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营分析☆ ◇688327 云从科技 更新日期:2025-01-15◇ 通达信沪深京F10
★本栏包括【1.主营业务】【2.主营构成分析】【3.前5名客户营业收入表】【4.前5名供应商采购表】
【5.经营情况评述】
【1.主营业务】
从事人工智能算法研究及应用,面向客户提供人机协同操作系统和人工智能解决方案。
【2.主营构成分析】
截止日期:2024-06-30
项目名 营业收入(元) 收入比例(%) 营业利润(元) 利润比例(%) 毛利率(%)
─────────────────────────────────────────────────
人工智能解决方案(产品) 8017.83万 66.53 4097.48万 56.47 51.10
人机协同操作系统(产品) 4033.70万 33.47 3157.94万 43.52 78.29
其他业务(产品) 4561.55 0.00 --- --- ---
─────────────────────────────────────────────────
截止日期:2023-12-31
项目名 营业收入(元) 收入比例(%) 营业利润(元) 利润比例(%) 毛利率(%)
─────────────────────────────────────────────────
智慧治理(行业) 3.41亿 54.31 1.55亿 47.37 45.52
智慧出行(行业) 9261.39万 14.74 4581.78万 13.97 49.47
智慧金融(行业) 7090.46万 11.29 4515.04万 13.77 63.68
泛AI领域或其他(行业) 6287.28万 10.01 4289.11万 13.08 68.22
智慧商业(行业) 5925.20万 9.43 3858.78万 11.77 65.12
其他业务(行业) 132.26万 0.21 11.93万 0.04 9.02
─────────────────────────────────────────────────
软硬件组合(产品) 2.22亿 35.33 4219.57万 12.87 19.01
基础操作系统(产品) 1.55亿 24.63 1.36亿 41.41 87.76
技术开发(产品) 1.44亿 22.95 6027.17万 18.38 41.80
应用产品(产品) 6003.33万 9.56 5275.69万 16.09 87.88
核心组件(产品) 2336.73万 3.72 2193.66万 6.69 93.88
技术服务(产品) 2258.83万 3.60 1480.12万 4.51 65.53
其他业务(产品) 132.26万 0.21 11.93万 0.04 9.02
─────────────────────────────────────────────────
境内(地区) 6.27亿 99.79 3.28亿 99.96 52.29
其他业务(地区) 132.26万 0.21 11.93万 0.04 9.02
─────────────────────────────────────────────────
直销(销售模式) 5.92亿 94.28 3.24亿 98.92 54.77
经销(销售模式) 3463.08万 5.51 342.56万 1.04 9.89
其他业务(销售模式) 132.26万 0.21 11.93万 0.04 9.02
─────────────────────────────────────────────────
截止日期:2023-06-30
项目名 营业收入(元) 收入比例(%) 营业利润(元) 利润比例(%) 毛利率(%)
─────────────────────────────────────────────────
人机协同操作系统(产品) 9138.01万 55.84 --- --- ---
人工智能解决方案(产品) 7190.28万 43.94 --- --- ---
其他(产品) 36.30万 0.22 -1.35万 -0.01 -3.71
