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营分析☆ ◇688619 罗普特 更新日期:2025-01-15◇ 通达信沪深京F10
★本栏包括【1.主营业务】【2.主营构成分析】【3.前5名客户营业收入表】【4.前5名供应商采购表】
【5.经营情况评述】
【1.主营业务】
社会安全系统解决方案设计实施、软硬件设计开发、产品销售及运维服务业务。
【2.主营构成分析】
截止日期:2024-06-30
项目名 营业收入(元) 收入比例(%) 营业利润(元) 利润比例(%) 毛利率(%)
─────────────────────────────────────────────────
AI+安全(行业) 3572.25万 90.98 1293.39万 94.67 36.21
AI+其他(行业) 354.08万 9.02 72.86万 5.33 20.58
─────────────────────────────────────────────────
社会安全系统解决方案(产品) 1980.92万 50.45 671.81万 49.17 33.91
维保及其他服务(产品) 1669.34万 42.52 611.85万 44.78 36.65
安防视频监控产品销售(产品) 276.07万 7.03 82.59万 6.05 29.92
─────────────────────────────────────────────────
华东、华南、华中(地区) 3529.74万 89.90 1177.15万 86.16 33.35
东北、华北、西南、西北(地区) 396.59万 10.10 189.10万 13.84 47.68
─────────────────────────────────────────────────
直销(销售模式) 3926.33万 100.00 1366.25万 100.00 34.80
─────────────────────────────────────────────────
截止日期:2023-12-31
项目名 营业收入(元) 收入比例(%) 营业利润(元) 利润比例(%) 毛利率(%)
─────────────────────────────────────────────────
AI+安全(行业) 3.46亿 77.36 1.11亿 80.25 32.18
AI+其他(行业) 1.01亿 22.50 2741.24万 19.73 27.21
其他业务(行业) 63.99万 0.14 1.47万 0.01 2.29
─────────────────────────────────────────────────
社会安全系统解决方案(产品) 4.04亿 90.21 1.26亿 90.51 31.12
维保及安防教育服务及其他(产品) 2217.79万 4.95 767.37万 5.52 34.60
安防视频监控产品销售(产品) 2102.30万 4.69 549.41万 3.96 26.13
其他业务(产品) 63.99万 0.14 1.47万 0.01 2.29
─────────────────────────────────────────────────
华东、华南、华中(地区) 3.16亿 70.64 9489.85万 68.32 29.99
东北、华北、西南、西北(地区) 1.31亿 29.21 4399.01万 31.67 33.62
其他业务(地区) 63.99万 0.14 1.47万 0.01 2.29
─────────────────────────────────────────────────
直销(销售模式) 4.47亿 99.86 1.39亿 99.99 31.06
其他业务(销售模式) 63.99万 0.14 1.47万 0.01 2.29
─────────────────────────────────────────────────
截止日期:2023-06-30
项目名 营业收入(元) 收入比例(%) 营业利润(元) 利润比例(%) 毛利率(%)
─────────────────────────────────────────────────
社会安全系统解决方案(产品) 1.10亿 93.51 --- --- ---
维保及其他服务(产品) 660.80万 5.60 --- --- ---
安防视频监控产品销售(产品) 63.24万 0.54 --- --- ---
