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营分析☆ ◇688393 安必平 更新日期:2025-05-03◇ 通达信沪深京F10
★本栏包括【1.主营业务】【2.主营构成分析】【3.前5名客户营业收入表】【4.前5名供应商采购表】
【5.经营情况评述】
【1.主营业务】
体外诊断试剂和仪器的研发、生产和销售。
【2.主营构成分析】
截止日期:2024-12-31
项目名 营业收入(元) 收入比例(%) 营业利润(元) 利润比例(%) 毛利率(%)
─────────────────────────────────────────────────
体外诊断产品(行业) 4.65亿 98.73 3.13亿 98.82 67.30
其他业务(行业) 599.27万 1.27 372.72万 1.18 62.20
─────────────────────────────────────────────────
自产产品(产品) 3.75亿 79.72 2.88亿 91.04 76.78
外购产品(产品) 6170.88万 13.11 1421.47万 4.49 23.04
服务收入(产品) 2777.33万 5.90 1042.98万 3.29 37.55
其他业务(产品) 599.27万 1.27 372.72万 1.18 62.20
─────────────────────────────────────────────────
华东(地区) 1.45亿 30.71 9211.38万 29.10 63.71
华南(地区) 1.18亿 25.17 9200.62万 29.07 77.65
华北(地区) 6583.51万 13.98 4088.70万 12.92 62.11
西南(地区) 4909.32万 10.43 3117.50万 9.85 63.50
华中(地区) 4549.71万 9.66 2739.46万 8.65 60.21
西北(地区) 3462.43万 7.35 2546.18万 8.04 73.54
东北(地区) 628.64万 1.34 357.98万 1.13 56.95
其他业务(地区) 599.27万 1.27 372.72万 1.18 62.20
境外(地区) 39.06万 0.08 18.94万 0.06 48.49
─────────────────────────────────────────────────
经销(销售模式) 2.35亿 49.99 1.51亿 47.60 64.02
直销(销售模式) 2.29亿 48.74 1.62亿 51.22 70.66
其他业务(销售模式) 599.27万 1.27 372.72万 1.18 62.20
─────────────────────────────────────────────────
截止日期:2023-12-31
项目名 营业收入(元) 收入比例(%) 营业利润(元) 利润比例(%) 毛利率(%)
─────────────────────────────────────────────────
体外诊断产品(行业) 4.91亿 98.72 3.38亿 99.35 68.93
其他业务(行业) 634.66万 1.28 221.38万 0.65 34.88
─────────────────────────────────────────────────
自产产品(产品) 3.80亿 76.41 3.09亿 90.57 81.19
外购产品(产品) 8979.74万 18.06 2315.33万 6.80 25.78
服务收入(产品) 2115.46万 4.25 674.59万 1.98 31.89
其他业务(产品) 634.66万 1.28 221.38万 0.65 34.88
─────────────────────────────────────────────────
