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haguwang.cn-查股网.中国

查股网.CN

 

首药控股(688197)经营分析主营业务

 

查询个股经营分析(输入股票代码):

经营分析☆ ◇688197 首药控股 更新日期:2025-05-03◇ 通达信沪深京F10 ★本栏包括【1.主营业务】【2.主营构成分析】【3.前5名客户营业收入表】【4.前5名供应商采购表】 【5.经营情况评述】 【1.主营业务】 临床研究阶段的小分子创新药。 【2.主营构成分析】 截止日期:2024-12-31 项目名 营业收入(元) 收入比例(%) 营业利润(元) 利润比例(%) 毛利率(%) ───────────────────────────────────────────────── 技术开发及服务分部(行业) 394.20万 100.00 390.09万 100.00 98.96 ───────────────────────────────────────────────── 技术开发及服务(产品) 394.20万 100.00 390.09万 100.00 98.96 ───────────────────────────────────────────────── 境内地区(地区) 394.20万 100.00 390.09万 100.00 98.96 ───────────────────────────────────────────────── 截止日期:2024-06-30 项目名 营业收入(元) 收入比例(%) 营业利润(元) 利润比例(%) 毛利率(%) ───────────────────────────────────────────────── 技术开发及服务(产品) 380.00万 100.00 --- --- --- ───────────────────────────────────────────────── 境内地区(地区) 380.00万 100.00 --- --- --- ───────────────────────────────────────────────── 截止日期:2023-12-31 项目名 营业收入(元) 收入比例(%) 营业利润(元) 利润比例(%) 毛利率(%) ───────────────────────────────────────────────── 技术开发及服务分部(行业) 522.92万 100.00 511.78万 100.00 97.87 ───────────────────────────────────────────────── 技术开发及服务(产品) 522.92万 100.00 511.78万 100.00 97.87 ───────────────────────────────────────────────── 境内地区(地区) 522.92万 100.00 511.78万 100.00 97.87 ───────────────────────────────────────────────── 截止日期:2023-06-30 项目名 营业收入(元) 收入比例(%) 营业利润(元) 利润比例(%) 毛利率(%) ───────────────────────────────────────────────── 技术开发及服务分部(行业) 500.00万 100.00 --- --- --- ───────────────────────────────────────────────── 技术开发及服务(产品) 500.00万 100.00 --- --- --- ───────────────────────────────────────────────── 境内地区(地区) 500.00万 100.00 --- --- --- ───────────────────────────────────────────────── 【3.