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营分析☆ ◇688510 航亚科技 更新日期:2025-04-04◇ 通达信沪深京F10
★本栏包括【1.主营业务】【2.主营构成分析】【3.前5名客户营业收入表】【4.前5名供应商采购表】
【5.经营情况评述】
【1.主营业务】
航空发动机关键零部件及医疗骨科植入锻件的研发、生产及销售。
【2.主营构成分析】
截止日期:2024-12-31
项目名 营业收入(元) 收入比例(%) 营业利润(元) 利润比例(%) 毛利率(%)
─────────────────────────────────────────────────
航空(行业) 6.46亿 91.86 2.46亿 90.91 38.13
医疗(行业) 4781.27万 6.80 1762.34万 6.50 36.86
其他业务(行业) 941.73万 1.34 701.89万 2.59 74.53
─────────────────────────────────────────────────
航空产品(产品) 6.46亿 91.86 2.46亿 90.91 38.13
医疗产品(产品) 4781.27万 6.80 1762.34万 6.50 36.86
其他业务(产品) 941.73万 1.34 701.89万 2.59 74.53
─────────────────────────────────────────────────
国际业务(地区) 3.76亿 53.54 1.48亿 54.54 39.26
国内业务(地区) 3.17亿 45.12 1.16亿 42.87 36.61
其他业务(地区) 941.73万 1.34 701.89万 2.59 74.53
─────────────────────────────────────────────────
直销模式(销售模式) 6.94亿 98.66 2.64亿 97.41 38.04
其他业务(销售模式) 941.73万 1.34 701.89万 2.59 74.53
─────────────────────────────────────────────────
截止日期:2024-06-30
项目名 营业收入(元) 收入比例(%) 营业利润(元) 利润比例(%) 毛利率(%)
─────────────────────────────────────────────────
航空产品(产品) 3.12亿 91.98 1.33亿 91.74 42.57
医疗产品(产品) 2367.13万 6.97 882.28万 6.09 37.27
其他业务收入(产品) 355.31万 1.05 315.26万 2.18 88.73
─────────────────────────────────────────────────
国际业务(地区) 1.94亿 57.04 8361.75万 57.69 43.17
国内业务(地区) 1.46亿 42.96 6132.75万 42.31 42.03
─────────────────────────────────────────────────
直销(销售模式) 3.40亿 100.00 1.45亿 100.00 42.68
─────────────────────────────────────────────────
截止日期:2023-12-31
项目名 营业收入(元) 收入比例(%) 营业利润(元) 利润比例(%) 毛利率(%)
─────────────────────────────────────────────────
航空(行业) 4.84亿 89.13 1.73亿 88.23 35.62
医疗(行业) 5405.50万 9.95 1879.14万 9.61 34.76
其他业务(行业) 501.16万 0.92 422.42万 2.16 84.29
─────────────────────────────────────────────────
航空产品(产品) 4.84亿 89.13 1.73亿 88.23 35.62
