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营分析☆ ◇688287 *ST观典 更新日期:2025-09-17◇ 通达信沪深京F10
★本栏包括【1.主营业务】【2.主营构成分析】【3.前5名客户营业收入表】【4.前5名供应商采购表】
【5.经营情况评述】
【1.主营业务】
无人机飞行服务与数据处理和无人机系统及智能防务装备的研发、生产与销售。
【2.主营构成分析】
截止日期:2025-06-30
项目名 营业收入(元) 收入比例(%) 营业利润(元) 利润比例(%) 毛利率(%)
─────────────────────────────────────────────────
飞行服务与数据处理服务业务(产品) 702.28万 69.91 -173.77万 27.09 -24.74
非致命装备销售业务(产品) 236.77万 23.57 -80.56万 12.56 -34.02
无人飞行系统及装备销售业务(产品) 65.47万 6.52 -365.35万 56.96 -558.05
房产租赁收入(产品) --- --- --- --- ---
─────────────────────────────────────────────────
截止日期:2024-12-31
项目名 营业收入(元) 收入比例(%) 营业利润(元) 利润比例(%) 毛利率(%)
─────────────────────────────────────────────────
航空装备制造及相关服务(行业) 7672.51万 85.27 -1866.31万 129.90 -24.32
非致命性武器(行业) 1280.02万 14.23 507.18万 -35.30 39.62
其他业务(行业) 45.85万 0.51 -77.62万 5.40 -169.31
─────────────────────────────────────────────────
无人机系统及装备销售(产品) 3925.01万 43.62 1697.34万 -118.14 43.24
无人机飞行服务与数据处理(产品) 3747.50万 41.65 -3563.64万 248.04 -95.09
制暴器及防务装备销售(产品) 1280.02万 14.23 507.18万 -35.30 39.62
其他业务(产品) 45.85万 0.51 -77.62万 5.40 -169.31
─────────────────────────────────────────────────
境内(地区) 8952.54万 99.49 -1359.12万 94.60 -15.18
其他业务(地区) 45.85万 0.51 -77.62万 5.40 -169.31
─────────────────────────────────────────────────
直销模式(销售模式) 8117.67万 90.21 -1713.79万 119.28 -21.11
经销模式(销售模式) 834.87万 9.28 354.67万 -24.69 42.48
其他业务(销售模式) 45.85万 0.51 -77.62万 5.40 -169.31
─────────────────────────────────────────────────
截止日期:2024-06-30
项目名 营业收入(元) 收入比例(%) 营业利润(元) 利润比例(%) 毛利率(%)
─────────────────────────────────────────────────
无人机飞行服务与数据处理(产品) 3329.48万 58.08 -46.85万 -3.84 -1.41
无人机系统及智能防务装备销售(产品) 1990.96万 34.73 1102.70万 90.40 55.39
制暴器产品销售(产品) 394.46万 6.88 238.67万 19.57 60.51
其他业务(产品) 17.38万 0.30 -74.73万 -6.13 -429.98
─────────────────────────────────────────────────
截止日期:2023-12-31
