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营分析☆ ◇688265 南模生物 更新日期:2025-09-17◇ 通达信沪深京F10
★本栏包括【1.主营业务】【2.主营构成分析】【3.前5名客户营业收入表】【4.前5名供应商采购表】
【5.经营情况评述】
【1.主营业务】
基因修饰动物模型及相关技术服务。
【2.主营构成分析】
截止日期:2025-06-30
项目名 营业收入(元) 收入比例(%) 营业利润(元) 利润比例(%) 毛利率(%)
─────────────────────────────────────────────────
标准化模型(产品) 9462.35万 48.34 5934.64万 58.18 62.72
模型技术服务(产品) 4290.37万 21.92 1647.22万 16.15 38.39
模型繁育(产品) 3816.96万 19.50 1389.88万 13.63 36.41
定制化模型(产品) 1829.33万 9.34 1091.77万 10.70 59.68
其他业务(产品) 177.30万 0.91 137.04万 1.34 77.29
─────────────────────────────────────────────────
截止日期:2024-12-31
项目名 营业收入(元) 收入比例(%) 营业利润(元) 利润比例(%) 毛利率(%)
─────────────────────────────────────────────────
科学研究和技术服务业(行业) 3.78亿 99.28 1.73亿 99.54 45.76
其他业务(行业) 275.44万 0.72 79.64万 0.46 28.91
─────────────────────────────────────────────────
标准化模型(产品) 1.65亿 43.22 9734.98万 55.95 59.08
模型繁育(产品) 9005.94万 23.62 2600.52万 14.95 28.88
药效评价和表型分析(产品) 5320.49万 13.96 2080.09万 11.96 39.10
定制化模型(产品) 3390.56万 8.89 1859.98万 10.69 54.86
饲养服务(产品) 2996.53万 7.86 765.19万 4.40 25.54
其他模式生物技术服务(产品) 658.15万 1.73 278.84万 1.60 42.37
其他业务(产品) 275.44万 0.72 79.64万 0.46 28.91
─────────────────────────────────────────────────
境内(地区) 3.25亿 85.36 1.36亿 77.92 41.66
境外(地区) 5305.74万 13.92 3761.69万 21.62 70.90
其他业务(地区) 275.44万 0.72 79.64万 0.46 28.91
─────────────────────────────────────────────────
直销(销售模式) 3.78亿 99.28 1.73亿 99.54 45.76
其他业务(销售模式) 275.44万 0.72 79.64万 0.46 28.91
─────────────────────────────────────────────────
截止日期:2024-06-30
项目名 营业收入(元) 收入比例(%) 营业利润(元) 利润比例(%) 毛利率(%)
─────────────────────────────────────────────────
标准化模型(产品) 7142.90万 40.39 3559.27万 45.61 49.83
模型繁育(产品) 4504.38万 25.47 1657.51万 21.24 36.80
