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营分析☆ ◇688622 禾信仪器 更新日期:2025-04-16◇ 通达信沪深京F10
★本栏包括【1.主营业务】【2.主营构成分析】【3.前5名客户营业收入表】【4.前5名供应商采购表】
【5.经营情况评述】
【1.主营业务】
质谱仪研发、生产、销售及技术服务。
【2.主营构成分析】
截止日期:2024-12-31
项目名 营业收入(元) 收入比例(%) 营业利润(元) 利润比例(%) 毛利率(%)
─────────────────────────────────────────────────
仪器仪表制造行业(行业) 1.98亿 97.78 7128.48万 96.44 36.00
其他业务(行业) 449.36万 2.22 263.29万 3.56 58.59
─────────────────────────────────────────────────
数据分析服务(产品) 5768.18万 28.48 2717.37万 36.76 47.11
环保在线监测仪器(产品) 5569.08万 27.50 2288.98万 30.97 41.10
技术运维服务(产品) 4504.22万 22.24 1259.17万 17.03 27.96
实验室分析仪器(产品) 3139.88万 15.50 714.49万 9.67 22.76
其他自制仪器(产品) 589.14万 2.91 112.07万 1.52 19.02
其他业务(产品) 449.36万 2.22 263.29万 3.56 58.59
医疗仪器及耗材(产品) 231.04万 1.14 36.41万 0.49 15.76
─────────────────────────────────────────────────
境内(地区) 1.89亿 93.23 6787.98万 91.83 35.96
境外(地区) 922.53万 4.56 340.50万 4.61 36.91
其他业务(地区) 449.36万 2.22 263.29万 3.56 58.59
─────────────────────────────────────────────────
直接销售(销售模式) 1.35亿 66.80 4534.47万 61.34 33.52
间接销售(销售模式) 6273.35万 30.98 2594.01万 35.09 41.35
其他业务(销售模式) 449.36万 2.22 263.29万 3.56 58.59
─────────────────────────────────────────────────
截止日期:2024-06-30
项目名 营业收入(元) 收入比例(%) 营业利润(元) 利润比例(%) 毛利率(%)
─────────────────────────────────────────────────
数据分析服务(产品) 3488.68万 33.77 1720.00万 39.93 49.30
技术运维服务(产品) 2713.11万 26.26 1041.26万 24.17 38.38
环保在线监测仪器(产品) 2670.80万 25.85 1155.39万 26.82 43.26
实验室分析仪器(产品) 1079.86万 10.45 143.37万 3.33 13.28
其他(产品) 226.57万 2.19 211.68万 4.91 93.43
医疗仪器及耗材(产品) 118.69万 1.15 22.68万 0.53 19.11
其他自制仪器(产品) 34.32万 0.33 13.13万 0.30 38.26
─────────────────────────────────────────────────
截止日期:2023-12-31
项目名 营业收入(元) 收入比例(%) 营业利润(元) 利润比例(%) 毛利率(%)
─────────────────────────────────────────────────
仪器仪表制造行业(行业) 3.62亿 98.76 1.38亿 97.78 38.13
其他业务(行业) 453.09万 1.24 313.79万 2.22 69.26
─────────────────────────────────────────────────
环保在线监测仪器(产品) 1.57亿 42.74 6087.23万 43.16 38.90
数据分析服务(产品) 8725.67万 23.83 4083.40万 28.95 46.80
实验室分析仪器(产品) 5259.89万 14.36 1504.92万 10.67 28.61
技术运维服务(产品) 4378.58万 11.96 1515.11万 10.74 34.60
医疗仪器及耗材(产品) 1420.97万 3.88 379.50万 2.69 26.71
其他自制仪器(产品) 729.35万 1.99 219.02万 1.55 30.03
其他业务(产品) 453.09万 1.24 313.79万 2.22 69.26
─────────────────────────────────────────────────