项目名 营业收入(元) 收入比例(%) 营业利润(元) 利润比例(%) 毛利率(%)
─────────────────────────────────────────────────
航空装备制造及相关服务(行业) 1.98亿 93.18 7021.20万 89.22 35.52
非致命性武器(行业) 1370.86万 6.46 816.99万 10.38 59.60
其他业务(行业) 75.27万 0.35 31.76万 0.40 42.20
─────────────────────────────────────────────────
无人机系统及智能防务装备(产品) 1.29亿 60.86 5398.14万 68.59 41.82
无人机飞行服务与数据处理(产品) 6854.76万 32.32 1623.06万 20.62 23.68
制暴器产品销售(产品) 1370.86万 6.46 816.99万 10.38 59.60
其他业务(产品) 75.27万 0.35 31.76万 0.40 42.20
─────────────────────────────────────────────────
境内(地区) 2.11亿 99.65 7838.19万 99.60 37.09
其他业务(地区) 75.27万 0.35 31.76万 0.40 42.20
─────────────────────────────────────────────────
无人机系统及智能防务装备销售(业务) 1.29亿 60.86 5398.14万 68.59 41.82
无人机飞行服务与数据处理(业务) 6854.76万 32.32 1623.06万 20.62 23.68
制暴器产品销售(业务) 1370.86万 6.46 816.99万 10.38 59.60
租赁收入(业务) 75.27万 0.35 31.76万 0.40 42.20
─────────────────────────────────────────────────
直销(销售模式) 2.03亿 95.85 7390.64万 93.91 36.35
经销(销售模式) 805.53万 3.80 447.55万 5.69 55.56
其他业务(销售模式) 75.27万 0.35 31.76万 0.40 42.20
─────────────────────────────────────────────────
【3.前5名客户营业收入表】
截止日期:2024-12-31
前5大客户共销售0.21亿元,占营业收入的23.46%
┌───────────────────────┬───────────┬───────────┐
│客户名称 │ 营收额(万元)│ 占比(%)│
├───────────────────────┼───────────┼───────────┤
│北京淳一航空科技有限公司 │ 620.35│ 6.89│
│北京星箭长空测控技术股份有限公司 │ 480.06│ 5.33│
│天津零一智能科技有限责任公司 │ 430.13│ 4.78│
│航天时代系 │ 301.89│ 3.35│
│北京中联铁运科技有限公司 │ 278.30│ 3.09│
│合计 │ 2110.72│ 23.46│
└───────────────────────┴───────────┴───────────┘
【4.前5名供应商采购表】
截止日期:2024-12-31
前5大供应商共采购0.49亿元,占总采购额的35.17%
┌───────────────────────┬───────────┬───────────┐
│供应商名称 │ 采购额(万元)│ 占比(%)│
├───────────────────────┼───────────┼───────────┤
│供应商一 │ 1500.00│ 10.85│
│供应商二 │ 1100.00│ 7.96│
│供应商三 │ 1051.19│ 7.60│
│供应商四 │ 699.08│ 5.06│
│供应商五 │ 511.90│ 3.70│
│合计 │ 4862.17│ 35.17│
└───────────────────────┴───────────┴───────────┘
