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营分析☆ ◇688660 电气风电 更新日期:2025-01-15◇ 通达信沪深京F10
★本栏包括【1.主营业务】【2.主营构成分析】【3.前5名客户营业收入表】【4.前5名供应商采购表】
【5.经营情况评述】
【1.主营业务】
风力发电设备设计、研发、制造和销售以及后市场配套服务。
【2.主营构成分析】
截止日期:2024-06-30
项目名 营业收入(元) 收入比例(%) 营业利润(元) 利润比例(%) 毛利率(%)
─────────────────────────────────────────────────
销售产品(产品) 10.23亿 83.93 1.37亿 69.63 13.38
提供服务(产品) 1.40亿 11.51 3470.44万 17.66 24.75
电力销售(产品) 4843.72万 3.98 2106.01万 10.72 43.48
销售材料(产品) 709.19万 0.58 392.89万 2.00 55.40
─────────────────────────────────────────────────
截止日期:2023-12-31
项目名 营业收入(元) 收入比例(%) 营业利润(元) 利润比例(%) 毛利率(%)
─────────────────────────────────────────────────
风电行业(行业) 100.63亿 99.49 6.59亿 98.72 6.54
提供服务(行业) 3809.79万 0.38 384.34万 0.58 10.09
销售材料(行业) 1344.79万 0.13 471.06万 0.71 35.03
─────────────────────────────────────────────────
风机及零部件销售(产品) 95.82亿 94.74 5.50亿 82.39 5.74
提供服务(产品) 4.09亿 4.05 9751.93万 14.62 23.82
风电场发电(产品) 1.09亿 1.08 1525.36万 2.29 13.93
销售材料(产品) 1344.79万 0.13 471.06万 0.71 35.03
─────────────────────────────────────────────────
国内(地区) 100.63亿 99.49 6.59亿 98.72 6.54
提供服务(地区) 3809.79万 0.38 384.34万 0.58 10.09
销售材料(地区) 1344.79万 0.13 471.06万 0.71 35.03
─────────────────────────────────────────────────
直销(销售模式) 100.63亿 99.49 6.59亿 98.72 6.54
提供服务(销售模式) 3809.79万 0.38 384.34万 0.58 10.09
销售材料(销售模式) 1344.79万 0.13 471.06万 0.71 35.03
─────────────────────────────────────────────────
截止日期:2023-06-30
项目名 营业收入(元) 收入比例(%) 营业利润(元) 利润比例(%) 毛利率(%)
─────────────────────────────────────────────────
销售产品(产品) 40.66亿 95.86 4.23亿 89.10 10.41
提供服务(产品) 1.24亿 2.93 2419.13万 5.09 19.47
电力销售(产品) 3537.62万 0.83 1251.40万 2.64 35.37
其他(补充)(产品) 1615.83万 0.38 1505.61万 3.17 93.18
─────────────────────────────────────────────────
截止日期:2022-12-31
项目名 营业收入(元) 收入比例(%) 营业利润(元) 利润比例(%) 毛利率(%)
