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营分析☆ ◇688322 奥比中光 更新日期:2025-09-17◇ 通达信沪深京F10
★本栏包括【1.主营业务】【2.主营构成分析】【3.前5名客户营业收入表】【4.前5名供应商采购表】
【5.经营情况评述】
【1.主营业务】
3D视觉感知产品的设计、研发、生产和销售。
【2.主营构成分析】
截止日期:2025-06-30
项目名 营业收入(元) 收入比例(%) 营业利润(元) 利润比例(%) 毛利率(%)
─────────────────────────────────────────────────
消费级应用设备(产品) 2.69亿 61.74 9242.95万 51.52 34.38
3D视觉传感器(产品) 1.36亿 31.30 7414.04万 41.32 54.39
其他(产品) 1832.58万 4.21 545.54万 3.04 29.77
工业级应用设备(产品) 1131.82万 2.60 738.58万 4.12 65.26
其他(补充)(产品) 63.43万 0.15 31.63万 --- 49.87
─────────────────────────────────────────────────
境内(地区) 4.00亿 91.97 1.60亿 89.03 39.96
境外(地区) 3434.19万 7.89 1939.36万 10.79 56.47
其他(补充)(地区) 63.43万 0.15 31.63万 0.18 49.87
─────────────────────────────────────────────────
截止日期:2024-12-31
项目名 营业收入(元) 收入比例(%) 营业利润(元) 利润比例(%) 毛利率(%)
─────────────────────────────────────────────────
AIoT(行业) 2.98亿 52.82 1.55亿 65.66 51.94
生物识别(行业) 2.31亿 40.93 6379.15万 27.05 27.61
工业三维扫描(行业) 2645.71万 4.69 1605.85万 6.81 60.70
其他(行业) 881.38万 1.56 114.05万 0.48 12.94
─────────────────────────────────────────────────
消费级应用设备(产品) 2.96亿 52.42 1.15亿 48.70 38.82
3D视觉传感器(产品) 2.13亿 37.68 9400.45万 39.86 44.20
其他(产品) 2983.11万 5.28 1119.75万 4.75 37.54
工业级应用设备(产品) 2607.42万 4.62 1577.61万 6.69 60.50
─────────────────────────────────────────────────
境内(地区) 5.01亿 88.68 1.97亿 83.34 39.26
境外(地区) 6026.22万 10.68 3755.79万 15.93 62.32
其他业务(地区) 362.72万 0.64 173.15万 0.73 47.74
─────────────────────────────────────────────────
直销(销售模式) 5.44亿 96.45 2.25亿 95.23 41.25
经销(销售模式) 1639.40万 2.90 951.34万 4.03 58.03
其他业务(销售模式) 362.72万 0.64 173.15万 0.73 47.74
─────────────────────────────────────────────────
截止日期:2024-06-30
项目名 营业收入(元) 收入比例(%) 营业利润(元) 利润比例(%) 毛利率(%)
─────────────────────────────────────────────────
消费级应用设备(产品) 1.03亿 48.50 4208.54万 46.38 40.68
3D视觉传感器(产品) 8226.23万 38.56 3544.21万 39.06 43.08