华东(地区) 1.55亿 31.11 1.04亿 30.46 67.05
华南(地区) 1.43亿 28.67 1.06亿 31.07 74.22
华北(地区) 6040.82万 12.15 3996.71万 11.73 66.16
华中(地区) 4660.65万 9.37 2414.27万 7.09 51.80
西南(地区) 4139.76万 8.32 2930.79万 8.60 70.80
西北(地区) 3966.06万 7.98 3263.15万 9.58 82.28
其他业务(地区) 634.66万 1.28 221.38万 0.65 34.88
东北(地区) 524.02万 1.05 260.29万 0.76 49.67
境外(地区) 32.39万 0.07 18.63万 0.05 57.51
─────────────────────────────────────────────────
直销(销售模式) 2.55亿 51.37 1.88亿 55.15 73.54
经销(销售模式) 2.35亿 47.35 1.51亿 44.20 63.93
其他业务(销售模式) 634.66万 1.28 221.38万 0.65 34.88
─────────────────────────────────────────────────
截止日期:2022-12-31
项目名 营业收入(元) 收入比例(%) 营业利润(元) 利润比例(%) 毛利率(%)
─────────────────────────────────────────────────
体外诊断产品(行业) 5.05亿 99.46 3.60亿 99.79 71.32
其他(补充)(行业) 276.43万 0.54 74.66万 0.21 27.01
─────────────────────────────────────────────────
自产产品(产品) 3.82亿 75.21 3.13亿 87.03 82.08
外购产品(产品) 9886.18万 19.48 3680.68万 10.23 37.23
服务收入(产品) 2417.62万 4.76 987.40万 2.74 40.84
其他(补充)(产品) 276.43万 0.54 74.66万 --- 27.01
─────────────────────────────────────────────────
华东(地区) 1.66亿 32.67 1.14亿 31.67 68.90
华南(地区) 1.42亿 28.04 1.07亿 29.78 75.50
华北(地区) 6929.81万 13.66 4169.44万 11.56 60.17
华中(地区) 4305.05万 8.48 3106.72万 8.61 72.16
西南(地区) 3841.81万 7.57 2935.38万 8.14 76.41
西北(地区) 3746.69万 7.38 3206.16万 8.89 85.57
东北(地区) 819.34万 1.61 399.98万 1.11 48.82
其他(补充)(地区) 276.43万 0.54 74.66万 0.21 27.01
境外(地区) 18.57万 0.04 9.50万 0.03 51.18
─────────────────────────────────────────────────
直销(销售模式) 2.98亿 58.66 2.14亿 59.29 71.85
经销(销售模式) 2.07亿 40.80 1.46亿 40.50 70.56
其他(补充)(销售模式) 276.43万 0.54 74.66万 0.21 27.01
─────────────────────────────────────────────────
截止日期:2021-12-31
项目名 营业收入(元) 收入比例(%) 营业利润(元) 利润比例(%) 毛利率(%)