医疗产品(产品) 5405.50万 9.95 1879.14万 9.61 34.76
其他业务(产品) 501.16万 0.92 422.42万 2.16 84.29
─────────────────────────────────────────────────
国际业务(地区) 2.79亿 51.29 1.15亿 58.80 41.25
国内业务(地区) 2.60亿 47.78 7636.10万 39.04 29.40
其他业务(地区) 501.16万 0.92 422.42万 2.16 84.29
─────────────────────────────────────────────────
直销模式(销售模式) 5.38亿 99.08 1.91亿 97.84 35.54
其他业务(销售模式) 501.16万 0.92 422.42万 2.16 84.29
─────────────────────────────────────────────────
截止日期:2023-06-30
项目名 营业收入(元) 收入比例(%) 营业利润(元) 利润比例(%) 毛利率(%)
─────────────────────────────────────────────────
航空产品(产品) 2.26亿 88.42 --- --- ---
医疗产品(产品) 2757.29万 10.79 --- --- ---
其他(补充)(产品) 202.76万 0.79 --- --- ---
─────────────────────────────────────────────────
国内业务(地区) 1.31亿 51.36 --- --- ---
国际业务(地区) 1.22亿 47.84 --- --- ---
其他(补充)(地区) 202.76万 0.79 --- --- ---
─────────────────────────────────────────────────
直销(销售模式) 2.54亿 99.21 8036.11万 97.54 31.68
─────────────────────────────────────────────────
【3.前5名客户营业收入表】
截止日期:2024-12-31
前5大客户共销售6.07亿元,占营业收入的87.51%
┌───────────────────────┬───────────┬───────────┐
│客户名称 │ 营收额(万元)│ 占比(%)│
├───────────────────────┼───────────┼───────────┤
│客户1 │ 27736.00│ 39.98│
│客户2 │ 24033.00│ 34.64│
│客户3 │ 5609.00│ 8.08│
│客户4 │ 2047.00│ 2.95│
│客户5 │ 1288.00│ 1.86│
│合计 │ 60713.00│ 87.51│
└───────────────────────┴───────────┴───────────┘
【4.前5名供应商采购表】
截止日期:2024-12-31
前5大供应商共采购1.20亿元,占总采购额的34.56%
┌───────────────────────┬───────────┬───────────┐
│供应商名称 │ 采购额(万元)│ 占比(%)│
├───────────────────────┼───────────┼───────────┤
│供应商1 │ 5380.00│ 15.48│
│供应商2 │ 1767.00│ 5.09│
│供应商3 │ 1639.00│ 4.72│
│供应商4 │ 1631.00│ 4.69│
│供应商5 │ 1593.00│ 4.58│
│合计 │ 12010.00│ 34.56│
└───────────────────────┴───────────┴───────────┘
【5.经营情况评述】
截止日期:2024-12-31
●发展回顾:
一、经营情况讨论与分析
2024年,公司总体经营状况继续呈现良好发展态势,营业收入及净利润显著增长,续创历史新高。全年