前5名客户营业收入表】 截止日期:2024-12-31 前5大客户共销售0.04亿元,占营业收入的100.00% ┌───────────────────────┬───────────┬───────────┐ │客户名称 │ 营收额(万元)│ 占比(%)│ ├───────────────────────┼───────────┼───────────┤ │正大天晴药业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 384.39│ 97.51│ │北京优迅医疗器械有限公司 │ 9.81│ 2.49│ │合计 │ 394.20│ 100.00│ └───────────────────────┴───────────┴───────────┘ 【4.前5名供应商采购表】 截止日期:2024-12-31 前5大供应商共采购0.55亿元,占总采购额的38.16% ┌───────────────────────┬───────────┬───────────┐ │供应商名称 │ 采购额(万元)│ 占比(%)│ ├───────────────────────┼───────────┼───────────┤ │南京药石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 2619.79│ 18.07│ │上海有临医药科技有限公司 │ 875.85│ 6.04│ │杭州海王星辰健康药房有限公司 │ 771.18│ 5.32│ │普蕊斯(上海)医药科技开发股份有限公司 │ 650.49│ 4.49│ │北京四季慧谷园区管理有限公司 │ 614.40│ 4.24│ │合计 │ 5531.71│ 38.16│ └───────────────────────┴───────────┴───────────┘ 【5.经营情况评述】 截止日期:2024-12-31 ●发展回顾: 一、经营情况讨论与分析 2024年,我国创新药行业在国家政策多维度支持下呈现高质量发展态势,政策体系从研发激励、审评加 速、医保优化到全产业链协同等环节持续发力,“研发—审评—市场—支付”良性生态循环为行业注入强劲 动能;与此同时,当下“同质化、内卷式”的行业竞争、来自国际巨头的挤压,以及医保控费和价格谈判的 压力依旧存在。 面对内外部环境发生的深刻变化,公司管理层及全体员工闻令而动,锚定董事会下达的各项任务,把效 率与效益作为一切行为的指南针,齐心协力与时间赛跑:本报告期内,公司向国家药监局正式递交了SY-707 的新药上市申请(NDA),并完成另一款核心候选药物SY-5007注册临床试验全部受试者的入组工作;包括SY -3505在内的6款自主创新产品正在临床开发,19项临床试验在国内近百家中心快速推进。此外,2024年以来 ,第四代ALK抑制剂、MAT2A抑制剂、MALT1蛋白酶抑制剂及Menin抑制剂等多款处于临床前阶段候选药物的早 期研究成果相继在国际学术期刊与重磅学术会议上展示,这些优秀的候选分子成为best-in-class药物的潜 质初显,也将为公司可持续发展注入源源不断的新动能。公司全年合理、有序投入研发资金21268.14万元, 同比增长4.95%。 (一)第二代ALK抑制剂SY-707的上市申报注册工作有序开展 2024年上半年,SY-707治疗ALK阳性NSCLC患者的关键性Ⅲ期临床试验数据读出,主要研究终点结果达到 方案预设的优效标准。该关键性Ⅲ期临床试验共纳入414例既往最多接受过1线化疗方案的治疗、且未接受过 任何ALK抑制剂治疗的ALK阳性晚期NSCLC患者,旨在比较SY-707与克唑替尼治疗ALK阳性晚期NSCLC患者有效 性和安全性,主要研究终点为经过独立影像评价的PFS,次要研究终点包括研究者评价的PFS、研究者和独立 影像评估的ORR、DOR、OS等。研究显示,与对照组相比,SY-707在ALK阳性NSCLC患者中的治疗效果取得了显 著且有临床意义的改善,安全性方面同样展现出独特的优势。2024年10月,其单药适用于ALK阳性的局部晚 期或转移性NSCLC患者治疗的新药上市申请(NDA)获得受理;目前,上市申请审评工作正在有序推进,已顺 利完成药品研制、生产现场以及临床研制现场核查,药品注册检验工作已结束。 (二)关键性临床试验快速推进 SY-5007是公司完全自主研发的选择性RET酪氨酸激酶抑制剂。针对RET阳性非小细胞肺癌患者,公司已 开展两项注册临床试验:关键性Ⅱ期临床试验(NCT05278364)和确证性Ⅲ期临床试验(CTR20232014)。