境内(地区) 3.51亿 95.84 1.33亿 94.03 37.78
境外(地区) 1069.02万 2.92 528.41万 3.75 49.43
其他业务(地区) 453.09万 1.24 313.79万 2.22 69.26
─────────────────────────────────────────────────
直接销售(销售模式) 2.37亿 64.70 8983.17万 63.70 37.92
间接销售(销售模式) 1.25亿 34.07 4806.01万 34.08 38.53
其他业务(销售模式) 453.09万 1.24 313.79万 2.22 69.26
─────────────────────────────────────────────────
截止日期:2022-12-31
项目名 营业收入(元) 收入比例(%) 营业利润(元) 利润比例(%) 毛利率(%)
─────────────────────────────────────────────────
仪器仪表制造行业(行业) 2.77亿 98.67 1.37亿 98.06 49.53
其他(补充)(行业) 371.42万 1.33 271.65万 1.94 73.14
─────────────────────────────────────────────────
环保在线监测仪器(产品) 1.33亿 47.37 7116.07万 50.94 53.60
数据分析服务(产品) 9493.96万 33.88 5035.14万 36.05 53.04
技术运维服务(产品) 2090.43万 7.46 1126.87万 8.07 53.91
医疗仪器及耗材(产品) 1453.46万 5.19 268.45万 1.92 18.47
实验室分析仪器(产品) 1043.49万 3.72 77.54万 0.56 7.43
其他(补充)(产品) 371.42万 1.33 271.65万 1.94 73.14
其他自制仪器(产品) 297.50万 1.06 72.74万 0.52 24.45
─────────────────────────────────────────────────
境内(地区) 2.72亿 97.13 1.35亿 96.91 49.73
境外(地区) 433.74万 1.55 160.09万 1.15 36.91
其他(补充)(地区) 371.42万 1.33 271.65万 1.94 73.14
─────────────────────────────────────────────────
直接销售(销售模式) 2.03亿 72.27 9955.60万 71.27 49.15
间接销售(销售模式) 7412.78万 26.45 3783.98万 27.09 51.05
其他(补充)(销售模式) 357.58万 1.28 228.89万 1.64 64.01
─────────────────────────────────────────────────
【3.前5名客户营业收入表】
截止日期:2024-12-31
前5大客户共销售0.33亿元,占营业收入的16.31%
┌───────────────────────┬───────────┬───────────┐
│客户名称 │ 营收额(万元)│ 占比(%)│
├───────────────────────┼───────────┼───────────┤
│第一大客户 │ 884.80│ 4.37│
│第二大客户 │ 789.51│ 3.90│
│第三大客户 │ 624.55│ 3.08│
│第四大客户 │ 517.02│ 2.55│
│第五大客户 │ 488.03│ 2.41│
│合计 │ 3303.91│ 16.31│
└───────────────────────┴───────────┴───────────┘
【4.前5名供应商采购表】
截止日期:2024-12-31
前5大供应商共采购0.14亿元,占总采购额的36.65%
┌───────────────────────┬───────────┬───────────┐
│供应商名称 │ 采购额(万元)│ 占比(%)│
├───────────────────────┼───────────┼───────────┤
│第一大供应商 │ 627.43│ 16.28│
│第二大供应商 │ 238.50│ 6.19│
│第三大供应商 │ 203.54│ 5.28│
│第四大供应商 │ 178.23│ 4.63│
│第五大供应商 │ 164.47│ 4.27│
│合计 │ 1412.17│ 36.65│
└───────────────────────┴───────────┴───────────┘
【5.经营情况评述】
截止日期:2024-12-31
●发展回顾:
一、经营情况讨论与分析
面对国内外竞争格局及市场环境变化,公司围绕中长期发展战略及2024年经营目标,聚焦质谱主业,加
强自主创新,在研发、市场、生产、人才等方面整体布局,不断提升公司核心竞争力。
(一)整体经营情况
2024年公司实现营业收入20,250.91万元,同比下降44.70%;实现归属于母公司所有者的净利润-4,599.