─────────────────────────────────────────────────
截止日期:2022-12-31
项目名 营业收入(元) 收入比例(%) 营业利润(元) 利润比例(%) 毛利率(%)
─────────────────────────────────────────────────
智慧治理(行业) 4.21亿 80.00 1.29亿 71.30 30.56
智慧金融(行业) 7774.94万 14.77 3958.52万 21.93 50.91
智慧出行(行业) 1392.86万 2.65 520.83万 2.89 37.39
智慧商业(行业) 948.42万 1.80 450.37万 2.50 47.49
泛AI领域或其他(行业) 285.61万 0.54 251.30万 1.39 87.99
─────────────────────────────────────────────────
软硬件组合(产品) 4.01亿 76.26 7381.81万 40.90 18.39
应用产品(产品) 5743.24万 10.91 5113.79万 28.33 89.04
技术服务(产品) 2123.00万 4.03 1459.21万 8.08 68.73
核心组件(产品) 1761.47万 3.35 1676.82万 9.29 95.19
基础操作系统(产品) 1647.95万 3.13 1616.85万 8.96 98.11
技术开发(产品) 1099.28万 2.09 801.40万 4.44 72.90
─────────────────────────────────────────────────
境内(地区) 5.25亿 99.76 1.80亿 100.00 34.37
─────────────────────────────────────────────────
直销(销售模式) 5.22亿 99.08 1.78亿 98.75 34.17
经销(销售模式) 360.72万 0.69 226.24万 1.25 62.72
─────────────────────────────────────────────────
【3.前5名客户营业收入表】
截止日期:2023-12-31
前5大客户共销售2.30亿元,占营业收入的36.58%
┌───────────────────────┬───────────┬───────────┐
│客户名称 │ 营收额(万元)│ 占比(%)│
├───────────────────────┼───────────┼───────────┤
│上海声通信息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 8068.00│ 12.84│
│上海格蒂电力科技有限公司 │ 4007.95│ 6.38│
│首链(广州)区块链科技有限公司 │ 3895.32│ 6.20│
│客户4 │ 3601.88│ 5.73│
│企商在线(北京)数据技术股份有限公司 │ 3405.59│ 5.42│
│合计 │ 22978.74│ 36.58│
└───────────────────────┴───────────┴───────────┘
【4.前5名供应商采购表】
截止日期:2023-12-31
前5大供应商共采购1.01亿元,占总采购额的37.27%
┌───────────────────────┬───────────┬───────────┐
│供应商名称 │ 采购额(万元)│ 占比(%)│
├───────────────────────┼───────────┼───────────┤
│广州佳杰科技有限公司 │ 2834.95│ 10.51│
│上海品源信息系统工程有限公司 │ 2303.77│ 8.54│
│北京趣云万维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 1805.85│ 6.69│
│供应商4 │ 1577.30│ 5.85│
│武汉谦也科技有限责任公司 │ 1531.61│ 5.68│
