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haguwang.cn-查股网.中国

查股网.CN

 

前沿生物-U(688221)经营分析主营业务

 

查询个股经营分析(输入股票代码):

经营分析☆ ◇688221 前沿生物 更新日期:2025-09-10◇ 通达信沪深京F10 ★本栏包括【1.主营业务】【2.主营构成分析】【3.前5名客户营业收入表】【4.前5名供应商采购表】 【5.经营情况评述】 【1.主营业务】 针对未满足的重大临床需求的创新药的研究、开发、生产及销售。 【2.主营构成分析】 截止日期:2025-06-30 项目名 营业收入(元) 收入比例(%) 营业利润(元) 利润比例(%) 毛利率(%) ───────────────────────────────────────────────── 艾可宁(产品) 5352.99万 91.29 1765.75万 97.17 32.99 其他(产品) 510.99万 8.71 51.43万 2.83 10.07 ───────────────────────────────────────────────── 国内(地区) 5863.98万 100.00 1817.18万 100.00 30.99 ───────────────────────────────────────────────── 经销(销售模式) 5649.59万 96.34 1933.71万 106.41 34.23 其他(销售模式) 214.40万 3.66 -116.53万 -6.41 -54.35 ───────────────────────────────────────────────── 截止日期:2024-12-31 项目名 营业收入(元) 收入比例(%) 营业利润(元) 利润比例(%) 毛利率(%) ───────────────────────────────────────────────── 医药行业(行业) 1.26亿 97.13 4055.32万 92.32 32.25 其他业务(行业) 371.19万 2.87 337.32万 7.68 90.88 ───────────────────────────────────────────────── 艾可宁(产品) 1.14亿 88.17 3309.96万 75.35 28.99 其他(产品) 1531.07万 11.83 1082.68万 24.65 70.71 ───────────────────────────────────────────────── 国内(地区) 1.26亿 97.13 4055.32万 92.32 32.25 其他业务(地区) 371.19万 2.87 337.32万 7.68 90.88 ───────────────────────────────────────────────── 经销模式(销售模式) 1.25亿 96.46 4169.82万 94.93 33.39 其他业务(销售模式) 371.19万 2.87 337.32万 7.68 90.88 直销模式(销售模式) 87.12万 0.67 -114.50万 -2.61 -131.43 ───────────────────────────────────────────────── 截止日期:2024-06-30 项目名 营业收入(元) 收入比例(%) 营业利润(元) 利润比例(%) 毛利率(%) ───────────────────────────────────────────────── 艾可宁(产品) 4444.02万 87.04 1007.31万 64.25 22.67 其他(产品) 661.58万 12.96 560.56万 35.75 84.73 ───────────────────────────────────────────────── 国内(地区) 5105.60万 100.00 1567.86万 100.00 30.71 ───────────────────────────────────────────────── 经销(销售模式) 4992.40万 97.78 1459.30万 93.08 29.23 直销(销售模式) 113.21万 2.22 108.56万 6.92 95.90 ───────────────────────────────────────────────── 截止日期:2023-12-31 项目名 营业收入(元) 收入比例(%) 营业利润(元) 利润比例(%) 毛利率(%) ───────────────────────────────────────────────── 医药行业(行业) 1.10亿 96.65 2938.58万 88.71 26.61 其他业务(行业) 382.91万 3.35 374.14万 11.29 97.71 ───────────────────────────────────────────────── 艾可宁(产品) 1.10亿 96.03 2886.83万 87.14 26.31 其他(产品) 453.04万 3.97 425.90万 12.86 94.01 ───────────────────────────────────────────────── 国内(地区) 1.10亿 96.59 2934.81万 88.59 26.60 其他业务(地区) 382.91万 3.35 374.14万 11.29 97.71 国外(地区) 6.87万 0.06 3.77万 0.11 54.91 ───────────────────────────────────────────────── 经销商模式(销售模式) 1.01亿 88.43 2675.66万 80.77 26.48 直销模式(销售模式) 938.64万 8.22 262.92万 7.94 28.01 其他业务(销售模式) 382.91万 3.35 374.14万 11.29 97.71 ───────────────────────────────────────────────── 【3.前5名客户营业收入表】 截止日期:2024-12-31 前5大客户共销售0.74亿元,占营业收入的56.81% ┌───────────────────────┬───────────┬───────────┐ │客户名称 │ 营收额(万元)│ 占比(%)│ ├───────────────────────┼───────────┼───────────┤ │客户一 │ 3163.33│ 24.43│ │客户二 │ 1303.52│ 10.07│ │客户三 │ 1079.63│ 8.34│ │客户四 │ 932.01│ 7.20│ │客户五 │ 876.62│ 6.77│ │合计 │ 7355.11│ 56.81│ └───────────────────────┴───────────┴───────────┘ 【4.前5名供应商采购表】 截止日期:2024-12-31 前5大供应商共采购0.93亿元,占总采购额的68.75% ┌───────────────────────┬───────────┬───────────┐ │供应商名称 │ 采购额(万元)│ 占比(%)│ ├───────────────────────┼───────────┼───────────┤ │供应商一 │ 3284.63│ 24.18│ │供应商二 │ 2892.82│ 21.30│ │供应商三 │ 2310.82│ 17.01│ │供应商四 │ 444.34│ 3.27│ │供应商五 │ 406.17│ 2.99│ │合计 │ 9338.78│ 68.75│ └───────────────────────┴───────────┴───────────┘ 【5.