫苗市场,并通过购买产品专利权、购买企业控制权等方式,快速扩充产品线,提升公司规模,新冠疾病
流行前,四大疫苗巨头葛兰素史克、默沙东、辉瑞、赛诺菲市场集中度颇高。
1970-2000年国内疫苗市场属于计划经济,由中生集团垄断,仅以普及儿童免疫计划为目的。资本逐步
放开后,疫苗逐渐开始市场化。与国际上疫苗产业巨头垄断的格局相比,由于我国疫苗产业进入市场化时间
较短,故我国市场格局相对分散。截至目前国内免疫规划疫苗生产商仍以国企为主,非免疫规划疫苗中,民
营企业及外资企业占据更高份额。
1)全球及中国疫苗行业规模
2023年,全球疫苗(包含新冠疫苗)的销售额为720亿美元,在医药产品类型中排名第七。辉瑞(Pfizer
)是疫苗销售收入最高的公司,2023年的销售额为210亿美元。葛兰素史克(GSK)为疫苗收入第二高的公司
,收入额为143亿美元,其次是默沙东(MSD),为117亿美元。赛诺菲(Sanofi)在2023年疫苗销售额中排名第
四,销售额为80亿美元。
辉瑞的主要产品是与BioNTech合作开发和商业化的新冠疫苗Comirnaty,也是2023年销售额最高的疫苗
产品,销售额为131亿美元。第二畅销的产品是默沙东(MSD)的HPV疫苗Gardasil,销售额为74亿美元。
中国疫苗行业发展迅速,全球份额占比持续提升。随着重磅品种陆续上市获批(13价肺炎疫苗、HPV疫
苗、带状疱疹疫苗等),在大人口基数下,国内疫苗市场份额全球占比持续提升。展望未来,我国重磅品种
渗透率仍然较低,随着国产厂家竞争力逐渐提升,国内市场规模及份额有望进一步增加。预计2025年,我国
疫苗行业市场规模将超过2000亿元。
2)中国疫苗市场概况
以批签发数据估算,中国疫苗市场规模由2019年的459亿人民币增加至2023年的1223亿人民币,CAGR为+
21.68%(不含新冠疫苗)。其中非免疫规划疫苗产值规模快速增长(CAGR:+23.53%),免疫规划疫苗逐年下降(C
AGR:-4.72%)。
随着居民对疫苗的接受度逐渐提高,居民的经济收入水平直接影响到疫苗的市场需求。中国疫苗行业的
发展规模离不开中国居民消费能力的提高。2017-2023年间,居民医疗消费能力实现持续增长。国家统计局
数据显示,人均消费支出从2017年的18,322元提升至2023年的26,796元。人均医疗保健消费支出从1,451元
上涨到2,460元。
同时,新冠疾病流行对疫苗行业带来深远影响:新冠疫苗的研发加速了腺病毒载体、mRNA等新技术路线
的应用,国内疫苗企业迎来技术创新升级的机遇;民众的健康防范意识与疫苗预防接种意识有所提升,成人
疫苗市场有望进一步拓展;全球抗疫促进了国产疫苗产品的出口,加速了中国疫苗企业国际化进程。在此背
景下,我国疫苗产业有望在技术迭代升级、成人市场拓展、全球市场开拓等方面进入全新的发展阶段,疫苗
市场规模有望以较疾病流行前更快的增速持续增长。
(2)公司所处行业主要技术门槛
疫苗行业具有高研发生产及质控门槛,由于预防性疫苗主要接种于健康人群,通常各国监管对疫苗安全
性的要求高于对治疗性药物的安全性要求。
疫苗研发过程复杂,涉及基因组技术的研究到新抗原的设计,关键的研发能力包括综合平台技术、经验
丰富的行业专家以及稳定达标的质控体系,且研发时间长,而且获批的不确定性风险较高。疫苗产品在获批
上市前必须进行概念实证评估、攻毒研究及免疫原性研究,并在产品获得最后批准前进行多项临床试验,这
一过程可能持续十年以上。在长时间研发过程中,疫苗企业将投入数亿元资金,且面临最终开发失败的风险