│合计 │ 10053.48│ 37.27│
└───────────────────────┴───────────┴───────────┘
【5.经营情况评述】
截止日期:2024-06-30
●发展回顾:
一、报告期内公司所属行业及主营业务情况说明
(一)公司所属行业情况根据中国证监会上市公司行业分类结果,公司属于“信息传输、软件和信息技
术服务业”中的“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业”。同时根据国家统计局《战略性新兴产业分类(2018)》,公司
所属行业为“新一代信息技术产业-人工智能-人工智能软件开发(1.5.1)/人工智能系统服务(1.5.3)”
。
报告期内,AI行业在政策推动和市场需求的驱动下,继续保持了快速发展的态势。技术的创新和应用的
深化,为行业的长远发展提供了强大的动力。同时,行业也需要不断解决发展过程中出现的问题,以实现健
康、可持续地发展。AI行业在“政策、技术、应用以及生态”层面取得如下进展:
1.政策引导驱动AI行业发展
报告期内,国家政策继续大力支持人工智能行业的发展。政府积极出台多项政策,旨在推动人工智能技
术的创新与应用。
2024年1月,国务院常务会议研究部署推动人工智能赋能新型工业化有关工作。会议强调,要统筹高质
量发展和高水平安全,以人工智能和制造业深度融合为主线,以智能制造为主攻方向,以场景应用为牵引,
加快重点行业智能升级,大力发展智能产品,高水平赋能工业制造体系,加快形成新质生产力,为制造强国
、网络强国和数字中国建设提供有力支撑。
同年6月,工信部等四部门联合印发《国家人工智能产业综合标准化体系建设指南(2024版)》,旨在
到2026年形成引领人工智能产业高质量发展的标准体系,并新制定50项以上的国家标准和行业标准。
此外,青岛、成都、福州等地也相继出台了人工智能产业发展行动计划,提供资金支持和税收优惠等激
励措施,鼓励AI技术在智慧城市、智能制造、智慧医疗等领域的应用。
2.大模型技术推动AI新应用
报告期内,大模型技术继续蓬勃发展,不仅在自然语言处理领域取得突破,还在图像识别、视频分析、
自动驾驶等多领域广泛应用。ChatGPT4.0版本的推出,进一步提升了对话生成的流畅度和准确性,标志着大
模型在处理复杂语境和多模态数据方面迈出了重要一步,这一进展标志着大模型技术在理解和生成自然语言
的能力上达到了一个新的高度,使得人机交互更加自然和高效。同时,国内外企业纷纷发布了新一代AI芯片
和相关工具链,优化了AI算法的性能和效率。与此同时,国内外企业也在积极推动AI硬件的发展,纷纷发布
了新一代AI芯片和相关工具链。这些新产品通过优化AI算法的性能和效率,为大模型技术的进一步应用奠定
了坚实的基础。这些技术上的进步,不仅提升了人工智能系统的整体性能,还为更多应用场景的实现提供了
可能。
3.AI应用深化提高效率
报告期内,AI技术在医疗、教育、金融等多个领域的应用不断深化,显著提高了各行业的业务效率和服
务水平。在医疗领域,人工智能辅助诊断和智能影像分析等技术已经在多个省市的医院中实现了规模化应用
。这些技术不仅提高了医生诊断的准确性,还大幅减少了病人的等待时间,从而极大地提高了医疗服务的效
率和质量。
在教育领域,AI技术同样展现出强大的变革力量。个性化学习推荐系统和智能教学助手的开发,为教育
的个性化和精准化提供了可能。这些系统通过分析学生的学习行为和知识掌握情况,自动推荐适合的学习资
源和学习路径,从而帮助学生更高效地学习。
金融领域也受益于AI技术的快速发展。AI技术助力风控和反欺诈系统的升级,增强了金融机构的安全性
。通过深度学习和数据分析技术,金融机构能够更准确地识别潜在风险和欺诈行为,从而保护客户的资金安
全。
此外,智能制造和智慧城市等领域的AI应用也在稳步推进,进一步推动了各行业的数字化转型。在智能
制造领域,AI技术的应用不仅提高了生产效率,还优化了供应链管理,降低了运营成本。在智慧城市建设中
,AI技术通过智能交通管理、环境监测和公共安全等方面的应用,提升了城市管理的效率和居民的生活质量
。
4.生态完善推动AI发展
报告期内,人工智能产业生态日益完善。国内AI企业在技术研发和市场推广方面取得了重要进展。同时