模型技术服务(产品) 4223.70万 23.88 1532.90万 19.64 36.29
定制化模型(产品) 1680.71万 9.50 1022.42万 13.10 60.83
其他业务(产品) 133.44万 0.75 31.63万 0.41 23.71
─────────────────────────────────────────────────
截止日期:2023-12-31
项目名 营业收入(元) 收入比例(%) 营业利润(元) 利润比例(%) 毛利率(%)
─────────────────────────────────────────────────
科学研究和技术服务业(行业) 3.65亿 99.59 1.55亿 100.02 42.56
其他业务(行业) 151.94万 0.41 -3.27万 -0.02 -2.15
─────────────────────────────────────────────────
标准化模型(产品) 1.41亿 38.56 7324.17万 47.15 51.82
模型繁育(产品) 9853.84万 26.88 2710.34万 17.45 27.51
药效评价和表型分析(产品) 4966.10万 13.55 1821.65万 11.73 36.68
定制化模型(产品) 3936.59万 10.74 2295.97万 14.78 58.32
饲养服务(产品) 3021.69万 8.24 1193.72万 7.68 39.51
其他模式生物技术服务(产品) 591.17万 1.61 190.98万 1.23 32.31
其他业务(产品) 151.94万 0.41 -3.27万 -0.02 -2.15
─────────────────────────────────────────────────
境内(地区) 3.25亿 88.61 1.23亿 79.48 38.01
境外(地区) 4023.07万 10.98 3190.62万 20.54 79.31
其他业务(地区) 151.94万 0.41 -3.27万 -0.02 -2.15
─────────────────────────────────────────────────
直销(销售模式) 3.65亿 99.59 1.55亿 100.02 42.56
其他业务(销售模式) 151.94万 0.41 -3.27万 -0.02 -2.15
─────────────────────────────────────────────────
【3.前5名客户营业收入表】
截止日期:2024-12-31
前5大客户共销售0.79亿元,占营业收入的20.83%
┌───────────────────────┬───────────┬───────────┐
│客户名称 │ 营收额(万元)│ 占比(%)│
├───────────────────────┼───────────┼───────────┤
│客户1 │ 2445.59│ 6.41│
│客户2 │ 1929.18│ 5.10│
│客户3 │ 1605.70│ 4.24│
│客户4 │ 1137.24│ 3.00│
│客户5 │ 782.99│ 2.07│
│合计 │ 7900.69│ 20.83│
└───────────────────────┴───────────┴───────────┘
【4.前5名供应商采购表】
截止日期:2024-12-31
前5大供应商共采购0.40亿元,占总采购额的25.80%
┌───────────────────────┬───────────┬───────────┐
│供应商名称 │ 采购额(万元)│ 占比(%)│
├───────────────────────┼───────────┼───────────┤
