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营分析☆ ◇688281 华秦科技 更新日期:2025-05-01◇ 通达信沪深京F10
★本栏包括【1.主营业务】【2.主营构成分析】【3.前5名客户营业收入表】【4.前5名供应商采购表】
【5.经营情况评述】
【1.主营业务】
特种功能材料,包括隐身材料、伪装材料及防护材料的研发、生产和销售。
【2.主营构成分析】
截止日期:2024-12-31
项目名 营业收入(元) 收入比例(%) 营业利润(元) 利润比例(%) 毛利率(%)
─────────────────────────────────────────────────
航天航空(行业) 10.87亿 95.40 5.72亿 99.10 52.65
其他(行业) 5238.51万 4.60 520.11万 0.90 9.93
─────────────────────────────────────────────────
特种功能材料产品及技术服务(产品) 10.23亿 89.79 5.64亿 97.65 55.12
航空航天零部件加工服务(产品) 6190.79万 5.43 790.06万 1.37 12.76
声学超材料、声学仪器及相关服务(产 4427.98万 3.89 938.23万 1.62 21.19
品)
其他业务(产品) 810.53万 0.71 -418.12万 -0.72 -51.59
陶瓷基复合材料及技术服务(产品) 200.88万 0.18 49.55万 0.09 24.67
其他(补充)(产品) 22.03 0.00 15.72 --- 71.36
─────────────────────────────────────────────────
境内(地区) 11.31亿 99.29 5.82亿 100.72 51.42
其他业务(地区) 810.53万 0.71 -418.12万 -0.72 -51.59
其他(补充)(地区) 22.03 0.00 15.72 0.00 71.36
─────────────────────────────────────────────────
非关联方(其他) 11.31亿 99.29 5.77亿 99.84 50.97
关联方(其他) 808.17万 0.71 93.47万 0.16 11.57
─────────────────────────────────────────────────
直销(销售模式) 11.31亿 99.29 5.82亿 100.72 51.42
其他业务(销售模式) 810.53万 0.71 -418.12万 -0.72 -51.59
其他(补充)(销售模式) 22.03 0.00 15.72 0.00 71.36
─────────────────────────────────────────────────
截止日期:2024-06-30
项目名 营业收入(元) 收入比例(%) 营业利润(元) 利润比例(%) 毛利率(%)
─────────────────────────────────────────────────
产品销售(产品) 4.64亿 95.55 2.75亿 100.60 59.25
零部件加工制造(产品) 2059.28万 4.24 -120.20万 -0.44 -5.84
技术服务收入(产品) 91.45万 0.19 -51.07万 -0.19 -55.85
其他业务收入(产品) 6.47万 0.01 6.39万 0.02 98.80
─────────────────────────────────────────────────
境内(地区) 4.85亿 100.00 2.73亿 100.00 56.27
─────────────────────────────────────────────────
非关联方(其他) 4.85亿 100.00 2.73亿 100.00 56.27
─────────────────────────────────────────────────
