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营分析☆ ◇688350 富淼科技 更新日期:2025-09-13◇ 通达信沪深京F10
★本栏包括【1.主营业务】【2.主营构成分析】【3.前5名客户营业收入表】【4.前5名供应商采购表】
【5.经营情况评述】
【1.主营业务】
功能性单体、水溶性高分子、水处理膜及膜应用的研发、生产和销售。
【2.主营构成分析】
截止日期:2025-06-30
项目名 营业收入(元) 收入比例(%) 营业利润(元) 利润比例(%) 毛利率(%)
─────────────────────────────────────────────────
水溶性高分子(产品) 3.27亿 45.33 5931.88万 53.89 18.15
功能性单体(产品) 2.78亿 38.57 2437.83万 22.15 8.77
能源外供(产品) 7322.95万 10.16 2472.75万 22.46 33.77
水处理膜及膜应用(产品) 1974.78万 2.74 -182.76万 -1.66 -9.25
其他材料(产品) 1694.04万 2.35 314.24万 2.85 18.55
其他产品(产品) 615.96万 0.85 33.66万 0.31 5.46
─────────────────────────────────────────────────
内销(地区) 5.40亿 74.89 7899.85万 71.77 14.63
外销(地区) 1.81亿 25.11 3107.76万 28.23 17.16
─────────────────────────────────────────────────
截止日期:2024-12-31
项目名 营业收入(元) 收入比例(%) 营业利润(元) 利润比例(%) 毛利率(%)
─────────────────────────────────────────────────
精细化工行业(行业) 13.32亿 85.10 1.49亿 71.98 11.22
能源供应行业(行业) 1.63亿 10.42 5149.41万 24.80 31.56
水处理膜行业(行业) 4264.75万 2.72 -5460.93 0.00 -0.01
其他业务(行业) 2744.96万 1.75 669.39万 3.22 24.39
─────────────────────────────────────────────────
水溶性高分子(产品) 7.14亿 45.62 1.16亿 55.89 16.25
功能性单体(产品) 6.07亿 38.80 3291.26万 15.85 5.42
能源外供(产品) 1.63亿 10.42 5149.41万 24.80 31.56
水处理膜及膜应用(产品) 4264.75万 2.72 -5460.93 0.00 -0.01
其他产品(产品) 3812.36万 2.44 721.18万 3.47 18.92
─────────────────────────────────────────────────
内销(地区) 13.24亿 84.55 1.66亿 79.75 12.51
外销(地区) 2.14亿 13.70 3535.81万 17.03 16.48
其他业务(地区) 2744.96万 1.75 669.39万 3.22 24.39
─────────────────────────────────────────────────
直销(销售模式) 13.01亿 83.09 1.94亿 93.65 14.95
经销(销售模式) 2.37亿 15.15 649.56万 3.13 2.74
其他业务(销售模式) 2744.96万 1.75 669.39万 3.22 24.39
─────────────────────────────────────────────────
截止日期:2024-06-30
项目名 营业收入(元) 收入比例(%) 营业利润(元) 利润比例(%) 毛利率(%)
─────────────────────────────────────────────────
水溶性高分子(产品) 3.30亿 43.16 6303.43万 57.09 19.08
功能性单体(产品) 3.05亿 39.85 1671.42万 15.14 5.48
能源外供(产品) 8413.12万 10.99 2605.64万 23.60 30.97
水处理膜及膜应用(产品) 2119.84万 2.77 160.77万 1.46 7.58
其他材料(产品) 1912.06万 2.50 365.96万 3.31 19.14
其他产品(产品) 559.58万 0.73 -66.22万 -0.60 -11.83
─────────────────────────────────────────────────
内销(地区) 6.55亿 85.60 9076.68万 82.21 13.85