其他(补充)(产品) 42.55万 0.36 --- --- ---
─────────────────────────────────────────────────
截止日期:2022-12-31
项目名 营业收入(元) 收入比例(%) 营业利润(元) 利润比例(%) 毛利率(%)
─────────────────────────────────────────────────
AI+其他(行业) 1.37亿 80.75 3764.75万 82.19 27.55
AI+安全(行业) 3238.72万 19.14 815.98万 17.81 25.19
其他(补充)(行业) 18.96万 0.11 14.57万 --- 76.87
─────────────────────────────────────────────────
社会安全系统解决方案(产品) 1.34亿 79.19 3492.26万 76.24 26.06
安防视频监控产品销售(产品) 2535.08万 14.98 686.47万 14.99 27.08
维保及安防教育服务及其他(产品) 967.47万 5.72 402.00万 8.78 41.55
其他(补充)(产品) 18.96万 0.11 14.57万 --- 76.87
─────────────────────────────────────────────────
华东、华南、华中(地区) 1.13亿 66.92 3145.22万 68.44 27.78
东北、华北、西南及西北(地区) 5578.00万 32.97 1435.51万 31.24 25.74
其他(补充)(地区) 18.96万 0.11 14.57万 0.32 76.87
─────────────────────────────────────────────────
直销(销售模式) 1.69亿 99.89 4580.73万 99.68 27.10
其他(补充)(销售模式) 18.96万 0.11 14.57万 0.32 76.87
─────────────────────────────────────────────────
【3.前5名客户营业收入表】
截止日期:2023-12-31
前5大客户共销售3.83亿元,占营业收入的85.70%
┌───────────────────────┬───────────┬───────────┐
│客户名称 │ 营收额(万元)│ 占比(%)│
├───────────────────────┼───────────┼───────────┤
│客户一 │ 24149.87│ 54.00│
│客户二 │ 8331.83│ 18.63│
│客户三 │ 2890.77│ 6.46│
│客户四 │ 2031.67│ 4.54│
│客户五 │ 927.65│ 2.07│
│合计 │ 38331.79│ 85.70│
└───────────────────────┴───────────┴───────────┘
【4.前5名供应商采购表】
截止日期:2023-12-31
前5大供应商共采购0.50亿元,占总采购额的22.84%
┌───────────────────────┬───────────┬───────────┐
│供应商名称 │ 采购额(万元)│ 占比(%)│
├───────────────────────┼───────────┼───────────┤
│供应商一 │ 1196.80│ 5.45│
│供应商二 │ 1133.46│ 5.17│
│供应商三 │ 999.37│ 4.55│
│供应商四 │ 862.39│ 3.93│
│供应商五 │ 821.45│ 3.74│
│合计 │ 5013.47│ 22.84│
└───────────────────────┴───────────┴───────────┘
【5.经营情况评述】
截止日期:2024-06-30
●发展回顾:
一、报告期内公司所属行业及主营业务情况说明
(一)公司主要业务及主要产品
1、主要业务
公司是人工智能(AI)技术赋能数字经济建设的整体解决方案和产品提供商。主要面向公共安全、社会
治理、交通管理、应急管理、生态环境、教育医疗、文化旅游、农业互联网、数字海洋等领域,提供自主创
新软硬件产品及整体解决方案。
公司基于对人工智能技术和行业应用需求特点的深刻理解,把公司在AI计算机视觉领域积累的技术优势
向各行业、多领域拓展,凭借丰富的产品、高效协同的服务、技术场景化应用落地的实践经验,体现差异化
市场竞争优势,形成“打通技术到行业应用最后一公里”的集成创新能力。