,国际科技巨头也加大了在中国市场的投入力度,带动了整个产业链的发展。总体来看,大厂的共通点在于
打造完善的生态系统。其不仅在技术研发上投入大量资源,还致力于建立一个开放且协同的开发环境,目的
是促进整个行业的创新与发展。大厂注重底层能力的提升,通过持续的技术迭代和优化,确保其平台在性能
和稳定性上保持领先地位。他们力争通过提供高性价比和高效率的解决方案,吸引更多应用开发者参与其模
型的应用落地。这些方案不仅降低了开发者的进入门槛,还为他们提供了丰富的工具和支持,使其能够更加
高效地开发和部署应用。
相较于大厂,专业人工智能公司更倾向于利用自身优势,专注于其擅长的领域。一方面,这类公司通常
在某些垂直领域拥有独特的技术或市场资源,通过针对性地优化和创新,能够在特定市场中迅速建立起竞争
优势。另一方面,这类公司更加愿意与传统行业的软件公司和硬件生态公司建立合作和联盟。通过这种灵活
和敏捷的合作方式,它们可以结合客户本地化的优质数据、完善的行业流程以及明确的需求,快速响应市场
变化。这种合作模式使这类公司能够提供定制化的解决方案,满足客户的特定需求,从而赢得客户的信任和
支持。通过与传统行业的紧密合作,这类公司不仅能够加速技术的落地应用,还能提升服务质量和客户满意
度,进一步增强市场竞争力。
此外,AI人才的培养和储备也得到了各界的高度重视,各大高校和科研机构纷纷设立了AI相关专业和研
究项目,培养了一批高素质的AI人才,为行业的发展提供了有力支撑。
(二)公司主营业务情况
1.主要业务
公司是一家提供高效人机协同操作系统和行业解决方案的人工智能企业,致力于助推人工智能产业化进
程和各行业智慧化转型升级。
一方面,公司凭借着自主研发的人工智能核心技术打造了人机协同操作系统,通过对业务数据、硬件设
备和软件应用的全面连接,把握人工智能生态的核心入口,为客户提供信息化、数字化和智能化的人工智能
服务;另一方面,公司基于人机协同操作系统,赋能智慧金融、智慧治理、智慧出行、智慧商业、泛AI等应
用场景,为更广泛的客户群体提供以人工智能技术为核心的行业解决方案。
2.主要产品及服务
公司自主研发了融合人工智能技术的人机协同操作系统和部分AIoT设备。报告期内,公司主要产品及服
务按照提供交付内容和业务模式可划分为人机协同操作系统和人工智能解决方案。人机协同操作系统业务指
公司向客户提供自主研发的基础操作系统、基于人机协同操作系统的应用产品和核心组件以及技术服务。同
时,公司推出轻量化且功能全面的基于人机协同操作系统的“轻舟”通用服务平台引入生态伙伴共同开发AI
应用及配套SaaS服务。
人工智能解决方案业务指公司提供解决特定行业客户业务问题的智能化升级解决方案;公司凭借所具备
较强的AI技术能力和行业应用场景的深刻理解,为客户提供涵盖架构咨询与设计、软硬件产品适配优化、交
付部署、售后维护等环节的一体化解决方案。人工智能解决方案会将人机协同操作系统作为方案架构的核心
组成部分,充分发挥操作系统提供的AI能力,再结合智能AIoT设备和第三方软硬件产品等为客户解决特定行
业问题。
2.1人机协同操作系统公司人机协同理念包含“人机交互、人机融合和人机共创”三个依次演进的层次
:
(1)人机交互:通过视觉、听觉和超感知等感知技术以及认知和决策等技术,实现机器对人的感知和
交互的过程;
(2)人机融合:将实际生产、服务、决策等工作任务根据人和机器的优势进行智能分配,实现人机无
缝融合,提升任务处理效率;
(3)人机共创:通过行业知识转换、群体智能以及人工智能自主发掘创造新的服务内容、产品系统,
并动态更新。
公司人机协同操作系统指运行在通用操作系统或云操作系统之上,提供人机协同相关算力、算法和数据
管理能力和应用接口的底层软件系统,专为人与计算机之间进行自然交互、协作完成复杂业务以及为开发者
设计开发人机协同智能应用而构建,旨在降低人工智能应用门槛、提升人类与机器智能进行协作的效率和体
验。
2.2人工智能解决方案
报告期内,公司主要基于自主研发的人机协同操作系统及其应用产品和AIoT硬件设备,面向智慧治理、
智慧出行、智慧金融、智慧商业、泛AI等领域提供综合解决方案,同时根据客户需求基于公司人工智能核心