工业级应用设备(产品) 1569.32万 7.36 937.77万 10.33 59.76
其他(产品) 1163.58万 5.45 370.63万 4.08 31.85
其他(补充)(产品) 26.64万 0.12 13.27万 0.15 49.80
─────────────────────────────────────────────────
境内(地区) 1.83亿 85.83 7124.34万 78.51 38.91
境外(地区) 3023.10万 14.17 1950.07万 21.49 64.51
─────────────────────────────────────────────────
截止日期:2023-12-31
项目名 营业收入(元) 收入比例(%) 营业利润(元) 利润比例(%) 毛利率(%)
─────────────────────────────────────────────────
生物识别(行业) 1.96亿 54.31 6989.22万 45.52 35.75
AIoT(行业) 1.23亿 34.17 6085.19万 39.64 49.47
工业三维测量(行业) 3052.81万 8.48 2202.87万 14.35 72.16
其他(行业) 990.80万 2.75 75.04万 0.49 7.57
消费电子(行业) 105.42万 0.29 4650.37 0.00 0.44
─────────────────────────────────────────────────
3D视觉传感器(产品) 2.22亿 61.64 9434.91万 61.45 42.52
消费级应用设备(产品) 7968.08万 22.13 3214.65万 20.94 40.34
工业级应用设备(产品) 2953.86万 8.21 2132.17万 13.89 72.18
其他(产品) 2886.73万 8.02 571.06万 3.72 19.78
─────────────────────────────────────────────────
境内(地区) 3.13亿 87.05 1.30亿 84.56 41.43
境外(地区) 3860.05万 10.72 2302.85万 15.00 59.66
其他业务(地区) 803.41万 2.23 67.84万 0.44 8.44
─────────────────────────────────────────────────
直销(销售模式) 3.47亿 96.45 1.50亿 97.74 43.22
其他业务(销售模式) 803.41万 2.23 67.84万 0.44 8.44
经销(销售模式) 475.87万 1.32 278.63万 1.81 58.55
─────────────────────────────────────────────────
【3.前5名客户营业收入表】
截止日期:2024-12-31
前5大客户共销售2.91亿元,占营业收入的51.53%
┌───────────────────────┬───────────┬───────────┐
│客户名称 │ 营收额(万元)│ 占比(%)│
├───────────────────────┼───────────┼───────────┤
│第一名 │ 15966.29│ 28.29│
│第二名 │ 4463.84│ 7.91│
│第三名 │ 3824.43│ 6.78│
│第四名 │ 3127.36│ 5.54│
│第五名 │ 1696.84│ 3.01│
│合计 │ 29078.76│ 51.53│
└───────────────────────┴───────────┴───────────┘
【4.前5名供应商采购表】
截止日期:2024-12-31
前5大供应商共采购0.68亿元,占总采购额的17.53%
┌───────────────────────┬───────────┬───────────┐
│供应商名称 │ 采购额(万元)│ 占比(%)│
├───────────────────────┼───────────┼───────────┤
│第一名 │ 1817.08│ 4.69│
│第二名 │ 1409.54│ 3.64│
│第三名 │ 1193.65│ 3.08│
