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haguwang.cn-查股网.中国

查股网.CN

 

南模生物(688265)经营分析主营业务

 

查询个股经营分析(输入股票代码):

经营分析☆ ◇688265 南模生物 更新日期:2025-05-24◇ 通达信沪深京F10 ★本栏包括【1.主营业务】【2.主营构成分析】【3.前5名客户营业收入表】【4.前5名供应商采购表】 【5.经营情况评述】 【1.主营业务】 基因修饰动物模型及相关技术服务。 【2.主营构成分析】 截止日期:2024-12-31 项目名 营业收入(元) 收入比例(%) 营业利润(元) 利润比例(%) 毛利率(%) ───────────────────────────────────────────────── 科学研究和技术服务业(行业) 3.78亿 99.28 1.73亿 99.54 45.76 其他业务(行业) 275.44万 0.72 79.64万 0.46 28.91 ───────────────────────────────────────────────── 标准化模型(产品) 1.65亿 43.22 9734.98万 55.95 59.08 模型繁育(产品) 9005.94万 23.62 2600.52万 14.95 28.88 药效评价和表型分析(产品) 5320.49万 13.96 2080.09万 11.96 39.10 定制化模型(产品) 3390.56万 8.89 1859.98万 10.69 54.86 饲养服务(产品) 2996.53万 7.86 765.19万 4.40 25.54 其他模式生物技术服务(产品) 658.15万 1.73 278.84万 1.60 42.37 其他业务(产品) 275.44万 0.72 79.64万 0.46 28.91 ───────────────────────────────────────────────── 境内(地区) 3.25亿 85.36 1.36亿 77.92 41.66 境外(地区) 5305.74万 13.92 3761.69万 21.62 70.90 其他业务(地区) 275.44万 0.72 79.64万 0.46 28.91 ───────────────────────────────────────────────── 直销(销售模式) 3.78亿 99.28 1.73亿 99.54 45.76 其他业务(销售模式) 275.44万 0.72 79.64万 0.46 28.91 ───────────────────────────────────────────────── 截止日期:2024-06-30 项目名 营业收入(元) 收入比例(%) 营业利润(元) 利润比例(%) 毛利率(%) ───────────────────────────────────────────────── 标准化模型(产品) 7142.90万 40.39 3559.27万 45.61 49.83 模型繁育(产品) 4504.38万 25.47 1657.51万 21.24 36.80 模型技术服务(产品) 4223.70万 23.88 1532.90万 19.64 36.29 定制化模型(产品) 1680.71万 9.50 1022.42万 13.10 60.83 其他业务(产品) 133.44万 0.75 31.63万 0.41 23.71 ───────────────────────────────────────────────── 截止日期:2023-12-31 项目名 营业收入(元) 收入比例(%) 营业利润(元) 利润比例(%) 毛利率(%) ───────────────────────────────────────────────── 科学研究和技术服务业(行业) 3.65亿 99.59 1.55亿 100.02 42.56 其他业务(行业) 151.94万 0.41 -3.27万 -0.02 -2.15 ───────────────────────────────────────────────── 标准化模型(产品) 1.41亿 38.56 7324.17万 47.15 51.82 模型繁育(产品) 9853.84万 26.88 2710.34万 17.45 27.51 药效评价和表型分析(产品) 4966.10万 13.55 1821.65万 11.73 36.68 定制化模型(产品) 3936.59万 10.74 2295.97万 14.78 58.32 饲养服务(产品) 3021.69万 8.24 1193.72万 7.68 39.51 其他模式生物技术服务(产品) 591.17万 1.61 190.98万 1.23 32.31 其他业务(产品) 151.94万 0.41 -3.27万 -0.02 -2.15 ───────────────────────────────────────────────── 境内(地区) 3.25亿 88.61 1.23亿 79.48 38.01 境外(地区) 4023.07万 10.98 3190.62万 20.54 79.31 其他业务(地区) 151.94万 0.41 -3.27万 -0.02 -2.15 ───────────────────────────────────────────────── 直销(销售模式) 3.65亿 99.59 1.55亿 100.02 42.56 其他业务(销售模式) 151.94万 0.41 -3.27万 -0.02 -2.15 ───────────────────────────────────────────────── 截止日期:2023-06-30 项目名 营业收入(元) 收入比例(%) 营业利润(元) 利润比例(%) 毛利率(%) ───────────────────────────────────────────────── 标准化模型(产品) 6888.15万 38.10 --- --- --- 模型繁育(产品) 4918.42万 27.21 --- --- --- 药效评价及表型分析(产品) 2349.97万 13.00 --- --- --- 定制化模型(产品) 2088.09万 11.55 --- --- --- 饲养服务(产品) 1453.39万 8.04 --- --- --- 其他模式生物技术服务(产品) 327.34万 1.81 --- --- --- 其他(补充)(产品) 52.16万 0.29 --- --- --- ───────────────────────────────────────────────── 【3.前5名客户营业收入表】 截止日期:2024-12-31 前5大客户共销售0.79亿元,占营业收入的20.83% ┌───────────────────────┬───────────┬───────────┐ │客户名称 │ 营收额(万元)│ 占比(%)│ ├───────────────────────┼───────────┼───────────┤ │客户1 │ 2445.59│ 6.41│ │客户2 │ 1929.18│ 5.10│ │客户3 │ 1605.70│ 4.24│ │客户4 │ 1137.24│ 3.00│ │客户5 │ 782.99│ 2.07│ │合计 │ 7900.69│ 20.83│ └───────────────────────┴───────────┴───────────┘ 【4.前5名供应商采购表】 截止日期:2024-12-31 前5大供应商共采购0.40亿元,占总采购额的25.80% ┌───────────────────────┬───────────┬───────────┐ │供应商名称 │ 采购额(万元)│ 占比(%)│ ├───────────────────────┼───────────┼───────────┤ │供应商1 │ 1267.11│ 8.12│ │供应商2 │ 986.53│ 6.32│ │供应商3 │ 770.89│ 4.94│ │供应商4 │ 552.54│ 3.54│ │供应商5 │ 449.50│ 2.88│ │合计 │ 4026.58│ 25.80│ └───────────────────────┴───────────┴───────────┘ 【5.