其 中,关键性Ⅱ期临床试验的主要疗效指标超过预设值,试验的主要研究终点达到。已披露的临床数据显示其 在RET阳性非小细胞肺癌患者(包括初治和经治患者)显示了优异的抗肿瘤活性且安全性良好;确证性Ⅲ期 临床试验已完成全部受试者入组,目前在随访中,待达到方案预设的主要分析节点后,公司将就临床试验结 果与CDE进行沟通交流,并预计于2025年内向国家药监局递交本产品的上市申请。 SY-3505是首个进入临床、目前临床进展最快的国产第三代ALK-TKI。由于目前全球仅有一款三代ALK抑 制剂获批上市,我国ALK抑制剂耐药的ALK阳性非小细胞肺癌患者(尤其是二代ALK抑制剂耐药患者)存在巨 大的未被满足的临床需求。截至目前,公司在全国范围内几十家研究中心,加速推动SY-3505两个注册性试 验,分别为1)在二代ALK-TKI治疗失败的ALK阳性NSCLC患者中的关键Ⅱ期临床研究(CTR20231352),目前 受试者入组工作已经基本完成;以及2)在初治ALK阳性NSCLC患者中对比克唑替尼的关键Ⅲ期临床研究(CTR 20240005),预计2025年完成全部受试者入组工作。 (三)高度重视临床前研究工作,为公司可持续发展注入新动能 在早期立项阶段,临床前研究团队围绕公司战略目标和关注的重点疾病领域,持续进行新靶点收集和评 估工作,及时对基础研究、国际会议披露的最新进展及行业内的研究热点展开深度调研,对有潜力的新靶点 、新组合展开预研验证,以确定其开发潜力,并根据内部管线发现探索多个适应症。报告期内,公司多个研 发项目获得了阶段性的成绩,确定了多个PCC,包括LMP7抑制剂、第四代ALK抑制剂、MAT2A抑制剂、MALT1蛋 白酶抑制剂及Menin抑制剂等。目前,这些候选药物的开发工作均在有序推进。从已有的结果来看,这些优 秀的候选分子成为best-in-class药物的潜质初显,也将为公司可持续发展注入新动能。 (四)积极探索新技术平台,加强源头创新 作为一家深耕小分子抗肿瘤药物的创新药企,在立足未满足临床需求的基础上,公司一如既往地集中优 势条件,开发具有充分差异化竞争优势的产品。同时,为了进一步拓宽公司药物研发的种类,报告期内,公 司还积极布局大分子药物的研发,启动建立大分子药物的研发技术平台。公司通过多途径招聘抗体药物研发 人员,组建抗体药物研发团队。在现有的研发平台上开始新建抗体发现平台、抗体生物学功能评价平台、抗 体药代动力学研究平台等。 (五)合作研发项目相继取得关键进展,进一步证明公司早研实力 本报告期内,公司与正大天晴合作研发的依奉阿克胶囊(CT-1139/TQ-B3139,商品名:安洛晴)正式获 批上市;罗伐昔替尼(CT-1995/TQ05105)用于治疗中高危骨髓纤维化(MF)的上市申请已获国家药监局(N MPA)受理,拟用于治疗慢性移植物抗宿主病(cGVHD)的Ⅱ期临床试验申请(IND)于2025年1月获得美国食 品药品监督管理局(FDA)批准。合作研发项目相继取得关键进展,里程碑付款和商业化权益除了能够为公 司带来一定的现金流入,亦是对公司早研实力的充分验证。 (六)立足中国,面向世界,通过学术交流持续增强影响力 报告期内,公司多项核心在研项目的阶段性研究成果在国际知名的期刊杂志和学术会议披露,公司创新 研发实力获得在国际上极具影响力的肿瘤专业学术组织的认可: 2024年1月,SY-3505的临床I/II期研究结果在国际知名肿瘤学期刊《胸部肿瘤学杂志》(JournalofTho racicOncology,IF20.4)发表;4月,“新一代DNA-PK抑制剂SY-7021在体外和体内肿瘤活性”和“KRASG12 C抑制剂SY-5933联合FAK抑制剂的抗肿瘤效果”以壁报的形式在第115届美国癌症研究协会年会(AACR)发表 ;5-6月,SY-5007在非小细胞肺癌中的关键临床II期的初步研究结果以壁报的形式在2024年ASCO年会上展示 。11月,SY-5007的临床I期研究结果发表于著名期刊《信号转导与靶向治疗》(SignalTransductionandTar getedTherapy,IF40.8)。此外,第四代ALK抑制剂、MAT2A抑制剂、MALT1蛋白酶抑制剂及Menin抑制剂等的 临床前研究成果将于2025年4月举办的第116届美国癌症研究协会年会(AACR)展示。