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营分析☆ ◇688218 江苏北人 更新日期:2025-01-15◇ 通达信沪深京F10
★本栏包括【1.主营业务】【2.主营构成分析】【3.前5名客户营业收入表】【4.前5名供应商采购表】
【5.经营情况评述】
【1.主营业务】
提供工业机器人自动化、智能化的系统集成整体解决方案,主要涉及柔性自动化、智能化的工作站和生产
线的研发、设计、生产、装配及销售。
【2.主营构成分析】
截止日期:2023-12-31
项目名 营业收入(元) 收入比例(%) 营业利润(元) 利润比例(%) 毛利率(%)
─────────────────────────────────────────────────
汽车(行业) 8.04亿 94.10 1.85亿 94.37 23.02
其他(行业) 3855.60万 4.52 694.41万 3.54 18.01
储能(行业) 1179.06万 1.38 408.16万 2.08 34.62
─────────────────────────────────────────────────
焊接用工业机器人系统集成(产品) 7.40亿 86.66 1.67亿 85.33 22.60
非焊接用工业机器人系统集成(产品) 5233.19万 6.13 1077.46万 5.50 20.59
定制夹具(产品) 3861.43万 4.52 827.83万 4.22 21.44
储能业务(产品) 1179.06万 1.38 408.16万 2.08 34.62
其他(产品) 1120.05万 1.31 561.10万 2.86 50.10
─────────────────────────────────────────────────
内销(地区) 8.48亿 99.29 1.93亿 98.55 22.78
其他业务(地区) 607.59万 0.71 285.09万 1.45 46.92
─────────────────────────────────────────────────
直销(销售模式) 8.48亿 99.29 1.93亿 98.55 22.78
其他业务(销售模式) 607.59万 0.71 285.09万 1.45 46.92
─────────────────────────────────────────────────
截止日期:2022-12-31
项目名 营业收入(元) 收入比例(%) 营业利润(元) 利润比例(%) 毛利率(%)
─────────────────────────────────────────────────
汽车(行业) 6.77亿 91.79 1.07亿 93.35 15.85
重工(行业) 3686.50万 5.00 86.74万 0.75 2.35
其他(行业) 2183.80万 2.96 609.79万 5.30 27.92
其他(补充)(行业) 186.09万 0.25 68.35万 0.59 36.73
─────────────────────────────────────────────────
焊接用工业机器人系统集成(产品) 6.59亿 89.28 9689.06万 84.25 14.71
定制夹具(产品) 4291.75万 5.82 926.96万 8.06 21.60
非焊接用工业机器人系统集成(产品) 2389.88万 3.24 455.04万 3.96 19.04
其他(产品) 1045.47万 1.42 361.22万 3.14 34.55
其他(补充)(产品) 186.09万 0.25 68.35万 0.59 36.73
─────────────────────────────────────────────────
华东(地区) 4.69亿 63.56 8591.76万 74.71 18.32
华中(地区) 1.19亿 16.16 992.44万 8.63 8.32
西南(地区) 7047.21万 9.55 1449.18万 12.60 20.56
东北(地区) 5442.27万 7.37 263.75万 2.29 4.85
华南(地区) 1518.76万 2.06 -18.33万 -0.16 -1.21
