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haguwang.cn-查股网.中国

查股网.CN

 

复旦张江(688505)经营分析主营业务

 

查询个股经营分析(输入股票代码):

经营分析☆ ◇688505 复旦张江 更新日期:2025-03-29◇ 通达信沪深京F10 ★本栏包括【1.主营业务】【2.主营构成分析】【3.前5名客户营业收入表】【4.前5名供应商采购表】 【5.经营情况评述】 【1.主营业务】 生物医药的创新研究开发、生产制造和市场营销。 【2.主营构成分析】 截止日期:2024-12-31 项目名 营业收入(元) 收入比例(%) 营业利润(元) 利润比例(%) 毛利率(%) ───────────────────────────────────────────────── 医药产品(行业) 7.09亿 100.00 6.48亿 100.00 91.37 其他(行业) 2.65万 0.00 2.65万 0.00 100.00 ───────────────────────────────────────────────── 皮肤科产品(产品) 5.02亿 70.73 4.65亿 71.81 92.75 抗肿瘤产品(产品) 2.06亿 29.04 1.82亿 28.05 88.24 其他(产品) 155.73万 0.22 92.25万 0.14 59.24 ───────────────────────────────────────────────── 国内销售(地区) 7.09亿 100.00 6.48亿 100.00 91.37 ───────────────────────────────────────────────── 经销(销售模式) 7.03亿 99.16 6.42亿 99.12 91.34 直销(销售模式) 596.14万 0.84 566.87万 0.87 95.09 ───────────────────────────────────────────────── 截止日期:2024-06-30 项目名 营业收入(元) 收入比例(%) 营业利润(元) 利润比例(%) 毛利率(%) ───────────────────────────────────────────────── 销售医药及诊断产品(产品) 4.08亿 100.00 3.79亿 100.00 92.80 服务收入(产品) 1.06万 0.00 --- --- --- ───────────────────────────────────────────────── 截止日期:2023-12-31 项目名 营业收入(元) 收入比例(%) 营业利润(元) 利润比例(%) 毛利率(%) ───────────────────────────────────────────────── 医药生产(行业) 8.51亿 99.98 7.80亿 99.99 91.71 其他(行业) 16.95万 0.02 6.06万 0.01 35.73 ───────────────────────────────────────────────── 皮肤科产品(产品) 5.62亿 66.08 5.09亿 65.27 90.58 抗肿瘤产品(产品) 2.87亿 33.69 2.69亿 34.52 93.96 其他(产品) 180.87万 0.21 157.66万 0.20 87.17 其他(补充)(产品) 16.95万 0.02 6.06万 0.01 35.73 ───────────────────────────────────────────────── 国内销售(地区) 8.51亿 