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营分析☆ ◇688308 欧科亿 更新日期:2025-09-17◇ 通达信沪深京F10
★本栏包括【1.主营业务】【2.主营构成分析】【3.前5名客户营业收入表】【4.前5名供应商采购表】
【5.经营情况评述】
【1.主营业务】
硬质合金制品和数控刀具产品的研发、生产和销售。
【2.主营构成分析】
截止日期:2025-06-30
项目名 营业收入(元) 收入比例(%) 营业利润(元) 利润比例(%) 毛利率(%)
─────────────────────────────────────────────────
数控刀具产品(产品) 3.06亿 50.72 5983.14万 64.45 19.55
硬质合金制品(产品) 2.83亿 46.91 3266.63万 35.19 11.54
其他(产品) 897.55万 1.49 99.61万 1.07 11.10
其他产品(产品) 531.95万 0.88 -65.45万 -0.70 -12.30
─────────────────────────────────────────────────
国内(地区) 5.57亿 92.26 8117.83万 87.44 14.58
国外(地区) 4673.08万 7.74 1166.11万 12.56 24.95
─────────────────────────────────────────────────
截止日期:2024-12-31
项目名 营业收入(元) 收入比例(%) 营业利润(元) 利润比例(%) 毛利率(%)
─────────────────────────────────────────────────
制造业(行业) 11.13亿 98.76 2.57亿 100.75 23.11
其他业务(行业) 1393.25万 1.24 -191.60万 -0.75 -13.75
─────────────────────────────────────────────────
数控刀具产品(产品) 5.98亿 53.04 1.78亿 69.87 29.85
硬质合金制品(产品) 5.01亿 44.46 7726.61万 30.25 15.42
其他产品(产品) 2814.83万 2.50 -31.99万 -0.13 -1.14
─────────────────────────────────────────────────
国内(地区) 9.04亿 80.19 1.93亿 75.52 21.34
国外(地区) 2.09亿 18.58 6442.80万 25.23 30.77
其他业务(地区) 1393.25万 1.24 -191.60万 -0.75 -13.75
─────────────────────────────────────────────────
直销(销售模式) 7.81亿 69.25 1.54亿 60.18 19.69
经销(销售模式) 3.33亿 29.52 1.04亿 40.57 31.14
其他业务(销售模式) 1393.25万 1.24 -191.60万 -0.75 -13.75
─────────────────────────────────────────────────
截止日期:2024-06-30
项目名 营业收入(元) 收入比例(%) 营业利润(元) 利润比例(%) 毛利率(%)
─────────────────────────────────────────────────
数控刀具产品(产品) 3.21亿 55.44 1.15亿 75.85 35.77
硬质合金制品(产品) 2.54亿 43.92 3683.11万 24.32 14.47
其他(产品) 367.67万 0.63 -25.87万 -0.17 -7.04
─────────────────────────────────────────────────
国内(地区) 4.64亿 80.18 1.14亿 75.35 24.57
国外(地区) 1.15亿 19.82 3734.04万 24.65 32.51