。此外,各国在疫苗审评审批法规与质量标准上有所差别,对地方政策注册法规理解的程度亦会影响企业研
发获批疫苗产品的能力。
疫苗的质量和安全性高度依赖于其生产过程。按照《中华人民共和国疫苗管理法》,在没有国务院有关
部门特别审批的情况下,疫苗的生产不允许外包。根据国家药监局2022年7月发布的《疫苗生产流通管理规
定》:“满足以下情形之一的疫苗品种,持有人可提出疫苗委托生产申请:(一)国务院工业和信息化管理
部门提出储备需要,且认为持有人现有生产能力无法满足需求的;(二)国务院卫生健康管理部门提出疾病
预防、控制急需,且认为持有人现有生产能力无法满足需求的;(三)生产多联多价疫苗的。”
疫苗生产需要深入了解生产过程和专业知识,产品质量高度依赖生产过程控制,即使作用机理或抗原相
同,疫苗开发人员也可以调整生产步骤和参数,得到不同的年龄适应度、血清型覆盖率和抗原组成,从而得
到不同的最终产品。在正常情况下国内疫苗企业须内部生产疫苗,难以向其他厂家进行CMO(合同委托生产
)外包生产,故新入行者未必具备疫苗行业所需的深入专业知识、工艺技术以及质控体系,未必能够达到国
家的行业准入要求。
2.公司所处的行业地位分析及其变化情况
公司在中国疫苗行业的地位经历了显著的变化和挑战。作为一家专注于研发、生产和销售创新型疫苗的
高科技企业,公司在新冠肺炎流行期间凭借自主研发的疫苗产品获得了国内外的广泛认可。2023年,随着全
球新冠肺炎流行态势的演变和疫苗接种率的普遍提高,市场对新冠疫苗的需求出现了调整,这对公司提出了
新的挑战。
面对市场环境的变化,公司通过持续的技术创新和市场拓展策略应对挑战,以期稳步提升在国内外疫苗
行业的地位。公司持续推进流脑结合疫苗产品的商业化进程,四价流脑结合疫苗曼海欣具备填补国内市场空
白的独家产品竞争优势,公司销售团队坚持学术推广的营销策略,以期进一步提升产品的渗透率。公司推进
肺炎、百白破产品管线,布局成人疫苗市场,推进吸附破伤风疫苗、重组带状疱疹疫苗的研发进展,形成多
元化的产品结构。
在国内市场,公司依托在疫苗技术、生产规模和质量控制方面的优势,继续巩固其市场地位。公司通过
与国内外科研机构和企业的合作,加快了新疫苗的研发进度和产业化过程,努力满足国内外对于高效、安全
疫苗的需求。公司也在加强与全球卫生组织和其他国家政府的合作,拓展国际市场,提升国际竞争力。
3.报告期内新技术、新产业、新业态、新模式的发展情况和未来发展趋势
(1)国家政策支持及鼓励疫苗创新
国家支持疫苗基础研究和应用研究,促进疫苗研制和创新并纳入国家战略,中国政府致力于推动疫苗产
业技术升级和创新,鼓励疫苗生产规模化、集约化,不断提升疫苗生产工艺和质量水平。国家制定研制规划
,安排资金,支持新型和急需疫苗的研制,鼓励疫苗企业加大研制和创新资金投入,优化工艺,提升质量控
制水平,对于创新疫苗施行优先的审评审批。
2024年7月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的决定》,针对生物医药发
展治理、产业链供应链安全、创新发展机制等方面做了重要部署,具体有三处直接涉及生物医药领域。一是
在第8条健全因地制宜发展新质生产力体制机制方面,提出要完善推动生物医药等战略性产业发展政策和治
理体系。二是在第12条健全提升产业链供应链韧性和安全水平制度方面,提出抓紧打造自主可控的产业链供
应链,健全强化医疗装备等重点产业链发展体制机制,全链条推进技术攻关、成果应用。三是在第45条深化
医药卫生体制改革方面,提出健全支持创新药和医疗器械发展机制,完善中医药传承创新发展机制。