【5.经营情况评述】
截止日期:2025-06-30
●发展回顾:
一、报告期内公司所属行业及主营业务情况说明
(一)公司所属行业情况
观典防务是国内领先的无人机禁毒服务供应商,也是国内最早从事无人机禁毒产品研发与服务产业化的
企业。公司的主营业务为飞行服务与数据处理、无人飞行系统及智能防务装备的研发、生产与销售。
1、低空经济领域
(1)国家利好政策驱动产业发展
2021年2月,低空经济被写入《国家综合立体交通网规划纲要》;2023年底举行的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提
出“打造生物制造、商业航天、低空经济等若干战略性新兴产业”;2024年全国两会,“积极打造生物制造
、商业航天、低空经济等新增长引擎”被写入政府工作报告;2025年政府工作报告再次强调要深入推进战略
性新兴产业融合集群发展,开展新技术新产品新场景大规模应用示范行动,推动商业航天、低空经济、深海
科技等新兴产业安全健康发展。
低空经济具有产业链条长、横跨领域多的特点,主要包含了三大板块:一是基建及监管,即鼓励和支持
低空飞行所需的基础设施建设,如起降点、通信导航设施等,以完善低空飞行的硬件条件,同时通过制定相
关标准和规范,加强飞行活动的监管和培训,确保低空飞行的安全可控。二是装备制造,即鼓励和支持低空
经济领域的技术创新和研发,推动符合低空经济特点的新技术、新装备的应用,提升低空经济产业的技术水
平。三是行业应用,即鼓励和支持低空飞行在各个领域的应用,如安防、农业、交通、环保等,通过政策支
持促进低空经济与相关产业或国家治理的融合发展。据中国民航局预测,到2025年我国低空经济的市场规模
将达到1.5万亿元,到2035年有望达到3.5万亿元。
(2)行业基本情况
低空经济作为国家打造的新增长引擎,将以政府为主导、企业为主体的方式持续推进。基建及监管板块
,需在原有通航业态基础上,打造可融合无人机、eVTOL等飞行载体的综合性的设施网、空联网、航路网及
服务网,并加强对飞手等技术人员的标准化培训。
装备制造板块,将根据上游的国家监管政策及下游的行业应用,不断推出新装备,同时随着对飞行装备
安全性能要求的提高,装备制造背后所涉及的科研、实验、测试等支撑性细分领域也将被激发。
行业应用板块,以禁毒、测绘为代表的细分领域已较为成熟,以物流、应急救援为代表的细分领域方兴
未艾,以eVTOL、飞行汽车为代表的细分领域已隆重登场。在国家顶层统筹和低空开放的加持下,行业应用
将进入快车道。
(3)行业进入壁垒
3.1)技术壁垒
无人机行业是技术密集型产业,是多学科相互渗透、相互交叉形成的高新技术领域。无人机的总体设计
过程复杂,涉及学科广,技术壁垒高。
在产品方面,行业内企业需要掌握空气动力学、飞行力学、结构力学、材料与制造、航空发动机、飞行
管理与控制、导航与制导等多种学科知识和专业能力,并具备一定的实验测试能力,才能为客户设计和提供
性能优异的产品。依照航空产业发展特点,无人机的研制还需要经过持续的验证与实战,不断沉淀数据、积
累技术、持续改进,才能保持产品的技术领先优势。
在服务方面,无人机下游应用要求服务提供商需具备数据分析处理能力。优秀的数据分析处理能力不仅
需要核心解译算法,更需要强大的数据库和人工智能技术作为支撑,只有通过持续的数据积累和算法迭代,
才能保持数据处理的高效率和高精准度。飞行能力、核心算法及数据库共同形成本行业的核心技术要素。
综上所述,本行业具有较高的技术壁垒。
3.2)生产供货能力壁垒
目前,无人机产业竞争日趋激烈,无人机生产速度、质量一致性与后续配套服务是无人机厂商竞争的关
键要素。无人机厂商需要具备较强的生产供货能力,以满足消费者和政企客户的要求。行业内新进入的厂商
在短时间内难以具备产品开发、解决方案设计、核心零部件生产、装配集成、测试验证等能力,从而对新进
入者形成生产供货能力的壁垒。
2、军品领域
(1)市场持续发展
军用无人机最早产生于20世纪初,具有使用成本低、环境适应性和机动性强、有效降低人员伤亡等特点
。随着世界军事变革,技术指标、应用空间不断拓展升级,其被广泛应用到军事领域。俄乌战争的经验也再
次印证了无人机是现代无人战争的重要载体,可通过侦察预警、电子对抗、通信中继、军事打击、战斗评估