经营情况评述】 截止日期:2024-12-31 ●发展回顾: 一、经营情况讨论与分析 2024年是充满挑战的一年,面对全球经济增长放缓、生物医药行业投融资阶段性调整、国际地缘政治形 势日趋复杂、行业竞争加剧等影响,南模生物秉承“编辑基因,解码生命”的经营理念砥砺奋进,攻坚克难 ,在董事会及管理层的领导下,围绕公司发展战略,在研发、销售、生产、管理等方面实施多项举措,实现 业绩扭亏为盈。 报告期内,公司坚持创新驱动,鼓励研发创新,增强核心竞争力;持续开拓海外市场,加强全球化市场 布局与渗透;塑造品牌形象,拓宽销售渠道,提升客户服务体验;利用信息化提升公司流程效率和内控管理 ,强化执行各项提质增效措施,促进公司可持续发展。报告期内,公司实现营业收入38,123.95万元,同比 增长4.01%;归属于母公司所有者的净利润约为649.55万元,实现扭亏为盈;归属于母公司所有者的扣除非 经常性损益的净利润约为-1,550.96万元,同比减亏60.75%。 报告期内,公司重点开展了以下工作: (一)坚持创新驱动 实验小鼠作为中国最重要的实验动物类型之一,对于推动基础研究和应用研究的进步具有不可替代的重 要性。多年来,公司打造了一条供应稳定、来源安全可靠且成本可控的实验动物模型供应链,以保障客户试 验的及时高效开展;公司坚持以市场需求为导向,以药物研发新趋向为指引,累计研发构建了超过21,000种 模型,其中自主研发标准化模型13,000余种,为客户提供了8,200余种的定制化模型。 标准化模型方面,公司基于不同的应用方向,针对备受瞩目的ADC药物开发,新推出了GPC3、CD79A、CD 70等靶点人源化小鼠模型10余种;针对热度持续上升的双抗、多抗药物开发,新推出了h4-1BB/hCD27、hCD3 EDG/hGPC3、hCD28/hCD3EDG/hCD19等双、多靶点人源化小鼠20余种;针对小核酸药物的开发,新推出了CIDE B、PCSK9、XDH等靶点人源化小鼠模型30余种;在细胞治疗研究领域,基于公司的重度免疫缺陷小鼠模型M-N SG,推出了M-NSG-hIL6/hIL6R、M-NSG-hTHPO等新型重度免疫缺陷小鼠模型,进一步增加可评价的人类免疫 细胞种类。针对不同的疾病领域,在肿瘤治疗方向,继续丰富同种移植模型和CDX模型60余种;在免疫性疾 病治疗方向,推出了MRGPRX2、IL17A、CFB、APRIL等药物靶点人源化模型;在代谢疾病治疗方向,推出了GL P1R、INHBE、LPA、CB1、MC4R等药物靶点人源化模型;在罕见病治疗方向,推出了Alport综合征、戈谢病、 IgG4相关性疾病等动物模型。同时公司iPSCs疾病研究模型平台拥有多年培养干细胞的经验和干细胞基因编 辑技术,已建立稳定的iPSCs诱导系统,可以提供高效的疾病研究模型。 模型定制方面,公司针对非致死基因敲除和点突变Crispr/Cas定制项目,推出3个月交付F0纯合子的技 术更新,相较于之前6个月的流程,能减少繁育代次,快速扩繁,提高了科研客户的研究效率。 模型验证方面,首先,研发团队针对市场研发火热的抗体药物、ADC药物、小核酸药物、细胞治疗等方 向,对相应靶点人源化小鼠进行验证,共完成了INHBE、FCRN、DLL3、GCGR、IL-5R、CFB、CRBN、Aβ等重要 靶点超过200种人源化品系表达的验证数据;其次,针对多个重度免疫缺陷鼠衍生品系开展体内免疫系统重 建工作,丰富现有数据,满足相关小分子药物临床前药效、PK和毒理评价需求;同时,针对迅速扩张的自身 免疫疾病市场,及不断升温的罕见病研究热点,完善相应小鼠模型的表达及表型数据,包括关节炎、炎症性 肠病(IBD)、高苯丙氨酸血症(HPA)、IgG4、Alport综合症等多种小鼠模型。 