│供应商1 │ 1267.11│ 8.12│
│供应商2 │ 986.53│ 6.32│
│供应商3 │ 770.89│ 4.94│
│供应商4 │ 552.54│ 3.54│
│供应商5 │ 449.50│ 2.88│
│合计 │ 4026.58│ 25.80│
└───────────────────────┴───────────┴───────────┘
【5.经营情况评述】
截止日期:2025-06-30
●发展回顾:
一、报告期内公司所属行业及主营业务情况说明
(一)公司所属行业发展情况
公司从事基因修饰动物模型的研发、生产、销售和技术服务业务,产品广泛应用于生命科学和医学研究
、药物研发、CRO服务等领域。根据《中国上市公司协会上市公司行业统计分类指引》,公司属于“M科学研
究和技术服务业”,所处行业为“M73研究和试验发展”;根据《国民经济行业分类与代码》(GB/T4754-20
17),公司属于“M科学研究和技术服务业”,所处行业为“M73研究和试验发展”中的“M731自然科学研究
和试验发展”和“M734医学研究和试验发展”。结合主营业务特点,公司所处大行业为生命科学和医学研究
行业,所处细分行业为基因修饰动物模型服务行业。
实验动物模型已成为新药研发、毒理学研究、生理机制探索等领域不可或缺的工具,药物研发投入巨大
,工业端通常为了降低成本、提高效率,在临床前使用实验动物模型进行研究,将临床试验风险前置,实验
动物模型在新药发现与验证中发挥了重要作用。相较其他类别动物模型,基因修饰动物模型可以实现对人类
生理或病理更精确的模拟,更适合作为研究人类基因功能和疾病致病机制探索的实验动物模型;当前大量学
术研究、药物开发围绕靶点进行,基因修饰动物契合了这一研发潮流。公司顺应药物研发价值链,服务于生
命科研及医药研发机构。在科研端,利用基因修饰动物模型可以进行针对基因、生理活动等展开基础科学研
究,揭示普遍的生命科学规律;在创新药企、CRO研发企业所属的工业端,基因修饰动物模型可用于药物靶
点发现、药效筛选验证等多个方面。
2025年6月,为进一步完善全链条支持创新药发展举措,国家医保局、国家卫生健康委联合印发《支持
创新药高质量发展的若干措施》,围绕加大创新药研发支持力度、支持创新药进入基本医保药品目录和商业
健康保险创新药品目录、支持创新药临床应用、提高创新药多元支付能力、强化保障措施等五大方面提出16
项具体措施,构建全链条支持体系,推动创新药企业高质量发展。同年8月,上海出台《关于促进商业健康
保险高质量发展助力生物医药产业创新的若干措施》,从构建多层次商业健康保险产品体系、强化商业健康
保险服务能力建设、鼓励商业健康保险创新实践、推动商业健康保险数据赋能、加大政策支持力度五大方面
制定18项措施,旨在通过商业健康保险创新破解生物医药产业“支付难”问题,打造多层次支付体系,为全
国创新药支付体系改革提供“上海方案”。
(二)主要业务、主要产品及其用途
公司主要从事基因修饰动物模型的研发、生产、销售及相关技术服务,即以小鼠、大鼠、线虫等模式生
物为载体,利用基因编辑技术将目的DNA片段导入或删除、修改内源基因而构造出的能够模拟人类特定生理
、病理、细胞特征的生物模型,公司生产的基因修饰动物模型主要指基因修饰小鼠模型。
公司基因修饰动物模型能够对目标基因开展功能缺失或功能获得的研究,达到对人类生理或病理更精确
的模拟,相较于野生型的模式生物,更适合作为研究人类基因功能和人类疾病致病机制探索的实验模型。截
至报告期末,公司累计研发构建了超过22000种模型,在基因功能、抗体偶联药物(ADC)、双抗、多抗药物
、小核酸类药物、细胞治疗等研究领域自主研发标准化模型14000余种,为客户提供了8600余种的定制化模
型,积累了深厚的基因修饰动物模型开发经验。
公司提供的基因修饰动物模型及相关技术服务,一方面服务于生命科学领域,面向高等院校、科研院所