等应用方式掌握制空权、制信息权,进而形成战场主导权。同时,无人机技术也随着世界电子、通讯技术的
迅速发展而不断提升。据TrendForce研究,随着各国积极投入军用无人机采购、部署与研发,预估2025年全
球军用无人机市场规模有望增加至343亿美元,年复合增长率达27.6%。
我国军用无人机凭借着研发技术的不断提升,具有性价比优势,逐渐成为全球军用无人机市场重要的出
口国之一,是美国军用无人机的主要竞争对手。随着我国军用无人机“技术突破+国际拓展”的双轮驱动,
预计未来5年将保持10%以上的年增长率。
(2)行业基本情况
以彩虹、翼龙、无侦等型号为代表的我国军用无人机展示出了航时长、载重大、巡航速度快、具备隐身
性的优异性能。同时,现代战争对军用无人机也提出了智能化、多元化、灵巧化的新需求。因此,持续的研
发投入,精良的工艺保障,充分的试飞验证是打造军用无人机不可或缺的重要环节,各军品企业也在不断加
强研发、生产、检测等方面的能力建设。
(3)行业进入壁垒
3.1)资质与产品认证壁垒
为确保无人机产业健康发展,2017年以来国家密集出台了一系列无人机规范政策,从无人机体积重量、
技术构型、资质取得等方面进行了明确规定。军品客户需完善供应商选取流程,主要采取公开采购或内部比
价方式,对厂商的经营规模、资质情况、管理体系、商业信誉、产品性能及认证、产品使用记录以及细分领
域内的应用资质等综合实力进行评比。客户需保证无人机产品安全可靠且能完成预定目标,所以对供应商考
核较为严格,认证周期较长,形成了进入市场的资质与产品认证壁垒,新进入者很难在短期内通过合格供应
商认证。
3.2)制造工艺壁垒
军品的生产工艺控制对产品质量具有重要影响,工艺缺陷会使得不良品率上升,直接影响无人机飞行状
态与作业效果。无人机企业需要有优良的设备、经验丰富的研发人员、熟练的产业技术工人等,才能完成优
秀的产品工艺设计,实现科学的制造流程,达到工业化生产水平。新厂商短期内难以具备该等条件,因此本
行业具有一定的制造工艺壁垒。
3、智能防务装备领域
(1)市场需求广阔
在我国社会治理体系不断优化、“平安中国”建设深入推进的大背景下,以公司黄蜂系列非致命装备为
代表的智能防务装备逐渐成为公安、武警等部门执法装备升级的重要方向。这类装备强调控制效果的同时降
低致伤风险,体现出执法过程中的“柔性化”和“非致命化”理念,正在从试点走向更大范围的部署应用。
目前,国内基层一线执法力量在配装和使用非致命性装备方面仍存在较大缺口。据公安系统相关调研数
据显示,全国真正实现按标准配备单警装备的比例不足40%,其中电击器、催泪喷雾等非致命器械的实际配
发比例仅在20%-30%之间。大量一线执勤民警依然处于“裸装执法”状态,对突发事件的应对手段不足。调
研还显示,约60%以上基层单位反映现有单警装备存在功能单一、技术老旧、操作繁琐等问题,难以适应多
变高压的执法场景。
(2)行业基本情况
我国非致命性警用装备与国外同类产品相比存在起步晚、装备迟、使用少的特点,这也导致了国外的产
品更加成熟先进,国产装备仿制较多、质量较差。总体来说我国警用非致命性装备仍然处于初级阶段,但在
当前全球贸易正处于结构性重构与多维度博弈并存的复杂阶段的背景下,公安系统对国产“智能化、集成化
、轻量化”的下一代非致命性装备需求猛增,尤其在城市巡逻、应急处突、大型活动安保、反恐等高频高压
场景中,具有精确制止能力且操作简便的智能装备成为采购重点。
近3年行业发展较快,现有产品以“分体式、单功能”为主,缺乏多功能集成与智能协同能力,导致实
战效率低、现场控制风险高。黄蜂系列非致命装备的出现,彻底填补了国内非致命性高科技装备的空白。
(3)行业进入壁垒
3.1)高电压低电流的生成与控制技术
黄蜂系列非致命装备的核心部件是高压转换模块,可将电池的低电压提升到20000-80000伏特不等的高
压放电。在用户按下发射按钮时,控制电路驱动转换模块运作,快速充电电容,并施加在输出电极上,形成
脉冲电流通过目标人体,造成肌肉麻痹效应。同时电流必须较低,以避免引发目标的心脏骤停,这对高压脉
冲电路设计和精准的电流控制提出了极高要求。
3.2)独立载体的多弹种控制技术
黄蜂系列非致命装备除了基本的电击功能外,还具备约束、催泪、眩目等多种制伏手段。不同的弹种作