相关研究成功入选高水 平国际学术会议,展现了公司强大的自主药物研发实力,也让国际医学界看到了更多中国力量。 (七)筑牢规范运作底线,向职能管理要效益 报告期内,公司持续夯实基础管理,助力创新战略目标实现。公司依据中国证监会及上海证券交易所的 相关规定,结合公司实际情况,进一步提升公司治理的效率与成效。2024年内,公司全面梳理了相关治理制 度,完成了包括《公司章程》、三会议事规则、董事会各专门委员会实施细则在内12项制度的修订,新制定 了《独立董事专门会议工作制度》《会计师事务所选聘管理办法》,持续监测监管法规及其动态变化的机制 有效运行;同时,加大法规的宣教力度,积极组织董事、监事、高级管理人员、核心技术人员参加中国证监 会、上海证券交易所等监管机构举办的培训35人次,以确保上述人员精准理解并遵循相关法律法规与业务规 范。通过不断提升专业执行能力、增强风险防控与自律意识,为实现持续、高质量的发展奠定坚实基础。 为增进与投资者的交流互动,切实保障投资者的合法权益,推动公司与投资者之间形成长期而稳定的良 好关系,公司积极构建多样化的投资者沟通渠道,报告期内,超百家公募基金、私募证券投资基金、券商、 保险、QFII等专业投资者通过各种渠道与公司进行深度调研交流;通过投资者互动平台、投资者专线电话以 及投资者关系邮箱等途径,公司亦已与中小投资者建立了有效的沟通机制并持续完善。 向精细化财务管理要效益。在充分确保资金(特别是闲置募集资金)的安全性和流动性基础上,不断深 化投资工具选择与运用,提升资金管理能力。本报告期,公司取得资金管理收益2285.80万元。 二、报告期内公司所从事的主要业务、经营模式、行业情况及研发情况说明 (一)主要业务、主要产品或服务情况 以提高肿瘤患者生存预期和生存质量,让肿瘤患者能够长期带瘤生存,最终实现慢性疾病管理为宗旨, 致力于发现具有迫切临床需求的创新药物,在研产品靶点丰富、梯次分明。截至目前,公司开发出多款具有 自主知识产权的在研管线。自主研发管线中,1款处于新药上市审评阶段,2款处于关键性注册Ⅱ/Ⅲ期临床 ,3款处于Ⅰ期临床,以及多款具有前瞻性的优质临床前候选化合物;合作研发项目中,依奉阿克胶囊(CT- 1139/TQ-B3139)已获批上市销售,罗伐昔替尼(CT-1995/TQ05105)的新药上市申请已获受理。 截至本报告披露日,处于上市注册及临床试验阶段的公司核心自研管线情况如下: 1.SY-707 SY-707是一款ALK/FAK/PYK2/IGF1R多靶点激酶抑制剂。目前,公司围绕ALK/FAK靶点进行重点开发。 (1)作为一款完全自主研发的第二代ALK激酶抑制剂,适应症为晚期ALK阳性的非小细胞肺癌(NSCLC) 本报告期内,比较SY-707与克唑替尼治疗ALK阳性晚期NSCLC患者有效性和安全性的多中心、随机、开放 性临床研究(关键性Ⅲ期临床试验)达到最终分析节点,结果显示本试验已经达到主要研究终点(经IRC评 估的PFS)。公司已向国家药监局递交正式的上市申请,目前,上市审评工作正在有序推进,药品研制、生 产现场以及临床研制现场核查已完成,药品注册检验工作已完成。 从已有的临床研究结果来看,SY-707在晚期ALK阳性NSCLC治疗中体现出具有相当竞争力的疗效水平,安 全性和耐受性表现同样优异。相比同类药物,SY-707未出现新发的严重不良反应,在眼部疾病、神经系统疾 病、皮肤及皮下组织疾病、代谢及营养疾病、心脏疾病等方面相关不良反应发生率整体低于同类药物。 ALK与众多受体酪氨酸激酶(RTKs)共享信号传导途径,异常激活后引起细胞向恶性转化并无序增殖。A LK中存在许多不同的基因组变异,包括ALK基因融合、扩增和点突变等,点突变主要发生在ALK酪氨酸激酶区 。研究药物绝大部分都是针对ALK的基因融合,最常见的融合是EML4-ALK。ALK融合与数十种肿瘤的发生、发 展密切相关,目前研究进展较快的是非小细胞肺癌(NSCLC)领域。ALK融合是NSCLC的重要治疗靶点,相比 于EGFR经典突变,ALK阳性(多表现为ALK重排)在晚期NSCLC中的发生率相对较低,研究显示,约5%-7%的非 小细胞肺癌患者体内肿瘤染色体EML4基因外显子与ALK基因外显子融合,形成EML4-ALK融合酪氨酸激酶,EML 4-ALK融合变异体具有高度的致癌性。ALK融合基因突变常见于年轻、不吸烟或轻度吸烟、其他致癌基因驱动 突变阴性的肺腺癌。