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营分析☆ ◇688610 埃科光电 更新日期:2025-09-13◇ 通达信沪深京F10
★本栏包括【1.主营业务】【2.主营构成分析】【3.前5名客户营业收入表】【4.前5名供应商采购表】
【5.经营情况评述】
【1.主营业务】
工业机器视觉成像部件产品设计、研发、生产和销售。
【2.主营构成分析】
截止日期:2025-06-30
项目名 营业收入(元) 收入比例(%) 营业利润(元) 利润比例(%) 毛利率(%)
─────────────────────────────────────────────────
工业相机:工业线扫描相机(产品) 9671.41万 46.70 4220.05万 49.51 43.63
工业相机:工业面扫描相机(产品) 5245.51万 25.33 1502.67万 17.63 28.65
图像采集卡(产品) 3693.69万 17.83 1830.29万 21.47 49.55
其他业务(产品) 1312.24万 6.34 471.82万 5.54 35.96
智能光学单元(产品) 787.78万 3.80 498.98万 5.85 63.34
─────────────────────────────────────────────────
境内(地区) 1.93亿 93.01 7987.10万 93.70 41.46
其他业务(地区) 1312.24万 6.34 471.82万 5.54 35.96
境外(地区) 134.77万 0.65 64.88万 0.76 48.14
─────────────────────────────────────────────────
直销(销售模式) 1.82亿 87.95 7674.85万 90.04 42.13
其他业务(销售模式) 1312.24万 6.34 471.82万 5.54 35.96
经销(销售模式) 1183.47万 5.71 377.14万 4.42 31.87
─────────────────────────────────────────────────
截止日期:2024-12-31
项目名 营业收入(元) 收入比例(%) 营业利润(元) 利润比例(%) 毛利率(%)
─────────────────────────────────────────────────
电子制造(行业) 9160.75万 36.90 4483.95万 44.81 48.95
其他(行业) 7062.75万 28.45 2810.07万 28.08 39.79
新型显示(行业) 4579.82万 18.45 1366.49万 13.66 29.84
新能源(行业) 4022.71万 16.20 1345.32万 13.45 33.44
─────────────────────────────────────────────────
工业相机:工业线扫描相机(产品) 1.26亿 50.60 5474.77万 54.72 43.58
工业相机:工业面扫描相机(产品) 5706.99万 22.99 1543.00万 15.42 27.04
图像采集卡(产品) 4532.00万 18.26 2266.87万 22.66 50.02
其他业务(产品) 1838.25万 7.40 581.90万 5.82 31.66
智能光学单元(产品) 186.19万 0.75 139.28万 1.39 74.80
─────────────────────────────────────────────────
境内(地区) 2.27亿 91.48 9267.71万 92.62 40.81
其他业务(地区) 1838.25万 7.40 581.90万 5.82 31.66
境外(地区) 277.75万 1.12 156.21万 1.56 56.24
─────────────────────────────────────────────────
直销(销售模式) 2.17亿 87.28 8998.08万 89.93 41.53
