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haguwang.cn-查股网.中国

查股网.CN

 

菱电电控(688667)经营分析主营业务

 

查询个股经营分析(输入股票代码):

经营分析☆ ◇688667 菱电电控 更新日期:2024-05-01◇ 通达信沪深京F10 ★本栏包括【1.主营业务】【2.主营构成分析】【3.前5名客户营业收入表】【4.前5名供应商采购表】 【5.经营情况评述】 【1.主营业务】 汽车发动机管理系统、摩托车发动机管理系统、纯电动汽车动力电子控制系统、混合动力汽车动力电子控 制系统的研发、生产、销售和技术服务。 【2.主营构成分析】 截止日期:2023-12-31 项目名 营业收入(元) 收入比例(%) 营业利润(元) 利润比例(%) 毛利率(%) ─────────────────────────────────────────────── 计算机、通信和其他电子设备制造 10.08亿 100.00 2.65亿 100.00 26.27 业(行业) ─────────────────────────────────────────────── 产品销售收入(产品) 9.53亿 94.51 2.33亿 88.10 24.49 技术开发收入(产品) 5540.95万 5.49 3152.25万 11.90 56.89 ─────────────────────────────────────────────── 国内市场(地区) 10.08亿 100.00 2.65亿 100.00 26.27 ─────────────────────────────────────────────── 直销(销售模式) 10.08亿 100.00 2.65亿 100.00 26.27 ─────────────────────────────────────────────── 截止日期:2022-12-31 项目名 营业收入(元) 收入比例(%) 营业利润(元) 利润比例(%) 毛利率(%) ─────────────────────────────────────────────── 计算机、通信和其他电子设备制造 7.12亿 100.00 2.55亿 100.00 35.83 业(行业) ─────────────────────────────────────────────── 产品销售收入(产品) 6.88亿 96.56 2.37亿 93.04 34.52 技术开发收入(产品) 2447.31万 3.44 1775.71万 6.96 72.56 ─────────────────────────────────────────────── 国内市场(地区) 7.12亿 100.00 2.55亿 100.00 35.83 ─────────────────────────────────────────────── 直销(销售模式) 7.12亿 100.00 2.55亿 100.00 35.83 ─────────────────────────────────────────────── 截止日期:2021-12-31 项目名 营业收入(元) 收入比例(%) 营业利润(元) 利润比例(%) 毛利率(%) ─────────────────────────────────────────────── 计算机、通信和其他电子设备制造 8.35亿 100.00 2.59亿 100.00 31.00 业(行业) ─────────────────────────────────────────────── 产品销售收入(产品) 8.01亿 95.91 2.33亿 90.12 29.13 技术开发收入(产品) 3412.12万 4.09 2556.73万 9.88 74.93 其他(补充)(产品) 53.44 