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haguwang.cn-查股网.中国

查股网.CN

 

美迪西(688202)经营分析主营业务

 

查询个股经营分析(输入股票代码):

经营分析☆ ◇688202 美迪西 更新日期:2025-09-17◇ 通达信沪深京F10 ★本栏包括【1.主营业务】【2.主营构成分析】【3.前5名客户营业收入表】【4.前5名供应商采购表】 【5.经营情况评述】 【1.主营业务】 生物医药临床前综合研发服务CRO,为全球的医药企业和科研机构提供全方位的符合国内及国际申报标准的 一站式新药研发服务。 【2.主营构成分析】 截止日期:2025-06-30 项目名 营业收入(元) 收入比例(%) 营业利润(元) 利润比例(%) 毛利率(%) ───────────────────────────────────────────────── 境内(地区) 2.92亿 54.10 3867.03万 33.69 13.23 境外(地区) 2.48亿 45.89 7603.99万 66.24 30.66 其他业务(地区) 7.80万 0.01 7.58万 0.07 97.23 ───────────────────────────────────────────────── 截止日期:2024-12-31 项目名 营业收入(元) 收入比例(%) 营业利润(元) 利润比例(%) 毛利率(%) ───────────────────────────────────────────────── 临床前CRO业务(行业) 10.37亿 99.96 6512.03万 99.46 6.28 其他业务(行业) 46.03万 0.04 35.13万 0.54 76.31 ───────────────────────────────────────────────── 临床前研究(产品) 5.42亿 52.25 8335.04万 127.31 15.37 药物发现与药学研究(产品) 4.95亿 47.71 -1823.01万 -27.84 -3.68 其他业务(产品) 46.03万 0.04 35.13万 0.54 76.31 ───────────────────────────────────────────────── 境内(地区) 6.44亿 62.01 -1327.99万 -20.28 -2.06 境外(地区) 3.94亿 37.94 7840.03万 119.75 19.91 其他业务(地区) 46.03万 0.04 35.13万 0.54 76.31 ───────────────────────────────────────────────── 截止日期:2024-06-30 项目名 营业收入(元) 收入比例(%) 营业利润(元) 利润比例(%) 毛利率(%) ───────────────────────────────────────────────── 药物发现和药学研究(产品) 2.61亿 49.99 1529.49万 35.57 5.87 临床前研究(产品) 2.60亿 49.85 2702.68万 62.85 10.40 其他业务(产品) 80.89万 0.16 68.15万 1.58 84.25 ───────────────────────────────────────────────── 境内(地区) 3.31亿 63.56 672.90万 15.65 2.03 境外(地区) 1.89亿 36.28 3559.28万 82.77 18.81 其他业务(地区) 80.89万 0.16 68.15万 1.58 84.25 ───────────────────────────────────────────────── 截止日期:2023-12-31 项目名 营业收入(元) 收入比例(%) 营业利润(元) 利润比例(%) 