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haguwang.cn-查股网.中国

查股网.CN

 

江苏北人(688218)经营分析主营业务

 

查询个股经营分析(输入股票代码):

经营分析☆ ◇688218 江苏北人 更新日期:2025-09-17◇ 通达信沪深京F10 ★本栏包括【1.主营业务】【2.主营构成分析】【3.前5名客户营业收入表】【4.前5名供应商采购表】 【5.经营情况评述】 【1.主营业务】 提供工业机器人自动化、智能化的系统集成整体解决方案,主要涉及柔性自动化、智能化的工作站和生产 线的研发、设计、生产、装配及销售。 【2.主营构成分析】 截止日期:2024-12-31 项目名 营业收入(元) 收入比例(%) 营业利润(元) 利润比例(%) 毛利率(%) ───────────────────────────────────────────────── 汽车(行业) 5.85亿 83.68 1.54亿 90.07 26.24 储能(行业) 8772.16万 12.55 774.59万 4.54 8.83 其他(行业) 2639.92万 3.78 917.56万 5.38 34.76 ───────────────────────────────────────────────── 焊接用工业机器人系统集成(产品) 5.33亿 76.29 1.48亿 86.68 27.70 储能系统(产品) 8772.16万 12.55 774.59万 4.54 8.83 非焊接用工业机器人系统集成(产品) 3630.29万 5.19 689.60万 4.05 19.00 其他(产品) 2859.60万 4.09 607.50万 3.56 21.24 定制夹具(产品) 1319.16万 1.89 199.82万 1.17 15.15 ───────────────────────────────────────────────── 内销(地区) 6.92亿 99.02 1.67亿 97.86 24.09 其他业务(地区) 592.27万 0.85 330.76万 1.94 55.85 外销(地区) 93.58万 0.13 34.76万 0.20 37.14 ───────────────────────────────────────────────── 直销(销售模式) 6.93亿 99.15 1.67亿 98.06 24.11 其他业务(销售模式) 592.27万 0.85 330.76万 1.94 55.85 ───────────────────────────────────────────────── 截止日期:2023-12-31 项目名 营业收入(元) 收入比例(%) 营业利润(元) 利润比例(%) 毛利率(%) ───────────────────────────────────────────────── 汽车(行业) 8.04亿 94.10 1.85亿 94.37 23.02 其他(行业) 3855.60万 4.52 694.41万 3.54 18.01 储能(行业) 1179.06万 1.38 408.16万 2.08 34.62 ───────────────────────────────────────────────── 焊接用工业机器人系统集成(产品) 7.40亿 86.66 1.67亿 85.33 22.60 非焊接用工业机器人系统集成(产品) 5233.19万 6.13 1077.46万 5.50 20.59 定制夹具(产品) 3861.43万 4.52 827.83万 4.22 21.44 储能业务(产品) 1179.06万 1.38 408.16万 2.08 34.62 其他(产品) 1120.05万 1.31 561.10万 2.86 50.10 ───────────────────────────────────────────────── 内销(地区) 8.48亿 99.29 1.93亿 98.55 22.78 其他业务(地区) 607.59万 0.71 285.09万 1.45 46.92 ───────────────────────────────────────────────── 