全人源抗体小鼠模型研发方面,公司成功构建了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人源化抗体转基因小鼠SmocMab品 系,该品系在携带人源抗体重链和轻链可变区基因簇的同时,破坏鼠源抗体重链和Kappa轻链可变区的表达 ,产生的抗体因此具有人源的可变区序列。该品系相较于野生型小鼠,免疫系统功能正常,在抗原刺激下可 高效产生针对抗原的全人源抗体,所产生抗体具有丰富的多样性,有望成为抗体药物研发重要的工具模型。 公司正在基于SmocMab品系搭建全人源抗体发现技术平台,实现从体内靶点验证到抗体药物分子发现的全流 程人源抗体发现服务,加速抗体药物研发进程;同时公司还在持续开发全人源单重链抗体、共轻链抗体等模 型,进一步满足客户多样化的抗体发现需求,持续拓宽业务领域。 报告期内,公司新获得国内发明专利3项,有1项发明专利届满失效,截至报告期末,公司已拥有国内外 专利30项,均为发明专利。报告期内,公司获得上海市浦东新区大企业开放创新中心(GOI)认定,公司子 公司砥石生物获得上海市金山区企业技术中心认定;公司副总经理、核心技术人员孙瑞林博士入选“上海市 东方英才计划拔尖项目(综合平台)”、“浦东新区明珠领军人才”;公司研发部李双博士获评“上海市白 玉兰人才计划浦江项目”;同时,为鼓励员工创新精神,新设了发明专利奖、论文奖、项目奖等科研激励, 得到了积极响应,为公司长期稳定发展奠定基础。 (二)开拓海外市场 报告期内,公司持续开拓境外市场,优化海外销售团队,通过现场拜访深入了解客户需求和满意度,积 极改进服务质量,新进入多家知名制药公司供应商库,并与其签订框架协议,实现订单稳定增长。公司积极 参与国际领先的生命科学及生物医药产业学术交流活动,更好地熟悉世界生物医药研究的最新前沿领域,累 计参加美国癌症研究协会年会(AACR)、美国生理学会年会(APS)、美国毒理学会(SOT)年会、美国生殖 免疫学会年会(ASRI)、美国基因与细胞治疗学会(ASGCT)年会、美国糖尿病学会(ADA)年会、美国神经 科学学会年会(SfN)、美国细胞生物学学会和欧洲分子生物学组织联合大会(ASCB&EMBO)等近20场国际学术 会议,宣传公司产品及服务,并在AACR、SITC、AAI、ASHG等国际会议展示多篇海报,提高公司的知名度和 认可度;同时,增加日本、法国、韩国等海外的代理商合作,扩大客户覆盖面。 报告期内,海外业务收入占比约为14%,较去年增长约32%。报告期末,海外BD人员约十余人,2025年将 持续扩充BD团队,尤其是加大在Boston、StateofCalifornia等生物医药发达地区的BD招聘力度,有望加快 境外市场渗透率,提升海外收入增速及占比。 报告期末,公司共有九个生产研发基地,总产能约为14万笼位,分布在上海、广东、北京,并在美国设 有子公司。报告期内,美国子公司在美国Texas购置的房产作为美国基地,除用于美国子公司的办公场所外 ,部分办公室和实验室将作为生物医药孵化器,吸引部分生物医药初创公司入驻,公司同时为其提供CRO服 务。 (三)塑造品牌形象 公司注重品牌形象的塑造,密切关注市场需求的变化,分析国内外市场供需情况、工业客户、科研客户 等相关情况,制定差异化的市场布局、产品策略,为新老客户提供全方位的技术支持和售后服务,确保客户 在使用模式动物的过程中得到及时充分的帮助和支持。2024年公司新签订单4.07亿元,新签订单增长率为8% ,仍保持增长态势,为公司未来业务的增长奠定了基础。公司围绕模式生物专注于建设从基因修饰动物模型 构建到表型分析及药理药效评价的一站式服务体系,长期保持与知名科研客户和工业客户的稳定合作,报告 期内,公司为超950家科研客户,超720家工业客户提供动物模型产品及服务,科研客户与工业客户收入占比 约为6:4。