和部分综合性医院等科研机构,主要应用于基因功能研究、疾病发病机制研究等;另一方面服务于生物医药
领域,面向医药公司、CRO公司等工业客户,主要应用于新药新靶点发现、药物筛选、药理药效研究、药代
动力学研究和安全性评价研究等临床前研究阶段,对提升基因功能研究和新药研发的自主创新能力具有重要
意义。
(三)经营模式
1、盈利模式
公司通过为生命科学和医学研究领域的科研客户、工业客户提供基因修饰动物模型及相关技术服务,获
取收入和利润,其中需向客户交付动物模型的业务(主要包括定制化模型、标准化模型、辅助生殖繁育业务
等),一般有3至30天的异议期,公司于客户提供确认记录时或异议期满后确认收入。
2、研发模式
公司紧跟生命科学及生物医药产业热点,凭借在技术、产品及服务方面的先进性,实施研发创新战略,
通过采用自主研发模式和客户定制合成相结合,对基因修饰技术和基因修饰动物模型进行持续研发。
基因修饰技术研发,系指基于当前基因科学的研究进展及文献调研,对公司使用的基因编辑技术和编辑
策略进行创新,以提高基因编辑效率和策略的稳定性。此类研发项目主要由模型研发部负责实施。
基因修饰动物模型研发,系指基于对行业技术和市场需求发展趋势的判断,对潜在符合客户需求的模型
进行针对性的预研。此类项目涉及模型的构建、扩繁和验证,由模型研发部和相关技术部门共同完成。
3、采购模式
公司采购模式为直接采购,采购的原材料主要包括大小鼠、气体、试剂耗材、饲料、垫料等。为保证原
材料的质量和供应管理,公司制定了合格供应商制度,对潜在供应商的经营资质、技术水平、质量管控能力
、生产能力、产品价格、交货周期、供应商配合能力、付款周期等因素进行综合评定,从中选择合适的供应
商纳入合格供应商名录。
公司对各类原材料特别是实验动物的质量进行严格把控;同时,为提高采购效率,控制采购成本,公司
通过采购部对采购申请、批准、询价、供应商选择、验货和付款等环节进行控制。
4、生产及服务模式
(1)基因修饰动物模型生产
公司采用以销定产的生产模式,以定制化基因修饰小鼠模型为例,公司根据客户所需定制的模型信息、
已公布基因信息和相关文献,对项目可行性进行评价和生产方案设计,客户认可设计方案后立项;根据模型
构建策略进行随机转基因模型构建、基于CRISPR/Cas技术的模型构建、基于ES细胞打靶技术的模型构建等,
获得相关基因修饰阳性小鼠模型并出具项目结题报告;项目结题报告经审核无误后安排小鼠发货,待客户接
收确认后进行项目结题。
(2)相关服务
公司提供药效评价服务用于创新药临床前研究,公司已建立成熟的基因修饰小鼠研发技术平台、大小鼠
表型分析平台、大小鼠饲养繁育平台、药理药效学服务平台、线虫研究技术平台、分子与细胞生物学技术平
台及新建立的模型验证平台。以药效评价为例,公司对客户提出的技术服务需求进行项目分析和实验方案设
计,客户认可设计方案后立项;根据实验方案,对模型动物进行手术或诱导疾病造模及给药;通过对样品观
察、取材、各项指标进行检测、对实验数据进行分析与评价,同时完成各项实验记录,实验数据保存及备份
;实验完成后,根据实验分析结果,项目负责人对药效实验记录和实验报告等资料复核无误后,出具正式报
告,提交给客户;客户对项目执行及项目成果进行审核,在约定期限内确认或提出异议;若无异议,向客户
提交与项目相关的实验数据原始资料、实验记录等,并完成项目结项。
5、销售模式
公司主要采取直接销售的销售模式,通过对高校实验室和研究所的主要研究者、制药公司和CRO公司进
行定期或不定期的沟通交流,确保公司新的产品和技术服务能够及时传达到客户,并对客户的特定需求及时
响应。公司在境外市场辅以经销模式,境外代理商向公司授权引种后自行生产并销售给客户,或客户通过境
外代理商向公司下单,境外代理商提取一定比例销售分成。公司设有市场部、商务部、销售部、技术支持部
等部门。其中,市场部负责收集市场信息、宣传企业形象以及推广企业品牌;商务部负责执行具体项目的合