09万元。
报告期内,公司产品及服务继续深耕传统优势的环境监测领域,为公司形成稳定业务收入奠定基础。同
时,为逐步摆脱环境检测领域对政府采购依赖的短期目标,及实现高端科学仪器全面国产替代的长期发展战
略目标,公司持续在医疗、实验室等新业务领域进行技术突破和产品布局,不断推进新产品的市场推广及产
业化应用,产品类型不断丰富,为公司带来了新的收入增长点。
(二)研发情况
在技术研发方面,公司调整研发节奏,聚焦研发优势资源,提高研发效率,制定了未来2-3年研发路线
图。在前期已推出硬件的基础上,结合市场需求,以客户为导向,以应用方案为主。应用往农业、食品安全
、供水方向发力,启动了多个新产品和新应用方案的开发,包括水中VOC和异味化合物在线监测系统VOC1500
W,TAPI-TOF车载快速检测系统,多维风味检测系统GGT-0620F等。
在组织架构上,将研发团队调整为产品研发和应用开发两个模块,同时,采用项目制统筹管理产品功能
、成本和项目进度,以提升研发效率。
(三)营销情况
在营销管理方面,公司调整了销售策略,聚焦优势产品,以环保领域为基础,积极拓展食品安全,供水
,公安司法等新领域,全面展开市场推广工作,并成功取得了TAPI的首台订单,突破供水行业,成功在珠海
供水设置首个示范项目。
在组织架构上,合并了环境和实验室销售团队,按行政区把全国分为四个销售大区,把优势资源集中在
优势区域。
公司还加强了DEMO管理,激活DEMO用户,按时回收DEMO仪器,用户反馈直接推动订单形成。公司创立了
1500m2仪器应用中心,为仪器应用的集中展示和客户试用提供了便利,有效地推动了产品的市场宣传。
(四)生产管理情况
在生产管理方面,公司大力推进生产计划管理模式的优化,从以往基于预测的备货管理模式向订单排产
为主的计划管理模式转变,持续推动库存去化工作。供应链管理方面,进行了供应商优化管理,减少了一定
比例的供应商数量,适度提升了采购集中度。此外,还对内部组织管理进行了优化改善,重点对一些分散的
工作职能进行了责任的“统一归口”管理,减少工作边际,精简了组织规模,提升了组织效率。
(五)融资并购情况
在融资并购方面,为提升整体经营业绩及核心竞争力,公司积极推动并实施重大资产重组工作,计划以
发行股份及现金支付方式购买上海量羲技术有限公司的控股权。公司于2024年11月4日披露了相关议案,目
前,本次重组所涉及的审计、评估等工作仍在开展中。公司将按照相关法律法规的规定履行后续有关程序及
信息披露义务。本次重组将配套募集部分资金,改善公司资金状况。在银行贷款资金筹措方面,公司与多家
银行保持着良好的合作,银行授信额度能基本满足公司日常经营的资金周转需求。
(六)企业管理情况
在企业管理方面,以规范管理和简化流程为工作重点,重新设计和优化流程37项,简化流程77项,取消
各类系统5个。
公司根据业务需要,注销了部分分、子公司;在薪酬和考核制度方面,设立公司、部门和个人绩效指标
,保证各级指标的关联性,并调整了工资和年终奖金比例,以获得更好的激励效果。
(七)内部治理
公司根据《公司法》、《证券法》及其他相关法律法规的规定,建立健全了股东大会、董事会、监事会
、经理层组成的法人治理结构,形成了权力机构、决策机构、监督机构和管理层相互独立、责任明确、相互
协调、相互制衡的内部治理机制,建立了体系完整、流程清晰、运转流畅的治理管控体系,从机制上促进了
公司的规范运作及保障了全体股东的权益。
二、报告期内公司所从事的主要业务、经营模式、行业情况及研发情况说明
(一)主要业务、主要产品或服务情况
(一)公司主要业务