经营情况评述】 截止日期:2025-06-30 ●发展回顾: 一、报告期内公司所属行业及主营业务情况说明 (一)公司主要产品情况 作为一家研发驱动型的创新药公司,自成立以来,公司始终坚守“以患者为中心,创新解决方案,促进 人类健康”的核心价值观,聚焦未被满足的临床需求,在全球范围内研究、开发安全有效、具有重大临床价 值和全球竞争力的新型药物;在产品布局上秉持中短期价值兑现与长期价值创造并重的发展战略,构建了“ 创新药+高端仿制药”协同发展的创仿结合在研管线,在慢病治疗领域强化技术储备与成果转化能力,形成 差异化的产品矩阵,以此筑牢研发核心竞争力。公司产品及研发管线图: 1、艾滋病治疗及预防领域 1)已上市产品艾可宁 公司自主研发的国家1.1类新药,全球首个获批的长效抗HIV病毒融合抑制剂,艾可宁在艾滋病治疗及艾 滋病暴露后预防领域具有突出的临床价值,已被《中国艾滋病诊疗指南(2024版)》列入推荐用药方案。艾 可宁的核心专利“HIV感染的肽衍生物融合抑制剂”荣获“第二十四届中国专利金奖”,代表中国专利领域 的最高荣誉。 艾可宁对主要流行的HIV-1病毒以及耐药病毒均有效,通过注射方式每周给药一次,具有起效快、耐药 屏障高、安全性高、副作用小等特点,艾可宁与其他抗逆转录病毒药物联合使用,为经治患者提供新型、简 化两药疗法,对住院及重症患者、肝肾功能异常患者、耐药患者具有一定的临床不可替代性。艾可宁已被纳 入《国家医保目录》(2024版),并被先后被2018版、2021版、2024版《中国艾滋病诊疗指南》列为推荐用 药方案。 2)其他长效抗HIV病毒在研项目 为精准解决HIV患者的临床治疗痛点,公司正全力推进新型抗HIV病毒长效制剂的研发进程,并组成配方 完整的长效治疗方案。在研的抗HIV长效药物组合中,候选化合物涵盖整合酶抑制剂、进入抑制剂等,与现 有长效疗法相比具有显著的差异化市场竞争优势;与此同时,公司也在积极探索其他新型给药方式的长效制 剂研发,旨在为临床提供更优效、更便捷的治疗选择。截至本公告披露日,部分在研项目已递交专利申请。 2、小核酸新药在研项目 公司依托在长效化药物开发领域积累的成熟经验与资源,通过内部技术迁移及外部合作协同,快速构建 起完善的小核酸药物开发能力;并在此基础上,完成兼具创新引领性与落地可行性的差异化管线布局。公司 聚焦慢性病治疗领域,在研siRNA药物已覆盖IgA肾病、血脂异常、内分泌相关、痛风、肌肉、中枢神经等疾 病领域,以及肿瘤治疗领域,所选靶点具备同类首创(First-in-Class)或同类最优(Best-in-Class)的 潜力。 1)拟治疗IgA肾病的在研项目 公司布局了三款靶向补体机制的小核酸药物,FB7011、FB7013和FB7014,首个适应症拟治疗IgA肾病。 FB7013是针对补体系统中的单靶点小核酸药物,具备First-in-class潜力,已提交发明专利申请。目前 ,FB7013已建立放大工艺并完成GMP批次生产,预计2025年底递交IND申请。 FB7013,临床前药理研究表明,在健康猴上单次皮下给药,目标蛋白表达在16周内持续降低,最大降幅 达到98%,结合蛋白敲降数据推算,预计FB7013在临床上可实现每6个月给药一针,有望显著提升患者的治疗 依从性。 FB7013,在临床前普遍使用的食蟹猴IgA肾病疾病模型上,单次皮下给药可在8周内持续抑制疾病的发生 、发展,综合疗效显著,且未观察到任何不良安全事件。试验期间,FB7013给药组动物尿总蛋白肌酐比值( uPCR)和尿总蛋白(uTP)呈剂量依赖地持续显著降低;肾小球滤过率(eGFR)呈剂量依赖地持续升高;试 验终点肾组织切片病理分析结果显示,FB7013可以显著降低模型动物肾小球系膜区的IgA沉积,并同时显著 改善肾小球系膜细胞增多,系膜基质增生等病理表现。