直销(销售模式) 8.48亿 99.29 1.93亿 98.55 22.78 其他业务(销售模式) 607.59万 0.71 285.09万 1.45 46.92 ───────────────────────────────────────────────── 截止日期:2022-12-31 项目名 营业收入(元) 收入比例(%) 营业利润(元) 利润比例(%) 毛利率(%) ───────────────────────────────────────────────── 汽车(行业) 6.77亿 91.79 1.07亿 93.35 15.85 重工(行业) 3686.50万 5.00 86.74万 0.75 2.35 其他(行业) 2183.80万 2.96 609.79万 5.30 27.92 其他(补充)(行业) 186.09万 0.25 68.35万 0.59 36.73 ───────────────────────────────────────────────── 焊接用工业机器人系统集成(产品) 6.59亿 89.28 9689.06万 84.25 14.71 定制夹具(产品) 4291.75万 5.82 926.96万 8.06 21.60 非焊接用工业机器人系统集成(产品) 2389.88万 3.24 455.04万 3.96 19.04 其他(产品) 1045.47万 1.42 361.22万 3.14 34.55 其他(补充)(产品) 186.09万 0.25 68.35万 0.59 36.73 ───────────────────────────────────────────────── 华东(地区) 4.69亿 63.56 8591.76万 74.71 18.32 华中(地区) 1.19亿 16.16 992.44万 8.63 8.32 西南(地区) 7047.21万 9.55 1449.18万 12.60 20.56 东北(地区) 5442.27万 7.37 263.75万 2.29 4.85 华南(地区) 1518.76万 2.06 -18.33万 -0.16 -1.21 境外(地区) 506.38万 0.69 121.51万 1.06 24.00 其他(补充)(地区) 186.09万 0.25 68.35万 0.59 36.73 华北(地区) 152.21万 0.21 4.36万 0.04 2.87 西北(地区) 110.00万 0.15 27.61万 0.24 25.10 ───────────────────────────────────────────────── 直销(销售模式) 7.36亿 99.75 1.14亿 99.41 15.53 其他(补充)(销售模式) 186.09万 0.25 68.35万 0.59 36.73 ───────────────────────────────────────────────── 截止日期:2021-12-31 项目名 营业收入(元) 收入比例(%) 营业利润(元) 利润比例(%) 毛利率(%) ───────────────────────────────────────────────── 汽车(行业) 5.25亿 89.34 9564.53万 97.69 18.22 其他(行业) 3357.57万 5.72 337.36万 3.45 10.05 重工(行业) 2902.43万 4.94 -110.96万 -1.13 -3.82 ───────────────────────────────────────────────── 焊接用工业机器人系统集成(产品) 4.96亿 84.48 8348.73万 85.27 16.82 定制夹具(产品) 4122.03万 7.02 880.63万 8.99 21.36 非焊接用工业机器人系统集成(产品) 3558.77万 6.06 277.74万 2.84 7.80 其他(产品) 1436.69万 2.45 283.84万 2.90 19.76 ───────────────────────────────────────────────── 华东(地区) 4.77亿 81.20 8738.85万 89.25 18.32 华中(地区) 6569.53万 