100.00 7.80亿 100.00 91.70 ───────────────────────────────────────────────── 经销(销售模式) 8.46亿 99.39 7.75亿 99.38 91.69 直销(销售模式) 505.08万 0.59 478.18万 0.61 94.67 其他(补充)(销售模式) 16.95万 0.02 6.06万 0.01 35.73 ───────────────────────────────────────────────── 截止日期:2023-06-30 项目名 营业收入(元) 收入比例(%) 营业利润(元) 利润比例(%) 毛利率(%) ───────────────────────────────────────────────── 销售医药及诊断产品(产品) 5.23亿 99.97 4.81亿 99.99 92.07 服务收入 (产品) 16.95万 0.03 6.06万 0.01 35.73 ───────────────────────────────────────────────── 【3.前5名客户营业收入表】 截止日期:2024-12-31 前5大客户共销售3.90亿元,占营业收入的54.95% ┌───────────────────────┬───────────┬───────────┐ │客户名称 │ 营收额(万元)│ 占比(%)│ ├───────────────────────┼───────────┼───────────┤ │客户一 │ 22541.75│ 31.78│ │客户二 │ 5396.73│ 7.61│ │客户三 │ 4290.33│ 6.05│ │客户四 │ 3462.89│ 4.88│ │客户五 │ 3292.16│ 4.64│ │合计 │ 38983.86│ 54.95│ └───────────────────────┴───────────┴───────────┘ 【4.前5名供应商采购表】 截止日期:2024-12-31 前5大供应商共采购0.17亿元,占总采购额的28.42% ┌───────────────────────┬───────────┬───────────┐ │供应商名称 │ 采购额(万元)│ 占比(%)│ ├───────────────────────┼───────────┼───────────┤ │供应商一 │ 461.28│ 7.73│ │供应商二 │ 441.79│ 7.41│ │供应商三 │ 339.94│ 5.70│ │供应商四 │ 262.59│ 4.40│ │供应商五 │ 189.82│ 3.18│ │合计 │ 1695.42│ 28.42│ └───────────────────────┴───────────┴───────────┘ 【5.经营情况评述】 截止日期:2024-12-31 ●发展回顾: 一、经营情况讨论与分析 报告期内,本集团经营模式、主要产品艾拉、里葆多及复美达的销售模式/销售价格、主要客户/供应商 构成以及适用的税收政策等重大事项方面,均未发生重大变化。 报告期内,治疗以尖锐湿疣为代表的皮肤HPV感染性疾病和增生性疾病的艾拉、治疗肿瘤的里葆多及治 疗鲜红斑痣的复美达作为本集团最重要的三大产品,对本集团主营业务收入贡献达到99.78%。 本集团经过二十多年的技术积累与发展,陆续建立了基因工程技术平台、光动力技术平台、纳米技术平 台、口服固体制剂技术平台等,先后几十项处于不同研究阶段的药物开发项目持续推进,这些技术及项目为 集团发展奠定了坚实基础。基于技术积累、人才优势、竞争态势、规模实力等因素,未来相当长的时期,集 团将战略性聚焦于优势领域的研究开发及产业化,以期在医药细分领域及资本市场均取得稳固的优势地位。 