由于ALK融合基因突变发生率相对较低,且传统化疗方案对ALK阳性NSCLC患者的疗效并 不理想,使用相应的靶向药可以获得更好的疗效和更长的生存期,因此ALK融合基因突变又被称为“钻石突 变”。随着ALK抑制剂的研究越来越成熟,ALK阳性晚期NSCLC正在逐步实现“慢病化”。第一、二、三代ALK -TKI相继上市,极大地延长了ALK融合晚期NSCLC患者的总生存期。目前,ALK小分子靶向抑制剂已作为一线 治疗方案写入中国临床肿瘤学会(CSCO)以及美国国立综合癌症网络(NCCN)制定的治疗指南。 中国ALK抑制剂市场具有较大的市场需求和发展潜力。由于2021年之前进入医保的ALK抑制剂均为进口产 品,医保降价前相对价格较高,且进入医保时间相对较晚,因此ALK抑制剂整体市场销售放量较晚,近年来 增长迅速。随着相关靶向药物的陆续推出及普及,预计到2030年ALK抑制剂市场规模将超过百亿水平,市场 空间广阔。 不同ALK抑制剂在临床试验中表现出的常见不良反应情况存在差异,对于其中一种或多种ALK抑制剂不耐 受的患者需要其他的用药选择。因此,不同二代ALK抑制剂间存在一定的互补关系,临床实践中需要多种ALK 抑制剂以满足患者用药需求。另一方面,由于ALK阳性晚期NSCLC患者耐药原因及对药物的敏感性、耐受性不 同,以及不同ALK抑制剂的作用效果及产生的不良反应存在差异,不同二代ALK抑制剂之间均存在各自的市场 机会。 (2)SY-707联合特瑞普利单抗和吉西他滨,适应症为晚期胰腺癌 临床前研究显示,SY-707在胰腺癌等多种肿瘤细胞中能够有效抑制FAK蛋白的激酶活性,阻断肿瘤细胞 中FAK相关信号通路的传导。在动物肿瘤模型中,SY-707联合PD-1抗体和吉西他滨能够有效地抑制胰腺癌肿 瘤的生长,改善荷瘤小鼠的生存状态,显示了治疗晚期胰腺癌的潜力。2021年10月,国家药监局下发药物临 床试验批准通知书,同意公司进行评价SY-707联合特瑞普利单抗注射液和吉西他滨在转移性胰腺癌及其他晚 期实体瘤患者中的安全性、耐受性、药代动力学和有效性的Ib/II期研究。截至目前,该试验已完成I期剂量 递增研究,目前处于剂量拓展阶段,受试者持续入组中。 2.SY-3505 SY-3505是首个进入临床阶段、也是目前临床进展最快的完全国产第三代ALK抑制剂,具有完全知识产权 和全新结构,主要用于治疗晚期ALK阳性NSCLC。截至本报告披露日,公司在全国范围内几十家研究中心,全 力加速推动SY-3505两个注册性试验,分别为:(1)在二代ALK-TKI治疗失败的ALK阳性NSCLC患者中的关键 Ⅱ期临床研究,目前受试者入组工作接近尾声;以及 (2)在初治ALK阳性NSCLC患者中对比克唑替尼的关键Ⅲ期临床研究,入组进度符合公司预期,预计202 5年完成全部受试者入组工作。 作为三代药物,SY-3505有望为我国ALK阳性晚期NSCLC患者在一线和多线治疗领域提供新的用药选择。 ①二线及二线以上治疗领域,随着二代ALK抑制剂渗透率提高,ALK阳性NSCLC存量患者人数持续增加,耐药 后的治疗需求也在不断增加。据查询,目前全球仅有一款三代ALK抑制剂获批上市,我国ALK抑制剂耐药的AL K阳性非小细胞肺癌患者(尤其是二代ALK抑制剂耐药患者)存在巨大的未被满足的临床需求。SY-3505对于 野生型ALK激酶和一代/二代ALK抑制剂关键耐药突变体(如F1174L、L1196M、G1202R、G1269S、R1275Q等) 均具有较强抑制作用,能够阻断其信号传导通路,最终实现有效抑制ALK阳性肿瘤生长的效果。2024年1月, SY-3505的临床I/II期研究结果在国际知名肿瘤学期刊《胸部肿瘤学杂志》(JournalofThoracicOncology, IF20.4)发表:接受II期推荐剂量(600mg,QD)治疗的患者共计88例,在80例疗效可评估的患者中,经研 究者评估的ORR为47.5%,中位PFS为7.95个月。安全性方面,14.8%的患者发生了≥3级治疗相关不良反应(T RAE),常见的≥3级TRAE为腹泻、γ-谷氨酰转移酶升高、高血糖症、贫血和天冬氨酸转移酶升高。从该研 究结果可以看出,作为国内首个进入临床研究,也是目前进度最快的国产第三代ALK-TKI,SY-3505在经过二 代ALK-TKI治疗的ALK阳性非小细胞肺癌(NSCLC)患者中表现出了显著而持久的治疗效果,安全性优势明显 ,与同类竞品相比具有独特的竞争力。