同、立项、项目过程管理、项目结算、产品发货运输的管理;销售部负责编制和实施年度销售计划,完成产
品及服务的销售、推介、回款管理任务;技术支持部负责售前技术支持、定制化模型方案设计、售后疑难问
题解决,实现全时段的客户服务。
(四)市场地位
国外实验动物模型行业起步于20世纪初,发展时间较长、行业规范度较高,有Jackson(JAX)、CentralI
nstituteforExperimentalAnimals(CIEA)等非营利机构;及CharlesRiver、Taconic、Envigo、Janvier等
商业化公司。2000年前后,国内先后成立多家实验动物模型商业化公司,目前我国小鼠模型研究、模型创制
在技术层面已经居于世界前列。包括我公司在内的具备一定规模的实验动物模型公司有药康生物、百奥赛图
、赛业生物、斯贝福、斯莱克、华阜康等,大部分为区域性服务,整体的商业化应用模式、规范标准的制定
有待提升。
南模生物成立于2000年,作为国内较早从事基因修饰动物模型业务的公司之一,深耕基因修饰动物模型
市场多年,始终以研发创新为驱动,核心技术人员及研发团队拥有丰富的模型研发经验,建立了完善的基因
修饰动物模型研发体系和核心技术平台,能够提供涵盖多物种模型构建、模型繁育、表型分析、药理药效评
价的全方位、一体化的基因修饰动物模型产品和技术服务。与国内同行业公司相比,公司在定制化模型服务
方面,通过对CRISPR/Cas基因编辑技术和ES细胞打靶技术的优化,可以快速、高效地完成模型构建。在标准
化模型服务方面,公司关注科学前沿、追踪热点靶点,依托于对前沿课题的先导性研究,已开发出14000余
种自主研发的标准化模型,拥有1200余种人源化基因修饰模型品系,数量居全球前列。在表型分析及药理药
效评价方面,公司选择特定的基因修饰动物模型,辅助药物或手术等其他造模手段得到疾病动物模型,覆盖
了大部分人类重大疾病的药效评价方法,从分子水平、细胞水平、体外到动物体内的众多疾病模型系统,全
面评价各类创新药IND申报所需的临床前模式动物相关的表型分析及药理药效评价,以专业、优质的服务奠
定了良好的客户基础及品牌信誉。
公司凭借规模化的动物模型研发构建能力和丰富的动物模型资源储备,服务于国家和地方的产业创新战
略,先后成为国家科技部“863”计划生物技术领域疾病动物模型研发基地、上海市模式动物工程技术研究
中心、上海市模式生物技术专业服务平台、上海市比较医学专业技术服务平台,是“国家高新技术企业”“
上海市小巨人企业”“上海市专精特新中小企业”“上海市级企业技术中心”“浦东新区博士后创新实践基
地入驻单位”和“上海市浦东新区大企业开放创新中心(GOI)”。
二、经营情况的讨论与分析
2025年上半年,在全球生物医药投融资环境结构性回暖的背景下,国内创新药企通过License-out实现
国际化突破,带动行业逐步复苏,公司紧抓市场机遇,实现收入同比稳健增长;公司聚焦生命科学前沿,进
一步扩充小鼠模型品系库,提升服务质量,标准化模型业务和药效评价及表型分析业务订单量同比有所增长
,为下半年业绩奠定坚实基础。公司秉承“编辑基因,解码生命”的经营理念,积极推进产能布局,扩展重
点市场,加强信息化建设,促进公司可持续发展。
报告期内,公司实现营业收入19576.31万元,同比增加10.69%;实现归属于母公司所有者的净利润、归
属于母公司所有者的扣除非经常性损益的净利润约为1816.74万元、591.43万元,与上年同期相比均实现扭
亏为盈。
报告期内,公司重点开展了以下工作:
(一)坚持科研创新
报告期内,公司坚持以市场需求为导向,以药物研发新趋向为指引,累计研发构建了超过22000种模型
,其中自主研发标准化模型14000余种,为客户提供了8600余种的定制化模型,基本做到了常用小鼠模型的
全面覆盖。人源化小鼠模型能够模拟人类疾病的生理和病理过程,为研究疾病发生机制提供有力工具,公司