公司是一家集质谱仪研发、生产、销售及技术服务为一体的国家火炬计划重点高新技术企业,主要向客
户提供质谱仪及相关技术服务。公司专注于质谱仪的自主研发、国产化及产业化,掌握质谱核心技术并具有
先进工艺装配能力,是国内质谱仪领域具备自主研发能力的少数企业之一。
质谱仪作为高端分析仪器,在环境监测、食品安全、公安司法、水利水务、医疗健康、工业过程分析等
领域得到广泛应用。报告期内,公司产品及服务聚焦于大气环境监测方向的PM2.5、VOCs和O3监测,在该细
分领域取得了较强的品牌优势,客户主要为各地生态环境局、环境监测站/中心/中心站、工业园区管委会以
及科研院所等。同时,公司积极向食品安全、公安司法、水利水务等应用领域进行拓展。公司攻克了高性能
四极杆射频驱动技术、高精度离子传输模块装配技术、线性加速碰撞反应池技术等,于2022年发布了满足市
场大部分用户应用需求的三重四极杆液质联用仪,该产品实现了中国制造三重四极杆从技术创新、核心部件
突破、整机产业化的三大阶段,可广泛应用于食品安全、环境检测、公安司法等领域。
(二)主要产品及其用途
公司主要向客户提供质谱仪及相关技术服务。
1、主要产品
(1)环保在线监测仪器
(2)实验室分析仪器
2024年公司基于质谱核心技术,陆续推出气相色谱质谱联用仪、水中异味和挥发性有机物在线自动监测
系统、食品风味多维分析系统,快速筛查质谱仪等,不断丰富产品线、拓宽产品应用场景,满足客户多方面
需求。
(3)医疗仪器
④其他自制仪器
公司其他自制仪器主要为定制仪器,包括质子转移飞行时间质谱仪、激光共振电离飞行时间质谱仪、磁
-电双聚焦质量分析器的共振电离质谱仪、新型高分辨飞行时间质谱仪等。定制仪器系公司根据委托方的明
确要求,开发制造特定功能及性能的产品,以满足委托方的特定需求。
2、技术服务
(1)数据分析服务
报告期内,公司基于专业技术服务团队,充分发挥“在线溯源”、“快速分析”的优势,以独有的质谱
源解析技术、大气气溶胶污染实时源解析技术、高时空3D-VOCs走航监测技术等核心技术为依托,快速获得P
M2.5来源解析结果和污染成因,快速锁定臭氧关键前体物VOCs种类和违法违规排放疑似企业,实现企业-园
区-城市污染源的精细化排查和监管,形成“问题诊断-管控建议-执法支持-动态评估”的高效工作模式,为
客户提供精准的数据分析服务。随着国家不断提高环境监管力度及环境治理投资,数据分析服务逐渐成为常
态化需求,业务持续性逐渐增强。
公司利用应急移动车辆、仪器设备、现场数据分析系统“三位一体”的移动监测工作体系,可以在第一
时间达到现场,实时采集分析环境数据,为城市大气污染防治精准施策提供有效科技支持。
公司数据分析报告服务的主要内容是在合同受益期内利用自产仪器进行现场或远程数据采集工作,并根
据采集的数据按客户要求按期出具数据分析报告等成果(一般包括日报、周报、月报、季报、年报及专项报
告等)。
(2)技术运维服务
公司对销售的仪器提供故障部件更换、耗材更换、软件升级、仪器的清洁、调整、润滑、检验和测试等
检修保养服务及远程仪器状态监看等技术运维服务,以保证仪器正常运行。由于质谱仪为高端分析仪器,为
保证检测结果的准确性,定期的检修保养非常必要。技术运维服务通常按照固定期限提供,该服务具有持续
性。
(二)主要经营模式
1、盈利模式
公司拥有完整的研发、采购、生产、销售及技术服务体系,通过销售硬件产品和提供技术服务等方式实
现盈利。
2、研发模式
公司长期努力践行自主创新,采用以自主研发为主、合作研发为辅的方式。一方面,公司一直坚持实施