毛利率(%) ───────────────────────────────────────────────── 临床前CRO业务(行业) 13.66亿 100.00 3.25亿 99.99 23.77 其他业务(行业) 3.02万 0.00 --- --- --- ───────────────────────────────────────────────── 临床前研究(产品) 7.34亿 53.73 2.24亿 69.01 30.53 药物发现与药学研究(产品) 6.32亿 46.26 1.01亿 30.98 15.92 其他业务(产品) 3.02万 0.00 --- --- --- ───────────────────────────────────────────────── 境内(地区) 9.78亿 71.63 2.13亿 65.68 21.80 境外(地区) 3.87亿 28.37 1.11亿 34.31 28.75 其他业务(地区) 3.02万 0.00 --- --- --- ───────────────────────────────────────────────── 【3.前5名客户营业收入表】 截止日期:2024-12-31 前5大客户共销售1.85亿元,占营业收入的17.84% ┌───────────────────────┬───────────┬───────────┐ │客户名称 │ 营收额(万元)│ 占比(%)│ ├───────────────────────┼───────────┼───────────┤ │客户1 │ 6013.55│ 5.80│ │客户2 │ 3893.65│ 3.75│ │客户3 │ 3074.25│ 2.96│ │客户4 │ 2852.28│ 2.75│ │客户5 │ 2672.88│ 2.58│ │合计 │ 18506.61│ 17.84│ └───────────────────────┴───────────┴───────────┘ 【4.前5名供应商采购表】 截止日期:2024-12-31 前5大供应商共采购1.30亿元,占总采购额的45.35% ┌───────────────────────┬───────────┬───────────┐ │供应商名称 │ 采购额(万元)│ 占比(%)│ ├───────────────────────┼───────────┼───────────┤ │供应商1 │ 4934.38│ 17.19│ │供应商2 │ 2920.65│ 10.17│ │供应商3 │ 2730.00│ 9.51│ │供应商4 │ 1357.64│ 4.73│ │供应商5 │ 1075.72│ 3.75│ │合计 │ 13018.39│ 45.35│ └───────────────────────┴───────────┴───────────┘ 【5.经营情况评述】 截止日期:2025-06-30 ●发展回顾: 一、报告期内公司所属行业及主营业务情况说明 (一)主要业务及主要服务 公司是一家专业的生物医药临床前综合研发服务CRO,为全球的医药企业和科研机构提供全方位的符合 国内及国际申报标准的一站式新药研发服务。公司服务涵盖医药临床前新药研究的全过程,主要包括药物发 现、药学研究及临床前研究。药物发现研发服务项目包括蛋白靶标验证、结构生物学、化学合成、化合物活 性筛选及优化;药学研究包括原料药与制剂工艺研究、质量标准和稳定性研究;临床前研究包括药效学、药 代动力学、毒理学安全性评价研究等。 公司立足创新药物研发的关键环节,构建涵盖药物发现、药学研究以及临床前研究关键技术的综合性技 术平台,是国内较早对外提供临床前CRO服务的企业之一,具有丰富的国际医药企业临床前CRO服务经验的一 体化研发平台。公司立足于国内医药行业创新发展的需求,运用服务国际制药公司所积累的经验,为国内大 型制药企业及众多新兴的知名创新生物技术企业提供全方位新药临床前研发服务。 (二)主要经营模式 1、盈利模式 公司接受客户的委托,依据其研究需求和行业规范,开展新药研究服务,并按照合同约定将研究成果和 数据等资料移交给客户,公司主要通过向客户收取研究服务费来实现盈利。公司的盈利模式包括FTE模式及F FS模式。 (1)全职人力工时结算模式(Full-TimeEquivalent,FTE) 按客户要求,在一定的服务期间内,配置不同级别的研发人员提供服务。以一个工作人员在一定时期内 全部法定工作时间的计算单位为基础,把非全时工作人员数折算为全时工作人员的相等数量。1个FTE指该人 员全部法定工作时间都用于本项目,0.5个FTE指该人员全部工作时间的一半用于本项目。FTE模式收费按当 月提供FTE个数和约定的FTE价格计算。 (2)按服务成果结算模式(FeeForService,FFS) 根据客户对最终试验结果的要求拟定具体的试验方案,或者按照客户的要求或初拟的实验方案进行实验 ,并将试验的结果(一般为化合物或试验报告)在约定的研发周期内递交给客户。FFS模式收取的费用取决 于具体实验的类别、方法和待测化合物数量等。 2、采购模式 公司采购物品主要包括各类实验动物、实验试剂、耗材及实验设备等,按照性质主要分为常规采购品及 非常规采购品两种。仓储部门主要负责常规备库试剂及耗材等物料的请购,业务部门课题组主要负责非常规 采购品的请购。在仓储、业务部门提出申请后,采购部门负责对各部门申请的商品及物料进行编制订单、询 比价、采购、签约、请款等工作。公司建立了逐级审批制度,整个采购流程根据内控权限逐级审批,对采购 各环节进行监督。 3、服务模式 为了保证服务质量和效率,结合临床前CRO业务特点及关键环节,公司建立了合适的服务模式,高质量 、高效率地完成药物研发工作。公司主要有三种服务模式: (1)产品定制模式:根据客户的项目特点或需求,采用相应的技术路线,完成化合物合成、蛋白质表 达等定制服务。 (2)设计研发模式:根据客户个性化需求,从分子靶点或候选化合物源头开始,为其设计相关技术路 线,开发关键技术,实施研发全过程,提供一站式临床前研究服务。(3)联合攻关模式:公司与客户采用F TE模式,形成联合研发团队,解决其研发项目的技术问题。 4、营销模式 临床前研究是药物研发在进入临床阶段之前的重要环节。制药企业和科研机构选择临床前CRO时,综合 权衡临床前CRO企业的业务资质、业务经验、技术团队、创新能力、服务能力、服务质量、品牌地位、商务 报价水平等因素。公司早期服务于国际大型制药企业,积累了丰富的经验并树立了良好的口碑,并成功地拓 展了为国内大型制药企业及众多新兴的知名创新生物技术企业提供全方位新药临床前研发的服务。公司建立 了较强的客户黏性,客户有新的研发需求时会优先考虑与公司合作,在客户中树立了专业、高效的良好品牌 形象,有利于潜在客户主动与公司接洽建立合作关系。 业务拓展部门负责公司的项目拓展与客户关系维护,发现国内外潜在客户并与其建立合作关系。同时, 公司电子商务部门借助互联网平台完善销售网络。公司组织并积极参加国内外各类行业展会、学术交流研讨 会,拓展客户资源、扩大影响力。项目洽谈阶段,公司业务拓展部门与潜在客户进行初步接触,了解客户服 务需求,必要时由科研部门陪同洽谈;项目方案制定及报价阶段,业务拓展部门联合相关业务部门、客户服 务部门等共同参与,以综合考虑满足客户需求。 (三)所处行业情况 公司的主营业务是通过研发技术平台向药企及科研单位提供药物发现与药学研究、临床前研究的医药研 发服务,属于CRO行业中的临床前CRO领域。根据中国证监会《上市公司行业分类指引》(2012年修订),属 于“M科学研究和技术服务业”下的“M73研究和试验发展”行业。作为医药企业可借用的一种外部资源,CR O公司可以在短时间内迅速组织起一支具有高度专业化和具有丰富经验的研究队伍,缩短新药研发周期,降 低新药研发费用,从而帮助医药企业在新药研发过程中实现高质量的研究和低成本的投入。 国外CRO企业由于起步较早,积累了较为丰富的研发经验,并通过上市突破人才及资本等瓶颈限制,实 现了高速成长。