外销(地区) 1.10亿 14.40 1964.31万 17.79 17.82
─────────────────────────────────────────────────
截止日期:2023-12-31
项目名 营业收入(元) 收入比例(%) 营业利润(元) 利润比例(%) 毛利率(%)
─────────────────────────────────────────────────
精细化工行业(行业) 14.16亿 86.33 1.93亿 80.39 13.64
能源供应行业(行业) 1.69亿 10.31 4467.91万 18.60 26.43
水处理膜行业(行业) 3978.88万 2.43 -160.24万 -0.67 -4.03
其他业务(行业) 1533.62万 0.94 403.37万 1.68 26.30
─────────────────────────────────────────────────
水溶性高分子(产品) 7.67亿 46.74 1.42亿 59.31 18.59
功能性单体(产品) 6.39亿 38.97 4755.62万 19.79 7.44
能源外供(产品) 1.69亿 10.31 4467.91万 18.60 26.43
水处理膜及膜应用(产品) 3978.88万 2.43 -160.24万 -0.67 -4.03
其他业务(产品) 2553.78万 1.56 711.69万 2.96 27.87
─────────────────────────────────────────────────
内销(地区) 14.25亿 86.89 1.92亿 79.74 13.44
外销(地区) 2.00亿 12.18 4464.84万 18.58 22.36
其他业务(地区) 1533.62万 0.94 403.37万 1.68 26.30
─────────────────────────────────────────────────
直销(销售模式) 14.10亿 85.98 2.30亿 95.72 16.31
经销(销售模式) 2.15亿 13.08 624.26万 2.60 2.91
其他业务(销售模式) 1533.62万 0.94 403.37万 1.68 26.30
─────────────────────────────────────────────────
【3.前5名客户营业收入表】
截止日期:2024-12-31
前5大客户共销售3.71亿元,占营业收入的23.71%
┌───────────────────────┬───────────┬───────────┐
│客户名称 │ 营收额(万元)│ 占比(%)│
├───────────────────────┼───────────┼───────────┤
│客户1 │ 14471.97│ 9.24│
│客户2 │ 8493.87│ 5.43│
│客户3 │ 6720.08│ 4.29│
│客户4 │ 4071.86│ 2.60│
│客户5 │ 3357.18│ 2.14│
│合计 │ 37114.96│ 23.71│
└───────────────────────┴───────────┴───────────┘
【4.前5名供应商采购表】
截止日期:2024-12-31
前5大供应商共采购6.88亿元,占总采购额的56.19%
┌───────────────────────┬───────────┬───────────┐
│供应商名称 │ 采购额(万元)│ 占比(%)│
├───────────────────────┼───────────┼───────────┤
│供应商1 │ 34468.76│ 28.16│
│供应商2 │ 17566.70│ 14.35│
│供应商3 │ 6137.09│ 5.01│
│供应商4 │ 6093.60│ 4.98│
│供应商5 │ 4511.98│ 3.69│
│合计 │ 68778.13│ 56.19│
└───────────────────────┴───────────┴───────────┘
【5.经营情况评述】
截止日期:2025-06-30
●发展回顾:
一、报告期内公司所属行业及主营业务情况说明
1.1业务概况与战略转型
报告期内,公司基于对全球市场趋势及行业动态的系统研判,并结合自身核心能力及未来增长潜力的深
入评估,正式启动了以“让每一个水足迹更有意义”为战略目标的转型计划。该战略紧密围绕“提升水资源
利用效率”与“推动环境可持续发展”两大核心目标,致力于通过技术创新与服务模式升级,为客户提供高
效、环境合规、可持续的工业用水整体解决方案,积极应对全球水资源短缺及环保监管持续趋严的外部挑战
。
为确保战略目标的高效推进,公司在精准识别各业务本质差异的基础上,对现有业务板块进行了结构性
重组,重点聚焦于两大核心业务领域:
(1)水基化学品业务