─────────────────────────────────────────────────
截止日期:2023-12-31
项目名 营业收入(元) 收入比例(%) 营业利润(元) 利润比例(%) 毛利率(%)
─────────────────────────────────────────────────
制造业(行业) 10.24亿 99.76 3.00亿 99.79 29.33
其他业务(行业) 245.91万 0.24 64.70万 0.21 26.31
─────────────────────────────────────────────────
数控刀具产品(产品) 5.79亿 56.36 2.34亿 77.69 40.42
硬质合金制品(产品) 4.45亿 43.40 6649.07万 22.09 14.93
其他业务(产品) 245.91万 0.24 64.70万 0.21 26.31
─────────────────────────────────────────────────
国内(地区) 8.84亿 86.09 2.46亿 81.77 27.85
国外(地区) 1.40亿 13.67 5422.59万 18.02 38.64
其他业务(地区) 245.91万 0.24 64.70万 0.21 26.31
─────────────────────────────────────────────────
直销(销售模式) 6.10亿 59.44 1.33亿 44.32 21.86
经销(销售模式) 4.14亿 40.32 1.67亿 55.47 40.33
其他业务(销售模式) 245.91万 0.24 64.70万 0.21 26.31
─────────────────────────────────────────────────
【3.前5名客户营业收入表】
截止日期:2024-12-31
前5大客户共销售2.02亿元,占营业收入的17.92%
┌───────────────────────┬───────────┬───────────┐
│客户名称 │ 营收额(万元)│ 占比(%)│
├───────────────────────┼───────────┼───────────┤
│第一名 │ 7407.58│ 6.57│
│第二名 │ 3950.54│ 3.50│
│第三名 │ 3095.24│ 2.75│
│第四名 │ 3034.29│ 2.69│
│第五名 │ 2713.55│ 2.41│
│合计 │ 20201.20│ 17.92│
└───────────────────────┴───────────┴───────────┘
【4.前5名供应商采购表】
截止日期:2024-12-31
前5大供应商共采购4.79亿元,占总采购额的57.80%
┌───────────────────────┬───────────┬───────────┐
│供应商名称 │ 采购额(万元)│ 占比(%)│
├───────────────────────┼───────────┼───────────┤
│第一名 │ 16582.68│ 20.00│
│第二名 │ 11466.46│ 13.83│
│第三名 │ 10587.66│ 12.77│
│第四名 │ 4906.07│ 5.92│
│第五名 │ 4382.01│ 5.28│
│合计 │ 47924.88│ 57.80│
└───────────────────────┴───────────┴───────────┘
【5.经营情况评述】
截止日期:2025-06-30
●发展回顾:
一、报告期内公司所属行业及主营业务情况说明
(一)主要业务、主要产品或服务情况
1.主要业务
公司是一家专业从事数控刀具产品和硬质合金制品的研发、生产和销售,具有自主研发和创新能力的高
新技术企业。目前,公司生产的数控刀具产品主要是数控刀片、整体硬质合金刀具等。数控刀具是数控机床
实现切削功能的“牙齿”,是工业母机的关键部件,广泛应用于加工不锈钢、钢、铸铁、有色金属等金属材
料工件。公司生产的硬质合金制品主要是锯齿刀片、棒材和圆片,加工制成硬质合金锯片、整体硬质合金刀