实现营业收入70,323.75万元,较上年同期增加29.39%;实现归属于母公司所有者的净利润12,652.53万元,
同比增长40.27%;剔除股份支付费用影响后,本报告期实现归属于母公司所有者的净利润13,895.21万元,
同比增长54.05%。
(一)业务综述
1、报告期内,国际发动机零部件业务收入继续较快增长,新产品量产爬坡阶段进展顺利。
2024年,国际发动机零部件业务收入36,727.83万元,同比增长36.04%,占公司总收入的52.23%(2023
年为49.67%),国外客户比较旺盛的需求推动了收入增长。
过去三年(2022-2024年),两家主要商用飞机公司的储备订单合计数量呈现上升趋势,而2024年波音
、空客的交付量仅为各自历史峰值的43%和89%,新订单交付周期已排至2030年后(信息来源于其年度报告和
季度报告),这反映了全球航空供应链存在瓶颈,难以有效满足需求。
2024年6月24日,空客下调全年商用飞机交付目标至770架(原计划800架,最终交付766架),空客表示
飞机发动机、起落架及机舱组件等方面面临供应困难,预计供应链的问题还会持续几年时间(信息来源于空
客官网)。
法国赛峰一再下调2024年Leap发动机的出货量,也反映他们面临的困难,供应链表现得脆弱不稳定。为
了应对这些困难,法国赛峰在比利时新建了一座压气机叶片工厂(预计今年投入运营,信息来源于赛峰官网
),今明两年会陆续释放产能。
综上,供应难以有效满足需求或会困扰国际航空产业较长时间;加之特朗普上台以来,国际形势风云突
变,全球范围的军备竞赛很可能加剧,本已脆弱不稳定的航空产业供应链会更加不堪重负,国内航发供应链
配套企业有望获得更多的业务发展机遇。因此,公司会努力把握利用好这样的发展机遇,同时因目前供应链
的脆弱不稳定,需要面对可能难以避免的短期需求波动。
公司自2016年开始向赛峰批量供应压气机叶片,质量、及时性等交付方面的表现获得客户认可,供应份
额一再提高(目前至2030年的长协约定不低于50%)。报告期内,航亚与赛峰的合作持续扩展,新导入的叶
片项目研发进展顺利,未来努力在航空发动机机匣和环形件业务上开展新的合作。
报告期内,RR压气机叶片项目经过多年的研发验证,已经开始批量供货,预计2025年供货量会进一步增
长;GE压气机叶片项目合作持续稳定。
2、报告期内,国内发动机零部件业务稳健增长,同比增长29.97%,其中国内压气机叶片业务继续保持
较快增长,同比增长62.77%。
随着计划取得适航许可的时间节点的临近,国产航空发动机CJ1000的研发验证工作提速,今明两年投入
台套数显著增加;因国际形势变化,防务方面的投入建设亦是势所必然,未来业务机会日渐增多,加之公司
对精密机加业务的培育不断取得进步,国内发动机四大类零部件业务受益于内外部的变化有望迎来较快增长
阶段。
报告期内,公司燃机业务取得了一定进展,向燃机客户供应压气机叶片、压气机盘、涡轮盘等关键零部
件,并在2024年获得国内某知名燃机客户的“金牌供应商”称号。2024年,公司控股子公司贵州航亚产能爬
坡较为顺利,收入规模较2023年显著增长,预计贵州航亚交付能力将进一步提升。
3、报告期内,受集采影响部分跨国企业调整业务政策,公司医疗骨科关节业务总收入同比下降了11.55
%;出口业务取得新进展,国际业务收入同比增长4.69%。
随着国内骨科关节集采逐步落地,国内医疗骨科市场需求正在逐渐好转,公司部分头部客户如大博医疗
、威高骨科2024年的经营情况显著改善(大博医疗业绩预告去年利润同比增长约500%,尤其显著);同时,
公司持续跟踪海外骨科关节客户的需求,出口业务逐渐进入收获期,预计今年医疗骨科业务会止跌回升,为
公司业务总收入的增长做出贡献。
(二)科创进展
报告期内,公司加快推进新产品的工艺研发试制验证工作。各研发项目进展顺利,主要项目如GE9X的大
多数件号的首批样品已提交给客户测试验证;RR的Trent1000系列叶片已完成多件号的首件包认证,技术能
力、响应速度等合作表现获得认可,又获得了新的项目合作机会;年内公司成功完成燃机客户的叶片及盘类
件的研制订单,为赢得后续批产业务奠定基础。