0.00 27.68 0.00 51.80 ─────────────────────────────────────────────── 西南(地区) 3.16亿 37.84 9965.77万 38.51 31.55 华东(地区) 2.71亿 32.52 9462.99万 36.57 34.86 东北(地区) 1.39亿 16.64 2747.67万 10.62 19.78 华北(地区) 5102.64万 6.11 1834.63万 7.09 35.95 华南(地区) 3498.72万 4.19 1268.28万 4.90 36.25 华中(地区) 2191.13万 2.63 568.94万 2.20 25.97 其他(地区) 51.51万 0.06 28.96万 0.11 56.22 ─────────────────────────────────────────────── 直销(销售模式) 8.35亿 100.00 2.59亿 100.00 31.00 ─────────────────────────────────────────────── 截止日期:2020-12-31 项目名 营业收入(元) 收入比例(%) 营业利润(元) 利润比例(%) 毛利率(%) ─────────────────────────────────────────────── 产品销售收入-汽车EMS产品-成套( 6.61亿 86.64 1.96亿 77.43 29.65 产品) 技术开发服务(产品) 6176.98万 8.10 4321.66万 17.08 69.96 产品销售收入-汽车EMS产品-散件( 2540.31万 3.33 916.37万 3.62 36.07 产品) 产品销售收入-摩托车EMS产品-成 1068.75万 1.40 335.33万 1.33 31.38 套(产品) 产品销售收入-纯电动车电控系统( 214.56万 0.28 74.95万 0.30 34.93 产品) 产品销售收入-摩托车EMS产品-散 111.35万 0.15 43.28万 0.17 38.87 件(产品) 产品销售收入-混合动力EMS(产品) 38.57万 0.05 13.22万 0.05 34.28 产品销售收入-其他(产品) 36.38万 0.05 5.18万 0.02 14.24 ─────────────────────────────────────────────── 西南(地区) 2.82亿 37.04 --- --- --- 华东(地区) 2.59亿 33.97 --- --- --- 东北(地区) 1.02亿 13.36 --- --- --- 华北(地区) 6163.32万 8.08 --- --- --- 华中(地区) 3345.30万 4.39 --- --- --- 华南(地区) 2380.11万 3.12 --- --- --- 其他(地区) 28.07万 0.04 --- --- --- ─────────────────────────────────────────────── 【3.前5名客户营业收入表】 截止日期:2023-12-31 前5大客户共销售7.42亿元,占营业收入的73.60% ┌───────────────────────┬──────────┬──────────┐ │客户名称 │ 营收额(万元)│ 占比(%)│ ├───────────────────────┼──────────┼──────────┤ │客户一 │ 28739.64│ 28.50│ │客户二 │ 13780.71│ 13.66│ │客户三 │ 13410.63│ 13.30│ │客户四 │ 10163.82│ 10.08│ │客户五 │ 8127.25│ 8.06│ │合计 │ 74222.05│ 73.60│ └───────────────────────┴──────────┴──────────┘ 【4.