经过多年的成熟发展,全球CRO市场中发展出一批大型的跨国CRO企业,如世界排名前列的La bcorp(徕博科)、IQVIA(艾昆纬)、PPD(百时益)、ICON(爱康)、CharlesRiver(查士利华)、Parex el(精鼎医药)等,这些大型CRO企业在全球CRO行业占据了较大的市场份额,收入规模平均达到10亿美元以 上水平。就国内而言,CRO行业是近二十年才发展起来的新兴行业。1996年美迪生药业服务公司(MDSPharma Services)在中国投资设立了国内第一家真正意义上的CRO公司,随后其它的跨国CRO企业如IQVIA(艾昆纬 )等陆续在中国设立分支机构,扩展在中国的业务。中国本土CRO企业在这个过程中逐步发展起来,药明康 德、康龙化成、美迪西、昭衍新药、泰格医药等企业分别从药物发现研究、临床前研究、临床研究等角度切 入CRO行业,并抓住行业快速成长的机遇期成为国内目前CRO行业的领先企业,推动了CRO行业在国内的进一 步发展。 基于CRO企业在新药研发中有助于提高研发成功率、压低研发成本、缩短研发周期,医药企业对其认可 度提高,全球CRO行业的渗透率也在稳步提高。根据Frost&Sullivan的数据显示,2023年全球CRO的市场渗透 率为49.2%,预计到2028年将提升至58.2%,渗透率稳步提升,药企逐渐加大外包比例是未来趋势。同时,全 球医药市场规模持续增长,新药研究层出不穷,预计亦将推动全球CRO行业规模保持增长。根据Frost&Sulli van的数据,全球CRO市场规模由2018年的约539.1亿美元增长至2023年的约821.1亿美元,复合年增长率约为 8.8%,预计2026年全球CRO市场规模将达到1064.5亿美元,2030年达到1477.3亿美元。 随着CRO行业的不断发展,行业监管政策的不断完善,研发技术能力将成为CRO企业的核心竞争力和主要 技术门槛。在研发过程中,药物研发企业通常会涉及实验室化学、生物科学、药物安全评价、化学和制剂工 艺开发及生产和临床研究服务等多个交叉学科。药物研究、开发及生产CRO服务涉及到整个药物研发链条中 所有的研究板块。新进入企业由于不具备过往长期研发累积形成的技术储备,将会面临较高的技术壁垒。从 2015年开始,临床数据自查核查、加快药品注册申请积压审评审批、一致性评价、药品上市许可持有人制度 、鼓励药品创新实行优先审评审批等政策的不断推出,旨在提高医药行业整体质量水平、加速行业洗牌,优 化竞争格局;同时,中国加入ICH之后,国内药品研发、临床试验在准入机制、先进性、规范性、可操作性 上将进一步得到加强,国内CRO企业将面临更加严格的国际标准。 (四)市场地位 公司成立于2004年,在二十多年的发展过程中不断创新,为客户提供高效、高性价比的生物医药临床前 综合研发服务。公司是国内较早为国际客户提供临床前动物实验的CRO公司之一,国内较早提供结构生物学 及化学生物学服务的CRO公司之一,也是国内较早提供整套同时符合中国GLP和美国GLP标准的新药临床研究 申报的CRO公司之一。总体而言,公司在国内临床前CRO公司中收入规模排名较为靠前,并且已经在行业内形 成了较强的影响力,报告期内保持着较高的市场地位。 1、国内竞争力较强的临床前一站式综合研发服务CRO 目前公司已投入使用共计近8万平方米的研发办公场地,位于公司南汇园区“药物发现和药学研究及申 报平台的实验室扩建项目”已完成综合验收,未来将根据实际业务情况逐步投入装修使用,进一步提升新药 研发服务规模与水平。公司拥有国际先进的仪器设备,以及一批具备国内外制药研发丰富经验的科研骨干和 人才团队,为新药研发工作提供了强大的支持。截至报告期末,公司员工2269人中,本科及以上学历1937人 ,占员工总数的比例为85.37%;其中,硕士及博士650人,占员工总数的比例为28.65%。经过多年发展,公司 已经成为国内具有较强市场竞争力的生物医药临床前综合研发服务CRO,建立了集化合物合成、化合物活性 筛选、结构生物学、药学研究、药效学评价、药代动力学和毒理学安全性评价为一体,符合国际标准的综合 服务技术平台。 