报告期内,本集团的创新性研发领域仍然集中在针对皮肤疾病和癌前病变的光动力药物、针对肿瘤手术可视 化的光动力药物、针对肿瘤的抗体偶联药物以及拥有专利或技术壁垒的其它药物。 二、报告期内公司所从事的主要业务、经营模式、行业情况及研发情况说明 (一)主要业务、主要产品或服务情况 1、公司所从事的主要业务 本集团主要从事生物医药的创新研究开发、生产制造和市场营销。公司自成立以来,始终坚持以「我们 多一分探索,人类多一分健康」为企业宗旨,以探索临床治疗的缺失和不满意并提供更有效的治疗方案和药 物为核心定位,务求成为生物医药业界的创新者及领先者。 2、本集团主要的销售产品 本集团主营业务收入主要来源于公司医药产品的销售收入,本集团的主要销售产品包括:—皮肤科产品 1)盐酸氨酮戊酸外用散(艾拉) 艾拉,首创药物,全球首个针对尖锐湿疣的光动力药物,作为本集团第一个产业化的项目,上市多年后 已成为临床首选药物。 艾拉光动力治疗方案与传统疗法相比,显著降低了尖锐湿疣治疗后的复发率,解决了该疾病的临床难题 ,填补了特殊部位(尿道内、肛管内、宫颈部位)尖锐湿疣治疗的国际空白,成为国内光动力治疗的代表性 产品。由本公司首推的艾拉结合光动力治疗方案自2013年起就被收入人民卫生出版社《皮肤性病学》教科书 和相关临床治疗指南,并在该教科书最新的第九版中新增了盐酸氨酮戊酸结合光动力于痤疮治疗中的应用。 艾拉光动力治疗方案亦被收入中华医学会发布的《中国尖锐湿疣临床诊疗与防治指南(2021)》和《尖锐湿 疣治疗专家共识(2017)》中。 艾拉于二零零七年上市销售,作为国内首个光动力药物,艾拉能够选择性地在尖锐湿疣细胞中分布和累 积,加以特定波长和能量的光波照射,选择性地杀死尖锐湿疣细胞而不损害周围正常组织细胞。正是基于这 种治疗特点,艾拉对亚临床感染和潜伏感染也能起到治疗效果。因此,相比传统的治疗手段,艾拉结合光动 力的治疗方案,填补了尿道口尖锐湿疣长期缺乏有效治疗的空白,同时病人耐受性好,安全性高,不留疤痕 ,不良反应发生率和复发率均远远低于此前的平均水平。 2)注射用海姆泊芬(复美达) 治疗鲜红斑痣的复美达,全球首个针对鲜红斑痣的光动力药物,是集新药靶、新化合物和新适应症于一 体的新药。 海姆泊芬进入人体后会迅速向组织扩散并特异性分布于血管内皮细胞,在特定波长的激光或LED光照射 下,会选择性破坏富含光敏剂的血管内皮组织。病灶部位扩张畸形的毛细血管网将在光动力作用和后续的体 内凝血系统作用下被清除,从而达到治疗的目的。鲜红斑痣此前并没有良好的治疗手段,相比较传统的治疗 方法,作为第二代光敏剂,海姆泊芬有着化合物结构稳定、光毒作用低、代谢迅速、避光期短、病灶消退均 匀、治愈率高、瘢痕发生率低、不易复发等显著优势。该药物目前在市场上所表现的优异疗效,以及相比于 传统激光治疗的高治愈率让临床医生和研究者欢欣鼓舞。海姆泊芬作为一种新型光敏剂用于鲜红斑痣治疗亦 被收入人民卫生出版社《皮肤性病学》(第九版)教科书中。 —抗肿瘤产品 1)长循环盐酸多柔比星脂质体注射液(里葆多) 治疗肿瘤的里葆多为国内首仿,是一种采用先进的隐形脂质体技术包封,具有被动靶向特性的多柔比星 新剂型。 它是蒽环类药物的更新换代产品,在肿瘤治疗学上具有提高疗效、降低心脏毒性、骨髓抑制以及减少脱 发等优势。根据米内网(www.menet.com.cn)数据显示,中国城市公立医疗机构终端盐酸多柔比星脂质体注 射液2018年销售额约人民币26亿元,及至2023年销售额超过人民币36亿元,六年销售额累计增长38.46%。 (二)主要经营模式 1、盈利模式 本集团主要从事生物医药的创新研究开发、生产制造和市场营销,通过自主研发产品的产业化,最终实 现销售收入和利润。