该食蟹猴IgA肾病疾病模型实验采用与IgA肾病患者临 床研究相同uPCR为主要观察指标,显示出具有潜力的治疗效果 FB7011,是针对补体系统中的两个不同途径进行阻断的双靶点小核酸药物,目前已提交发明专利申请, 处于临床前开发阶段。临床前研究表明,食蟹猴皮下注射FB7011,可同时沉默两个目标蛋白的表达,沉默效 率不劣于混合给药组。FB7011显示出具有更高疗效、更好安全性的潜在优势。 FB7014,是针对补体系统中的单靶点小核酸药物,目前处于临床前开发阶段。在食蟹猴IgA肾病疾模型 中,临床前药效研究数据表明,FB7014在尿总蛋白肌酐比值(uPCR)降低和估算肾小球滤过率(eGFR)方面 ,显示出强效持久的疗效,且安全性良好。 以上三款产品有向其他因补体系统的异常激活诱发的疾病领域拓展的潜力,包括系统性红斑狼疮(SLE )、狼疮肾炎(LN)、老年性黄斑变性(AMD)等。 2)拟治疗血脂异常的在研项目 公司在治疗血脂异常疾病领域布局了针对不同脂蛋白靶点的小核酸药物,包括FB7023和FB7022,目前均 处于临床前研究阶段。 FB7023,为同时作用于血脂代谢通路中不同效应因子的小核酸药物。公司在积极推进临床前药理药效研 究,并计划在2025年年底确定临床前候选分子(PCC)。该药物凭借独特的作用机制,有望为动脉粥样硬化 性心血管疾病(ASCVD)的高风险人群提供全新的治疗方案,市场潜力巨大。 FB7022,为靶向血管生成素样蛋白3(ANGPTL3)的小核酸药物,ANGPTL3是调节脂质代谢的关键靶点。 临床前研究表明,食蟹猴单次皮下注射FB7022,可高效持久地降低靶标蛋白表达,并可显著降低总胆固醇( TC)和甘油三酯(TG)水平,最大降幅分别达到67%和45%,进一步的毒理研究和脱靶风险分析则证明了其良 好的安全性。目前,FB7022已提交发明专利申请,处于临床前状态。 3)内分泌领域在研小核酸药物 随着中国人口老龄化的不断加深,慢性病患病的临床需求更加多样化和精细化,公司持续在慢病领域增 大投入。基于药物市场空间和竞争格局,公司在代谢相关脂肪性肝炎(MASH))、2型糖尿病(T2DM)等内分 泌领域布局了多款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小核酸药物,目前已提交4项发明专利申请,涉及项目均处于临床前 研究阶段。 4)自主研发的小核酸递送技术平台及肝外靶向小核酸药物 公司自布局小核酸药物领域起,便以技术突破与创新引领为核心战略,优先投入资源攻克创新型肝脏组 织不同种类细胞的递送技术,以及靶向肝外组织递送载体开发难题。 公司自主研发的siRNA递送载体—ACORDE,依托内部成熟的化学合成偶联技术平台,目前该递送技术已 提交国际发明专利申请,具备自主知识产权保护基础。ACORDE递送技术是一个国际创新型的siRNA递送载体 ,通过小鼠体内研究验证,ACORDE载体可实现siRNA分子在肝脏组织不同种类细胞的有效递送,而且也具有 选择性靶向肝外组织的精准递送能力,并展现出优异的目标基因沉默效应,为后续肝外靶向小核酸药物开发 奠定了关键技术基础。基于ACORDE递送技术,公司已推进首个肝外靶点siRNA药物和首个肝内靶向内分泌药 物的早期概念性验证研发工作。 在ACORDE技术体系之外,公司同步开展其他具有组织特异性的肝外靶向递送技术的独立研发,并基于这 些全新技术路径,加大多类肝外疾病治疗方向的新药探索力度,进一步拓宽非肝靶向小核酸药物的研发边界 。在肾脏递送方向,公司设计开发了多种递送方案,并在转基因小鼠模型中实现肾组织靶标mRNA的有效敲降 ,敲降效率达到国际同类研究的先进水平。中枢神经系统(CNS)方向,公司正着力攻克药物递送中的关键 瓶颈——血脑屏障穿透问题,目前已开展多项技术路线探索,旨在实现siRNA分子高效、特异性地递送入脑 组织,为神经退行性疾病及脑部肿瘤等的治疗提供新可能。 