报告期内,公司参加了国际生物医药大会暨展览会、细胞生物学学术大会、IBIEXPO生物创新药 产业大会、中国实验动物科学技术年会、全国免疫学学术大会等50多场科研及行业展会,通过品牌宣传拓展 了获客渠道;公司还注重新媒体运营,利用网络渠道进行知识分享,全年举办10余场《遇见科学家》《南模 讲坛》等系列公开课,通过学术交流平台普及公司产品;客户使用公司大小鼠等动物模型或服务共发表研究 论文1000余篇,涵盖Nature、Cell、CancerCell、SignalTransductionandTargetedTherapy、Circulation 等诸多国际顶级期刊,为拓宽销售渠道提供了新的助力。 报告期内,公司主营业务收入有少量增长。一方面,国内科研客户需求良好,科研端收入稳定增长,但 国内生物医药行业投融资环境尚未明显回暖,工业端收入略有下降;另一方面,公司积极开拓海外市场,海 外业务收入增速较快。 公司定制化模型收入3,390.56万元,同比下降13.87%,主要系一方面,定制化模型业务项目周期较长, 2023年存在部分受2022年新冠影响延迟结题的项目,收入基数较高;另一方面,报告期内市场竞争加剧,项 目订单及单价有所下降。公司标准化模型收入16,476.85万元,同比增长16.58%,主要系科研客户需求稳定 增长,供应给科研客户基因功能研究用的基因敲除小鼠模型、工具鼠模型等的引种和出售销量有所增加。公 司模型繁育收入9,005.94万元,同比下降8.60%,该业务为每月定期结算的业务,主要服务于科研客户,由 于受科研院所新建动物房以及市场竞争压力,订单减少单价下降,导致模型繁育收入有所下降。公司药效评 价及表型分析业务的收入为5,320.49万元,同比增长7.14%,一方面,国内生物医药投融资市场尚未明显回 暖,但代谢、自免等热门领域的疾病模型服务有所增加;另一方面,公司加大海外市场的拓展力度,海外药 效评价项目有所增加。 (五)强化信息化内控管理 报告期内,公司加强信息化平台建设,利用ERP系统进行经营和生产流程管理,完善信息化管理水平。 第一,整合采购、销售、生产、质管等模块的自动化和标准化,减少人为干预和错误,提高各部门协作效率 ,推进公司各基地信息化系统建设,提高运营效率。第二,利用CRM信息化系统完善客户关系和销售线索的 管理机制,提升客户满意度和忠诚度,增强中后台对售中和售后项目的支持力度,提升产品交付质量和客户 体验。第三,公司通过“云学堂”培训软件,采用了线上公开课、线下公开课、导师辅导等多元化方式进行 专业知识培训,激活人才队伍;并引进线上职业素养、领导力等课程,定期向全员推送,并监督学习,提升 员工的软技能。第四,BIP财务信息化统一平台的优化应用,加强财务基础数据的准确性和及时性,为管理 层提供决策依据,提高预算控制能力,帮助公司更好地控制成本,帮助识别和评估财务风险,加强内部控制 。第五、重点部门上线生产流程管理系统,优化和改进标准化生产工艺流程,并进行质量和时效监控,提取 管理数据进行可视化分析,提高生产效率、产品质量和管理质量。第六、强化数据安全管理,确保管理体系 符合行业ISO/IEC27001标准,制定数据泄露应急预案,明确响应流程和责任分工,开展内部培训,强化员工 数据安全意识,于2025年初获得信息安全管理体系认证证书和隐私信息管理体系认证证书。 (六)加强成本管控 报告期内,公司持续加强成本管控,实施全面预算管理,将部门成本纳入绩效考核体系。在原材料成本 上,同时与多家供应商谈价,降低原材料的采购价格;在笼位成本上,及时与出租方洽谈降低动物房租赁费 用,并在已有动物房基础上优化改造,按需调整笼位布局,提高笼位使用率;在人工成本上,进行人才盘点 ,优化低效率人员,并通过优化工作流程、资源整合共享等形式,合理控制人员规模,加强考核指标管理, 提高人效。 (七)设定股权激励 为建立、健全公司长效激励约束机制,吸引和留住公司优秀人才,充分调动其积极性和创造性,有效提 升核心团队凝聚力和企业核心竞争力,公司制定2025年限制性股票激励计划,限制性股票的授予总量为130 万股,首次授予限制性股票数量为104万股,激励对象84人。本次股权激励计划选用营业收入作为公司层面 业绩考核指标,该业绩指标的设定是结合了公司现状、未来战略规划以及行业的发展等因素综合考虑而制定 ,设定的考核指标对未来发展具有一定挑战性,一方面有助于提升公司竞争能力以及调动员工的工作积极性 ,另一方面,能聚焦公司未来发展战略方向,稳定经营目标的实现。 