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营分析☆ ◇688549 中巨芯 更新日期:2025-05-01◇ 通达信沪深京F10
★本栏包括【1.主营业务】【2.主营构成分析】【3.前5名客户营业收入表】【4.前5名供应商采购表】
【5.经营情况评述】
【1.主营业务】
电子湿化学品、电子特种气体和前驱体材料的研发、生产和销售。
【2.主营构成分析】
截止日期:2024-12-31
项目名 营业收入(元) 收入比例(%) 营业利润(元) 利润比例(%) 毛利率(%)
─────────────────────────────────────────────────
集成电路(行业) 7.58亿 73.66 1.25亿 85.39 16.54
其他(行业) 1.21亿 11.79 1034.47万 7.04 8.52
显示面板(行业) 9279.61万 9.01 1510.31万 10.28 16.28
光伏(行业) 5697.79万 5.53 -399.77万 -2.72 -7.02
─────────────────────────────────────────────────
电子湿化学品(产品) 7.49亿 72.76 9025.95万 61.46 12.05
电子特种气体及前驱体(产品) 2.47亿 23.96 5104.94万 34.76 20.70
其他(产品) 3380.01万 3.28 554.11万 3.77 16.39
─────────────────────────────────────────────────
境内(地区) 9.39亿 91.25 1.37亿 93.58 14.63
境外(地区) 9008.39万 8.75 942.32万 6.42 10.46
─────────────────────────────────────────────────
直销(销售模式) 9.72亿 94.46 1.37亿 93.53 14.12
经销(销售模式) 5701.28万 5.54 949.51万 6.47 16.65
─────────────────────────────────────────────────
截止日期:2024-06-30
项目名 营业收入(元) 收入比例(%) 营业利润(元) 利润比例(%) 毛利率(%)
─────────────────────────────────────────────────
电子湿化学品(产品) 3.46亿 73.47 4303.46万 63.65 12.45
电子特种气体及前驱体(产品) 1.09亿 23.16 2349.60万 34.75 21.56
其他(产品) 1583.76万 3.37 108.35万 1.60 6.84
─────────────────────────────────────────────────
境内(地区) 4.28亿 90.89 6256.19万 92.53 14.63
境外(地区) 4287.94万 9.11 505.22万 7.47 11.78
─────────────────────────────────────────────────
直销(销售模式) 4.47亿 94.96 6718.68万 99.37 15.04
经销(销售模式) 2373.83万 5.04 42.73万 0.63 1.80
─────────────────────────────────────────────────
截止日期:2023-12-31
项目名 营业收入(元) 收入比例(%) 营业利润(元) 利润比例(%) 毛利率(%)
─────────────────────────────────────────────────
集成电路(行业) 6.20亿 69.35 1.43亿 80.25 23.08
其他(行业) 1.05亿 11.75 1368.98万 7.68 13.03
光伏(行业) 9194.51万 10.28 499.39万 2.80 5.43
显示面板(行业) 7696.88万 8.61 1652.95万 9.27 21.48
─────────────────────────────────────────────────
电子湿化学品(产品) 6.50亿 72.66 1.24亿 69.49 19.08
电子特种气体及前驱体(产品) 1.72亿 19.20 4109.88万 23.05 23.95
其他(产品) 7283.96万 8.15 1331.70万 7.47 18.28
─────────────────────────────────────────────────
中国大陆(地区) 7.89亿 88.23 1.69亿 94.72 21.41