为标准内部接口,均可装配于该装备进行使用。但是不同的弹种对应的放电输出参数不一致,因此对多弹型
的独立激发控制系统进行合并后且不出现逻辑失效问题是行业的主要技术门槛。
(二)主营业务情况
公司的主营业务包括飞行服务与数据处理、无人飞行系统及智能防务装备的研发、生产与销售。公司通
过不断完善治理能力、强化研发投入、加大市场拓展力度,在原有的行业壁垒上进一步提升了公司的核心技
术能力,在细分领域保持着先发优势及显著的竞争优势。
1、飞行服务与数据处理
(1)业务基本情况
在飞行服务与数据处理方面,公司凭借自主研发的无人机,依托十余年来积累创建的拥有自主知识产权
的数据库和专业处理技术,形成了“大数据+人工智能”服务体系,具备实时监控数据采集、关键数据要素
提取、数字模型模拟分析、AI定制服务等功能,是低空经济在智慧城市领域的应用体现,是在城市综合治理
方面实现全域化、精准化、智能化的核心。
(2)公司的行业地位
公司飞行服务与数据处理业务在禁毒领域具有明显的竞争优势。公司作为国内领先的无人机禁毒服务供
应商,是行业内首家提出以无人机航测为技术手段开展禁毒工作理念的企业,并将人工智能技术成功应用于
该领域,形成了明显的先发优势。公司历经十余年积累,建立了容量约500万平方公里的低空影像数据库,
并且随着每年作业面积的累积而不断扩容。在此基础上,公司通过多年的业务经验及研发投入,不断优化数
据处理技术,形成了一系列包括涉及人工智能技术的核心算法在内的自主知识产权成果。人工智能等技术的
应用提升了公司通过无人机等低空影像对各类细小地物、伪装地物的精准识别能力,构建了通过历年数据综
合研判的预警能力,在挖掘和培育出每年可达30-40亿元的禁毒服务市场的同时,也构筑了坚实的行业壁垒
。此外,公司作为无人机禁毒领域的领军企业,参与制定了国家无人机禁毒航测工作规程并多次开展各省禁
毒业务培训。公司自2010年起与各级禁毒部门建立并形成长期合作模式,为多个省份禁毒部门提供无人机禁
毒业务培训。公司实际控制人高明作为我国无人机禁毒航测的创始人,于2020年11月获得中共中央和国务院
授予的“全国劳动模范”称号。公司于2023年正式成为中国航空器拥有者及驾驶员协会(简称“中国AOPA”
)常务理事单位,持续与中国AOPA合作开展无人机驾驶员和无人机维修技师的培训工作,弥补了行业技能人
才不足的问题,促进了低空经济产业的发展。
在反恐巡逻、资源调查、环境监测、交通巡检、能源建设、应急救援等服务领域,公司凭借积累的数据
库和人工智能技术,构建多源信息综合研判处理平台,通过飞行数据分析、动态信息汇总以及横向关联,实
现了对不可复原的历史信息的数据深挖,发挥了数据与技术的外延价值,催生了下游应用的新场景。
2、无人飞行系统
(1)业务基本情况
公司在无人飞行系统领域深耕多年,经过不断的研发投入、持续创新,自主开发了多款无人机,先后参
与及承担了多个型号的巡飞弹、靶弹、诱饵弹等军品的研制、试制、测试及配套工作,建设了高标准研发生
产流水线,可提供高质量的无人机整机及分系统(如吊舱系统、链路系统、惯性导航系统、光纤陀螺等)的
生产制造能力,亦提供分系统产品及技术运用于多行业多业态(如任务载荷、无人装备、海洋探测、交通巡
检、场站智能化建设、雷达监测等领域)的定制化产品的设计生产服务,也可根据科研机构需求,提供跟研
试制等服务。公司具备无人飞行系统总体设计能力、气动布局设计能力、飞行控制系统开发能力、飞行试验
技术研究能力、机体复合材料制造能力,自主研发的无人机在长航时、大载荷、多功能和易部署等方面性能
出众,在细分领域内具有竞争优势。公司高度重视飞行器的飞行验证工作,拥有资深的飞行团队,结合常年
的实战飞行,拥有数万航时的实战飞行经验,积累了大量产品开发实测数据,对在研机型和定型机型开展多
种功能、性能试飞测试,通过外场飞行考核和实际任务验证,为产品的改进升级和迭代优化提供数据支持,
形成了研发、生产和验证的良性闭环,为无人飞行系统适应多种飞行场景提供有力支撑,有效推动了技术及
产品革新。2025年,公司将积极扩大现有产品和技术的应用范围,整合航天系统多年积累的飞行系统、惯性
技术、光学测量、人工智能、视觉测量、精密机械和自动控制等多个学科的相关经验,积极参与深海、矿山
、铁路等行业的智能化整体解决方案,拓宽主营业务范围。