2、中美双报的GLP资质凸显行业稀缺性 GLP实验室对于药物非临床研究起着关键性作用。子公司美迪西普亚是国内较早参照美国先进经验建设 临床前动物实验设施的CRO公司之一,获得国际实验动物评估和认可委员会(AAALAC)认证以及国家药品监 督管理局GLP证书,并达到美国FDA的GLP标准。2025年5月,美迪西普亚再度顺利通过FDA的现场检查,彰显 了研发实力再获国际认可。公司具备中美双报的GLP资质,并通过了AAALAC认证,在临床前CRO行业中的稀缺 性会进一步凸显。自2011年取得GLP认证以来,公司多次顺利通过NMPA和FDA的GLP资质现场核查,现已建成 约2.9万平方米GLP实验室,公司GLP服务范围增加到9项。2025年3月,公司子公司美迪西普亚南汇园区新增 实验设施通过NMPAGLP增项检查,新增三项认证资质,进一步增强公司的综合服务能力和核心竞争优势。 此外,公司按照国际标准建立了ProvantisGLPTox数据采集系统、EMPOWER数据采集管理系统、Chromele on变色龙色谱数据系统、LIMS系统强化研究过程的规范性和可溯源性,运用WinNonlin系统研究探寻药物体 内有效性、安全性,应用SEND格式处理数据以确保临床研究申报满足FDA要求。美国FDA作为全球最为严格和 权威的药品审核体系,能够达到FDA标准,即意味着该药品可得到世界各国的认可,在创新药的临床前研究 中具备境内外同时申报资质及能力是临床前CRO公司在新药研发领域的重要竞争优势之一。近年来,公司中 美双报项目的研究经验不断累积,已经成为公司获取创新药客户的竞争优势之一。2025年上半年,公司参与 研发完成的新药项目已有68件通过审批进入临床试验,其中59件通过NMPA批准进入临床试验,9件通过美国F DA的审批进入临床试验。报告期内公司按照中美双报标准要求进行的项目收入为8610.28万元,占公司主营 业务收入的15.94%。 综上,公司作为少数拥有符合国际临床前研究标准的综合性技术服务平台的临床前CRO企业之一,将进 一步巩固优势地位。 二、经营情况的讨论与分析 公司是一家专业的生物医药临床前综合研发服务CRO。自设立以来,公司致力于为医药企业和其他新药 研发机构提供全方位一站式的新药研发服务。作为国内较早进入生物医药研发服务领域的企业之一,公司凭 借丰富的行业经验、突出的技术实力和人才优势,逐步建立了具备较强市场竞争力的行业地位。目前公司已 投入使用共计近8万平方米的研发办公场地,位于公司南汇园区“药物发现和药学研究及申报平台的实验室 扩建项目”已完成综合验收,未来将根据实际业务情况逐步投入装修使用,进一步提升新药研发服务规模与 水平。公司拥有国际先进的仪器设备,以及一批具备国内外制药研发丰富经验的科研骨干和人才团队,为新 药研发工作提供了强大的支持,可以为医药企业和其他新药研发机构的新药研发提供包括药物发现、药学研 究及临床前研究全方位服务,协助客户快速、高效地完成新药研发临床前研究各个阶段的工作。 报告期内,在全球经济增长放缓、国际地缘政治形势日趋复杂、行业竞争加剧等诸多不利因素叠加的挑 战下,公司积极进取,强化管理,持续加强国际化拓展,充分发挥研发平台资源和优势,推进各个项目研发 稳步进行。 报告期内,公司营业收入保持稳健,公司实现营业收入5.40亿元,同比增长3.64%。报告期内,公司的 客户来源涵盖境内和境外,境内客户收入为2.92亿元,占主营业务收入54.11%;境外客户收入为2.48亿元, 同比增长31.08%,境外收入占主营业务收入45.89%,占比较去年同期提升9.55个百分点。 报告期内,公司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为-1289.84万元,较上年同期亏损减少5733.19万元,第 二季度实现单季度扭亏为盈;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扣除非经常性损益的净利润为-2673.04万元,较上年同 期亏损减少5287.20万元。