报告期内,公司顺利通过全球软件领域CMMIV2.0成熟度五级(简称“CMMI5”)复评认证,此次复评成
功,进一步验证了公司在软件研发领域的卓越能力。公司秉承“科技创新就是企业增长动能”的理念,持续
增加人工智能核心技术的研发投入,以新一代通用人工智能技术应用驱动新一轮技术和产业变革,为区域性
客户的新质生产力发展赋能。公司重视与高校、科研院所及院士等的深度链接与合作,推动科研成果赋能产
业经济和民生服务,针对产业数字化和数据产业化服务领域,研发拥有自主核心技术的产品和整体解决方案
。主要包括:(1)公司强化上海研发中心建设,辐射长三角经济带市场,持续在数字海洋和“智改数转”
领域研究探索,为公司打开更广阔的数字海洋和“智改数转”业务市场。(2)在“未来数智应用技术联合
创新中心”技术牵引下,公司聚焦元宇宙和人工智能技术在文化旅游、工业制造等行业的应用,探索特色文
旅IP、智能制造的应用落地场景。(3)通过国家重点研发计划、海洋示范和集装箱码头等政府重点课题,
公司积极研发在数据要素、社会治理、海洋产业、智能装备、医疗教育等领域的新一代人工智能技术和国产
化大数据技术的应用示范。(4)公司持续发挥集美大学罗普特人工智能学院的科研引领和人才培养作用,
凭借高校的技术资源优势和人才优势,探索人工智能行业前沿技术和行业大模型商用落地的可行性,为企业
积累未来发展的技术储备和优质人才。
报告期内,公司加大布局全国区县级业务,以“小区域大作为”和“技术+产业”的战略布局,在拓展
的区县打造人工智能应用创新示范基地和产业研究院,凭借公司打造的统一人工智能技术应用开发中台,为
区县经济数字化转型提供AI+服务能力,助力区域客户新质生产力建设。未来,随着公司全国业务布局的深
入落地,有望建成全国互联互通的AI+服务网,开展AI+运管业务,形成公司业务的持续增长动能。
2、主要产品及服务
公司立足数字经济,聚焦人工智能大数据核心技术的沉淀与发展,布局区域人工智能应用创新基地,构
建人工智能大数据应用能力底座,与客户同行,深入千行百业,开拓文旅、农业互联网、海洋数字化等领域
,为行业客户提供具有核心竞争力的数字化、智能化产品及AI+行业应用的系统级整体解决方案,助力行业
数字化转型。
报告期内,公司持续加大对数字经济领域的核心技术研发布局和核心技术人才梯队建设,强化数字技术
创新研发体系建设,在数字基础设施、人工智能、大数据等方面构建技术体系,并不断完善提升。在已构建
的数字技术体系基础上,不断研发出各类数字平台产品和行业数字化解决方案,提升公司产品的市场竞争力
。同时,公司持续加大人工智能应用技术产品的研发投入,产出大量科研成果,并持续在公共安全、社会治
理、交通管理、生态环境、教育医疗、文化旅游、农业互联网、数字海洋、智能装备等领域不断进行集成创
新,将科研成果产业化,形成大量可应用于多行业多领域的软硬件产品和解决方案。
(二)主要经营模式
1、研发模式
(1)依托产学研资源优势,合作研发攻克重点技术
公司以国家企业技术中心为驱动,以博士后工作站为平台,基于原有的人工智能和大数据等核心技术,
不断加深、加大核心技术的研发工作。在人工智能赋能产业转型升级的大政策背景下,公司加快行业大模型
布局和多模态人工智能技术的研发工作。同时,持续拓宽加深人工智能和大数据等技术手段赋能智慧城市、
公共安全、社会治理、智能交通、城市应急、生态环境、教育医疗、文化旅游、农业农村、海洋产业和工业
制造等行业领域的产品和技术研发工作,通过人工智能和大数据等技术手段赋能更广阔的行业领域,助力各
行各业数字化转型和智能化水平提升,助力数字中国和平安中国建设。
公司以国家政府课题为牵引,以集美大学罗普特人工智能产业学院和博士后工作站为平台,通过与院士
合作、引进高端技术人才、组建联合实验室、联合生态内的技术团队等多种方式进行前沿技术和产品应用场
景的落地研发工作,形成了独具特色的前沿技术合作研发机制和体系。在多年的发展和研发过程中,与科研
院所、院士专家、高校等生态内科研力量建立了良好的合作关系。
(2)依托技术中台高效研发,持续输出标准化产品
公司经过多年打造的统一研发效能平台(RUP)和一系列自主研发技术中台,逐步释放技术创利能力,
通过打通团队跨区域协作,完善持续集成开发环境,大幅提升研发效能,可以快速输出标准化技术组件及产
品级平台,技术模块复用率超过50%以上。
公司积极拥抱新质生产力变革,将人工智能技术深度应用作为驱动发展的重要引擎。深度融合人工智能
等先进技术于研发、生产、管理各个环节,提升研发效能,助力研发团队从繁琐的工作中脱离出来,参与到