报告期内,募投项目-研发中心项目完成建设投入使用。该中心配备了摩擦焊、电子束焊及配套的X光射
线检测、大型表面处理线、荧光线等研发试验设施,具备了超大直径盘轴组件的焊接工艺技术研究验证条件
,为公司这方面业务的发展提供了坚实的技术条件保障。
报告期内,新增申请专利18个,其中发明专利7个;授权专利8个,其中发明专利3个;截止年底,累计
申请专利168个,其中发明专利89个;累计授权专利97个,其中发明专利32个。
(三)产能进阶
报告期内,募投项目-航空发动机关键零部件产能扩大项目全面完成建设,高起点规划建成第二压气机
叶片专业化车间、整体叶盘/整流器专业化车间,优化了原有机匣、涡轮盘两大类零部件车间的布局,扩大
了相关品类零部件的产能,关键技术能力得到提升,为满足未来数年增长的市场需求奠定了可靠基础。
报告期内,公司增加投资提升产线的自动化、智能化水平,压气机叶片重点工序的自动化线基本建成投
入运行;压气机整体叶盘的柔性生产线已建成投入使用,自动化智能化水平的提高有利于公司进一步提升效
率降低成本增强竞争能力。
(四)数转智改
公司秉持创新驱动、科技赋能的理念,制定了分阶段推进的数字化转型战略规划,善用现代科技提升公
司核心竞争力。
在报告期内,公司充分借重咨询机构的专业能力与经验,深入梳理并优化核心业务流程,确定了与之高
度匹配的信息系统的业务架构。在此基础上,已初步完成PLM(产品生命周期管理系统)、ERP(企业资源计
划系统)和MES(制造执行系统)这三大核心信息化系统的升级工作。公司着力构建三大核心信息化系统间
的集成运作关系,致力于打破信息孤岛,达成实时数据共享。这一举措既显著提升了全价值链的数字化协同
能力,又为整体效益的提升注入了强大的驱动力,从而为公司的高质量发展筑牢根基。
展望未来,公司将继续深入推进数字化转型工作,积极探索人工智能、大数据等前沿技术在业务场景中
的运用,进一步优化生产流程,提高运营质量与效率,不断提高公司核心竞争力。
(五)管理挖潜
报告期内,公司通过优化绩效管理与激励机制、人才发展等手段,持续推动组织发展。持续优化绩效管
理体系与激励机制,实施面向核心团队及关键岗位人员的股权激励计划,在精益、营销等方面推出专项激励
方案,激励员工持续创造高绩效;优化人才发展体系,利用创新学习平台“擎智讲堂”,有效开展多层次、
多主题、多模式的培训学习活动,提升干部队伍领导力、各序列员工专业技能,为人力资源充电赋能满足公
司发展需要。
报告期内,公司系统推进精益管理,推行方针展开顶层策划,构建精益运营数据体系,建立作战指挥中
心,打造问题升级快反机制,显著提升管理效率;总结沉淀技术经验,制定精益研发标准手册,有效缩短研
发周期;建立并落实状态管理机制,实现成熟批产类产品合格率稳定上升、爬坡类产品合格率快速上升;系
统提升一线管理者素质,推进作业标准化,优化目视化管理,夯实精益执行层能力,达成生产周期缩短的目
标。2024年,公司全员申报精益项目,有目标、有措施地践行精益文化,今年,公司将进一步强化精益运营
职能,将系统搭建公司级精益统一评价体系,推动运营能力进阶。
2025年,公司将坚持专业化可持续发展战略,走质量效益型稳健发展之路。持续优化完善制度流程,吸
收掌握利用数字化、人工智能、自动化等先进科技为高端精密制造赋能;内部培养与外部引进并举打造优秀
人才队伍,狠抓管理苦练内功,推动组织发展以提高企业综合能力,更好地满足客户需求,使公司经营规模
、效益再上新台阶。
二、报告期内公司所从事的主要业务、经营模式、行业情况及研发情况说明
(一)主要业务、主要产品或服务情况
公司专注于航空发动机和燃气轮机关键零部件及医疗骨科植入锻件的研发、生产及销售,主要产品包括
压气机叶片、转动件及结构件(整体叶盘及整流器、机匣、涡轮盘及压气机盘等盘环件)、医疗骨科植入锻
件等高性能零部件。报告期内,公司主营业务没有发生重大变化。
1、航空发动机和燃气轮机领域
在航空发动机业务方面,公司已成为法国赛峰、中国航发、美国GE、英国RR等国内外主流航空发动机厂
商及国内发动机设计院所的供应商;在燃气轮机业务方面,已成为美国GE、中国航发燃机、龙江广瀚、管网
集团等国内外主流燃气轮机公司的供应商。
公司具备直接供货所需的资质,在“两机”产业链中属于成品零部件供应商,处于产业链的中游,直接