主要系报告期内公司营业收入较上年同期增加1898.60万元,同时公司严格控制各 项成本费用,营业成本较上年同期减少5279.68万元所致。 2025年上半年,公司管理层积极应对外部市场环境的变化,引领公司夯实临床前一体化综合研发服务能 力,提升项目实施及项目交付的效率,确保经营有序进行。同时,公司持续推进国内外市场特别是国外市场 的拓展,积极参与并主导了国内外的研讨会、论坛、展会等活动,持续加强海内外中、大型制药企业及优质 生物技术公司的开拓力度,提升订单获取能力和服务能力。报告期内,境外新签订单金额同比增长约40%, 不断推进国际化战略。1、深化竞争优势提升认可度,筑牢发展基石 2025年上半年,公司以市场需求为导向,紧密跟踪全球热点药物研发方向,持续夯实完善ADC药物、小 核酸药物等生物药临床前一体化研发平台建设,将一体化优势从化学药延伸至生物药领域,进一步补齐生物 药的药物发现、药学研究能力;持续投入自主创新研发,进一步完善基于人工智能技术的创新药药物发现研 发平台、类器官模型开发、PROTAC药物研发平台及细胞基因治疗药物平台开发等技术热点,以及眼科疾病动 物药效评价模型、构建AI辅助新型分子探针设计应用于细胞或亚细胞类药物生物分析标准化技术平台、非实 验动物综合新药评价体系及模式的建立、验证和应用等药物研发技术。在技术创新方面的持续投入,不断增 强公司的研发服务能力与竞争优势。 报告期内,公司参与研发完成的新药项目已有68件通过审批进入临床试验,其中59件通过NMPA批准进入 临床试验,9件通过美国FDA的审批进入临床试验,2015年以来公司参与研发完成的新药项目已有588件通过C FDA/NMPA、美国FDA、澳大利亚TGA的审批进入临床试验,加速了客户新药研发进程。 2、健全人才队伍,优化人才结构 公司一直高度重视技术人才队伍及管理人才队伍的建立,注重内部人才梯队的建设,吸收培养了大批优 秀的行业人才,为公司未来业务发展以及项目实施提供了有力保障。2025年上半年,公司各事业部继续落实 各项组织精简工作,协同各部门进行专业化资源的整合、共享,旨在合理控制人员规模,提升人员使用的效 率。报告期内,公司持续优化人才结构,截至报告期末,公司员工共2269人。其中本科及以上学历1937人, 占员工总数的比例为85.37%,较去年同期提升3.59个百分点;硕士及博士650人,占员工总数的比例为28.65% 。 为进一步完善公司法人治理结构,建立、健全公司长效激励机制,吸引和留住公司关键技术和业务人员 ,充分调动其积极性和创造性,有效提升核心团队凝聚力和企业核心竞争力并将股东、公司和核心团队三方 利益结合在一起,确保公司发展战略和经营目标的实现,公司上市前后均实施股权激励计划,充分调动了各 层级员工的积极性和创造性,有效提升公司团队凝聚力和企业核心竞争力,助推公司持续快速发展。报告期 内,公司实施了股份回购,其中128.36万股未来适宜时机将全部用于公司股权激励或员工持股计划,公司已 于2025年4月披露了2025年员工持股计划(草案),将回购股份中不超过137.1948万股,用于激励董监高及 核心业务人员不超过159人(不含预留份额),进一步增强员工凝聚力和公司发展活力。 3、各业务板块稳步发展,持续加强服务能力 (1)药物发现与药学研究 药物发现与药学研究主要包括化合物合成及筛选、原料药及制剂工艺研究等服务。药物发现方面,公司 具备现代合成化学和药物化学领域内覆盖面广泛而深入的技能,在世界新药研发的多种成药模式中,例如手 性药物、糖化学、抗体及抗体药物偶联物(ADC)、核苷/核苷酸药物以及低聚核苷酸药物(如RNAi)等热点 领域有着成熟的经验和技术平台,公司还构建了AI药物研发综合技术平台,同时开发了AIADMET预测模型提 升药物研发的效率和成功率,且建立并逐步完善了PROTAC技术和BSL-2实验室,也建立了基于mRNA展示技术 的环肽筛选平台,助力放射性核素/毒素偶联多肽药物的发现;药学研究方面,公司已建立了新型造影剂的 药学研究平台、绿色化学工艺研究平台、晶型和盐型研究平台、基因毒性杂质研究平台、微生物研究平台和 分析测试中心CNAS检测服务平台等多个原料药研究平台,并建立了多个制剂技术平台,包括PROTAC药物平台 、眼科药物研发平台、增溶技术平台、中药研究平台等,也建立了胶束、脂质体、小核酸的LNP等纳米药物 制剂研究平台,目前正在拓展纳米抗体制剂等新的制剂研发领域。