二、报告期内公司所从事的主要业务、经营模式、行业情况及研发情况说明 (一)主要业务、主要产品或服务情况 公司主要从事基因修饰动物模型的研发、生产、销售及相关技术服务,即以小鼠、大鼠、斑马鱼、线虫 等模式生物为载体,利用基因编辑技术将目的DNA片段导入或删除、修改内源基因而构造出的能够模拟人类 特定生理、病理、细胞特征的生物模型,公司生产的基因修饰动物模型主要指基因修饰小鼠模型。 公司基因修饰动物模型能够对目标基因开展功能缺失或功能获得的研究,达到对人类生理或病理更精确 的模拟,相较于野生型的模式生物,更适合作为研究人类基因功能和人类疾病致病机制探索的实验模型。截 至报告期末,公司累计研发构建了超过21,000种模型,在基因功能、抗体偶联药物(ADC)、双抗、多抗药 物、小核酸类药物、细胞治疗等研究领域自主研发标准化模型13,000余种,为客户提供了8,200余种的定制 化模型,积累了深厚的基因修饰动物模型开发经验。公司提供的基因修饰动物模型及相关技术服务,一方面 服务于生命科学领域,面向高等院校、科研院所和部分综合性医院等科研机构,主要应用于基因功能研究、 疾病发病机制研究等;另一方面服务于生物医药领域,面向医药公司、CRO公司等工业客户,主要应用于新 药新靶点发现、药物筛选、药理药效研究、药代动力学研究和安全性评价研究等临床前研究阶段,对提升基 因功能研究和新药研发的自主创新能力具有重要意义。 (二)主要经营模式 1、盈利模式 公司通过为生命科学和医学研究领域的科研客户、工业客户提供基因修饰动物模型及相关技术服务,获 取收入和利润,其中需向客户交付动物模型的业务(主要包括定制化模型、标准化模型、辅助生殖繁育业务 等),一般有3至30天的异议期,公司于客户提供确认记录时或异议期满后确认收入。 2、研发模式 公司紧跟生命科学及生物医药产业热点,凭借在技术、产品及服务方面的先进性,实施研发创新战略, 通过采用自主研发模式和客户定制合成相结合,对基因修饰技术和基因修饰动物模型进行持续研发。 基因修饰技术研发,系指基于当前基因科学的研究进展及文献调研,对公司使用的基因编辑技术和编辑 策略进行创新,以提高基因编辑效率和策略的稳定性。此类研发项目主要由模型研发部负责实施。 基因修饰动物模型研发,系指基于对行业技术和市场需求发展趋势的判断,对潜在符合客户需求的模型 进行针对性的预研。此类项目涉及模型的构建、扩繁和验证,由模型研发部和相关技术部门共同完成。 3、采购模式 公司采购模式为直接采购,采购的原材料主要包括大小鼠、气体、试剂耗材、饲料、垫料等。为保证原 材料的质量和供应管理,公司制定了合格供应商制度,对潜在供应商的经营资质、技术水平、质量管控能力 、生产能力、产品价格、交货周期、供应商配合能力、付款周期等因素进行综合评定,从中选择合适的供应 商纳入合格供应商名录。 公司对各类原材料特别是实验动物的质量进行严格把控;同时,为提高采购效率,控制采购成本,公司 通过采购部对采购申请、批准、询价、供应商选择、验货和付款等环节进行控制。 4、生产及服务模式 (1)基因修饰动物模型生产 公司采用以销定产的生产模式,以定制化基因修饰小鼠模型为例,公司根据客户所需定制的模型信息、 已公布基因信息和相关文献,对项目可行性进行评价和生产方案设计,客户认可设计方案后立项;根据模型 构建策略进行随机转基因模型构建、基于CRISPR/Cas技术的模型构建、基于ES细胞打靶技术的模型构建等, 获得相关基因修饰阳性小鼠模型并出具项目结题报告;项目结题报告经审核无误后安排小鼠发货,待客户接 收确认后进行项目结题。 (2)相关服务 公司提供药效评价服务用于创新药临床前研究,公司已建立成熟的基因修饰小鼠研发技术平台、大小鼠 表型分析平台、大小鼠饲养繁育平台、药理药效学服务平台、斑马鱼研究技术平台、线虫研究技术平台、分 子与细胞生物学技术平台及新建立的模型验证平台。