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营分析☆ ◇688698 伟创电气 更新日期:2025-09-17◇ 通达信沪深京F10
★本栏包括【1.主营业务】【2.主营构成分析】【3.前5名客户营业收入表】【4.前5名供应商采购表】
【5.经营情况评述】
【1.主营业务】
变频器、伺服系统与运动控制器等产品的研发、生产及销售。
【2.主营构成分析】
截止日期:2025-06-30
项目名 营业收入(元) 收入比例(%) 营业利润(元) 利润比例(%) 毛利率(%)
─────────────────────────────────────────────────
变频器(产品) 5.59亿 62.29 2.37亿 69.11 42.38
伺服系统及控制系统(产品) 2.90亿 32.33 9040.90万 26.38 31.16
其他(产品) 2743.32万 3.06 1046.86万 3.05 38.16
数字能源(产品) 2086.18万 2.32 499.74万 1.46 23.95
─────────────────────────────────────────────────
内销(地区) 6.38亿 71.10 2.18亿 63.63 34.19
外销(地区) 2.42亿 26.95 1.18亿 34.49 48.89
其他业务(地区) 1757.60万 1.96 645.09万 1.88 36.70
─────────────────────────────────────────────────
经销(销售模式) 5.42亿 60.40 2.14亿 62.50 39.53
直销(销售模式) 3.38亿 37.65 1.22亿 35.62 36.14
其他业务(销售模式) 1757.60万 1.96 645.09万 1.88 36.70
─────────────────────────────────────────────────
截止日期:2024-12-31
项目名 营业收入(元) 收入比例(%) 营业利润(元) 利润比例(%) 毛利率(%)
─────────────────────────────────────────────────
工业自动化(行业) 16.04亿 97.78 6.29亿 97.94 39.22
其他业务(行业) 3640.91万 2.22 1322.89万 2.06 36.33
─────────────────────────────────────────────────
变频器(产品) 10.35亿 63.11 4.45亿 69.28 42.98
伺服系统及控制系统(产品) 4.95亿 30.20 1.61亿 25.05 32.48
数字能源(产品) 6052.82万 3.69 1858.25万 2.89 30.70
其他(产品) 4924.49万 3.00 1783.64万 2.78 36.22
─────────────────────────────────────────────────
境内(地区) 11.48亿 70.00 4.06亿 63.20 35.35
境外(地区) 4.56亿 27.78 2.23亿 34.74 48.97
其他业务(地区) 3640.91万 2.22 1322.89万 2.06 36.33
─────────────────────────────────────────────────
经销(销售模式) 9.71亿 59.18 4.03亿 62.74 41.51
直营(销售模式) 6.33亿 38.60 2.26亿 35.20 35.70
其他业务(销售模式) 3640.91万 2.22 1322.89万 2.06 36.33
─────────────────────────────────────────────────
截止日期:2024-06-30
项目名 营业收入(元) 收入比例(%) 营业利润(元) 利润比例(%) 毛利率(%)
─────────────────────────────────────────────────
变频器(产品) 4.93亿 64.00 2.13亿 70.05 43.21
伺服系统及控制系统(产品) 2.54亿 32.98 8374.01万 27.51 32.93
其他(产品) 2329.98万 3.02 742.13万 2.44 31.85
─────────────────────────────────────────────────
内销(地区) 5.55亿 72.03 1.95亿 64.07 35.11
外销(地区) 1.98亿 25.63 1.04亿 34.11 52.53
其他业务(地区) 1800.80万 2.34 554.06万 1.82 30.77
─────────────────────────────────────────────────
经销(销售模式) 4.67亿 60.58 1.97亿 64.81 42.23
直销(销售模式) 2.86亿 37.09 1.02亿 33.37 35.52
其他业务(销售模式) 1800.80万 2.34 554.06万 1.82 30.77
─────────────────────────────────────────────────
截止日期:2023-12-31
项目名 营业收入(元) 收入比例(%) 营业利润(元) 利润比例(%) 毛利率(%)
─────────────────────────────────────────────────
工业自动化(行业) 12.72亿 97.48 4.90亿 98.52 38.49
其他业务(行业) 3294.17万 2.52 735.84万 1.48 22.34