通过人源化基因修饰模型与传统的基础品系、免疫缺陷模型等差异化竞争,截至报告期末,拥有PD-1、GLP-
1R、PCSK9、ACVR2A/B、FGF21、TL1A等热门靶点人源化模型1200种,并基于单人源化靶点,进一步开发双人
源化及多人源化靶点模型服务于分子靶向治疗、肿瘤免疫治疗、基因治疗、细胞治疗等生命科学前沿、生物
医药重点研究领域。同时,研发团队围绕高发疾病、市场热点相关的人源化小鼠模型、基因敲除模型及免疫
系统人源化小鼠平台持续推进模型验证工作,报告期内,对TNF-α、TL1A、IL17、IL-4、IL-6、VEGFA、PNP
LA3等超过200个靶点人源化模型、基因敲除模型和转基因模型等进行了表达验证,涵盖代谢、肿瘤、自身免
疫性疾病和神经疾病等多种疾病领域;并在此基础上,对重点关注的模型配套开发了完整的表型验证方案,
实现从构建到交付的“闭环式”转化流程。
报告期内,公司推出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人源化抗体转基因小鼠SmocMab品系,该品系在携带人源抗体
重链和轻链可变区基因簇的同时,破坏鼠源抗体重链和Kappa轻链可变区的表达,产生的抗体因此具有人源
的可变区序列。该品系相较于野生型小鼠,免疫系统功能正常,在抗原刺激下可高效产生针对抗原的全人源
抗体,所产生抗体具有丰富的多样性,有望成为抗体药物研发重要的工具模型。依托人源化抗体转基因小鼠
SmocMab品系,报告期内公司内部完成了SmocMab小鼠品系对不同类型抗原的免疫反应检测,验证结果符合设
计预期;同时公司基于SmocMab品系搭建了全人源抗体发现技术流程体系,目前已可实现从体内靶点验证到
抗体药物分子发现的全流程人源抗体发现服务;同时公司在全人源单重链抗体、共轻链抗体等模型研发方面
也取得了显著的进展,将进一步丰富人源化抗体小鼠模型系列,更好的满足客户多样化的抗体发现需求,持
续拓宽业务领域。
依托在模式动物资源领域的深厚积累,公司药理药效服务平台包括肿瘤药效平台、代谢心血管疾病评价
平台、炎症/自身免疫疾病平台等多项平台,覆盖了肿瘤学、炎症疾病、代谢与心血管系统、神经系统等多
个医疗研究领域,为科研创新和药物开发提供了强大的实验工具;公司iPSCs疾病研究模型平台作为细胞平
台的分支拥有多年培养干细胞的经验和干细胞基因编辑技术,已建立稳定的iPSCs诱导系统,可以提供高效
的疾病研究模型。
(二)专注主营业务
报告期内,公司主营业务同比稳健增长。一方面国内生物医药行业出现回暖迹象,公司工业端收入较上
年同期增长17%左右;另一方面国内科研客户需求良好,公司科研端收入小幅增长。公司定制化模型收入182
9.33万元,同比增长8.84%,主要系科研客户个性化的基因敲入模型需求小幅增加所致;公司标准化模型收
入9462.35万元,同比增长32.47%,主要系公司自主研发的标准化模型资源库日趋丰富,14000余种模型良好
的满足了多类型客户的引种、活体批量购买等需求。公司模型繁育收入3816.96万元,同比下降15.26%,该
业务为每月定期结算的业务,主要服务于科研客户,由于受科研院所新建动物房以及市场竞争压力,订单减
少单价下降,导致模型繁育收入有所下降。公司药效评价及表型分析业务的收入2161.64万元,同比下降12.
29%,主要系随着上半年生物医药行业回暖,公司药效评价及表型分析业务订单虽有所增加,但订单完成通
常需要3-6个月周期,大部分项目尚未结题确认收入。
(三)推进产能布局
报告期末,公司共有九个生产研发基地,总产能约为14万笼位,分布在上海、广东、北京,并在美国设
有子公司。
报告期内,公司总部基地琥珀路改扩建项目正式开始施工,预计将于2028年投入使用。琥珀路基地改扩
建完成后,公司将拥有一个稳定长久的生产研发总部基地,除满足行政办公需求外,同时将增加小鼠笼位和
实验区域,拟用于开展基因修饰小鼠模型的研发、标准化模型的供应、药理药效学研究服务和抗体筛选服务