境外(地区) 506.38万 0.69 121.51万 1.06 24.00
其他(补充)(地区) 186.09万 0.25 68.35万 0.59 36.73
华北(地区) 152.21万 0.21 4.36万 0.04 2.87
西北(地区) 110.00万 0.15 27.61万 0.24 25.10
─────────────────────────────────────────────────
直销(销售模式) 7.36亿 99.75 1.14亿 99.41 15.53
其他(补充)(销售模式) 186.09万 0.25 68.35万 0.59 36.73
─────────────────────────────────────────────────
截止日期:2021-12-31
项目名 营业收入(元) 收入比例(%) 营业利润(元) 利润比例(%) 毛利率(%)
─────────────────────────────────────────────────
汽车(行业) 5.25亿 89.34 9564.53万 97.69 18.22
其他(行业) 3357.57万 5.72 337.36万 3.45 10.05
重工(行业) 2902.43万 4.94 -110.96万 -1.13 -3.82
─────────────────────────────────────────────────
焊接用工业机器人系统集成(产品) 4.96亿 84.48 8348.73万 85.27 16.82
定制夹具(产品) 4122.03万 7.02 880.63万 8.99 21.36
非焊接用工业机器人系统集成(产品) 3558.77万 6.06 277.74万 2.84 7.80
其他(产品) 1436.69万 2.45 283.84万 2.90 19.76
─────────────────────────────────────────────────
华东(地区) 4.77亿 81.20 8738.85万 89.25 18.32
华中(地区) 6569.53万 11.18 1204.95万 12.31 18.34
东北(地区) 3569.12万 6.08 66.55万 0.68 1.86
欧洲(地区) 479.13万 0.82 -334.72万 -3.42 -69.86
华北(地区) 284.68万 0.48 93.49万 0.95 32.84
华南(地区) 83.14万 0.14 14.50万 0.15 17.44
西南(地区) 56.19万 0.10 7.31万 0.07 13.01
─────────────────────────────────────────────────
直销(销售模式) 5.87亿 100.00 9790.94万 100.00 16.67
─────────────────────────────────────────────────
截止日期:2020-12-31
项目名 营业收入(元) 收入比例(%) 营业利润(元) 利润比例(%) 毛利率(%)
─────────────────────────────────────────────────
汽车(行业) 4.01亿 84.75 5710.30万 88.41 14.25
其他(行业) 5295.26万 11.20 609.84万 9.44 11.52
重工(行业) 1747.17万 3.69 106.66万 1.65 6.10
航空航天(行业) 166.55万 0.35 32.26万 0.50 19.37
─────────────────────────────────────────────────
焊接用工业机器人系统集成(产品) 4.15亿 87.76 5718.16万 88.53 13.78
非焊接用工业机器人系统集成(产品) 3398.57万 7.19 455.85万 7.06 13.41
定制夹具(产品) 2313.25万 4.89 273.61万 4.24 11.83
其他(产品) 74.77万 0.16 11.44万 0.18 15.29
─────────────────────────────────────────────────
华东(地区) 2.98亿 63.08 3853.15万 59.65 12.92