报告期内,本集团主营业务收入主要来源于公司医药产品的销售收入。 2、采购模式 本集团采购主要分为生产用采购、研发性采购和日常办公采购。本集团制定了《物资领用及请购管理制 度》以及在cGMP体系下的《物资采购管理》规程、《供应商管理》规程等,以保证集团采购活动的有序进行 。 3、生产模式 本集团的生产体系严格按照国家相关法律法规搭建。本集团生产体系包括生产部门和质量部门。公司执 行“以销定产”的生产策略,以市场需求为导向,根据订货合同和预计销售情况,结合库存情况编制生产计 划。 4、市场营销及销售模式 本集团主要采用经销模式进行产品的销售。公司光动力技术药物艾拉、复美达均由自有团队进行学术推 广。抗肿瘤药物里葆多委托专业CSO团队进行学术推广。 5、管理模式 本集团致力于建立规范、稳健的企业管理架构,并通过提高透明度、建立有效的问责机制,以促进公司 规范运作、科学决策,从而维护全体股东利益。 报告期内,本集团的经营模式未发生重大改变。 (三)所处行业情况 1、行业的发展阶段、基本特点、主要技术门槛 (1)行业发展阶段 1)我国医药行业发展概况 医药行业是我国国民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关系国计民生、经济发展和国家安全的战略性新兴产业 。2024年国务院《政府工作报告》提出,要加快创新药等产业发展,积极打造生物制造等新增长引擎,同时 制定未来产业发展规划,开辟生命科学等新赛道。2024年两会期间,国家发改委公布《关于2023年国民经济 和社会发展计划执行情况与2024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草案的报告》,提出要积极培育发展新兴产业和 未来产业,全链条支持创新药发展。2024年6月,国务院办公厅印发《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2024年重点工 作任务》,强调要深化药品领域改革创新,促进新药加快合理应用,深化药品审评审批制度改革,促进完善 多层次医疗保障体系。2024年7月,国务院常务会议审议通过《全链条支持创新药发展实施方案》(以下简 称“《实施方案》”),会议指出发展创新药关系医药产业发展,关系人民健康福祉,要全链条强化政策保 障,统筹用好价格管理、医保支付、商业保险、药品配备使用、投融资等政策,优化审评审批和医疗机构考 核机制,合力助推创新药突破发展。《实施方案》充分体现出国家对推动创新药全产业链开放创新的决心, 创新药发展生态有望得到全方位完善。 支持创新药发展的地方配套政策也在密集出台。中共中央办公厅及国务院办公厅印发《浦东新区综合改 革试点实施方案(2023-2027年)》,允许生物医药新产品参照国际同类药品定价。 北京、广州、上海先后印发支持创新医药高质量发展若干措施,从优化创新药审评审批流程、促进创新 医药临床应用、拓展创新医药支付渠道、加强创新医药服务支持等方面为创新药产业发展提供全链条支持。 我国医药行业在政策支持、技术创新的推动下,行业未来前景广阔,有望在全球医药市场中占据更重要地位 。 2)中国皮肤病类药物行业现状 目前皮肤病发病率不断提高,而皮肤病的致病因素也在不断地升级。皮肤病是医学上的常见病、多发病 ,具有发病范围广、病情种类多、治疗时间长等特征。近年来,皮肤病患者数量持续增长,年龄日趋年轻化 ,且由于皮肤病病情反复,患者拖延病情,累计治疗费用高等原因,给患者康复带来极大不利。根据WHO数 据显示,全世界患有皮肤病的人群数量约达4.2亿,其中我国约有1.5亿皮肤病患者。根据卫健委发布的数据 显示,2021年我国医院接待皮肤病总诊疗人次为925.59万人次左右,相比2013年,皮肤病诊疗人数增加了26 6.69万人。