直接销售(销售模式) 4.85亿 100.00 2.73亿 100.00 56.27
─────────────────────────────────────────────────
截止日期:2023-12-31
项目名 营业收入(元) 收入比例(%) 营业利润(元) 利润比例(%) 毛利率(%)
─────────────────────────────────────────────────
特种功能材料(行业) 8.87亿 96.73 5.25亿 99.02 59.15
声学材料(行业) 1819.76万 1.98 586.60万 1.11 32.24
航空航天零部件加工与制造(行业) 1101.88万 1.20 -72.48万 -0.14 -6.58
租赁服务(行业) 46.24万 0.05 21.28万 0.04 46.01
其他 (行业) 33.54万 0.04 -15.57万 -0.03 -46.43
─────────────────────────────────────────────────
特种功能材料产品(产品) 8.69亿 94.76 5.15亿 97.17 59.25
特种功能材料技术服务(产品) 1806.71万 1.97 980.75万 1.85 54.28
声学超构材料及声学仪器(产品) 1518.92万 1.66 302.79万 0.57 19.93
航空航天零部件加工与制造(产品) 1101.88万 1.20 -72.48万 -0.14 -6.58
光声检测与探测服务(产品) 300.84万 0.33 283.81万 0.54 94.34
租赁服务(产品) 46.24万 0.05 21.28万 0.04 46.01
其他(产品) 33.54万 0.04 -15.57万 -0.03 -46.43
─────────────────────────────────────────────────
境内(地区) 9.17亿 100.00 5.30亿 100.00 57.78
─────────────────────────────────────────────────
非关联方(其他) 9.17亿 99.95 5.30亿 99.96 57.79
关联方(其他) 45.89万 0.05 21.02万 0.04 45.82
─────────────────────────────────────────────────
直销(销售模式) 9.17亿 100.00 5.30亿 100.00 57.78
─────────────────────────────────────────────────
截止日期:2023-06-30
项目名 营业收入(元) 收入比例(%) 营业利润(元) 利润比例(%) 毛利率(%)
─────────────────────────────────────────────────
特种功能材料产品(产品) 3.77亿 98.83 --- --- ---
特种功能材料技术服务(产品) 312.17万 0.82 --- --- ---
声学超构材料及声学仪器(产品) 134.12万 0.35 --- --- ---
─────────────────────────────────────────────────
境内(地区) 3.82亿 100.00 2.22亿 100.00 58.07
─────────────────────────────────────────────────
非关联方(其他) 3.82亿 100.00 2.22亿 100.00 58.07
─────────────────────────────────────────────────
直接销售(销售模式) 3.82亿 100.00 2.22亿 100.00 58.07
─────────────────────────────────────────────────
【3.前5名客户营业收入表】
截止日期:2024-12-31
前5大客户共销售10.44亿元,占营业收入的91.63%
┌───────────────────────┬───────────┬───────────┐