技术并结合其他应用领域的技术为客户提供定制化软件开发服务。
二、核心技术与研发进展
1.核心技术及其先进性以及报告期内的变化情况
国家级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制造业“单项冠军”认定情况
2.报告期内获得的研发成果
(1)报告期内获得的重要奖项截至报告期末,公司及控股子公司荣获“2023数字化转型领军企业”、
“粤港澳大湾区人工智能应用示范企业TOP100”、“2024最值得关注的AIGC企业”、德本咨询颁发的“2024
人工智能科创小巨人50强”等多个称号及奖项。
截至报告期末,公司及控股子公司入选2023小巨人企业50强、2024福布斯中国人工智能科技企业TOP50
、2024年中国大模型TOP50以及2023新型实体企业TOP100等多项榜单。
(2)相关权利证书截至报告期末,公司已拥有专利406项,其中,发明专利222项、实用新型专利49项
、外观设计专利135项;累计获得计算机软件著作权587项。
报告期内,公司新增授权专利42项,其中发明专利35项,实用新型专利3项,外观设计4项;新增登记的
软件著作权17项。
(3)承担的重大科研项目截至报告期末,公司参与国家级、省部级、地市级以及重点科研院校的重大
专项科研项目24项,其中项目进展处于“在研究中”状态的12项,处于“提交结题申请”状态的11项,处于
“已结题”状态的1项。
5.研发人员情况
三、报告期内核心竞争力分析
(一)核心竞争力分析
1.技术优势
公司在软硬件产品研发和核心算法领域不断深耕,拥有自主研发并持续创新的人工智能核心技术。公司
在技术方向上涵盖图像识别、语音识别、自然语言处理和机器学习全领域,已构建了从感知到认知再到决策
的完整技术闭环。
为了实现“人机交互、人机融合、人机共创”的人机协同理念,公司打造了人机协同操作系统,并在“
多模态数据感知、多领域知识推理、人机共融共创、数据安全共享”四大核心技术方面取得突破,促进了人
工智能基础设施、算法和产业应用的协同发展。公司致力于差异化定位,专注于解决劳动密集型和流程行业
客户的需求。不断打磨产品,快速通过技术优化,提高产品性能,以满足客户不断变化的需求。
公司算法研究团队采用“预训练大模型+下游任务微调”的技术范式,在NLP、OCR、机器视觉和语音等
多个领域开展预训练大模型的实践。这不仅提升了公司核心算法的性能,还大幅提高了算法的生产效率,已
在城市治理、金融、智能制造等行业中显现出显著的应用价值。
此外,公司自主研发的从容多模态大模型、跨镜追踪、3D结构光人脸识别、双层异构深度神经网络和对
抗性神经网络等技术均处于业界领先水平。从容多模态大模型在OpenCompass、SuperClue、C-Eval等第三方
权威榜单上,位列全球前五。在OpenCompass的多模态评测领域中平均得分为65.5,跻身全球前三,超越了
谷歌的Gemini-1.5-Pro和GPT-4v,仅次于GPT-4o(69.9)和Claude3.5-Sonnet(67.9)。在国内市场,从容
大模型的成绩也超过了InternVL-Chat(61.7)和GLM-4V(60.8),排名首位。
公司及其核心技术团队曾先后10次获得国内外智能感知领域的顶级奖项,彰显了公司的技术实力和创新
能力。
2.研发优势
在创始人周曦博士的带领下,公司已经建立了一支成熟且高效的研发团队。核心研发人员不仅拥有丰富
的行业经验,还具备扎实的技术功底,团队结构合理、技能全面,形成了技术人才壁垒,有力地支撑了公司
的技术创新和产品研发。
为了确保持续的技术进步和创新,公司高度重视人才的培养和研发队伍的建设,制定了完善的人才选拔
机制和丰富的人才培养方案。通过这些措施,保证了源源不断的人才供给,并不断提升内部人员的能力。
公司还打造了可持续发展的“三大联合实验室及六大研发中心”的研发架构。内部研发架构包括技术中
台、产品研发中心、行业解决方案部,以及负责提升技术能力、丰富产品组合、促进协同工作的产品与技术
管理团队。这些部门和团队分布在上海、广州、重庆、苏州、成都和芜湖等地的研发中心,构成了公司内部
技术研发的核心力量。