11.18 1204.95万 12.31 18.34 东北(地区) 3569.12万 6.08 66.55万 0.68 1.86 欧洲(地区) 479.13万 0.82 -334.72万 -3.42 -69.86 华北(地区) 284.68万 0.48 93.49万 0.95 32.84 华南(地区) 83.14万 0.14 14.50万 0.15 17.44 西南(地区) 56.19万 0.10 7.31万 0.07 13.01 ───────────────────────────────────────────────── 直销(销售模式) 5.87亿 100.00 9790.94万 100.00 16.67 ───────────────────────────────────────────────── 【3.前5名客户营业收入表】 截止日期:2025-06-30 前5大客户共销售1.05亿元,占营业收入的51.08% ┌───────────────────────┬───────────┬───────────┐ │客户名称 │ 营收额(万元)│ 占比(%)│ ├───────────────────────┼───────────┼───────────┤ │合计 │ 10534.41│ 51.08│ └───────────────────────┴───────────┴───────────┘ 【4.前5名供应商采购表】 截止日期:2024-12-31 前5大供应商共采购1.02亿元,占总采购额的17.95% ┌───────────────────────┬───────────┬───────────┐ │供应商名称 │ 采购额(万元)│ 占比(%)│ ├───────────────────────┼───────────┼───────────┤ │第一名 │ 3319.75│ 5.84│ │第二名 │ 2435.69│ 4.28│ │第三名 │ 1938.75│ 3.41│ │第四名 │ 1357.19│ 2.39│ │第五名 │ 1154.95│ 2.03│ │合计 │ 10206.33│ 17.95│ └───────────────────────┴───────────┴───────────┘ 【5.经营情况评述】 截止日期:2025-06-30 ●发展回顾: 一、报告期内公司所属行业及主营业务情况说明 (一)主要业务、主要产品或服务情况 1、智能制造整体解决方案业务 公司是国内领先的“AI+智能制造”整体解决方案提供商,专注于机器人自动化、智能化、柔性化的系 统集成,围绕、汽车、航空航天、船舶重工、军工等高端制造业,为客户提供智能化工厂从0-1的产线建设 服务,包括:数字化咨询、机器人智能化自动化系统集成整体解决方案、数字化软件、智能物流系统等。主 要涉及新能源汽车焊接生产线、柔性自动化焊接生产线、柔性自动化装配生产线、智能化焊接装备、激光加 工装备、抛光打磨装备、生产管理信息化系统、数字化车间、具身智能焊接机器人系统的研发、设计、生产 、装配及销售,提供集“产品+技术+服务”的交钥匙工程服务,已发展成为全球化的汽车零部件制造装备和 智能产线领域的领先企业。 (1)新能源汽车领域智能制造生产线 公司经过多年的技术积累和项目研发投入,重点在新能源汽车轻量化、铝合金连接工艺上实现创新,为 客户提供了富有竞争力的智能制造产线,并与客户建立了持续稳定的战略合作关系,帮助客户拓展产品的上 下游工艺,使得客户能够获得更高的产品附加值。公司在新能源汽车领域提供的产品主要有:新能源汽车电 池托盘产线、新能源汽车柔性自动化智能制造产线、新能源汽车电机装配产线等。 (2)柔性自动化智能制造生产线 公司根据产能、节拍、投入等客户差异化需求,为客户定制开发柔性自动化智能制造生产线,产品类型 主要包括:汽车底盘零部件柔性自动化智能制造生产线、汽车车身零部件柔性自动化智能制造生产线、汽车 内饰金属零部件柔性自动化智能制造生产线及一般工业产品柔性自动化智能制造生产线。 (3)柔性自动化装配生产线 在制造业升级换代,生产智能化、标准化要求持续提升的背景下,柔性自动化装配生产线能够实现机器 取代工人进行自动化装配,其质量的好坏关系到下游客户产品质量的稳定性和安全性。