具、圆片铣刀等硬质合金切削刀具,广泛应用于切割各种非金属和金属材料工件。
2.主要产品及服务情况
(1)数控刀具产品
数控刀具产品是顺应我国数字化制造技术发展趋势的关键工具。目前,公司的主要数控刀具产品为数控
刀片、整体硬质合金刀具,还有数控刀体、金属陶瓷刀片、超硬刀具等新产品布局。数控刀具产品具有“高
精密、高技术、高性能”的特点,是数控机床在各类机械加工过程中所需的易耗品,需求量大,广泛应用于
通用机械、汽车、模具、轨道交通、航空航天、能源、石油化工等领域。
公司具备较为深厚的自主设计与制造能力,推出了较为齐全的数控刀具产品系列。公司“OKE”品牌连
续被评选为“用户满意品牌”,公司数控刀具产品多次获得“金锋奖”和“荣格技术创新奖”。
(2)硬质合金制品
公司的硬质合金制品主要是锯齿刀片、棒材和圆片。锯齿刀片是公司产量规模最大的硬质合金制品,技
术和市场地位处于细分行业前列,是“国家制造业单项冠军产品”。公司锯齿刀片产品系列齐全,可用于通
用级、专业级和工业级等各层级锯片的制造。
公司自主研制的用于切割人造板的工业级锯齿刀片,解决了超细、纳米级晶粒级别硬质合金生产过程金
属粉末易氧化、易团聚技术难点和烧结成型过程易出现晶粒异常长大等工艺难题,可用于切割刨花板、高密
度板、多层复合实木地板等各种木质复合材料。公司自主研制的用于切割钢材的工业级锯齿刀片,在高温工
况下依然性能稳定,具有高红韧性、耐冲击性和抗粘刀性等特点,适合高速断续切削,应用于冶金行业对于
大型碳钢、合金钢、特种钢、不锈钢坯件和管材等难加工钢材的切割。
公司生产的棒材是制造高性能硬质合金整体刀具的基体材料,产品以超细纳米硬质合金材质为主,其具
备高强度、高硬度的双高性能特点,组织结构均匀性好,通过精磨倒角、开槽、磨刃、涂层等工序可制造铣
刀、钻头、铰刀、丝锥等整体硬质合金刀具。该类刀具被广泛用于航空航天、汽车制造、模具、3C电子、机
械加工等加工制造行业,应用广泛,市场空间广阔。
公司自主研制的整体硬质合金圆片,解决了超薄合金制品生产过程中易发生形变的难题,可应用于不锈
钢、钛合金等难加工材料的切割。
(二)主要经营模式
1.采购模式
公司的原材料采购模式主要为以产定购。碳化钨(WC)、钴(Co)粉是公司产品主要的原材料,其采购
价格采用随行就市的定价原则,采购部门结合资金运作情况、库存情况以及原材料市场价格变动情况,合理
调整采购策略并控制物资采购。
对于原料的采购,由生产管理中心根据营销管理中心的订单制定生产计划,并在每月初确定原料采购需
求,根据审批权限批准后生成采购计划。采购管理中心根据拟采购物资的类别,优先从合格供应商库中选取
供应商进行比价采购,根据审批权限批准后签订采购合同。
2.生产模式
公司采用“以销定产、适度库存”的生产模式,主要根据客户的订单情况安排生产,同时结合市场预计
销售情况,确定合理的库存规模。公司主营产品的合金制造、精密加工、涂层等核心工序依托自身生产能力
。对部分需要金属表面处理的锯齿刀片,公司委托给有资质的单位;对部分客户的小批量零星加工需求,公
司根据自身产能及排产计划安排外协生产,以提高公司生产协同效率。
3.销售模式
公司营销管理中心采用分产品、划片区的组织形式来开拓市场。公司采用直销为主、经销为辅的经营模
式。直销模式下,公司与客户签订购销协议销售产品。经销模式下,公司与经销商签订买断式产品销售合同
,将产品销售给经销商,再由经销商销售给终端客户。
(三)所处行业情况
1、行业的发展阶段、基本特点、主要技术门槛
硬质合金被誉为“工业牙齿”。用硬质合金制造的切削刀具,广泛应用于金属和非金属材料加工领域。
根据中国证监会《上市公司行业分类指引》,公司硬质合金制品和数控刀具产品均属于“C33金属制品业”
。在《国民经济行业分类》中,数控刀具产品属于“C3321切削工具制造”,硬质合金制品属于“C3393锻件
及粉末冶金制品制造”。公司生产的锯齿刀片、圆片等硬质合金制品属于硬质合金刀具材料,数控刀片属于
硬质合金刀具产品,因此公司所属细分行业为硬质合金刀具行业。
刀具材料主要包括硬质合金、工具钢(碳素工具钢、合金工具钢、高速钢)、陶瓷和超硬材料(人造金