其他(地区) 1.05亿 11.77 941.68万 5.28 8.95
─────────────────────────────────────────────────
直销(销售模式) 8.69亿 97.17 1.74亿 97.49 20.01
经销(销售模式) 2525.61万 2.83 447.43万 2.51 17.72
─────────────────────────────────────────────────
截止日期:2022-12-31
项目名 营业收入(元) 收入比例(%) 营业利润(元) 利润比例(%) 毛利率(%)
─────────────────────────────────────────────────
电子湿化学品-电子级氢氟酸(产品) 3.04亿 38.10 6878.25万 39.74 22.59
电子湿化学品-电子级硝酸(产品) 1.04亿 12.96 2757.76万 15.93 26.63
电子湿化学品-电子级硫酸(产品) 1.03亿 12.92 313.91万 1.81 3.04
电子湿化学品-其他(产品) 8596.60万 10.76 1417.76万 8.19 16.49
电子特种气体-高纯氯化氢(产品) 7231.09万 9.05 2534.85万 14.64 35.05
其他业务-贸易收入(产品) 5444.04万 6.81 1218.39万 7.04 22.38
电子特种气体-高纯氯气(产品) 4020.47万 5.03 1680.84万 9.71 41.81
电子特种气体-高纯六氟化钨(产品) 2252.93万 2.82 503.09万 2.91 22.33
其他业务-副产销售(产品) 678.47万 0.85 117.97万 0.68 17.39
其他业务-材料销售(产品) 244.66万 0.31 199.06万 1.15 81.36
电子特种气体-其他气体(产品) 149.65万 0.19 -331.57万 -1.92 -221.56
其他业务-其他(产品) 125.58万 0.16 13.97万 0.08 11.12
前驱体材料(产品) 27.00万 0.03 4.87万 0.03 18.04
─────────────────────────────────────────────────
内销-华东(地区) 4.43亿 55.49 --- --- ---
内销-华中(地区) 9204.02万 11.52 --- --- ---
内销-华北(地区) 7419.42万 9.29 --- --- ---
外销-亚洲(地区) 7297.09万 9.13 --- --- ---
其他业务(地区) 6492.75万 8.13 1549.39万 8.95 23.86
内销-其他(地区) 4373.88万 5.47 --- --- ---
外销-其他(地区) 780.04万 0.98 --- --- ---
─────────────────────────────────────────────────
直销模式-非寄售模式-一般直销(销售 4.67亿 58.46 --- --- ---
模式)
直销模式-寄售模式(销售模式) 1.26亿 15.73 --- --- ---
直销模式-非寄售模式-代理模式(销售 1.03亿 12.84 --- --- ---
模式)
其他业务(销售模式) 6492.75万 8.13 1549.39万 8.95 23.86
经销模式(销售模式) 3871.54万 4.85 --- --- ---
─────────────────────────────────────────────────
【3.前5名客户营业收入表】
截止日期:2024-12-31
前5大客户共销售4.32亿元,占营业收入的41.93%
┌───────────────────────┬───────────┬───────────┐
│客户名称 │ 营收额(万元)│ 占比(%)│
├───────────────────────┼───────────┼───────────┤
│客户1 │ 12512.39│ 12.15│
│客户2 │ 12245.94│ 11.89│
│客户3 │ 7306.49│ 7.10│
│客户4 │ 5928.03│ 5.76│
│客户5 │ 5177.66│ 5.03│
│合计 │ 43170.50│ 41.93│
└───────────────────────┴───────────┴───────────┘
【4.前5名供应商采购表】
截止日期:2024-12-31
前5大供应商共采购2.82亿元,占总采购额的41.07%
┌───────────────────────┬───────────┬───────────┐