前5名供应商采购表】 截止日期:2023-12-31 前5大供应商共采购2.53亿元,占总采购额的34.96% ┌───────────────────────┬──────────┬──────────┐ │供应商名称 │ 采购额(万元)│ 占比(%)│ ├───────────────────────┼──────────┼──────────┤ │供应商一 │ 7167.12│ 9.89│ │供应商二 │ 6424.17│ 8.87│ │供应商三 │ 5204.57│ 7.18│ │供应商四 │ 3511.03│ 4.85│ │供应商五 │ 3022.58│ 4.17│ │合计 │ 25329.48│ 34.96│ └───────────────────────┴──────────┴──────────┘ 【5.经营情况评述】 截止日期:2023-12-31 ●发展回顾: 一、经营情况讨论与分析 2023年是全面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精神的开局之年,是国民经济恢复发展的一年。汽车行业作为国民经 济发展的压舱石,创造出了瞩目的业绩,成为拉动工业经济增长的重要动力。根据中国汽车工业协会数据统 计,2023年,我国汽车产销累计完成3016.1万辆和3009.4万辆,同比分别增长11.6%和12%,产销量创历史新 高,实现两位数较高增长。 2023年度,公司实现销售收入100848.11万元,同比增长41.64%。 公司营业收入的增长主要系公司EMS相关产品收入增长、新能源控制器业务销售大幅增长和技术服务收 入增长所致。报告期内,公司在EMS领域业务主要集中在商用车市场并大力开拓乘用车市场。商用车市场受 宏观经济稳中向好、市场消费需求回暖因素影响,加之各项利好政策的拉动,市场谷底回弹,实现恢复性增 长,产销分别完成为403.7万辆和403.1万辆,同比分别增长26.8%和22.1%,导致公司商用车市场实现的营业 收入较2022年度同比增长41.12%。报告期内,公司实施的客户乘用车化战略取得初步成功,公司EMS产品在 乘用车实现批量装车,实现销售收入3492.71万元,乘用车产品的批量装车给公司带来了新的业务增长点。 上期公司抓住市场机遇,大力拓展高毛利的欧四欧五(ECU散件)业务,导致上期实现收入金额较高;随着 市场行情变化,报告期内,公司欧四欧五业务的销售收入大幅下降。在上述综合因素的影响下,公司EMS相 关产品实现销售收入82329.58万元,同比增长29.74%。 公司自上市以来坚持“产品电动化”的发展战略,持续在电动化领域投入研发资源,报告期内公司电动 化产品开始持续落地,新能源汽车控制器业务实现销售收入10254.39万元,同比增长198.43%,电动化产品 的批量装车给公司带来了新的收入增长点。同时,报告期公司技术开发收入大幅增长。在上述因素的共同作 用下,报告期内,公司销售收入同比增长41.64%。 2023年,公司销售收入实现毛利26493.52万元,较2022年增长3.85%。公司毛利率为26.27%,同比下降9 .56个百分比。 2022年和2023年度公司实现的毛利和毛利率主要来源于与EMS相关的产品销售收入,其中2023年度公司 毛利主要来源于商用车市场的ECU及电喷件销售,2022年度公司毛利主要来源于商用车市场的ECU及电喷件销 售和高毛利的欧四欧五(ECU散件状态)业务收入。受商用车市场回暖影响,2023年度公司商用车ECU及电喷 件(含摩托车)销售收入大幅增长实现的毛利同比增加5358.85万元。2022年度,公司抓住市场机遇,积极 拓展高毛利的欧四欧五业务,并实现了6948.32万元的毛利。随着市场行情变化,2023年公司欧四欧五业务 快速萎缩,仅实现毛利249.16万元,同比下降96.41%。