其他业务(销售模式) 1838.25万 7.40 581.90万 5.82 31.66
经销(销售模式) 1319.92万 5.32 425.84万 4.26 32.26
─────────────────────────────────────────────────
截止日期:2024-06-30
项目名 营业收入(元) 收入比例(%) 营业利润(元) 利润比例(%) 毛利率(%)
─────────────────────────────────────────────────
工业相机:工业线扫描相机(产品) 6108.98万 48.49 2787.35万 53.58 45.63
工业相机:工业面扫描相机(产品) 3477.50万 27.60 938.42万 18.04 26.99
图像采集卡(产品) 2172.05万 17.24 1209.53万 23.25 55.69
其他业务(产品) 840.09万 6.67 266.97万 5.13 31.78
─────────────────────────────────────────────────
境内(地区) 1.16亿 91.97 4833.34万 92.91 41.71
其他业务(地区) 840.09万 6.67 266.97万 5.13 31.78
境外(地区) 171.41万 1.36 101.96万 1.96 59.48
─────────────────────────────────────────────────
直销(销售模式) 1.11亿 87.76 4689.39万 90.14 42.41
其他业务(销售模式) 840.09万 6.67 266.97万 5.13 31.78
经销(销售模式) 702.15万 5.57 245.91万 4.73 35.02
─────────────────────────────────────────────────
截止日期:2023-12-31
项目名 营业收入(元) 收入比例(%) 营业利润(元) 利润比例(%) 毛利率(%)
─────────────────────────────────────────────────
新能源(行业) 6879.97万 29.20 2360.66万 25.37 34.31
新型显示(行业) 5734.77万 24.34 1882.82万 20.23 32.83
电子(行业) 5477.97万 23.25 2677.94万 28.78 48.89
其他(行业) 5464.82万 23.20 2383.49万 25.62 43.62
─────────────────────────────────────────────────
工业相机:工业线扫描相机(产品) 1.14亿 48.35 4369.81万 46.96 38.37
工业相机:工业面扫描相机(产品) 6399.11万 27.16 2098.39万 22.55 32.79
图像采集卡(产品) 4376.16万 18.58 2311.30万 24.84 52.82
其他业务(产品) 1393.00万 5.91 525.43万 5.65 37.72
─────────────────────────────────────────────────
境内(地区) 2.19亿 92.82 8583.72万 92.25 39.25
其他业务(地区) 1393.00万 5.91 525.43万 5.65 37.72
境外(地区) 297.31万 1.26 195.77万 2.10 65.85
─────────────────────────────────────────────────
直销(销售模式) 2.04亿 86.40 8097.32万 87.02 39.78
经销(销售模式) 1811.29万 7.69 682.17万 7.33 37.66
其他业务(销售模式) 1393.00万 5.91 525.43万 5.65 37.72
─────────────────────────────────────────────────
【3.前5名客户营业收入表】