│第四名 │ 1187.59│ 3.06│
│第五名 │ 1184.99│ 3.06│
│合计 │ 6792.85│ 17.53│
└───────────────────────┴───────────┴───────────┘
【5.经营情况评述】
截止日期:2025-06-30
●发展回顾:
一、报告期内公司所属行业及主营业务情况说明
(一)所处行业情况
奥比中光成立于2013年,主营业务是3D视觉感知产品的设计、研发、生产和销售,主要产品包括3D视觉
传感器、消费级应用设备和工业级应用设备。成立以来,公司凭借出色的产品研发能力、百万级的产品量产
保障及快速的服务响应能力,已在下游客户资源方面积累了一批行业龙头客户并形成了较强的客户黏性,且
在一些细分行业逐步成为行业客户的标配产品。公司持续不断孵化和拓展新的3D视觉感知产品系列,在生物
识别、机器人、三维扫描(3D打印)、AIoT、工业三维测量等市场上实现了多项具有代表性的商业应用,已
成为全球3D视觉传感器重要供应商之一。根据《中国上市公司协会上市公司行业统计分类指引》,公司所属
行业为“制造业”中的“计算机、通信和其他电子设备制造业”,行业代码为“C39”。
3D视觉传感器能够让智能终端具备3D视觉感知能力,从而使得智能终端由“看清世界”到“看懂世界”
进化。3D视觉感知行业经过数十年的发展,应用领域仍在不断拓宽,行业经历了起步、初级发展时期,即将
迎来快速增长时期。近年来,随着底层元器件、核心算法等技术的快速发展,3D视觉感知技术经历了从工业
级向消费级拓展的过程,核心技术的不断突破和迭代,让大规模产业化应用成为可能;同时随着政府部门不
断出台支持政策,如《新一代人工智能发展规划》《十四五规划和2035年远景目标纲要》《“十四五”数字
经济发展规划》《关于加快场景创新以人工智能高水平应用促进经济高质量发展的指导意见》《国家人工智
能产业综合标准化体系建设指南(2024版)》等,产业商业成熟度不断提高,推动着3D视觉感知技术及产品
逐步向生物识别、AIoT、机器人、三维扫描(3D打印)、消费电子、工业视觉、汽车自动驾驶等多个领域拓
展。3D视觉感知行业的市场规模持续增长,产业链日趋完善。
根据法国市场研究与战略咨询公司Yole发布的全球3D成像和传感市场研究报告,全球3D视觉感知市场规
模预计在2028年将达到172亿美元。
(二)主营业务、主要产品情况
公司专注于3D视觉感知技术研发,在人工智能时代打造“机器人与AI视觉产业中台”,致力于让所有终
端都能更好地看懂世界。
公司主营业务是3D视觉感知产品的设计、研发、生产和销售,主要产品包括3D视觉传感器、消费级应用
设备和工业级应用设备。公司凭借出色的产品研发能力、百万级的产品量产保障及快速的服务响应能力,已
在下游客户资源方面积累了一批行业龙头客户并形成了较强的客户黏性,且在一些细分行业逐步成为行业客
户的标配产品。近年来,公司持续不断孵化和拓展新的3D视觉感知产品系列,在生物识别、机器人、三维扫
描、AIoT、工业三维测量等市场上实现了多项具有代表性的商业应用,已成为全球3D视觉传感器重要供应商
之一。
报告期内,公司主营业务未发生重大变化。
(三)主要经营模式
1、采购模式
公司主要原材料包括通用料件和定制料件。
公司综合考虑订单需求、市场需求预测并结合采购周期情况进行备货采购,不断提高采购安排的合理性
,保障供应链的效率和安全。
通用料件主要包括电子元器件、通用感光芯片等,由公司根据3D视觉感知产品的技术需求进行选型,通
过系统化测试后进行批量采购。
定制料件主要包括三大类,第一类是由公司自主设计开发后,再采取Fabless模式委托专业代工厂生产
,主要包括深度引擎芯片及iToF感光芯片等自研芯片;第二类是由公司提供功能规划、产品技术参数等需求
,再由供应商提供定制化样品,通过系统化测试迭代后进行批量采购,主要包括激光发射器、衍射光学元件
等光学器件;第三类是由公司设计并提供相关的技术图纸,再由供应商提供定制化生产,主要包括结构件、
PCB板等。
2、生产模式
公司3D视觉传感器产品的生产环节主要包括激光投影模组组装、RGB成像模组组装、IR成像模组组装、
成品组装及测试等环节。报告期内公司主要采取内部生产的方式,结合客户订单需求及销售订单预测进行生
产。