─────────────────────────────────────────────────
风电行业(行业) 119.77亿 99.18 17.02亿 99.14 14.21
其他(补充)(行业) 9850.73万 0.82 1469.35万 0.86 14.92
─────────────────────────────────────────────────
风机及零部件销售(产品) 116.71亿 96.65 16.43亿 95.70 14.07
提供服务(产品) 2.22亿 1.84 2087.51万 1.22 9.38
其他(补充)(产品) 9850.73万 0.82 1469.35万 0.86 14.92
风电场发电(产品) 8215.24万 0.68 3914.23万 2.28 47.65
风电配套工程(产品) 126.33万 0.01 -95.25万 -0.06 -75.40
─────────────────────────────────────────────────
国内(地区) 119.77亿 99.18 17.02亿 99.14 14.21
其他(补充)(地区) 9850.73万 0.82 1469.35万 0.86 14.92
─────────────────────────────────────────────────
直销(销售模式) 119.77亿 99.18 17.02亿 99.14 14.21
其他(补充)(销售模式) 9850.73万 0.82 1469.35万 0.86 14.92
─────────────────────────────────────────────────
【3.前5名客户营业收入表】
截止日期:2023-12-31
前5大客户共销售75.97亿元,占营业收入的75.49%
┌───────────────────────┬───────────┬───────────┐
│客户名称 │ 营收额(万元)│ 占比(%)│
├───────────────────────┼───────────┼───────────┤
│客户1 │ 293977.70│ 29.21│
│客户2 │ 191690.27│ 19.05│
│客户3 │ 102165.07│ 10.15│
│客户4 │ 101018.94│ 10.04│
│客户5 │ 70824.78│ 7.04│
│合计 │ 759676.76│ 75.49│
└───────────────────────┴───────────┴───────────┘
【4.前5名供应商采购表】
截止日期:2023-12-31
前5大供应商共采购45.68亿元,占总采购额的34.25%
┌───────────────────────┬───────────┬───────────┐
│供应商名称 │ 采购额(万元)│ 占比(%)│
├───────────────────────┼───────────┼───────────┤
│供应商1 │ 120149.18│ 9.01│
│供应商2 │ 114294.06│ 8.57│
│供应商3 │ 85401.75│ 6.40│
│供应商4 │ 75468.83│ 5.66│
│供应商5 │ 61494.58│ 4.61│
│合计 │ 456808.40│ 34.25│
└───────────────────────┴───────────┴───────────┘
【5.经营情况评述】
截止日期:2024-06-30
●发展回顾:
一、报告期内公司所属行业及主营业务情况说明
(一)报告期内行业基本情况
1、报告期内行业主要政策回顾
2024年是实现国家“十四五”规划目标的关键一年,基于已发布的《关于完善能源绿色低碳转型体制机
制和政策措施的意见》、《促进新时代新能源高质量发展实施方案》等系统性政策的框架,国家进一步完善
、深化对新能源发展的引导与支持。
(1)推动农村因地制宜发展风电,助力乡村全面振兴
2024年3月25日,国家发展改革委、国家能源局、农业农村部联合印发《关于组织开展“千乡万村驭风