截止日期:2024-12-31
前5大客户共销售0.92亿元,占营业收入的37.23%
┌───────────────────────┬───────────┬───────────┐
│客户名称 │ 营收额(万元)│ 占比(%)│
├───────────────────────┼───────────┼───────────┤
│客户2 │ 4303.99│ 17.34│
│客户1 │ 2749.31│ 11.07│
│客户12 │ 974.45│ 3.93│
│客户13 │ 610.02│ 2.46│
│客户14 │ 602.09│ 2.43│
│合计 │ 9239.86│ 37.23│
└───────────────────────┴───────────┴───────────┘
【4.前5名供应商采购表】
截止日期:2024-12-31
前5大供应商共采购0.76亿元,占总采购额的60.11%
┌───────────────────────┬───────────┬───────────┐
│供应商名称 │ 采购额(万元)│ 占比(%)│
├───────────────────────┼───────────┼───────────┤
│供应商10 │ 2413.80│ 18.97│
│供应商1 │ 2214.84│ 17.41│
│供应商3 │ 1577.23│ 12.40│
│供应商4 │ 889.19│ 6.99│
│供应商5 │ 552.91│ 4.35│
│合计 │ 7647.97│ 60.11│
└───────────────────────┴───────────┴───────────┘
【5.经营情况评述】
截止日期:2025-06-30
●发展回顾:
一、报告期内公司所属行业及主营业务情况说明
(一)公司主要业务及产品情况
1、主要业务
公司作为高端制造装备核心部件产品提供商,长期致力于提供工业机器视觉成像核心部件,是我国工业
机器视觉行业国产替代的先锋企业。经过十余年的发展,凭借着高质量的产品、专业高效的技术服务、完善
的产品解决方案,公司产品已被批量应用于电子制造、新型显示、新能源、半导体、生物医药等行业,获得
包括鹏鼎控股、深南电路、京东方、维信诺、宁德时代、欣旺达等行业龙头终端用户高度认可。随着公司智
能光学单元产品线的不断丰富,公司已逐渐转型成为高端工业传感器提供商,致力于推动中国智能制造事业
的革新。
2、主要产品
公司的主要产品包括工业相机、图像采集卡、智能光学单元三大品类。
(1)工业相机
工业相机是机器视觉系统的核心部件,可以将收到的光信号转变成有序的电信号,再通过模数转换并送
到处理器以合成图像。相比于普通的民用相机而言,工业相机具备更好的图像质量、更高的工作稳定性、更
强的抗干扰能力以及更高效可靠的数据传输能力等特点。
①工业线扫描相机
工业线扫描相机以“线”为单位进行图像采集,主要应用于需要通过连续运动(移动)完成成像的场景
,如高密度PCB、玻璃基板、显示模组等的检测。被检测的物体通常匀速运动,利用一台或多台相机对其逐
行连续扫描,以实现对其整个表面图像的完整采集,在检测或测量幅宽比较宽、检测效率要求比较高的场景
中具备独特的优势。公司工业线扫描相机分辨率覆盖全面,最高行扫描速度已可达1MHz,能够适配不同场景
下的检测需求,已在工业制造、生物医药、轨道交通等多个行业中获得广泛应用。
②工业面扫描相机
工业面扫描相机以“面”为单位进行图像采集,其图像传感器是一个二维的阵列,单次拍照输出一幅二
维图像。由于工业面扫描相机一次性获取二维图像信息,不需要外部运动机构配合,系统相对简单,因此被
广泛的应用于在非流水线的工业场景中,用于采集目标物的形状、尺寸、面积等信息,执行定位、测量、检
测等诸多任务。目前,公司的工业面扫描相机共有三种类型,分别为大幅面扫描相机、中小幅面扫描相机和
高速面扫描相机,已在新型显示、电子制造等领域获得广泛应用。
③非可见光相机及多光谱相机
非可见光相机是指可以捕捉近红外、短波红外、近紫外和深紫外等非可见光波段光线的相机,以工业线
扫描相机或工业面扫描相机作为载体。红外相机利用其穿透深度较大的特点,更多的应用于物体内部状态的
