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haguwang.cn-查股网.中国

查股网.CN

 

盟升电子(688311)经营分析主营业务

 

查询个股经营分析(输入股票代码):

经营分析☆ ◇688311 盟升电子 更新日期:2025-09-06◇ 通达信沪深京F10 ★本栏包括【1.主营业务】【2.主营构成分析】【3.前5名客户营业收入表】【4.前5名供应商采购表】 【5.经营情况评述】 【1.主营业务】 卫星应用技术领域相关产品的研发及制造。 【2.主营构成分析】 截止日期:2025-06-30 项目名 营业收入(元) 收入比例(%) 营业利润(元) 利润比例(%) 毛利率(%) ───────────────────────────────────────────────── 卫星导航(产品) 9367.05万 78.22 3524.15万 81.16 37.62 卫星通信(产品) 2474.30万 20.66 684.54万 15.76 27.67 租赁(产品) 133.74万 1.12 133.65万 3.08 99.93 ───────────────────────────────────────────────── 境内(地区) 1.20亿 100.00 4342.34万 100.00 36.26 ───────────────────────────────────────────────── 截止日期:2024-12-31 项目名 营业收入(元) 收入比例(%) 营业利润(元) 利润比例(%) 毛利率(%) ───────────────────────────────────────────────── 卫星导航(行业) 7699.59万 55.25 2125.22万 58.69 27.60 卫星通信(行业) 5816.93万 41.74 1086.72万 30.01 18.68 其他业务(行业) 419.76万 3.01 408.95万 11.29 97.42 ───────────────────────────────────────────────── 卫星导航(产品) 7699.59万 55.25 2125.22万 58.69 27.60 卫星通信(产品) 5816.93万 41.74 1086.72万 30.01 18.68 其他业务(产品) 419.76万 3.01 408.95万 11.29 97.42 ───────────────────────────────────────────────── 国内(地区) 1.35亿 96.99 3211.94万 88.71 23.76 其他业务(地区) 419.76万 3.01 408.95万 11.29 97.42 ───────────────────────────────────────────────── 截止日期:2024-06-30 项目名 营业收入(元) 收入比例(%) 营业利润(元) 利润比例(%) 毛利率(%) ───────────────────────────────────────────────── 卫星通信(产品) 4429.91万 55.39 1734.22万 43.94 39.15 卫星导航(产品) 3385.79万 42.34 2030.83万 51.45 59.98 租赁(产品) 181.81万 2.27 181.81万 4.61 100.00 ───────────────────────────────────────────────── 境内(地区) 7997.51万 100.00 3946.86万 100.00 49.35 ───────────────────────────────────────────────── 截止日期:2023-12-31 项目名 营业收入(元) 收入比例(%) 营业利润(元) 利润比例(%) 毛利率(%) ───────────────────────────────────────────────── 卫星导航(行业) 2.52亿 76.11 1.45亿 87.06 57.53 卫星通信(行业) 7501.04万 22.64 2243.12万 13.46 29.90 