随着我国居民的健康意识不断提升以及消费能力的提升,广泛皮肤病治疗及护理市场需求日益增 长。根据弗若斯特沙利文数据显示,2017年至2021年期间,中国广泛皮肤病治疗及护理市场规模从人民币30 04亿元增长至人民币4718亿元,年均复合增长率达11.95%,预计未来我国皮肤病类药物销售额仍将保持一定 规模的增长。 —尖锐湿疣治疗领域 尖锐湿疣又称生殖器疣或性病疣,是一种由人类乳头瘤病毒(HPV)感染引起的性传播疾病,属于皮肤性 病范畴。HPV迄今已发现超过200种,主要感染上皮细胞和组织内层,人是唯一宿主,引起尖锐湿疣的病毒类 别达到30余种,其中主要是HPV-6、11、16、18型。尖锐湿疣的治疗目的是去除疣体,尽可能地减少或预防 复发。尖锐湿疣在治疗方案上主要有药物治疗、物理治疗以及光动力学疗法三种。其中,药物治疗之代表为 0.5%鬼臼毒素酊(软膏)、5%咪喹莫特乳膏、80%-90%三氯醋酸(TCA)或茶多酚软膏、或二氯醋酸(BCA)、干 扰素、氟尿嘧啶,物理治疗之代表为手术治疗、冷冻疗法、激光治疗、电灼治疗,光动力疗法指5-氨基酮戊 酸(ALA)结合光动力疗法。 —鲜红斑痣治疗领域 鲜红斑痣是一种常见的先天性真皮浅层毛细血管网扩张畸形。表现为无数扩张的毛细血管所组成的较扁 平而很少隆起的斑块,病灶面积随身体生长而相应增大,终生不消退,可发生于任何部位,但以面颈部多见 ,占75%-80%。在新生儿中发病率高达千分之三至四。此前没有良好的治疗手段,但如不及时治疗,65%以上 的患者病灶会逐渐扩张,在40岁以前出现增厚或发生结节,严重影响容貌和心理。在本公司海姆泊芬(复美 达)上市前,该领域尚无获批上市的治疗药物。 3)中国抗肿瘤类药物行业现状 恶性肿瘤是当今威胁人类健康和社会发展最为严重的疾病之一。在各种疾病中,恶性肿瘤的死亡率高居 第二位,仅次于心脑血管病。2024年2月22日,国家癌症中心发布了最新一期的全国癌症报告。统计结果显 示,2022年,我国约有482万新发癌症病例,死亡人数达到257万人,且近二十年来癌症发病率以平均每年增 加1.4%的比例攀升。在全球范围内,2020年全球新发癌症病例1929万例,其中中国新发癌症457万人,占全 球23.7%。由于人口老龄化的加剧,预计2040年相比2020年,癌症负担将增加50%,届时新发癌症病例数将达 到近3000万。根据IQVIA数据,预计到2027年,随着新上市药物和部分生物类似药的加速增长,全球肿瘤支 出预计将达到3700亿美元。 —蒽环类抗肿瘤药物行业现状 蒽环类药物属于抗肿瘤抗生素,是由微生物产生的具有抗肿瘤活性的化学物质。其应用广泛,即使在靶 向治疗、免疫治疗等新疗法不断出现的今天,仍然是很多实体肿瘤和血液淋巴系统恶性肿瘤的基础性治疗药 物。蒽环类药物包括柔红霉素(DNR)、多柔比星(ADM,又称阿霉素)、表柔比星(EPI,又称表阿霉素) 、吡柔比星(THP,又称吡喃阿霉素)、米托蒽醌(MIT)、卡柔比星和脂质体多柔比星(又称脂质体阿霉素 )等。我国蒽环类抗肿瘤药物中,市场份额排在首位的是多柔比星,多柔比星临床常用于恶性淋巴瘤、急性 白血病和乳腺癌的治疗,多柔比星是临床常用的蒽环类抗肿瘤药,抗瘤谱广,疗效好,但是该药的毒性作用 也较为严重。除骨髓抑制、胃肠道毒性及脱发外,尚能引起严重的心脏毒性,且为剂量限制性,累积量大时 可引起心肌损害乃至心衰,极大地限制了多柔比星的临床应用。 脂质体是目前研究比较广泛,最有发展前途的一种微粒类靶向制剂载体,至今各国学者在此领域已经进 行了大量的基础研究,发现脂质体在抗癌、抗菌药物等的包裹及释放,在免疫和临床诊断等方面具有广泛的 应用价值。