(2)公司的行业地位
在无人飞行系统制造领域,以军用、警用为主要应用范畴,对无人机技术水平要求较高,行业内民营企
业供应商较少。公司紧跟无人飞行系统领域发展趋势,灵敏捕捉客户需求,持续开发、储备新技术。随着风
洞实验室、结构及复材研究室、动力系统研究室、航电系统研究室、总装测试研究室的投产,形成了集理论
研究-样件试制-实验测试-总装调试-验证飞行为一体的研产能力,取得的成果既包含了短期内可实现转化的
新技术,也包含了中远期战略布局的新技术,使公司成为区域性航空技术集群的代表,主要客户包括各大国
企、科研院所和民营企业等。
在军品领域,公司具备相应承揽军品业务的能力。公司依托先进的无人机生产能力,与军品单位在无人
机整机集成、分系统配套、新技术研发等方面开展深度合作。发挥公司作为北京市首支民兵无人机分队的优
势,与军方探索预备役培训建设。以公司GD-180为代表的成果转化项目,实现了无人飞行系统在国家航天领
域的新应用,为公司积累了技术基础和军品项目研发经验,提升了公司在军品领域的竞争力。
3、非致命装备
(1)业务基本情况
公司结合一线禁毒服务经验及警用装备需求,自主研发了黄蜂T800、T800Pro及Vila等系列非致命装备
。黄蜂T800集视觉干扰、嗅觉刺激、物理束缚、肌肉刺激等功能于一身,可通过快速换弹实现复杂环境下的
多种制伏方式的连续击发,同时兼具影音取证、后台监管、防抢防盗等功能。该产品可大量配备于一线民警
,增强一线人员的执法能力,大幅提高执法效能和执法安全性,填补了我国在维稳、处突等领域的应用空白
,有助于提升公司的核心优势及市场竞争力。黄蜂T800Pro是2025年全新推出的旗舰产品,它将电击、催泪
、约束、激光炫目等多种非致命性制伏功能融为一体,让执法人员可以根据警情随时调整武力等级,适用于
多种复杂执法场景。而黄蜂Vila则以更轻量化的设计,将五连发高速催泪、激光瞄准、LED照明与破窗工具
融为一体,体积仅手电大小,可实现远近两种距离下的高速催泪,在应对突发警情和日常巡逻中表现尤为灵
活高效。
(2)公司的行业地位
在非致命装备方面,中国兵器装备集团兵器装备研究所测试试验中心、中国兵器装备特种产品质量监督
检测中心、中国人民解放军新武器生物效应和军事病理学重点实验室、公安部警用装备技术重点实验室、公
安部安全与警用电子产品质量检测中心、国家安全防范报警系统产品质量监督检验中心等多家权威机构和部
门,先后对公司自主研发的黄蜂系列非致命装备的关键功能要求、主要战技指标、电性能测试指标、环境适
应性、生物效能与安全性等性能和指标进行了全面检测,并给出了如下检测结论:该手持智能电击制暴器是
一种迄今国内外具有独特、创新的结构设计和使用时间的新型防暴非致命有线式电击武器,可提高执法行动
中执法人员的安全性,其部分特点尚未见于国内外同类产品中。
二、经营情况的讨论与分析
2021年,“低空经济”首次被写入国家规划。2023年,中央经济工作会议首提“低空经济”并将其列入
战略性新兴产业行列。2024年两会期间,“低空经济”首次被写入政府工作报告,并作为新兴产业和未来产
业,打造成为我国经济发展新的增长引擎。作为产业链型经济体系的低空经济,具有产业链条长、横跨领域
多的特点,包含了基建及监管、装备制造、行业应用三大板块,无人机则是目前低空经济的主导产业。
虽然报告期内公司实现营业收入10,045,258.21元,同比下降较大,但在国家利好政策驱动下,公司亦
在寻求特定产业和重点客户的突破,持续在低空经济和智能安防领域布局。
1、以战略合作引领市场拓展
公司深化“以战略合作引领市场拓展”路径,坚持以战略合作驱动市场边界拓展。积极开拓在军品、反
恐巡逻、资源调查、环境监测、交通巡检、能源建设、应急救援等领域的战略合作。
2、军品、警用项目成效显著
报告期内,公司承担了军事科学院等客户的某型弹体风洞实验和某型巡飞弹制造项目,为神舟二十号载
人航天任务提供了关键技术支持,体现了公司在军品领域的核心竞争力。公司积极参与了非致命性武器的应
用和技术标准的制定工作,为进入军方和警用采购目录进行列装做了充分准备。
3、低空经济建设项目持续推进
借助国家利好政策,公司积极推进与地方政府的低空经济建设项目,发挥公司在数据与运营方面的优势