行动”的通知》,通知明确:以村为单位,建成一批就地就近开发利用的风电项目,审批程序上鼓励探索试
行备案制,结合实际提供“一站式”服务,并探索形成“村企合作”的风电投资建设新模式和“共建共享”
的收益分配新机制。
(2)多措并举保证大规模发展与合理利用水平,推动新能源高质量发展
2024年3月18日,国家能源局印发《2024年能源工作指导意见》。意见要求:能源结构持续优化。风电
、太阳能发电量占全国发电量的比重达到17%以上。稳步推进大型风电光伏基地建设,有序推动项目建成投
产。统筹优化海上风电布局,推动海上风电基地建设,稳妥有序推动海上风电向深水远岸发展。因地制宜加
快推动分散式风电,在条件具备地区组织实施“千乡万村驭风行动”。
2024年5月28日,国家能源局发布《关于做好新能源消纳工作保障新能源高质量发展的通知》,通知从
加快推进新能源配套电网项目建设、积极推进系统调节能力提升和网源协调发展、充分发挥电网资源配置平
台作用、科学优化新能源利用率目标、扎实做好新能源消纳数据统计管理、常态化开展新能源消纳监测分析
和监管工作等几个方面,对提升电力系统对新能源消纳能力的相关工作做了系统安排。
(3)关注设备再造,发展风机循环经济
2024年3月7日,国务院印发《推动大规模设备更新和消费品以旧换新行动方案》,要求实施回收循环利
用行动,探索在风电光伏、航空等新兴领域开展高端装备再制造业务。《关于促进退役风电、光伏设备循环
利用的指导意见》《风电场改造升级和退役管理办法》已于2023年发布,此次国务院的通知再提风机循环利
用,预计后续风机材料回收利用、大部件/电气元器件的再造等市场将逐渐放量。
(4)CCER正式重启,助推新能源环境价值实现
2023年《温室气体自愿减排交易管理办法(试行)》、CCER(ChinaCertifiedEmissionReduction)的
四项方法学以及《温室气体自愿减排注册登记规则(试行)》《温室气体自愿减排项目设计与实施指南》《
温室气体自愿减排交易和结算规则(试行)》《温室气体自愿减排项目审定与减排量核查实施规则》等多项
政策发布,2024年1月22日全国温室气体自愿减排交易市场(CCER市场)正式启动。首批四项方法学中包含
并网海上风力发电,符合条件的项目可申请减排量登记并销售,获取减排收益。
2、报告期内行业发展情况
据国家统计局及中国电力企业联合会统计,2024年1月至6月,全国风电新增并网装机2,584万千瓦,比
上年同期增加285万千瓦;全国并网风电设备平均利用小时1,134小时,比上年同期降低103小时;全国并网
风电场发电量同比增长6.9%。以上相关数据表明,2024年上半年度国内风力发电市场稳步发展。
(二)报告期内公司所从事的主要业务
公司主营业务为风力发电设备设计、研发、制造和销售,同时开展服务业务和风资源开发与投资业务,
实现各块业务联动。
(三)主要产品及用途
公司产品基本实现了全功率和全场景覆盖。产品覆盖2.5MW到18MW全系列风电机组,产品主要应用于陆
上和海上场景的风力发电。报告期内公司在售的陆上风电机组主要是5/6/7/8/10MW级别产品,海上8/9/12/1
3/16/18MW级别产品。
(四)经营模式
公司经营模式与主要业绩驱动因素在报告期内没有发生重大变化,具体如下:
1、风力发电机组整机业务
公司主要通过招投标获取项目订单,采用“按单定制、以销定产、以产定采”的方式,通过向上游符合
相应标准的供应商采购定制化及标准化的风机零部件,由公司各生产基地完成风力发电机组的装配、测试与
生产后,完成订单交付。报告期内,公司主要营业收入来源未发生变化,即来自于风机及零部件销售业务。
2、服务业务
该业务主要涉及风机的增值服务、风场管理优化、人员能力提升等,包括备件方案、精益运维、专项运
维、智能装备、智能资产管理、资产优化、培训与咨询等。公司根据客户方实际业务需求,对项目所涉及的
人员、技术、物料、装备等方面进行任务分解,并按照合同约定提供专业化服务,服务完成后由客户方按照
合同约定进行验收。
3、风资源开发投资业务
该业务是风机整机业务向下游的延伸,主要包括风资源开发、风电场投资及建设、风场运营或转让等环