等。上述业务均为公司现有的主营业务,旨在扩大公司生产研发规模;也为退租上海其他高成本生产基地,
提供产能转移应对方案,降低生产成本,提升盈利能力。在琥珀路基地建成前,公司将在总产能较为稳定的
前提下,及时根据市场需求调整笼位布局,退租部分高成本笼位,并与出租房洽谈降低动物房租赁费用,持
续提高笼位使用率。
(四)扩展重点市场
公司围绕模式生物搭建从基因修饰动物模型构建到表型分析及药理药效评价的一站式服务体系,长期保
持与知名科研客户和工业客户的稳定合作,科研客户与工业客户收入占比约为6:4。报告期内,公司参加BIO
CHINA、细胞生物学学术大会、实验动物科学学术交流会、CBA-China年会等十余场科研及行业展会,并举办
多场学术交流、实验动物培训班等活动,通过品牌宣传拓展了获客渠道;公司还注重新媒体运营,依托网络
平台开展知识共享,通过Webinar、公众号及邮件等多渠道展示公司产品与服务,持续提升客户互动体验;
同时,公司官网内临床前CRO服务板块全面升级,通过细化单项服务页面、补充数据及可视化展示,帮助客
户更高效、直观地了解公司的CRO服务内容。
报告期内,海外业务收入占比约为13.44%。一方面,公司积极推广人源化抗体转基因小鼠SmocMab品系
,已成功在海外获取部分订单,通过SmocMab小鼠平台为客户获取了高亲和力的全人源单克隆抗体;另一方
面,公司加大在Boston、StateofCalifornia等生物医药发达地区的市场拓宽力度,通过调整现有海外BD人
员分布,扩充Boston地区的BD团队建设,加快境外市场渗透率。同时,积极参加数十场生物医药各领域国际
会议,了解前沿方向,宣传公司产品与服务;聘请专业团队优化美国子公司网站,提升客户浏览满意度和流
畅度;加强网站上的广告宣传,进一步提升公司品牌知名度。
(五)加强信息化建设
报告期内,公司加强信息化平台建设,自主研发的品系管理系统已完成整体架构建设,系统涵盖品系管
理、基因数据、跨平台同步、文件管理及用户权限五大核心模块。目前已完成与公司官网及CRM系统的对接
,实现品系数据的内部流转与多平台同步,有效提升数据一致性与管理效率,为品系基因规范化管理提供解
决方案。同时,公司正在全力推进笼位管理系统的自主研发工作,该系统将整合动物房管理、项目管理、客
户管理、订单管理及组织架构等核心模块,预计未来开发完成后将实现笼位、订单和项目管理联动,产品销
售与小鼠信息溯源,内部各系统有效整合对接,提升实验动物管理效率,降低人工操作误差。
(六)下半年工作计划
公司将持续加大市场开拓力度,提升项目完成效率和模型验证效率,维持收入增长;同时,持续加强成
本管控和信息化建设,调整笼位布局,提升管理效率和笼位使用率,完善人才激励机制,激发团队积极性,
提升公司的盈利能力;此外,依据最新法律法规修订公司章程,健全内控体系,推进换届选举工作,强化审
计委员会监督职能,持续维护公司治理结构的稳定与规范。
三、报告期内核心竞争力分析
(一)核心竞争力分析
1、多学科的专业人才队伍
公司董事长、核心技术人员费俭于1999年获得国务院特殊津贴,于2006年被评为上海市优秀学科带头人
(A类)。作为公司研发方向的主要负责人,费俭主导和参与了公司各核心技术的立项和项目实施。公司其
他核心技术人员均具备丰富的动物模型研发或动物模型技术相关经验,能够有效地组织和推动公司的研发开
展,为公司研发效率及技术先进性提供保障。
基因修饰动物模型的研发包含模型构建、种群扩繁、表型分析等流程,仅模型构建就包含策略设计、载
体构建、小鼠胚胎干细胞转染、受精卵和胚胎的显微注射、基因型鉴定、模型繁育等多个环节,每个环节又
分别由多道工序组合而成。公司拥有一支高学历、多学科的研发队伍来保证研发工作的顺利开展,其中以博
士、硕士学历人员为主的研发部门经理、平台主管,负责整体方案的设计、重大疑难问题攻关、制定具体执