②一线治疗领域,目前初治的ALK阳性NSCLC患者的一线用药选择多样 ,包括一代药物、二代药物和三代药物。二代药物和三代药物疗效明显优于一代药物,未来一线用药的主要 竞争将会集中在二代和三代药物之间。作为三代药物,SY-3505在疗效、安全性方面均具有独特的竞争力, 作为一线用药的注册临床试验也于报告期内启动,目前进度亦处于国内领先水平,未来有望为初治患者带来 更新更好的治疗选择。 其他适应症的探索。由于LTK与ALK在激酶域氨基酸序列上具有高达80%的同源性,在蛋白结合预测上,S Y-3505与二者结合的氨基酸残基同源性接近100%,提示利用SY-3505临床治疗LTK融合肿瘤病人的潜在可能性 。临床前研究发现,SY-3505对LTK蛋白激酶具有非常强的抑制活性(IC50为纳摩尔级别),对CLIP1-LTK融 合阳性的肿瘤细胞具有显著的生长抑制作用,在动物体内也显示了对LTK阳性肿瘤的强效抑制活性。目前, 全球尚无特异性靶向LTK融合蛋白的药物上市或处于临床试验阶段。公司于2023年4月收到国家药品监督管理 局核准签发的《药物临床试验批准通知书》,目前,针对LTK基因融合阳性晚期实体瘤患者中的Ib期多中心 、开放性、剂量递增及扩展研究已在全国多家研究中心启动进行。 3.SY-5007 SY-5007为一款公司自主研发的高选择性小分子RET酪氨酸激酶抑制剂,是首个进入临床研究,也是目前 临床进展最快的完全国产的选择性RET抑制剂之一。 本报告期内,SY-5007的临床研究取得关键性进展如下: ①关键性注册Ⅱ期临床试验:基于NMPA下发的临床批件要求及单臂试验设计的批复,2023年2月,公司 快速启动了本产品的关键性临床Ⅱ期试验(NCT05278364)。本报告期内,Ⅱ期单臂临床试验已达到方案中 预设的主要分析节点(最后1例受试者入组给药至少6个月时);数据显示,SY-5007在RET阳性NSCLC(初治 和经治)患者中,主要疗效指标(经IRC评估的ORR)超过预设值,试验的主要研究终点达到。与进口的同类 产品疗效相当且安全性良好可控。 ②关键性注册Ⅲ期临床试验:2023年7月,公司SY-5007确证性Ⅲ期临床试验(CTR20232014)取得组长 单位上海市肺科医院伦理批件,本试验正式启动,截至目前已完成全部受试者入组,目前在随访过程中,待 达到方案预设的主要分析节点后,公司将就临床试验结果与CDE进行沟通交流,并预计2025年向国家药监局 递交本产品的上市申请。 RET基因位于10号染色体的长臂上,编码RET蛋白,属于受体酪氨酸激酶,在正常神经元、交感神经和副 交感神经节、甲状腺C细胞、肾上腺髓细胞、睾丸生殖细胞都有表达。RET蛋白活化后会激活下游的信号通路 (包含RAS、ERK、PI3K、AKT等),导致细胞增殖、迁移和分化。RET基因异常可表现为融合和突变两种重要 方式,在多种肿瘤中都有发生,但在不同的肿瘤中,RET突变或融合的发生率不同。1%-2%的非小细胞肺癌患 者发生RET基因融合,50%的散发的MTC(甲状腺髓样癌)和几乎全部的家族性MTC患者发生RET基因点突变,1 0%-20%的PTC(甲状腺乳头状癌)患者发生RET基因融合。此外,在结直肠癌、乳腺癌、胰腺癌和其他癌症中 也观察到RET基因突变,在发生耐药的EGFR突变非小细胞肺癌患者中也观察到RET融合。在我国,RET融合阳 性非小细胞肺癌患者每年新增1-2万人,确诊时大多已处于疾病晚期,且基础化疗方案对此类患者疗效有限 ,而且疗效持续时间短,免疫疗法对该类患者也不敏感。同时接近50%的RET阳性非小细胞肺癌患者最终会发 生脑部转移,而脑部转移患者1年的生存率不足20%。已有数据显示,相比于非选择性抑制剂,选择性RET抑 制剂能够更加有效抑制RET的激酶活性,阻断其下游的信号传导,破坏肿瘤细胞的多种生理功能,抑制一系 列RET阳性肿瘤细胞(不同的RET融合形式、不同的突变形式)的生长,从而更能使RET基因异常的NSCLC等实 体瘤患者显著获益,同时降低毒副作用的发生,提高患者的耐受性,其诊疗价值和商业潜力较为可观。经查 询,截至本报告披露日,除两款进口同类药物获批上市外,尚无国产的高选择性RET抑制剂获批上市,国内R ET阳性非小细胞肺癌等实体肿瘤患者存在较大的未被满足的临床需求。