│客户名称 │ 营收额(万元)│ 占比(%)│
├───────────────────────┼───────────┼───────────┤
│客户一 │ 83725.68│ 73.49│
│客户二 │ 8556.17│ 7.51│
│客户三 │ 6124.85│ 5.38│
│客户四 │ 4175.23│ 3.66│
│客户五 │ 1810.98│ 1.59│
│合计 │ 104392.91│ 91.63│
└───────────────────────┴───────────┴───────────┘
【4.前5名供应商采购表】
截止日期:2024-12-31
前5大供应商共采购4.17亿元,占总采购额的81.07%
┌───────────────────────┬───────────┬───────────┐
│供应商名称 │ 采购额(万元)│ 占比(%)│
├───────────────────────┼───────────┼───────────┤
│供应商一 │ 26289.15│ 51.15│
│供应商二 │ 13248.11│ 25.78│
│供应商三 │ 797.59│ 1.55│
│供应商四 │ 673.01│ 1.31│
│供应商五 │ 657.07│ 1.28│
│合计 │ 41664.93│ 81.07│
└───────────────────────┴───────────┴───────────┘
【5.经营情况评述】
截止日期:2024-12-31
●发展回顾:
一、经营情况讨论与分析
报告期内,公司坚持特种功能材料主业不动摇,围绕航空航天产业链、先进新材料产业领域持续进行业
务布局,实现主营业务收入的稳步增长。
(一)围绕产业链持续布局,推动可持续发展
公司坚持特种功能材料主业不动摇,围绕航空航天产业链持续布局和延伸,并在先进新材料产业领域持
续深耕,致力于成为我国新材料产业领域国内领先、国际一流的创新性企业。公司目前已形成本部特种功能
材料产品及服务、华秦航发航天航空零部件智能加工与制造、华秦光声声学超材料及声学仪器、上海瑞华晟
航空航天用陶瓷基复合材料、安徽汉正超细晶零部件生产制造五大业务主体,产品矩阵进一步优化,将更好
覆盖产业链需求,提升公司业务规模和盈利能力,推动公司可持续发展。2024年度,公司实现营业收入1139
24.53万元,较上年同期增长24.17%。其中特种功能材料产品及服务实现收入102294.35万元,航天航空零部
件智能加工与制造实现收入6190.79万元,声学超材料相关业务实现收入4427.98万元。
(二)深化“产学研用”发展模式,持续提升公司竞争能力
公司持续深化“产学研用”协同创新发展模式,通过与高校院所科研团队建立长期战略合作伙伴关系,
推动基础研究、技术攻关与市场需求的深度对接,持续提升公司技术水平,提升公司产品市场竞争能力。公
司本部特种功能材料研发与创新平台,持续开展全温域/宽频谱特种功能涂层及结构材料、结构功能一体化
复合材料、高效重防腐材料、先进热障/热阻材料、电磁屏蔽和导电材料等的研发,并不断推动其向工程应
用转化。华秦航发智能加工与制造中心,以航空航天零部件精密加工为基础,不断拓展企业客户及产品边界
。华秦光声依托南京大学相关科研团队建立声学超材料研发与创新平台,为客户提供专业的振动与声学全链
条解决方案;上海瑞华晟依托中科院上海硅酸盐研究所相关科研团队建立陶瓷基复合材料研发与创新平台,
不断推动陶瓷基复合材料在航空航天等领域的拓展应用;安徽汉正依托西北工业大学相关科研团队建立超细
晶改性技术研发与产业化创新平台,拓展超细晶零部件在航空航天、“两机”、新能源汽车、机器人、精密
机床等领域的应用。2024年,公司研发投入9122.84万元,较上年同期增长24.10%。
(三)持续推进产品应用,为收入增长蓄势赋能
公司持续拓展产品的深度和广度,储备多条产品条线,并不断推动其应用进展,为收入增长蓄势赋能。
公司在宽温域、多频谱兼容、多功能特种功能材料以及特种功能结构复合材料领域持续开展研制工作,产品
应用领域逐步拓展,小批试制产品收入占比持续提升。公司结构功能复合材料已完成小批量零件试制,部分