与此同时,公司与上海交通大学开展了战略合作,并与国内多家知名科研机构建立了联合实验室,持续
不断地开展人工智能领域的相关研发项目合作。这些合作旨在提升公司在人工智能基础核心技术的研究能力
,进一步巩固公司的技术优势。
3.平台优势
公司立足于人机协同理念,打造了覆盖视觉、语音和文字的全栈AI技术的人机协同操作系统,实现了自
然、便捷的人机交互,通过自动化学习和知识计算提供可信的智能决策,基于搭载AI工程创新技术具备整套
智能应用集成开发环境,大幅提升了从算法到应用开发再到部署的效率,为客户实现智能化的快速落地提供
了一个高效的平台。
公司的人机协同操作系统不仅在不同应用场景下提供多种人机协同应用产品和解决方案,帮助客户提升
单点业务效能和整体业务智能化升级。同时,公司还推出了轻量化且功能全面通用服务平台的“轻舟平台”
,通过开放式引入生态伙伴共同开发AI应用及配套SaaS服务。这使得人工智能服务能够惠及更广泛的各行业
客户,赋能AI全产业链生态发展。
4.行业优势
作为一家深耕人工智能平台系统的公司,公司多年来在多个垂直行业中积极布局,包括智慧治理、智慧
出行、智慧金融、智慧商业和泛AI等领域。通过深入了解用户需求,为不同垂直领域的客户提供了多种高效
的解决方案,积累了丰富的场景化经验。
长期以来,公司与各垂直领域的重点客户紧密合作,通过大量的场景数据训练不断优化算法平台,培养
了针对不同行业特有的数据分析和应用能力,积累了对行业的深度理解和核心服务能力,建立了较高的业务
壁垒
截至报告期末,在智慧金融领域,公司为包括中国工商银行、中国建设银行、中国农业银行和中国银行
在内的超过100家银行提供产品和技术服务,推动全国众多银行网点进行智能化升级;在智慧治理领域,公
司的产品及技术已服务于全国30个省级行政区的政法机构、学校、景区等多类型应用场景;在智慧出行领域
,公司的产品和解决方案已在包括中国十大机场在内的上百座民用枢纽机场部署上线,日均服务旅客达百万
人次;在智慧城市领域,公司的产品及服务已在广州、四川和湖南等多地建设“数字基座”标杆项目;在智
慧能源领域,通过公司自主研发的从容大模型训推一体机,运用高算力进行故障研判推理,为能源企业提供
精准的集控和调度决策依据,保障能源的可靠性;在智能制造领域,公司赋能制造业企业使用数字平台,构
建数据神经网络,实现管理优化。
5.品牌优势
在全球宏观环境波动下,公司坚持深耕本土市场,凭借持续的技术创新和产品结构调整,不断提升自主
品牌的竞争力及市场影响力。公司正积极把握数万亿级的数字经济新机遇,从容应付各类风险挑战,稳固行
业领导者的地位,为金融、交通等多个行业提供优质高效的人工智能解决方案。
作为中国领先的人工智能企业之一,公司与业界同仁共同推动人工智能技术的研发与应用,已取得显著
成就,成为中国人工智能产业的重要代表。伴随中国经济的稳步增长和各行业数字化转型的加快,公司将充
分利用前沿的人工智能技术,进一步强化品牌优势。通过与实体经济的深入融合,公司旨在全面推动智能制
造、智慧城市、金融科技等领域的数字化转型,助推经济的高质量发展,提升我国在全球科技竞争中的领先
地位。
6.生态优势
当前,人工智能,尤其是AGI领域的革新引发了市场的广泛关注,为不同规模的企业带来了多元化的创
业机会。作为行业的领头公司,公司深谙其战略定位与竞争优势。面对AGI变革,公司着眼于规模化和生态
构建的机遇:一方面,公司依托深厚的技术积淀和庞大的数据资源,致力于开发更高级别的大模型智能产品
与服务,以满足企业和政府对复杂问题解决的需求;另一方面,公司利用先发优势,整合产业链上下游,引
领行业标准制定,构筑开放且可持续的AI生态系统。在算力方面,公司在异构算力生态上,支持适配包括英
伟达、华为和寒武纪在内的多种算力资源,确保算力资源的统一调度;在算法方面,公司在算法集成生态上
,支持自动注册自研算法和在线训练算法,并且能够集成第三方厂商的算法,实现算法资源的统一管理;在
设备适配方面,公司在设备适配生态上,支持对接海康威视、大华科技等厂商的设备,并且能够与视频联网
平台、物联网平台等设备平台进行无缝对接;在应用方面,公司在应用赋能生态上,通过HTTP接口对外提供
基础服务、算法服务和数据服务,赋能ISV实现高效应用开发。