外加2023年度公司实现突破的ECU乘用车业务和新能 源控制器业务市场因竞争激烈、规模偏小导致其产品毛利率偏低,其实现的销售收入带来的毛利有限。在上 述主要因素的影响下,2023年度公司营业收入同比增长41.64%,毛利仅同比增长3.85%,公司出现营业收入 大幅增长并未来带毛利大幅增加的现象。 公司2023年度毛利率大幅度下降的主要因素有:1、2022年度公司高毛利率的欧四欧五产品(ECU散件状 态)实现的销售收入较多,占营业收入的比重较高导致基期可比毛利率偏高;2、2023年度,公司新实现销 售收入较多的新能源控制器业务和ECU及电喷件-乘用车业务因为市场竞争激烈、业务规模偏小导致其实现的 毛利率较低。 公司营业收入大幅增长并未带来公司产品毛利的大幅增加,同时,随着销售规模的增长,销售费用和管 理费用增加、应收资产增加和部分存货出现减值迹象带来的减值增加,叠加公司固定资产增加带来的折旧费 用增加,共同导致公司2023年仅实现销售净利润4913.37万元,同比下降26.70%,扣除非经常损益的销售净 利润3346.26万元,同比下降了17.73%。 2023年度公司主要经营情况如下: 1、“客户乘用车化、产品电动化”发展战略取得实质性突破; 自2021年9月份公司在GDI乘用车混动车取得客户定点后,公司持续投入研发资源在乘用车领域。2023年 ,公司乘用车产品在理想等客户开始批量装车,公司EMS产品在乘用车市场取得实质性突破。新能源汽车持 续爆发式增长,根据汽车工业协会数据统计,2023年我国新能源汽车产销完成958.7万辆和949.5万辆,分别 同比增长35.8%和37.9%。公司紧抓汽车电动化的发展机遇,坚持产品电动化的发展战略,积极拓展新能源产 品客户。报告期内,公司在乘用车和电动化领域都取得了重大进展,公司在乘用车EMS和电动化产品(含VCU \GCU\MCU等)累计实现销售收入13747.10万元,同比增长299.75%。 2、抓住CNG市场发展机遇,满足国六排放标准的双燃料EMS销售大幅增长。 自2014年采用单ECU控制两种燃料的两用燃料EMS匹配商用车成功并实现销售以来,公司持续深耕CNG两 用燃料EMS市场。公司在技术上解决了改装系统存在的OBD诊断异常、排放难以达标、发动机性能下降等普遍 性问题,在国六排放标准的两用燃料汽车市场取得了技术优势,CNG两用燃料EMS成为公司具有核心竞争力的 产品。2023年度,受益于气油价比低企,天然气轻卡市场渗透率不断提升,公司CNG两用燃料EMS的ECU销售1 0.59万块,同比增长85.54%。公司满足国六标准的双燃料EMS销售大幅增长。 3、持续研发投入和提升工程制造能力,不断增强公司核心竞争力 公司自设立以来始终坚持自主研发的技术路径。公司持续研发投入,完善开发流程,提升研发效率,增 强公司核心竞争力。报告期内,公司投入研发费用(含计提的股份支付费用)16494.67万元,占营业收入的 比重为16.36%。公司新获得专利及软件著作权共19项,其中发明专利3项,实用新型专利4项,外观设计专利 5项,软件著作权7项;截至2023年末,累计获得专利及软件著作权125项(不包括报告期末已过期失效的) ,其中发明专利15项,实用新型专利34项,外观设计专利22项,软件著作权54项,整体研发实力得到进一步 提升。报告期内,公司首次公开发行股票募投项目“汽车动力控制系统产业化项目”已达到预定可使用状态 ,公司2022年购买的大陆低压喷油器生产线已经运抵公司并进入安装调试阶段,意味着公司具备了GDI-ECU 、MCU/GCU、喷油器的生产能力,大幅提高了公司的生产能力、研发能力和自动化程度,增强了公司核心竞争 力。 4、实施新一期股权激励,吸引与留住优秀员工 汽车动力电控系统行业具有技术壁垒高、产业化周期长的特点,需要研发人员有长期坐冷板凳的思想准 备。公司作为自主品牌EMS行业内的国内领军企业,高度重视研发人员的引进、培养,吸引并留住优秀科研 人员。