创新技术领域的研究中,进一步激发组织创新活力,为客户提供更加个性化、高品质的产品与服务,持续构
建AI技术竞争力。
公司研发架构体系不断健全,在厦门和上海两地分别成立大数据研究院和智能装备研究院,持续夯实博
士后工作站工作机制。同时对研发组织架构进行提升,将集团研发和项目资源管理平台化,进一步加强区域
研发扁平化管理,组建“阿米巴”式经营团队,不断提升核心技术成果转化率和研发产业化管理能力。除此
之外,公司通过技术委员会联合博士后工作站,快速、高效响应集团全国区域范围内的市场开拓需求,在市
场实践中不断提升核心技术创新力和业务竞争力。通过项目管理中心的深度整合与高效运作,持续强化项目
售前、售中、售后的全生命周期管理,不断完善并创新项目管理信息化工具与平台,提升产品研发及项目交
付的效率及交付过程的规范。
(3)与客户共同创新,打造具备市场竞争力的产品
公司坚持与客户共同进行技术创新的研发理念,在院士带领和国家产业政策指引下,建设区域研究院和
人工智能联合实验室,同时对研发组织架构进行提升,将集团研发和项目资源管理进行平台化,加大对业务
一线的研发技术支撑力度,进一步将区域研发进行扁平化管理,打造“科研指引、全国布局、产业战略、区
域项目,纵向到底、横向到边”的研发模式。
长期以来,公司基于与业主客户深度合作,有针对性地根据当地行业特色和场景需求,打造行业应用示
范基地,开发出多个优秀行业级、具备场景落地能力、可快速复制的产品和技术解决方案,并借助市场战略
调研、产品规划、市场渠道和项目实战检验等举措不断完善产品体系,形成了从端到端的智能软硬件产品、
行业级平台等多个行业系列的产品和一体化技术解决方案。例如在厦门,与当地的业主客户在智慧警务、智
能交通和海洋数字经济等多个领域共同打造行业标杆性的场景应用示范;在沙县、江津、奉节、昆明等地,
与当地业主客户在社会治理、基层警务创新和网格化管理等领域共同打造行业标杆和产品;在湖北大冶等地
,与当地业主客户共同打造城市级智慧停车应用运营和智能停车桩等行业标杆案例和产品;在河北衡水等地
,与当地业主客户共同打造在数字经济、产业招商和化工园区应急等行业标杆性技术应用示范。
2、销售模式
(1)区域化营销网络与行业化营销网络相结合,构建立体化市场体系
公司坚持以技术营销为驱动,为客户提供优质的方案设计、驻点开发,赢得客户的信任,推动区域子公
司的建设。公司以区域为单元设立子公司,目标通过不断扩展的技术型区域子公司获得市场优势,实现区域
子公司本地化、技术化、实体化,确保市场可持续性发展。
同时,公司加强与涉及行业主管部门的技术交流与政策学习,顺应行业需求大趋势,着力行业顶层设计
及整体规划;加强与行业研究机构及龙头企业的战略合作,形成精准独特的产业链定位,树立行业地位,由
上至下与区域网点形成有效融合,构建公司独特的立体营销体系。
(2)依托合资合作模式,加强区域资源整合,加速产业落地
公司积极利用自身的技术优势及产学研资源整合能力,结合全国各区域的产业特色,寻找当地在相关产
业领域拥有竞争优势的国有企业或地方龙头企业展开合资合作,并通过向合资公司赋能助力当地产业数字化
升级,实现与当地优势产业主体的深度绑定,助力公司业务在当地的快速落地和发展。
(3)技术变革创新,提升客户技术信任度和用户粘合度
公司将集团总部的产业和技术资源平台化,通过项目管理中心扁平化管理业务、技术团队的模式创新,
组织前线以区域为单位在当地设立子公司,将技术团队力量下沉到区域当地用户,形成强劲技术服务体系,
同客户进行联合创新,贴近客户实战进行技术服务,提供最适合客户和当地的技术解决方案,获得客户的实
战认可,与客户共同建设标杆性应用示范基地。
整合当地的数据资源,在安全、合法、合规的前提下,发挥集团在数据治理及数据运维方面的技术积累
和保密资质的优势,打造区域人工智能应用服务基地,提供“数据+运维”的新型服务模式,通过对数据的
挖掘、分析、二次加工及应用,形成系列数据算法及强大的数据应用平台,从而在区域化市场提升客户粘合
度及市场影响力,为全国市场的二次销售奠定良好的应用示范效应和基础。
公司目前在全国多个省市通过区域分子公司和区域研究院与当地客户创建了数据治理和系统运维的合作
模式,通过组建专业技术服务队伍,为区域和行业客户提供数据治理和平台系统运维升级服务。同时项目管
理中心和交付团队为重点项目提供一站式服务、系统性交付及统一的项目管理,通过对当地的创新需求进行
技术定制化研发,提升客户技术信任度和用户粘合度。
(4)加大与生态合作伙伴战略合作,构建行业生态,提升服务能力
公司在全国各区域加强与当地的集成商战略合作,向集成商提供优质的产品及行业解决方案;与优质供