─────────────────────────────────────────────────
变频器(产品) 8.14亿 62.37 3.55亿 71.52 43.67
伺服系统及控制系统(产品) 4.23亿 32.42 1.23亿 24.81 29.14
其他(产品) 6797.30万 5.21 1823.92万 3.67 26.83
─────────────────────────────────────────────────
境内(地区) 9.58亿 73.43 3.29亿 66.31 34.38
境外(地区) 3.14亿 24.04 1.60亿 32.21 51.02
其他业务(地区) 3294.17万 2.52 735.84万 1.48 22.34
─────────────────────────────────────────────────
经销(销售模式) 8.12亿 62.22 3.22亿 64.76 39.64
直营(销售模式) 4.60亿 35.26 1.68亿 33.76 36.46
其他业务(销售模式) 3294.17万 2.52 735.84万 1.48 22.34
─────────────────────────────────────────────────
【3.前5名客户营业收入表】
截止日期:2024-12-31
前5大客户共销售3.19亿元,占营业收入的19.44%
┌───────────────────────┬───────────┬───────────┐
│客户名称 │ 营收额(万元)│ 占比(%)│
├───────────────────────┼───────────┼───────────┤
│第一名 │ 9920.72│ 6.05│
│第二名 │ 9379.26│ 5.72│
│第三名 │ 4868.97│ 2.97│
│第四名 │ 3875.52│ 2.36│
│第五名 │ 3837.37│ 2.34│
│合计 │ 31881.84│ 19.44│
└───────────────────────┴───────────┴───────────┘
【4.前5名供应商采购表】
截止日期:2024-12-31
前5大供应商共采购1.52亿元,占总采购额的16.62%
┌───────────────────────┬───────────┬───────────┐
│供应商名称 │ 采购额(万元)│ 占比(%)│
├───────────────────────┼───────────┼───────────┤
│第一名 │ 4508.30│ 4.92│
│第二名 │ 3131.10│ 3.42│
│第三名 │ 2694.82│ 2.94│
│第四名 │ 2581.66│ 2.82│
│第五名 │ 2306.61│ 2.52│
│合计 │ 15222.49│ 16.62│
└───────────────────────┴───────────┴───────────┘
【5.经营情况评述】
截止日期:2025-06-30
●发展回顾:
一、报告期内公司所属行业及主营业务情况说明
(一)主要业务、主要产品或服务情况
1、主营业务
公司自成立以来始终专注于电气传动和工业控制领域,是一家从事工业自动化产品研发、生产、销售于
一体的国家高新技术企业。公司的产品种类丰富,包括变频器、伺服系统以及控制系统等。产品应用广泛,
在重工、轻工、高端装备等行业均拥有成熟的应用案例,以场景化解决方案助力制造业数智化转型升级。同
时,公司紧跟时代发展趋势,向机器人、绿色能源、医疗等新兴领域延伸,研制了空心杯电机、无框电机、
制氢电源、储能逆变器、手术动力系统等产品,为高景气度行业深度赋能。
公司始终坚持以客户为中心,准确把握行业动向,同时不断创新、精益求精。公司系国家级高新技术企
业、江苏省企业技术中心、江苏省工程技术研究中心、江苏省民营科技企业,2022年荣获两化融合管理体系
评定证书(AAA),获评2022年度运动控制领域用户满意品牌、2022年度金信披奖、2023年度金牛科创奖、2
023年上市公司卓越投关建设奖、2023年公司获评江苏省工业互联网发展示范企业(标杆工厂类)、江苏省
智能制造示范车间、苏州民营企业创新100强、2023年苏南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瞪羚企业、2023年度星级上
云企业(五星级)、2024年江苏瞪羚企业、CMCD2024年度运动控制领域最具竞争力品牌、苏州市具身智能机
器人优质领航企业、2025中国自动化+数字化品牌50强、《人形机器人用空心杯电机技术要求》团体标准起
草单位、工业信息安全防护星级企业-1星级、博士后科研工作站等荣誉。
2、主要产品
公司的产品种类丰富,包括0.4kW至8,000kW的变频器、100W至200kW的伺服系统、控制系统包含PLC及运
动控制器等。
(1)变频器
公司研制生产的变频器产品主要分为通用变频器和行业专机,其中,通用变频器主要包含AC830、AC810
、AC800、AC600、AC500、AC330、AC320、AC310、AC300、AC200、AC70、AC12、AC10、AC01、V680、ACH200
、LC320等系列,电压等级涵盖220V至10,000V交流电,功率范围涵盖0.4kW至8,000kW,兼容了风冷、液冷等
不同形态的系列型产品;变频器行业专机包括施工升降机一体机、塔机一体机、矿用隔爆变频器机芯、空压
机一体化驱动器、光伏扬水逆变器、碳化硅驱动器、暖通专用变频器产品等。变频器产品广泛应用于冶金、
钢铁、电力、起重、船舶、矿山、港口等多个国民经济行业。
(2)伺服系统