刚石PCD、立方氮化硼CBN)。从刀具材料发展历史来看,硬质合金的出现与发展,替代了很大一部分高速钢
。硬质合金的综合性能更加优异,使用领域最为广泛。
近两年,得益于国内头部企业崛起,技术突破,产能释放,国内硬质合金行业快速发展,数控刀具产品
增长速度更快。主要体现在以下方面:
(1)硬质合金刀具是世界上最主要的刀具类型欧美等发达国家的硬质合金工业体系成熟,对材料基础
原理和涂层原理的研究成果较多,通过持续不断的优化硬质合金材质、涂层和刀具结构,提高硬质合金刀具
的高效加工性能,使硬质合金刀具能够最大范围的应用到各种领域。根据前瞻资讯的报告显示,在世界范围
内,硬质合金刀具占主导地位,比重超过60%。
(2)国内硬质合金刀具产值占比逐步提升硬质合金刀具是参与数字化制造的主导刀具。随着我国制造
业持续升级,硬质合金刀具的产值占比逐步提高。近几年我国切削刀具的产值结构发生着持续的变化,综合
性能更优越的硬质合金刀具产值占比不断在提高。根据《第四届切削刀具用户调查数据分析报告》统计显示
,我国硬质合金刀具占主导地位,占比约为53%。
(3)刀具消费占比较低,机床数控化率有较大的提升空间我国正处于产业结构的调整升级阶段,机床
数控化是机床行业的升级趋势。我国新增机床数控化率近年来整体保持着稳定增长,但相对于日本等发达国
家接近100%机床数控化率,我国金属切削机床的数控化程度的提升空间很大。作为数控金属切削机床的易耗
部件,无论是存量机床的配备需要,还是每年新增机床的增量需求,都将带动数控刀具的消费需求。
(4)进口替代加速,进口依赖度进一步降低近几年,国内刀具企业快速崛起,凭借性价比和本土服务
优势,国产数控刀具进口替代加速。根据我国机床工具工业协会统计数据,2023年中国刀具行业市场规模达
到492亿元,2015年以来我国进口刀具占比逐年降低,由2015年37.20%降至2022年27.20%左右,2024年刀具
海关进口额为85.25亿元,同比下降2.66%。
2、公司所处的行业地位分析及其变化情况
公司致力于硬质合金刀具的研发、生产,产品种类齐全、定制化能力较强、技术积累扎实。
公司锯齿刀片在国内享有较高的市场地位,产品实现进口替代。根据中国钨业协会的统计数据,公司锯
齿产品生产规模处于国内第一,是国家制造业单项冠军产品。
公司生产的数控刀片,产品系列丰富,切削寿命、切削性能、切削精度等均达到行业先进水平,有效为
用户企业提高加工效率、降低生产成本、增加经济效益。公司数控刀片生产产能快速提升,自主开发的M类
(不锈钢)、P类(钢)等数控刀片、“经济王”系列面铣刀、P6系列耐热合金加工产品为公司带来了经营
效益的快速增长,多次获得“金锋奖”和“荣格技术创新奖”,公司连续多次获得切削刀具用户调查“用户
满意品牌”奖。
公司所处行业正迎来历史性的发展机遇。作为高端制造和智能制造的基础,数控刀具规模将逐步扩大,
进口替代速度加快,未来国内产业竞争力也有望在国际市场中显著提升。公司作为行业内的主要企业之一,
也将迎来业务的快速扩张期。
3、报告期内新技术、新产业、新业态、新模式的发展情况和未来发展趋势
(1)刀具消费结构调整加速,数控刀具加工效率持续提升
随着国内机械加工行业自动化和智能化程度的提高,我国新增机床的数控化率逐步提升,对数控刀具加
工效率的要求也越来越高。加工效率的提升对数控刀片的高温性能、耐磨性等方面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随着
我国制造业提质升级,加工件材质复合、复杂程度提升,数控刀具也需要随之不断迭代升级,展开对涂层硬
质合金刀具、金刚石涂层刀具等复合涂层产品课题研究,从基础原理着手提升数控刀具加工效率成为重要手
段。下游加工场景复杂程度提升,参与下游场景加工工艺设计和现场管理也成为提升数控刀具加工效率的有
力方式。
(2)加速推进进口替代及国产化,积极探索出口市场
我国提出“中国制造2025”和“互联网+”行动计划,推进我国制造业向自动化、智能化方向升级,提
升数字化制造水平。数控刀具是数字化制造的组成要素,是提高劳动生产率和质量的关键手段,在节约制造
成本方面具有“四两拨千斤”的作用。高端数控刀具依赖进口关乎国家经济安全和国防安全,是制约我国成