│供应商名称 │ 采购额(万元)│ 占比(%)│
├───────────────────────┼───────────┼───────────┤
│供应商1 │ 10953.63│ 15.95│
│供应商2 │ 7457.17│ 10.86│
│供应商3 │ 3685.91│ 5.37│
│供应商4 │ 3139.10│ 4.57│
│供应商5 │ 2972.13│ 4.33│
│合计 │ 28207.94│ 41.07│
└───────────────────────┴───────────┴───────────┘
【5.经营情况评述】
截止日期:2024-12-31
●发展回顾:
一、经营情况讨论与分析
2024年,伴随集成电路国产化进程加快,国内电子湿化学品市场规模快速扩大,市场竞争愈发激烈。面
对地缘政治对半导体行业的冲击,价格压力不断加大及客户需求多元化带来的产品升级压力等挑战,公司在
“提高品质、成本、服务竞争力,升级运营水平;推进文化、战略、执行一体化,迈向科学管理”的工作思
想指导下,上下同心,对内积极推进组织变革落地,开展文化、战略建设,提升内部治理水平;对外持续发
力市场攻坚,拓展国内外新客户,提高行业知名度。
(一)稳中求进,实现产销量稳步提升
报告期内,公司实现营业收入102950.45万元、利润总额1476.34万元。IC业务营业收入达75836.34万元
,较上年同比增长22.31%;非IC营业收入达27114.11万元,较上年同比增长1.04%。
境内业务营收达93942.06万元,较上年同比增长19.09%;境外营业收入9008.39万元,较上年同比下降1
4.37%。
产量方面,电子湿化学品板块系列产品累计生产117469.10吨,同比增长20.53%;电子特种气体及前驱
体板块系列产品累计生产2543.69吨,同比增长36.88%。
公司先后荣获江苏卓胜微电子股份有限公司最佳服务奖、格科微半导体(上海)有限公司可持续发展贡
献奖等荣誉。
(二)注重创新,加快培育未来增长点
报告期内,公司持续推进技术和产品研发,加大研发投入力度和强度,全年累计发生研发费用7314.17万
元。
前驱体材料方面,公司基于客户的需求,积极推进产品开发及优化工作。其中BDEAS、TSA等产品已完成
工艺优化;积极探索提纯技术,开展Hf等高K介电材料的前驱体材料的制备工作;加大新产品开发力度,顺
利完成了8个新产品的开发。
配方型产品研发方面,公司积极与客户交流,推进氧化硅缓冲刻蚀液、硅基及金属基刻蚀液、蚀刻后清
洗液、研磨后清洗液系列产品的定向开发,多个产品已完成与客户端的技术交流和配方优化。其中,H4、GC
PC-002等多个产品已送样至客户端测试。
围绕年度工作指导思想,重点推进提质扩能项目,助力公司运营水平升级。通过实施多项技术改造,大
幅提高了关键装置产能;建立从包材生命周期管理到多层级安全质量检查的一体化管理体系,建立插管回收
机制减少了材料浪费,全面提升了运营效率、质量和资源利用率。
(三)积极进取,持续开拓境内外市场
报告期内,公司加大力度,规划产业布局,使境内外市场进一步拓展。境内市场,电子级硫酸、电子级
硝酸、电子级盐酸等产品获得多家客户量供订单;实现了华中基地电子级硫酸、电子级氨水直供华中地区重
点客户。境外市场也取得突破,电子级氢氟酸、CHF3等多个产品获得台湾、韩国地区主要客户信赖,开始批
量供应。
报告期内,公司积极整合行业资源,推进产业并购,取得明显突破,公司重要参股子公司晶恒希道(上
海)科技有限公司成功收购HeraeusConamicUKLimited的100%股权交易完成收割,开始涉足高纯石英材料产
业领域,进一步增强了公司在半导体材料领域的发展和布局,在推动公司持续发展的同时,提高了公司整体
竞争优势。
(四)多管齐下,优化公司经营和发展
报告期内,公司着手打通文化、战略和执行之间的壁垒,重点开展了企业文化光合行动,基于中巨芯企
业文化理念形成《芯谱》并发布,拉开全面创建“靠谱文化”的序幕;“二五”战略的编制正式定稿;探索
实施纵向职能的整合及横向业务的集成,并开始配套流程、制度、机制的搭建,为公司“二五”战略规划的
落地提供坚实的组织保障。
公司持续加强数字化建设工作,继续优化生产系统,进一步强化各系统间的数据交互与协同,让生产流
程中的每一个环节、每一项数据都能实时共享、精准对接,让数据赋能经营业务决策及开展。
二、报告期内公司所从事的主要业务、经营模式、行业情况及研发情况说明
(一)主要业务、主要产品或服务情况
1、主要业务情况
公司自设立以来专注于半导体材料领域,当前主要从事电子湿化学品、电子特种气体和前驱体材料的研
发、生产和销售。公司的产品广泛应用于集成电路、显示面板以及光伏等领域的清洗、刻蚀、成膜等制造工
艺环节,是上述产业发展不可或缺的关键性材料。