其他业务(行业) 414.43万 1.25 -87.40万 -0.52 -21.09 ───────────────────────────────────────────────── 卫星导航(产品) 2.52亿 76.11 1.45亿 87.06 57.53 卫星通信(产品) 7501.04万 22.64 2243.12万 13.46 29.90 其他业务(产品) 414.43万 1.25 -87.40万 -0.52 -21.09 ───────────────────────────────────────────────── 境内(地区) 3.26亿 98.26 1.67亿 100.26 51.31 其他业务(地区) 414.43万 1.25 -87.40万 -0.52 -21.09 境外(地区) 160.92万 0.49 44.79万 0.27 27.84 ───────────────────────────────────────────────── 【3.前5名客户营业收入表】 截止日期:2024-12-31 前5大客户共销售1.06亿元,占营业收入的78.33% ┌───────────────────────┬───────────┬───────────┐ │客户名称 │ 营收额(万元)│ 占比(%)│ ├───────────────────────┼───────────┼───────────┤ │第一名 │ 3620.93│ 26.79│ │第二名 │ 2543.44│ 18.82│ │第三名 │ 2470.19│ 18.28│ │第四名 │ 1273.72│ 9.42│ │第五名 │ 679.77│ 5.03│ │合计 │ 10588.04│ 78.33│ └───────────────────────┴───────────┴───────────┘ 【4.前5名供应商采购表】 截止日期:2024-12-31 前5大供应商共采购0.37亿元,占总采购额的34.51% ┌───────────────────────┬───────────┬───────────┐ │供应商名称 │ 采购额(万元)│ 占比(%)│ ├───────────────────────┼───────────┼───────────┤ │第一名 │ 932.07│ 8.80│ │第二名 │ 799.26│ 7.55│ │第三名 │ 792.04│ 7.48│ │第四名 │ 609.50│ 5.76│ │第五名 │ 521.26│ 4.92│ │合计 │ 3654.13│ 34.51│ └───────────────────────┴───────────┴───────────┘ 【5.经营情况评述】 截止日期:2025-06-30 ●发展回顾: 一、报告期内公司所属行业及主营业务情况说明 (一)公司所属行业情况 (1)卫星导航行业 时间、位置信息是重要的战略资源,我国必须具有自主可控的授时、位置服务能力。北斗系统具备授时 、定位、导航等功能,构成了我国重要的时空基础设施,使我国摆脱了依赖国外系统的状况,开启了我国时 空体系独立自主的新时代。国家的国防、公共安全、能源、电力和金融等具有重要战略性地位的领域,必须 要建立起基于北斗卫星导航的应用体系,确保国家安全和经济安全。 根据我国对北斗卫星导航系统的发展规划,2020年已建成覆盖全球的卫星导航系统。当前,北斗卫星应 用技术呈现出从单一导航系统应用向多系统兼容应用转变,从以导航应用为主,向导航与移动通信、互联网 等融合应用转变;从以终端应用为主,向产品与服务并重转变的三大发展趋势,并不断拓展出新的北斗应用 领域,推动产品性价比不断提高,使北斗应用产品形成规模化快速发展。 2025年4月,工业和信息化部电子信息司在《新型工业化》发布《践行新时代北斗精神高质量发展北斗 产业》一文,文中表示,建设北斗系统是保障国家安全稳定的必然要求、推进北斗应用是驱动实体经济发展 的重要引擎、发展北斗产业是强化产业链供应链安全和韧性的关键手段。随着北斗三号全球组网成功,我国 北斗产业进入高质量发展新阶段。北斗基础产品供应链稳定性和性价比持续提升,北斗与大数据、移动通信 、人工智能、工业互联网、物联网等技术融合进程加快,“北斗+”和“+北斗”突破行业应用纵深。