向航空发动机和燃气轮机整机制造商销售压气机叶片、转动件及结构件等关键零部件,上游包括原材料、铸
锻件及毛坯件以及辅助材料、加工设备供应商。
2、医疗骨科关节领域
公司医疗关节植入锻件是骨科人工关节的半成品工件,客户采购后进行一系列加工及人体植入适应性医
疗表面处理,最终形成能植入于人体的医疗骨科关节。由于医疗骨科植入锻件与航空发动机压气机叶片在材
料及锻造环节的生产设备、工艺流程上相近,因此,公司依托先进的航空锻造技术与工程实力进入医疗骨科
植入物锻件领域,主要产品包括人工髋关节-股骨柄、人工髋关节-髋臼杯、人工膝关节-胫骨托以及人工创
伤类-骨板等。
(二)主要经营模式
报告期内公司经营模式未发生重大变化。
1、销售模式
公司采用直销模式,按照客户需求进行产品工艺设计、特性验证和产品生产。公司需要通过航空及医疗
的质量体系认证,取得客户的供应商资质、特种工艺资质等认证后,才能正式向客户提供产品并批量供货。
2、采购模式
公司由采购部统一对外采购,主要包括:金属棒料、盘件及机匣毛坯件、成附件、工装、辅料以及工序
外协服务等。
对于金属棒料及毛坯件等主要原材料,客户(主要为赛峰、GE航空、罗罗等)进行“穿透管理”,即公
司需从客户认定的合格供应商处采购棒材原材料,相关供应商遍布亚洲、欧洲与美洲,公司按照“以产定购
”的原则,对质量、价格等因素综合比较后在相关客户的合格供应商名录中选择,具有自主性,不存在客户
指定单一供应商的情形。
对于委外协作服务,公司积极建立完善的配套供应链,将部分技术难度较低或出于成本效益考虑的少量
粗加工生产及不常用特种工艺生产环节(如等离子喷涂等工艺),委托给外部供应商完成。
3、生产模式
公司主要采取以销定产的生产模式。由制造部门根据市场部门的订单提出领料申请并组织生产。制造部
门根据工程技术部门所形成的工艺规程定岗、定机、定人进行生产。除公司自行生产外,基于产能、经济因
素等考虑,公司将部分粗铣、线切割等粗加工工序以及等离子喷涂等特种工艺采用工序外协模式生产。
4、研发模式
公司采取自主研发为主的研发模式。
(1)研发类型
公司的工程技术研发主要包括同步设计(CPD)和产品工艺设计两类。同步设计是围绕发动机整机设计
要求,从零部件的材料、工程制造技术、性能测试等方面进行同步研发,也是对零部件设计特性要求、工艺
的完整性、稳定性、可靠性以及成本进行验证的过程;产品工艺设计是围绕客户已成熟、已验证批产的产品
,由公司按照工程设计流程和工艺规范,对产品的设计特性进行工艺验证,是在成熟工程设计基础上对不同
零部件进行工艺验证并完成产业化的过程。
(2)研发流程
公司由技术中心负责科研项目的统一管理、由产品经理向技术中心提出立项申请、由科技委负责项目批
准。具体研发项目的实施则根据不同的项目类型开展,技术中心对科研项目进行定期检查。科研项目研发结
束后,项目负责人需及时完成《科研项目验收报告》,提交技术中心组织评审验收。产品的工艺研发,须严
格按照产品研发体系要求,开展产品策划、工艺试验、工艺评审、产品测试、首件鉴定、质量评审等相关工
作。产品工艺研发一般分为三个阶段,包括试制阶段、先锋批阶段与首件包认证阶段,并在批产后持续进行
工艺改进。其中,试制阶段针对关键工艺工序开展工艺试验并验证,解决设计符合性问题,并确保验证后零
件符合设计特性要求;先锋批阶段将通过对关键工序进行制程能力(CPK)评估,验证工艺稳定性和可靠性
,精准核算工艺成本;首件包阶段将由客户对产品进行符合性验证,对工艺及关键工序进行固化,以实现后
续产业化生产。
(三)所处行业情况
1、行业的发展阶段、基本特点、主要技术门槛
(1)航空发动机和燃气轮机零部件行业
①行业的发展阶段
a)国际航空发动机领域
2024年,全球航空市场需求持续恢复并保持增长趋势,其中亚太、中东等新兴市场的航空运输需求增长
迅速,带动了发动机市场的扩张。低成本航空公司和短途航线的快速增长,使得窄体机(如波音737MAX和空
客A320neo)成为市场主流,带动其配载的Leap等系列发动机的需求大幅增加,公司主打产品配载的Leap发
动机在单通道机型中的比例持续上升,并且随着C919订单量的增加,公司为Leap-1C的供货量也在增加。