掌握基础原理-关键技术及核心部件研发-质谱仪整机集成-应用技术开发的自主研发路径。公司的研发结构
根据自主研发路径可分为四个层次:原理研究、关键技术及核心部件研发、产品开发、应用开发。
除坚持自主研发外,公司也会与其他国内外知名高校、科研院所和企业等单位进行合作研发,作为公司
自主研发活动的有效补充。公司形成合作研发的主要类型可分为三类:①利用合作方提供的检测服务,合作
方主要在产品检测方面发挥作用;②共同参与或承担政府科研项目,公司基于掌握的质谱仪相关技术,根据
协议约定承担相关课题,完成项目任务;③新产品研发,技术交流,公司与合作方优势互补,公司主要负责
质谱仪部分的研发。
3、采购模式
公司实行订单驱动式采购模式进行采购,为保证采购零部件及其他设备质量和供应的稳定性,控制采购
成本,公司建立了《生产经营类供应商管理办法》《生产经营物资采购管理办法》等相应管理制度,并设立
采购部负责公司采购的执行。
根据供应商的技术水平、质量保证能力、交付能力、价格水平等情况对供应商进行综合评价,公司将符
合条件的供应商纳入合格供应商清单。供应商进入清单后,公司会基于各部门的反馈以及市场调研情况,对
供应商进行持续评估和认证,并对合格供应商清单进行动态调整。
4、生产模式
报告期内,环保在线监测仪器、实验室分析仪器及医疗健康产品在经过前期反复研发试制后,已形成稳
定的生产流程和生产工艺,产品生产过程由生产部门严格按照生产工艺流程图进行。公司分析仪器生产流程
涉及的主要环节包括核心零部件设计、外协机加工、内部机加工、组件、真空工艺、电系统工艺、总装、整
机检验、调试。
报告期内,公司制造部协同市场销售部门大力推进库存去化工作,严格执行按照订单备货的计划管理模
式。根据市场业务波动情况,积极做好灵活产能的配置管理,同时继续做好产品质量的优化提升工作,保障
公司保持良好的产品履约交付水平。
5、销售模式
(1)分析仪器
报告期内,公司产品应用领域主要包括环境监测、实验室、医疗健康等领域,公司采用直接销售与间接
销售相结合的销售模式。
在直接销售模式下,公司的直销客户主要包括政府部门、事业单位、科研院所等,公司主要通过招投标
和商务谈判方式获得订单,通过招投标方式进行采购的客户(主要为政府环境监测部门)一般遵守相关预算
管理制度,通常在每年年初制定采购计划,然后经历预算申请、方案审查、立项批复、请购批复、招投标、
合同签订等严格的程序进行仪器设备采购,中标即确定销售价格。通过商务谈判获得的客户则是在公司报价
后双方协商确定销售价格。
在间接销售模式下,与公司签订销售合同的客户并非最终用户。客户根据自身业务开展情况与公司进行
商务谈判后直接签订销售合同,公司根据合同要求将产品运送至指定位置。
(2)技术服务
报告期内,公司技术服务主要集中于环境监测领域:包括数据分析服务和技术运维服务。
数据分析服务为公司通过招投标(如需)或商务谈判方式获取数据分析服务订单,并根据合同约定向客
户出具相关数据分析报告并收取款项,主要数据分析内容包括空气质量分析、污染物溯源解析等。
报告期内,公司仪器销售规模扩大、品牌知名度提高以及各级生态环境部门对环境监测数据分析服务的
需求不断增加。质谱仪为高端科学仪器,为保证仪器检测结果的准确性,定期的检修保养非常必要。公司对
销售的仪器提供故障部件更换、耗材更换、软件升级、仪器的清洁、调整、润滑、检验和测试等检修保养服
务及远程仪器状态监看等技术运维服务,以保证仪器正常运行。
(三)所处行业情况
1、行业的发展阶段、基本特点、主要技术门槛
1、所处行业
公司的主营业务为质谱仪的研发、生产、销售及相关技术服务。根据《国民经济行业分类》(GB/T4754