与传统的多柔比星相比,PEG化多柔比星脂质体具有作用时间长、心脏毒性低和肿瘤靶向性好等 特征。不仅对淋巴瘤、卡波氏肉瘤等多种肿瘤的疗效令人满意,同时能有效改善上述相关不良反应,显著降 低心脏毒性,提高多柔比星治疗指数。 (2)基本特点和主要技术门槛 医药行业具有弱周期性、高投入、高风险、高技术壁垒、严监管等特点。随着我国经济持续增长,人民 生活水平不断提高,人口老龄化问题日益突出,医疗保健需求不断增长,加上医疗卫生体制改革不断深化, 医药行业近年来取得了快速发展。随着行业监管的加强、创新科技的应用引导医药行业持续规范健康发展, 在一定程度上提高了医药行业的准入门槛,促使医药企业在合规性和质量方面达到更高标准,推动医药行业 重构竞争格局,促进有序竞争和优胜劣汰。与此同时,国内医药产业发展环境和竞争形势依然错综复杂,医 药研发、医疗保障等政策面临重大调整,药品集中采购步入常态化、制度化,生物医药行业同质化竞争严重 ,研发、人力、生产等各项成本快速上涨,整个医药行业发展也面临着巨大的挑战,根据IQVIA数据,预计2 023年至2027年,全球医药市场将以3-6%的年复合增长率增长,市场总规模可达到约1.9万亿美元。随着近年 来中国经济稳速发展、国家医保投入不断加大以及居民健康意识日益提高,中国医药市场规模亦在持续增长 。根据弗若斯特沙利文报告,2016年至2020年中国医药市场整体复合年增长率达到3.70%,2020年中国医药 市场总规模已达2214亿美元,预计至2025年将达到3498亿美元,2030年或可达到4574亿美元。 2、公司所处的行业地位分析及其变化情况 1)光动力技术 现代光动力疗法是从1900年德国学者Raab首次发现光和光敏剂的结合能够产生细胞毒性效应开始,20世 纪七十年代这项技术被逐渐应用到临床。1993年,加拿大卫生部批准了世界上首个光敏药物photofinII用于 膀胱癌的治疗,光动力治疗开始得到全球科学家的广泛关注,并有多个光敏药物陆续获准上市。中国在八十 年代初开始光敏药物的研究,并将光动力治疗的临床应用从恶性肿瘤治疗扩展至多种良性疾病,目前已成为 全球光动力药物研发领域最活跃的地区之一。 近年来光动力疗法由于光敏物质、光源及导光系统的发展和进步,以及毒副作用小和对器官功能的保护 作用的特性,光动力疗法已经逐步成为肿瘤及多种良性病变的重要治疗手段之一,在体表及腔道浅表增生性 病变的治疗上具有独特的临床优势。 公司作为近年来光动力疗法发展的先驱,是世界范围内光动力技术的代表企业之一。公司目前拥有包括 盐酸氨酮戊酸、海姆泊芬、多替泊芬等成熟的光敏化合物,其中艾拉(盐酸氨酮戊酸散)、复美达(注射用 海姆泊芬)已于中国上市,且有多个重点项目在研中,根据公开资料显示,公司是目前全球光动力药物产品 线最多的公司,亦是全球光动力产品销售额最高的公司。 截至报告期末,国内已上市的光动力药物为血卟啉、盐酸氨酮戊酸、维替泊芬、海姆泊芬四个品种。本 公司上市产品覆盖其中两个品种。基于不同的适应症及治疗侧重,公司的产品尚未与其他光动力产品产生直 接竞争。 2)纳米药物生产技术 多柔比星(Doxorubicin)是一种广谱抗肿瘤药物,在临床上用于治疗大多数恶性肿瘤,包括急性白血病 、骨肉瘤、肝癌、胃癌等。但多柔比星具有较强的毒副作用,包括心脏毒性、肝脏毒性、骨髓抑制等。1995 年首个抗癌类纳米制剂Doxil(多柔比星脂质体)获FDA批准上市用于治疗HIV相关的卡波西氏肉瘤,后又被 许可用于治疗卵巢癌和多发性骨髓瘤。与普通制剂相比,PEG化的多柔比星脂质体可通过逃避网状内皮系统 吞噬、增加药物渗透效率、延长循环滞留时间以及特定的肿瘤靶向作用等多种方式,达到药物定位释放,与 传统的多柔比星相比,PEG化多柔比星脂质体具有作用时间长、心脏毒性低和肿瘤靶向性好等特征。