3、高端仿制药及器械领域 1)治疗骨质疏松产品FB4001 FB4001为特立帕肽注射液仿制药,采用药械一体的预填充注射笔剂型。FB4001有效成分为特立帕肽,通 过模拟甲状旁腺激素,激活成骨细胞促进骨形成,同时短期抑制破骨细胞骨吸收并调节钙磷代谢,可显著提 升骨密度、改善骨骼微结构,用于治疗具有高骨折风险的绝经后妇女及男性骨质疏松症患者,也可用于具有 高骨折风险的糖皮质激素相关的骨质疏松症患者。特立帕肽被FDA批准用于治疗骨质疏松的促骨形成药物, 在骨折愈合和骨质量改善等场景具有显著优势。 FB4001在剂型与工艺上具有优势,其预填充注射笔给药方式与原研产品高度一致,可最大限度简化患者 操作并确保剂量精准,美国头对头临床研究显示,其可操作性与原研相当甚至更优;对比原研产品,FB4001 采用化学合成工艺生产,产品杂质少、无DNA残留,安全性更具保障,且规模化生产可优化成本。 公司已向美国FDA提交FB4001的ANDA(美国新药简略申请,即美国仿制药申请)注册申请并获《受理通 知书》,同时以“零缺陷”通过了美国FDA对FB4001ANDA上市申请的批准前现场检查(PAI,PriorApprovalIns pection),并已正式确定FB4001项目于美国市场开展商业化推广的合作伙伴。截至本公告披露日,FB4001处 于发补研究阶段,公司将持续推进FB4001项目进展,争取尽早获批并实现产品的商业化推广。 2)镇痛贴剂系列产品 公司在镇痛类产品布局中逐步丰富产品储备,产品线包含均采用热熔胶工艺的化药类贴剂与远红外治疗 贴。远红外治疗贴采用非药物干预形式,通过共振热效应,促进局部血液循环、辅助消炎、消肿和止痛;化 药类贴剂则精准搭载非甾体抗炎药的有效成分,借助贴剂实现局部药物富集,直接作用于炎症病灶以发挥消 炎镇痛功效。这两类产品在作用机制上形成科学互补,远红外治疗类产品和化药类贴剂分别通过物理和化学 方法控制疼痛,可为目标患者群体带来增效治疗体验,能充分满足临床多样化的疼痛管理需求。 (1).化药类贴剂 FB3002为一款新型局部镇痛的热熔胶贴剂,用于治疗肌肉骨骼关节疼痛。与传统橡胶贴膏相比,热熔胶 类贴剂具有低刺激过敏性、无刺鼻气味、黏贴性好、皮肤延展性好、可以贴敷于活动关节等优势;与凝胶贴 膏相比,热熔胶贴剂的粘附力更好,不易脱落,剂型更加轻薄,使用更方便;此外,公司还布局了其他用于 治疗肌肉骨骼关节疼痛的热熔胶贴剂项目,形成多元化产品矩阵。 截至本报告披露日,FB3002项目已向国家药监局提交仿制药上市许可申请并获得受理,目前FB3002处于 审评阶段,公司将积极推进该项目的申报上市进程。报告期内,公司同步进行了其他热熔胶贴剂项目的研发 ,完成小试制剂研究和质量研究工作,其中一款产品已成功实现放大生产。 (2).远红外治疗贴 远红外治疗贴,为二类医疗器械,基质由医用热熔胶和远红外陶瓷粉混合制成,通过物理治疗方式,可 用于促进局部血液循环、辅助消炎、消肿和止痛,以及颈椎病、肩周炎、腰椎间盘突出症、骨性关节炎、腰 肌劳损、软组织损伤引起的疼痛的辅助治疗。 远红外陶瓷粉可吸收环境热量并转化为特定波长的远红外线,被人体组织吸收后,产生共振热效应,扩 张局部血管、改善组织代谢,进而促进局部血液循环、辅助实现消炎、消肿和止痛效果;基材层采用先进热 熔胶技术,具有低刺激性、低过敏性、无色无味、隐形贴敷等特点,可显著提升患者使用体验。 截至目前,远红外治疗贴产品取得《医疗器械生产许可证》以及《药械注册证》,完成全部注册流程, 正式获批上市。 (二)公司所处行业情况 1、艾滋病领域 目前全球HIV疾病管理趋势已逐步进入“慢病化”管理的时代,随着病患预期寿命不断延长,HIV患者将 更加注重用药后的生活质量,对安全性高、便利性强的新药有更加强烈的用药需求。长效药物无需每日给药 ,且不经肝肾代谢,更加契合长期用药群体的用药心理。 