公司拥有一站式临床前综合服务能力,是 国内药物发现及药学研究的主要CRO企业之一。公司作为本土CRO企业熟悉国内市场,并持续吸引高端人才, 拓展国际业务规模。 报告期内,公司药物发现和药学研究服务实现营业收入26826.89万元,同比增长2.92%。公司在夯实业 务服务能力的同时积极维系客户,公司根据业务需求同步配置了1245名药物发现与药学研究板块研发人员。 (2)临床前研究 临床前研究服务主要包括药效学研究、药代动力学研究、毒理研究等服务。主要工作是在实验室条件下 ,通过对化合物研究阶段获得的候选药物分别进行实验室研究和活体动物研究,以分析化合物对目标疾病的 生物活性,并对其药理毒理等方面进行安全性评估。 公司具备全面的临床前研究服务能力,能够提供系统的体内药效学和GLP条件下的药代动力学、安全性 评价研究服务。目前公司已拥有超过790种药效评价模型,可对细胞毒及靶向类小分子、单抗及双特异抗体 等大分子药物、ADC/AOC、CAR-T/CAR-NK细胞治疗抗肿瘤新药提供全面系统的评价;在非肿瘤药物药效评价 方面,公司拥有包括行业领先的炎症免疫性疾病、脑卒中、肾缺血再灌、神经精神系统、心脑血管疾病系统 等动物模型,可对各类靶点的小分子及大分子创新药、ADC药物、核酸药物、外泌体、同位素核药、细胞治 疗药物的各种剂型和给药途径的受试物进行系统全面的评价。公司对大量化学药物和生物药物建立了系统分 析方法和体内外评价方法,包括小分子、大分子和新生物技术药物(PROTAC、重组蛋白、多肽、单克隆抗体 、XDC、细胞治疗、CGT、核药等)分析平台、临床前和临床阶段生物分析、体内外药代研究平台、放射性同 位素药代动力学研究平台及肝脏和肝外活体穿刺、肌肉活检和鞘内注射平台等,支持早期筛选、成药性评价 和IND申报等。公司构建了可遵循中国、美国和OECDGLP规范的药物安全性评价质量管理体系,也进一步增强 了中药临床前安全性评价研究能力及开始积极探索人工智能、类器官在新药安全性评价中的应用。公司拥有 经中国NMPA认证的GLP资质,且通过了美国FDA的GLP现场检查,具备符合国际标准的GLP体系,并且获得AAAL AC认证,实验动物管理质量标准获得国际认可。公司在中国、美国、澳大利亚等多地具有较为丰富的临床试 验申请经验,能够为客户提供按照中美双报标准进行的临床前试验服务。 自2011年取得NMPA的GLP认证以来,公司多次顺利通过NMPA和FDA的GLP现场核查,现已建成约2.9万平方 米GLP实验室,公司GLP服务范围增加到9项。2025年3月,子公司美迪西普亚南汇园区新增实验设施通过NMPA GLP增项检查,新增三项认证资质,进一步增强公司的综合服务能力和核心竞争优势;2025年5月20日,美迪 西普亚收到FDA的正式函件和现场检查报告,再度顺利通过FDA的复查。另外,公司分析测试中心已取得CNAS 资质证书,检测报告获国际权威认可;公司已顺利通过ABSL-2备案,成为上海首家拥有非人灵长类ABSL-2实 验室的企业,赋能腺病毒相关病毒(AAV)研究。 报告期内公司临床前研究板块实现营业收入27206.04万元,同比增长4.66%。临床前研究板块研发人员 共729人。 4、加快推进全球化布局,美国实验室初见成效 公司在2023年9月初步完成美国波士顿的研发实验室的建设,服务范围涵盖化学、生物、动物实验,目 前已投入使用并实现创收。2024年8月,公司在美国波士顿的第二座研发中心也正式投入运营,已经提供了 多项符合国际标准的临床前研发服务,全球化战略再深化,全球化布局再推进。报告期内,公司境外订单同 比增长约40%,并实现境外客户收入2.48亿元,同比增长31.08%。 