柔性自动化装配生产 线主要满足制造业常见的零件组装、机械加工等需求,通过机器人和工具来替代人工完成组装、机加工、上 下料等工作,提高产品组装、加工的效率和质量,如汽车底盘零部件柔性自动化装配生产线、阀体柔性自动 化装配生产线等。 (4)智能化焊接装备及生产线 公司通过对工业机器人焊接自动化领域持续深入理解,积极开展机器人焊接智能化技术研发和集成创新 应用,不断开发并掌握机器人焊接智能化关键技术,并将其成功应用于航空航天、军工、船舶、重工等领域 ,如运载火箭贮箱箱底智能化焊接装备、挖掘机驾驶舱智能化焊接生产线、船板T型材机器人智能化焊接装 备等。 (5)激光加工装备 激光作为一种先进工具,可广泛用于切割、焊接、打标、表面处理等工艺。公司根据客户产品产能、投 入、质量等要求,定制开发相应激光加工系统,例如不等厚板激光拼焊机、机器人激光焊接系统、机器人激 光切割系统等,目前主要应用于汽车、航天等行业。 (6)自动化抛光打磨装备 主要应用于轨道交通、航空航天、新能源汽车、半导体等领域的高端复杂结构件,以高级打磨技工为主 的生产方式严重制约高端装备的品质、高效率、高安全的发展需求。公司已实现去毛刺、打磨、抛光、机加 工等自动化、标准化方案。 (7)生产管理信息化系统 公司自2015年开始布局生产管理信息化系统的研究和开发,通过长期的潜心探索,已完成核心产品BR-M ES的研发,具有防错防漏电子化智能监控系统、漏焊检测提示系统、数据追溯及分析系统等多种软件产品模 块。该类型产品目前已成功应用于柔性自动化智能制造生产线等主要产品上,实现生产计划、人员、设备、 物料、工艺等全过程管理和监控,显著提高生产管理的数字化、信息化和智能化。 (8)数字化车间 数字化车间是智能制造的生产组织模式,在深度信息感知和生产装备全网络互联的基础上,通过制造信 息系统和物理系统(CPS)的深度融合,优化配置生产要素,并快速建立定制化、自动化的生产模式,实现 高效优化的生产制造。公司通过开展焊接数字化车间系统集成技术的研究和开发,主导建设“航天器大型薄 壁结构件制造数字化车间”,参与建设“海上钻井平台装备制造智能化焊接车间”“现代农业装备智能驾驶 舱数字化工厂”等焊接数字化车间,积累了大量焊接数字化车间建设相关的核心技术和工程经验,可提供焊 接数字化车间设计和建设的产品服务。 (9)具身智能焊接机器人系统 随着我国制造业智能化转型的加速推进,船舶、钢结构等诸多行业的复杂小批量、多品种焊接场景亟待 突破。传统工业机器人在应对变化多端的生产环境时,面临着适应性不足的问题。公司新近开发的具身智能 焊接机器人系统凭借其卓越的灵活性和精准度,逐渐成为该场景的突破点。该产品以智能、技能和机能为核 心框架,具有AI智能识别决策、焊接工艺自适应调节和多构型智能运动规划等前沿创新技术,已在钢结构、 电梯等小批量多品种制造场景中开始小批量落地应用。 2、工商业储能业务 工商业储能业务,公司开展了储能全自动产线的研发、设计,储能PACK产品的研发、生产与销售,储能 系统的研发、生产与销售,部分储能资产的持有和储能资产运营。 (二)所处行业情况 1、智能制造整体解决方案业务 (1)行业发展阶段 工业机器人系统集成是以工业机器人为基础,对工业机器人进行二次应用开发并集成配套设备,为终端 客户提供满足其特定生产需求的非标准化、个性化成套智能制造生产线或工作站。系统集成产业是智能制造 装备产业的重要组成部分。 随着人口老龄化加剧和人口红利消退,社会用工成本逐渐增加,为应对用工成本上升和可用劳动力短缺 的不利状况,制造业企业纷纷开启“机器人换人”计划,着眼于长期降低单位人工成本,自动化、智能化设 备和产线需求提升显著,驱动工业机器人系统集成行业快速发展。 另一方面,我国正由高速发展转向高质量发展阶段,正处于转变发展方式、优化经济结构、转换增长动 力的攻关阶段。数字化、智能化、绿色化、网联化已成为制造业发展的必然趋势,制造业企业迫切需要通过 产线的自动化、数字化、智能化改造升级来实现高质量跨越式发展。 根据工信部、发改委等八部门联合发布的《“十四五”智能制造发展规划》,未来15年将通过“两步走 ”,加快落实生产方式变革:一是到2025年,70%的规模以上制造业企业大部分实现数字化网络化,重点行 业骨干企业初步应用智能化;二是到2035年,规模以上制造业企业全面普及数字化网络化,重点行业骨干企 业基本实现智能化。