华北(地区) 8435.34万 17.84 1678.38万 25.98 19.90
华南(地区) 3312.21万 7.00 769.47万 11.91 23.23
西南(地区) 2880.18万 6.09 -233.17万 -3.61 -8.10
东北(地区) 1988.62万 4.21 375.12万 5.81 18.86
华中(地区) 842.66万 1.78 16.11万 0.25 1.91
─────────────────────────────────────────────────
【3.前5名客户营业收入表】
截止日期:2024-06-30
前5大客户共销售1.84亿元,占营业收入的63.98%
┌───────────────────────┬───────────┬───────────┐
│客户名称 │ 营收额(万元)│ 占比(%)│
├───────────────────────┼───────────┼───────────┤
│合计 │ 18387.65│ 63.98│
└───────────────────────┴───────────┴───────────┘
【4.前5名供应商采购表】
截止日期:2023-12-31
前5大供应商共采购1.01亿元,占总采购额的33.28%
┌───────────────────────┬───────────┬───────────┐
│供应商名称 │ 采购额(万元)│ 占比(%)│
├───────────────────────┼───────────┼───────────┤
│第一名 │ 2983.84│ 9.86│
│第二名 │ 2636.62│ 8.72│
│第三名 │ 1782.80│ 5.89│
│第四名 │ 1367.80│ 4.52│
│第五名 │ 1297.79│ 4.29│
│合计 │ 10068.85│ 33.28│
└───────────────────────┴───────────┴───────────┘
【5.经营情况评述】
截止日期:2024-06-30
●发展回顾:
(一)主要业务、主要产品或服务情况
公司是国家级高新技术企业,荣获“国家级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江苏省院士工作站”“江苏省工业
设计中心”“江苏省工程技术研究中心”“江苏省企业技术中心”“江苏省智能制造服务机构领军企业”“
江苏省服务型制造示范企业”“中小企业数字化智能化改造升级优秀服务商”等荣誉资质或称号。2024年半
年度,公司成为苏州市人形机器人生态联合体发起单位,荣获誉有机器人行业“诺贝尔”的恰佩克奖的“年
度卓越品牌奖”,成为苏州工业园区ESG联盟发起单位。
公司秉承“专业所以自信、创新引领发展、敬业开拓市场、责任铸就品牌”的经营理念。遵循国家“十
四五”规划,紧跟“双碳”政策指引,充分利用公司在智能制造领域的相关技术和经验,发掘公司第二增长
曲线,推动公司整体发展战略,实现“智能制造整体解决方案业务”和“储能产品及全生命周期数字化管理
业务”双产业布局。
1、智能制造整体解决方案业务
公司是基于机器人系统集成的“AI+制造”智能制造整体解决方案提供商,专注于汽车行业机器人系统
集成、智能化技术应用等领域,为各行业领域客户提供智能化工厂“从0到1”建设的专业服务,包括:数字
化咨询、机器人智能化自动化系统集成整体解决方案、数字化软件、智能物流系统等。主要涉及新能源汽车
领域智能制造生产线、柔性自动化智能制造生产线、柔性自动化装配生产线、智能化焊接装备生产线、激光
加工装备、自动化抛光打磨装备、生产管理信息化系统、数字化车间的研发、设计、生产、装配及销售,提
供集“产品+技术+服务”的交钥匙工程服务。
(1)新能源汽车领域智能制造生产线
公司经过多年的技术积累和项目研发投入,重点在新能源汽车轻量化、铝合金连接工艺上实现创新,为
客户提供了富有竞争力的智能制造产线,并与客户建立了持续稳定的战略合作关系,帮助客户拓展产品的上
下游工艺,使得客户能够获得更高的产品附加值。公司在新能源汽车领域提供的产品主要有:新能源汽车电
池托盘产线、新能源汽车柔性自动化智能制造产线、新能源汽车电机装配产线等。
(2)柔性自动化智能制造生产线
公司根据产能、节拍、投入等客户差异化需求,为客户定制开发柔性自动化智能制造生产线,产品类型