北斗持 续赋能传统产业数字化转型和智能化升级,已成为我国数字经济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持续做强做大北斗产 业,加快北斗创新产品研发,推进北斗与新一代信息技术融合,对于打造数字经济发展新优势、以产业深度 转型升级促进产业链供应链安全和韧性提升具有重要意义。 2025年5月,中国卫星导航定位协会发布的《2024中国卫星导航与位置服务产业发展白皮书》显示,202 4年我国卫星导航与位置服务产业总产值达到5,758亿元人民币,同比增长7.39%。 北斗高精度定位技术加速与6G、云计算、大数据、人工智能等新兴技术融合,推动卫星导航技术向智能 化、综合化方向迈进,催生低空经济、自动驾驶等新业态。 (2)卫星通信行业 卫星通信终端设备行业发展的主要逻辑为,上游卫星制造、卫星发射等基础设施的发展,使得卫星通信 流量收费不断下降,降低了卫星通信终端设备的使用成本,终端设备出现快速增长的需求。具体而言,一方 面全球通信卫星在不断地发射升空,另一方面卫星制造订单向高通量或者传统加高通量的混合类型方向发展 ,这将带来数十倍的带宽供应。 另外,低轨卫星亦是近年来卫星行业最重大的变化,对传统卫星行业的市场格局、移动通信领域的市场 格局和人们的生活方式产生重要影响。具体而言,以大量低轨道的卫星,组成卫星星座网络,对地面以蜂窝 状网络覆盖,提供卫星通信服务,相比同步卫星网络,可提供通信延迟更低、通信带宽更大、通信覆盖更好 的通信服务。 2025年4月,工业和信息化部等七部门联合印发《终端设备直连卫星服务管理规定》,促进和规范终端 设备直连卫星服务健康发展,支持终端设备直连卫星技术研发和基础设施建设,规范终端设备直连卫星服务 发展和应用,鼓励终端设备直连卫星应用推广和创新发展。 2025年2月11日,我国在海南文昌卫星发射场使用长征八号甲运载火箭,以一箭9星方式,成功将卫星互 联网低轨02组卫星送入预定轨道,长征八号甲运载火箭首飞任务取得圆满成功。 2025年4月29日,我国在海南文昌卫星发射场使用长征五号乙运载火箭,以一箭10星方式,成功将卫星 互联网低轨03组卫星送入预定轨道。 2025年6月6日,我国在太原卫星发射中心使用长征六号甲运载火箭,以一箭5星方式,成功将卫星互联 网低轨04组卫星送入预定轨道。 低轨卫星组网完成后,能够提供更稳定、更高速的互联网连接,特别是在偏远地区和海洋上,传统通信 手段难以覆盖的地方。低轨卫星的低时延、低损耗特性使其成为地面通信网络的重要补充,能够实现全球无 缝覆盖,解决偏远地区、海上、空中用户的互联网服务需求。 (3)电子对抗 电子对抗(也称电子战)是利用电磁能和定向能以控制电磁频谱,削弱和破坏敌方电子设备的使用效能 ,同时保护己方电子设备正常发挥效能而采取的措施和行动,通过侦察和反侦察手段、电子干扰和反干扰手 段、电子进攻和防御手段进行对抗,从而获得在电磁频谱中的优势。现代战争中作战双方的对抗已不再是单 一装备间的对抗,而是装备体系间的对抗、各种作战力量组成的系统整体对抗。由于现代战争主要依靠自动 化指挥系统进行辅助指挥控制,战场上的信息采集、传输和利用主要依靠电磁频谱和军用电子信息装备。由 此可见,对于电磁频谱的争夺便显得尤为重要,电子对抗正逐渐成为现代信息化战争的关键、信息作战的核 心。 随着我国逐渐由军事大国走向军事强国,对于自身“海、陆、空、天”多维一体综合防御需求也相应提 升,而以电子进攻、电子防护、电子支援等为主要目的的电子对抗装备,将得到重新认识与重点发展。 公司电子对抗产品主要包括末端防御类产品、电子进攻类产品、训练及试验类产品,均属于军用电子对 抗行业,主要运用于各个领域及平台的末端防御、电子进攻、训练及试验。电子对抗已成为现代信息化战争 的关键之一,国内外近年正逐步加强对于电子对抗装备部署的重视,全球电子对抗行业正步入新一轮“创造 性需求”。 (二)主要业务情况 公司始终坚持走军民并重的发展路线,以技术自主创新为根基,以持续研发投入为保障,建立了完善的 研发体系和强大的科研团队,已全面掌握了多个领域的核心技术,完善的科研管理体系和质量管理体系。公 司业务范围涵盖军品业务和民品业务,为国防、航天、航空、海洋渔业等多个行业客户提供各类型产品和技 术服务,产品质量和服务水平赢得了客户的广泛认可。 