节。公司独立或与合作伙伴联合开发风资源、投资风电场,待项目建成后,或自持运营获取发电收益,或通
过项目转让获取投资收益。
二、核心技术与研发进展
1.核心技术及其先进性以及报告期内的变化情况
(1)核心技术及其先进性
公司是国内具备领先风电整机设计与制造能力的企业之一,积极布局行业前沿产品以及数字化、智能化
等前沿技术,前瞻性地把握行业与技术的发展趋势,成功构建了数字化顶层设计级别、智能化生产制造级别
、整机系统级别、核心部件级别、风电场级别的核心技术能力,正在逐步实现从整机制造商向风电全生命周
期服务商的转变。陆上产品方面,公司已经成为国内主要的陆上风电整机制造商与服务商之一;海上产品方
面,公司掌握了先进的海上风电研发、供应链管理、制造和运维能力,在具备一定海上风电技术开发能力的
基础上,不断提高海上风电机组的环境适应性和发电收益,树立了国内海上风电整机领域的领先地位。除风
力发电机组整机设计技术外,公司还具备了以叶片技术、控制技术等为代表的风机核心技术研发能力,在关
键部件、关键技术上形成了较强的技术研发能力与优势,注重“风机场网环数”全面发展。
(2)核心技术报告期内变化情况
1、报告期内公司成功完成风电机组20Hz低频技术攻关,并研制了截至目前全球最大低频海
上风电机组——16MW低频海上风电机组。低频风机机组可同时兼顾更高上网电量和更优经济性。低频风
电机组采用了低频变流器、低频变压器、低频断路器、低频并网等技术,其主要特点就是直接输出20Hz低频
电能,可降低海底电缆充电功率、提高线路容量利用率、并增加输电距离,特别是在深远海方面具有较好的
技术经济优势。
2、报告期内公司全面开展了构网型风电机组技术研究及应用。构网型风电机组采用虚拟同步技术、下
垂控制技术、直流电容惯性同步技术,具备更快惯量响应与更快频率支撑等功能,可以满足电网强度弱、惯
量低的高比例新能源发电系统需求,可实现对电网频率、电压主动支撑,同时可独立地为负荷供电,并拓展
风电机组在弱网/离网下的应用场景。
2.报告期内获得的研发成果
产品开发方面:
(1)海上产品研发进展
公司海上产品围绕给客户提供高可靠、高项目收益为理念,充分利用公司在我国海域累计10GW+产品运
行经验,进行全生命周期最优化解决方案开发,向客户兑现“高可靠,可信赖”的品牌承诺。
公司报告期内基于“Poseidon”海神平台EW8.5-230及EW13.0-252商业运营及技术进行优化迭代,下线
了海神平台第三代产品,其产品系列可覆盖国内全海域市场。在叶轮实现进一步突破的基础上,提升了超长
叶片的气动效率和气动稳定性;同时,通过进一步优化整机控制策略,可实现对大叶轮机组的危险工况如共
振、尾流等工况进行全方位保护。针对新的业务场景,公司亦增加储能及构网型等新技术应用,提高该产品
市场竞争力。
a.中低风速市场
海神平台针对国内低风速市场对大型化及高单位千瓦扫风面积产品的需求,公司在报告期内升级下线新
一代产品EW14.0-270,该产品仍搭载公司最新Leapx等数字化平台,在保障可靠运行的同时,通过一系列诊
断,整场控制技术,可提高低风速区域条件下的机组发电性能。
b.高风速市场
海神平台针对国内高风速市场建设成本高等痛点,持续推出适合于高风速超大容量、高可靠产品。报告
期内,公司在EW16.0-252基础上升级开发EW18.0-260产品,并已完成其样机下线。该机组具备升容至20MW能
力,下一阶段将基于市场和客户需求进行适应性升级。
在整体解决方案上,截至目前全球最大的低频商用产品EW16.0-252低频机组正在进行车间组装,预计在
本年第三季度完成产品组装与测试。
(2)陆上产品研发进展
报告期内,公司采用新一代双馈技术路线的陆上卓越平台产品不断取得进展。针对国内低风速、超低风
速市场的EW5.0-202,EW5.6-202,EW6.25-202等产品开始批量交付。针对沙戈荒市场开发的EW8.5-220,EW1
0.0-230等产品亦在报告期内完成样机下线,下半年将开始批量交付。报告期内公司同步开发更大单位千瓦
扫风面积的EW6.25-220产品,并将全面推向市场。
(3)海外产品开发进展
基于海外市场需求和特点,公司在报告期内完成多款海陆产品的开发工作,并开始推进部分机型的国际