(二)主要经营模式
1、盈利模式
报告期内,公司主要通过向下游集成电路、显示面板、光伏等领域的客户销售电子湿化学品和电子特种
气体实现营业收入及利润。公司已建立了独立完整的研发、采购、生产、质量检测和产品销售体系,拥有成
熟的盈利模式。公司目前主要采用“以销定产、订单驱动、合理库存”的生产经营模式,客户需求是公司生
产经营的核心,研发、生产、销售、采购均围绕其展开。
2、研发模式
公司始终围绕自身的核心技术,以自主研发为主、合作研发为辅,搭建了以集成电路市场应用为导向、
以产品创新及品质持续提升为驱动的研发模式。公司依托其“先进电子化学材料浙江省工程研究中心”开展
研发活动,其中以中巨芯研发中心为主进行新产品开发,不断丰富产品品类;以各子公司研发团队为主进行
工艺持续改进与优化,以适应集成电路先进制程对电子化学材料品质持续提升的需求。
报告期内,公司通过持续、高效的研究工作,在落实国家重大科技专项、客户需求、内部研发项目的同
时,实现了新产品的产业化,提升了产品的品质与技术水平,保证了公司研究成果与商业效益的相互转化。
公司制定了《项目管理办法》《研发过程管理办法》等制度,建立了研发管理内部控制流程,涵盖了公
司及子公司研发计划、研发立项、执行监控、验收等环节。公司产品研发及产业化的流程主要包括项目论证
、项目立项、项目实施、送样认证、成熟量产、持续改进等阶段。
3、采购模式
公司采购项目主要为产品生产、研发及项目建设过程所涉及的原料、机械设备、包装物等。
相关工作主要由采购部负责。采购部门根据日常生产经营和研发项目等需求实施采购计划,根据采购计
划向供应商下达订单。
报告期内,公司搭建了完整的采购体系,建立了标准化的采购制度,并实行了规范的采购控制程序。在
供应商的选择方面,公司采购部门按照既定的标准和流程对供应商进行筛选:供应商资格进行预审后,对其
生产条件、技术水平、质量保证能力、经营状况、供货能力、服务水平、准入类别等方面进行审核,经相关
部门评审并报子公司总经理批准后纳入合格供应商目录,并对目录中的供应商采用日常考核和年度评价相结
合的方式进行动态考评。
公司制定了《采购管理办法》《供应商管理办法》和《招标投标管理办法》《合同管理办法》等制度,
采购部通过组织比价、议价、谈判、招标方式选定供应商,签订合同。并协调合同履行,产品验收和入库,
货款结算及售后联络等。确保货源供给充足,产品质量合格,采购过程规范,采购结果满意。
4、生产模式
公司的生产组织主要按照“以销定产、订单驱动、合理库存”的原则,围绕客户需求开展。销售部门每
月汇总客户需求后,填写产品名称、规格、数量的清单,经营销中心负责人审核后,交由交付中心。交付中
心会根据营销中心提供的客户产品需求清单,结合仓库库存情况,以及车间产能情况等制定生产计划表组织
生产。
5、销售模式
公司主要采用直接面向客户的直销模式,少量通过经销商进行销售。直销模式进一步分为非寄售模式和
寄售模式,非寄售模式包括一般直销模式和代理模式,在该模式下,公司将客户所购买的产品交付至客户指
定地点,接收人签收货物后,视同公司已经完成交付,公司根据签收单据确认收入,其中代理模式下,公司
与代理商签订代理销售协议,由其负责向客户推广公司产品,公司根据销售量和实际交易价格向其按照合同
约定结算佣金。报告期内通过代理模式形成销售的客户主要包括SK海力士、台湾UMC等,同时SK海力士(无锡
)实现了氯气直销模式,实现代理和直销双重模式;寄售模式下,公司将货物发往客户的仓库,公司根据每
月客户对账系统中的寄售产品领用情况确认收入。公司的经销模式为买断式经销,在将货物交付给经销商时
确认控制权转移。公司在客户选择方面主要以集成电路、显示面板、光伏等领域的重点生产企业为主,并着
力开拓具有较好市场前景和盈利能力的新应用领域。
(三)所处行业情况
1、行业的发展阶段、基本特点、主要技术门槛
(1)公司所处行业发展阶段
公司处于电子信息与材料化工行业的交叉领域,属于典型的技术密集型行业,位于从基础化工材料到终
端电子产品生产的产业链重要中间环节,是电子信息产业自主安全发展的关键支撑,对国内产业结构升级、
国民经济发展具有重要意义,也是衡量一个国家科技进步的重要标志。公司产品主要包括电子湿化学品、电
子特种气体和前驱体材料等半导体材料,主要应用于集成电路和显示面板制造领域。根据中国证监会《上市
公司行业分类指引》(2012年修订),公司所处行业为“C39计算机、通信和其他电子设备制造业”;根据
国家统计局《战略性新兴产业分类(2018)》,公司产品属于“1新一代信息技术产业——1.2电子核心产业
——1.2.3高储能和关键电子材料制造(C3985电子专用材料制造)”;根据国家发改委《战略性新兴产业重
点产品和服务指导目录(2016版)》,公司产品属于“1新一代信息技术产业——1.3电子核心产业——1.3.