大型结构功能复材件已开展工程化试制;针对已批产特种功能材料,公司针对后端维护市场重点开发低成本
实现工艺及场外修复工艺。
沈阳华秦航发航空零部件智能加工与制造项目2024年基本实现投产。南京华秦光声研发的声学超构材料
、声学仪器设备等在电力能源、航空航天、工业生产、人居环境、轨道交通等领域已逐渐进入工程化应用阶
段。上海瑞华晟陶瓷基复合材料产品目前跟研进展顺利并已向客户交付部分零部件开展验证,项目一期已建
设完成,并于2024年年底实现了部分产线的试生产;目前正在开展二期改造和扩建工作。安徽汉正科技超细
晶零部件在航空、“两机”、新能源汽车、机器人等领域持续开展业务拓展。
(四)航空航天新材料及产品布局完善,可为客户提供更加全面的综合解决方案
先进材料技术是航空航天高新装备的发展先导,是支撑现代工业的关键基础技术。目前,公司产品已经
覆盖航空航天用高温与特种金属结构材料、轻质高强金属及其复合材料、高性能高分子材料及其复合材料、
先进结构陶瓷及其复合材料、声学超材料以及特种功能材料等领域,实现航空航天及高端装备领域关键核心
材料的创新研制和自主保障,为客户提供更加全面的综合解决方案。
二、报告期内公司所从事的主要业务、经营模式、行业情况及研发情况说明
(一)主要业务、主要产品或服务情况
1、主要业务
公司主要从事特种功能材料的研发、生产和销售,公司亦围绕航空航天产业链、先进新材料产业领域持
续进行业务布局,开拓航空航天零部件加工、陶瓷基复合材料、声学超材料及声学仪器、超细晶零部件生产
制造等业务或产品。
2024年度,公司主营业务没有发生重大变化。
2、公司的主要产品及服务
(1)华秦科技母公司
①特种功能涂层材料
特种功能涂层材料产品是将产品附着在零部件表面,从而实现特定功能用途的材料,公司是目前国内极
少数宽温域、多频谱兼容特种功能材料设计、研发和生产的高新技术企业。
②特种功能结构材料
特种功能结构材料是一种多功能复合材料,具备复合材料质轻、高强的优点,既能承载作结构件,亦能
实现特定功能用途,实现结构和特种功能用途的一体化。
③重防腐材料
公司重防腐材料主要用于金属结构表面的防腐防护,可以大幅度提高金属结构的应用性能和使用寿命,
在航空、航海、陆航、海洋工业、石油化工、核电工业、市政公用设施等领域应用前景广泛。
④高效热阻材料
公司高效热阻材料主要应用于高温部件,解决了高温下因热辐射导致部件温度大幅度升高而缩短部件使
用寿命的行业难题,对提升性能具有重大意义。
⑤电磁屏蔽材料
公司依托多年产品研制经验和技术沉淀,为电子设备提供全套电磁屏蔽解决方案,在宽频带、多环境耦
合因素的环境服役中具有良好综合性能,相关产品可广泛应用于航空航天、舰船、高端电子通讯等领域。
(2)华秦光声
华秦光声以声学超构材料及其降噪装备为核心,开展人居环境和工业噪声治理、飞机/船舶/高铁等高端
装备的减振降噪业务,以及专业的声学优化设计和技术咨询。以光声精密检测仪器为核心,提供国产自主可
控的激光测振仪、声像仪、激光超声无损检测装备,以及声学与振动的智能分析与故障诊断软件平台,开展
环境噪声监控、工业制造装备故障诊断、产线智能监控、无损检测、精密检测与计量等方面的系统级服务,
可应用于飞机、航天器、发动机、精密仪器、集成电路器件的结构健康监测与智能评价。
(3)华秦航发
华秦航发主要进行航空航天零部件加工、制造、维修、特种工艺处理及相关服务。
(4)上海瑞华晟
上海瑞华晟主要开展航空航天用陶瓷基复合材料及其结构件研发与产业化。
(5)安徽汉正
安徽汉正目标为针对航空航天、发动机、燃气轮机、高档数控机床、轨道交通、新能源汽车、大功率电
机、机器人等领域对高端轴承、齿轮、传动轴等基础零件的迫切需求,以独创的PTR强力旋轧成形技术与装
备系列化成果为核心,完成超细晶轮盘、超细晶轴承钢、精密套圈和传动轴等先进制造技术产业化。目前主
要产品为各类盘件/盘轴类、管/空心轴类、棒材类超细晶成型结构件,以及与之相关的技术服务、加工服务
等。
(6)航测测试
航测测试主要面向航空航天等行业提供专业的理化、电磁等检测服务。
(7)华秦工程
华秦工程主要进行民用高效重防腐材料的生产、销售及施工。