─────────────────────────────────────────────────
体外诊断(行业) 4.37亿 99.65 3.41亿 99.67 77.94
其他(补充)(行业) 154.58万 0.35 111.97万 0.33 72.43
─────────────────────────────────────────────────
产品销售(产品) 4.21亿 95.83 3.28亿 96.03 78.09
服务收入(产品) 1677.95万 3.82 1244.33万 3.64 74.16
其他(补充)(产品) 154.58万 0.35 111.97万 0.33 72.43
─────────────────────────────────────────────────
华南(地区) 1.32亿 30.09 1.09亿 32.00 82.87
华东(地区) 1.25亿 28.57 9116.18万 26.65 72.69
华北(地区) 5544.10万 12.63 3649.14万 10.67 65.82
华中(地区) 4338.98万 9.88 3529.61万 10.32 81.35
西北(地区) 4316.75万 9.83 3749.68万 10.96 86.86
西南(地区) 3374.39万 7.69 2802.37万 8.19 83.05
东北(地区) 393.27万 0.90 281.15万 0.82 71.49
其他(补充)(地区) 154.58万 0.35 111.97万 0.33 72.43
境外(地区) 25.45万 0.06 17.62万 0.05 69.25
─────────────────────────────────────────────────
直销(销售模式) 2.39亿 54.40 1.97亿 57.52 82.39
经销(销售模式) 1.99亿 45.25 1.44亿 42.15 72.58
其他(补充)(销售模式) 154.58万 0.35 111.97万 0.33 72.43
─────────────────────────────────────────────────
【3.前5名客户营业收入表】
截止日期:2024-12-31
前5大客户共销售0.43亿元,占营业收入的9.13%
┌───────────────────────┬───────────┬───────────┐
│客户名称 │ 营收额(万元)│ 占比(%)│
├───────────────────────┼───────────┼───────────┤
│客户1 │ 1119.27│ 2.38│
│客户2 │ 912.23│ 1.94│
│客户3 │ 777.53│ 1.65│
│客户4 │ 756.23│ 1.61│
│客户5 │ 729.95│ 1.55│
│合计 │ 4295.21│ 9.13│
└───────────────────────┴───────────┴───────────┘
【4.前5名供应商采购表】
截止日期:2024-12-31
前5大供应商共采购0.40亿元,占总采购额的12.95%
┌───────────────────────┬───────────┬───────────┐
│供应商名称 │ 采购额(万元)│ 占比(%)│
├───────────────────────┼───────────┼───────────┤
│供应商1 │ 1196.08│ 3.88│
│供应商3 │ 827.19│ 2.68│
│供应商2 │ 816.02│ 2.64│
│供应商4 │ 621.34│ 2.01│
│供应商5 │ 538.05│ 1.74│
│合计 │ 3998.68│ 12.95│
└───────────────────────┴───────────┴───────────┘
【5.经营情况评述】