1集成电路——集成电路材料”。
①电子湿化学品行业情况
根据中国电子材料行业协会数据,2023年全球电子湿化学品市场规模(包括半导体、显示面板和光伏制
造三大应用领域)为684.02亿人民币,同比增长7%。在半导体制造领域,根据TECHCET统计,2023年,全球
电子湿化学品市场规模在50亿美元左右,同比下滑8.7%,其中,通用电子湿化学品市场规模约38亿美元,配
方型化学品市场规模约12亿美元。从长期来看,受益于半导体制造产能的增长和制造工艺的不断进步,全球
电子湿化学品市场将保持增长势头,2023-2027年年均复合增长率将达到6%。
近年来,我国电子湿化学品市场规模快速增长。根据中国电子材料行业协会数据,2023年,我国电子湿
化学品整体市场规模持续增长至225亿人民币,其中,半导体市场约72.8亿人民币,显示面板市场约69.2亿
人民币,光伏市场约83亿人民币,需求总计达367.29万吨。预计到2025年,我国湿电子化学品整体市场规模
将达到292.75亿人民币,需求总量将增加至582.04万吨。
电子湿化学品是超大规模集成电路、平板显示、太阳能电池等制作过程中不可缺少的关键性基础化工材
料之一,一般要求超净和高纯,对生产、包装、运输及使用环境的洁净度都有极高要求。总体来看,目前全
球电子湿化学品市场主要还是以欧美和日本企业为主,我国企业多年来不断积极研发,目前已取得一系列技
术性突破,国产化率不断提升。
②电子特种气体行业情况
根据TECHCET统计,在半导体制造领域,2023年,全球电子气体市场规模约60.1亿美元,同比下降约11.