公司主营包括卫星导航、卫星通信、数据链、电子对抗等系列化产品,是集研发、制造、销售和技术服 务为一体的国家级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 公司卫星导航产品主要为基于北斗卫星导航系统的导航终端设备以及核心部件产品,如卫星导航接收机 、组件、专用测试设备等,目前主要应用于国防军事领域;卫星通信产品主要为卫星通信天线及组件、卫星 通信相控阵天线及组件,目前主要应用于海事、航空等市场;电子对抗产品主要为雷达对抗,包括末端防御 类产品、电子进攻类产品、训练及试验类产品,均属于军用电子对抗行业,主要运用于各个领域及平台的末 端防御、诱骗、训练及试验。 (三)主要产品及其用途 公司主要产品包括卫星导航、卫星通信、电子对抗系列产品。 (四)主要经营模式 1、采购模式 公司建立了较为完善的物流采购管理制度,制订了《外部提供过程、产品和服务控制程序》《供应商管 理规范》等文件确保采购产品符合规定要求。 公司的采购模式根据采购物料的标准化水平可以分为以下两种情况:①物料采购:公司生产所需的电子 元器件、外购模块、结构件、印制电路板等,由公司向供应商提出技术要求指标后直接进行采购;②外协采 购:公司生产所需的PCBA、筛选物料、三防处理、第三方实验等工序,由公司向供应商提供设计图纸、相关 工艺规范,由相关外协厂商加工后进行采购。 公司对供应商准入设置了较为严格的管理程序,首先,由采购部根据采购产品技术标准和生产需要,通 过对产品的质量、价格、供货期等条件进行比较,预选合格供方并按“供方评价准则”的要求,对供应商进 行背景调查、资质审核等,如无异常,需填写《新增供应商申请表》并经相关负责人批准后,方可进行物料 采购工作;其次,对试用五次以上,质量、价格、交期等配合无异常的供应商,公司将安排质量部会同组织 设计部、生产部、采购部等部门对该供应商进行合格供方评定评价,评定通过的供应商将纳入公司合格供方 管理;第三,为保证采购产品的质量以及采购渠道的稳定,公司根据质量管理体系要求制定了《合格供方名 录》,并定期对名录进行系统化管理。公司主要原材料会同时与2家以上供应商保持稳定的业务关系,以减 少原材料意外断供风险;最后,新供应商需根据《供应商管理规范》通过技术研发部参数遴选、样品试用、 采购部价格评审和总经理审核后方可录入《合格供应商名录》,每年采购部会定期与质量、技术、生产等部 门沟通原材料质量、供应商响应速度等情况,对供应商名单进行维护和调整。 2、生产模式 公司主要产品生产模式为非标定制型和标准货架产品两种,生产部门依据项目计划下发的生产订单和技 术部门输出文件,组织科研生产工作。其中,对于产品组成部分中非公司专业范围的部分模块组件和部分加 工制造工序,公司采用外购、外协的方式委托合格供方按照设计、技术、工艺要求完成。生产部门在所有物 料齐套后在公司内完成后续的钳装、电装、电路调试、软件嵌入、整机试验和验收交付等环节。 具体而言,公司产品的生产模式主要分为定制产品生产和标准产品生产两种类型。 (1)定制产品的生产模式:该类产品主要是军品和部分定制化开发的民用产品,是按照用户的设计要 求进行定制开发的,产品的功能、性能以及环境适应性等都要符合用户提出的设计要求,因此每种产品在方 案设计、模块设计、原材料的选择以及工艺设计等方面都会有所不同,个性化特征明显。此外,该类产品基 本都是按用户订单进行生产,产品最终需通过用户的签收或验收。 (2)标准产品的生产模式:该类产品主要是民用产品,是公司通过市场需求分析论证或者对标行业标 准研发的,并且已经完成设计和生产定型的通用标准型产品,产品的功能、性能指标以及生产工艺均已固化 ,可以满足公司市场需求分析的普遍性用户需求。在生产安排方面,公司将根据市场需求情况或者用户订单 情况下达生产计划,组织安排生产。 3、销售模式 (1)军品销售模式 公司主要通过客户比选的方式获取订单。具体而言,公司通过客户的合格供应商审查程序成为其合格供 应商后,积极了解和响应客户的项目进展及配套需求,利用公司的技术和服务优势,参与客户产品型号的整 机/系统研发,为其研发符合定制需求的产品。另外,客户也可直接从合格供方目录里选择几家单位,主动 通知、邀请参与比选,进行方案、技术、样机评选,选出供应方。 (2)民品销售模式 公司主要通过参加展会和参与竞标的方式获取订单: ①参加展会:由于卫星通信的展会较为集中,行业中的客户参加频率较高,为公司获取相关客户信息获 取了有效的渠道。通过参加展会以及此后及时跟进行业用户、集成商、渠道商和运营商的相关需求,并进行 相应的产品推介,可有效的为公司带来相关产品订单; ②参与竞标:客户不定期会组织招标项目,公司亦积极参与相关项目的竞标以获取相关产品订单。 4、研发模式 公司采用自主研发的模式开展产品研发和技术创新。由于卫星导航产品与卫星通信产品之间的差异性, 公司卫星导航研发中心和卫星通信研发中心都成立了各自的总体设计、微波射频、结构传动、软件设计、PC B设计、项目管理等专业科室,总体设计室负责产品的总体设计和技术状态管理,项目管理室负责项目的进 度管理和资源协调,其他各科室负责产品各组成单元的设计实现。 军品主要以定制化开发为主,公司以市场为主导、技术做支撑,通过与各需求单位充分的沟通交流,收 集梳理项目信息,在项目可行性分析论证通过之后,再按照军品研制流程开展产品的方案设计、详细设计、 物料采购、外协加工、制造组装、调试验收等工作,提前布局研发满足总体设计技术要求的合格产品,以备 在客户需求确定后及时随系统完成各项试验验证,考核设计的正确性和符合性,并经过初样、正样等多个阶 段的迭代,最终完成产品的设计定型和生产工艺定型。 民品开发以市场化运作为主,在充分的行业分析和市场调研的基础上,按照行业标准或者对标国际同行 先进产品来确定开发产品的品种、规格、技术要求以及目标售价,通过多次迭代设计完成产品的设计定型, 再通过小批量试产完成生产工艺定型,产品投入市场后再根据用户的反馈进行产品的升级改进或者降成本改 进。 技术创新研发方面,公司通过参加国内外展会、组织交流会、参与预研课题等方式及时了解和把握卫星 导航、卫星通信的行业和技术发展趋势,根据需要确定预研课题,并投入一定的人力、资金开展研究工作, 致力于为后续的工程化实现和保持公司技术先进性奠定良好的基础。 (五)公司所处的市场地位 公司是一家专注于卫星导航和卫星通信终端设备研发、制造、销售和技术服务的国家级专精特新“小巨 人”企业。公司始终坚持走军民并重的发展路线,以技术自主创新为根基,以持续研发投入为保障,建立了 完善的研发体系和强大的科研团队。公司经历多年积累和发展,在卫星导航、卫星通信、数据链、电子对抗 的各领域均独立建立算法、天线、微波射频、数字硬件、信号与信息处理软件、结构的专业全覆盖型科研团 队,成为国内少数具备系统级设计、调测及生产能力的民营企业。公司被评定为国家高新技术企业、优秀高 新技术企业、四川省级工程研究中心和工程实验室、四川省企业技术中心、成都市企业技术中心、国家级专 精特新“小巨人”企业。公司所处的卫星导航、卫星通信、电子对抗领域的行业地位分析如下: 1、卫星导航产品的行业地位 (1)卫星导航产品的行业地位 公司卫星导航产品主要面向高动态载体平台应用,其产品类型主要配套国防军事领域,具备定制化特性 ,与国内外民用卫星导航产品面向的行业客户无交叉关系,不存在市场竞争关系。 公司卫星导航产品主要配套航天、中航、兵器、中电等重要科研院所以及重要民营企业,所研发的卫星 导航产品具备抗干扰、高精度、高动态的特性,可满足武器装备对抗干扰、高精度、高动态的导航应用需求 ,产品型号、模块、配套产品的数量和生产产能均呈现大规模增长态势。随着卫星导航产品技术特性不断提 升,产品由单一模块向整机配套再到系统配套的方向发展,公司的配套层级不断提升,竞争地位不断提高、 竞争能力不断提升,公司已发展成为国内卫星导航产品的主流供应商之一。 (2)数据链产品的行业地位 公司数据链产品主要面向高动态载体平台应用,其产品类型主要配套国防军事领域,具备定制化特性, 与国内外民用数据链产品面向的行业客户无交叉关系,不存在市场竞争关系。 公司数据链产品主要配套航天、中航、兵器、中电等重要科研院所,所研发的数据链产品包括视距数据 链、卫星数据链、组网数据链等多种类型,技术上覆盖宽带、窄带、跳频、扩频、空域抗干扰等多种通信体 制及协议,产品型号、模块、配套产品的数量和生产产能均呈现大规模增长态势。随着数据链产品技术特性 不断提升,公司已成为国内该领域的重要供应商之一。 2、卫星通信产品的行业地位 在卫星通信领域,我国卫星通信尚处于行业起步阶段,由于受到资金、技术、人力资源、研发力量、品 牌等方面的限制,我国卫星通信天线市场主要被日韩、欧美等国外产品所占据。