公司将所有应用于客户生产制造过程中的相关化学品业务整合为“水基化学品业务”(以下简称“化学
品业务”)。该业务主要面向以化学品作为生产原料的客户群体,其对产品的经济性与质量稳定性要求较高
。化学品业务的核心竞争力将集中于规模化生产能力,以及基于对不同行业工艺流程的深度理解与相应产品
/应用开发能力的持续提升。当前,该业务已广泛服务于包括市政水处理、制浆造纸、油气开采、精细化工
、纺织印染、固沙保水等传统行业,以及食品饮料、医药、导电材料等新兴领域。
(2)工业水处理业务
公司将原有的膜产品、水处理工程设计、水处理运维服务以及与水处理过程相关的化学品业务整合为“
工业水处理业务”(以下简称“水处理业务”)。该业务聚焦于为工业客户提供厂区内各类用水场景的解决
方案,涵盖原水处理、锅炉水处理、循环冷却水处理及废水回用等关键环节。客户主要需求聚焦于提升用水
效率与达成环境合规目标。依托公司在化学品制造、膜产品开发及系统设计与运维方面的深厚积累,水处理
业务将以“全流程、一站式”系统解决方案为核心竞争力,提供融合产品与服务的高附加值解决方案,助力
客户实现节水降耗与ESG战略目标。该业务所覆盖的客户行业包括钢铁、化工、煤化工、纺织印染等传统工
业领域,以及微电子、数据中心、医药等新兴行业。
1.2水基化学品业务
(1)行业概况
水基化学品行业中,聚丙烯酰胺(PAM)占据核心地位。受益于全球环保法规趋严、工业化与城市化进
程加快,以及油气开采、制浆造纸、水处理等下游行业的持续扩张,PAM市场需求保持稳定增长态势。
根据行业研究机构GrandViewResearch与MarketsandMarkets的数据,2024年全球PAM市场规模预计约为8
0亿美元。预计2025至2031年间,其年复合增长率(CAGR)将维持在约5.2%,到2031年市场规模有望突破110
亿美元。其中,中国作为全球最大的PAM生产国与消费国,2023年市场规模约达244.79亿元人民币(约占全
球市场的35%~40%),在产能、消费量及出口规模上均处于全球领先地位。
2025年上半年,中国PAM市场预计将持续增长,产量有望突破155万吨,需求量预计接近135万吨,较202
3年同期分别增长约3.3%与3.5%。在全球市场中,亚太地区(以中国为主导)占据约47%的市场份额,持续保
持主导地位。
PAM的主要应用领域包括:水处理(约占需求总量的45%)、石油开采(约占需求总量的30%~40%)、制
浆造纸(约占需求总量的12%~13%)。此外,生物医药、导电材料及吸水树脂等新兴应用领域也逐步崭露头
角,为行业注入新的增长动能。
2025年上半年,受丙烯产能集中释放影响,PAM主要原材料丙烯腈价格同比维持低位,PAM产品价格稳定
在12000-14000元/吨区间。其中,低端产品市场竞争激烈,价格承压;而高端产品因技术壁垒和定制化应用
需求,价格更具韧性。全球高端PAM市场集中度较高,主要由SNFGroup(法国爱森)、Solenis(索理思)、
Kemira(凯米拉)等跨国企业主导,合计占据超过60%的市场份额。这为具备研发能力与供应链整合优势的
本土企业提供了快速突破的战略窗口。(2)公司化学品业务现状与战略
公司在化学品业务中凭借供应链整合、规模化生产及技术研发优势,稳居行业领先地位。报告期内,公
司通过优化销售组织,加速新兴市场开拓,并聚焦高分子量、功能化PAM产品研发,突破高端市场技术壁垒
,逐步提升市场渗透率。
规模制造与供应链整合优势:公司拥有行业领先的生产能力,PAM年产能位居前列,满足水处理、石油
开采、制浆造纸等多行业需求。通过高效供应链管理与长期战略合作,有效对冲了原材料价格波动风险,确
保成本竞争力与供应稳定性。
技术创新驱动高端转型:公司构建模块化研发体系,重点聚焦于高分子量、功能化及环保型PAM产品的
快速开发与商业化落地,加速突破高端市场技术壁垒。通过引入智能化生产技术与绿色工艺,公司逐步缩小
与国际龙头企业在技术维度的差距。
多元化市场布局与全球扩张:公司产品广泛应用于多个工业领域,具备天然抗周期能力。中国市场方面
,公司通过本地化服务与定制化解决方案稳固领先地位;国际方面,公司持续推进亚太及中东、拉美等新兴
高增长区域的市场拓展,构建更具韧性的全球业务格局。1.3工业水处理业务
(1)行业概况
工业水处理行业在全球范围内持续受益于水资源短缺、环保法规趋严、工业化升级及绿色发展趋势,市
场需求整体保持稳健增长态势。根据AlliedMarketResearch和IMARCGroup数据,2024年全球工业水处理市场
规模预计约为350亿美元。预计2025至2030年间,其年复合增长率(CAGR)将保持在5.5%~6.0%,到2030年市
场规模有望突破480亿美元。在中国,工业水处理行业在《水污染防治行动计划》(“水十条”)、“双碳
”目标、《环境保护法》等政策持续推动下,发展格局正逐步从“设施建设导向”向“系统治理+运维服务
导向”转型。2024年中国工业水处理市场规模约为530亿元人民币,预计2025年全年市场将同比增长5.5%~6.