检测;紫外相机常应用于半导体、生物荧光分析等领域。多光谱相机通过棱镜分光等色散技术,同时采集多
个光谱波段的图像数据,并进行图像融合,可涵盖紫外、可见光、红外等多种光谱信息,从而获取更丰富的
内外部特征进行分析,常用于医疗、农业等领域。
(2)图像采集卡
图像采集卡,是构建完整机器视觉系统的一个重要部件,其功能是建立计算机和前端相机的连接,管理
相机控制的信号,从相机中获取数据,并将其转换成计算机能处理的信息。目前,公司自主研发了基于PCIe
接口的CameraLink、CoaXPress和10GigEVision三大类图像采集卡,提供光/电数据接口,以应对大传输带宽
、长传输距离、强环境干扰的场景,可适配符合相关标准的主流工业相机,产品在国内市场具有明显优势。
(3)智能光学单元
①智能对焦系统
智能对焦系统采用线激光辅助主动对焦技术,通过采集对应样品表面反射的激光信号,主动感知物镜到
对焦样品表面的距离,并根据物镜的离焦状态实时确定并输出运动机构的控制信号,控制物镜运动到对焦位
置,保证成像系统始终采集到高对比度图片。该系统具有对焦范围大、对焦精度高、对焦速度快的优点,可
满足显示面板、半导体、PCB、生物医药等领域的亚微米级高精度检测需求。公司智能对焦系统性能参数已
达到国际主流厂商水平,在新型显示、半导体等领域实现推广应用。
②线光谱共焦传感器
相较于2D视觉检测技术,3D技术除了显示对象的二维平面信息外,还可以提供记录场景或对象的深度值
。光谱共聚焦是一种利用光学方法的非接触式三维测量技术,原理是光通过色散透镜汇聚于轴向的不同位置
,只有满足共焦条件的单色光可以被光谱仪探测到,从而推算出物体表面在轴向的距离,其精度最高可达50
纳米,易于实现高精3D数字化成像。公司推出的线光谱共焦传感器利用光谱共聚焦线扫描技术,实现超高速
、大测量范围的三维测量,技术达到国际领先水平。
③2.5D成像系统
2.5D成像系统结合了2D与3D检测优势,针对存在Z向小落差的特殊检测需求,在2D图像外,额外提供0.5
D的Z方向相对深度信息,用于识别及分辨凹凸、坑点、轻微划痕、异色、刀纹、脏污等瑕疵。公司2.5D成像
系统产品采用光度立体及相位偏折技术,获取物体不同方向和角度的照射图像;利用表面反射率变化原理,
可获取物体表面梯度,准确反映物体表面形貌、凹凸变化。该成像系统已在锂电池铝壳焊道检测、光伏精密
焊接等场景实现推广应用。
④毛刺检测单元
毛刺检测单元针对锂电池极片模切、分切工序中的边缘毛刺检测场景,基于公司在2D工业相机及智能对
焦技术上的积累,集成高精度光学设计、高速并行图像处理算法、实时对焦运动控制算法等核心技术,组成
了完整的光学系统,满足了毛刺检测场景高分辨率、大视场、大景深高速成像的要求。本单元可在120m/min
速度下稳定、清晰成像,并通过自身算法完成极片边缘毛刺全检,检测精度为7μm,兼具高速度、高精度优
势。
(二)主要经营模式
1、盈利模式
基于独特的机器视觉核心部件先进技术,公司为客户提供优质的机器视觉核心软硬件产品,即公司盈利
模式主要是通过向客户销售作为机器视觉核心部件的工业相机、图像采集卡及智能光学单元等软硬件产品获
得收入和利润。
2、采购模式
公司建立了较为完整的采购管理体系、供应商管理体系和基于不同产品需求的采购策略,确保了采购效
率和采购质量。
在采购模式方面,公司主要是结合销售预测和客户订单,通过“以产定采”的方式,对通用原材料和长
采购周期的原材料进行安全库存管理的方式,实现了快速生产与交付。主要分为原材料采购和外协加工两个
层面:图像传感器、处理器、其他电子元器件等,公司一般直接从供应商处进行原材料采购;机加件等非标
件,由公司提供图纸和技术参数给到供应商,供应商根据技术参数和产品图纸要求进行非标零部件的生产加
工后由公司进行采购。
3、生产模式
公司主要采取“以销定产”的生产模式,即以订单为导向,按照客户需求的产品规格、质量要求和交货
期来组织生产。同时,公司进行适度的“备货生产”,即根据历史订单数据、下游市场情况等信息进行销售
预测,在考虑上游供货周期的基础上,依据公司的生产能力及人力资源匹配情况,制定年度生产计划、月度