主要包括:汽车底盘零部件柔性自动化智能制造生产线、汽车车身零部件柔性自动化智能制造生产线、汽车
内饰金属零部件柔性自动化智能制造生产线及一般工业产品柔性自动化智能制造生产线。
(3)柔性自动化装配生产线
在制造业升级换代,生产智能化、标准化要求持续提升的背景下,柔性自动化装配生产线能够实现机器
取代工人进行自动化装配,其质量的好坏关系到下游客户产品质量的稳定性和安全性。
柔性自动化装配生产线主要满足制造业常见的零件组装、机械加工等需求,通过机器人和工具来替代人
工完成组装、机加工、上下料等工作,提高产品组装、加工的效率和质量,如汽车底盘零部件柔性自动化装
配生产线、阀体柔性自动化装配生产线等。
(4)智能化焊接装备及生产线
公司通过对工业机器人焊接自动化领域持续深入理解,积极开展机器人焊接智能化技术研发和集成创新
应用,不断开发并掌握机器人焊接智能化关键技术,并将其成功应用于航空航天、军工、船舶、重工等领域
,如运载火箭贮箱箱底智能化焊接装备、挖掘机驾驶舱智能化焊接生产线、船板T型材机器人智能化焊接装
备等。
(5)激光加工装备
激光作为一种先进工具,可广泛用于切割、焊接、打标、表面处理等工艺。公司根据客户产品产能、投
入、质量等要求,定制开发相应激光加工系统,例如不等厚板激光拼焊机、机器人激光焊接系统、机器人激
光切割系统等,目前主要应用于汽车、航天等行业。
(6)自动化抛光打磨装备
主要应用于轨道交通、航空航天、新能源汽车、半导体等领域的高端复杂结构件,以高级打磨技工为主
的生产方式严重制约高端装备的高品质、高效率、高安全的发展需求。公司已实现去毛刺、打磨、抛光、机
加工等自动化、标准化方案。
(7)生产管理信息化系统
公司自2015年开始布局生产管理信息化系统的研究和开发,通过长期的潜心探索,已完成核心产品BR-M
ES的研发,具有防错防漏电子化智能监控系统、漏焊检测提示系统、数据追溯及分析系统等多种软件产品模
块。该类型产品目前已成功应用于柔性自动化智能制造生产线等主要产品上,实现生产计划、人员、设备、
物料、工艺等全过程管理和监控,显著提高生产管理的数字化、信息化和智能化。
(8)数字化车间
数字化车间是智能制造的生产组织模式,在深度信息感知和生产装备全网络互联的基础上,通过制造信
息系统和物理系统(CPS)的深度融合,优化配置生产要素,并快速建立定制化、自动化的生产模式,实现
高效优化的生产制造。公司通过开展焊接数字化车间系统集成技术的研究和开发,主导建设“航天器大型薄
壁结构件制造数字化车间”,参与建设“海上钻井平台装备制造智能化焊接车间”“现代农业装备智能驾驶
舱数字化工厂”等焊接数字化车间,积累了大量焊接数字化车间建设相关的核心技术和工程经验,可提供焊
接数字化车间设计和建设的产品服务。
2、储能产品及全生命周期数字化管理业务
工商业储能领域,公司开展了工商业侧储能系统的研发、生产与销售,储能PACK产品的研发、生产与销
售,储能资产运营,储能全自动产线的研发、设计。公司依托多年来在智能制造非标生产线领域积累的客户
资源、技术和经验,向标准化储能产品领域拓展,实现“储能智能生产线、储能PACK产品、储能系统、储能
资产持有、储能资产运营”全链条服务,形成“产品设计—产线研发—供应链—规模化制造—资产持有—资
产运营”一体化的商业模式,并全面切入新能源领域的储能业务。
(二)所处行业情况
1、智能制造整体解决方案业务
(1)行业发展阶段
工业机器人系统集成是以工业机器人为基础,对工业机器人进行二次应用开发并集成配套设备,为终端
客户提供满足其特定生产需求的非标准化、个性化成套智能制造生产线或工作站。系统集成产业是智能制造
装备产业的重要组成部分。
随着人口老龄化加剧和人口红利消退,社会用工成本逐渐增加,为应对用工成本上升和可用劳动力短缺
的不利状况,制造业企业纷纷开启“机器人换人”计划,着眼于长期降低单位人工成本,自动化、智能化设
备和产线需求提升显著,驱动工业机器人系统集成行业快速发展。
另一方面,我国正由高速发展转向高质量发展阶段,正处于转变发展方式、优化经济结构、转换增长动
力的攻关阶段。数字化、智能化、绿色化、网联化已成为制造业发展的必然趋势,制造业企业迫切需要通过
产线的自动化、数字化、智能化改造升级来实现高质量跨越式发展。
根据工信部、发改委等八部门联合发布的《“十四五”智能制造发展规划》,未来15年将通过“两步走