为了更好的激励研发人员内在激情,公司在2023年实施了新一期的股权激励计划,本次股权激励计划 的激励对象以公司核心技术人员以及其他研发人员为主,本年度再次实施的股权激励计划,强化了公司与员 工的利益共享机制,留住和吸引研发人才,充分激发了研发人员的积极性和活力,增强了公司凝聚力,为公 司长期稳定发展提供了厚实的人才支撑。 自2023年初,特斯拉打响汽车价格战第一枪,各车企陆续跟进,国内汽车市场竞争愈演愈烈,汽车价格 下行的压力不断传导至供应商处。面对激烈的市场竞争,2024年公司将紧紧围绕强化全员经营意识、聚焦优 势主业及持续加强降本增效来开展工作。公司将与各部门签订年度经营工作目标责任书,强化绩效考核,加 强全员经营意识,同时分产品线对利润进行考核,通过量化的数据、精细化的管理,激发各业务板块的经营 活力。在业务层面,公司将聚集在具有核心竞争力的EMS产品上,利用公司EMS产品优势拓展新能源产品的应 用,集中优势资源向大客户和战略客户倾斜,实施大客户战略,提升公司的资源投入产出效率。同时,公司 将在保持和提升质量水平的基础上,持续优化采购管理和生产体系管控,提升原材料的采购规模和议价能力 ,优化存货储备策略,系统性的对公司产品进行技术降本和模块化设计,降低物料成本和制造成本。 二、报告期内公司所从事的主要业务、经营模式、行业情况及研发情况说明 (一)主要业务、主要产品或服务情况 1、主要业务 公司提供发动机管理系统、纯电动汽车动力电子控制系统以及混合动力汽车动力电子控制系统、车联网 产品T-BOX以及相关的技术开发及标定服务。 2、主要产品 公司提供发动机管理系统、纯电动汽车动力电子控制系统以及混合动力汽车动力电子控制系统三大系列 产品以及相关的设计开发及标定服务和汽油车4G版本的T-BOX。公司的发动机管理系统按照使用燃料的不同 分为汽油EMS和两用燃料EMS,按照车型与软件平台的不同分为汽车EMS与摩托车EMS;纯电动汽车动力电子控 制系统包括VCU、MCU及多合一控制器;混合动力汽车的动力电子控制系统包括EMS、MCU、GCU、VCU、HECU。 (二)主要经营模式 (1)盈利模式 公司的收入主要来自新车型匹配开发阶段的技术服务收入以及新车型匹配开发成功后电控系统的销售收 入。 A、技术服务收入 整车厂每款新车型均需要电控系统的匹配开发。在国五排放期间,公司尚处于产品推广验证期,因此在 新车型的匹配开发阶段,本公司少量收取甚至不收取技术服务费。随着公司技术实力和市场口碑的不断增强 ,从国六车型开始,本公司在部分车型的匹配开发阶段收取技术服务费。 B、产品销售收入 报告期内,汽油车电控系统产品是公司的主要收入来源。除了汽油机EMS产品,公司还销售纯电动车VCU 、MCU、电机电控二合一、多合一控制器、混合动力汽车EMS和T-BOX等产品。 C、技术服务与产品销售的关系 公司技术开发服务即为客户新车型提供“标定”服务。车辆在实际运行过程中,ECU需要根据事先存入 的参数对车辆的动力系统进行控制,因此标定过程是EMS产品能够实现其功能的前提,是EMS产品实现销售之 前不可缺少的关键环节。 (2)销售模式 本公司EMS的开发分两种情况:一种是公司首先负责发动机厂商某款发动机电控系统的匹配开发,开发 成功后的发动机供应整车厂后,本公司对整车厂的具体车型再进行整车标定;另一种是公司直接对整车厂选 用的发动机及整车进行标定。公司技术服务收入的确认时点是公司在完成整个项目标定后向客户出具项目结 题报告,待客户进行会签确认后公司确认相关技术服务收入。 (3)采购模式 公司产品生产过程中,ECU/VCU/MCU/GCU/T-BOX等相关硬件由公司自主设计、生产和组装,其使用的芯 片、电子元器件、功率器件等原材料,由公司向外部供应商采购。生产出ECU等核心部件之后组成成套电控 系统所需的配套零部件——各类传感器、电子节气门、点火线圈、喷油器等,由公司向外部供应商采购。20 22年公司购买了减压阀生产线,开始生产两用原料EMS系统中的减压阀产品,截至2023年末,公司购买的低 压喷油器生产线已进入安装调试阶段,后续公司将自行生产喷油器产品。 (4)生产模式 公司根据客户的订单组织生产,整车厂一般当月下达次月的订单,并同时下达未来2个月的预测计划, 本公司根据订单量加上需要保持的安全库存量减去已有的库存数来下达本月的采购量和生产量,同时将订单 预测计划发给各供应商做好备货计划。 (三)所处行业情况 1.行业的发展阶段、基本特点、主要技术门槛 公司为汽车动力电子控制系统提供商,主营业务包括汽车发动机管理系统、纯电动汽车动力电子控制系 统、混合动力汽车动力电子控制系统以及智能网联产品的研发、生产、销售和技术服务。根据中国证监会20 12年颁布的《上市公司行业分类指引(2012年修订)》,公司所属的行业为“计算机、通信和其他电子设备 制造业”(分类代码:C39)。 (1)行业的发展阶段 公司EMS主要应用于传统燃油汽车和混合动力汽车市场,公司MCU\GCU\VCU\PCU等电动化产品主要应用在 纯电动化汽车和混合动力等新能源汽车市场。根据中国汽车工业协会数据统计,2023年,我国汽车产销累计 完成3016.1万辆和3009.4万辆,其中,新能源汽车产销累计完成958.7万辆和949.5万辆。公司产品应用市场 空间巨大。 汽车电控系统作为影响整车油耗、排放、驾驶性能和动力性能四个方面的决定性因素之一,其中油耗指 标和排放指标为国家强制性要求,达不到规定指标就无法通过型式检验并申请公告,也就无法生产与销售。 因此,电控技术的发展一直受到排放标准和油耗标准的决定性影响。 2016年12月23日颁布的《轻型汽车污染物排放限值及测量方法(中国第六阶段)》(即国六排放法规) 要求II型实验:实际行驶污染物排放试验(RDE(RealDriveEmission)测试)于2023年7月1日正式实施。20 21年2月20日颁布的《乘用车燃料消耗量限值GB19578-2021》标准规定燃料消耗量采用WLTC工况进行测定, 而之前测试采用NEDC工况,该标准规定新申请型式批准的车型自2021年7月1日起开始执行,对已获得型式批 准的车型,自2023年1月1日起开始实施。2023年7月28日颁布的《轻型商用车辆燃料消耗量限值》公开征求 意见,提出第四阶段轻型商用车燃料消耗量测试工况为WLTC工况,单车限值将在三阶段的基础上,降低10% 作为四阶段的单车限值要求;企业平均以传统燃油车油耗至少降低15%,结合一定的新能源比例,提出在三 阶段的基础上,2026年总体降低21.8%、2030年总体降低37%。《节能与新能源汽车技术路线图2.0》指出, 传统能源乘用车新车百公里油耗2025/2030/2035年目标为5.6/4.8/4L。油耗和排放指标不断趋严的背景下, 电控系统正朝着绿色低碳和节能减排的技术发展。随着发动机技术发展逼近极限,燃油车的油耗下降趋缓, 政策压力逐步显现。预计未来单独使用内燃机驱动的车辆将越来越难以满足后续的油耗法规要求。油耗标准 的不断趋严促使汽车动力从内燃机转向由内燃机与电机的有效组合或纯电机来承担驱动任务,混合动力汽车 和纯电动汽车成为行业发展的重要方向。根据汽车行业协会数据统计,2023年我国插电混合动力汽车产销28 7.7万辆和280.4万辆,分别同比增长81.2%和84.7%,我国纯电动汽车分别实现产销670.4万辆和668.5万辆, 分别同比增长22.6%和24.6%;混合动力汽车和纯电动汽车迎来爆发式增长。2023年新能源汽车市占率达31.6 %,高速发展的新能源汽车意味着我国汽车产品结构由传统内燃机占绝对主要的格局进入诸多技术并存的动 力多元化时代。 面对汽车行业百年未有之变局,公司在保持商用车市场份额的基础上,坚持客户乘用车化、产品电动化 的发展战略,始终坚持研发投入,报告期内公司研发投入(含股权激励)16494.67万元,占营业收入的比重 16.36%。在EMS领域,公司主要竞争对手为博世及其子公司联合电子为代表的外资。