截止日期:2024-12-31
●发展回顾:
一、经营情况讨论与分析
报告期内,公司通过“试剂+设备+数字化+人工智能”全链条病理诊断数智化赋能、产品与服务结合等
优势,强化自产产品护城河及病理服务全链条能力,实现收入结构优化升级。为加速市场渗透,公司主动调
整渠道策略,加强经销商洽谈合作。全年实现营业收入4.71亿元,虽同比微降5.33%,但业务质量及结构显
著改善。外购产品销售收入同比减少31.28%,HPV产品线因集中带量采购政策实施导致价格承压,收入同比
下降26.95%。
研发创新方面,公司保持高强度投入,全年研发投入6,006.37万元,占公司营业收入12.76%,重点投向
病理数智化及肿瘤伴随诊断试剂开发。免疫组化(IHC)与荧光原位杂交(FISH)同比增速均超20%,成为新
的业绩增长点;数智化产品收入激增80%,数字切片扫描系统及宫颈细胞学人工智能软件覆盖全国近300家医
疗机构。
基于战略布局县域市场需要,公司持续加大病理共建业务投入,病理科共建业务进入高速发展期,收入
增速超过90%,但新增共建点前期投入较大。公司于报告期内推进人才结构优化,推动组织效能提升,在人
员总量下降12.24%的情况下,薪酬总额同比增加14.52%,上述举措导致当期归母净利润降至2,129.13万元,
同比下降46.85%,但为公司长期的可持续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公司在报告期重点开展以下工作:
(一)新产品商业化进程提速,多品类试剂设备同步获批公司围绕临床需求,旨在向客户提供肿瘤多技
术、多靶点联合检测方案。报告期内,公司的IHC和FISH平台均有伴随诊断三类证获得批准,三类证数量位
居行业领先地位。其中,ALK基因重排检测试剂盒是国产首张FISH平台用于定性检测非小细胞肺癌患者的ALK
基因重排,用于克唑替尼药物的伴随诊断检测注册证。HER2基因检测试剂盒成功拓展胃癌伴随诊断新适应症
,这也是国内首个获批胃癌HER2检测的伴随诊断试剂盒三类证。IHC平台针对女性乳腺癌检测的重要指标如H
ER2抗体试剂、雌激素受体抗体试剂、孕激素受体抗体试剂,均成功获得三类证。这些试剂与FISH平台的HER
2基因检测试剂盒形成更加完善的乳腺癌检测套餐,可帮助医生确定乳腺癌的亚型,并在个体化的治疗方案
制定和预后评估中发挥重要作用。
在配套自动化检测设备方面,为顺应病理科设备自动化、标准化、数字化、智能化升级的趋势,公司完
成三大技术平台革新:液基细胞学平台实现了“试剂+制片+染色+封片+数字扫描+AI辅助判读”的全流程自
动化突破,沉降式与膜式双技术路径一体机同期上市;新一代全自动免疫组化染色系统HyperS9通过紧凑型
结构设计与智能分拣模块进一步满足病理科对高效、精准检测设备的需求,该设备于2024年底上市后为IHC
产品线快速增长并进行国产替代提供助力;FISH平台的全自动玻片处理系统完成更新迭代及工艺升级,现已
具备降低科室成本、提高科室人效和试剂环保无毒等优势,为病理科提供了更加高效、环保的检测解决方案
。
(二)数智病理共建业务规模增长迅猛公司紧密围绕国家医疗资源下沉与分级诊疗政策导向,依托全资
子公司医学检验所及公司自有远程病理及数智病理产品线,与全国各级医院病理科展开深度合作,积极推进
病理科数智共建业务。这一举措旨在将基层病理科标本的检测模式从传统的院外送检,通过远程病理及数智
病理,转变为高效的院内诊断,从而显著提升医院在临床诊断方面的能力。通过医联体和专科联盟的形式,
公司以三级医院等关键客户为中心,发挥自身在病理科专家资源和自产产品及数智产品解决方案方面的优势
,深入基层医院推动病理科共建。
同时,公司根据市场需求不断革新服务模式,在基本的病理科共建模式之上,根据不同地区的具体需求
,发展了区域病理中心、宫颈癌筛查中心、远程病理会诊中心等多层次服务,提供灵活的产品和服务组合,
以满足客户的个性化需求。