型式认证等工作。
陆上产品方面,公司基于陆上卓刻平台的开发经验,分别开发适用于海外中高风速区域的机型EW6.25-1
72以及适配东南亚市场的中低风速机型EW5.25-172。两款产品在报告期内均已进入批量生产阶段。
海上产品方面,凭借公司海上风电的经验及技术优势,在保证产品可靠性的前提下,公司基于海神平台
进行电网适配性、发电效率、低温适应性等优化设计,开发并推出海外海上中低风速市场的主力产品EW8.5-2
30。目前,该产品样机已经完成生产,后续将逐步进行测试认证工作。技术研发方面:
(1)叶片技术
a.针对沙戈荒大基地项目开发的陆上超大型S111碳纤维叶片已在EW10.0-230机组上得到应用。
b.碳纤维、叶根预制等新型大叶片设计技术已经在14MW海上叶片和10MW陆上叶片得到应用。其中,碳纤
维主梁堆叠、灌注、质量检验等标准的建立可更好地保证碳纤维叶片的可靠性。
(2)塔架技术研发进展
a.钢-混凝土混合塔架(以下简称“混塔”)技术研发与制造报告期内,公司进一步提升自研自制混塔解
决方案“3060混塔”技术,已获取10MW级机组批量混塔订单。公司后续还将就180米级别超高混塔以及漂浮
式海上风电混塔和基础的应用开展研发工作。
b.钢塔设计技术
公司研发的新型焊块技术能够提高钢塔筒焊缝疲劳等级,已于报告期内取得DNV认证,并应用于批量项
目。
报告期内,公司进一步掌握了高塔筒与长柔叶片耦合下的塔筒振动特征,建立了基于耦合阻尼的涡激振
动分析方法,并开始应用于公司陆上项目大兆瓦机组的钢塔筒设计。
(3)驱动链技术
报告期内,公司自主开发了两款用于陆上卓越平台产品的双馈齿轮箱,通过提高扭矩密度,可实现一定
成本的降低。公司还自主开发了容量分别为13MW及16MW海上水冷半直驱发电机,其中13MW发电机部件已完成
样机制造。同时,自研滑动轴承技术突破了材料、工艺、修形等核心技术难点,并在报告期内完成了陆上6M
W级滑动轴承齿轮箱台架试验。
(4)机械技术研发进展
报告期内,公司通过改进仿真计算方式,完成了热喷锌涂层抗滑移摩擦系数测试,能够提升机舱紧固件
的可靠性。
(5)电气技术研发进展
a.20Hz低频风电技术为满足市场端对于低频风电机组的需求,公司在传统风机设计的基础上,在报告期
内从低频变流器、机舱布置、低频变压器、机组辅电系统、开关设备等方面实现了技术突破,开展了大量创
新性设计,并成功产品化。低频全功率变流器分别完成低频器件设计选型与优化、低频测量及保护器件开发
、20Hz低压保护开关系统的设计与验证、整柜冷却系统评估与优化,定制网侧控制算法并持续迭代优化,满
足低频条件下最严苛的并网技术要求。
b.风电机组构网技术
报告期内,公司全面开展了全功率与双馈构网型风电机组技术研究,该技术可实现对电网频率、电压主
动支撑,同时可独立地为负荷供电,拓展风电机组在弱网/离网下的应用场景。该技术在报告期内已应用于
陆上、海上产品机型。
(6)整机载荷控制技术
a.报告期内,公司完成了基于浮体姿态估计的漂浮式稳定控制算法开发,该控制算法可在保证风机稳定
发电的同时,大幅降低大兆瓦漂浮式风机疲劳载荷。
b.深入研究气弹稳定性评估技术,完成了长柔叶片气弹稳定性算法开发,相关研究成果已在多款新机型
开发中应用,可提升机组运行稳定性。
c.在国产化控制器开发技术上完成了国产化控制器样机验证,该项技术具备批量导入条件。
(7)数字化产品优化
报告期内,公司进一步深入智能运维技术,大规模风机运行数据已经进入系统平台进行工单处理、故障
分析、寿命预估、故障预警等各种应用处理,构建了信息流与任务流的一体化,使得公司能够在快速响应现
场问题的同时,定期进行整场风机运行评估,对趋势性问题进行预警,为风机高质量的长期运行保驾护航。
(8)深远海技术
公司在深远海技术方面采取了多项战略措施,持续打造核心竞争力,积极布局深远海技术穿透,开展深
远海漂浮式风电关键技术研究和漂浮式产品研发,并通过技术创新和项目实施取得了显著进展和业绩。其中
,全球首个深远海漂浮式风电与海洋牧场养殖一体化设计项目,使用的我司4MW漂浮式风机已于今年6月成功
并网发电,实现“海上发电、海下养鱼”,标志着全球首个深远海漂浮式风电与海洋牧场养殖一体化设计项