(8)国科华远
国科华远主要开展相关特种功能材料前沿技术研发、成果转化工作。
(二)主要经营模式
公司通过向客户提供满足其要求的产品或技术服务获取销售收入,产品或技术服务的增值部分即为公司
的盈利来源。公司接受客户的研发需求或基于自身对未来产品应用需求的预判,按照相关技术指标要求进行
产品的设计、开发、测试、鉴定等工作,研制阶段的产品主要用于客户的验证、试验及定型,需求量较小;
产品随客户整机验证定型后,进入正式批量生产,需求量将大幅增加,公司产品相应转入批量生产阶段,按
照相关产品设计文件、工艺技术文件等要求进行原材料采购以及产品生产、加工、质检、交付和验收。
1、生产模式
公司主要采用以销定产的生产模式,并根据客户需求进行定制化生产。在型号研制阶段,公司以小批量
、多品种的产品生产为主,公司研发部根据相关技术指标要求,进行材料研发及工艺探索,确定产品所需原
辅材料及生产工艺。生产部根据该生产工艺组织生产。产品定型批产后,相关技术指标、生产工艺、原辅材
料等均已确定,一般情况下不再发生改变,由生产部根据客户订单需求执行生产任务,按照确定的生产工艺
流程,组织安排批量生产。
公司不同产品的生产模式如下:
(1)特种功能涂层材料、热阻等防护材料
对特种功能涂层材料及防护材料,客户将相关零部件发运至公司后,公司运用定制化开发的生产设备及
特定的生产工艺将特种功能材料直接制备于客户零部件表面,从而在客户零部件表面形成特种功能材料涂层
,提升客户零部件的相关能力,在此过程中即完成了公司产品的生产。
对于少量涂覆技术要求不高的产品以及民用重防腐材料,公司亦直接生产相关产品交付客户,由客户自
行涂覆于相关零部件表面。
(2)特种功能结构材料、陶瓷基复合材料、超细晶零部件
公司上述材料可替代部分现有装备金属材料结构件,实现结构和特种功能的一体化,该产品一般由客户
提供设计图纸、技术指标等要求,公司直接进行零部件生产并交付客户。
(3)其他材料
公司电磁屏蔽材料、特种功能遮障和器材等一般按照客户技术指标要求完成生产后交付客户,对于需要
进行工程施工的项目,公司会同时提供相关设计技术方案,并指派相关技术人员协助客户完成安装或施工。
(4)声学超构材料
公司声学超构材料主要按照下游客户不同应用场景下的定制化指标要求组织生产与交付。
(5)航空航天零部件加工与制造
报告期内,公司航空发动机零部件主要为订单定制、来料加工生产模式。生产组织主要按客户来料及交
付进度计划进行。
2、销售模式
公司主要采取直销模式,对于新研制产品的销售或技术服务,公司通过参与客户组织的招投标、竞争性
谈判或接受委托研制任务等方式成为承研或承制单位。对于已批产定型的产品,基于产品保障要求及保密性
考虑,通常由研发企业作为定型后保障生产的供应商,采购均采用配套供应模式,公司直接与客户签订销售
合同。
由于公司特种功能材料等相关产品价格批复周期一般较长,在审价完成前,公司根据与客户所签署合同
约定的暂定价格确认收入,待审价完成后,由于暂定价格与最终批复价格差异导致的差价额调整批价当期收
入。
3、研发模式
公司以自主研发为主,公司产品及技术研发主要包括型号跟研和自选研发两大类。
型号跟研是围绕下游客户产品的整体技术指标要求,从开发设计、原材料选取、材料设计与研制、制造
工艺、质量性能测试等方面进行同步研发,以验证产品设计特性要求、工艺稳定性及可靠性、生产成本效用
比等。
自选研发是公司基于市场、科研院所、客户企业等的需求或技术发展趋势进行的自主研发,一方面围绕
提高产品质量、研发和生产效率、提升产品成熟度等方面来进行技术研发工作,另一方面,公司时刻关注行
业前沿科技动态,通过开发前沿新产品或新技术,并向下游客户推荐试用,满足或创造市场需求,以维持业
内领先技术水平。
公司亦承担多项国家和省部级科研课题,保持科研敏锐度与持续创新能力,在部分科研课题中,公司采
取与高等院校及科研院所等合作研发的方式,提高公司的综合研发实力。公司获批组建了院士专家工作站、
博士后科研工作站、陕西省博士后创新基地等研发平台。通过创新平台建设,加强相关领域技术交流,公司
研发实力和可持续创新能力得到进一步增强。
(三)所处行业情况
1、行业的发展阶段、基本特点、主要技术门槛