公司消费级应用设备主要采用内部生产和委托加工相结合的生产方式,结合客户订单需求及销售订单预
测进行生产。
公司工业级应用设备主要采用自主加工生产方式,产品完成设计、开发后,定制化采购零部件,并自主
完成软硬件组装及调试。
3、销售模式
公司采取直销为主的销售模式向境内外客户销售产品。
二、经营情况的讨论与分析
2025年上半年,公司的“技术创新投入-商业成果转化”战略加速落地催化,并聚焦刚需下游市场进行
业务突破,不断优化产品性能,推出差异化、高性价比的新产品,整体经营情况持续向好。同时,公司全栈
式的研发能力和全领域的技术路线布局,为技术迭代创新提供了源源不断的底层动力,如今在包括具身智能
机器人、各类AI端侧硬件升级等赛道,公司均具备明显的先发、技术及产品规模化等优势。随着人工智能大
模型的快速发展,公司多年来在各类创新下游应用领域的培育和布局初见成效,公司成功迎来“经营拐点”
。未来,公司将持续关注行业内的新兴领域与产品,并积极探索其与公司技术相结合的应用场景,围绕以自
研核心技术和产品为刚需的下游在全球范围开拓潜在客户,持续提升公司的业务表现和经营业绩,以“让所
有终端都能看懂世界”为使命,致力于在人工智能时代打造“机器人与AI视觉产业中台”,成为3D传感行业
全球龙头。
2025年上半年,公司实现营业收入43546.93万元,同比增长104.14%;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601
9.01万元,较上年同期增加11356.32万元。公司整体业务规模和盈利能力不断提升,向好趋势明确。报告期
内,公司总体经营情况如下:
(一)聚焦刚需下游市场,完善多元化市场布局
报告期内,伴随着大模型技术发展、智能设备终端升级及具身智能技术不断突破等带来的各种机遇,公
司持续推进3D视觉感知技术在各行业、各应用场景的加速推广和落地,不断优化产品性能,推出差异化、高
性价比的新产品;同时,进一步加大市场推广力度,积极开拓海外市场,不断挖掘新的客户群体和应用场景
,与各领域头部企业建立持续稳定的合作关系。目前公司主要应用领域如下:
1、生物识别方向
(1)线下支付
报告期内,公司通过加强市场推广力度,更好地促进了3D视觉传感器在诸如线下零售、自助货柜、餐饮
、医疗以及交通等支付场景中的应用。公司与生态合作伙伴紧密协作,共同研发了适应不同形态和配置需求
的智能终端设备,旨在满足各场景个性化的业务需求。特别是在智能售货机、校园/企业团餐以及商超大屏
自助收银等领域,自助式的刷脸支付体验正让越来越多的消费者体验到科技为购物带来的便捷与愉悦。
(2)医保核验
近年来,随着全民参保计划的稳步实施、全民参保数据库的建立健全及有关部门对医保提高服务质量、
简化手续和优化流程等增进民生福祉的要求,医保数字化建设正逐步落地。医保综合服务终端利用公司的3D
视觉感知技术可以快速获取被保险人信息和确定就诊人的生物特征,通过国家医保局认证的“人脸识别+实
名+实人”同步核验系统,能够有效防止医保盗刷、医保欺诈等情形,同时可为更多的医保参保人员提供更
加安全便捷的就医体验。报告期内,公司全流程“智慧医保刷脸就医”已在全国各大省份落地。伴随越来越
多项目形成的良好示范效应,将加快医保场景应用的落地,助力公司业务的加速拓展。
(3)“碰一下”支付
“碰一下”支付是支付宝基于近场通信技术推出的新型非接触式支付方式,用户只需解锁手机“碰一下
”支付设备,收银员也无需拿出扫码枪便可以完成全套支付流程,极大地提高了商家的经营效率以及客户的
支付速度。目前,为满足用户在不同场景下的不同需求,支付宝已推出扫码支付、刷脸支付以及“碰一下”
等支付方式。报告期内,公司携手合作伙伴蚂蚁集团,通过“碰一下”整机设备产品在各类零售场景的落地
,持续优化提升支付便利性,为用户和商家创造新价值。
2、AIoT方向
AIoT,即人工智能物联网,是AI(人工智能)与IoT(物联网)的有机融合与协同应用。近年来,人工
智能、大模型等技术的高速发展,赋予了各类智能终端“人工智能化”的空间,催生出了各式各样智能化终
端应用,同时催生出了各类新型AI端侧硬件对于3D视觉能力的需求。
为把握人工智能时代发展机遇,公司高度重视各类创新技术的发展和应用,积极拓展公司下游新兴业务
场景,近年来的市场多元化布局策略已见成效,目前在三维扫描、服务机器人、工业机器人、人形机器人、
