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haguwang.cn-查股网.中国

查股网.CN

 

和元生物(688238)经营分析主营业务

 

查询个股经营分析(输入股票代码):

经营分析☆ ◇688238 和元生物 更新日期:2025-09-17◇ 通达信沪深京F10 ★本栏包括【1.主营业务】【2.主营构成分析】【3.前5名客户营业收入表】【4.前5名供应商采购表】 【5.经营情况评述】 【1.主营业务】 为基因治疗的基础研究提供基因治疗载体研制、基因功能研究等CRO服务,以及为基因药物的研发提供IND- CMC药学研究、临床样品GMP生产等CDMO服务。 【2.主营构成分析】 截止日期:2025-06-30 项目名 营业收入(元) 收入比例(%) 营业利润(元) 利润比例(%) 毛利率(%) ───────────────────────────────────────────────── 细胞和基因治疗CDMO服务(产品) 6561.67万 54.75 -4825.66万 281.88 -73.54 细胞和基因治疗CRO服务(产品) 4069.98万 33.96 2497.56万 -145.89 61.37 生物制剂、试剂及其他(产品) 1231.99万 10.28 592.07万 -34.58 48.06 再生医学服务(产品) 121.86万 1.02 24.07万 -1.41 19.75 ───────────────────────────────────────────────── 华东区(地区) 6016.81万 50.20 -1174.11万 68.58 -19.51 华北区(地区) 2713.57万 22.64 -629.56万 36.77 -23.20 华南区(地区) 1730.93万 14.44 -654.21万 38.21 -37.80 境内其他地区(地区) 926.63万 7.73 498.11万 -29.10 53.76 西南区(地区) 486.10万 4.06 207.55万 -12.12 42.70 境外(地区) 111.46万 0.93 40.26万 -2.35 36.12 ───────────────────────────────────────────────── 直销(销售模式) 1.14亿 95.40 -1959.78万 114.48 -17.14 经销(销售模式) 551.53万 4.60 247.82万 -14.48 44.93 ───────────────────────────────────────────────── 截止日期:2024-12-31 项目名 营业收入(元) 收入比例(%) 营业利润(元) 利润比例(%) 毛利率(%) ───────────────────────────────────────────────── 生物医药(行业) 2.45亿 98.74 -9397.01万 100.16 -38.35 其他业务(行业) 312.55万 1.26 14.99万 -0.16 4.79 ───────────────────────────────────────────────── 细胞和基因治疗CDMO业务(产品) 1.35亿 54.38 -1.55亿 164.72 -114.52 细胞和基因治疗CRO业务(产品) 8582.11万 34.58 5097.52万 -54.33 59.40 生物制剂、试剂及其他(产品) 2394.39万 9.65 984.13万 -10.49 41.10 其他业务(产品) 312.55万 1.26 14.99万 -0.16 4.79 再生医学服务业务(产品) 31.70万 0.13 -24.91万 0.27 -78.59 ───────────────────────────────────────────────── 华东区(地区) 1.48亿 59.46 -5968.59万 63.62 -40.45 华北区(地区) 3925.77万 15.82 -3373.17万 35.95 -85.92 华南区(地区) 