应商战略合作,提倡“风险共担,收益共享”,扩大生态圈影响力。通过与更多集成商、供应商的战略合作
,显著提升公司的业务消化能力,缩短公司的产品营销周期,提升合作伙伴影响力,提高公司的资金周转率
。
(三)公司所处行业及行业发展情况
根据中国证监会发布的《上市公司行业分类指引》(2012年修订)及国家统计局2011年公布的《国民经
济行业分类》(GB/T4754-2011),公司所处行业为“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业”。同时公司聚焦人工智能产
业生态,致力于“智慧/数字+行业”服务的源头创新。
1、行业发展阶段及基本特点
工业和信息化部公布的《2023年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业统计公报》数据显示,2023年,我国软件和信息
技术服务业运行稳步向好,软件业务收入高速增长,盈利能力保持稳定。其中软件产品收入平稳增长,2023
年软件产品收入29030亿元,同比增长11.1%,增速较上年同期提高1.2个百分点,占全行业收入比重为23.6%
。信息技术服务收入较快增长,2023年信息技术服务收入81226亿元,同比增长14.7%,高出全行业整体水平
1.3个百分点,占全行业收入比重为65.9%。
当前我国人工智能产业的加速发展,2023年我国人工智能核心产业规模达到5784亿元,增速为13.9%,
产业规模的快速扩张,同时我国人工智能企业数量超过4300家,产业活跃度和创新能力也随之不断提升。人
工智能领域的创新成果不断涌现,不断在智能芯片、基础架构、操作系统、大模型、机器学习平台和应用软
件等方面进行大力研发和产业化布局。人工智能技术已广泛应用于如智慧城市、企业智能管理、智能制造、
智能医疗等19个应用领域,且在第三产业中技术合作关系分布密度最高,占比达75.49%。我国人工智能技术
正与实体经济加速融合,助推传统产业转型升级,为高质量发展注入强劲动力。
此外,中国计算机视觉核心产品的市场规模在过去几年中经历了显著的增长,并且预计在未来几年将继
续保持这一趋势。计算机视觉技术在安防、金融、互联网、医疗、工业、政务等多个领域得到了广泛应用,
推动了相关产业的发展。预计到2025年,中国计算机视觉核心产品市场规模将达到1873亿元人民币,而带动
的相关产业市场规模将达到5771亿元人民币,显示出计算机视觉市场的强劲增长潜力和对经济发展的重要贡
献。
我国人工智能技术的不断创新推动了应用场景的深度发展,企业对自身数字化和数字化转型的积极推动
也催生了对人工智能技术多样性的需求,为中国人工智能市场规模的长期增长奠定了坚实基础。受益于技术
创新、政策支持和市场需求的共同推动,中国人工智能产业核心产业规模在未来几年预计将继续保持稳健增
长,根据前瞻产业研究院的测算,预计在2024-2029年期间,中国人工智能行业市场规模将进一步扩大,到2
029年市场规模预计将突破万亿大关。随着技术的成熟和应用领域的不断拓展,我国人工智能产业有望实现
更大规模的增长,将对社会经济产生更广泛的影响。
与此同时,随着数据应用需求的不断演变和数据投入生产的方法、规模的不断发展,数据逐渐成为除资
本、劳动、土地、技术外的第五大生产要素。数据要素将像资本、管理、技术和知识在工业时代中的作用一
样,大规模地应用于生产、分配、交换、消费各环节以及制造与服务等各场景,推动经济长期持续增长。据
权威部门测算,“十四五”期间,我国数据要素流通市场规模将达到5千亿-1万亿元,若考虑数据要素全链
条投入产出,以及围绕数据资产的评估、质押、融资等衍生市场,整体规模可能会超过60万亿元。具体来说
,数据要素产业链主要包括采集、存储、加工、分析、确权、定价以及交易环节,其中数据采集、存储、加
工、分析等环节是数据服务的重要内容,未来市场空间广阔。
2、产业政策
近年来,我国政府高度重视人工智能和数据要素产业的发展,并出台了一系列政策以支持和促进这一行
业的健康成长。
2023年3月,第十四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一次会议表决通过了关于国务院机构改革方案的决定,根据
《国务院机构改革方案》第八项内容,国家数据局正式获批成立。国家数据局承接国家发展改革委员会及中
央网络安全和信息化委员会办公室部分职责,并由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管理,负责协调推进数据基础制度