(2)行业整合趋势明显,规模效应逐渐凸显
相较国外疫苗市场高度集中的市场竞争格局,我国疫苗产业目前集中度较低,疫苗生产企业数量较多,
但整体在技术研发实力,综合技术平台与创新产品管线等方面尚需进一步提升和优化。
国家施行《中华人民共和国疫苗管理法》,支持产业发展和结构优化,鼓励疫苗生产规模化、集约化,
不断提升疫苗生产工艺和质量水平。随着整个行业规范程度的不断提高,监管政策从研发、注册、生产和流
通等各个环节都出台了推动行业整合的政策,伴随疫苗技术迭代升级,缺乏核心的研发能力、严格的生产质
量管理能力和疫苗上市后持续质量监督能力的疫苗企业的生存压力将进一步加大。行业整合将进一步加剧,
规模效应将逐渐凸显。
(3)创新疫苗的研发趋势
新冠肺炎流行中的不同技术路径的疫苗均被应用于实际防疫中,其中以核酸疫苗为代表的新技术路径疫
苗的成功研发为疫苗产业带来了重要变革,拓宽了传染病的可防疫类型。随着全球扩大免疫计划的不断推进
,疫苗的研发重心逐渐从单苗转向多联、多价态的疫苗,在简化了免疫程序的同时,为民众提供更加全面的
免疫防护。随着新型佐剂系统的发展和应用,更多疫苗技术平台及疫苗给药途径有望应用于临床实践,为疫
苗带来更广阔的使用场景。同时,新冠肺炎流行为治疗性疫苗的发展积累了大量研究、临床数据以及基础设
施建设,进一步加速“治疗性”疫苗的研发进展。
(4)国内成人疫苗市场待开拓
过去几年全球疫苗价值持续增长,部分原因是成人高值疫苗的使用增加(价格通常较贵,如应用于老年
人群的肺炎球菌结合疫苗、带状疱疹疫苗),以及中国自费市场需求驱动的HPV疫苗需求的快速增长。增长
最快的为带状疱疹疫苗,主要归因于葛兰素史克(GSK)的带状疱疹疫苗Shingrix产值增长速度较快,过去
几年英国、法国、澳大利亚等发达国家使用了效力和价格更高的重组带状疱疹疫苗来替代使用了多年的减毒
带状疱疹疫苗,导致全球需求量和总产值的增长。
HPV疫苗增幅仅次于带状疱疹疫苗,主要得益于中国自费市场的显著增长:一是发达国家已基本完成EPI
进程需求相对稳定甚至有所降低(如单针法带来的影响),二是中低收入国家尽管快速推进了扩免进程,但
在价格分级机制下采购价偏低。当海外多国已从“HPV疫苗赛道”切换到“带状疱疹疫苗和成人肺炎结合疫
苗赛道”时,我国仍在HPV疫苗赛道“胶着”,包括目前研发管线聚焦在高价次HPV疫苗,侧面反映出中国可
能并未真正打开成人疫苗市场局面。
(5)疫苗出海向价值链上下游延展
我国疫苗企业出海业务和足迹都在逐步扩宽,目的地超过100个国家,海外投资有50-100亿美元。2021
年,全球新冠疫苗需求驱动中国疫苗出口额和目的地国家呈井喷式增长。2022年,随全球进入“后新冠”时
代,我国疫苗出口量锐减。
本土疫苗企业的出海动作也在价值链上下游加速延展深化。从单一的双边注册出口成品向灌装技术转移
、海外建厂商业化生产、开展海外临床试验、海外合作研发或者授权早期品种等,逐步从下游向上下游全链
条过渡,也有企业开展了与海外合作方全产业链的合作。与此同时,相关的企业如CRO和原料供应企业也呈
现迅猛增长。
二、核心技术与研发进展
1.核心技术及其先进性以及报告期内的变化情况
凭借公司高层管理团队丰富的国内外疫苗行业经验和技术知识,公司通过不断发展,目前构建了五大技
术平台,涵盖了疫苗研发中的主要先进技术。该等技术平台为公司的疫苗研发奠定了夯实的基础,展示出公
司卓越的疫苗研发实力。此外,各平台技术之间相辅相成,为公司的研发工作带来了协同效应,令公司能够
站在全球视野角度构建全面及更有竞争力的疫苗产品组合。先进的疫苗研发平台技术包括以下方面:
(1)病毒载体疫苗技术
病毒载体疫苗生产技术是基于一种致病力缺陷或极弱的病毒作为疫苗呈递的载体,将特定抗原引入人体
免疫系统,刺激免疫系统形成对特定疾病的免疫保护的技术。通过此技术开发出的疫苗可以迅速刺激机体产
生高水平的体液免疫,并产生很强的细胞免疫。如通过黏膜给药,能诱导机体产生黏膜免疫应答。公司已建
立成熟的病毒载体包装技术、高细胞密度生产工艺技术及分析表征技术,能够使用不同的细胞基质快速开发
产量高、质量合格的病毒载体类产品,以满足不同的需求。
(2)合成疫苗技术
多糖疫苗是一种预防细菌感染的亚单位疫苗,它具有生产技术成熟,安全性高的特点。公司建立了多糖
抗原生产技术、载体蛋白生产技术、多糖蛋白偶联技术,以及对结合工艺中间品和结合产物的分析表征技术
等。目前公司拥有多种载体蛋白,可用于不同类别的结合疫苗生产。选择不同载体蛋白和不同结合技术,可
有效减少载体引起的表位抑制作用,保证疫苗的免疫效果,为研发出更优质的多价多联疫苗奠定技术基础。
(3)蛋白结构设计和VLP组装技术
蛋白抗原的功能高度依赖蛋白的结构和折叠,公司建立的蛋白结构设计技术可以从DNA序列预测蛋白质
高级结构,抗原表位,免疫原性、稳定性,相互作用等重要特性。公司已使用该技术设计肺炎球菌蛋白抗原
,并研发了新型重组菌株以生产新一代百日咳疫苗等。VLP疫苗是通过表达重组结构蛋白,并经过组装形成
具有独特空间三维结构的疫苗。其纳米尺寸与大多数感染性病毒病原体类似,且呈递抗原的方式接近天然病
毒,容易被免疫系统识别,具有很高的免疫原性。通过计算机辅助的抗原设计技术,公司已开发出多亚基VL
P的表达技术,成功搭建VLP表达制备平台,具有完善的VLP开发、制备及分析平台。
(4)mRNA技术
mRNA疫苗是将编码病原体抗原蛋白的mRNA通过特定递送方式递送至人体细胞内,利用细胞自身机制翻译
产生抗原蛋白,从而引起机体特异性免疫应答的疫苗。mRNA疫苗具有研发周期短、扩产容易、不受限于蛋白
构象和定位、不进入细胞核、无需体外表达和蛋白纯化等特性。因此在针对突发传染病、难成药靶点等方面
有巨大优势。公司开发出mRNA通用型工艺,可以大幅缩短产品开发时间,且已实现产业化放大,具有完善的
mRNA开发和制备平台。
(5)制剂及给药技术
疫苗是复杂的组合物,需要对其制剂深刻了解后方可确保其安全性、有效性及稳定性。公司致力于疫苗
的制剂研究,产品中不含苯酚和防腐剂,此特点可确保产品质量稳定,减少潜在的副作用风险。目前公司已
建立制剂工艺、新型佐剂及递送系统的开发技术,具有完善先进的制剂制备、佐剂制备、黏膜给药系统和评
价平台。
三、报告期内核心竞争力分析
(一)核心竞争力分析
1、成熟的技术平台和研发体系
在公司科学家和核心技术人员的带领下,公司以国际视野推进创新疫苗的研发,逐步建立起包括病毒载
体疫苗技术、合成疫苗技术、蛋白结构设计和VLP组装技术、mRNA技术、制剂及给药技术在内的新一代疫苗
研发及生产技术平台,形成了疫苗核心知识产权及专有技术,在《柳叶刀(TheLancet)》《自然(Nature
)》《新兴微生物与感染(EmergingMicrobes&Infections)》《中华预防医学杂志》等知名医学期刊发表
论文。公司建立了较为完备的疫苗研发技术平台和研发体系,为公司研发管线拓展提供了基础性的技术支持
,公司可根据产品的研发进度和竞争格局来弹性调整研发策略和研发资源分配,确保公司研发项目试错和磨
合的相对成本更小,同时保证了研发管线的弹性。
2、公司创新、丰富的疫苗产品管线将覆盖庞大的市场