公司将以此为战略支点,迈出全球化部署坚实有力的一步。公司将重点拓展美国市场,波士顿实验室将 与国内各研发实验中心配合、联动,在资源共享的同时,实现差异化发展,重点满足海外客户日益增长的需 求,不断加强与全球合作伙伴的沟通协作,为欧美客户的商务拓展提供有效支撑。 波士顿实验室将充分依托公司国内研发中心积累的丰富运营管理经验、强大的研发团队以及较高的服务 能级,不断提升实验室能力建设以及商务团队的拓展。致力于为海外客户提供符合国际标准、更灵活、高质 量、高效率的临床前CRO服务,力争逐步提升公司的海外业务占比,为公司的发展和增长提供新思路、新方 向、新动能,开启全球化发展的新篇章。2025年6月20日,公司凭借在生物医药领域的全球化研发布局,成 功入选浦东新区首批“出海先锋企业”,全球化发展成果获得权威认可。 5、创新药利好政策持续出台,助力行业及公司持续发展 中国政府高度重视创新药产业发展,有关部门正在积极出台相关政策措施,包括加大对生命科学基础研 究的支持力度、改革创新药价格形成机制、进一步完善药品审评审批制度、落实加强知识产权保护、放宽医 疗市场准入以促进生物医药国际合作等,从生物医药生命全周期的各个环节支持创新药发展。 继《全链条支持创新药发展实施方案》、北京市《北京市支持创新医药高质量发展若干措施(2024年) 》、广州市《广州开发区(黄埔区)促进生物医药产业高质量发展办法》、上海市《关于支持生物医药产业 全链条创新发展的若干意见》《关于进一步发挥资本市场作用促进本市科创企业高质量发展的实施意见》等 政策的发布,中国政府持续加大创新药研发支持力度以及强化投融资支持,利用CRO促进创新药的成果转化 ,助力生物医药产业实现更高水平、更高质量发展;同时聚焦生物医药等重点产业,强化对企业的资金支持 和保障服务。2025年3月5日,政府工作报告中进一步明确下一步支持方向,“健全药品价格形成机制,制定 创新药目录,支持创新药发展”。另外,2025年6月9日,中央发布“民生10条”,提到“制定出台商业健康 保险创新药品目录”。2025年6月16日,国家药监局综合司发布《关于优化创新药临床试验审评审批有关事 项的公告(征求意见稿)》,提到对符合有关要求的创新药临床试验申请在30个工作日内完成审评审批,创 新药审评再次加速。未来各项支持政策的落实落细,将有望促进生物医药及CRO行业持续发展。 三、报告期内核心竞争力分析 (一)核心竞争力分析 1、拥有全面的临床前新药研发能力及丰富的研发经验 公司是国内少有的能提供从先导化合物筛选、优化、原料药制备、制剂工艺开发、药效学研究到临床前 药代动力学及药物安全性评价等一系列服务的综合性CRO。公司业务板块齐全,涵盖化学药、生物药及中药 天然药物,所提供的综合服务能以优质、高效的项目管理和成熟的综合技术平台,保障客户研发项目顺利完 成。公司充分利用各类业务协同效应以及综合服务优势,完成新药研发项目从先导化合物筛选至临床前试验 各阶段,凭借一体化的综合服务能力全面满足客户不同需求,增加客户粘性。 2015年以来,公司参与研发完成的新药项目已有588件通过NMPA、美国FDA、澳大利亚TGA的审批进入临 床试验,近三年平均每年助力约100件IND在国内外获批临床。 2、在免疫肿瘤药物、抗体及抗体偶联药物研发领域具有相对优势 公司紧跟国际免疫肿瘤药物研发趋势,推进国内外客户新药研发进程,拓宽其在创新药物热点领域的发 展布局。公司在肿瘤模型,尤其是免疫肿瘤动物模型评价系统领域,引进国际先进的 PET-CT影像系统、放 疗辐射系统、多通道流式细胞分析仪等精密仪器设备,系统性地建立了510多种肿瘤模型。公司长期为国际 大型抗肿瘤药物公司武田制药等客户提供抗肿瘤药物研究服务。在抗体及抗体偶联药物等生物技术药物研发

www.chaguwang.cn & ddx.gubit.cn 查股网提供数据 商务合作广告联系 QQ:76787148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