以药效评价为例,公司对客户提出的技术服务需求进行 项目分析和实验方案设计,客户认可设计方案后立项;根据实验方案,对模型动物进行手术或诱导疾病造模 及给药;通过对样品观察、取材、各项指标进行检测、对实验数据进行分析与评价,同时完成各项实验记录 ,实验数据保存及备份;实验完成后,根据实验分析结果,项目负责人对药效实验记录和实验报告等资料复 核无误后,出具正式报告,提交给客户;客户对项目执行及项目成果进行审核,在约定期限内确认或提出异 议;若无异议,向客户提交与项目相关的实验数据原始资料、实验记录等,并完成项目结项。 5、销售模式 公司主要采取直接销售的销售模式,通过对高校实验室和研究所的主要研究者、制药公司和CRO公司进 行定期或不定期的沟通交流,确保公司新的产品和技术服务能够及时传达到客户,并对客户的特定需求及时 响应。公司在境外市场辅以经销模式,境外代理商向公司授权引种后自行生产并销售给客户,或客户通过境 外代理商向公司下单,境外代理商提取一定比例销售分成。公司设有市场部、商务部、销售部、技术支持部 等部门。其中,市场部负责收集市场信息、宣传企业形象以及推广企业品牌;商务部负责执行具体项目的合 同、立项、项目过程管理、项目结算、产品发货运输的管理;销售部负责编制和实施年度销售计划,完成产 品及服务的销售、推介、回款管理任务;技术支持部负责售前技术支持、定制化模型方案设计、售后疑难问 题解决,实现全时段的客户服务。 (三)所处行业情况 1、行业的发展阶段、基本特点、主要技术门槛 公司从事基因修饰动物模型的研发、生产、销售和技术服务业务,产品广泛应用于生命科学和医学研究 、药物研发、CRO服务等领域。根据《中国上市公司协会上市公司行业统计分类指引》,公司属于“M科学研 究和技术服务业”,所处行业为“M73研究和试验发展”;根据《国民经济行业分类与代码》(GB/T4754-20 17),公司属于“M科学研究和技术服务业”,所处行业为“M73研究和试验发展”中的“M731自然科学研究 和试验发展”和“M734医学研究和试验发展”。结合主营业务特点,公司所处大行业为生命科学和医学研究 行业,所处细分行业为基因修饰动物模型服务行业。 (1)行业的发展阶段 从供给端看,全球实验小鼠市场的规模呈现稳步增长趋势。根据PrecedenceResearch和ResearchandMar kets发布的报告,2016年至2024年,全球实验小鼠市场规模逐年上升,年复合增长率(CAGR)约为7.9%,20 24年市场规模达到约108亿美元,预计到2028年,市场规模将达到136亿美元,2024年至2028年复合增长率( CAGR)为5.9%,虽然增速有所放缓,但仍表明全球实验小鼠市场正在持续扩展,未来需求和市场规模将进一 步增加,主要得益于生物医药研究领域的不断深化、来自政府和私营部门的投资力度加大,以及科研创新对 探索新型疾病机制的加速作用,共同为实验小鼠市场创造了有利的发展环境。 在实验小鼠市场中,北美地区目前稳居首位,是全球最大的市场。根据PrecedenceResearch发布的报告 ,2023年美国市场规模约为62亿美元,占据全球市场份额的61%,预计未来四年内的复合年增长率(CAGR) 约为6%,保持稳健的增长态势。这一主导地位的形成主要得益于美国作为全球生物医学研究的核心力量,其 在该领域的卓越成就和持续创新为北美地区的市场领导力提供了坚实的基础。此外,美国境内的临床试验活 动呈现出不断增长的趋势,进一步巩固了其在全球生物医学研究中的重要性。 中国实验小鼠行业经过近四十年的快速发展,众多科研机构及相关企业积极参与到中国实验小鼠行业的 发展建设历程中来,推动行业向着规范化、产业化和专业化的方向稳步迈进,目前行业逐渐步入成熟期。根 据PrecedenceResearch发布的报告,2023年中国市场规模约占全球市场的6%,成为仅次于美国的第二大市场 。尽管起步较晚,但中国市场凭借其巨大的增长潜力,正在快速缩小与发达国家之间的差距。根据《中国实 验小鼠行业蓝皮书2024》的相关统计,2020年至2023年期间,中国实验小鼠市场经历了显著的增长,市场规 模从22.4亿元扩张到47.1亿元,年复合增长率(CAGR)达到28.1%,这主要得益于新冠疫情爆发后生物医药 研究活动的加速推进,以及随之而来的对实验动物需求的快速攀升。