国内的疫苗市场庞大,随着我国老龄化的加重和消费水平的逐步提高,国内疫苗市场份额亦将进一步增
大。从我国人用疫苗人均支出水平来看,2021年,中国人用疫苗市场人均支出仅为7.1美元,而美国疫苗市
场人均支出为59.5美元。欧盟五国和日本的人均支出分别为17.4美元和28.1美元。这一方面由于过去中国人
以接种免疫规划为主,而免疫规划价格显著低廉,另一方面也因为国内疫苗厂商实力较弱,导致国内疫苗市
场可选品种较少。随着人均收入的增长和对国人健康的日益重视,未来非免疫规划疫苗将带动国内疫苗行业
蓬勃发展。
3、国际标准的疫苗生产能力及质量管理体系
公司拥有国际标准的疫苗生产能力及质量管理体系。疫苗生产过程复杂,耗时较长,疫苗的质量和安全
性高度依赖其生产过程。疫苗生产需要深厚的专业知识和产业技能,公司生产团队由具有丰富实践经验和科
学知识,对国际生产标准和要求有深入了解的核心技术骨干带领,设立了符合国际标准、覆盖疫苗研发至生
产各个环节的综合质量管理体系。此外,公司生产厂房的设计、建造及运营均按照国际标准进行,为公司在
研疫苗的产业化生产以及临床试验材料的生产搭建了坚实的基础,公司已在天津、上海分别建成了符合国际
标准的大规模现代化疫苗产业基地,可实现多款优质疫苗产品的供应。
4、规模化和覆盖完善的商业化团队
随着多款疫苗产品的商业化进程,公司拥有规模化和覆盖完善的自建及推广团队,确保商业网络和物流
网络覆盖服务更多地区和国家。公司通过各类学术和市场推广活动介绍公司产品的特点及相关领域的最新学
术动态,协助疾控中心合理使用公司产品,树立了良好的品牌形象。同时,公司以专业学术和客户需求为导
向,制定营销计划时会充分调研了解疾控中心和受种者的真实、准确的需求,深入终端,提供专业服务,以
期不断提升产品的渗透率和占有率。
5、进行国际化布局与发展
公司的新冠疫苗克威莎、克威莎雾优在获得海外紧急使用许可后,开展了大规模接种,为了持续加强同
海外各国的技术交流与研发合作,公司在巴基斯坦、墨西哥、马来西亚等多个发展中国家建立起疫苗生产基
地,实现新冠疫苗本地化生产,支持当地疾病流行防控。通过新冠疫苗的海外商业化,公司积累了宝贵的海
外准入经验,并加深了与当地政企的纽带。
随后,公司与印尼生物制药公司Etana签署战略合作协议,加强结核病疫苗、四价流脑结合疫苗等产品
在印尼的本地化合作;与沙特阿拉伯药品制造公司SPIMACO签署疫苗合作框架协议,双方将在创新疫苗的商
业化、联合研发与临床研究以及本地化生产等方面展开合作,重点聚焦推进康希诺生物四价流脑结合疫苗进
入沙特阿拉伯以及其他中东和北非地区市场;与马来西亚国立生物技术研究院签署合作协议,将围绕mRNA多
价流感疫苗等创新产品的开发、生产制造、技术转移以及人才交流等方面展开深入合作。公司将继续同全球
研究机构开展创新研发合作,持续拓展在东南亚、中东以及拉美等国家和地区的产业化和商业化覆盖,加速
提升公司的国际市场竞争力,为构建符合国际标准的产业体系打下坚实基础。
6、来自全球领先的生物制药公司的资深科学家和管理团队
公司的创始人及核心技术人员在生物制药行业平均拥有超过20年的经验,均曾就职于研发、生产及商业
化国际重磅疫苗的全球制药或生物科技公司,并担任高级职位。公司的其他管理团队成员亦为公司带来了国
际领先的产品研发经验、生产及商业化经验。通过利用这些丰富经验,公司的高级管理团队能够有效地设计
产品开发计划,以应对市场需求并推动业务增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