2605.54万 10.50 -888.86万 9.47 -34.11 境内其他地区(地区) 2169.86万 8.74 425.67万 -4.54 19.62 西南区(地区) 884.28万 3.56 327.71万 -3.49 37.06 其他业务(地区) 312.55万 1.26 14.99万 -0.16 4.79 境外(地区) 162.07万 0.65 80.23万 -0.86 49.51 ───────────────────────────────────────────────── 直销(销售模式) 2.37亿 95.58 -9718.28万 103.58 -40.98 经销(销售模式) 785.17万 3.16 321.26万 -3.42 40.92 其他业务(销售模式) 312.55万 1.26 14.99万 -0.16 4.79 ───────────────────────────────────────────────── 截止日期:2024-06-30 项目名 营业收入(元) 收入比例(%) 营业利润(元) 利润比例(%) 毛利率(%) ───────────────────────────────────────────────── 细胞和基因治疗CDMO服务(产品) 6543.05万 57.87 -5458.18万 198.58 -83.42 细胞和基因治疗CRO服务(产品) 3921.38万 34.68 2329.28万 -84.74 59.40 生物制剂、试剂及其他(产品) 841.73万 7.44 380.30万 -13.84 45.18 ───────────────────────────────────────────────── 华东区(地区) 6713.39万 59.38 -1802.45万 65.58 -26.85 华北区(地区) 2085.10万 18.44 -1264.76万 46.01 -60.66 华南区(地区) 1100.33万 9.73 -259.51万 9.44 -23.59 其他(地区) 945.16万 8.36 425.02万 -15.46 44.97 西南区(地区) 440.49万 3.90 140.04万 -5.09 31.79 境外(地区) 21.69万 0.19 13.07万 -0.48 60.25 ───────────────────────────────────────────────── 直销(销售模式) 1.12亿 99.27 -2784.97万 101.32 -24.81 经销(销售模式) 81.98万 0.73 36.37万 -1.32 44.37 ───────────────────────────────────────────────── 截止日期:2023-12-31 项目名 营业收入(元) 收入比例(%) 营业利润(元) 利润比例(%) 毛利率(%) ───────────────────────────────────────────────── 生物医药(行业) 2.04亿 99.63 -1349.94万 100.60 -6.62 其他业务(行业) 75.71万 0.37 8.08万 -0.60 10.67 ───────────────────────────────────────────────── 基因治疗CDMO业务(产品) 1.07亿 52.24 -7249.80万 540.28 -67.76 基因治疗CRO业务(产品) 7944.77万 38.79 5113.87万 -381.10 64.37 生物制剂、试剂及其他(产品) 1760.91万 8.60 785.99万 -58.57 44.64 其他业务(产品) 75.71万 0.37 8.08万 -0.60 10.67 ───────────────────────────────────────────────── 华东区(地区) 1.08亿 52.61 -1435.19万 106.96 -13.32 华南区(地区) 3336.49万 16.29 616.44万 -45.94 18.48 华北区(地区) 3204.78万 15.65 -1364.90万 101.72 -42.59 其他(地区) 1631.70万 7.97 983.02万 -73.26 60.25 西南区(地区) 1501.61万 7.33 -137.93万 10.28 -9.19 境外(地区) 31.51万 0.15 -3.29万 0.25 -10.44 ───────────────────────────────────────────────── 直销(销售模式) 2.02亿 98.67 -1427.64万 106.39 -7.06 经销(销售模式) 197.42万 0.96 77.70万 -5.79 39.36 其他业务(销售模式) 75.71万 0.37 8.08万 -0.60 10.67 ───────────────────────────────────────────────── 【3.前5名客户营业收入表】 截止日期:2024-12-31 前5大客户共销售0.53亿元,占营业收入的21.54% ┌───────────────────────┬───────────┬───────────┐ │客户名称 │ 营收额(万元)│ 占比(%)│ ├───────────────────────┼───────────┼───────────┤ │第一位 │ 1535.54│ 6.19│ │第二位 │ 1452.69│ 5.85│ │第三位 │ 921.57│ 3.71│ │第四位 │ 788.70│ 3.18│ │第五位 │ 648.20│ 2.61│ │合计 │ 5346.70│ 21.54│ └───────────────────────┴───────────┴───────────┘ 【4.前5名供应商采购表】 截止日期:2024-12-31 前5大供应商共采购0.95亿元,占总采购额的40.41% ┌───────────────────────┬───────────┬───────────┐ │供应商名称 │ 采购额(万元)│ 占比(%)│ ├───────────────────────┼───────────┼───────────┤ │第一位 │ 2364.01│ 10.11│ │第二位 │ 2333.06│ 9.97│ │第三位 │ 1722.61│ 7.36│ │第四位 │ 1615.60│ 6.91│ │第五位 │ 1418.29│ 6.06│ │合计 │ 9453.57│ 40.41│ └───────────────────────┴───────────┴───────────┘ 【5.经营情况评述】 截止日期:2025-06-30 ●发展回顾: 一、报告期内公司所属行业及主营业务情况说明 (一)所属行业情况公司主要从事细胞和基因治疗CRO/CDMO业务,在不断积累的核心技术集群加持下, 持续为行业发展及细胞和基因治疗药物开发提供全方位支持。根据中国证监会发布的《上市公司行业分类指 引(2012年修订)》,公司所处行业为“M73研究和试验发展”和“C27医药制造业”。根据国家统计局发布 的《国民经济行业分类与代码》(GB/T4754-2017),公司所处行业为“M73研究和试验发展”中的“M731自 然科学研究和试验发展”和“M734医学研究和试验发展”,以及“C27医药制造业”中的“C276生物药品制 品制造”。根据发改委发布的《战略性新兴产业重点产品和服务指导目录(2016版)》,公司产品属于“4 生物企业”之“4.1生物医药产业”之“4.1.6生物医药服务”。 1、细胞和基因治疗行业发展情况 细胞和基因治疗是一类通过基因修饰或基因替换完成疾病治疗的先进疗法,是继小分子、大分子靶向治 疗之后的新一代精准疗法,为肿瘤、神经系统疾病、基因遗传病、感染性疾病、糖尿病等危害人民健康的疾 病提供了新的治疗理念和手段,其靶向基因的原理为疾病根治提供了可能性,引领着生物医药领域新的变革 ,近年来全球总计超过30款细胞和基因治疗产品(不含非经基因修饰的细胞疗法及RNA疗法)陆续获批上市 。 