建设,统筹数据资源整合共享和开发利用,最终推进以数据要素为核心支撑的数字中国、数字经济、数字社
会规划和建设等,将有效推进数据要素产业化发展。
2023年7月,国家网信办联合国家发展改革委、教育部、科技部、工业和信息化部、公安部、广电总局
公布《生成式人工智能服务管理暂行办法》,旨在促进生成式人工智能健康发展和规范应用,维护国家安全
和社会公共利益,保护公民、法人和其他组织的合法权益。同月,人工智能法草案被列入国务院2023年立法
工作计划,提请全国人大常委会审议。我国将强化人工智能技术研发,鼓励人工智能前沿研究和原始创新,
构建开源开放的创新生态,加快人工智能在科学研究、医疗服务、文化创意、生态治理等领域的部署落地。
2023年10月,习近平主席在第三届“一带一路”国际合作高峰论坛开幕式主旨演讲中提出《全球人工智
能治理倡议》,该倡议围绕人工智能发展、安全、治理三方面系统阐述了人工智能治理中国方案,还强调在
以人工智能为主的新兴科技领域,各国应该秉持共同、综合、合作、可持续的安全观,并坚持发展和安全并
重的原则,加强人工智能治理。
2023年12月,国家数据局发布《“数据要素×”三年行动计划(2024—2026年)》提出到2026年底,要
打造300个以上示范性强、显示度高、带动性广的典型应用场景,数据产业年均增速超过20%,数据交易规模
倍增的总体目标,并重点聚焦“工业制造、现代农业、商贸流通、交通运输、金融服务、科技创新、文化旅
游、医疗健康、应急管理、气象服务、城市治理、绿色低碳”这十二个行业,推动数据要素价值创造的新业
态成为经济增长新动力。
2024年政府工作报告提出,深化大数据、人工智能等研发应用,开展“人工智能+”行动,打造具有国
际竞争力的数字产业集群。这是我国政府工作报告第一次提出“人工智能+”,可以看到在国家加快发展新
质生产力的战略中,人工智能作为引擎的重要性得到提升,有望进一步推动我国AI产业的发展。报告中也提
出,要深入推进数字经济创新发展,制定支持数字经济高质量发展政策,积极推进数字产业化、产业数字化
,促进数字技术和实体经济深度融合。
2024年2月,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了《数字中国建设整体布局规划》,指出建设数字中国是数字时代
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的重要引擎,是构筑国家竞争新优势的有力支撑。加快数字中国建设,对全面建设社会主
义现代化国家、全面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具有重要意义和深远影响。
2024年5月,国务院总理李强主持召开国务院常务会议,审议通过了《制造业数字化转型行动方案》。
会议指出,制造业数字化转型是推进新型工业化、建设现代化产业体系的重要举措。要根据制造业多样化个
性化需求,分行业分领域挖掘典型场景。要加快核心技术攻关和成果推广应用,做好设备联网、协议互认、
标准制定、平台建设等工作。要加大对中小企业数字化转型的支持,与开展大规模设备更新行动、实施技术
改造升级工程等有机结合,完善公共服务平台,探索形成促进中小企业数字化转型长效机制。
3、行业未来发展趋势
2023年以来,ChatGPT点燃大语言模型(LLM)和生成式AI(AIGC)赛道,全球大模型厂商以GPT-3.5/4
为目标,不断扩大底座模型的参数量以拓展能力边界。随着大模型持续迭代升级通用性和智能化,以及多模
态AI技术的日渐成熟,AI得以广泛赋能各行业应用,AI大模型的衍生应用层出不穷,AI大模型不仅触及通用
办公市场,更潜入互联网、金融等不少行业办公赛道,而垂直领域应用场景则更为丰富,国内垂直领域企业
已在医疗健康、游戏开发、教育、法律、金融等各个领域均有相应的垂直领域生成式人工智能应用。未来,
随着相关技术的进一步迭代和成熟,千行百业的数字经济都有望受益于技术的变革,迎来新的发展机遇和产
业升级。
自2012年以来,我国数字经济平均增速15.9%,已连续11年显著高于GDP增速,数字经济正在成为经济的
“稳定器”、“加速器”。随着数字经济结构日趋优化,第一、二、三产业渗透率稳步提升,产业数字化的
升级转型将进一步加速,这将有望实现产业的高质量发展,增强产业竞争力与生命力,叠加近期人工智能相
关技术和模型持续迭代进步,未来,数字经济在中国经济总量中的占比也将持续提升。
随着数字经济的深入发展和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城市数字化转型也成为各级政府工作的重点。在2024年