在宽体机方面,历史上商用宽体发动机累计飞行小时数增速最快的GENX系列发动机(配载于波音787等
),成为GE航空航天史上销售速度最快的高推力发动机,目前已有超3000台发动机在役及储备订单,公司已
完成GENX发动机项目的研制,2024年年内已逐步量产;GE90发动机广泛应用于全球现役大型飞机上(如波音
777),公司已成功导入相关项目并已逐步量产;空客A350系列飞机的机队规模不断增长,并带来多台TRENT
XWB发动机交付量,公司在此机型上的压气机叶片项目研发提速,进入最后验证阶段,也即将进入量产。
国际商用航空发动机行业正处于技术革新和市场需求增长的关键阶段,但供给提升缓慢压力较大,主要
制造商均表示存在供应瓶颈,产能受全球供应链影响仍未完全恢复。这使得主要制造商加强对中国产业链的
培育和开发力度,将有利于公司进一步增强与客户的合作粘性。
b)国内航空发动机和燃气轮机领域
我国近年来颁布了一系列涉及航空发动机和燃气轮机等新兴产业发展、产业结构调整方面的政策法规,
对航空和燃气轮机工业的重视极大地刺激了行业的发展,两机专项、飞发分离、“双碳战略”(碳达峰、碳
中和)等为“两机”产业营造了良好的发展环境。我国航空装备产业发展目前已经形成了较为完整的产业链
体系,以中国商飞为代表的民机制造业处于快速发展阶段。C919大飞机已经进入高质量发展的战略机遇期,
配套的国产商用航空发动机研制也在不断加速,中国民航制造业将迎来自身发展的黄金时期。
从防务类航空发动机板块来看,需求主要来自于国防装备的生产研发及维护,不断变化的地缘政治竞争
以及发动机改装和更换计划是防务类航空发动机市场增长的主要驱动因素。随着新机型的持续研发、定型批
产和后续列装,进一步刺激对应发动机零部件需求,国产军用航空发动机及关键零部件未来市场空间广阔。
中国航发集团大力推进“小核心、大协作”的改革,对于有能力承接航空发动机零部件制造的协作企业来说
前景看好。
从燃气轮机领域来看,近年来,我国燃气轮机行业发展受到国家政策大力支持,装机规模增长迅速。国
家“十四五”规划强调,要进一步推进燃气轮机技术向高端化、专业化发展,推进燃气轮机国产化进程,目
前我国燃气轮机的国产化率还较低,随着国家“双碳战略”的实施,燃气轮机制造将迎来新的发展机遇期。
其中,中小型燃气轮机应用范围广,市场占有率高,是未来燃机发展的主要方向。据中国航空工业发展研究
中心预测,2030年前我国累计新增发电用燃气轮机中,中小型燃气轮机的数量占比约为75%;价值量占比约
为30%。
②基本特点
航空发动机和燃气轮机领域是典型的高技术、高壁垒、高投入、高风险且事关国家重大利益的产业,全
球市场形成寡头格局。在民用航空发动机领域,美国通用电气(GE)、普拉特·惠特尼(普惠)、英国罗尔
斯·罗伊斯(罗罗)、由GE和法国赛峰集团合资的CFM国际公司以及由普惠、MTU航空发动机和日本航空发动
机协会合资的国际航空发动机公司(IAE),占据着全球商用航空发动机约97%的市场,控制着商用飞机发动
机的核心技术。在军用航空发动机领域,目前世界上能够独立研制高性能军用航空发动机的国家只有美国、
俄罗斯、英国、法国、中国等少数几个国家。在燃气轮机领域,长期以来,中国燃气轮机市场基本被美、德
、日三国所垄断。
产业链主要由上游的原材料供应商、中游的零部件供应商、单元体供应商、下游的整机制造商构成,以
主机企业为牵引,在世界范围内形成了产业链的四级供应结构。行业逐渐形成寡头局势的同时,各家整机制
造商也形成了主承包商-供应商发展模式,整机制造商主要负责总体设计和细节设计,承担主要结构件和系
统级设计和制造工作,并负责最后的总装。供应商根据主制造商需要参与具体各个部件的生产制造中,零部
件生产制造在全球范围内转往亚太、南美等地区。主制造商通过合同约定以及考核的方式对供应商的进度、
质量、成本和交付进行严格管理。
经过近几十年的发展,国内已经形成了一条功能完备的航空发动机产业链。产业链主要环节包括:设计
研发、加工制造(原材料)、加工制造(零组件)、整机集成交付、运营维修。设计研发领域集中了大批研
究院所等优质资源;原材料领域,镍、钛、钢、铝四足鼎立;零部件与子系统,锻造、铸造各司其职、控制