为制造强国的障碍。国际形势变化不确定性促使国内高端装备制造不断推行国产制造备胎计划,作为制造加
工关键产品,刀具往高端领域渗透由此受益,进口替代加速。我国数控刀具的自给能力在逐步增强,进口依
赖度在逐年降低,此外,随着国内刀具企业快速崛起,替代加深,国产刀具技术愈加成熟,产品供应能力提
升,积极探索出口市场成为必然。进口替代领域和场景越来越多,刀具国内产业竞争力也将在国际市场中充
分体现。
(3)刀具行业的市场集中度将逐步提升
在发达国家,刀具随着数字化制造一起成长。随着制造业对刀具的认识、使用和要求提高,刀具材料经
历了从碳素工具钢、高速钢向硬质合金和超硬材料的升级,刀具技术、研发、营销、服务体系比之前更为复
杂,刀具的模仿越来越难,自主创新的要求越来越高,小型刀具企业的生存和发展环境越来越小。未来,随
着刀具技术的演进,小企业没有能力在刀具材料、涂层等领域持续研发投入,在市场竞争中处于劣势,必然
被行业头部企业所淘汰;具有品牌、资本、技术优势的企业在高端应用领域更具竞争优势,拥有较大发展空
间,将获取更多的市场份额,从而使整个刀具行业的市场集中度提高。
(4)国内刀具企业综合服务能力将持续提升
目前,国际领先的刀具生产企业凭借其丰富的产品种类、对客户需求的深度理解、较高的研发实力为用
户企业提供个性化的切削加工整体解决方案。未来,我国刀具制造商的角色将发生转变,从单纯的刀具生产
、供应扩大至新切削工艺及相应配套技术和产品的开发,从单纯刀具供应商的地位上升至为用户企业解决加
工问题的重要合作伙伴。
二、经营情况的讨论与分析
报告期内,公司持续深化“市场驱动、技术先行”的发展战略,通过优化产品结构、加速迭代升级等措
施,推动公司各项业务实现平稳发展。报告期内,公司实现营业收入60,347.90万元,同比增长4.17%;实现
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77.54万元,同比下降98.71%。报告期内,公司数控刀具产品实现营业收入为3
0,611.39万元,同比下降4.69%;硬质合金制品实现营业收入28,307.01万元,同比增长11.25%。
1、聚焦高端制造,推动产品升级
报告期内,公司继续聚焦高端刀具的进口替代,通过持续优化产品矩阵,升级材质牌号、产品工艺和刀
具设计,在多个关键领域取得了重要成效。(1)公司精准布局行业需求,推出多款高性能铣刀片,如R6高
性能叶片加工铣刀片,在能源装备与航空航天领域表现出色。(2)整体硬质合金刀具方面,公司通过磨削
、后处理、基材涂层及结构三重工艺优化,形成自主涂层全覆盖;公司开发了皇冠钻RHD-G和RHD-Mn系列,
在通用及低合金高强度钢加工中实现高效、高精度、高寿命;开发了钛合金铣刀OMT和高温合金铣刀OMS系列
,解决航空领域难加工材料难题。(3)超硬刀具方面,开发H25/H15系列PCBN刀片丰富了中等断续工况产品
线,优化连续至轻断续性能表现;开发高精度PCD异形刃口激光加工技术,适用于复杂轮廓成型铣削,提升
新能源电池铝壳加工刀具性能。
2、加强市场开拓,完善销售体系
报告期内,公司聚焦终端开拓与体系升级,加强直销团队建设与直销客户开发,开设国内外运营中心近
30家,专注加工场景解决方案。一方面,公司推动燃油汽车和新能源汽车领域核心零部件的刀具整体解决方
案,包括燃油车发动机缸体、缸盖、曲轴、连杆至汽车传动部件变速箱壳体、传动轴、差速器壳体、轮毂等
零部件,新能源汽车电机壳、电机轴、副车架等零部件;另一方面,攻坚高端领域终端客户,在航空航天、
轨道交通、能源、军工等行业均有开发新的终端客户,航空机匣、叶片、轨道交通道岔、车轮、车轴、电机
壳、电机轴等零件的加工方案得到战略伙伴认可并形成长期合作。
3、丰富产品类别,优化工艺生产
报告期内,公司新增整体硬质合金刀具及数控刀体品种2700多种,新增数控刀片品种1500多种。报告期
,公司新增申请专利82项,新增授权专利15项,其中,新增授权发明专利3项;截至2025年6月30日,公司已
累计获得国内授权的各类专利共计202项,包括发明专利32项、实用新型专利84项、2项国外授权专利。公司
高度重视涂层技术创新,通过产学研深度合作、产业链合作开发及自主开发等多种方式,实现了一系列工艺