不仅对 淋巴瘤、卡波氏肉瘤、多发性骨髓瘤、妇科肿瘤、乳腺癌等多种肿瘤的疗效令人满意,同时能有效改善相关 不良反应,显著降低心脏毒性,提高多柔比星治疗指数。目前该药物已被《美国国家综合癌症网络(NCCN)指 南》推荐用于一线治疗淋巴瘤、多发性骨髓瘤、卵巢癌等,二线治疗乳腺癌、骨与软组织肉瘤、病程有进展 的艾滋病相关的卡波氏肉瘤等多种癌症。公司于2009年实现了多柔比星脂质体的国内首仿,并成功上市销售 。 3、报告期内新技术、新产业、新业态、新模式的发展情况和未来发展趋势 我国生物医药行业除了技术革新带来的行业发展,产业政策及行业体制改革对行业的发展也产生了深远 的影响。 1)人口老龄化使得药品需求不断增加 随着我国人口老龄化以及居民卫生保健意识的不断增强,我国医药制造行业持续快速发展。 根据国家统计局1数据,我国人口老龄化趋势明显并呈加速趋势,2020年至2024年期间,我国65岁及以 上人口数量从1.9亿增加至2.2亿,占人口比重从13.50%上升至15.64%。由于老年人群体较其他人群抵抗力较 低,兼患多种疾病,对于药品的需求相对更高。人口老龄化的日趋严重将直接导致我国药品需求的大幅提升 。 2)居民收入和医疗支付能力逐渐提升 我国经济保持较快增长,居民医疗支付能力提升,人均可支配收入及医疗开支增加。根据国家统计局数 据1,2023年全国卫生总费用达人民币90575.81亿元,占国内生产总值6.71%,人均卫生费用为人民币6425元 ,比上年增加人民币381元。随着我国居民医疗卫生支付能力的上升,药品消费能力也有望得到进一步提高 。此外,随着国家不断加大医疗卫生的投入,扩大医保目录覆盖范围,生物医药产品的消费能力也将不断提 升。 3)产业政策情况 国家药监局药品审评中心于2023年3月发布《单臂临床试验用于支持抗肿瘤药上市申请的适用性技术指 导原则》,旨在阐明当前对单臂临床试验用于支持抗肿瘤药上市申请的适用性的科学认识,指导企业在完成 早期研究后,更好地评估是否适合开展单臂临床试验作为关键临床研究,从而为满足相关条件的抗肿瘤药物 的加速上市提供通道,以加快解决相关患者未满足的临床需求。 为适应高质量发展新阶段面临的新要求,国家卫健委等6部门联合印发《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2023年 下半年重点工作任务》,明确了促进优质医疗资源扩容和区域均衡布局、促进多层次医疗保障有序衔接、推 进医药领域改革和创新发展等六项重点任务,重点强调要推进医药领域改革和创新发展,支持药品研发创新 ,常态化开展药品和医用耗材集中带量采购,加强药品供应保障和质量监管。《任务》的出台明确了2023年 下半年深化医改的重点任务和工作安排,将进一步促进医保、医疗、医药协同发展和治理,推进我国医药卫 生事业高质量发展。 报告期内,公司未涉足新产业、新业态及新模式。 (四)核心技术与研发进展 1、核心技术及其先进性以及报告期内的变化情况 自成立以来,公司的研发理念始终坚持在明确临床缺失和不满意的前提下,以能否体现出独特的临床治 疗效果作为新药研发立项及评价的决定性因素。此外,公司亦会选择有技术壁垒的已上市产品进行产业化开 发,在满足临床需求的前提下,达到差异化的竞争,有效利用研发资源和产能,实现经济效益的最大化。 在上述研发理念的支持下,公司形成了基因工程技术平台、光动力技术平台、纳米技术平台和口服固体 制剂技术平台。并向光动力药物和抗体偶联药物两个技术领域战略性聚焦,形成具有竞争优势的研发特色。 公司的核心技术均为自主研发取得。 1)光动力技术平台 光动力疗法的科学探索始于二十世纪初,上世纪七十年代末开始真正应用于人体临床,首个光敏药物于 1993年批准上市。