报告期内,公司EMS产品 在乘用车领域取得重大突破,实现在理想、江淮等乘用车客户装车落地。后续,公司将持续研发投入提升技 术水平和利用灵活快捷的服务以期待在乘用车领域扩大市场份额,打破外资的垄断。在电动化产品领域,公 司主要竞争对手为华为、汇川技术、精进电动、阳光电源、英博尔、蓝海华腾等多家国内涉及电驱电控公司 。报告期内,公司电动化产品实现销售收入10254.39万,同比增长198.43%。未来,公司将持续在电动化领 域投入资源,充分利用公司在EMS领域建立的客户优势持续拓展公司电动化产品的应用。 (2)基本特点 A、发动机电控系统进入行业技术壁垒高、产业周期化长 汽车动力电子控制系统行业属于技术高度密集型行业,EMS技术积累和进步以及产业化的实现需要长期 大量的人力及资金的投入。EMS是汽车电子控制系统中变量最多、难度最大的控制系统,在技术上具高度复 杂性。发动机管理系统是多变量、多目标折衷优化、且边界条件多变的控制系统,导致控制程序非常复杂, 且其参数之间互相影响,调整某一模块的控制参数往往会影响其他模块的控制参数,大大增加电子控制系统 的设计难度。除此之外,系统中的输入参数与输出目标之间缺乏之间的控制逻辑关系,需要建立中间变量来 实现控制目标。上述特性造成EMS系统在技术上的困难。同时,EMS作为发动机系统和汽车中的核心部件,是 影响汽车四个主要性能指标(油耗、排放、动力性能与驾驶性能)的关键因素之一。整车厂对EMS供应商的 选择往往非常慎重,一般都希望EMS厂商有类似产品先在别的整车厂大规模使用验证后再采用,采用的时候 往往先在一款车型上试用,经大量验证确认没有故障后才在其它车型上大规模推广。 汽车电控系统属于风险较大的长期投资。EMS的技术壁垒决定了EMS能否研发成功具有高度不确定性。同 时,EMS的技术特点和产业化特点决定了EMS从研发到大规模产业化的周期非常漫长。软件平台、软硬件设计 及控制策略积累与调试都需要耗费研发人员大量的时间和精力,软件平台需要持续升级满足汽车发动机技术 的进步以及油耗不断降低、排放标准越来越严格的强制性法规要求。在产业化阶段,需要对发动机进行基础 参数标定,对整车进行排放标定、OBD标定、完成“三高”试验、驾驶性标定,并经工信部型式核准和生态 环境部公告后方能生产和销售,整个标定过程需要较长时间。 较高的技术难度和较长的产业化周期导致汽车发动机控制系统玩家较少。从全世界范围来看,能够掌握 EMS技术与混合动力控制的也仅有德国博世、德国大陆、日本电装、德尔福等少数几家跨国公司。国内市场 同样被上述企业所占据,其中博世及其子公司在中国市场处于一家独大的地位。 B、生态环境部公告核准形式了EMS厂商与整车厂稳定的供应关系 在我国,一款机动车的投产上市需要经过工信部和生态环境部两个部门的核准,工信部负责车辆的型式 核准,生态环境部则通过制定排放标准和耗能标准、对机动车和发动机及污染物控制装置予以公告核准。电 控系统厂家在公告中会体现为ECU、OBD的生产厂商。一旦公告核准就形成法定的供求关系,如更换电控系统 厂家,该车型需要重新开发标定,经国家指定的检测机构检测通过后由生态环境部再次公告核准,因此,公 告核准锁定了电控系统厂商与整车厂稳定的供应关系。 C、排放标准和油耗标准不断趋严促使汽车电控系统不断朝节能减排方向发展 汽车电控系统是整车的油耗、排放、驾驶性能和动力性能四个方面的决定性因素之一,其中油耗指标和 排放指标为国家强制性要求,达不到规定指标就无法通过型式检验并申请公告,也就无法生产与销售。因此 ,排放标准和油耗标准对汽车电控系统的技术发展方向及未来演变起到决定性的作用。 《轻型汽车污染物排放限值及测量方法(中国第六阶段)》(即国六排放法规)要求II型实验:实际行 驶污染物排放试验(RDE(RealDriveEmission)测试)于2023年7月1日正式实施。