智慧农牧、AR/VR技术、动作捕捉、空间拍摄建模等领域均有涉猎。具体如下:
(1)机器人
2015年以来,公司凭借“研发+制造”的一站式产品和服务,围绕服务机器人、工业机器人、ROS教育机
器人、人形机器人等各类型机器人,推出了丰富且全面的机器人视觉感知产品方案,提供单目结构光、双目
结构光、激光雷达、iToF等全技术路线3D视觉传感器,帮助机器人实现识别、导航定位、避障、路径规划、
三维重建、人机交互等功能。公司正在搭建的“机器人与AI视觉产业中台”,将持续开展机器人视觉传感器
、AI视觉感知和多模态交互大模型、机器人OS与云端数字孪生软件平台、量产测试与数字工厂等课题研发和
技术攻关,进一步深化3D视觉感知技术发展,紧抓具身智能历史发展机遇,为后续市场需求爆发做好充分准
备。
服务机器人方面,公司已与云迹科技、擎朗智能、普渡科技、高仙机器人、LionsBot等多家国内外服务
机器人客户实现了业务合作,覆盖了割草机、酒店配送、楼宇配送、商用清洁、ROS教育等应用场景。在养
老陪伴机器人场景,公司与韩国领先的护理机器人公司RoboCare进行合作,陆续推出了多款机器人产品,为
不同场景下的老年人护理问题提供解决方案。如搭载了公司Gemini335L双目结构光相机的机器人SILBOT可用
于老年人激活脑力和进行预防痴呆的认知训练,通过捕捉现场学员的动作反应和位置,可让机器人实时与学
员进行“情感交流”,缓解他们的焦虑和抑郁情绪。
工业机器人方面,3D视觉感知技术在工业机器人和自动化设备中的应用,能够显著提升各类智能终端的
感知能力,进而提高生产效率和产品质量。工业机器人通过配备3D视觉传感器,可以实现精确的距离测量、
避障导航、物体识别以及三维地图重建等诸多功能。这使得机器人能够更高效地执行分拣、搬运和排障等任
务,极大地降低了对人力的依赖。报告期内,公司联合韩国领先的移动机器人制造商与解决方案提供商Twin
ny推出了最新款NarGo订单拣选机器人。通过搭载两台公司的Gemini335双目结构光相机,NarGo机器人可自
主完成定位、路径规划、避障和交互等功能,让机器人成为物流中心工作人员的得力助手。同时,比利时人
工智能公司Captic凭借公司的AI视觉系统,推出了“三位一体”的产品组合方案“CapticAIR(AI-PoweredR
obotics),可实现每分钟70次的高速挑选,被广泛应用于自动化仓储、物流、建筑、食品工业等领域。
人形机器人方面,目前市面上人形机器人视觉方案包括深度相机(结构光以及iToF)、激光雷达、纯视
觉等,且深度相机的方案为主流。公司与微软合作的Femto系列iToF深度相机、近年推出的Gemini335系列、
Gemini336系列3D结构光深度相机等产品兼顾高可靠性、高性能、高性价比和实用性,可用于各类型人形机
器人在室内外复杂场景下执行视觉应用,目前公司已就相关产品/方案与部分人形机器人客户进行适配。报
告期内,搭载公司3D视觉传感器的“天工”机器人夺得全球首个人形机器人马拉松赛事的冠军。天工Pro机
器人在头部、胸部、腰部和后背各配置了一款公司Gemini330系列深度相机,帮助其在复杂环境中实现了精
准的环境感知和自主导航等功能。
(2)三维扫描
近年来,三维扫描技术不断发展,应用场景亦持续拓宽,应用领域主要包括工业设计、瑕疵检测、模拟
装配、逆向工程、医学信息、艺术文博与数字文物典藏、3D展示、3D打印等诸多场景。此外,AI、VR/AR等
新兴产业的蓬勃发展带来大量对实物三维信息采集和数字化的需求,对三维视觉数字化产品的灵活使用,可
以有效降低三维建模的技术门槛,协助创造全真、全息的三维内容。根据ResearchAndMarkets数据显示,20
24年全球3D扫描仪市场需求为49亿美元,2030年将增长至88亿美元。
此外,三维扫描作为数据获取的关键技术,不仅为数字孪生提供构建所需的精确几何信息,驱动其在实
景、工业等领域广泛落地,还为AI建模提供丰富数据。与此同时,数字孪生与AI建模又促使三维扫描技术更
好地服务各行业,推动行业的数字化、智能化转型进程。
报告期内,公司以自研多核异构三维重建芯片技术的软硬件引擎为基础,助力合作伙伴创想三维推出了
OtterLite及RaptorPro两款新品。其中OtterLite以“真无线,无界限”设计突破边界,搭载四目双焦镜头