-2017),公司的质谱仪产品符合“利用物质的物理、化学、电学等性能对物质进行定性、定量分析和结构
分析”的定义,属于“仪器仪表制造业(C40)”中“通用仪器仪表制造(C401)”之“实验分析仪器制造
业(C4014)”。
2、行业的发展阶段及基本特点
质谱仪具有通用性,具有更高分辨、更高灵敏、更高通量和更高准确度的特性,在科学医疗领域,质谱
仪的应用可以极大提高研究的精度与广度,在工业生产过程中,质谱仪的应用可以生产出更高质量的产品,
在食品、环境等领域,受检测监管趋严,质谱仪的应用普及度持续提升是大势所趋。
(1)质谱仪国产替代是行业发展主流
质谱仪作为仪器仪表行业的高端分析产品,国内起步较晚,进口依赖度较高,从进口国情况来看,我国
主要从新加坡、德国、美国、日本进口质谱仪高端产品。
基于高端质谱仪核心技术及市场均被外国厂商所垄断的现状,国家高度重视质谱仪的国产化替代,在政
策端持续加码,从政策、资金、战略规划多角度推动行业高质量发展,未来质谱仪的国产替代将是行业发展
主流。
(2)全球质谱仪市场未来发展趋势
根据TransparencyMarketResearch测算,2018-2026年全球质谱仪市场的年均复合增长率将达到7.70%。
在下游应用领域需求的拉动下,全球质谱仪市场将保持稳健增长的态势。
根据SDI统计,从全球市场来看,目前质谱仪的销售主要集中于欧美地区,其中北美地区占据了全球质
谱仪市场的主导地位,美国是全球最大的质谱仪销售市场,英国、法国、德国占据了欧洲地区质谱仪市场的
主要份额。未来随着中国、印度等亚洲国家经济的不断发展,亚洲各国对高端质谱仪的需求也会不断提高,
预计亚洲在未来会成为全球质谱仪市场中增速最快的地区,而中国预计将成为亚洲地区增长最快的质谱仪应
用市场。
(3)国内质谱仪市场未来发展趋势
根据国外成熟的质谱仪市场发展趋势,随着我国经济的不断发展,质谱仪因其高特异性、高灵敏度的优
势将会不断得到市场认可,应用领域涉及经济社会各个环节,其作为采集信息的重要源头,对其他产业的发
展具有巨大的带动作用,在各大检测领域都将会有更加广泛地应用。
3、主要技术门槛
质谱仪行业集成多个现代科学与专业技术领域,包括分析化学、自动化技术、计算机科学技术、材料化
学技术及机械设计制造技术等,此外涉及各个下游应用领域的专业知识,是典型的高附加值、技术密集型行
业。行业参与者必须具备强大的创新研发实力来完成硬件、软件以及分析方法的开发,从而在技术层面持续
保持并逐步扩大竞争优势。上述特点意味着质谱仪器供应商需要具备深厚的技术储备、丰富的经验积累、完
善成熟的研发机制和研发模式,从而为技术成果的高效产出和产业化应用奠定基础。
由于实验分析仪器行业涉及多项专业技术的协同研发,且下游客户的需求变化多样,因此对供应商的定
制化开发能力和研发管理水平提出很高的要求,企业需要建立能够充分运用各领域专业技术的研发管理平台
,使各类专业技术能够高效、快速融合并应用于产品开发流程中。
对于行业新进入者而言,在短时间内难以获取深厚的技术储备,也难以建立完善的研发体系和研发管理
平台,进而难以在市场竞争中占据优势地位,面临较高的技术研发壁垒。
2、公司所处的行业地位分析及其变化情况
多年来,公司重视研发投入、持续推出新产品、扩大生产规模,是国内质谱仪行业引领者之一。
质谱仪市场需求的旺盛对生产提出了更高要求,经过多年努力,以公司为代表的质谱仪国产品牌发展迅
速,在国内市场上已渐渐获得与外资品牌相抗衡的实力,国产质谱仪产量不断上升。未来随着公司品牌知名