生产计划和三日滚动生产计划,通过提前排产快速响应市场需求。
4、销售模式
公司采用直销为主、经销为辅的销售模式。公司主要客户类型包括各类型装备制造商、机器视觉系统商
和经销商等,其中装备制造商、机器视觉系统商是公司目前主要的客户群体。公司建立了以总部——区域销
售中心为主线,市场拓展、产品销售、客户支持和销售管理四位一体的营销运行体系。公司始终坚持以客户
为中心的核心价值观,全方位、全流程以“交付无障碍、品质无异常、服务无差评”为服务宗旨,成就客户
以促发展,推动我国自动化行业往精细化、智能化方向持续发展。
报告期内,公司主要经营模式未发生重大变化。
(三)所属行业情况
1、行业的发展阶段、基本特点
公司自成立以来一直服务于工业机器视觉应用领域客户,是我国机器视觉领域自主创新的国产品牌企业
。机器视觉产业链中相关企业主要分为三类:上游的机器视觉部件及软件提供商、中游的相关装备制造商及
机器视觉系统商、下游的机器视觉产品的终端应用商。公司主营产品中的工业相机和图像采集卡属于机器视
觉产业链上游的核心零部件。
随着公司不断推出创新产品,智能光学单元产品线中部分产品因可进行位移等物理量的检测,已不仅可
适配机器视觉应用,可划归于更宏观的工业传感器领域。随着我国制造业对产品生产效率、性能、安全、品
质的要求越来越高,工业传感器的生产过程管控作用越来越重要,可实现数据采集与监测、故障诊断与检测
、智能控制与优化等功能,是智能制造过程中不可或缺的关键技术。
根据机器视觉产业联盟(CMVU)数据,中国机器视觉行业展现出强劲的增长势头。行业销售额从2022年
的281.1亿元攀升至2024年的333.4亿元,年均复合增长率达8.9%。长远来看,随着宏观经济持续向好发展、
新质生产力加速机器视觉需求增长、机器视觉行业技术升级与应用领域拓展、国产品牌技术能力持续提升等
因素,我国机器视觉行业规模将进一步增长。根据CMVU预测,2027年我国机器视觉行业规模将达到580.8亿
元。
在机器视觉应用中,产线持续的工艺革新与精细化的品控诉求,对检测精度、速度、图像传输、缺陷分
析等方面带来更高的要求,机器视觉相较于人类视觉优势巨大,为具有核心竞争力的企业带来巨大的发展机
遇。伴随着智能制造的不断升级,机器视觉在生产环节中的应用逐渐得到深化,在现有领域的深度拓展将带
来新的行业增长。
我国出台了系列化相关政策支持机器视觉行业的应用:2023年初,工信部等七部门联合印发《智能检测
装备产业发展行动计划(2023—2025年)》,明确提出到2025年,智能检测技术基本满足用户领域制造工艺
需求;2024年9月,工信部印发的《智能制造典型场景参考指引(2024年版)》明确提出应用机器视觉检测
等技术构建在线智能检测系统。
我国机器视觉行业起步较晚,在技术方面的实力有待提升,但随着我国工业自动化的发展,国内企业不
断加大研发投入,加快提升自主研发水平,凭借能够提供本地化服务和定制化服务、对客户需求快速响应、
供货周期灵活、产品性价比高等优势,市场份额在逐年增长,但中高端市场被国外企业把持的现象依然严峻
。
2、公司所处行业地位
目前,欧美和日韩厂商占据了全球工业相机、图像采集卡市场的主导地位,如Keyence(基恩士)、Cog
nex(康耐视)、TeledyneDalsa、Basler等。尽管我国机器视觉产业发展迅速,但技术积累相对薄弱,尤其
在高速高分辨率相机、高速图像采集卡等方面,我国机器视觉设备厂商主要依赖进口,国产化率很低。智能
对焦系统、线光谱共焦传感器等产品更是长期被WDI、Precitec等品牌垄断,国产产品难以实际进入用户产
线。
公司作为我国较早布局工业相机和图像采集卡等机器视觉核心部件的企业,产品主要应用于中高端市场
,智能光学单元产品线亦处国际领先水平,是行业内为数不多在性能上能与国际主流厂商直接竞争的国产品
牌。公司与精测电子、宜美智、大族数控、天准科技、先导智能、奥普特、奥特维、思泰克、精智达、华兴
源创等国内高端装备制造商、知名机器视觉系统商建立了稳定的合作关系,产品已被多家行业头部终端用户
批量应用。
根据高工机器人、高工机器人产业研究所(GGII)评选结果,公司为“2024机器视觉产业链TOP30”的