,系统支持20mm~2000mm全域扫描,0.05mm高精度,配合Wi-Fi6无损高速传输,单帧3D成像技术天然防抖,
扫描过程更加流畅。工业级RaptorPro则凭借22线交叉激光+7线平行激光双引擎,实现0.02mm+0.08mm/m体积
精度,让整车扫描效率大幅提升。
同时,在软件方面,通过深度融合公司最新的软件算法技术体系,创想三维推出CrealityScan4扫描软
件,完善了扫描软件的整体功能,并大幅提升了用户体验。
伴随着人工智能、三维扫描产业市场体量的不断增长,公司将持续探索并不断推出行业领先的三维扫描
解决方案,打造极具市场竞争力的产品;同时,公司将进一步增强市场开拓力度,深耕细分行业头部客户,
加速场景落地,为改善公司的经营业绩打下良好基础。
3、工业三维测量方向
报告期内,公司把握工业企业智能化升级以及高精度三维测量国产化的大趋势,不断优化升级三维全场
应变测量、三维光学扫描测量、三维光学弯管测量等工业级应用设备及软件,持续与轨道交通、航空航天、
风电能源、3C电子、生物医学、材料研究、汽车等领域的行业企业、科研院所完成合作落地。3D视觉感知技
术可以被用来实现微米级的工业扫描、工业检测等功能,还可以用于产品检测、质量控制等环节,确保生产
过程中的高品质输出。报告期内,公司子公司新拓西安经营持续加速,针对不同场景需求进行产品迭代研发
,底层技术不断升级优化。
4、海外业务方向
公司依托创始团队深厚的国际化研发及学术背景,在成立初期就着手布局海外市场,于2014年在美国设
立全资子公司用于服务海外客户,成为国内极少数建立海外销售渠道且能稳定向客户销售3D视觉感知产品的
本土企业。年初以来,公司持续优化完善主流产品线以覆盖更多应用场景,积极拓展海外客户,接入国际核
心生态。
海外客户方面,公司助力韩国领先的移动机器人/方案提供商Twinny推出Nargo机器人,可在无需改造基
础设施的情况下轻松部署于物流中心,大大释放劳动力压力和减少人工操作带来的失误;公司携手韩国护理
机器人公司RoboCare,已陆续推出多款机器人,在不同场景下为老年人护理提供解决方案,已在韩国80多个
地区投入使用;波兰软件设计公司Lavavision结合公司Astra系列和Gemini系列相机提供的深度图像数据,
推出了创新的互动软件平台Motioncube,可支持各种交互模式,如触控、互动地板、互动墙面、体感游戏和
现实增强等,为儿童带来沉浸式的教育和娱乐体验。
报告期内,公司在Automate2025展会上宣布与WDLSystems等五家领先的技术分销商建立合作伙伴关系,
进一步丰富公司3D视觉技术的全球伙伴生态。通过战略合作伙伴关系,公司的3D视觉产品将通过更广泛的销
售渠道进入欧洲和北美市场,为各行业客户提供更便捷的采购和技术支持服务。
此外,基于此前公司在海外布局的各类应用生态,如英伟达机器人平台、MacOS平台支持等,公司通过
技术生态整合持续推进全球化布局,在海外市场积极推动公司的3D视觉传感器在各类场景的应用,公司的海
外影响力正持续提升。
未来,公司将继续发挥优质海外业务平台作用和品牌优势,深入细化对海外市场和具体项目的分析研究
,积极拓展海外市场,不断加强海外市场的走深走实开拓,进一步提升公司品牌的海外影响力。
(二)优化产品系列,聚焦机器人与AI视觉应用场景
3D视觉感知已逐渐步入大规模产业化前的重要发展阶段,拥有诸多潜在的细分应用场景领域和需求增长
爆发点,行业面临良好市场机遇。公司依托3D视觉感知一体化科研生产能力和创新平台,不断优化3D视觉感
知产品系列,重点满足具身智能、AI视觉、3D打印以及海内外开发者平台市场需求,为迎接中长期市场需求
爆发奠定了坚实基础。年初至今,公司针对机器人和AI视觉应用场景,推出了新一代工业级双目3D相机Orbb
ecGemini435Le,该款新品同时具备长距高精度感知和精准边缘轮廓还原能力,在场景适配性上表现卓越,
使得单台相机便可满足避障、识别等不同差异化的功能需求,并可大幅简化系统集成复杂度,可广泛应用于
智能物流、机器人等工业自动化领域。
报告期内,公司围绕“全栈式技术研发能力+全领域技术路线布局”的3D视觉感知技术体系,对各核心
技术进行持续的研发迭代,在结构光、dToF、双目等主流技术路线、系统设计、芯片设计、算法研发、光学
系统等底层技术方面均有储备和布局。截至报告期末,公司累计申请专利共1903项(其中发明专利990项)