5%,整体规模有望达到约560亿元。其中,运维服务市场占整体市场比重已达25%~30%,且呈现快速扩张趋势
。
根据生态环境部《全国生态环境状况公报》,2023年中国废水处理设施的日处理能力达到1.99亿吨,预
计2025年将突破2.05亿吨/日。电力、化工与钢铁行业为主要工业水处理需求来源,三者合计占比超过70%。
尤其在华东、华南等工业集聚区域,废水零排放(ZeroLiquidDischarge,ZLD)和循环利用需求迅速攀升,
有力推动了高标准水处理解决方案的快速落地。尽管当前中国在部分高端膜技术和特种化学品领域仍存在进
口依赖,但随着本土企业技术能力提升,国产替代趋势逐渐形成,对进口的依赖度正在减弱。这为掌握核心
膜材料、智能运维技术及定制化化学品研发能力的企业提供了重要的发展机遇。
(2)公司水处理业务现状与战略
面对全球水资源紧张、工业高耗水行业环保压力加剧以及中国“双碳”政策驱动的绿色转型需求,公司
顺势构建了具备高技术壁垒与全生命周期服务能力的水处理业务单元,致力于成为中国工业水处理解决方案
的综合服务领导者。
公司通过整合工程设计、膜技术、特种水处理化学品与智能化运维服务,形成了具有显著技术深度和服
务优势的“一站式”综合解决方案,已在电力、化工、钢铁等关键行业客户中成功落地应用,实现交付。
全产业链解决方案能力:公司水处理业务覆盖从前期工艺设计、设备选型、化学品集成到智能化运维管
理的全流程价值链,该模式有效降低了客户在复杂工业水系统中的技术集成成本与运营管理复杂度。凭借模
块化设计、标准化交付与本地化服务的组合,公司可为客户量身定制涵盖水质提升、污水回用、浓缩减排及
零排放(ZLD)等需求的解决方案。
高端膜技术与智能化运维能力:公司持续聚焦于反渗透(RO)、纳滤(NF)、海水淡化等高端膜分离技
术的工程集成能力,并结合自主研发的智能监测与管理平台,实现了设备运行状态远程可视化管理、药剂投
加智能优化、故障预测性维护等核心功能。
资源重组与协同驱动成长:2025年,公司完成了水处理业务板块的人才、技术与组织架构重组,组建独
立经营单元并强化该业务与化学品部门之间的横向协同。通过将水处理化学品深度融入工程应用场景,公司
在多个项目中实现从“产品供应”向“效果交付”的商业模式升级,有效提升了客户黏性与长期合作空间。
未来,公司将持续深化“系统设计+化学品+膜产品+数字化运维”的一体化能力建设,并优先布局政策
支持力度强、增长潜力高的重点区域市场(如长三角、粤港澳大湾区、成渝双城经济圈等),持续提升在中
国工业水处理市场的份额与品牌影响力。
二、经营情况的讨论与分析
报告期内,公司主动优化业务组合,果断规避低效的“内卷式”价格竞争,将资源聚焦于新兴市场开拓
与核心战略客户的高端产品服务升级,显著提升了公司的盈利能力与长期价值创造潜力。
(1)营业收入
报告期内,公司实现营业收入7.21亿元,同比下降5.80%。收入变化主要源于主动剥离低毛利业务,聚
焦高附加值市场的战略决策。尽管部分传统市场因竞争加剧对营收造成短期压力,但国际市场收入的显著增
长。
(2)销售毛利率
报告期内,公司销售毛利率提升至15.27%,同比提升0.84个百分点,环比提升3.11个百分点。毛利率的
改善,得益于业务组合的持续优化与高附加值产品占比提升,充分展现了公司盈利能力的增强。
(3)净利润
报告期内,公司经营净利润为1951.62万元,同比下降10.14%,环比实现5230.73万元增幅,实现扭亏为