据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的最新数据,截至2024年底,全国存活HIV感染者和AIDS患者超135万;2024年 ,新增HIV感染者和AIDS患者超10万例;新增病例中,HIV感染者男女比3.2:1,AIDS患者男女比3.8:1,性传 播占比超98%。总体而言,我国HIV感染流行情况控制在低流行水平,但国内现存HIV感染者基数大,年新发1 0-15万感染者,性传播已成为HIV主要传播途径,新增患者结构呈“年轻化+同性化”变化趋势,这类患者生 活水平、购买力、教育程度相对较高,对抗病毒治疗的用药理念更加先进,对高效、安全的新药的支付能力 与支付意愿显著提升,促进我国抗HIV药物市场整体发展。 近年,国家医保目录持续扩容,更多抗HIV创新药物纳入医保,据2023年12月31日公布的《国家基本医 疗保险、工伤保险和生育保险药品目录(2023年)》,十余款抗HIV药物已进入医保目录,患者可以通过医 保报销大部分用药费用,药品的可负担性与可及性大幅提升,终端支付能力的改善驱动国内抗HIV药物市场 发展。 根据IQVIA数据显示,预计到2027年,医保支付渠道将占国内整体HIV药物市场的60%,政府免费治疗渠 道和高端自费市场渠道各自约占20%,随着医保支持力度加大以及谈判的动态化,医保和自费渠道在中长期 还有较大的上升空间,未来,随着我国人均GDP的增长,我国在艾滋病防治领域医疗费用投入、患者终端支 付能力有望不断提升,预计我国抗HIV新药医保及自费药物市场将迎来高速发展期。 2、小核酸药物领域 小核酸药物凭借精准靶向、长效持久、研发周期短等核心优势,被业内普遍视为继小分子药物、抗体药 物之后的第三大药物类型,具备成为主流治疗手段的潜力。小核酸药物市场近年来呈现爆发式增长态势,已 成为医药行业最具潜力的高成长赛道之一。据弗若斯特沙利文数据显示,全球小核酸药物市场规模从2016年 的0.01亿美元快速增长至2022年的近38亿美元,期间复合增长率高达295%,展现出极强的市场爆发力;根据 EvaluatePharma与BCG的权威预测,2024年全球市场规模将进一步攀升至86亿美元。随着技术成熟度提升、 临床产品加速上市及应用领域持续拓展,未来市场规模有望实现持续高速增长,成长空间广阔。 小核酸药物已实现从罕见病向慢性病的重要跨越,初期在脊髓性肌萎缩症、转甲状腺素蛋白淀粉样变性 等罕见病领域取得显著疗效;而全球首款用于降低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的siRNA药物Leqvio(英克 司兰钠注射液)的成功商业化,标志着其正式进入慢性病治疗领域,应用边界得到极大拓展。目前,小核酸 药物的适应症正进一步向高血压、高血脂、乙肝等高发慢性病延伸,未来在阿尔茨海默症等中枢神经系统疾 病及肿瘤治疗领域的突破值得期待,潜在市场空间持续扩大。 国内市场虽尚未有自主研发的小核酸药物获批,但创新药企已积极投身赛道布局,多款管线进入临床阶 段,研发聚焦于慢性病等大适应症领域及肝外递送等前沿技术,随着研发进程推进,国内市场有望迎来快速 发展期,释放巨大潜力。在我国,人口基数庞大、老龄化进程加速推动慢性疾病患病人数持续攀升,临床需 求远未被满足,为小核酸药物提供了得天独厚的市场土壤。尽管递送技术(尤其是肝外递送)仍是当前发展 的核心挑战,但随着技术不断突破,小核酸药物的适用范围将进一步扩大,市场潜力有望持续释放,为行业 参与者带来长期增长机遇。 3、高端仿制药及器械领域 1)骨质疏松 目前,全球骨质疏松症患者超2亿人,预计2030年全球患者总数或突破4.5亿,随着人口老龄化加速,中 老年群体骨质疏松症高发,骨质疏松领域存在刚性药物需求。美国市场,骨质疏松症药物规模持续保持稳定 增长,受老龄化加剧、新型生物制剂的普及、患者对疾病的认知提升,2024年美国骨质疏松症药物市场规模 或达65亿美元,预计在2030年将达到90亿至110亿美元。 