先进材料技术是航空航天高新装备的发展先导,是支撑现代工业的关键基础技术,渗透到国民经济和社
会生活等方方面面,已成为世界各国争相发展的技术高地。我国已初步建成航空航天材料研发和生产体系,
金属、非金属及其复合材料等产品不断优化,部分研究成果达到国际先进水平,材料的性能、可靠性、批次
稳定性、经济性等方面都有较大幅度的提升。
“一代材料,一代装备”是对航空航天技术发展与其关键材料间相辅相成关系的真实写照。一方面,国
家战略需求加速航空航天新品种材料不断涌现,推动材料性能持续提高、研究方法不断创新、制造技术不断
进步;另一方面,航空航天材料领域理论、技术、产业的纵深发展也推动其应用领域的不断拓展,加速下游
高端装备的不断进步。因此,航空航天材料的研发,既牵引国家新材料的产业发展,又推动高端装备更新换
代,对整个社会的技术进步和经济建设具有显著的辐射带动作用。
(1)特种功能材料、高性能高分子材料、高性能纤维与复合材料是高端装备制造、航空航天等领域不
可或缺的关键战略材料。以航空航天为应用背景的高性能高分子材料及其复合材料通常是高性能纤维增强的
树脂基复合材料,其原材料主要包括增强纤维和树脂基体,树脂基体中也常常会添加一些提高复合材料综合
力学性能或赋予复合材料特殊功能的添加剂材料,如增韧剂、阻燃剂、电磁波吸收剂和导热导电填料等。由
波音、空客和GE等航空企业引领,树脂基复材已经走过了由次承力结构向主承力结构应用的跨越,军机应用
达到结构质量的30%~40%,民机用量达到50%以上,航空发动机用量达15%。相比之下,我国目前机身用量占
比较小,航空发动机用量也很有限。加强高性能高分子及其复合材料的关键科学和技术问题研究,建立完善
的工程验证和产业体系,对于推动国内大循环健康有序发展、提高我国先进制造业的科技水平和国家竞争力
具有战略意义。
(2)高温与特种金属结构材料是航空航天发动机、重型燃气轮机、重大科学装置等高端装备中不可或
缺的关键材料。目前,我国在高温与特种金属结构材料的基础研究和技术应用方面与国际先进水平仍有差距
,存在部分关键材料和特种型材依赖进口、质量稳定性差、技术成熟度低、成本高等问题,亟待发展一批高
服役性高温与特种结构材料,突破我国重点型号及高端装备用高温与特种结构材料技术和应用瓶颈,实现创
新链、产业链的自主可控和安全高效,为航空航天强国、能源强国建设提供关键材料支撑。
(3)轻质高强金属及其复合材料具有密度低、高强高韧、耐温耐蚀、高导电、高导热、易加工成型、
综合应用成本低等显著优势,是航空航天、电子信息等众多领域主结构及关键系统所需的关键材料。轻质高
强金属及其复合材料性能水平和应用状况已成为衡量大飞机、航空发动机、重载火箭、高超声速飞行器等国
家重点发展领域先进性的重要指标。在当前新的国际形势下,加速发展我国自主轻质高强金属材料技术体系
势在必行。美国、俄罗斯等国家在轻质高强金属及其复合材料研发、工程化水平、批产能力、产品竞争力和
应用领域等方面一直引领着世界发展方向,部分高端产品居于垄断地位。在国家各类计划的支持下,国内轻
质高强金属及其复合材料取得了众多的科技成果,部分研究成果达到了国际先进水平,材料的性能、可靠性
、批次稳定性、经济性等方面都有较大幅度的提升。航空航天器等精密仪器系统对具有可设计性、易于实现
结构/功能一体化的金属基复合材料的需求日益迫切。
(4)先进结构陶瓷及其复合材料是高端装备的核心材料和部件,在航空航天、信息技术、先进制造等
关键领域发挥重要作用。先进结构陶瓷及其复合材料正向着高性能、大尺寸、长寿命、超精密、集成化等方
向发展。国外先进结构陶瓷及其复合材料发展较早,因此在原材料处理、组分与性能调控、制备与加工技术
等方面均有较大优势。近年,国外结构陶瓷及其复合材料主要向航空航天、集成电路、精密机械、核能等高
端应用发展。赛峰、罗罗、普惠、GE等多家欧美公司均开展了针对SiCf/SiC的应用研究工作。法国赛峰是最
早开展陶瓷基复合材料研究的航空公司之一,最早在M88发动机喷管外调节片设计应用陶瓷基复合材料,并
于2015年开展SiCf/SiC复合材料混气锥飞行验证。GE公司是迄今为止真正实现SiCf/SiC复合材料在航空发动