”,加快落实生产方式变革:一是到2025年,70%的规模以上制造业企业大部分实现数字化网络化,重点行
业骨干企业初步应用智能化;二是到2035年,规模以上制造业企业全面普及数字化网络化,重点行业骨干企
业基本实现智能化。在制造业实现数字化转型、网络化协同、智能化变革的关键时期,将会给智能制造解决
方案提供商带来前所未有的发展机遇。
工业和信息化部、教育部、公安部等十七部门联合发布《“机器人﹢”应用行动实施方案》中明确提出
了2025年制造业机器人密度较2020年实现翻番。其中方案中指出研制焊接、装配、喷涂、搬运、磨抛等机器
人新产品,加快机器人化生产装备向相关领域应用拓展,开发专业化、定制化的解决方案和软硬件产品,积
累模型库、工艺软件包等经验知识,深度融合机器人控制软件和集成应用系统,发展基于工业机器人的智能
制造系统,助力制造业数字化转型、智能化变革。“机器人﹢”时代的到来,意味着机器人将在更大范围内
得到应用,公司所处的智能制造整体解决方案领域将迎来重大发展机遇。
(2)行业基本特点
工业机器人行业按产业链分为上游、中游、下游和行业应用。上游为减速器、伺服系统、控制系统等核
心零部件生产;中游为工业机器人本体生产;下游是基于终端行业特定需求的工业机器人系统集成,主要用
于实现焊接、装配、检测、搬运、喷涂等工艺或功能;行业应用主要是汽车、电子等对自动化、智能化需求
高的终端行业对工业机器人的应用。工业机器人本体是机器人产业发展的基础,而下游机器人系统集成则是
工业机器人工程化和大规模应用的关键。搬运、码垛等系统集成领域技术门槛相对较低,从业企业数量较多
,竞争激烈。而焊接、装配、铆接和检测等系统集成领域对技术实力和研发创新能力要求较高,规模以上企
业数量相对较少。总体来看,系统集成行业的市场规模要远大于本体市场。
从应用行业看,汽车制造业和电气电子设备连续多年成为市场的首要应用行业,受益于我国制造业自动
化、智能化的产业趋势,我国工业机器人产业蓬勃发展,加速渗透明显,同时在国家政策鼓励支持的背景下
,工业机器人系统集成领域发展动力强劲。
(3)主要技术门槛
工业机器人系统集成涉及材料、机械、电气电子、自动化、计算机、软件、工程管理等多个学科领域,
需要熟悉各学科领域的基础技术知识。同时,在汽车焊接机器人系统集成的细分行业还涉及汽车工业、机器
人、焊接等专业领域,还需要系统集成商掌握专业领域的专有技术。工业机器人系统集成涉及技术面广且需
要多学科领域交叉,使得技术壁垒相对较高。系统集成过程并不只是单独掌握并运用各方面技术,而是需要
将机器人技术、机械设计技术、电气控制技术、工艺技术、信息化技术等多项技术进行深度融合,从而实现
传统人工工艺向自动化工艺转变。因此工业机器人系统集成产业是一个需要技术、制造、经验沉淀的行业。
随着汽车行业产品开发周期缩短,新材料、新技术、新工艺的应用,客户制造工艺难度加大。如在生产
线开动率、单件生产节拍、焊接质量、产品质量合格率、夹具设计标准、电气设计标准、系统可维修性、系
统安全等方面,系统集成商对客户制造工艺没有深刻理解,很难提供满足客户需求的系统集成产品。
2、储能产品及全生命周期数字化管理业务
(1)行业的发展阶段、基本特点
根据国务院《2030年前碳达峰行动方案》,到2025年非化石能源消费比重达到20%左右,到2030年,非
化石能源消费比重达到25%左右。随着可再生能源发电量占比提升,高比例间歇性可再生能源(如光伏、风
电等)并网将对电网稳定性造成冲击,由此带来了对储能的刚性需求。
根据中关村储能产业技术联盟《储能产业研究白皮书2023》,全国已有24个省市明确了“十四五”新型
储能建设目标,规模总计64.85GW;10个省市先后发布了新型储能示范项目清单,规模总计22.2GW/53.8GWh
,大部分项目都计划在1-2年内完工并网,这些规模数字已远超国家发改委《关于加快推动新型储能发展的
指导意见》中设置的2025年实现30GW装机的目标。可以预见,国内新型储能市场将持续高速发展,预计年度
新增装机规模也会持续创新高,中国的储能市场毫无疑问进入到规模化发展新阶段。
从技术路线看,储能包括机械储能(抽水蓄能、压缩空气储能、飞轮储能)、电磁储能(超级电容、超
导)、电化学储能(锂离子电池、铅酸电池、钠离子电池、液流电池)等。2022年,国内头部电芯厂集中扩