各地的政府工作报告中,数字经济应用和智慧城市建设被赋予了新的目标和任务,包括推动政务信息系统整
合共享,鼓励智慧城市应用的创新和推广,加强数字治理能力,培育数字经济核心产业等内容,旨在通过技
术创新提升城市管理效率、改善居民生活质量,并推动经济的可持续发展。通过这些政策的实施,我国智慧
城市的发展取得了显著成效,不仅提高了城市管理的智能化水平,也为居民提供了更加便捷、高效的生活服
务,同时也为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做出了重要贡献。未来,随着政策的不断完善和技术创新的推进,我国
智慧城市的发展前景将更加广阔。
与此同时,今年两会期间,人工智能、信创产业等方向继续成为政策关注的重点,“超长期特别国债”
、“人工智能+”等话题备受瞩目。《2024年政府工作报告》提出拟发行超长期特别国债,专项用于国家重
大战略实施和重点领域安全能力建设,今年先发行1万亿元。新的一年,政策将继续推动以“人工智能+”为
代表的先进科技产业建设,同时进一步深化国企改革和信创产业推进进程。在以AI驱动的生产力大变革背景
下,从新一轮资金配置到产业部署等相关政策逐渐清晰,同时国产化红利有望持续释放,人工智能和信创产
业将迎来巨大的市场发展机遇。
此外,数据要素是数字经济的核心引擎,是实现数字产业化和产业数字化的关键。一方面,通过整合海
量数据要素能够打造出数字产品制造业、服务业、应用业等新经济增长点,另一方面,数据要素与其他生产
要素的结合能够提升其他生产要素的匹配效率、推动产业数字化水平提升。随着新一代信息技术高速迭代,
人工智能、区块链和云计算等领域发展态势均十分迅猛,数字经济为产业发展提供日益强大的驱动力量,数
据要素的重要性也随之凸显。不仅如此,作为新型生产要素,是国家基础性战略资源,对土地、劳动力、资
本、技术等生产要素具有放大、叠加、倍增作用,正在推动生产方式、生活方式和治理方式深刻变革。
(四)公司所处的市场地位
当前人工智能行业仍处于快速扩容阶段,未来发展前景依旧广阔,但行业内的竞争有可能会逐步加剧。
目前我国人工智能产业企业聚焦多元化的应用场景,在我国国情和市场需求的引领下,瞄准交通、医疗、金
融、安防等领域智能化改造升级的切实需求,集中选择一个或者几个重点领域进行重点布局,围绕行业全生
命周期大数据,通过优化场景设计率先推动实现商业化落地。近年来,差异化和区域化的竞争态势促进我国
涌现出一大批新兴的人工智能企业,推动我国该领域的产业规模持续扩容,同时,也推动了行业内的良性共
赢竞争。
为应对多变的市场和层出的竞争对手,公司始终坚持自主研发和创新,拓宽人工智能及大数据技术在智
慧城市、智慧海洋等领域的发展,期间积累的AI+行业应用解决方案,帮助企业能够精准触达客户需求,解
决技术到实战的“最后一公里”;公司不断实现技术中台沉淀,通过二次开发及实战应用开发,充分发挥数
据处理能力优势,实现了人工智能解决方案跨行业、跨区域的纵横多元化布局;近年,公司入选国家工业和
信息化部第四批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名单、国家知识产权局公布的“国家知识产权示范企业”、“厦门
市新兴数字产业企业”、“厦门市图像信息技术重点实验室”、“福建省产业数字化服务商”等多项荣誉以
及获得权威网站“智慧公安TOP50”的行业认可。
二、核心技术与研发进展
1.核心技术及其先进性以及报告期内的变化情况
公司专注于人工智能核心技术研发及AI+行业场景创新应用落地工作,长期从事机器视觉、元素感知、
边缘计算、数据挖掘、语义分析、机器学习、多维数据融合及智能集成技术等核心技术的研究,构建全栈的
人工智能核心技术能力、智能硬件技术能力和行业场景应用持续创新能力。深入千行百业场景需求,将自研
的核心技术与市场上成熟的技术进行融合和应用落地,形成具有实战应用能力的创新产品和技术服务。
公司基于“未来数智应用技术联合创新中心”和博士后科研工作站,进一步提升公司科技人才队伍层次
及产业技术水平,构建以“新一代人工智能数智应用技术”为牵引的跨领域研究,聚焦智慧安防、数智文旅
、海洋装备、数字海丝、智慧工业、智慧医疗等相关领域产业化应用与装备数字化、智能化关键技术创新,
努力实现让机器“看得见、听得懂、会思考、能决策”的目标。报告期内,公司新增布局多模态语义识别技
术、通用大模型行业应用技术、关键领域国产化技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