在制造业实现数字化转型、网络化协同、智能化变革的关键时期,将会给智能制造解决 方案提供商带来前所未有的发展机遇。 工业和信息化部、教育部、公安部等十七部门联合发布《“机器人﹢”应用行动实施方案》中明确提出 了2025年制造业机器人密度较2020年实现翻番。其中方案中指出研制焊接、装配、喷涂、搬运、磨抛等机器 人新产品,加快机器人化生产装备向相关领域应用拓展,开发专业化、定制化的解决方案和软硬件产品,积 累模型库、工艺软件包等经验知识,深度融合机器人控制软件和集成应用系统,发展基于工业机器人的智能 制造系统,助力制造业数字化转型、智能化变革。“机器人﹢”时代的到来,意味着机器人将在更大范围内 得到应用,公司所处的智能制造整体解决方案领域将迎来重大发展机遇。 (2)行业基本特点 工业机器人行业按产业链分为上游、中游、下游和行业应用。上游为减速器、伺服系统、控制系统等核 心零部件生产;中游为工业机器人本体生产;下游是基于终端行业特定需求的工业机器人系统集成,主要用 于实现焊接、装配、检测、搬运、喷涂等工艺或功能;行业应用主要是汽车、电子等对自动化、智能化需求 高的终端行业对工业机器人的应用。工业机器人本体是机器人产业发展的基础,而下游机器人系统集成则是 工业机器人工程化和大规模应用的关键。搬运、码垛等系统集成领域技术门槛相对较低,从业企业数量较多 ,竞争激烈。而焊接、装配、铆接和检测等系统集成领域对技术实力和研发创新能力要求较高,规模以上企 业数量相对较少。总体来看,系统集成行业的市场规模要远大于本体市场。 从应用行业看,汽车制造业和电气电子设备连续多年成为市场的首要应用行业,受益于我国制造业自动 化、智能化的产业趋势,我国工业机器人产业蓬勃发展,加速渗透明显,同时在国家政策鼓励支持的背景下 ,工业机器人系统集成领域发展动力强劲。 (3)主要技术门槛 工业机器人系统集成涉及材料、机械、电气电子、自动化、计算机、软件、工程管理等多个学科领域, 需要熟悉各学科领域的基础技术知识。同时,在汽车焊接机器人系统集成的细分行业还涉及汽车工业、机器 人、焊接等专业领域,还需要系统集成商掌握专业领域的专有技术。工业机器人系统集成涉及技术面广且需 要多学科领域交叉,使得技术壁垒相对较高。系统集成过程并不只是单独掌握并运用各方面技术,而是需要 将机器人技术、机械设计技术、电气控制技术、工艺技术、信息化技术等多项技术进行深度融合,从而实现 传统人工工艺向自动化工艺转变。因此工业机器人系统集成产业是一个需要技术、制造、经验沉淀的行业。 随着汽车行业产品开发周期缩短,新材料、新技术、新工艺的应用,客户制造工艺难度加大。如在生产 线开动率、单件生产节拍、焊接质量、产品质量合格率、夹具设计标准、电气设计标准、系统可维修性、系 统安全等方面,系统集成商对客户制造工艺没有深刻理解,很难提供满足客户需求的系统集成产品。 2、工商业储能业务 工商业储能行业已跨越初期爆发式增长阶段,进入以成本控制、技术升级和资源整合为主导的深度整合 期。2023年受政策红利与资本追捧推动,行业曾呈现超高速扩张态势,至2024年,产能过剩矛盾逐渐凸显, 行业规划产能远超实际需求。2025年价格战持续恶化,储能系统报价继续下跌,叠加政策趋严,收益空间进 一步压缩,行业加速出清。 二、经营情况的讨论与分析 报告期内公司实现营业收入20623.32万元,实现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2371.82万元,较上年同 期均有下滑。 报告期内,公司进一步明确将智能制造整体解决方案业务作为公司重点发展方向,并开展以下工作: 1、积极布局和开拓海外市场 报告期内,公司在深耕国内市场的同时,积极拓展海外市场,持续发掘新的业绩增长点。报告期内,公 司海外订单获取良好,客观展现出了公司在智能制造整体解决方案领域的领先优势和公司品牌、产品、服务 在国内、国际化客户中的认可度和影响力。海外市场具有巨大的潜力和机遇,公司将充分利用多年积累的技 术和品牌优势,结合国内外市场需求,制定切实可行的市场策略,实现稳步拓展国内基本盘的情况下,大力 开拓海外市场,拓宽公司业绩增长点。 2、积极布局具身智能焊接机器人系统 随着制造业高质量发展进程的推进,生产自动化和智能化转型趋势不断攀升,尤其是在多品种小批量/ 单件生产的场景中,传统的焊接机器人面临着智能化、柔性化、敏捷化等难题。