处于成长期的细胞和基因治疗有着明确的广阔发展前景,但相比于成熟疗法更容易受到宏观经济、产业 投融资环境、技术发展、临床应用进程的因素影响,而出现阶段性调整;近些年来,细胞和基因治疗与再生 医学领域的技术突破形成协同创新,产业转化及应用拓展表现积极,同时也面临跨领域技术整合与产业化标 准建立的挑战。此外,细胞和基因治疗行业呈现多元化格局,既有大型成熟企业积极布局相关管线及产品, 同时中小型及初创公司占比高,其资金实力、技术水平、运营能力、产品管线存在较大差异,必然导致行业 的出清及再发展,表现为高成长性行业发展的典型特征。 (1)细胞和基因治疗相关技术多元化发展并快速迭代基因编辑技术及递送技术创新的持续优化是推动C GT发展与突破的关键基石。随着技术的飞速发展,AI深度赋能细胞和基因治疗药物及载体研发,技术融合( 如基因编辑+AI)与国际化合作成为实现多疾病领域扩展(如心血管、神经退行性疾病)的核心驱动力,产 业技术呈现多维度及快速迭代发展的趋势,为行业带来了前所未有的机遇。 2013年CRISPR-Cas9基因编辑技术的发明标志着这一领域的转折点,使科学家能够以前所未有的精确度 和效率修改DNA序列。近年来通过AI技术融合更高效的提升了基因编辑技术研究进展,例如2025年7月,Prof luent在《Nature》上发表了完全由AI设计开源的基因编辑工具OpenCRISPR-1,具有极低的脱靶效应和低免 疫原性,兼容碱基编辑能力,为提高基因编辑疗法的可及性和降低成本铺平了道路。在递送技术方面,病毒 载体(如腺相关病毒AAV、慢病毒)的优化大幅提高了基因传递的效率和安全性。与此同时,非病毒载体( 如脂质纳米颗粒)的进步则降低了免疫反应风险及载体靶向性,并提升了大规模生产的可行性。例如,脂质 纳米颗粒(LNPs)技术的进步使得mRNA递送更加高效,为细胞和基因治疗提供了新的途径。 多维度技术突破与融合催生出了更多创新的细胞和基因治疗方式,例如在体内CAR-T方向上,UmojaBiop harma的VivoVec平台利用慢病毒载体在体内生成CAR-T细胞,其首个产品UB-VV111已于2024年8月获得FDA的I ND批件进入临床阶段;2025年6月Capstan公司宣布,其基于tLNP技术的体内CAR-T细胞疗法正式开始I期临床 试验,用于治疗B细胞介导的自身免疫疾病。此外,结合行业全产业链条的技术升级,如自动化封闭式生产 工艺、新型生物反应器技术及先进的培养、修饰、扩增体系,逐步解决细胞和基因治疗药物生产工艺复杂, 成本高,周期长等技术瓶颈,从而更好地提升细胞和基因治疗产品的安全性、有效性及可及性。 (2)细胞和基因治疗产品开发与商业化进程持续加速全球细胞和基因治疗领域的相关产品正大规模走 向临床。据最新的《Gene,Cell,&RNATherapyLandscape:Q22025QuarterlyDataReport》报告显示,截至2025 年上半年,全球已拥有累计超过4469条基因治疗(包括基因治疗及基因修饰的细胞治疗)、非基因修饰的细 胞疗法与RNA疗法管线。其中在2210条基因治疗管线中,388个项目处于II期临床及之后。新的关注市场包括 心血管、神经系统、血液学及自身免疫性疾病领域。与去年同期相比,全球临床前管线总数量及处于II期及 更高阶段的临床管线数呈现增长趋势。 图1、全球细胞和基因治疗管线及适应症分布情况 (来源:ASGCT2025Q2) 随着大量细胞和基因治疗产品临床中后期的管线数量快速上升,获批药物不断增加。据相关统计数据显 示,2025年截至7月,当年全球共5款细胞和基因治疗产品(包括基因治疗、基因修饰的细胞治疗及非基因修 饰的细胞疗法)在不同国家获批上市,其中中国上市药物共3款。 (3)海外创新药投融资仍阶段性承压,国内细胞治疗领域有所回暖作为生物医药未来发展趋势的细胞 和基因治疗行业,其发展需要大量的资金投入,宏观层面投融资环境的变化成为行业发展表现的重要影响因 素。据医药魔方InvestGO数据库数据统计,2025年上半年,中国创新药共发生融资事件194起,同比下降6.7 %,融资总金额33.4亿美元,同比上涨42.8%;海外融资事件253起,同比下降11.2%,海外融资总金额133.8 亿美元,同比下降9.8%;海外创新药资本市场表现较去年同期有所下降,国内创新药资本市场出现回暖,尤 其在细分领域呈现显著分化。 