2023-2024年度,虽然市场依旧保持着 上升趋势,但由于国内市场需求的调整以及市场竞争加剧导致的部分产品和服务价格下调,增长速率有所放 缓,预计全年增长率为11.2%,2024年的市场规模达到52.4亿元。尽管增速有所放缓,市场的稳定增长依然 彰显了生物医药研究领域对实验小鼠的持续需求。 同时,中国市场主要企业正积极拓展海外市场,随着海外市场的增速超越国内市场,其收入规模占比持 续扩大。短期内,行业的焦点正逐渐向出口市场倾斜,显示出明显的外向型发展趋势。根据《中国实验小鼠 行业蓝皮书2024》中以药康生物、百奥赛图、赛业生物、南模生物和维通利华的实验小鼠相关的海外市场收 入测算,2023年到2024年,主要企业国内市场的销售额从47.1亿元增长至52.4亿元,增长率为11.2%,相比 之下,主要企业海外市场的销售额从6.4亿元增长至9.9亿元,增长率高达53.9%,彰显了其快速扩张的态势 。同时,从市场份额角度分析,2023年到2024年,主要企业海外市场份额增加3.9%。海外市场增速迅猛的趋 势得益于企业对国际市场的重视增加、出口流程的简化以及国内小鼠产品在国际市场上展现出的性价比优势 ,这一趋势体现了行业国际化步伐的加快。 另外,随着中国实验小鼠行业的不断发展,行业普遍认为中国实验小鼠行业包括实验小鼠产品和服务两 个维度,实验小鼠产品包括非基因修饰小鼠以及基因修饰小鼠这两大类核心生物资源,服务涵盖了基于实验 小鼠衍生的模型定制、模型繁育、临床前药效评估、表型分析和其他衍生服务。根据《中国实验小鼠行业蓝 皮书2024》的相关统计,2023年至2024年,中国实验小鼠产品和服务的市场规模增长率分别为7.4%和16.5% ,服务市场规模增速显著高于产品市场;其中,在产品细分市场中,基因修饰小鼠已成为销售的核心部分, 并在2023-2024年间展现出显著加快的增长速度,市场增速达到了8.4%,相比之下,非基因修饰小鼠的市场 增速为6.1%。从市场份额的角度看,基因修饰小鼠不仅占据产品鼠销售的主要市场,其份额还略有提升。 从需求端看,实验模型行业作为生物医药研发产业的配套服务行业,其市场容量在很大程度上依附于生 物医药产业整体的研发规模。报告期内,全球医药研发管线数量仍然处于持续上升状态。根据Citeline发布 的《2024年医药研发年度回顾》显示,2024年全球药物研发管线已达到22,825个,同比增长7.2%。虽然2024 年全球医药研发管线增速低于2022年,但与过去五年的平均增速十分接近,符合行业总体的增长趋势。2023 年全球医药研发管线规模增速为5.89%,2022年全球医药研发管线规模增速为8.22%,近五年全球医药研发管 线规模平均增长率为7.14%。医药企业研发投入的增加,直接带动了中国医药研发市场及CRO市场的持续扩容 。根据Frost&Sullivan的数据,2024年全球CRO市场规模预计可达960亿美元,相较于2023年的847亿美元, 同比增长约13.3%。未来,全球CRO行业有望继续保持稳健增长态势。预计到2030年,全球CRO市场规模将攀 升至1477.3亿美元,2024-2030年期间的年复合增长率约为8.5%。国内CRO市场规模已从2018年的364.9亿元 人民币稳健增长至2022年的813.7亿元人民币。预计到2030年,国内CRO市场规模将以14%的年复合增长率扩 张至2,757.7亿元人民币,彰显出国内市场广阔的发展前景与增长潜力。实验小鼠作为医药研发、安全性评 价、药效学研究等实验的关键选择之一,医药研发市场和CRO市场的蓬勃发展亦为实验小鼠需求的增长提供 了坚实基础。2024年,国家积极出台鼓励创新政策,推出《全链条支持创新药发展实施方案》《优化创新药 临床试验审评审批试点工作方案》《全面深化药品医疗器械监管改革促进医药产业高质量发展的意见》等, 以及上海市推出《关于支持生物医药产业全链条创新

www.chaguwang.cn & ddx.gubit.cn 查股网提供数据 商务合作广告联系 QQ:76787148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