系统自成一体;而整机集成交付,航发动力目前是唯一的龙头;运营维修则分别为军队和航空公司。
③主要技术门槛
行业先进装备制造的需求和发展,对零件及装备提出了一系列高性能要求——高性能制造。与传统制造
方法按精确设计的零件几何尺寸及公差要求制造出零件不同,高性能制造以保证零件或装备的性能要求为主
要目标,以高端性能的精准保证为核心,是面向性能的反求制造。高性能与几何精度、材料、结构、制造工
艺过程等诸多因素密切相关且呈复杂关系,涉及零件尺寸、表面完整性与其性能的关系建模、基于性能的制
造过程控制方法,以及面向极限精度制造的新工艺、新方法探索等诸多方面。航空发动机和燃气轮机作为典
型技术密集型产品,需要面临在高压高温、高负载以及高转速的极端特殊环境中长期反复工作,对其设计、
加工及制造能力都有极高要求。
公司采用国际上主流的精锻近净成形技术生产压气机叶片。通过精锻近净成形技术的深耕,突破了压气
机叶片精锻变形控制、前后缘尺寸控制、组织性能控制、表面完整性控制等关键技术。国内公司在叶片生产
上目前仍较多采用模锻+数控加工工艺。模锻作为典型的传统塑性成形技术,是压气机叶片工艺领域中较为
早期的技术,其锻造毛坯精度相对较低,需要通过大量后续数控加工才能使得工件符合设计要求,但大量的
机加工使得生产制造成本较高,同时会破坏金属流线及部件表面完整性,进而影响部件的应力性与使用寿命
。公司所采用的精锻工艺,是现代国际主流航空涡扇发动机和燃气轮机制造商普遍采用的压气机叶片制造工
艺,具有高稳定性、高可靠性及一致性好等优点,在材料成型、精密加工、工艺控制等关键领域具备工艺技
术优势。
公司制造的整体叶盘、盘轴类转动件及整流器、机匣为代表的结构件等,都是航空发动机中结构较为复
杂、需耐受苛刻工作环境的关键零部件,具有型面复杂程度高、测试难度高、耐受性要求高、生产过程管控
困难等特性,所采用的钛合金及高温合金属于难加工材料,并且需要采用摩擦焊接、电子束焊、喷涂、涂镀
、化学处理、无损检测等特种工艺。公司掌握了多种不同技术规范的钛合金、高温合金的热加工参数及性能
,掌握了不同材料规范在制造各类零部件的先进工程制造技术以及各类特种工艺。
(2)医疗骨科植入锻件行业
①行业的发展阶段
骨科关节植入物(人工关节)的作用是替代身体中已经受损或退化的关节,以恢复其正常功能。主要功
效包括:缓解疼痛、提高活动能力、改善生活质量、预防进一步损伤、延长生命。随着人口老龄化的加剧和
集采降低患者的开支,国产加速替代国际品牌产品,中国骨科人工关节行业已形成完整的产业链,骨科关节
植入物市场迅速发展,行业有着较大的升级空间和发展潜力。借助近年国家政策支持和国内市场扩容的机遇
,国内头部企业竞争优势持续提升,骨科材料行业加速向头部优势企业集中。预计到2030年,全球骨科植入
物市场将保持年均5%-7%的增长率,亚太、拉美和中东等新兴市场将成为未来增长的主要驱动力。
②基本特点
医疗骨科植入锻件的上游主要是原材料供应商、中游主要是植入件毛坯厂家,下游则是骨科植入件加工
及临床厂家。目前骨科行业正处于集采背景下的行业重塑期以及国产替代进口趋势增强的窗口期,行业呈现
两大特点,一是行业集中度提升,二是进口替代。
③主要技术门槛
医疗骨科关节植入物假体精密锻件是组成假体植入物髋关节与膝关节的重要主体结构组成部分。髋关节
植入件主体结构由髋关节的股骨柄和髋臼外杯组成,其精密锻件材料牌号一般是TC4、TC4ELI、Ti6Al4V、Ti
6Al4VELI的钛合金,也有高氮不锈钢和钴铬钼合金材料。在各种金属中,钛合金质地轻盈、机械性能良好,
力学性能比较接近人骨,与骨头和肌肉有良好的相容性。精密锻造的钛合金锻件,其表面流线接近于零件外
形分布并致密,具有非常好的抗疲劳性能。同时钛合金精密锻件在人体内很难被腐蚀,生物兼容性好,极少
与人体有排斥反应,对植入人体适应性较好。在膝关节植入物假体胫骨平台方面,目前钛合金胫骨平台较多
采用精密锻件,钴铬钼胫骨平台较多采用精密铸件,钴铬钼胫骨平台比重大、强度高、机械加工难度大。随
着近几年耐磨涂层技术发展,铸造钴铬钼胫骨平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