,协同地方政府挖掘和整合应用需求,引导上下游产业建设,同时提升公司的市场占有率。
三、报告期内核心竞争力分析
(一)核心竞争力分析
1、核心技术优势明显
公司的核心技术体现在三个方面,即数据处理技术、无人机产品技术及智能防务装备技术。
(1)数据处理技术方面
公司以自有数据库为基础,通过多年的业务经验及研发投入,不断优化数据处理技术,形成了一系列的
自主知识产权成果。目前,公司建立了容量约500万平方公里的低空影像数据库,并且每年增量不低于30万
平方公里。凭借该数据库,实现了对不可复原的历史信息的数据挖掘,可广泛应用于不同场景。在禁毒领域
,公司开创了无人机禁毒服务的先河,彻底改变了传统禁毒模式,形成了国内领先的无人机禁毒数据技术体
系。以数据库为基础,形成了针对毒品原植物、毒品加工厂、毒品贩运通道、恐怖分子越境通道等目标的自
动解译技术,构建了基于涉毒目的和物候积温的毒情研判系统。此外,在低空经济驱动下,诸如农业、交通
、环境、智慧城市等对地影像数据的行业应用也将与相关产业或国家治理融合发展,公司数据库及数据分析
处理技术为公司在新形势下进一步拓展业务奠定了坚实基础。公司在飞行服务与数据处理方面拥有的发明专
利《基于无人机的毒品原植物种植侦测方法及系统》对全国禁毒工作和无人机禁毒行业规程的制定做出了重
要贡献。《毒品犯罪侦查与打击空间信息技术综合应用》项目获得公安部科学技术二等奖。
(2)无人机产品技术方面
公司开创了我国小型无人机高海拔地区自主起降飞行的先河。公司无人机产品核心技术能力可以总结归
纳为三个方向,分别为无人机分系统研发能力、无人机系统总体设计能力以及无人机飞行验证能力。
首先,无人机核心部件在行业内统称为无人机分系统,在无人机分系统研发能力方面,公司研发方向包
括了机体平台、动力系统、飞控系统、导航系统、通信链路、地面站、任务载荷、模拟仿真系统等部件,基
本囊括了无人飞行器所有分系统。公司在上述分系统领域均具备自主研发能力,并掌握核心技术,构建了完
善的“研-产-用”体系,形成了成熟、完善的“设计-试制-验证-优化”产业链条。目前以风洞为代表的一
批实验室已投产,大幅提升了公司在基础理论研究、实验测试、产品性能优化、环境模拟与适应性测试等方
面的科研实力。
其次,与一般行业的集成概念不同,无人机系统研发生产涉及空气动力学、飞行力学、结构力学、材料
与制造、航空发动机、飞行管理与控制、导航与制导等多种学科和专业,需要把不同学科、不同专业的技术
创造性地综合到一起,使无人机系统整体性能达到规定的技战术指标和使用要求。在总体设计能力方面,公
司经过十余年的发展,目前已经形成了较完备的无人机系统总体设计能力优势,总体设计方面拥有多项核心
技术。
再次,无人机系统设计开发不仅需要优秀的总体设计能力,以及良好的分系统研发能力,还需要高时长
的验证工作支持。在验证能力方面,公司高度重视无人机的飞行验证工作,拥有技术过硬的飞行队伍,通过
外场的飞行考核和实际任务验证,为产品的迭代优化,提供了大量数据支撑。
(3)智能防务装备技术方面
公司自主研发了黄蜂系列非致命装备,通过了中国兵器装备集团兵器装备研究所测试试验中心、中国兵
器装备特种产品质量监督检测中心、中国人民解放军新武器生物效应和军事病理学重点实验室、公安部警用
装备技术重点实验室、公安部安全与警用电子产品质量检测中心、国家安全防范报警系统产品质量监督检测
中心等多家权威机构和部门检测,评定其部分特点尚未见于国内外同类产品中,处于国际领先水平,在阿布
扎比防务展和美国拉斯维加斯装备展中得到了多国军警客户的赞许。
针对黄蜂系列非致命装备的研发和测试,公司建设了专业的室内靶场(弹道项目)和电磁兼容性(EMC
)实验室。其中室内靶场具有多种类型的靶标,包括不同材质(如钢板、木板、塑料等)、不同厚度(如1m
m、2mm、5mm等)的目标板,以全面评估黄蜂系列非致命装备的穿透力和破坏力。根据测试需求,设计不同
距离和角度的靶标区域,包括固定靶和移动靶,以模拟不同使用场景。在测试场地周围设置安全警戒区域,
限制非相关人员进入,确保测试过程的安全性。该靶场安装有高精度测速仪,能够准确测量电击器发射的电
脉冲速度,以及多台高速摄像机,能以每秒1000帧的速度记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