机上商业化应用的公司。国内目前在众多航空发动机的不同部位进行了SiCf/SiC复合材料构件的考核验证,
验证了SiCf/SiC构件在发动机上应用的可行性。其次,在氧化物陶瓷(Ox/Ox)复合材料构件方面,国外已
完成在多型号发动机上的应用或验证考核,主要集中在发动机的尾喷部位。GE公司在Passport20发动机上采
用Ox/Ox整流罩、排气混合器及中心锥,减少8%的单位燃油消耗量;在军机F414发动机尾喷管安装Ox/Ox复合
材料封严片,改善了发动机尾喷管高温部件的耐久性。罗罗公司针对Trent1000发动机设计研制了Ox/Ox复合
材料排气喷嘴及中心锥,并在波音787客机上成功完成飞行测试,是迄今为止通过验证的尺寸最大的Ox/Ox复
合材料构件。我国在结构陶瓷与陶瓷基复合材料领域的科技创新能力不断提升,但在材料体系建设、制备加
工技术等方面与发达国家存在一定的差距,亟需解决关键核心材料与部件配套及产业链整合两大问题,为国
家相关领域的高质量发展提供支撑。
我国航空航天领域正处在快速发展期,对新材料的需求将更加旺盛,迫切需要品种创新和技术进步,未
来几年材料领域将着力开展“产-学-研-用”创新链和产业链协同创新,以期大幅提升我国航空航天材料科
技和应用水平。航空航天新材料的发展,应以国家重大需求为导向,以解决材料设计与结构调控的重大科学
问题、突破结构材料制备与应用技术瓶颈、获取自主知识产权和工程应用为目标,提高先进结构材料领域的
原始创新能力,完善关键结构材料设计、制备、制造、应用、评价及全寿命维护的完整技术体系,建立“产
-学-研-用”紧密结合的先进结构材料技术,实现航空航天及高端装备领域关键核心材料的创新研制和自主
保障。
2、公司所处的行业地位分析及其变化情况
公司是航空航天新材料行业中的创新先锋与领军企业。
(1)技术创新与研发实力
公司坚持把科技创新作为企业的核心竞争力,持续投入大量资源用于新技术、新材料的研究与开发,构
建了一支高素质的研发团队,在特种功能材料、高性能金属/轻质非金属及其复合材料、超细晶材料、超构
材料等关键领域取得了一系列突破性成果,多项技术达到国际、国内先进水平,部分技术更是填补了国内空
白。公司自主研发的特种功能材料已成功应用于多款先进航空航天装备;研发的陶瓷基复合材料、氧化物陶
瓷(Ox/Ox)复合材料构件,具备优异的轻量化特性和高强度、耐高温性能,有效提升了装备的燃油效率和
性能;研发的声学超材料,为国家重大项目和行业合作伙伴提供专业的振动与声学全链条解决方案;研发的
超细晶材料,在保持高强度和高塑性的同时,抗疲劳能力和稳定性实现突破,为关键部件提供长寿命保障,
对航空航天、能源装备等领域具有重大意义。同时,公司积极与国内外知名科研机构、高校开展产学研合作
,共同推进航空航天新材料技术的创新发展,不断提升自身的技术创新能力和核心竞争力。
(2)产品种类与质量优势
公司产品种类丰富,涵盖了航空航天领域所需的多种关键新材料,包括特种功能材料、碳纤维增强复合
材料、特种陶瓷材料、声学超材料、超细晶高温合金/钛合金材料等,能够满足不同客户在各类航空航天器
制造中的多样化需求。公司可以为客户提供从设计到加工制造、性能检测的一站式服务。公司建立了完善的
质量管理体系,从原材料采购、生产加工到产品检测,每一个环节都进行精细化管控,确保产品质量的稳定
性和可靠性,在市场上树立了良好的口碑,赢得了众多国内外知名航空航天企业的信赖与长期合作。随着航
空航天产业的快速发展,公司的市场份额有望进一步扩大,持续提升其在行业内的影响力和话语权。
(3)产业协同引领
公司积极推动航空航天新材料产业的协同发展,与国内高校、科研机构建立了紧密的产学研合作关系,
共同开展技术研发、人才培养等工作,促进科技成果的快速转化和应用。积极融入国内下游大客户集团“小
核心、大协作、专业化、开放型”的科研生产体系,联合产业链上下游企业,共同制定行业标准,加强技术
交流与合作,推动产业整体升级,为我国航空航天新材料产业的可持续发展奠定坚实基础。
3、报告期内新技术、新产业、新业态、新模式的发展情况和未来发展趋势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