截至报告期末,公司已与全国60家基层医院病理科完成共建项目,与23家医联体、专科联盟签订共建协
议。2024年,病理科共建业务收入同比增长高达90%,充分展现了公司在该领域的强劲发展动力和显著成效
。
(三)数字化系统矩阵升级,智能化产品持续赋能公司持续强化数字病理技术布局,完成全自动数字切
片扫描系统产品矩阵战略升级,新获二类产品注册证的480片、300片、30片通量机型,与既有6片、240片机
型形成阶梯式覆盖方案,精准适配基层医院至三甲医院的差异化需求。
应用于宫颈癌筛查的宫颈细胞学AI辅助诊断产品三类证注册申报正稳步推进。基于该产品的多中心临床
科研评价性能验证数据撰写的论文已在国际权威学术期刊《ModernPathology》发表,研究由北京协和医学
院群医学及公共卫生学院牵头,解放军总医院第七医学中心、安徽省立医院、浙江省肿瘤医院等九大权威中
心联合参与,研究显示:初级细胞学医生在AI辅助诊断下灵敏度由53.1%提升至81.6%,特异性由66.2%提升
至78.9%,并且可将细胞学医生工作量减少37.5%。研究表明,细胞学医生在宫颈细胞学AI辅助下可以减少超
过三分之一的工作量,并且显著提升诊断准确性,尤其是对于经验不足的初级细胞学医生效果显著。
公司开发的病理专病库致力于为病理科医疗数据提供“存储、管理、治理、应用”一站式服务工具,贯
穿科研选题、课题设计、数据收集管理至统计分析等科研全程,针对当前病理科研面临的挑战,从数据存储
安全、数据智能管理、多模态数据分析到科研项目的有效推进等多维度着手,全方位激活医学数据潜能,激
发创新科研思维,深入探索疾病的发生机制与进展规律。目前,该产品的1.0版本设计开发工作已完成。
报告期内数智化产品线收入同比增长80%,截至期末,数字切片扫描系统装机量近300台。技术产品化能
力的持续释放,验证了技术布局的前瞻性,也巩固了公司在病理数智化领域的竞争力。
(四)海外市场准入突破,塑造国际化病理品牌形象公司选定日本、东南亚和中东地区等市场作为海外
拓展的初步目标,并已积极启动海外市场的布局。通过专家实地考察、市场调研、品牌战略规划以及商务谈
判、销售推广和参与国际展会等一系列活动,公司已制定了海外市场产品注册报证的详细规划。现阶段,公
司将发挥“试剂+自动化设备+人工智能判读”的产品技术优势,以液基细胞学产品作为主打产品,结合数字
化相关产品,有效地解决全球特别是发展中国家病理医生缺乏的问题,展现公司在行业中的独特竞争优势。
在报告期内,公司成功获得8张越南产品证书以及8张CE证,产品涵盖液基细胞学配套试剂、制片染色一
体机、全自动数字切片扫描处理系统、全自动免疫组化染色系统等。公司已陆续获得日本、欧盟、乌克兰、
厄瓜多尔、越南等多个国家和地区的市场准入资质,后续将进一步扩大海外准入的版图,以实现更为广阔的
国际化布局。
二、报告期内公司所从事的主要业务、经营模式、行业情况及研发情况说明
(一)主要业务、主要产品或服务情况公司自主研发了一系列肿瘤筛查及诊断试剂、自动化设备及辅助诊
断人工智能软件等,主要应用科室为病理科。已搭建液基细胞学(LBP)、聚合酶链式反应(PCR)、免疫组
织化学(IHC)和荧光原位杂交(FISH)四大病理诊断方法学,并在各产品线进行“试剂+自动化设备+数字
化产品+人工智能辅助诊断系统”的病理诊断数智化升级。截至报告期末,拥有国内近600个病理诊断相关注
册/备案证,适用于多种肿瘤的筛查与诊断,成为国内肿瘤筛查及诊断行业内技术平台最为丰富、产品种类
最为齐全的企业之一。
公司部分产品已获得欧盟CE、英国标准协会(BSI)、日本厚生劳动省的认证,彰显了产品质量与技术
的国际认可。凭借种类齐全的产品线、自主研发品牌试剂和仪器的协同优势、完善的营销网络及优质的售后
服务体系,公司业务已覆盖国内2,400余家国内医疗机构及部分海外市场。面对全球病理行业人才匮乏的困
境,公司结合大数据、云计算、人工智能等前沿技术,着力打造病理全流程信息质控系统、病理数字化系统