企业。公司作为国内机器视觉领域率先突破中高端工业成像产品产业化的企业,未来将进一步完善产品矩阵
,完成公司定位升级,努力实现从进口产品国产替代向探索行业标准、引领行业方向迈进。
二、经营情况的讨论与分析
2025年上半年,在贸易纠纷和地缘冲突的影响下,全球经济形势仍面临高度不确定性;国内经济展现出
较强韧性,下游行业总体呈景气度提升态势。公司坚持聚焦高附加值产品创新、优化供应链布局、挖掘终端
行业机会,在营收和利润端均取得较大幅度的增长。报告期内,公司实现营业收入20710.64万元,同比增长
64.39%;实现归属母公司所有者的净利润3603.58万元,同比增长127.40%。
报告期内,公司总体经营情况如下:
1、市场竞争力稳步提升,核心业务全面增长
报告期内,公司一方面坚持创新引领,以技术指标领先的产品突破高速高精度场景应用,抢占国外产品
份额,实现高端部件国产化率的提升;另一方面不断完善营销能力建设,借助下游行业需求上升的契机,积
极挖掘客户对核心部件产品的需求,扩大市场占有率。凭借市场竞争力的日益提升,公司客户数量继续保持
较快增长,并在各个下游应用行业均取得50%以上的营业收入高速增长。
①电子制造行业
报告期内,公司在电子制造行业实现销售收入7184.09万元,较去年同期增加59.13%,占营业收入的比
例为34.69%。
PCB检测是公司在电子制造行业的最典型应用场景,公司多型号线扫描相机在分辨率、图像模式、采集
速度、噪声控制等指标达到国际一线产品水平,在国内PCB检测设备头部制造企业的光学检测设备(AOI/AVI
设备)中市占率领先。2024年以来,受益于AI投入的爆发式增长,服务器/数据中心领域高端PCB需求持续快
速增长,国内终端厂商纷纷加大扩产力度,传导带动了公司报告期内在PCB领域收入的继续快速增长。
围绕电子产品组装工艺所需的定位、测量以及部分缺陷检测等应用场景,消费电子领域对中小幅面扫描
相机有着巨量的需求。公司于2024年新推出系列小幅面扫描相机产品,补充公司在低分辨率领域的产品缺位
,报告期内实现多家客户的批量化导入,助力营收增长。
②新型显示行业
报告期内,公司在新型显示行业实现销售收入4479.45万元,较去年同期增加53.91%,占营业收入的比
例为21.63%。
公司在新型显示行业不断根据行业技术发展和不同工艺段的技术需求拓展产品应用场景,初步形成了新
型显示行业全栈式机器视觉检测核心硬件产品体系。公司的多款制冷大幅面扫描相机被行业内主要检测设备
制造企业广泛应用。公司在新型显示行业的营收增长一方面受益于以8.6代OLED线为代表的行业龙头企业设
备投入增加,另一方面得益于超分辨率面扫描相机、高阶TDI线扫描相机及智能对焦系统等产品的批量销售
。
③新能源行业
报告期内,公司在新能源行业实现销售收入4713.31万元,较去年同期增加98.03%,占营业收入的比例
为22.76%。
公司线扫描相机产品已广泛应用于锂电池前、中段涂布、辊压、模切/分切、卷绕/叠片等工艺环节,已
完全替代国际主流厂商产品,并在国内主要头部锂电池终端用户产线大量应用。随着小幅面扫描相机、2.5D
成像系统、毛刺检测单元等产品在焊道焊渣、铝壳外观、极片毛刺等环节得到批量应用,公司产品已基本覆
盖锂电池生产全流程检测环节。今年以来,动力电池及储能系统需求持续旺盛,全球锂电行业迎来新一轮产
能扩张潮,助力公司该行业营收超过翻倍式增长。
光伏行业报告期内呈持续低迷态势,在公司总体营收中已占比极小。
④其他行业
报告期内,公司在其他行业实现销售收入4333.79万元,较去年同期增加55.14%,占营业收入的比例为2
0.93%。其中半导体及生物医药领域表现亮眼,销售收入分别增长139.63%及57.91%,国产替代进展顺利。
在晶圆表面缺陷检测应用场景,公司已围绕高速工业面扫描相机、线扫描相机、智能对焦系统等产品构
建完整解决方案,服务于有图形、无图形、明场、暗场等缺陷检测设备,与多家国内头部厂商构建合作关系
,产品批量导入趋势增强;线光谱共焦传感器在半导体封测检测领域验证进度顺利。
公司高分辨率高阶线扫描相机已批量应用于下游客户的基因测序仪产品,满足其弱光探测过程中,高响