目成功投产。16MW级漂浮式风机也已于报告期内进入样机生产阶段,预计今年下半年开展关键部件测试验证
工作。公司还将继续开展20MW级以上大型漂浮式风机及配套关键技术的预研工作。
三、报告期内核心竞争力分析
(一)核心竞争力分析
1、产品前沿占位与精细化优势
公司风机产品实现了全功率与全场景覆盖,可根据不同的地理和气候条件进行差异化设计。并且还可为
各类产品提供相应的专业服务,助力客户实现更高效稳定的项目运营与投资回报。公司在直驱、双馈技术路
线的经验与积累基础上,较早布局高可靠性、紧凑型的半直驱路线,报告期内下线“Poseidon”海神平台第
三代产品,覆盖国内全海域市场,并配合新优化的整机控制策略,在危险工况下能有效保护机组、提升可靠
性。公司在每台风机上都安装了智能终端,为故障诊断、运维提升提供有效支撑的同时能够为客户形成数据
资产。同时,公司已布局多个测试验证基地及样机试验基地,结合从材料、部件到整机的贯穿全生命周期的
测试,报告期内同期全球最大的40MW+滨海试验台投入使用,助力为客户提供“高可靠、可信赖”的全生命
周期综合最优的解决方案。
长期的技术深耕与前瞻性的产品布局有力支撑了公司未来发展与市场竞争力。基于自主研发的海上“Po
seidon”海神平台和陆上卓越平台,公司根据市场当前以及未来发展趋势开发了多款具有市场竞争力的海陆
大兆瓦风电机组。报告期内,公司完成海上18MW级别机组下线,该机组可根据市场与客户需求升容至20MW,
有效满足市场对大容量风机的需求;在深远海应用场景具备较好技术经济优势的16MW海上低频机组正在车间
组装,将于三季度完成产品组装与测试。公司完成截至目前全球最大容量的构网型陆上10MW级风机下线,该
风机针对沙戈荒中高风速项目环境与大容量机型需求定制化开发,同时为沙戈荒环境进行了整机特殊设计,
以高质价比助力大基地建设。
同时,公司持续关注运维服务能力提升,紧密跟踪海上风电逐渐向深远海发展的趋势,率先在行业内推
出专业SOV运维母船交通方案。公司定制的亚洲首制海上风电SOV运维母船已于报告期内顺利完成首次风场实
效试航,为后续成功实施深远海运维打下坚定基础。
2、核心技术与研发体系优势
公司采取开放式研发策略,除上海研发总部以外,还成立了欧洲研发中心、北京研发中心、杭州研发中
心、大连研发中心、西安研发中心及兰州研发中心。公司与浙江大学、上海交通大学、大连理工大学和兰州
大学等高校建立了广泛的合作,充分运用风电领域的国内外优势资源,建立了产学研合作体系,构建了产品
、技术、研发的进步与创新的重要引擎。公司具备国内较强的整机及关键部件设计能力,具备了以叶片技术
、控制技术为代表的风机核心技术研发能力,具备了领先的装备制造能力,形成了由数字化顶层设计、智能
化生产制造、整机系统、核心部件、风电场等各个级别组成的核心技术体系优势。
此外,公司积极布局核心部件技术穿透领域,对驱动链(主要包括齿轮箱、发电机)、叶片、混塔等核
心部件推进自研自制,加强了对核心部件从设计、生产工艺等方面的技术掌控力。报告期内,公司叶片制造
基地均进入批量生产阶段首个项目的S98叶片成功发运;S111叶片已在EW10.0-230机组上得到应用。同时,
公司自主开发了两款用于陆上卓越平台的双馈齿轮箱,可提高扭矩密度、降低成本。报告期内公司完成了13
MW及16MW的海上水冷半直驱发电机自研,其中13MW发电机部件已完成样机制造;此外,公司完成10MW级别自
研自制混塔的设计并获取批量订单,预计下半年实现批量交付。
3、市场区域覆盖与业务协同优势
公司通过全国性的生产制造基地布局,实现了全国各地重点市场客户、资源、人才的覆盖,构建了辐射
全国各地的高效高质量服务体系与能力。报告期内海陆销售团队融合、客户线与区域协同作战,建立关键情
报协同体系,依托上海电气资源及大客户总监体系,分级维护与地方政府、客户的紧密关系,提升覆盖率,
增加赢率。
公司控股股东上海电气是拥有120年历史的工业品牌,其具备风光储氢及高效清洁能源、工业驱动、输
配电等多能源要素的装备制造与解决方案能力,在能源融合发展背景下具备组合拳优势。在面临多种复杂能