、AI辅助诊断系统、专病数据库等智慧病理科解决方案,以降低病理医师工作量,提升科室管理能效。为深
入贯彻落实国家关于优质医疗资源下沉、助力分级诊疗的政策要求,公司借助远程病理、数智病理产品技术
优势、专家优势资源、成熟的病理科运营体系,为不同客户定制个性化病理能力提升解决方案,可提供专科
联盟病理诊断中心建设、基层病理科建设、宫颈癌智能筛查中心建设多个运营模式,并配套病理设备、试剂
耗材、数字化及AI产品、诊断服务、技术支持。另外,公司基于自主搭建的免疫组织化学(IHC)和荧光原
位杂交(FISH)检测平台,开展药企伴随诊断一站式服务,助力降低大病医疗成本,为肿瘤患者减少痛苦与
负担并获得更好生机。
公司将坚持深耕病理科需求,专注智能化肿瘤筛查及精准诊断产品与服务相结合的盈利模式,塑造独特
的竞争优势。
(二)主要经营模式
1.采购模式
公司采购部基于采购需求规划根据相关管理制度开展市场寻源工作,对具备相应资质及目标产品的供应
商进行全面甄别与筛选,形成初步供应商候选名单,并且联同多部门对供应商开展尽职调查,深度调研其产
品质量管控体系、供应能力及供应链稳定性等关键要素。通过严格的样品检测程序与试用评估机制,对供应
商进行全方位的调查评审。经多部门综合评审,将满足公司既定标准与要求的供应商正式纳入《合格供方名
录》,并构建长期且稳固的战略合作伙伴关系。在合作过程中,运用科学合理的供应商绩效考核体系,根据
季度考核结果,对表现优异的供应商实施下年度采购业务优先的激励举措;对未达标的供应商下达限期整改
通知,施加约束机制。同时,以年度综合评定为依据,审慎决定供应商是否具备延续列入下一年度《合格供
方名录》的资格
2.生产模式
公司各产品线生产具备多品种、多规格、小批量、多批次的特点,因此采用“以销定产+合理库存”的
生产方式以满足市场需求。供应链生产运营部PMC根据销售部门每月制定的次月销售计划结合产成品库存情
况,制定月度生产计划及生产通知单发送到生产部各产品线生产车间,生产车间按计划进行生产。公司制定
了严格的《生产过程控制程序》,对产品制造过程进行全面、全过程质控管理,确保生产质量管理体系及安
全生产体系有效、稳定运行并符合监管部门规定的生产要求。
3.销售模式
公司主要从事肿瘤筛查及诊断相关试剂和仪器的研发、生产和销售,在销售渠道方面公司实行“直销与
经销相结合”的销售模式,公司直接掌握大量的终端客户资源。公司通过直销与经销相结合的方式建立了覆
盖全国31个省(直辖市、自治区)的营销网络,为全国2,400余家医疗机构提供产品和服务。
(三)所处行业情况
1、行业的发展阶段、基本特点、主要技术门槛
公司主要产品为体外诊断试剂及诊断仪器,属于体外诊断行业。根据中国证监会发布的《上市公司行业
分类指引》(2012年修订),公司所处行业为“C制造业”中的“C27医药制造业”。目前,公司的主要业务
聚焦肿瘤筛查与精准诊断,应用科室主要为病理科。病理科医生通过组织学、细胞学检查,融合免疫诊断、
分子诊断等技术,通过在显微镜下观察组织或细胞样本的改变,对疾病的发生发展规律进行研究,阐明疾病
本质,是绝大部分疾病尤其是肿瘤疾病筛查和诊断的“金标准”,对肿瘤的确诊、分型、用药指导、复发监
控、药效监控有着不可或缺的意义。
(1)肿瘤发病形势持续严峻据2024年2月国家癌症中心在JournaloftheNationalCancerCenter(JNCC)发
布的2022年中国恶性肿瘤疾病负担情况显示,2022年我国新发癌症病例高达482.47万例,死亡病例达
257.42万例。与前几年数据相比,恶性肿瘤的新发和死亡人数均呈现上升趋势。发病数增长的主要因素
是人口老龄化加剧及公众肿瘤预防意识的提高,加之医疗条件的便捷化,使得更多居民主动参与肿瘤体检和
国家筛查早诊早治项目,使得更多肿瘤病例得到及时诊断。死亡数的上升则更多与人口老龄化相关。目前,
我国恶性肿瘤的发病和死亡数字持续攀升,每年由此产生的医疗费用已超过2,200亿元。