应、高速度的成像需求;此外公司产品在眼科OCT、细胞显微成像、医药自动化生产等场景亦有广泛应用。
2、持续优化产品矩阵,打造国际领先产品
报告期内,公司立足现有技术基础持续突破创新,实现产品线的快速扩展,共新增产品型号30余款,并
对多款产品进行了持续迭代升级,在产品性能提升的同时,有效降低了产品成本。
工业相机产品线中,新发布的8K高阶线扫描相机行频已达到1MHz,极大提升了半导体检测等领域的检测
效率;新推出的HS高速面阵系列采用标准化设计,大幅简化了客户的开发、升级及维护流程,有力支撑了客
户产品的快速迭代。
图像采集卡产品线中,CXP12-8图像采集卡单卡即可支持单台8通道相机数据采集,有效解决了行业内传
统需要两张采集卡搭配8通道相机的痛点;新推出的二代万兆网采集卡在保持高性价比的同时提升了性能,
将图像传输延迟从单帧延迟优化至逼近“零延迟”。
公司积极布局并拓展光学智能传感领域,陆续推出多个系列的智能光学单元产品,其中线光谱共焦传感
器产品的技术指标已达到国际先进水平,部分关键指标更达到国际领先水平,荣获2025年机器视觉创新奖(
VSDCInnovatorsAwards2025)第一名白金奖及中华成就奖两大奖项;智能对焦系统已在新型显示Array制程
检测、半导体宏观晶圆检测、Micro-LED晶圆检测等核心场景成功实现国产化替代与规模应用,总计已实现
千万级别销售额;2.5D成像系统通过精巧的光路设计及先进的计算成像算法,显著提高了对微弱瑕疵的检出
效率,并已在锂电池、显示面板等行业实现批量应用落地。
上述创新成果不仅巩固了公司在高端工业传感器领域的领先地位,更以系统性技术突破推动了行业智能
化、精准化发展,为产业链升级注入了强劲动能。
3、推动供应链优化,持续推进精益生产
报告期内,公司通过战略合作、整合需求、国产品牌替代、开发新供应商等措施,有效提升了公司的供
应效率和供应质量,提升了公司的供应链竞争力。积极进行美国源产地物料的国产替代工作,降低加征关税
事件带来的断供和成本上升风险。生产管理方面,公司注重与供应商和客户的沟通,通过建立需求预测、物
料计划和库存管理的动态协调机制,对生产现场进行柔性布局,快速响应市场变化,使产品能够及时交付、
高效流转。公司加强了质量管控体系,严格落实质量检查流程,减少了返工和废品率,同时完善了维修班组
建设,大大提高了客户满意度。
4、强化人才梯队建设,深化产学研合作
公司坚持以人为本的管理理念,重视人才引进和培养。公司积极探索并建立了多样化的绩效评价体系和
薪酬激励机制,吸引优秀人才的加入,建立了稳定高效的人才团队;公司不断完善内部人才培养机制,针对
不同岗位的发展要求,进行分类指导和培养,打造组织人才可持续供应链;公司充分挖掘和集成社会创新资
源,依托国家重点研发计划项目、安徽省重点研究与开发计划项目等重点项目和国家级博士后科研工作站、
安徽省重点实验室等研发平台,积极与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合肥工业大学、中科院合肥分院等高校院所建立
产学研合作关系,提升公司创新效率。
三、报告期内核心竞争力分析
(一)核心竞争力分析
1、完整的核心技术体系和强大的研发实力
光学成像和图像处理技术是机器视觉行业的关键基础核心技术,自公司成立以来,公司坚持通过技术创
新驱动公司发展战略,坚持高端产品和先进技术定位,依托硬件、软件和精密光学基础技术,逐步打造了包
括多线分时、高分辨率、高精度、制冷、高可靠性、多光谱等核心技术体系。目前公司已经掌握了高端机器
视觉部件的关键核心技术,包括高精度时序控制、多线分时曝光、短波红外成像、多光谱成像、自动对焦、
嵌入式硬件图像检测、光源频闪计算成像等一系列“光、机、电、算、软”等底层技术,具备了开发机器视
觉核心部件的综合能力。
行业领先的核心技术积累,离不开公司完整的自主研发体系。公司已经建立了完善的自主知识产权管理
体系,截至2025年6月30日,公司拥有260项知识产权(含海外专利),其中专利170项;已申请并受理的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