行方案;以硕士、本科学历为主的研发小组组长,负责专业领域将技术方案细化后推进实施;具备丰富的实
验操作经验的组员负责各研发具体技术性工序的实践、实施。报告期内,公司吸收及培养了一批优秀的高素
质复合型人才,报告期末,公司研发人员114人,占员工总数的比例为15.22%;本科及以上学历104人,占研
发人员的比例为91.23%;其中,硕士及博士58人,占研发人员的比例为50.88%。
同时,公司主要从事基因修饰动物模型及相关技术服务相关业务,具有所涉学科多、技术发展快、领域
新、模型品种增长迅速、科研应用场景多变的特点。对于客户而言,公司提供的产品有别于客户采购的多数
标准类别、标准规格、同质化的研发、生产用材(例如普通试剂耗材等),而具备专业性、定制性等特征。
公司销售团队规模较大、学历层次较高、成熟稳定,致力于为客户提供更专业、具有个性化的服务。
2、四大核心技术
公司拥有4大核心技术,“基于CRISPR/Cas系统的基因编辑技术”(2020年诺贝尔化学奖)、“ES细胞
打靶技术”(2007年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是公司对基因编辑通用工具的吸收与改进;“辅助生殖技术”
是公司对扩繁技术的运用及优化升级;“基因表达调控技术”为公司运用基因编辑通用工具制备模式生物,
调控模式生物基因表达水平的具体方法,该项技术的持续研发和不断丰富构成了公司核心竞争力的重要组成
部分。同时公司还拥有DNA大片段组装系统开发技术、CHO细胞定点高表达系统开发技术、肿瘤免疫治疗靶标
筛选系统开发技术、DNA大片段定点插入系统开发技术、鼠源肿瘤移植模型资源库系统开发技术、人源化抗
体小鼠开发技术六项已研发或在研中的技术储备。该等技术利用基因打靶技术、基因编辑技术及基因表达调
控技术等,对大鼠、小鼠等生命系统实现高效率的精准改造,进而可以提供适应不同需求的、高效的、具有
竞争力的模型产品和技术服务,以及快速的、大批量、标准统一的活体模型生产供应。
另外,公司顺应客户需求,基于该等技术制备的丰富的基因修饰动物模型,开展药效评价服务用于创新
药临床前研究。公司选择特定的基因修饰动物,辅助药物或手术等其他造模手段得到疾病动物模型,覆盖了
大部分人类重大疾病的药效评价方法,从分子水平、细胞水平、体外到动物体内的众多疾病模型系统,全面
评价各类创新药IND申报所需的临床前模式生物相关的药理药效评价。公司建立了多种肿瘤药效评价模型,
包括异种肿瘤移植模型、原位肿瘤移植模型、同种肿瘤移植模型、转基因小鼠肿瘤模型、人源免疫重建肿瘤
移植模型以及采用多种药物或治疗联合评价技术,可对合成致死、靶向小分子、PROTAC、单抗及双特异抗体
等大分子药物、ADC药物、核酸类药物、细胞治疗等抗肿瘤新药提供全面系统的模式生物药理药效评价。在
非肿瘤药物药效评价方面,拥有包括神经精神系统、心血管及代谢系统、炎症和免疫系统、消化系统及其他
疾病系统等多种非肿瘤靶点新药研究评价的啮齿类动物模型,可对各类靶点的小分子及大分子、核酸、细胞
治疗等各类创新药、各种给药途径的受试物进行全面的模式生物相关的药理药效评价。基于此,公司承担了
多项与动物模型开发相关的国家科技重大专项及其他重大科研项目,截至报告期末,公司共拥有30项授权发
明专利。
3、成熟的研发体系
公司深耕基因修饰动物模型市场多年,逐步建立完善了小鼠、大鼠、线虫的基因修饰模型研发体系,实
现了从基因信息分析到模型构建的一站式研发模式,利用多层次的模式生物体系建立了系统的基因功能体外
分析、动物模型研发、体内表型分析和动物药效评价的人类基因功能研究和新药发现的科研服务能力。
公司积累了丰富的模型品系资源储备,现已有自主研发的标准化模型14000余种,人源化药物靶点模型
众多。根据公开可查询信息,对于药物靶点基因人源化小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