国家卫健委2023年发布的《健康中国行动—癌症防治实施方案(2023-2030年)》,提出到2030年,癌
症防治体系进一步完善,危险因素综合防控、癌症筛查和早诊早治能力显著增强,规范诊疗水平稳步提升,
癌症发病率、死亡率上升趋势得到遏制,总体癌症5年生存率达到46.6%,患者疾病负担得到有效控制。
2023年1月12日,美国癌症协会(ACS)发布的《2023年美国癌症统计报告》(Cancerstatistics,
2023)显示,1991年至2020年间,美国癌症总体死亡率下降了33%,预计避免了380万例癌症患者的死亡
。报告指出,要更有效地对抗癌症,降低发病和死亡风险,需要社会各界的共同参与,广泛应用现有的防控
知识,如禁烟、宫颈癌与结直肠癌筛查,以及加强HPV疫苗的接种等,将加快抗击癌症的进程。
由此可见,我国在肿瘤筛查、早期诊断以及精准医疗诊断方面的市场需求巨大,成长空间广阔,这为肿
瘤筛查与诊断领域的发展提供了重要机遇。
中国男女性前十位恶性肿瘤发病率及顺位
(2)精准医疗驱动肿瘤精准诊断市场在癌症治疗的长河中,手术、化疗和放疗曾长期占据核心治疗地
位。然而,随着科技的进步,靶向药物近年来逐渐成为多种癌症的标准治疗手段。在这一背景下,“精准医
疗、诊断先行”的理念日益受到重视,肿瘤精准诊断的需求随之水涨船高,行业呈现出高度景气。
肿瘤精准诊断涵盖了伴随诊断、肿瘤分型、预后检测、疗效检测等多个方面,其目的在于提升肿瘤治疗
的精准性,避免药物的误用和滥用,从而提高治疗效果并减少医疗开支。在国内,精准医疗已呈现出多点开
花的态势,其应用范围广泛,涉及分子诊断、基因测序、细胞治疗等多个领域。
技术层面,肿瘤精准诊断技术包括聚合酶链式反应(PCR)、荧光原位杂交(FISH)、免疫组织化学(I
HC)、高通量测序(NGS)等。其中,PCR、FISH和NGS属于分子诊断技术,而IHC则属于免疫诊断方法。公司
作为国内少数几家同时掌握FISH、IHC、PCR技术的肿瘤精准诊断企业,其在精准医疗领域的实力可见一斑。
伴随诊断作为精准治疗的重要组成部分,其作用在于确保药物的安全性与有效性。伴随诊断产品能够为
特定药物的应用提供关键信息,已成为用药前必不可少的检测环节,是体外诊断的核心细分领域。2020年8
月,国家药监局器审中心发布的《已上市抗肿瘤药物的伴随诊断试剂临床试验指导原则(征求意见稿)》标
志着我国在伴随诊断试剂管理方面的规范化进程。2022年6月,器审中心进一步发布的《与抗肿瘤药物同步
研发的原研伴随诊断试剂临床试验注册审查指导原则》更是为伴随诊断试剂的注册审查提供了明确的指导。
伴随诊断产业的发展不仅推动了新型科学技术在医学检验、基础医学和药学等学科中的应用,也为提高
癌症治疗效果、改善患者生活质量提供了强有力的技术支持。
(3)政策加码推动病理快速发展2024年8月,国家卫健委发布《2023年我国卫生健康事业发展统计公报
》。截至2023年末,全国医疗卫生机构总数107.1万个,全国医疗卫生机构床位1017.4万张。三级医院3855
个,二级医院11946个,一级医院13252个。按照卫生部2009年发布的《病理科建设与管理指南(试行)》中
规定的标准,二级、三级医院均需设置病理科,每100张床位需配置1-2名病理医师的要求,取均值计算,截
至2023年末,病理医师需求量约为15.3万人,病理医生占执业(助理)医师总量约0.5%,即现有病理医生仅
2.4万人,缺口高达12.9万人。然而,根据国家卫健委2019年全国抽查数据显示,超59.9%的医院未设置病理
科或未开展病理业务。病理医生资源极度不均,近70%的病理医生集中在三级医院。加之病理医生培训周期
漫长、基层医院病理科建设难度大等现实困境制约着我国病理诊断行业的发展。
中国执业(助理)病理医师增长情况
(来源:中国卫生健康统计年鉴,东吴证券研究所)
针对上述问题,国家出台一系列政策,鼓励和扶持病理科的建设与发展。国务院于2017年印发《关于深