《乘用车燃料消耗量限值 GB19578-2021》标准规定燃料消耗量采用WLTC工况进行测定,而之前测试采用NEDC工况,该标准规定新申请 型式批准的车型自2021年7月1日起开始执行,对已获得型式批准的车型,自2023年1月1日起开始实施。RDE 的引入和WLTC测试工况的更换使得油耗和排放标准不断严格,促使电控系统朝着节能减排方向发展。 D、纯电动驱动系统集成化趋势明显 在新能源整车高安全、高性能、低电耗、低成本、小尺寸和轻量化的需求下,电驱动系统朝着多合一高 度集成的技术路径发展。“多合一”总成产品通过巧妙设计将电机、电控、减速器等“深度集成”,减少彼 此间的连接器、冷却组件、高压线束等部件,故价格、重量、体积上相对结构集成型产品有明显降低。多合 一系统从初步结构集成向深度系统集成,由二合一演变成三合一乃至多合一,实现了更多的部件节省和功能 复用。多合一系统由于集成度高、轻量化水平提升和降本显著的因素,渗透率不断提升。根据NE时代数据, 2023年新能源乘用车三合一及多合一系统累计出货量达到545.4万套,占总配套量的65.5%。驱动系统集成化 成为电驱动系统行业发展的方向。 E、电驱动各部件持续迭代优化,高功率密度成发展趋势 新能源汽车市场竞争激烈,各主机厂与其供应链都在不断持续提升对产品迭代优化。随着新能源高压车 型不断出现和对性价比的追求下,高压、高功率密度成为各部件的发展趋势。对电机而言,持续提高驱动电 机转矩/功率密度与效率,提高电机转速,降低电机振动噪声和制造成本,是新能源汽车发展对车用驱动电 机的发展要求。《节能与新能源汽车技术路线图2.0》提出到2025、2030年和2035年驱动电机功率密度分别 达到5kw/kg、6kw/kg和7kw/kg。扁线电机具有槽满率更高,可以降低电阻和铜损耗,转换效率高等优点,扁 线电机的应用成为发展趋势,根据《节能与新能源汽车技术路线图2.0》-电驱动总成专题2023年度评审成果 显示,扁线电机市场渗透率不断提高,2022年中国新能源车扁线电机市场占比47.6%,预计2025年左右渗透 率将超过70%。对电控而言,技术发展趋势为高安全性,高功率密度化以及高压化。由于SiC具有大禁带宽度 、高击穿电场强度、高饱和漂移速度和高热导率等优良特性可以满足高温、高功率、高压、高频等多种应用 场景。SIC功率半导体器件凭借其优异性能被各大汽车产商所青睐,应用SiC功率器件可以大幅实现电动汽车 逆变器和DC-DC转换器驱动系统的小型轻量化,提升效率和增加峰值输出功率;随着800V架构的新能源汽车 逐步量产,为满足大电流、高电压的需求,电机控制器的主驱逆变器将不可避免由硅基IGBT替换为SiC-MOS 。 (3)主要技术门槛 A、EMS是汽车电子控制系统中变量最多、难度最大的控制系统,在技术上具有高度的复杂性发动机管理 系统是多变量多目标折衷优化且边界条件多变的控制系统,导致控制程序非常复杂,随着国家法规对排放标 准的不断提高和油耗的不断降低,EMS需要控制的参数越来越多,每增加一个参数,复杂程度将成倍增加。E MS复杂性不仅体现在输入输出参数多,且参数之间相互影响,调整某一模块的控制参数往往会影响其他模块 的控制参数,大大增加设计控制系统的难度;EMS复杂性也体现在输入参数和输出控制目标之间缺乏直接的 控制逻辑关系,需要建立中间变量来实现控制目标。 B、EMS是需要通过试错不断进行技术迭代的技术 由于道路、自然环境的复杂性以及每个人驾驶习惯不同,车辆在行使过程中振动、颠簸、油污、盐雾、 排气腐蚀以及不同极端环境下气温、气压与海拔高度的差异,决定了车辆在实际使用过程中遇到的工况种类 远比试验阶段要复杂。工况的复杂程度也意味着软件工程师在设计程序时不太可能预见并解决所有工况下的 控制策略并选择合适的标定数据,在数百万种设计参数与工况的组合中,若遗留了尚

www.chaguwang.cn & ddx.gubit.cn 查股网提供数据 商务合作广告联系 QQ:76787148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