在中国细胞和基因治疗领域,2025年上半年融资总额约4.09亿美元,相较于2024年上半年的2.57亿美元 ,融资总额有所增长。同时,融资事件数从2024年上半年的53件上升至62件,细胞和基因治疗领域的投融资 活动呈现上升趋势,尤其是细胞疗法投资事件上升明显。同时,从中国CGT企业融资事件数在全国医药企业 总占比数据上可以看到2025年上半年同比增长了2.6%,反映出资本市场对CGT细分领域的长期价值仍然保持 认可。 (来源:医药魔方InvestGO数据库数据,数据截取时间自2025年6月30日,图表经整理)在细胞和基因 治疗市场活跃度增加的趋势下,对CRO/CDMO企业迎来了更多的增长机遇,然而由于细胞和基因治疗研发和生 产存在难度大、周期长、成本高等特点,这使得新药企业投融资和研发管线复苏和扩张后,需要时间才能转 化为CRO/CDMO的业务收入,因此CRO/CDMO企业在短期内较难以实现快速收入增长。此外,细胞和基因治疗CR O/CDMO行业的竞争在短期内仍将保持较为激烈的态势,研究及生产外包订单的市场价格竞争修复仍需时间。 对于领先的细胞和基因治疗CDMO企业而言,在阶段性承受压力的同时,依然具备长期发展的机会。 (4)细胞技术应用于再生医学领域,市场前景潜力巨大近年来,细胞治疗技术在再生医学领域的应用 不断取得突破性进展,其技术进步和市场潜力愈发显著。根据近期的研究动态,干细胞治疗正逐步进入临床 应用的新阶段。例如,2025年2月,海军军医大学的研究团队在《Cytotherapy》发表了一项突破性研究,首 次证实了单次注射冷冻保存的脐带间充质细胞(UC-MSCs)对膝骨关节炎的长期疗效,这一成果验证了细胞 治疗技术在慢性疾病治疗中的有效性;2025年5月,上海第六人民医院的研究团队成功完成全球首例诱导多 能干细胞(iPSC)衍生的基因修饰间充质干细胞注射液的临床输注,用于治疗间质性肺病患者,首例受试者 肺功能指标初步显示改善趋势。随着干细胞再生医学技术的突破和市场的成熟,干细胞治疗的临床应用有望 进一步推广,尤其是在组织修复、器官再生以及疾病治疗等方面,展现出广阔的前景,也为干细胞治疗的商 业化和市场拓展奠定了坚实基础。 技术突破不仅带来了临床治疗的新方向,也为细胞治疗技术的商业化和市场拓展提供了更大的发展空间 。据前瞻产业研究院的数据显示,2024年中国干细胞市场规模预计达到265亿元人民币,预计同比增长14%。 然而,市场的快速增长也给行业带来了挑战,如竞争格局加剧、产品质量参差不齐等问题制约着产业升级。 未来行业需进一步强化质量管控,丰富产品线布局,并加速技术成果转化,推动产学研深度融合。在此过程 中,再生医学的技术复杂性将催生出对CDMO服务的新需求。 此外,细胞治疗产品在再生医学领域的应用高度依赖于高质量的起始细胞资源,这些细胞资源包括来源 于患者自身的细胞及来自健康供体的细胞,例如脐带血、骨髓和脂肪组织中的干细胞。因此,完善且规范的 干细胞采集、制备和储存流程,是推动再生医学领域细胞技术发展的关键基础。据前瞻产业研究院报告显示 ,干细胞的采集制备储存为我国干细胞最成熟的产业化项目,市场规模接近160亿元。然而,中国整体干细 胞存储率在3%以下,与发达国家15%-20%的储存率相比存在巨大差距,基于我国每年1000万以上的新生儿人 数,参考发达国家,干细胞存储仍有巨大的市场空间。在此背景下,市场对合规化、智能化干细胞存储平台 的需求日益增长,以满足未来潜在的需求和行业发展的高标准要求。 (5)多层次政策法规出台,持续推动国内细胞和基因治疗行业发展国家及各地方政府继续加大对细胞 和基因治疗的支持力度,陆续出台一系列政策和产业支持措施及行动计划,为行业发展指出明确方向,提供 了政策源动力和持续发展的动能。同时,监管部门出台的一系列指南对于药物开发进一步规范,保障了行业 长期健康发展,促进了创新药对于高水平、高规格的CRO/CDMO需求。 2025年,国家、地方及监管部门等多维度出台并实施部分促进细胞和基因治疗产业发展、医保支付端优 化等政策及指引性文件,有助于提升创新药企业研发热情和商业化动力。 