这类场景迫切需要焊接机器 人以更加广泛通用的智能化方式来替代人工,满足在频繁切换的工况下作业的需要。公司推行的具身智能焊 接机器人系统是传统工业机器人的系统级进化版本,其核心特点是从专用场景向通用场景的升级。产品融合 AI智能决策、多模态传感、焊接工艺推理和运动规划等功能模块,实现工艺智能化、轨迹自动化、编程柔性 化、软件平台化,应用敏捷化,全面提升作业规划的精确度、场景适配能力和机器人柔性作业能力,满足复 杂结构件高质高效焊接的需求。公司第一代产品已实现小批量投产和客户交付应用,并于报告期内,完成相 关项目验收工作,客户评价评价良好。 报告期内,公司继续加大产品迭代的研发投入,开启第二代产品应用测试。针对船舶、重钢等行业的中 厚板多层多道焊接场景,公司开发了层道规划软件,并在种子客户工厂中开展应用测试;公司确立了“眼脑 手足”技术开发路线,推出智能移动焊接小车,在钢制管道焊接场景中开展应用测试;公司与上海交通大学 、南京航空航天大学、东南大学等高校开展技术研讨,沟通工艺模型和规划模型的合作事宜。2025年7月, 在以“工业具身时代,智能产仓智变”为主题的2025工业具身应用峰会暨(第八届)高工机器人集成商大会 上,公司荣获“2025年度高工机器人工业具身智能开拓奖”。 3、调整工商业储能业务节奏 结合工商业储能行业竞争加剧、供需错配、政策标准的不断升级和储能资产出表难度加大等客观情形, 公司对工商业储能业务将以风险控制为核心,进一步实施谨慎的发展策略,战略控制和收缩业务规模,严控 新增投入,加速出清相关资产,不再新增储能资产的持有。 三、报告期内核心竞争力分析 (一)核心竞争力分析 1、智能制造整体解决方案业务 (1)强大的技术储备及研发实力 公司主要提供基于工业机器人的智能制造整体解决方案,包括数字化咨询,及机器人智能化自动化系统 、数字化软件、智能物流系统的整体落地实施。公司在提供产品及服务过程中,需要基于对客户工艺的深刻 理解,运用公司自主研发的核心技术,通过生产线方案规划设计、非标机械及电气设计、机器人及电气控制 系统的编程以及整体调试等关键环节,实现客户高效、高质量的个性化生产需求,经过数年发展和技术积累 ,公司形成5项主要核心技术:柔性精益自动化产线设计技术、先进制造工艺集成应用技术、产线虚拟设计 与仿真技术、工业控制与信息化技术、生产过程智能化技术。 公司通过多年的工艺研发,在激光深熔焊、激光填丝焊、激光钎焊、激光电弧复合焊、激光切割、激光 清洗等激光工艺应用方面,在搅拌摩擦焊、CMT、FDS、SPR等铝合金连接新工艺方面,在焊缝打磨智能化方 面,都具有深厚的技术积累,相关技术和工艺已成功应用于铝合金电池托盘、铝合金副车架、铝合金车身、 铝合金仪表盘支架、高强钢电池托盘、高强钢保险杠等汽车关键部件制造。公司通过多年持续技术研发及储 备,在基于工业互联网的焊接工艺数据库、基于机器视觉及传感技术的智能化焊接装备、基于大数据的远程 智能化运维平台等方面取得了重要技术突破,实现焊缝高精度检测、焊缝智能寻位、焊接路径自适应,实现 生产过程远程运维及控制,焊接装备智能化水平持续提升。 公司为客户提供产品及服务的同时也积极的承担国家级重大科研项目的研发任务,例如,国家发改委智 能制造装备发展专项“海上钻井平台装备制造智能化焊接车间”“航天器大型薄壁结构件制造数字化车间” 、工信部智能制造综合标准化与新模式应用项目“现代农业装备智能驾驶舱数字化工厂”“智能化柔性机器 人焊接系统及智能运维平台研发及产业化项目”等,在承担的国家级和省市级重大科研项目研发任务过程中 形成的机器人焊缝跟踪、焊缝成形控制、视觉检测技术、智能运维技术、机器人打磨抛光技术等各种技术已 经在公司项目中得到规模应用。 公司在注重研发的同时,也十分重视知识产权的保护。截至报告期末,公司拥有各项知识产权共计149 项,其中授权发明专利43项,授权实用新型54项,授权软件著作权39项、商标权13项。主要包括一种电池盒 焊接装置、一种机器人柔性焊接系统、一种位姿自适应机器人的焊接系统、定位夹紧工装、定位夹具及贮箱 箱底环缝焊接设备、焊缝质量检测系统、铝合金汽车仪表盘支架焊接装置、一种智能化机器人焊接系统、一 种箱型件焊缝自主寻位及轨迹自动生成方法、焊缝质量检测系统及其检测方法、激光焊接系统、铝合金板材 热成型生产线等,这些技术主要应用于智能化焊接装备及生产线、柔性自动化焊接生产线、激光加工系统、 焊接数字化车间、柔性自动化装配生产线等产品。 