5%,预计到2028年,市场规模将达到79.3亿美元。市场增长的主要驱动力来自于电子特种气体营收的增长,
电子特种气体市场占比超70%,沉积、清洗、刻蚀和掺杂是电子特气的主要应用领域。2023年,全球电子特
种气体市场规模43.7亿美元,未来几年预计将保持较快增长,先进逻辑芯片、高端存储芯片是电子特种气体
市场增长的主要驱动力。
随着国内半导体和显示面板产业的持续发展,我国电子特种气体市场增长速度高于全球增速。
据统计,2023年,中国电子特气市场规模为249亿元人民币,预计2025年有望突破300亿元人民币。在具
体的下游应用中,集成电路及器件占比44.2%、显示面板占比34.7%、太阳能及LED等占比21.1%。
电子特种气体是半导体晶圆制造材料中仅次于硅片的第二大细分材料市场,总体来看,目前主要由欧美
和日本企业主导,国产化率不高。近年来,在政策与市场力量的不断推动下,国产部分产品逐步打破全球寡
头垄断,自主可控背景下国产化有望加速。
③前驱体材料行业情况
前驱体材料是集成电路制造薄膜沉积工艺的核心材料。根据TECHCET统计,2023年全球前驱体市场规模
约14.7亿美元,同比下降7.1%,主要是受到半导体行业市场下行的影响。从长期来看,随着逻辑、存储芯片
技术的持续发展,制程节点不断缩小、器件结构不断升级、存储3D堆叠层数不断增加,ALD相关的前驱体材
料应用会越来越多,前驱体材料总体市场规模将保持快速增长。TECHCET预计,2023-2028年全球前驱体材料
市场规模年均复合增长率将达到9%。
(2)行业基本特点
半导体材料处于整个半导体产业链的上游环节,是半导体产业的基石,起到了关键的支撑作用,是推动
集成电路技术创新的引擎,素有“一代材料、一代技术、一代产业”的说法。半导体材料产业具有产业规模
大、细分行业多、技术门槛高、研发投入大、研发周期长、质量要求高、对环境洁净度要求苛刻、产品更新
换代快、产品附加值高等特点。
(3)主要技术门槛
电子化学材料行业属于典型的技术密集型行业,研发周期长、研发投入大。由于部分关键材料直接决定
了芯片性能和工艺发展方向,下游客户尤其是集成电路晶圆制造等半导体客户对产品品质、纯度、包装物、
可靠性有着非常高的技术要求。在产品正式放量使用之前,需要经过长周期、多轮次的测试,而且上量的过
程十分缓慢。与此同时,芯片产品更新换代速度快,电子化学材料生产企业需根据新产品的工艺特点和技术
同步发展,以适应其工艺不断迭代的需要。
2、公司所处的行业地位分析及其变化情况
(1)电子湿化学品方面
凭借丰富的产品组合和优良的产品品质,公司已成为国内规模化生产电子湿化学品的主要企业之一,在
国内率先具备为12英寸集成电路晶圆厂组合批量供应产品的能力,是国内少数能够稳定批量供应12英寸1Xnm
(10-20nm)制程集成电路制造用电子级氢氟酸,为12英寸先进制程稳定批量供应电子级硫酸,为逻辑芯片
、存储芯片制造稳定批量供应电子级硝酸的企业。公司的电子级氢氟酸、电子级硫酸、电子级硝酸等主要产
品均已达到12英寸集成电路制造用标准,产品等级均达到SEMIG5级,均为中国集成电路材料产业技术创新联
盟五星产品,产品质量达到国内同类先进水平,并在中芯国际、长江存储、华虹集团、SK海力士、华润微电
子、芯联集成等多家客户批量供货。公司的电子级氢氟酸被浙江省经济和信息化厅认定达到“技术水平国际
先进且打破国际垄断”,电子级硫酸、电子级硝酸、电子级氨水和缓冲氧化物刻蚀液等四个产品均被浙江省
经济和信息化厅认定达到“技术水平国内领先,打破国际垄断,实现重点领域降准替代且在知名用户应用”
。
(2)电子特种气体和前驱体材料方面
在电子特种气体方面,公司承担了多项国家科技部重点研发项目,目前已实现6N纯度高纯氯气、6N纯度
高纯氯化氢、4N5纯度六氟丁二烯、5N纯度三氟甲烷、5N纯度八氟环丁烷、4N纯度八氟环戊烯和5N5纯度高纯
六氟化钨量产,产品技术处于国内同类产品的领先水平,产品已在中芯国际、长江存储、华虹集团、华润微
电子、士兰微、厦门联芯、沪硅产业、河北普兴等多家客户通过认证并批量供货。公司高纯氯气、高纯氯化
氢被浙江省经济和信息化厅认定达到“技术水平国内领先,打破国际垄断,实现重点领域降准替代且在知名
用户应用”。