大磷酸铁锂储能电芯的产能,尤其针对发电侧和工商业侧市场,将电芯迅速标准化,从材料体系、供应链、
结构尺寸、容量、性能指标上,逐渐形成行业标准。从长期看,以锂离子电池为代表的电化学储能将占据新
型储能主导地位。
与车用锂电认证周期长、一致性要求高、进入壁垒高、集中度高的格局相比,储能行业的竞争模式完全
不同,储能赛道上短期内很难出现高集中度,更多是以经济性、安全性、交付能力和商业模式为核心的竞争
。
在市场端,不同于电源侧和电网侧市场的强资源属性,工商业侧储能场景高度分散,主体众多,包括工
厂、工业园区、商场、微电网、光储充电站等。虽然2022年前国内工商业侧储能项目较少,但2023年以来工
商业侧储能政策变化明显,峰谷价差拉大的省份越来越多,分时电价政策不断完善,工商业侧储能通过峰谷
价差盈利的经济性显著提升。低电价时,给储能系统充电,高电价时,再给储能系统放电,如此循环,用户
便可利用峰谷电价差获利、降低用电成本,电网减轻了电力实时平衡压力,并且储能作为分布式电源可提升
局部电网供电可靠性,可支撑微网独立运行,这是各地市场和政策推崇储能的基本逻辑,未来,随着电力市
场改革的进一步深化,还可能利用储能参与电力市场,进行获利。整体看,目前在浙江省、广东省、江苏省
、湖南省等,工商业侧储能市场将优先实现高增速。
2023年1月,国家发改委发布《关于进一步做好电网企业代理购电工作的通知》,鼓励支持10千伏及以
上的工商业用户直接参与电力市场,逐步缩小代理购电用户范围。业界普遍认为,这将明显利好工商业储能
和园区用电,可以配置储能系统利用峰谷价差降低用电成本。
(2)主要门槛
a产品技术门槛
储能行业快速进入规模化和标准化阶段,无论是集装箱还是标准柜模式,以及电芯、PCS、BMS、EMS都
在趋向标准化。行业对交付效率、交付质量、系统安全和成本等要求越来越极致。以往储能项目规模较小,
标准化程度较低,有能力同时实现产品定义和产品规模化制造的厂商较少,特别是核心部件PACK制造以手工
或半自动生产为主,难以满足规模化和标准化的行业发展趋势,难以保证长寿命、高安全、低成本的产品要
求。就前述行业痛点和需求,即具有产品设计、自动化规模生产和供应链一体化能力,又具有为储能系统运
营提供高质量、高效率、高安全产品以及数字化支持能力的企业将迎来发展机遇。
b产品和运营打通的门槛
从产品层面,工商业储能产品场景非常多元化,不同省份的充放电时段不同,气候环境不同。客户层面
,既面临不同行业,又面临不同客户负荷不同、订单波动不同、生产环境不同、变压器和用电情况不同,还
有光伏-储能-充电桩联动的微电网场景。应用的场景的千变万化,对产品的质量、运营稳定和长期可靠提出
很高要求,同时越来越多的场景也需要不同的差异化产品。因此产品制造需要与产品运营深度绑定,产品方
向运营方开放能量管理系统(EMS),提供每个产品实时数据,并接受运营方下达的运营管理策略。同时运
营过程中发现的故障、问题及优化建议,都及时反馈给产品制造及售后。既要保证产品的安全、稳定、效率
,同时也基于大量场景、数据、工程经验、项目know-how,让公司的产品制造,EMS研发,PCS联合开发更匹
配场景。因此产品制造和运营的深度绑定,数据和运营的双向开放、相互打通,既是保证产品质量可靠和售
后运维实时准确的必然要求,又是“市场定义产品”的商业原则,保证公司产品的生命力,从市场层面定义
软件、硬件、电力电子技术研发,丰富产品序列。
在资产层面,全生命周期数字化管理也要求“制造+运营”的深度绑定及一体化。产品制造和售后要保
证全生命周期内质量可靠,运营要保证产品的长期运营安全、效率高、资产收益达到预期。无论是公司自身
持有资产的需求,还是通过多样化的形式与其他投资方合作,都要求必须建立在产品和运营全生命周期的基
础上,“制造—资产—运营”的优势,既是对资产投资者的有效保障,又能发挥整体优势,建立产品竞争力
和市场开发优势,迅速做大市场规模。
在全寿命周期数字化层面,公司在全自动化制造环节,建立制造的MES系统,实现制造过程的数字化。
在运营层面,每个客户、每个储能产品都实时产生运营数据。公司与生利新能的深度融合,才能真正实现储
能资产运营协同数据平台,实现全寿命周期数字化管理。随着场景、客户、资产规模的快速提升,双方深度
绑定,在数据要素和运营管理,产品迭代方面的优势、稀缺性及商业价值,会不断提升。
c商业模式打通门槛