优化,主要包括:(1)突破涂层晶粒生长与尺寸控制难点,推出两款钢件和铸铁车削专用高性能涂层工艺
,显著提升刀具性能;(2)研究改善微刃口精密设计与评价体系,将产品开发周期大幅缩短;(3)强化表
面预处理,基体-涂层界面结合强度显著增强;(4)开发的多款定制化涂层,如CBN刀具涂层、高硬模具钢
加工涂层、高温合金及钛合金以及航空航天用复合材料金刚石涂层等,精准解决特定材质加工难题,为不同
行业提供了优质的涂层解决方案。
4、完善公司治理,助力公司高质量发展
报告期内,公司深入推进精益生产,通过完善ERP-MES系统集成、升级智能化工厂,关键生产环节周期
缩短,整体运营效率显著提升。公司加快流程化建设,推动数字化转型落地,通过实施全流程数字化改造,
实现了生产、采购、销售等环节的高效协同。公司重视人才队伍建设,建立内培外引的人才体系,全面提升
骨干人员的管理水平和技术能力。此外,公司完善了人才激励与考核机制,确保员工的积极性和创造力得到
充分发挥。公司严格按照相关法律法规要求,完成董事变更及职工董事选举工作,全面梳理并修订《公司章
程》及公司治理制度,认真履行信息披露义务,做好投资者关系管理工作,公司治理结构和规范运作水平进
一步完善和提升。
三、报告期内核心竞争力分析
(一)核心竞争力分析
1.技术研发优势
①公司拥有较为全面的核心技术和完善的人才结构
数控刀片是一种技术密集型产品,其生产制造过程横跨多个学科,涉及材料、粉末冶金、机械加工、模
具、表面镀膜、工业设计等专业,并且制造工序长、流程复杂,关键技术点多、难度高。公司经过近30年的
技术积累和人才培育,建立了一支跨学科、跨专业、多层次的技术团队,自主研发了贯穿硬质合金制造、刀
具制造和集成应用的工艺技术体系。
公司聚集了一支由技术专家、研发工程师、新品实现工艺师、专家顾问组成的技术研发团队。以袁美和
先生为技术带头人的公司研发工程师团队,数十年来专注于硬质合金刀具材料、生产制造工艺、涂层、刀具
结构和应用等方面的持续创新,积累了丰富的新品开发经验。公司主要研发人员专业构成涵盖了粉末冶金、
材料科学与技术、模具设计与制造、机械工程与自动化、表面镀膜等专业。
②产学研合作增强公司研发实力
公司企业技术中心被评为“湖南省企业技术中心”,获批设立国家博士后科研工作站,是湖南省数控刀
具涂层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公司与高校深入开展产学研校企合作,协助公司制定技术和产品发展战略,及时
跟进行业技术发展的前沿动态,协助公司研究刀具基础理论及原理,与公司研发工程师团队一起引领市场合
作研发。
③先进的研发设施保障研发活动持续高效
公司为保证研发活动的持续性和高效性,配置了完善的研发设施和先进的研发设备。公司建有专用专利
数据库、专用信息技术库和产品数据管理系统;配套先进的三维设计软件,用于产品和模具的设计;配备国
际先进的检测仪器,用于在微观尺度上指导调整产品工艺。
④丰富的研发成果
公司坚持“贴近市场做改进,引领市场做研发”的研发理念。经过近三十年的持续研发和产品迭代,形
成了一套成熟的人才培养机制、高效的研发机制,以及有效的成果评价体系。公司通过长期的技术改进与创
新,形成了贯穿硬质合金制造、刀具制造和集成应用全过程的工艺技术体系。同时,公司还形成了一批核心
重点产品,如用于加工钢和不锈钢材料工件的数控刀片、耐腐蚀锯齿刀片、超薄圆片等。
2.围绕产品性能稳定性和精度一致性的工艺保证体系优势
现代金属切削加工在满足高速高效的同时,对刀具性能稳定性和使用安全性提出较高要求。刀具产品高
性能的稳定性和高精度的一致性是刀具服役时安全稳定的核心保障。硬质合金刀具的制造工序长且工艺复杂
,生产过程中关键质量控制点多且难度大,产品性能偏差和精度误差均会形成误差累积传递。
公司经过近三十年的工艺细节优化和实践经验积累,通过长期的质量控制体系建设和持续优化升级,形
成了一套产品全生命周期的质量保证体系,即贯穿产品设计、制造、检验、品质分析、试切分析、产品售后
与应用指导全生命周期的质量管控体系,使产品性能稳定性和精度一致性保持在行业先进水平,有效增强了
产品的市场竞争力。