2024年美国临床肿瘤学会(ASCO)年 会上,SY-5007在非小细胞肺癌中的关键临床II期的初步研究结果以壁报的形式展示:截至2024年1月16日, 共入组105例RET融合阳性非小细胞肺癌患者,其中56例为初治患者,49例为既往接受过铂类化疗或免疫疗法 等系统性治疗的经治患者,所有患者的中位随访时间为4.57个月(95%CI0.2-10.3)。盲态独立中心评估(B ICR)的所有患者总体客观缓解率(ORR)为77.1%(95%CI67.9-84.8),其中,初治患者的ORR为82.1%(95% CI69.6-91.1),经治患者的ORR为71.4%(95%CI56.7-83.4)。对于基线具有颅内可测量靶病灶的患者,经 研究者评估的颅内ORR为80.0%(95%CI44.4-97.5)。患者的中位缓解持续时间(DoR)、中位无进展生存期 (PFS)和总生存期(OS)尚未达到。 在安全性和耐受性方面,96.2%的患者发生了治疗相关不良事件(TRAE),42.9%的患者发生了≥3级TRA E。最常见的TRAE包括天冬氨酸氨基转移酶升高(57.1%)、丙氨酸氨基转移酶升高(56.2%)、腹泻(55.2% )和高血压(41.9%)等。最常见的≥3级TRAE为高血压(15.2%)、丙氨酸氨基转移酶升高(5.7%)和中性 粒细胞计数减少(5.7%)等。不良反应发生情况在临床可耐受范围内,大部分高级别不良反应可通过剂量调 整、安全性监测和必要的对症处理进行控制;TRAE导致的剂量中断和降低发生比例分别为39.0%和23.8%。1. 9%的患者因TRAE永久停药,没有治疗相关死亡发生。 从该研究结果可以看出,SY-5007在RET融合阳性非小细胞肺癌(包括初治和经治)患者中均表现出了显 著而持久的治疗效果,同时具备良好的安全性和耐受性,有望为该类患者带来更优、更新的治疗选择,并显 著提高患者的用药可及性。 其他适应症的探索。SY-5007在RET阳性甲状腺癌(TC)患者中同样体现出良好的临床活性与耐受性,公 司后续也将在积累一定的数据后,与CDE沟通申请开展针对甲状腺癌的关键临床试验设计,不断扩大SY-5007 的适应症人群。 4.SY-5933 SY-5933是公司自主研发的一款高活性、高选择性KRAS(G12C)小分子抑制剂,具有完全知识产权和全 新化合物结构。2023年4月,公司收到NMPA核准签发的《药物临床试验批准通知书》,SY-5933片针对KRAS( G12C)阳性突变的晚期实体瘤临床试验申请获得批准;6月,取得上海市肺科医院伦理批件,评价SY-5933在 携带KRAS(G12C)突变晚期实体瘤受试者中的安全性、耐受性、药代动力学特征和初步疗效的Ⅰ期临床试验 正式启动,8月,首例受试者入组。报告期内,SY-5933临床I期研究完成,在复发/难治性KRAS(G12C)突变 的肿瘤患者中进行了剂量爬坡和剂量拓展试验。结果显示,SY-5933在患者体内具有良好的药代动力学参数 ,在多种KRAS(G12C)突变的肿瘤患者(非小细胞肺癌、胰腺癌、结直肠癌等)体内均表现出了显著的抗肿 瘤活性,而且患者耐受性良好。 RAS(ratsarcoma)基因是最早被发现的一种重要的致癌基因,其突变存在于约30%的人类肿瘤中,是人 类肿瘤最常见的致癌基因突变。在RAS家族中,KRAS是RAS的3个亚型之一,且相比于其他2种RAS亚型更易出 现突变,在实体瘤中尤为常见,数十年来KRAS一直是精准治疗努力攻克的靶点,包括靶向KRAS蛋白本身、或 其翻译后修饰、膜定位、蛋白质-蛋白质相互作用及RAS下游信号通路。KRAS(G12C)突变指KRAS蛋白序列的 第12个氨基酸,从正常的甘氨酸(代号为G)突变为半胱氨酸(代号为C),导致其基因功能完全失控,细胞 癌变。据研究统计,在中国人群中,KRAS(G12C)突变发生在约4.3%的肺癌,约2.5%的结直肠癌患者以及约 2.3%的胆管癌患者中。根据弗若斯特沙利文分析,自2016至2020年,中国主要KRAS(G12C)突变癌种的发病 人数从3.8万人增长至4.3万人,并预计于2025年达到5.1万人。靶向KRASG12C抑制剂可以通过抑制核苷酸交 换的重新激活,将癌蛋白捕获在非活性状态,达到显著抑制肿瘤的效果。 药物联用的探索。