源供需项目时,公司可以基于上海电气现有解决方案能力,整合为客户提供综合解决方案,从而形成竞争优
势。
4、产品品牌优势
公司经过多年经营发展,已形成全面的产品体系、过硬的产品质量、可靠的服务能力。公司在发展中,
建立了中国最大的海上风电样本库,在2015-2022年连续8年海上风电新增装机量全国第一,在2016年、2021
年海上风电新增装机量全球第一,在2023年内海上风电累计装机容量突破千万千瓦。同时,在多个中国风电
发展里程碑时刻留下印记,包括中国首个平价上网的风电项目、中国首个批量安装3MW级别以上风机的风电
项目、中国首个海上“双十”项目、全球首个深远海漂浮式风电与海洋牧场养殖一体化设计项目、国家千万
千瓦级粤东海上风电基地首批示范项目等,进一步奠定了“上海电气”品牌在中国海上风电领域的领先地位
、在中国风电领域的先进地位。
四、经营情况的讨论与分析
2024年上半年度,中国风电产业继续保持高增速、规模化、智能化、绿色化方向发展,风力发电市场稳
步发展。其中,陆上多批大基地的建设推进、老旧风电机组改造升级、“千乡万村驭风行动”等相关政策的
实施落地等有力支撑陆上风电发展空间;国内海上风电项目的前期规划、竞争配置和审批工作进展顺利,或
将推动海上风电全面提速发展。但在行业规模预期高景气的同时,随着风机技术不断迭代,市场价格保持下
行趋势,国内海陆风电市场竞争依旧激烈,各厂家纷纷加速出海,国际市场成为新增长点。
面对市场发展的机遇和白热化竞争的挑战,公司始终坚持以“服务国家战略,紧贴国家需求,实现高质
量发展”为统领,密切跟踪政策动向和市场变化,在上半年度从市场开拓、降本控本、技术研发与产品开发
、运营提升等方面入手,全面对标全球领先技术和行业领先企业,积极制定高质量发展路径及措施,强化推
动技术创新和机制创新,持续提升经济运行质量,有效应对各类风险挑战。报告期内完成的主要工作如下:
1、强化市场开拓,构筑持续发展强引擎
整机订单方面,公司坚持聚焦客户、聚焦区域、聚焦行业场景的“三个聚焦”原则,针对不同客户以及
不同区域的客户、业务诉求,因人、因地施策,提供相应的整体解决方案,积极拓展国内外市场。针对国内
市场核心客户与核心区域,海陆销售团队融合,大客户线与区域公司协同,重点攻关。海外市场方面,拓展
海外商业模式、加强上海电气内部渠道资源协同,取得业绩突破。报告期内,公司新增订单为3,197.05MW,
较上年同期增长了113.71%,其中已中标尚未签订合同的订单为1,419.65MW。截至本报告期末,公司累计在
手订单为11,513.90MW,较上年同期增加了21.99%,其中已中标尚未签订合同的订单为2,138.60MW。此外,
报告期内公司在印尼等地实现零突破,取得部分订单。
风资源开发方面,公司加强市场洞察、竞争态势分析,紧密跟踪国家级沙戈荒大基地以及各省市风电规
划的实施进度,制定差异化的资源获取策略。报告期内,公司新获200MW陆上风场项目开发指标、海上1GW风
场项目核准。截至报告期末,公司自持风场中已完成建设的装机容量为139.4MW。同时,公司以参股形式投
资的风电项目按持股比例折算后,共计资源持有量为532.55MW,其中已完成建设的装机容量为393.15MW,在
建的装机容量160MW。报告期内,公司自持风场产生的发电收入为4,843.72万元,较去年同期增长36.92%。
服务业务方面,公司在报告期内进一步优化服务业务布局,聚焦大部件、技改、数字化等高附加值类细
分市场,积极争取高毛利的服务订单。报告期内,公司质保期外的服务业务以及备品备件的新增订单金额为
20,780.01万元,较上年度同期增长122.58%,实现销售收入16,893.92万元,较上年度同期增长16.65%。
2、依托技术与管理提升,全面推动控本降本
降本方面,公司坚持以产品平台化、模块化、大型化为基调,紧抓核心技术以带动产品降本。
公司及时调整陆上产品为双馈路线后推出的卓越平台产品部分已经于报告期内下线,样机成本目标实现
率较好,获得市场认可。海上围绕紧凑型半直驱技术,通过高发电性能叶片开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