3.丰富的产品系列优势
刀具企业的服务能力随着其产品品种及系列的不断丰富而不断增强。优秀的刀具企业,不仅要提供满足
通用加工的标准切削刀具,更要针对不同行业加工特点集成设计专用切削刀具。
公司积累了丰富的硬质合金牌号开发和刀具产品设计经验。公司拥有较为齐全的车削、铣削、钻削数控
刀片系列,能够满足不同客户的差异化需求;公司设计丰富的材料牌号和槽型结构,满足在不同加工状况(
如重载加工、粗加工、半精加工、精加工)对不同材料工件(如钢、不锈钢、铸铁、有色金属等)的切削需
要。
公司推进并完成数控刀体刀具面铣、方肩铣、仿形铣、快进给等系列和整硬立铣刀刀具平头立铣刀、圆
角立铣刀、球头立铣刀、麻花钻等系列型号的开发;开发金属陶瓷数控刀片系列质牌号若干,几十个产品型
号。
公司形成数十种牌号、数千种规格型号的锯齿刀片产品,充分满足通用级、专业级和工业级锯片制造的
需求。凭借较为全面的产品系列和稳定性优势,公司成为国内锯齿刀片产量最大的制造商。
公司将进一步挖掘客户的需求,优化产品性能,丰富产品系列,保持公司在产品系列方面的竞争优势。
4.刀具技术集成和整体解决方案优势
刀具制造领域糅合了多门学科知识,制造工序较长且工艺复杂,对生产商的技术集成能力要求较高。公
司掌握了硬质合金制造、刀具制造和集成应用全过程的工艺技术体系,凭借自身生产能力完成各项技术的集
成,从而生产性能稳定、精度一致的产品。
目前刀具生产商的研发重点已从通用牌号、通用结构刀具转移至如何面对复杂多变的应用场景和加工条
件,提供针对性更强的产品及整体解决方案。公司把握行业发展的趋势,凭借对客户需求的深度理解和较高
的技术研发实力,为用户企业提供个性化的切削加工问题解决方案,凭借刀具技术集成优势和较为齐全的产
品系列优势,为客户完整地实施加工解决方案。
5.品牌优势
经过近30年的经营,公司技术研发能力、生产水平、质量控制、品牌形象等均取得了明显的进步和提升
,积累了一定的知名度和美誉度。公司OKE品牌连续两届荣获“用户满意品牌”,公司与国内外知名客户建
立战略合作伙伴关系,在国内实现品牌刀具商店网格化布局,品牌深入终端客户和行业客户,品牌影响力与
市场渗透力持续提升。公司凭借技术积累和工艺进步,以优质的产品和服务,赢得了众多下游实力用户的认
可,良好优质的客户群体为公司未来的发展奠定了基础。
(三)核心技术与研发进展
1、核心技术及其先进性以及报告期内的变化情况
公司的核心技术分为基体材料设计与制备技术、刀片结构设计技术、刀片精度及一致性控制技术、涂层
设计与制备技术四个板块。
报告期内,公司坚持推进研发创新,开展向工具系统、刀具领域拓展,丰富产品线,为客户提供整体切
削解决方案。
技术路线主要体现在:(1)对现有基材、涂层牌号进行优化改进,如升级专用铣削牌号、特定车削牌
号、螺旋孔棒牌号等;对现有金属陶瓷锯切材质进行高温硬度性能改良和韧性加强,改善特定加工环境下的
锯切性能。(2)优化生产制造工艺,如开发先进CVD涂层沉积工艺,提高钢件加工的热冲击性能及铸铁抗高
温磨损性能;优化基体-涂层界面技术,改变膜基界面应力分布,增强涂层与基体的结合强度,提升产品的服
役稳定性和使用寿命;针对特定行业刀具开发定制化涂层解决方案等,自主形成的涂层设计理念与工艺技术
包括形核层脉冲技术、高通量等离子体处理技术、梯度/纳米多层结构设计、高离化溅射技术、表面改性方
法等。(3)改进刀具的结构、几何形状、刃角等设计参数,如升级现有高硬度钢、高性能叶片铣片的刃口
和槽型设计,提升其抗崩刃性或断屑功能等。(4)利用数值模拟和仿真技术来优化刀具性能和结构设计方
案,与武汉理工大学深度合作搭建先进的有限元仿真平台——微刃口精密设计与仿真平台。
2、报告期内获得的研发成果
报告期内,公司获得国内授权专利15项,新增申请专利82项。截至报告期末,公司累计获得国内授权专
利202项(有效期内的179件,21件已到有效期,2件主动放弃),其中,中国授权发明专利32项、实用新型
专利84项、外观设计专利86项。累计申请国内各类专利共计306件,包括55件发明专利、115件实用新型专利
、136件外观设计专利。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