在前驱体材料方面,公司的HCDS、TDMAT产品实现量产销售,初步形成了集成电路制造用硅基、金属有
机前驱体的开发能力,同时可以为客户提供定制化开发的服务,是国内少数能够进入该领域并完成产品生产
的企业之一。
3、报告期内新技术、新产业、新业态、新模式的发展情况和未来发展趋势
报告期内,全球面临百年未有之大变局,一是国际地缘政治巨变,包括持续升温的中美科技竞争及最近
欧洲和中东局势的发展,加速了半导体供应链的区域化重组、体系重构;二是全球经贸格局秩序剧变,增高
的关税和其他贸易壁垒对半导体产业产生重大冲击,包括成本上升、供应链风险加剧以及市场割裂。然而在
时代发展的大背景下,人工智能、5G通信、云计算、边缘计算、自动驾驶、数据中心、物联网等都依赖于半
导体技术进步来实现其创新。技术迭代是推动半导体产业发展的引擎,半导体行业面临的挑战是如何继续提
升晶体管的性能和能效,这需要在晶体管结构和材料上进行创新,同时探索新的集成方案和系统级优化。根
据SEMI等预测,2025年预计全球半导体销售额将出现两位数的增长,在2030年达到1万亿美元。全球半导体
产业长期发展趋势将带动上游关键材料需求的增长,为公司未来业务增长提供了有力支撑。
(四)核心技术与研发进展
1、核心技术及其先进性以及报告期内的变化情况
在长期生产经验积累以及实践摸索的基础下,公司从关键生产工艺着手,在自主研发的基础上,通过引
进、消化吸收及再创新,逐步在电子湿化学品、电子特种气体、前驱体材料三大业务板块积累了多项成熟的
核心技术,主要包括产品制备技术、产品检验技术、包装物处理技术等电子化学材料的关键核心技术。
报告期内,中巨芯、凯圣氟化学、博瑞电子参与《先进制程超大规模集成电路用关键超高纯电子化学品
制造新技术》项目获得浙江省科学技术进步奖一等奖;报告期内,博瑞电子获得“国家级专精特新‘小巨人
’企业”的认定。
2、报告期内获得的研发成果
报告期内,公司依托浙江省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基于产业发展及下游客户的需求,围绕“新产品、新技
术和新应用”,持续研发投入并取得阶段成果。
在新产品研发方面,通过广泛、深入的客户需求对接,报告期内公司完成了CCTBA、BDEAS、DAPAS等产
品的技术指标提升和优化;先后完成了CpZr、CpHf、TDMASn等前驱体产品的技术开发及技术路线优化;先后
立项并推进蚀刻后清洗液及研磨后清洗液系列新产品的开发,其中羟胺系列产品完成部分送样测试。
在工艺提升和应用开发方面,通过实施生产工艺及材料的优化,实现超纯氨水生产工艺优化及品质提升
;通过提升金属除杂、颗粒去除、品质分析方法等关键技术,电子级硫酸、电子级硝酸、电子级盐酸、电子
级氨水等电子湿化学品品质持续提升中;通过对蚀刻液配方的设计、研发,对混配方式、温度、物料配比进
行优化,对颗粒去除、金属离子去除进行研究,复配型功能性电子化学品多款产品通过客户试用。
报告期内,公司新获授权发明专利3项。截至报告期末,公司累计获得专利68项,其中发明专利57项、
实用新型专利11项。
三、报告期内核心竞争力分析
(一)核心竞争力分析
1、技术创新优势
技术创新是公司保持竞争优势的关键因素。
首先,在研发投入方面,公司在研发方面持续投入,研发费用逐年增加。研发费用的持续投入为公司形
成体系化的技术升级能力和打造不断深化的技术创新优势提供了重要保障。
其次,在技术成果方面,持续的技术研发投入也为公司积累了大量技术成果。通过持续的自主研发,公
司已掌握产品制备技术、产品检验技术、包装物处理技术等电子化学材料的关键核心技术,截至2024年12月
31日,公司已获得68项国家专利授权,其中发明专利57项,实用新型专利11项。公司科技创新能力突出,除
承担3项国家级、10余项省市级重大科研项目外,公司技术及产品还获得中国化工学会科技进步奖一等奖、
中国集成电路创新联盟第四届“IC创新奖”—技术创新奖、浙江省科技进步奖一等奖、2021年度浙江省重点
首批次新材料、集成电路材料创新中巨芯科技股份有限公司2024年年度报告
26/273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