盈。净利润的根本性改善,是业务结构的调整、国际市场的突破以及内部降本增效、运营效率提升带来的影
响。
(4)现金流
报告期内,公司现金流表现稳健,期末现金及现金等价物余额为4.87亿元,同比增加6358.59万元。其
中本期经营活动现金流量净额为4132.91万元,经营性现金流为正,表明公司主营业务健康运营,能够获取
稳定现金流入,具备良好的自我造血能力。
(5)安庆新生产基地建设
作为公司重要的投资项目,安庆新生产基地的建设工作在报告期内正常进行。至报告期末,一期项目已
获得政府相关部门的审核批文,工程建设以及生产装置安装调试等工作基本结束,后续将开展生产装置测试
以及相关产品的试生产工作。
三、报告期内核心竞争力分析
(一)核心竞争力分析
1.“双驱动”业务结构的战略优势
公司的“双驱动”增长模式(化学品业务与水处理业务),实现了收入多元化与风险的有效分散。两大
业务虽在化学品应用上存在交集,但其目标市场与竞争格局的差异化定位,有效降低了单一行业周期性波动
的风险。化学品业务依托规模化生产满足多行业需求;水处理业务通过综合解决方案提升客户用水效率与环
保合规性。这种互补性结构为公司提供了稳定的增长动能与战略灵活性,优于聚焦单一领域的竞争对手。
2.模块化研发体系的创新驱动
公司优化后的研发体系由先进生产技术开发、高端产品开发及基础研究与知识转移三大模块构成,为“
双驱动”模式提供了强大的技术支撑。该体系聚焦于智能化生产、绿色工艺、特殊用途PAM及特种膜技术,
旨在突破高端市场的技术壁垒,并为公司在新兴领域的拓展进行前瞻性技术储备。
3.国际化领导团队的战略赋能
公司成功引入了具备资深跨国企业高级管理经验的领导团队,极大地提升了全球化战略的执行力。团队
的全球视野与深厚行业经验,正推动公司商业模式的创新,并加速在高端市场与国际市场的渗透。
4.水基化学品业务核心竞争力
供应链整合与规模化生产优势:公司拥有行业领先的亲水性功能高分子生产能力与供应链整合优势,产
能位居前列,确保成本竞争力与供应稳定性。高效供应链管理有效应对原材料价格波动,增强市场韧性。
市场定位与多元化战略:公司业务覆盖水处理、石油开采、造纸等多个行业,有效降低了单一市场的风
险。
全球化战略与领导赋能:在国际化领导团队的推动下,公司在加速海外市场布局,尤其在发展中国家水
处理需求持续增长的背景下,展现出强劲的增长潜力。
战略价值:公司通过成本效率、技术创新、市场多元化及全球化战略,构建了多维度的竞争优势,正稳
步向高附加值市场转型,以巩固在全球PAM市场的领导地位。
5工业水处理业务核心竞争力
“一站式”综合解决方案:公司整合工程设计、化学品供应、膜技术及智能化运维,提供全流程解决方
案,有效降低客户的运营复杂性,满足电力、化工、钢铁等行业的高标准环保需求。
市场定位与区域优势:凭借本地化服务网络,公司在华东、华南地区占据领导地位,能够快速响应“双
碳”政策下的客户需求。多元化行业覆盖(电力、化工、钢铁)降低市场风险,股东的行业影响力进一步增
强产品开发与市场拓展优势。
国际标准服务与“双驱动”协同:公司以国际领先标准设计服务产品,并通过“双驱动”模式的技术与
资源整合,优化综合解决方案交付效率,缩小与国际巨头的差距。战略价值:公司通过综合服务、技术创新
、市场多元化及国际标准服务,构建了多维度的竞争壁垒,为长期价值创造提供了坚实保障。
(二)报告期内发生的导致公司核心竞争力受到严重影响的事件、影响分析及应对措施