由于卫星通信天线生产技术 水平要求较高,目前国内具有自主天线研发和生产能力的生产厂家尚为数不多。近年来,国内有实力的卫星 通信天线制造企业加大研发投入,已研发出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卫星通信技术及产品,且不断得到推广应用 。公司从信标机、单脉冲跟踪接收机等组件研发起步,通过多年的技术投入,逐步向整机研发开拓。目前已 成功研发出了涵盖机载、船载和车载多个平台,覆盖L频段、S频段、Ku频段和Ka频段等主流通信频段的动中 通产品,是行业内产品系列化最完整的厂家之一。 公司卫星通信产品主要应用于海洋、航空市场,在海洋、航空市场的行业地位情况如下: (1)海洋领域卫星通信产品在境内外市场上的行业地位 在海洋领域,公司卫星通信产品主要面向国内海洋市场进行销售,随着国内海洋领域卫星通信产品和解 决方案的日益成熟,产品低成本、快速响应的优势明显,境外主要供应商已悉数退出国内市场。公司在国内 海洋市场逐步形成了产业化优势,处于领先地位。通过多年的海洋市场卫通产品装配,用户习惯逐渐形成, 部分高端用户已经将卫通产品作为刚性需求。公司通过差异化竞争及现有累计用户陆续升级到公司的相控阵 产品的方式,保持在国内海洋领域卫星通信产品的持续竞争力。 (2)航空领域卫星通信产品在境内外市场上的行业地位 在航空领域,国内C919前装市场,公司积极对接并推进相关工作,已完成技术要求对接并已完成产品样 机研制。而国内“后装”市场,公司多个产品型号随系统已完成在国内航空公司飞机的STC适航认证工作, 目前公司是国内率先实现了FAA/EASA/CAAC三边适航认证的卫通产品厂家,涉及机型包括A321/A320/B777/B7 37等主力民航机型。民航卫通市场处在推广阶段,随着行业客户的逐步应用,公司未来在国内民航卫星通信 产品的需求也将逐渐提升。相控阵产品方向,公司也已启动了适用于民航的相控阵卫通产品研制,结合之前 的适航认证经验和公司在相控阵领域技术的自主可控,推出高低轨兼容的民航相控阵卫通产品有利于保持公 司在民航领域的先发优势。 最后,公司卫星通信产品的核心零部件均为自主设计生产,产品具备天线系统的兼容性和集成度高、可 靠性高等特点,产品能保持对卫星信号的精确追踪,在极端条件下能够建立并保持连续可靠的卫星通信,在 各种工作条件下具有稳定的信号连接和较好的性能表现,公司已掌握了卫星通信天线的核心技术。目前公司 的卫星通信产品已经通过多家知名客户的认证,进入批量生产阶段。 3、电子对抗行业地位 为了发展电子对抗业务板块,公司综合自身无线电技术优势与人才储备,并积极引进业内具备实际科研 经验的电子对抗类技术人才,经过几年的发展,目前已具备一定的技术积累和技术优势。 (1)技术科研起步较早且成果明显:公司在电子对抗领域所涉技术与当前卫星导航、卫星通信同源且 具有延伸性,因此公司已在数年前即启动了电子对抗装备相关技术科研工作。此外,为了强化在电子对抗领 域的科研实力,公司在此期间不断引进行业专业人才,当前电子对抗板块核心技术人才大多曾经在国内军工 集团科研院所有过从业经验。公司科研人才在通信对抗、雷达对抗、人工智能、数字系统、电子对抗测试与 评估、突防防御、软件设计与开发、FPGA开发、微波射频器组件、算法仿真验证、硬件设计、天线设计等专 业方面有着深厚的研究。 (2)自主技术优势推动市场竞争力:公司在电子对抗方向凝神聚焦,对专业方向进行技术收敛,围绕 末端防护、试验训练、复杂电磁环境构建等方向做精做细,借助公司整体技术实力与在电子对抗特定领域以 先发优势形成技术储备。公司己通过公开竞标、比选的方式,赢得了多个电子对抗装备型号的研制订单,尤 其在毫米波末端防护方向,该方向产品已经形成了软件及硬件的标准化、模块化设计,产品及技术成熟度较 高,公司在电子对抗领域,软硬件设计技术、核心算法处于国内领先地位。 与此同时,公司也紧跟“十五五”发展规划,参与了多个重大项目的前期论证和预研工作,为下一个五 年的产品迭代做好铺垫。 