2、细胞和基因治疗行业发展基本特点 (1)细胞和基因治疗产品的种类多样,所涉及的适应症范围广泛细胞和基因治疗领域涵盖了多种类型 的产品,其中包括基于AAV病毒载体的基因治疗、经基因修饰及非基因修饰的免疫细胞/干细胞等细胞治疗、 溶瘤病毒产品等。这些高度多样化的产品种类为该行业的发展带来了广阔的机遇。同时,随着mRNA、外泌体 等非病毒载体、再生医学等新技术的不断涌现,细胞和基因治疗产品的种类不断丰富,并向更多更广泛的适 应症拓展,除肿瘤以外,还应用于神经系统、代谢系统、血液、肌肉、心血管、自体免疫等疾病治疗领域, 为人类健康带来更多希望。此外,除了单一类型产品的发展,还出现了先进疗法的联合治疗,不仅为患者提 供了更好的疗效,也为整个行业健康发展提供了支持。 (2)细胞和基因治疗核心技术发展依托基础研究,中小型创业企业和高等院校是重要力量细胞和基因 治疗的核心技术大多源自基础科学研究。例如,基因编辑技术(如CRISPR-Cas9)、腺相关病毒(AAV)载体 的开发与优化,以及CAR-T细胞疗法的早期研究,最初均由学术研究团队发现并开发。这些基础研究成果为 细胞和基因治疗的临床应用奠定了坚实的技术基础。与此同时,中小型初创生物技术公司和高等院校在细胞 和基因治疗领域扮演了重要角色。它们不仅是基础研究的推动者,也是技术创新的引领者。根据麦肯锡的数 据分析,全球前20的药企仅发起了2%的细胞和基因治疗(GCT)临床前研究和5%的临床试验,并且仅拥有4% 和13%的细胞与基因治疗资产。相比之下,其余管线主要由中小型初创生物技术公司或高等院校引领。 (3)CRO/CDMO公司是推动细胞和基因治疗行业发展的中坚力量提供研发和生产外包服务(CRO/CDMO) 的组织能够以专业技术和丰富经验加速新药开发流程、降低新药开发失败风险,已逐步成为制药产业链的关 键环节。 细胞和基因治疗药物开发及生产主要有三大技术门槛:一是需完备的基础底层技术,如基因治疗依赖腺 相关病毒载体等,细胞治疗需高效基因转导载体等,关键技术创新是企业核心竞争力;二是生产工艺开发门 槛高,基因治疗面临大规模培养、纯化等挑战,细胞治疗生产复杂且质控严,需长期投入和项目积累,新进 入者壁垒高。三是GMP生产体系壁垒,大规模、高灵活性的GMP平台是重要竞争力,其建设需大额资金及对多 领域的深刻理解,新进入者因缺乏积累面临高壁垒。因此细胞和基因治疗产品开发须依托于高度复杂的技术 体系、高难度的工艺开发要求、高标准的质量体系、严苛的法规监管要求、规模化生产能力及丰富的开发及 商业化经验。此外,相较传统药物开发,细胞和基因治疗行业产业化、商业化的经验有限,但研发管线丰富 、药物用法用量多变,且初创生物技术公司容易受到工艺开发能力、GMP生产经验、临床申报相关法规知识 的限制,而研发和生产外包服务(CRO/CDMO)组织则能够以专业技术和丰富经验加速新药开发流程、降低新 药开发失败风险,逐步成为制药产业链的关键环节推动行业发展。 根据Frost&Sullivan《2025年中国医药CDMO行业发展洞察蓝皮书》显示,2023年中国医药研发投入外包 率为46.6%,美国外包率为55.8%,随着研发专业化分工、供应链多元化需求的不断增加,外包率有进一步提 升的空间;而细胞和基因治疗因技术门槛远高于传统医药,表现出更高的外包渗透率,据J.P.Morgan统计, 全球基因治疗外包渗透率超过65%;从长期来看,随着细胞和基因治疗行业的不断发展以及外包需求的持续 增长,CDMO企业有望通过技术创新、优化服务和提升效率来增强自身的竞争力,从而在市场中占据更重要的 位置。 3、公司所处行业发展及行业地位 医药研发和生产外包服务产业链涵盖从药物发现到上市商业化生产的各阶段,可以为不同规模的制药企 业、医院等提供药物研究和开发服务。公司所在的细胞和基因治疗CRO/CDMO细分领域,具有医药研发和生产 外包服务产业普遍发展的特点,同时由于该细分行业所处发展阶段以及技术复杂性,较传统的小分子、大分 子医药研发和生产外包服务行业,表现出了高技术门槛、高成长性、高外包渗透率等不同特征。 (1)细胞和基因治疗CRO服务领域细胞和基因治疗CRO服务覆盖药物发现、临床前研究、临床研究阶段 。鉴于细胞和基因治疗偏早期的行业发展特点,该等服务现阶段多集中于临床前及更早期研究阶段,所服务 客体为科研院所、药物开发企业的细胞和基因治疗先导研究。