报告期内,公司经历了控股股东、董事会及高管团队的重大变更。这些变化对公司的核心竞争力,包括
技术创新、运营效率、市场布局及战略执行力,均产生了深远影响。
(1)潜在积极影响
战略视野与管理优化:新引入的高管团队具备跨国企业高级管理经验和全球视野,为公司的“双驱动”
增长模式注入了新的战略洞察力。同时,控股股东与董事会的变更预计将带来新的战略资源与行业影响力,
尤其是在钢铁与化工等关键领域。
市场竞争力提升:公司通过优化业务组合,聚焦高附加值产品与服务,毛利率提升至15.27%。净利润的
扭亏为盈,更是战略调整初见成效的有力证明。
可持续发展与品牌价值:全新的企业目标“让每一个水足迹更有意义”精准响应了全球环保趋势,有助
于公司在水处理与化学品领域树立行业标杆,增强品牌吸引力与长期投资价值。
(2)潜在风险与挑战
管理过渡期的短期不确定性:任何重大变更都可能带来短期的战略执行与内部协同的适应期,或将对决
策速度产生暂时性影响。
市场竞争与技术差距:尽管公司已取得进展,但与国际巨头相比,在高端市场的技术壁垒仍需持续突破
。同时,低端市场的价格竞争也可能对毛利率的持续提升构成挑战。外部市场波动:原材料价格波动与全球
供应链的不确定性,对成本控制构成了持续压力。
(3)应对措施
为应对上述影响与风险,公司采取了以下一系列针对性措施,旨在确保核心竞争力的持续巩固与增强:
1.强化管理团队协同与战略执行:通过系统化的内部沟通机制与清晰的KPI体系,加速新团队的融合,
确保“双驱动”模式的战略落地。
2.建立清晰的KPI体系与决策流程,提升新领导团队在市场开拓、技术研发及运营管理中的执行效率,
确保“双驱动”战略的高效落地,缩短过渡期的不确定性影响。
3.深化技术创新与研发投入:公司持续优化模块化研发体系,增加2025年研发投入,聚焦高分子量及特
种PAM、特种膜技术及智能化监控系统的开发,以加速突破高端市场的技术壁垒。
4.优化供应链与成本管理:通过与关键供应商的长期战略合作锁定风险,并引入智能化生产设备与绿色
工艺,以期持续降低运营成本,提升整体成本竞争力。
5.加速市场多元化与国际化布局:公司正加快亚太及其他高增长市场的开拓步伐,预计2025年国际市场
收入将实现明显增长。同时,我们将依托股东在关键行业的资源,深化与战略客户的合作。
6.强化品牌与可持续发展承诺:公司将通过推广高效、环保的解决方案,并加强ESG(环境、社会、治
理)信息披露,持续提升品牌在资本市场的长期吸引力。
(4)战略价值与未来展望
尽管控股股东、董事会及高管团队的变更带来短期不确定性,但通过新领导团队的国际化视野、股东的
行业资源及公司精准的应对措施,我们核心竞争力得到进一步巩固。在“双驱动”模式的驱动下,为投资者
提供了显著的价值:
1.高增长潜力:公司精准定位高增长市场,中国工业水处理市场(预计2025年上半年同比增长6.5%)与
全球PAM市场(CAGR5.2%)均提供了广阔的增长空间。
2.盈利能力提升:报告期内,毛利率已提升至15.27%,并成功扭亏为盈,未来随着高附加值产品占比的
增加,盈利能力有望进一步增强。
3.风险分散:多元化的业务与市场布局有效降低周期波动的风险,而国际化战略则进一步拓展了全球增
长空间。
4.可持续发展引领:我们的绿色解决方案与ESG实践,将增强品牌价值,吸引更多注重长期价值的资本
支持。
未来,公司将继续加大研发投入,深化智能化与可持续技术的开发,加速全球化布局,致力于巩固在中
国及亚太市场的领导地位,为股东创造持续、卓越的回报。