,软件著作权117项;累计获得专利1112项(其中发明专利479项),累计获得软件著作权117项。
未来,公司将持续通过核心技术打造多种视觉产品/方案,赋能生物识别、机器人、三维扫描、数字重
建等千行百业。
三、报告期内核心竞争力分析
(一)核心竞争力分析
1、技术优势—3D视觉感知全栈式、全领域技术研发创新能力
3D视觉感知技术属于跨学科技术,涉及光、机、电、芯片、算法等多个专业,科学合理的研发体系是公
司技术先进性的重要保障。公司在国内率先开展3D视觉感知技术系统性研发,自主研发一系列深度引擎数字
芯片及专用感光模拟芯片并实现3D视觉传感器产业化应用,是全球少数几家全面布局主流3D视觉感知技术的
公司之一。
公司构建了“全栈式技术研发能力+全领域技术路线布局”的3D视觉感知技术体系,是市场上为数不多
能够提供全套自主知识产权3D视觉感知产品的企业。通过对系统设计、芯片设计、算法研发、光学系统、软
件开发及量产技术等核心技术的深入研究,公司开发出结构光、iToF、双目视觉传感器、dToF单线激光雷达
及工业三维测量设备,同时积极布局面阵dToF、面阵Lidar等前沿技术,以适用于不同应用领域或场景。通
过对3D视觉感知技术全领域和全栈式的研发布局,公司纵向具备了从底层到应用层、软硬件一体化的系统级
开发设计能力,且横向具备了不同技术路线间相互借鉴和促进的研发创新能力,进而实现了对3D视觉感知技
术的深度理解和融合创新,能够更好地满足下游市场和客户的需求,支撑公司保持细分行业的技术领先优势
。
公司先后承担科技部国家重点研发计划项目“面向服务机器人的三维视觉传感器研发及产业化应用”、
“3D视觉感知广东省新一代人工智能开放创新平台”等国家级、省级重大项目建设任务。近年来,公司荣获
众多奖项,包括“微型3D智能传感器关键技术及其应用”获得2020年度第十届“吴文俊人工智能科技进步奖
”,“3D视觉芯片及全平台兼容的高分辨率光学测量系统”获得“广东省科学技术奖科技进步奖一等奖”,
“结构光深度相机关键技术的研发及产业化”获得“深圳市科技进步奖技术开发类一等奖”,“大视野高分
辨率的消费级机器人3D视觉系统”获得“广东省人工智能产业协会科学技术奖科技进步奖一等奖”,“面向
3D视觉感知的结构光深度计算引擎芯片”获得“深圳市技术发明二等奖”,“面向海陆交通安全的视觉理解
及其计算优化关键技术与应用”获得“2022年度CSIG科技进步奖二等奖”等。
截至报告期末,公司累计申请专利1903项,取得授权专利1112项,其中发明专利479项。
2、人才优势—光学测量基因深厚、多学科交叉的核心团队
优秀的创新人才团队是公司技术先进性的重要支撑,是公司获得长期竞争优势的重要保障。公司创始人
黄源浩先生是国家级人才计划专家和国际知名光学测量专家,曾先后在4个海外科研机构从事光学测量相关
的博士后研究,是国内3D视觉感知技术领域的领军人才。以创始人为核心搭建的研发团队,由芯片、算法、
光学、软件、机电设计等多学科专业背景人才组成,多数拥有海内外知名大学教育背景,具有全球化视野。
公司核心团队成员大多拥有十余年的实战经验,多年来并肩攻克了诸多技术难点,形成了公司在3D视觉感知
技术研发方面独有的方法和经验。
在人才引进及激励方面,公司已建立严谨的选人用人、人才培养等机制,搭建了全方位多层次的人才成
长通道,实现个人与企业共同发展进步;同时,公司实施股权激励计划和落地员工购房免息借款项目,采取
与人才共同分享企业成长利益的激励机制,形成独有的核心人才优势和特色。截至报告期末,公司共有博士
24名(含5名博士后)、国家级人才计划1名、广东省珠江人才4名、各类深圳市高层次人才8名;研发人员数
量335名,占比约43.45%。
3、产业链优势—集聚全球性供应链和行业头部客户的上下游资源
3D视觉感知产业链长,需要包括硬件制造、软件开发、算法研究、系统集成、解决方案提供在内的各个
环节之间的协同配合。经过十余年的不断探索、研发及应用,3D视觉感知产业已形成一条包括上中下游的完
整产业链条,涵盖元器件供应商或代工厂、3D视觉感知方案商及各类应用场景客户,在技术、资金、人才等
多方面形成了较高的行业门槛和壁垒。
公司目前已具备上游环节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