相关研究亦表明,FAK抑制可作为克服对化疗、放疗、靶向治疗或者免疫抑制治疗耐 药的潜在策略;在SY-5933与其它药物联合用药的探索与验证研究中,公司发现SY-5933联用FAK抑制剂SY-70 7可以协同抑制KRAS(G12C)突变肿瘤细胞的增殖生长,诱导细胞周期运行发生阻滞,促进更多的细胞发生 凋亡。在利用人源KRAS(G12C)突变的非小细胞肺癌、胰腺癌和结直肠癌细胞系构建的小鼠异种移植瘤模型 中,SY-707增强了SY-5933对肿瘤生长的抑制作用,且耐受性良好。细胞水平和动物体内水平的研究结果为 在临床试验中开展两者的联合用药提供了详实而有力的证据支持。SY-707和SY-5933良好的药代动力学参数 、安全性和治疗窗口亦为联合用药奠定了基础。 联合用药是克服靶向药物治疗耐药、提高抗肿瘤疗效的有效手段,KRAS(G12C)抑制剂SY-5933与FAK抑 制剂SY-707的联合用药有望提高SY-5933的临床疗效,为KRAS(G12C)突变的肿瘤患者带来临床获益更多的 治疗方案。截至本报告披露日,公司已经收到中国医学科学院肿瘤医院伦理委员会出具的审批报告,该院伦 理委员会同意了“一项评价SY-5933片联合CT-707片在携带KRAS(G12C)突变的晚期实体瘤受试者中安全性 、耐受性、药代动力学特征和初步疗效的Ⅰb/Ⅱ期研究”的审批申请;公司将据此严格按照药物监管部门要 求,遵循药物临床试验质量管理规范,在多家研究中心、多种KRAS(G12C)突变的患者中开展这两款候选药 物的联合用药临床试验,探索合适的用药剂量并观察二者联用在患者体内的疗效和安全性。 5.SY-4798 SY-4798是公司自主研发的高选择性、高活性、不可逆的小分子FGFR4抑制剂,拟用于治疗肝细胞癌(HC C)、胆管癌等消化道肿瘤。 在全球范围内,约48.5%的肝癌新发病例发生在中国。原发性肝癌是我国发病率排名第4位、致死率排名 第2位的恶性肿瘤,其中85%-90%为肝细胞癌(HCC),是严重威胁国民生命健康的癌种。根据国家癌症中心 最新发布的《2024年全国癌症报告》,2022年我国每年新增肝癌患者约36.77万人,且很多患者在初诊时就 已是中晚期。近年来,晚期肝细胞癌的治疗药物发展迅速,生存期显著延长。与泛FGFR抑制剂相比,高选择 性FGFR4抑制剂可以更显著减少由于脱靶效应而导致的不良事件,但国内尚无高选择性FGFR4抑制剂获批上市 ,精准靶向治疗方面尚需突破。已有的临床数据显示,SY-4798的耐受性优良,单药在受试者体内也体现出 一定的疗效。未来,公司会积极探索多种联合用药的潜力,采取差异化的注册路径。 6.SY-4835 SY-4835是由公司完全自主研发的高活性的WEE1抑制剂,具有新颖的化学分子结构,目前处于Ⅰ期临床 试验阶段。临床前研究结果表明,SY-4835对多种肿瘤均有显著抑制活性,抗癌谱广泛,其潜在适应症包括 胰腺癌、卵巢癌、乳腺癌等多种实体瘤和AML等血液肿瘤。截至目前,全球范围内尚未有同类抑制剂药物获 批上市,SY-4835是目前临床试验进度处于第一梯队的国产WEE1抑制剂药物。后续,公司也会积极探索多种 联合用药和适应症的研究,采取差异化的注册路径。 (二)主要经营模式 1.研发模式 (1)自主研发 公司主要从事1类创新药的研发。 (2)合作研发 凭借优秀的临床前研发实力,公司与正大天晴、石药集团等签订了多个创新药研发项目的合作协议,基 于已搭建的技术研发平台,公司开展了多个抗肿瘤一类新药、治疗Ⅱ型糖尿病一类新药和治疗NASH一类新药 的研发项目。其中涉及的靶点涵盖蛋白激酶、表观遗传学调控因子、肿瘤代谢调控蛋白、GPCR、免疫调控因 子等多种类型。公司在与正大天晴、石药集团的业务合作中承担了靶点验证与确认、药物分子设计与优化、 生物学筛选及药效学和药理学研究、药代动力学研究、初步的毒理研究、合成工艺研究等关键研发环节,覆 盖流程包括从立项调研到最终确定候选化合物,而由合作方承担GLP毒理及临床试验等研发环节。 截至本报告期末,已有超过十个合作项目的产品获得了临床批件,其中依奉阿克胶囊(CT-1139/TQ-B31 39,商品名:安洛晴)已于本报告期内获批上市,

www.chaguwang.cn & ddx.gubit.cn 查股网提供数据 商务合作广告联系 QQ:76787148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