(三)核心技术与研发进展
1、核心技术及其先进性以及报告期内的变化情况
在既有功能性单体制造、水溶性高分子制造与应用、水处理膜制造、水处理膜应用、制氢等核心技术基
础上,报告期内,公司重点在水处理工程及运维领域打造了多项新增核心技术。通过深度整合化学品业务(
产品制造与应用)与水处理业务(设计-化学品-检测-服务)的能力,公司构建了基于两大业务板块协同的
“双驱动”核心技术体系,持续巩固核心竞争力。
报告期内新增“膜法水处理工程设计技术”、“循环水处理用化学品制造技术”及“水处理智能化运维
技术”三项核心技术。至此,公司核心技术总数增至25项。
“双驱动”增长模式战略指导下,报告期内,公司整合工程设计、化学品供应、膜技术及智能化运维,
形成覆盖全流程的“一站式”综合解决方案。并形成在独特工程设计、水处理在线检测、水处理药剂配方和
智能加药等方面逐步形成技术内核,结合公司在化工、钢铁、造纸以及市政领域水处理经验,形成核心技术
。区别以水处理市场其他依靠人工检测和加药的服务公司,富淼形成拥有膜产品-化学品-检测技术-智能加
药的全流程、全覆盖的完整核心技术,为公司在水处理业务的扩大提供持续竞争力。
2、报告期内获得的研发成果
报告期内,公司继续在化学品开发、膜产品开发外,着手在高端应用领域如日化领域提出新产品开发计
划,例如日用化学品领域开发超低残单聚季铵盐产品,并取得初步成果。在水处理,尤其是循环水处理领域
,开发高效药剂及自动化运维产品,打造新的核心竞争力。在功能性单体方面,公司缩短工艺流程,采用优
质催化酶,一步合成高浓度丙烯酰胺单体,优化酶催化工艺和装备水平,实现优质单体的生产工艺效率提升
。
水溶性高分子合成方面,公司深度研究残余单体控制手段,确认开发方向,有望显著降低水溶性高分子
合成过程的残余单体水平,提升原料利用率,降低残余杂质对产品使用过程的负面应用。
水处理药剂方面,公司继续扩展阻垢、缓释、杀菌剂配方,扩充产品规格体系,满足化工、钢铁更多工
况条件应用。稳定水质指标,使客户水系统实现稳态运行,降低生产波动,提升效率。公司重点开发水处理
系统的自动化实施,在水质检测、药剂自动投加能力实现初步成果。公司积极参与功能性单体及水溶性高分
子产品的生产、应用、检测相关标准建设,报告期内,公司新增参与“绿色设计产品评价技术规范聚丙烯酰
胺”“水处理剂阴离子和非离子型聚丙烯酰胺”“温室气体产品碳足迹量化方法与要求聚丙烯酰胺”共计1
项国标、1项团标的制定。截止2025年6月30日,公司共参与36项国标/行标/团标的制定及修订工作,其中7
项国标、11项行标、2项团标已经发布。
截止报告期末,以公开授权公告日为准。公司新增授权专利8项,其中发明专利3项,实用新型专利2项
;涉及丙烯酰胺生产过程水合工艺、产品提纯以及装备改进方面,水溶性高分子产品稳定性改善方面也形成
专利技术。截至报告期末,公司合计拥有授权专利298项,其中发明专利122项,累计参与制定和修订的国家
/行业标准共36项。
报告期内,公司分别在水溶性高分子制造、膜材料改性、膜组件制备以及循环水运维等领域,共进行10
项重要在研项目,其中乳液助留助滤剂的工艺优化、复合性污泥脱水剂技术获得突破性进展,产品达到市场
要求。循环水处理运维技术也获得初步成果,膜产品设计与开发思路更加清晰,高脱盐抗污染RO膜技术有一
定提升。
〖免责条款〗
1、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