药物方面,抗骨质疏松症药物按作用机制可分为骨吸收抑制剂(双膦酸盐、RANKL)、骨形成促进剂(P TH)、其他机制及中药,特立帕肽是唯一经FDA批准用于治疗骨质疏松症、刺激新骨形成的药物,在骨折愈 合、骨质量改善等场景具有显著优势,临床定位差异性较强,具有较大的临床刚性需求与市场潜力。 2)镇痛贴剂领域 中国市场,据统计,我国60岁及以上人口超3亿人,占全国人口的22%,老龄化问题带动镇痛贴膏类产品 不断扩容,2022年我国外用贴膏市场达184亿元,其中,以非甾体抗炎贴剂为代表的新型化药贴膏势头强劲 ,增速快于传统中药贴膏。目前,中国非甾体抗炎贴剂尚处于起步阶段,产品竞争格局佳。 日本非甾体抗炎贴膏市场整体较为发达,技术及产品发展成熟,近年来,热熔胶贴剂作为新型贴剂,对 水凝胶贴膏等剂型的挤占与替代趋势明显,根据日本久光制药最新信息,日本非甾体抗炎贴膏类产品销售金 额已达982亿日元/年,其中热熔胶贡献超9成份额,增速强劲,中国和日本的社会结构相似,老龄化问题、 年轻人伏案、运动损伤高发,未来,随着国内老龄化问题的加深、国民健康意识的提升、以及支付端的不断 改善,将进一步促进新型贴剂市场的扩容与渗透,国内局部镇痛类贴剂市场潜力巨大。 二、经营情况的讨论与分析 2025年上半年,公司坚守创新初心,以患者至上的理念,聚焦核心产品的商业化拓展及在研发管线的高 效推进,不断夯实创新药商业化与研发的全周期竞争力;公司同步提升企业治理的规范化水平,推动合规管 理体系的常态化运转,以精细化管理提升整体营运效能,在行业变革浪潮中稳健筑牢高质量发展根基。 (一)商业化建设情况 本报告期,公司实现营业总收入5,863.98万元,较上年同期增长14.85%,主要来自核心产品艾可宁的销 售收入。报告期内,公司以渠道下沉为核心,下沉基层医疗市场,持续完善基层市场商业化运营体系;同时 ,在住院市场持续巩固首选用药品牌地位的基础上,通过差异化策略聚焦门诊高潜力需求人群,以循证医学 赋能产品,开展专业学术推广,提升临床价值与国际影响力,持续深化艾可宁商业化进程。 1、渠道下沉与政策协同助力基层市场拓展 报告期内,公司以渠道下沉为核心策略,重点深化地市及县级终端市场开拓,推动营销网络向基层医疗 场景纵深延伸。在此过程中,公司同步升级学术推广体系,助力基层医疗机构HIV诊疗能力,并依托医共体 处方流转机制,提升基层患者对创新药的可及性。此外,艾可宁续约纳入2024年国家医保常规目录成为关键 助力,显著提升了产品在基层市场的可及性。 在国家医保引导患者优先选择基层就诊的政策背景下,公司通过渠道下沉精准触达从一二线城市返回原 籍的患者群体;学术推广强化了基层诊疗能力,保障了治疗方案的规范实施;医保常规目录准入则减轻了患 者长期用药的经济负担,最终实现患者在基层场景下便捷获取药物、持续接受治疗的闭环管理,推动基层患 者覆盖规模稳步扩大。多重因素叠加形成基层市场商业化闭环,运营模式得到有效验证,为后续更大范围推 广奠定基础。 2、差异化策略精准渗透,住院门诊协同优化治疗覆盖 报告期内,在市场销售持续增长的基础上,公司逐步构建并优化市场策略框架,成功实现治疗场景的双 维度突破。 在住院市场,公司不断巩固艾可宁在HIV住院及重症治疗领域的核心地位,已在真实医疗场景中转化为 显著的治疗锚定效应,患者出院后主动选择艾可宁续贯治疗的比例及平均用药周期均得以提升,住院场景临 床信任度逐步向长期门诊治疗传导。 在门诊市场,公司围绕高潜力需求人群推进差异化布局,通过“方案优化+技术升级”双路径激活门诊 治疗需求,带动目标患者治疗启动量稳步增长。针对高病毒载量、抗病毒治疗未达标(含低病毒血症)、免 疫应答不完全等未被满足的临床需求,公司以个体化抗病毒方案适配门诊患者的差异化治疗需求,同时推动 静脉推注技术在门诊的标准化应用,以更便捷的给药方式改善患者体验。 