与商业模式、产品、市场得到充分验证的分布式光伏相比,工商业储能仍属于新兴事物,无论是产品本
身以及实际运营都更为复杂,具体的储能产品、商业模式都有待市场应用的逐渐验证。按市场发展阶段,20
23年被定义为工商业储能快速发展的元年。现阶段,工商业储能产品设备提供商、资产持有方、资产运营方
、终端用户之间仍存在商业模式不成熟的问题,孤立的销售储能产品或做系统运营,都难以形成规模,也无
法解决规模化资产持有的问题。
基于工商业侧储能用户百业百态的市场特性,工商业储能的商业模式也呈多样化,公司经过研究实践选
择“一体化的合同能源管理模式”为主要业务模式,认为这是工商业侧储能的最具市场优势的商业模式,其
核心是利用储能设施与储能服务,通过电价峰谷获利等方式,获得储能收益。围绕该一体化链条,主要参与
主体包括:设备方(江苏北人)、能源服务方(资产持有方+生利新能资产运营)、业主方(生利新能开发
的用能单位)。即由能源服务方投资购买储能设施,并以能源服务的形式提供给用能业主,能源服务方与业
主按照约定的方式(包括收益分成、电价打折等方式)分享储能带来的收益。此种模式相较于业主自投购买
模式,引入了能源服务方,为用户提供专业的储能服务的同时,还大大降低了业主自购资金压力。在公司与
生利新能合作开展一体化的合同能源管理模式下,公司凭借智能制造、品牌优势,负责储能设备生产销售、
资产持有方开发;生利新能凭借其过往积累的经验、优势和强项,承担了两个重要角色:能源服务的资产运
营、用能业主的渠道开发。这样的绑定结合较好的实现了多位一体的商业模式闭环。
十四、核心技术与研发进展
1.核心技术及其先进性以及报告期内的变化情况
1.1智能制造整体解决方案业务
(1)核心技术及其先进性
公司以创新引领发展为核心价值理念,凭专业技术和优质服务赢得市场,靠创新取得效益,以客户需求
为导向,自主研发掌握相关核心技术。
通过数年持续研发和技术积累,公司在智能制造整体解决方案及智能装备整体解决方案的设计、产线虚
拟设计与仿真、机器人控制系统设计、电气控制系统设计、工控软件设计等工业机器人系统集成各环节拥有
多项关键技术;在机器人弧焊、激光加工、点焊、凸焊、铆接、涂胶以及自动化装配等单独工艺应用方面拥
有多项关键技术;在视觉检测、焊缝跟踪、焊缝成形控制等生产过程智能化技术应用方面拥有多项关键技术
;在数据采集、数据处理、数据分析等信息化技术应用方面拥有多项关键技术。公司目前拥有由以上关键技
术、专利及软件著作权组成的技术体系,该体系是保障工业机器人自动化、智能化的系统集成解决方案成功
的关键。综合分析,公司核心技术主要体现在如下5个方面:柔性精益自动化产线设计技术、先进制造工艺
集成应用技术、产线虚拟设计与仿真技术、工业控制与信息化技术、生产过程智能化技术。
公司在国家政策发展的背景及趋势下,以先进的核心技术装备融合人工智能、云平台、工业互联网等新
兴技术,不断提高装备的智能化水平,为客户提供更加专业、可靠的智能制造整体解决方案技术,将公司打
造成提供AI+制造整体解决方案的标杆企业。
(2)核心技术及其先进性在报告期内的变化情况
公司通过持续的研发实践,不断探索行业技术前沿,在5大核心技术领域不断创新,在IOT系统软件开发
平台、2D/3D视觉系统、激光工艺研发与应用、机器人焊缝打磨及智能机器人焊接等方面进一步掌握相关核
心技术。紧密结合公司在IOT系统软件开发平台方面,探索数据采集平台、业务应用平台的架构设计,开展
自动化产线数据分析和数据展示工作。
在机器视觉技术的研发方面,进一步掌握视觉识别、视觉引导、视觉检测等核心技术,特别是针对钣金
类物料无序上下料的场合,系统性掌握3D+2D视觉检测和视觉引导技术,通过示范性项目落地检验,完成钣
金类物料无序上下料解决方案可行性验证,为公司该类型市场需求提供切实可行的解决方案。
在机器人激光焊接工艺方面,系统性掌握铝合金电池盒、铝合金电池盒水冷板等产品激光填丝焊接、激
光摆动填丝焊接等核心工艺,掌握汽车钣金件激光飞行焊接等核心工艺为汽车零部件轻量化发展提供关键工
艺技术支撑。并针对复杂结构件焊接工艺,开发了基于AI的智能机器人焊接装备,通过引入人工智能、机器
视觉等技术手段,赋予工业机器人智能功能,突破复杂结构件智能焊接的技术瓶颈,技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