得益于政策支持、市场需求增加和技术进步等 多重因素驱动,国内细胞和基因治疗CRO服务市场保持较稳健的增长。 公司积极发现客户市场新需求,不断拓展细胞和基因治疗CRO服务场景,在多组学研究、研究级基因递 送载体生产服务、细胞和基因功能研究服务及测序服务等方面持续扩大客户群体。目前累计服务超过14000 家研发实验室客户,市场覆盖率不断扩大,进一步巩固了公司在细分领域的行业地位。 (2)细胞和基因治疗CDMO服务领域细胞和基因治疗CDMO服务提供药物临床前研究、临床研究及商业化 生产各阶段的相关工艺开发和生产服务,是解决细胞产品和基因治疗载体生产难题的核心供应环节。技术研 发能力、工艺开发能力、GMP生产和质量控制能力等构成CDMO技术门槛,也是企业竞争力的主要依托。细胞 和基因治疗行业的中小型及初创企业由于工艺和生产能力不足,创新产品需要CDMO企业完成药物生产的关键 环节;大型企业因技术布局、产能及成本等因素也需部分依托CDMO企业赋能,从而对于CDMO市场需求持续扩 大。根据HorizonGrandViewResearch研究报告显示,2023年,全球细胞和基因治疗CDMO市场规模估计为49.8 62亿美元,预计到2030年全球市场将达到274.499亿美元,2024年至2030年期间的年复合增长率为27.6%;预 计到2030年中国细胞和基因治疗CDMO市场的收入将达到44.793亿美元,2024年至2030年复合年增长率预计为 28.9%。可见,全球及国内细胞和基因治疗CDMO市场有着较好的增长空间。 由于CDMO市场变化与创新药企业的研发需求、研发投入和外包比例紧密相关,在上一轮国内细胞和基因 治疗CDMO市场快速发展阶段,催生出大量不同规模的CDMO公司,引发了行业竞争加剧;而近几年下游细胞和 基因治疗企业融资不畅,药物研发管线推动及研发投入放缓,CDMO需求端被动下降带来供给侧的快速挤压, 使CDMO市场行情价格处于历史较低水平,同时对交付条件等方面提出更为苛刻的要求,导致CDMO公司技术服 务成本上升。目前正处于产能周期中的“供给出清”阶段。 公司深耕细胞和基因治疗领域十余年,拥有强大的技术储备,包括AAVNeO新型AAV载体开发技术、LVVNe O慢病毒筛选平台、BigAdenO全新腺病毒包装系统、LNPNeO新型核酸药物递送平台、CytoNeO高产细胞株开发 平台以及PacNeO病毒高滴度包装系统平台,并拥有8种以上基因载体、多种免疫细胞及干细胞治疗产品的规 模化生产能力,在技术多样性和创新性方面具有显著优势;此外,公司拥有11条GMP载体生产线与18条GMP细 胞生产线,具备5L-500L质粒发酵规模和50L-2000L悬浮细胞培养规模,产线数量与产能规模位居国际行业前 列,是国内为数不多能够为细胞和基因治疗产品开发提供从DNA到NDA一站式服务的企业,能够帮助客户在一 个场地内完成从药物开发、临床试验到商业化生产服务。截至报告期末,累计获得IND批件52项,涉及溶瘤 病毒产品、AAV基因治疗产品、慢病毒产品、免疫细胞及干细胞治疗产品、质粒及mRNA产品等多个领域;公 司已累计承接细胞和基因治疗CDMO项目数量超过540项,服务经验位居国内行业前列。同时,基于在细胞和 基因治疗领域多年的技术积累,其坚实的技术能力、完善的质量体系及丰富的项目经验,使公司具备向相关 领域破圈的能力。 细胞和基因治疗与再生医学的技术融合不断深化,推动产业转化加速,但跨领域技术整合与产业化标准 缺失仍是突出挑战,再生医学的技术复杂性为CDMO服务创造了新的市场需求。公司发现并快速跟进技术市场 变化,依托既有项目经验,结合先进细胞制备工艺、完善检测方法及专业实验室,建立全资子公司和元和美 ,快速构建起从细胞存储、原料生产到临床转化的服务能力,将公司技术服务范围从基础研究、新药研发延 伸至再生医学领域。 (二)主营业务情况和元生物聚焦细胞和基因治疗技术服务领域,专注于为细胞和基因治疗的基础研究 提供基因治疗载体研制、基因功能研究、药物靶点及药效研究等CRO服务;为细胞和基因治疗药物的研发提 供工艺开发及测试、IND-CMC药学研究、临床样品及商业化产品的GMP生产等CDMO服务;为再生医学及抗衰领 域提供细胞制备、重组蛋白/外泌体等细胞衍生物生产、细胞存储等技术服务。