二、经营情况的讨论与分析 报告期内,公司实现营业收入11,975.08万元,同比增加49.74%,实现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3, 713.29万元,同比亏损金额减少13.72%,实现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扣除非经常性损益净利润-4,441.61万 元,同比亏损金额减少18.00%。 报告期内,公司聚焦主营业务,不断提升经营质量。 卫星通信领域,在民航机载的应用方面,公司已启动了相控阵在民航市场应用的新产品研制工作,民航 成熟产品已随系统取得STC证书(补充型号核准证),公司密切与客户保持沟通,关注客户需求。另外,公 司承接的某国家级相控阵天线产品全面实现了进一步迭代升级,功能性能指标进一步提升,产品成本大幅下 降,产品谱系更加完善。研发的多个型号产品,包括宽带终端、窄带终端均在我国某卫星互联网系统中进行 了多批次交付。同时公司积极拓展相控阵产品在高轨高通量卫星方向应用,目前该方向应用需求同样具有很 大的市场潜力。 卫星导航领域,公司积极拓展新的应用平台,在商业航天应用方向,参与多型卫星导航产品研发,并完 成样机研制工作,形成研制成果;在航空和无人机应用方向,完成多款导航接收机和数据链产品研发,通过 优化设计改进了多项核心技术指标,降低了产品成本、提升了产品可靠性,并进入工程应用阶段。 报告期内,卫星导航系列产品已有多个国家重点型号产品陆续完成状态定型,其中,时间频率设备、卫 星导航模拟器、导航射频组件、数据链模件、数据链配套测试设备均有多型产品完成技术状态定型,部分项 目进入批量生产阶段。 电子对抗领域,报告期内,公司主要聚焦在末端防御产品的更新迭代和新方向的技术突破。公司某型地 面末端防御产品完成了客户的鉴定验收,开始为小批量的试产做前期的相关准备。某车载防护系统某型分机 已完成研制,已经进入实物比测试验。同时,公司积极开拓末端防御新方向,着力于电子有源诱饵的研发工 作,研发的系列诱饵弹在某机型的防护系统中得到应用,并和国内某科研院所进行联合研制新型诱饵产品, 已为该科研院所交付多套产品。 三、报告期内核心竞争力分析 (一)核心竞争力分析 1、技术研发优势 (1)专业的研发团队 经过多年的发展,公司构建了专业齐全、层次清晰、经验丰富的研发人员团队,形成了以研发总监和资 深研发工程师为首、高级研发工程师和研发工程师为骨干、助理研发工程师为辅助的研发人员梯队,各个专 业的技术骨干有着多年的从业经验,具有较强的技术攻关能力和丰富的工程研制经验。同时经过多年对行业 的专注,研发团队还对产品在强干扰、高动态环境下的要求有着深刻的理解,有丰富的产品制造、安装调试 、维护保养等应用实践经验。 (2)核心技术优势 卫星导航行业和卫星通信行业都属于技术密集型行业,技术创新和技术积累是公司业务全方位拓展的基 础。公司自成立以来一直非常注重技术自主创新,并在卫星导航和卫星通信相关领域形成了良好的技术积累 ,在卫星导航领域,公司是国内少数几家已自主掌握导航天线、微波变频、信号与信息处理等环节核心技术 的厂商之一,具备全国产化设计能力,不仅能研发卫星导航接收终端,还具备模拟卫星信号的设计能力,研 制、开发各种卫星导航模拟测试设备;在卫星通信领域,公司已完全掌握了天馈设计、射频及微波、传动结 构及力学仿真分析、惯性导航及伺服跟踪等主要环节的核心技术。同时,电子对抗领域所涉技术与当前卫星 导航、卫星通信同源且具有延伸性。 (3)技术完整性优势 经过多年积累,公司在卫星导航、卫星通信、电子对抗领域形成了较为完整的技术体系,核心技术覆盖 了卫星导航、卫星通信、电子对抗终端设备制造的主要环节。较为完整、全面的技术积淀使公司在进行产品 设计之初即可对产品设计进行整体的优化,并有能力持续优化产品设计,不仅有利于提高产品技术性能,在 成本控制方面还有效避免了因部分技术依赖第三方公司而导致的成本过高、不受控的问题。 2、质量管控优势 公司已经建立了符合ISO9001:2008、GB/T19001-2008、GJB9001C-2017质量标准要求的质量管理体系和 完善的质量管理制度,通过品质控制体系以及供应商评估与控制体系,保证质量管理覆盖产品研发、物

www.chaguwang.cn & ddx.gubit.cn 查股网提供数据 商务合作广告联系 QQ:76787148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