生态上,公司领投原小天才团队,居家养老消费电子领域产品领跑者元生智能,进军银发赛道,共同推
动大模型在居家养老看护情景落地。此外,公司分别与广州人工智能公共算力中心、首链科技达成大模型产
业生态的合作,共建开放、融通、合作、共享的大模型创新生态,助力人工智能应用多点开花赋能千行万业
。
四、经营情况的讨论与分析
(一)数据表现情况作为一家深耕AI领域的领先平台型企业,公司持续坚持CWOS技术底层架构,专注研
发“感知-认知-决策”全链的核心技术,积极推行“CWOS+产业落地”的双引擎战略,通过场景落地路径
,打造多模态大模型的智能基座,并提供深入各行业的解决方案和应用。通过这一战略,公司对各行业关键
业务流程进行赋能,确保AI技术能够广泛而深入地应用于日常生活场景、社会公共服务以及各个产业经济领
域中,有力推动实体经济与数字技术的无缝融合及高效互动。
1.营业收入方面
报告期内,受中外生成式AI技术突飞猛进发展的影响,客户对技术带来的预期也在不断调整。公司在此
背景下,更加注重提供优质生产力产品以及可持续稳定发展的战略方针。为了应对这些变化,公司积极推进
产品和客户结构的优化。尽管这一系列转型措施在长期将会为公司带来更为稳定的收入来源,同时也有利于
增强公司的市场竞争优势,但在短期内不可避免地影响了公司新签订单有效拓展,导致新签订单规模同比减
少,进而导致公司收入规模出现小幅下滑。本期实现营业收入12,051.98万元,同比下降26.35%。
2.毛利率方面
报告期内,得益于公司对新签订单的毛利率和账期等质量因素进行了重点把控,通过优化订单结构和严
格控制账期,公司整体毛利率同比增长了2.44个百分点,提升至60.20%。
3.成本费用方面
报告期内,公司在确保研发投入规模不减少的前提下,重点加强了人员效率和费用效率的提升工作。伴
随着公司持续推进精细化管理策略,销售费用支出同比下降2,430.10万元,同比减少30.60%。
4.净利润方面
报告期内,一方面,公司股份支付费用同比增加3,491.29万元,短期内对亏损收窄能力造成了一定压力
;另一方面,随着公司的业务扩展,对高性能计算设备的需求显著上升,2023年下半年公司采购的大量算力
服务器带来的折旧费用同比增加2,797.04万元,尽管这一投资增强了公司的技术基础,但增加的折旧费用在
短期内加重了财务负担。综上,公司实现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35,634.66万元,亏损同比扩大16.4
5%,实现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扣除非经常性损益的净利润-36,921.37万元,亏损同比扩大14.41%。
公司所处的人工智能行业具有技术含量高、研发投入大、研发周期长等特点,公司始终鼓励技术具有一
定领先性,重视研发工作,稳定持续的研发投入是公司持续保持技术领先性的重要支撑。由于公司前期研发
投入、管理投入、销售团队建设投入等期间费用较大,而规模效应尚未完全显现,营业收入规模尚不能完全
覆盖成本费用规模,致使公司经营业绩持续亏损。
5.现金流方面
报告期内,公司在加强销售回款管理、优化资源配置方面取得了实质进展,经营性现金流入有所增长、
经营性现金流出得到有效控制,实现经营活动现金流量净额-13,019.11万元,较上年同期改善了24.12%。
尽管当前公司面临着收入出现下滑以及亏损同比扩大的现况,公司管理层对未来仍持乐观态度,此次战
略调整将为公司带来长期增长动力。为应对当前收入下降的挑战,公司计划采取以下措施:
(1)优化销售策略:通过精细化客户管理和加强销售团队培训,提高新“商业模式”下的订单转化率
。
(2)加大市场推广力度:提升新产品的市场认知度和接受度,快速占领市场份额。
(3)成本控制与效率提升:通过优化内部流程和加强成本控制,提高运营效率,以应对收入下降带来
的利润压力。
(二)经营开展情况
1.深度合作提升算力效能,AI大模型引领商业价值转型
2024年是公司实现AI应用产品化转型的关键一年,公司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