公司拥有近5000平方米研发 中心及77000平方米临港新片区和元智造精准医疗产业基地(简称“临港产业基地”),基于公司自主搭建 的分子生物学平台、实验级病毒载体包装平台、细胞功能研究平台、SPF级动物实验平台、临床级基因治疗 载体和细胞治疗工艺开发平台、质控技术研究平台及细胞存储平台等全面的技术平台,为客户提供全方位细 胞和基因治疗CRO/CDMO服务,贯穿了药物发现、临床前药学研究、临床及商业化生产各阶段及其他健康领域 的应用。 1、主要产品及服务 公司聚焦并深耕细胞和基因治疗CRO/CDMO领域多年,具备丰富的覆盖腺相关病毒、溶瘤病毒、细胞治疗 等领域主流细胞和基因治疗的载体技术、工艺和GMP生产经验,公司围绕细胞和基因载体研发和大规模生产 工艺开发打造形成了两大核心技术集群,为科研院所、新药研发企业、医疗机构等提供全方位细胞和基因治 疗及其他健康领域CRO和CDMO服务。此外,公司还从事生物原料、生物制剂、试剂及其他产品的生产与销售 。 2、主要经营模式 (1)商业模式公司采取了“院校及机构合作+细胞基因治疗先导研究+细胞基因治疗产业化”模式不 断满足客户不同的需求。1)通过服务科研院所,加强对基础科学、细胞和基因治疗先导研究发展趋势的追 踪,保持自身技术的先进性,并通过与医疗机构、政府等多方位合作,深入了解市场需求并扩大业务应用场 景;2)通过覆盖先导研究,从细胞和基因治疗的理论基础和转化源头出发,提升CRO/CDMO业务布局和技术 研发、储备方向的精准性,同时关注市场动态和业务机会;3)通过提供细胞、各类载体制备工艺开发和GMP 生产服务,在助力细胞和基因治疗药物、再生医学产品等开发和产业化的同时,能够深入把握前沿技术工艺 的发展方向,持续积累技术诀窍Know-how,不断提高核心技术竞争力。 该商业模式下,公司可提供从细胞和基因治疗先导研究到药物及再生医学产品商业化的全方位服务,产 生业务协同效应,不断巩固技术研发基础,持续提升市场竞争力。 (2)研发模式公司高度重视研发效率,采用自行研发模式,不断形成自有知识产权。公司的研发需求 主要来源:1)根据市场需求趋势发起的新型或改良型基因治疗载体及细胞技术开发;2)根据细胞和基因治 疗行业技术趋势发起的新型载体及细胞技术开发;3)项目运行过程中产生的产品、技术及工艺研发需求。 公司围绕研发需求持续开展基因治疗载体、细胞技术的研发和大规模生产技术研究,形成公司两大核心技术 集群,可以持续强化基础底层技术水平及产业化细胞和基因治疗开发服务能力。 (3)采购模式公司采用合格供应商制度,对潜在供应商的基本概况、经营状况、质量管理体系等方面 进行审查,并将审查合格的供应商纳入采购范围,所需物料均在合格范围内采购。公司采购模式主要为自主 采购,采购方式包括按料下单和策略备料。 (4)销售模式由于细胞和基因治疗CRO/CDMO服务技术门槛高,高度定制化,公司主要采用直接销售模 式,辅助经销代理。在直销模式下,1)面向科研类客户:公司主要通过拜访上述机构的课题组、召开技术 研讨会等方式,了解各课题组的研究重难点,以及需要CRO机构提供的技术服务内容,形成订单;2)面向新 药研发企业及医疗机构:公司通过参加行业展会、收集整理行业动态、销售人员直接拜访客户等方式了解客 户需求,明确技术服务内容后,由公司技术人员提供定制化的详细技术方案和报价,经公司质量部门、GMP 生产部门和财务部门等确认,最终与客户达成一致后,签订商务合同,形成订单。 二、经营情况的讨论与分析 报告期内,国内生物医药领域机遇与挑战交织并存,呈现出蓬勃发展与激烈竞争的复杂态势,公司坚守 “客户第一”“守正创新”的核心经营理念,聚焦细胞和基因治疗CRO/CDMO主营业务,以乐观稳健的姿态应 对变化,持续高效推进客户资源储备,积极推行各项提质增效举措,不断练好内功,为业务

www.chaguwang.cn & ddx.gubit.cn 查股网提供数据 商务合作广告联系 QQ:76787148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