度的进一步提升,预计公司在国内的市占率将不断扩大,行业地位将进一步提升。
根据海关进口数据显示,2024年中国质谱仪整机进口数据为99亿元,整体市场规模超110亿元,同时,
中国仪器仪表协会发文指出国产质谱仪厂商在中国质谱仪市场的占比约为整体的10%。根据公司2024年营业
收入2.03亿元进行测算,公司在中国质谱仪市场的占有率约为2%,在国产质谱仪厂商中的市场占有率约为19
%。
结合国产质谱仪厂商在中国市场的整体市场占有率情况,公司在国产质谱仪厂商中具有一定的市场地位
。
3、报告期内新技术、新产业、新业态、新模式的发展情况和未来发展趋势
公司主要从事高端质谱仪的研发、生产和销售,报告期内在四新经济领域积极进行拓展。
在新技术方面,质谱技术作为测量物质分子量的手段,属于自动化、智能化仪器仪表制造技术,是一种
尖端测量技术。近年来,公司在质谱技术积累的基础上,结合人工智能算法、大数据等技术,不断提升产品
的智能化水平,已开发出可实现PM2.5在线源解析、VOCs在线监测、微生物在线检测的质谱仪产品,应用于
临床诊断、血药浓度测定、食品农药残留检测、环境污染化合物检测、公安司法等多个场景。公司的高分辨
四极杆飞行时间液质联用仪(LC-QTOF7000),完成多项核心技术的开发和验证,实现一批关键部件的国产替
代。报告期内,公司基于质谱核心技术,陆续推出气相色谱质谱联用仪、水中异味和挥发性有机物在线自动
监测系统、食品风味多维分析系统,快速筛查质谱仪等,不断丰富产品线、拓宽产品应用场景,技术不断推
陈出新。
在新产业方面,质谱仪属于智能测控装备制造,被国家列为产业发展导向的技术应用,符合国家重点支
持的电子信息、生物与新医药、航空航天、新材料、高技术服务、新能源与节能、资源与环境、先进制造与
自动化等战略性新兴产业的发展方向。《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2035年远
景目标纲要》中明确提出,要“适度超前布局国家重大科技基础设施”,“加强高端科研仪器设备研发制造
”。2023年2月21日,中共中央政治局第三次集体学习会议强调“要打好科技仪器设备、操作系统和基础软
件国产化攻坚战,鼓励科研机构、高校同企业开展联合攻关,提升国产化替代水平和应用规模,争取早日实
现用我国自主的研究平台、仪器设备来解决重大基础研究问题”。质谱仪行业是十四五时期的重点发展方向
,是制造强国战略和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的重要组成部分。质谱仪产业要着力打好关键核心技术攻坚战,加快
抢占科技制高点,加速国产替代,助力科学强国。测控装备是制造业的基础,随着各种因素不断推动制造业
的转型升级,我国对于国产智能测控装备的需求也将升级,智能测控装备制造产业的发展也势在必行。
在新业态方面,近年来人工智能、大数据等新一代信息技术蓬勃发展,并与质谱仪器行业逐步融合。未
来公司将进一步结合质谱仪应用特点,利用人工智能算法、数据储存、传输等先进技术进行仪器深度开发,
搭建数据传输、储存等硬件平台,支撑质谱仪在智慧环保、智慧医疗以及智能园区等应用场景的应用,不断
提升产品竞争力,满足未来市场的需求。
在新模式方面,为满足客户更多元化的需求、保持市场竞争力,公司由单一设备提供商向项目总包商、
从单一服务提供商向综合服务提供商转化。
(四)核心技术与研发进展
1、核心技术及其先进性以及报告期内的变化情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