公司目前拥有由以上关键技术、专利及软件著作权组成的技术体系,该体系是保障工业机器人自动化、 智能化的整体解决方案成功的关键,也是保证公司在激烈的竞争中保持领先的根本。同时公司在信息化、数 字化方面也投入大量的资金及人员,开展综合数字化、信息化、制造工艺等技术的深入研究与应用,推动制 造业数字化、智能化改造升级来实现高质量跨越式发展。目前公司已经具备根据客户数字化车间的需求,提 供数字化转型咨询、数字化软件、智能物流系统及自动化系统集成整体解决方案的能力,帮助客户实现数字 化车间的规划和落地。 (2)突出的品牌影响力、优质的客户资源及过硬的产品质量 公司秉承“创新引领发展”的核心理念,以技术创新为驱动,凭借强劲的技术实力和及时周到精准的服 务获得客户认可和良好的市场口碑,不断积累了一批长期合作的头部优质客户。公司在汽车行业客户主要包 括宁波拓普、敏实、奇昊汽车、长盈精密、一汽模具、凌云股份、赛科利、多利科技、无锡振华、联明股份 、浙江万向、宝钢阿赛洛、上海航发、东风(武汉)实业、马瑞利、海斯坦普、卡斯马、本特勒、安徽驰宇 等国内外大型企业。直接或间接为某知名国际新能源汽车品牌、宁德时代、红旗、宝马、通用、大众、沃尔 沃、日产、东风、吉利、问界、小米、理想、小鹏、蔚来、长城、零跑汽车等主流汽车品牌体系提供自动化 /智能化生产线服务。在新能源汽车体系公司主要提供电池盒托盘、底盘和车身的机器人集成产线和服务, 成为宁德时代、敏实集团、上海赛科利、长盈精密、凌云股份、多利科技等头部企业的新能源电池盒生产线 的直接供应商。依托工业机器人系统集成技术的不断进步和项目经验积累,公司在汽车领域做大、做强的同 时,加强在航空航天、军工、船舶、重工等高端装备制造领域拓展业务,服务了上海航天、沈阳飞机、沈阳 黎明、卡特彼勒、西安昆仑、振华重工、三一重工、徐州重工等在内的多家大型客户。 基于对客户工艺的深刻理解,公司运用自主研发的核心技术,对工业机器人进行二次应用开发并集成配 套设备,为终端客户提供满足其特定生产需求的非标准化、个性化成套工作站或生产线。公司凭借专业的技 术、优质的产品为客户提供非标准化、个性化定制产品,赢得了客户的充分信任,与客户保持了长期稳定的 战略合作关系。 (3)经验丰富的管理团队以及专业化的人才梯队 经过多年的人才培养和团队建设,成功打造了一支技术专业的研发团队。公司创始人朱振友先生、联合 创始人林涛先生和李定坤先生作为国内较早一批焊接机器人领域研究专家,拥有二十年以上的研究经验,对 自动化、柔性化、智能化生产制造有独到的行业见解和丰富的技术经验。 公司非常注重技术团队建设,在长期发展中形成了先进的人才引进和培养机制,并完善了技术人才的聘 用、管理和培养制度。公司持续引进富有经验的技术人员,增强公司技术人员的储备,保持研发团队的活力 。公司积极开展技术人员的在职培训,确保技术人员始终掌握行业内的先进设计思路、研发方法和生产工艺 。公司鼓励技术人员积极参与国内外展会、学术会议等,以使技术人员能够始终把握行业内的前沿方向。 在人才引进方面,公司制订《人才引进管理办法》,重点针对具有硕士以上学位高级人才、“211”院 校应届毕业生、具有专业特长的骨干人才,采用录用、兼职、科研合作等多种方式加以引进和聘用,对于高 级人才采用柔性引进机制,以智力引进、智力借入、业余兼职、临时聘请、技术合作项目或承担研究课题等 方式,灵活多样的创造性地开展人才引进工作。 (4)丰富的项目管理经验、及时的需求响应速度 公司作为新能源电池盒集成领域的头部集成商。产线制作已形成标准化,模块化,柔性化,自动化的完 美融合,依托客户的实际需求标准,娴熟的系统模块搭建方式,以高质量,短周期,高效率的完成了多个电 池盒产线设计和实际生产交付。 2、工商业储能业务 公司在工商业储能业务领域的优势主要体现在产品设计、产线及产能准备、核心工艺、商业模式等方面 。 (二)核心技术与研发进展

www.chaguwang.cn & ddx.gubit.cn 查股网提供数据 商务合作广告联系 QQ:76787148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