基于光动力治疗在无法治疗或干预的一些癌前病变及非肿瘤疾病中的独特治疗学价值,且 在国际上尚无科学标准的前提下,公司于1999年前瞻性构建了光动力技术平台。 公司光动力技术处于世界领先水平,公司多年来持续拓展基于光动力技术平台的药物研发,光动力药物 也是公司的重要产品群之一。公司光动力药物主要为治疗尖锐湿疣的艾拉和治疗鲜红斑痣的复美达,在研项 目主要为海姆泊芬美国II期临床试验和盐酸氨酮戊酸适应症扩展项目等。 公司在国际上率先将艾拉治疗尖锐湿疣适应症推向临床研究,成功于2007年取得注册批件并实现产业化 ,为传统的尖锐湿疣治疗领域提供了全新的治疗手段,填补了尖锐湿疣的临床治疗缺失。公司的艾拉光动力 治疗方案自2013年起被收入人民卫生出版社《皮肤性病学》教科书中,并在该教科书最新的第九版中新增了 盐酸氨酮戊酸结合光动力于痤疮治疗中的应用。艾拉光动力治疗方案亦被收入中华医学会发布的《尖锐湿疣 诊疗指南(2021)》和《尖锐湿疣治疗专家共识(2017)》中。 治疗鲜红斑痣的复美达是公司光动力技术平台另一款重要产品,其于2012年获得国家化学药第1.1类新 药证书,2016年获得注册批件,2017年实现产业化。复美达是ICH监管机构成员范围内唯一被批准用于治疗 鲜红斑痣的药物,是集新作用机理、新化合物和新适应症一体的新药。 基于其明显的技术优势、临床优势,复美达的产业化为鲜红斑痣的治疗提供了新的解决方案。海姆泊芬 光动力用于治疗鲜红斑痣亦被收入人民卫生出版社《皮肤性病学》(第九版)教科书中。 未来公司将继续发挥光动力药物已体现出的一药多适应症及临床治疗新“手术刀”等特点,根据光动力 药物的治疗机制,进行宫颈癌前病变、痤疮、光化角化病等多项适应症的拓展研究。此外,公司也正在进一 步研究光动力治疗的分子机理和作用机制,寻找新的光敏剂以提高疗效和克服缺陷,同时也在探索不同波长 光的穿透力与肿瘤治疗的关系等基础研究。与此同时,公司亦计划对已上市的药物开展国际化注册,为公司 的国际化发展奠定基础。截至报告期末,国内已上市的光动力药物为血卟啉、盐酸氨酮戊酸、维替泊芬、海 姆泊芬四个品种。本公司上市产品覆盖其中两个品种。基于不同的适应症及侧重,本集团产品尚未与其他光 动力产品产生直接竞争。 2)基因工程技术平台 公司自成立之初便立足于基因工程技术,针对严重未满足的临床需求,相继开发了细胞因子类、融合蛋 白类、单克隆抗体、抗体偶联药物类产品,并组建了相关的技术平台。公司早年即实现了多项基因工程技术 的转让,为公司早期的经营发展贡献收入。随着公司规模不断扩大,基因工程技术药物的产业化具有了可行 性基础。未来公司将加强基因工程技术平台项目的临床研究及注册,争取早日实现基因药物的产业化。 抗体偶联药物(ADC)是本公司基因工程技术平台的重要研发方向和商业化选择,ADC药物因兼具小分子 药物的强大杀伤力和单克隆抗体的靶向性,在过去十年间一跃成为肿瘤靶向治疗的研究和开发热点。 3)纳米技术平台 纳米制剂不仅能提高药物的水溶性和生物利用度,还能利用其EPR效应靶向输送抗肿瘤药物,达到增效 降毒的效果。公司在国内脂质体药物仅有基础研究而未有产业化应用的背景下开启了脂质体药物的研发,逐 步建立了纳米技术平台。在该技术平台下,公司治疗肿瘤的里葆多于二零零九年八月上市销售。 4)口服固体制剂技术平台 虽然公司经过多年的研发成功实现了数款药品的产业化,但依然存在产业化项目周期较长、空窗期较多 的问题。近年来,基于公司长期发展的战略考虑,公司建立了口服固体制剂技术平台,并正在开发多个具有 独特

www.chaguwang.cn & ddx.gubit.cn 查股网提供数据 商务合作广告联系 QQ:76787148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