目前,公司构建的住院-门诊治疗闭环已逐步显现协同价值。通过场景联动机制,不仅有效减少患者流 失,更借助标准化治疗路径将住院场景的临床权威性延伸至门诊,助力跨场景治疗信任度的形成,逐步形成 跨场景的品牌护城河。 3、循证医学赋能商业化拓展,学术推广深化临床价值与国际影响 报告期内,公司以高质量循证医学推动艾可宁商业化拓展,其临床研究覆盖长效抗病毒、母婴阻断、暴 露后预防等多个细分领域。研究证实,基于艾可宁的联合治疗方案可实现长效病毒抑制与免疫重建,在初治 、耐药患者中均展现显著优势,有效实现母婴阻断,MSM人群暴露后预防中依从性良好,相关成果获《AIDS 》《BMCPregnancyandChildbirth》《Retrovirology》《中国病毒病杂志》等国内外权威期刊认可。2025年 6月美国CDC最新抗逆转录病毒暴露后预防指南中,一项基于艾可宁的长效预防方案的中国人群研究被列为关 键依据,证实“长效注射(艾可宁)+短期口服”的方案安全性与依从性优于传统方案,彰显中国科研的全 球贡献。 同时,公司通过专业化学术推广深化艾可宁临床价值与国际影响,依托学术平台围绕艾可宁的真实世界 研究、药物经济学评价及临床用药经验广泛交流,提升专业领域认知度,推动其在艾滋病长效治疗中的规范 化应用及临床实践路径更新。报告期内,艾可宁相关治疗方案与研究成果在长效抗HIV专家共识交流会获专 家认可,多项研究入选全国艾滋病学术大会并引领领域发展;在日本第10届亚太艾滋病与合并感染会议(AP ACC2025)上,展示了艾可宁在长效病毒抑制及免疫重建方面的两项研究,进一步扩大中国创新药的国际学 术影响力。 (二)研发进展 2025年上半年,公司聚焦近期和中长期价值增长,持续推进以创新技术和创新制造为基础的创仿结合协 同发展的研发策略,持续强化在慢病治疗领域的技术储备与产品转化能力。各研发项目有序推进,创新药领 域不断深化技术积累,高端仿制药加速完成关键阶段任务。 1、新技术小核酸药物 公司依托在长效化药物开发领域积累的成熟经验与资源,通过内部技术迁移及外部合作协同,已快速构 建起完善的小核酸药物开发能力,所布局的小核酸创新药管线兼具创新引领性与落地可行性。在研管线聚焦 慢性病治疗领域,目前在研siRNA药物已覆盖IgA肾病、血脂异常、内分泌相关疾病、痛风、肌肉、中枢神经 系统疾病等领域,以及肿瘤治疗领域,所选靶点具有同类首创(First-in-Class)或同类最优(Best-in-Cl ass)的潜力。 IgA肾病领域,公司布局了三款靶向补体系统的小核酸药物,FB7011、FB7013和FB7014,3款产品均已提 交发明专利申请。截至本报告期末,FB7013已建立放大工艺并完成GMP批次生产,预计2025年底递交IND申请 ;FB7011,FB7014,均处于临床前开发阶段。 血脂异常领域,针对不同脂蛋白靶点布局了多款小核酸药物。本报告期,积极推进FB7023临床前药理药 效研究,并计划在2025年年底确定临床前候选分子(PCC);截至本报告期末,FB7022已提交发明专利申请 ,处于临床前状态。 此外,基于药物市场空间和竞争格局,公司在代谢相关脂肪性肝炎(MASH))、2型糖尿病(T2DM)等内 分泌领域布局了多款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小核酸药物,目前已提交4项发明专利申请,相关项目均处于临床 前研究阶段。 自主研发的递送技术平台,递送载体在小核酸药物领域是业界公认的核心技术壁垒,公司自布局小核酸 药物领域起,优先投入资源攻克肝脏组织不同细胞递送技术及肝外组织

www.chaguwang.cn & ddx.gubit.cn 查股网提供数据 商务合作广告联系 QQ:76787148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