化医教协同进一步推进医学教育改革与发展的意见》,明确提出要建立健全医学人才培养供需平衡机制,加
强全科、儿科、病理等紧缺人才培养。国家卫健委于2021年11月发布《“千县工程”县医院综合能力提升工
作方案(2021-2025年)》,提出加快建设高质量人才队伍,加大对重点领域、紧缺专业、关键岗位专业技
术人才的引进力度,加强包括病理科在内的14项学科专业和骨干人才培养培训,构建人才梯队,并提出“力
争通过5年努力,全国至少1000家县医院达到三级医院医疗服务能力水平”的总体目标。2023年12月,基层
卫生健康司发布《全面推进紧密型县域医疗卫生共同体建设的指导意见》提到合理组建县域医共体,统筹建
立县域内医学检验、医学影像、心电诊断、病理诊断、消毒供应等资源共享中心。
2、公司所处的行业地位分析及其变化情况
公司已搭建液基细胞学(LBP)、聚合酶链式反应(PCR)、免疫组织化学(IHC)和荧光原位杂交(FIS
H)、数字病理、常规病理系列产品线,较为完整地覆盖从细胞形态到蛋白表达、基因检测、人工智能辅助
诊断等不同诊断层次的临床需求,截至报告期末,开发出近600个病理诊断相关注册/备案产品,可用于多类
肿瘤的筛查及诊断,系国内肿瘤筛查及诊断行业内技术平台最丰富、产品种类最多的企业之一。公司部分产
品已获得欧盟CE、英国标准协会(BSI)、日本厚生劳动省的认证。公司与多家权威医院建立了良好合作关
系,在众多三甲医院得到应用、与国际品牌展开竞争,并得到客户广泛的认可和信任。
在细胞学诊断领域,公司是国内起步较早、规模较大的企业,为国内最早自主研发并应用沉降式液基细
胞学技术的厂商之一,液基细胞学诊断试剂和仪器配套使用可实现全自动批量制片及染色,制片质量稳定、
染色鲜明。公司在该技术领域持续深耕,通过自主研发一系列的自动化、数字化产品,结合宫颈细胞学人工
智能辅助诊断系统,现已形成“细胞学试剂+制片设备+扫描仪+AI判读”的整体性智能化筛查方案,进一步
加强公司在细胞学领域的领先优势。
基于PCR技术的HPV基因检测和液基细胞学(LBP)联合检查,是目前国内医学界公认的最准确权威的宫
颈癌筛查方案。公司是国内少数同时具有上述两大系列产品的企业,且两大系列产品能形成显著的协同效应
。因此,公司在宫颈癌筛查领域的竞争优势突出。
公司掌握了从探针设计到荧光标记的荧光原位杂交(FISH)核心技术,可个性化定制针对各种实体肿瘤
和血液肿瘤的相关探针,满足临床对于多靶标探针或不同设计的需求,截至报告期末,公司FISH技术平台已
有400多个荧光原位杂交探针,该平台获得三类医疗器械9个、一类医疗器械182个,涵盖实体肿瘤、血液肿
瘤、生殖健康等诊疗相关的应用场景,是国内荧光原位杂交(FISH)品种最齐全、丰富的厂家之一,产品已
覆盖全国数百家三甲医院,与液基细胞学(LBP)、免疫组织化学(IHC)系列等形成肿瘤亚专科的精准诊断
整体解决方案。
作为蛋白水平的形态学诊断技术,免疫组织化学(IHC)的市场规模正随着肿瘤精准诊断及靶向用药伴
随诊断需求的不断增加而扩大。近年来公司不断加大免疫组织化学(IHC)产品线研发力度,完善免疫组织
化学(IHC)研发评价体系和质量控制体系。截至报告期末,公司已成功研发出全自动免疫组化染色机以及3
00多个抗体试剂。该产品线现有5个三类注册证和336个一类产品备案证,取得的医疗器械备案证或注册证数
量位居行业前列。公司免疫组织化学(IHC)产品业务发展迅速,是未来公司重要的研发和市场拓展方向。
此外,公司积极发展病理科“四化”(自动化、标准化、数字化、智能化),引领科室发展,将互联网
、大数据、云计算等前沿技术与已有的成熟产品相融合,开发出“实视”实时镜下视野共享系统和“爱病理
”病理医生社区APP,“爱病理”病理医生社区APP已成为国内病理领域交流最活跃的线上社区之一。公司的
宫颈细胞学人工智能辅助诊断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