公司研制生产的伺服系统包括通用伺服系统和行业专机,其中,通用伺服系统主要有SD100、SD700、SD
710、SD780、SD810、SD860和SD900系列,电压等级涵盖24VDC、220VAC、380VAC,功率范围涵盖100W至200k
W;行业专机产品有SD500、SD650、EHS100、EHS300系列。伺服系统产品广泛应用于金属切削机床、纺织机
械、金属成型设备、印刷包装设备、木工机械、机器人/机械手、电子设备、光伏锂电设备、激光设备、非
标自动化设备等。
伴随着工业自动化程度的进一步提升和智能制造的深入推进,伺服系统与人工智能、工业互联网等技术
不断融合,朝着智能化控制方向发展。公司基于在伺服系统领域的技术积淀和产品布局,深入机器人产业链
,自主研发了机器人关键核心零部件,产品包括RB100伺服一体轮、RB200旋转关节模组、RB300伺服一体机
、SD100系列低压伺服系统、SD200系列空心杯电机驱动器、FT1系列无框力矩电机以及ECH系列直流无刷空心
杯电机等,适用于人形、移动类、协作类以及服务类机器人领域。
(3)控制系统
公司研制生产的控制系统产品主要包含PLC、运动控制器和远程IO模块产品,其中,PLC产品主要为VC5
、VC3、VC1小型PLC系列,VH500、VH300、VH100系列薄片式PLC产品,VH200系列通用型PLC产品,以及VH600
系列中型PLC产品。拓展模块主要为VH系列远程IO模块、VH系列左拓展模块、VH系列右拓展模块等。
控制系统产品主要和伺服系统、变频器产品形成行业综合解决方案,主要运用于金属切削机床、纺织机
械、金属成型设备、印刷包装设备、木工机械、机器人/机械手、电子设备、光伏锂电设备、激光设备、非
标自动化设备等。
(4)绿色能源
为响应“双碳”目标及数字能源产业高质量发展趋势,公司将数字能源赛道作为战略深耕方向,以技术
研发为核心驱动力,通过持续加大投入推动产品矩阵的多元化拓展。在数字能源领域,公司产品主要为VHS/
VHT系列混网逆变器、SI系列离网逆变器、VPS系列储能逆变器、VHP800系列制氢电源、CTS系列电芯充放电
测试设备、MTS系列模组充放电测试设备、PTS系列电池包/簇充放电测试设备等,适用于工商业储能、户用
储能场景。
(二)所处行业情况
1、行业的发展阶段、基本特点、主要技术门槛
(1)行业发展阶段
①工业自动化整体发展情况
工业自动化是在工业生产中广泛采用自动控制、自动调整装置,用以代替人工操纵机器和机器体系进行
加工生产的趋势,工业生产通过自动化可以实现提高生产效率、增加产量、提升质量、减少人力成本、保障
安全等目标。
工业自动化的应用核心是各类工业自动化控制设备和系统,主要产品包括人机界面、控制器、变频器、
伺服系统、步进系统、传感器及相关仪器仪表等。工业自动化控制产品作为高端装备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发
展先进制造技术和实现现代工业自动化、数字化、网络化和智能化的关键,广泛应用于机床、纺织、风电、
起重、塑料、包装、电梯、食品、汽车制造等国民经济领域。
工业自动化控制系统包含的细分产品种类繁多,从功能上通常可以划分为管理层、控制层、驱动层和执
行层。
2024年,受去库存周期与外部环境叠加影响,我国工业自动化市场规模(含工业软件)收至2,859亿元
,同比微降1.7%。2025年,恰逢中国“十四五”规划收官与“中国制造2025”战略深化落地的双重关键节点
,中国经济步入从复苏迈向高质量发展的关键阶段。全球产业链重构与“新质生产力”崛起,成为驱动新型
工业化的双引擎,为我国的工业自动化市场注入新动能。一方面,“十四五”规划与“中国制造2025”战略
协同发力,政策红利持续释放;另一方面,AI、机器人等前沿技术突破,加速传统制造业向高效、绿色、智
能化转型。当前,中国工业自动化行业正穿越技术变革深水区,智能制造与绿色制造双核驱动,引领工业自
动化迈向高质量发展新周期。
近些年,我国政府制定的工业自动化控制产业政策对行业发展起到了积极的引导和支持作用,国产品牌
凭借快速响应、更优成本、定制化服务等本土化优势不断缩小与国际巨头在产品性能、技术水平等方面的差
距,我国工业自动化市场的国产替代正在稳步进行。
②变频器领域
全球工控行业低压变频器市场主要形成欧美、日系两大阵营。其中,欧美代表性企业包括西门子、ABB
、施耐德等,在大型自动化系统领域具备技术与市场优势,于大型工程电气传动领域占据较高市场份额;日
系代表性企业以安川电机、三菱电机为核心,在小型自动化系统领域表现突出,在小型机械设备制造领域占
据主导地位。在国家产业政策支持下,国内低压变频器生产企业持续推进自主创新,突破核心技术壁垒,生
产规模稳步扩张,产品性能显著提升。这一系列进展推动国产低压变频器企业竞争力持续增强,国产产品市
场占有率实现快速、持续提升。
2024年,中国经济在增量政策和设备更新改造政策的加持下呈现温和复苏,但是全球能源转型及债务风
险仍对变频器市场带来了不确定性。根据MIR睿工业统计,2024年我国低压变频器市场规模达到约282.79亿
元,呈现小幅下滑。得益于国家对项目型市场的投资带动作用,下游行业如电力、矿业、化工新材料、油气
、空气储能等行业需求的拉动带动了中高压通用变频器的需求,2024年我国中高压变频器市场规模达到了58
.85亿元,同比增长5.00%。随着国内经济结构优化,政策红利持续释放,智能制造带来产业链升级,下游制
造业投资信心有望持续回升,变频器市场将逐渐回暖,预计2027年我国低压变频器市场规模有望达到309.82
亿元,中高压变频器市场规模有望达到69.09亿元,增速趋于平稳。
③伺服系统领域
随着《中国制造2025》等战略规划的深入实施,国内中高端制造业发展态势向好,3C电子、新能源汽车
、半导体制造等精密加工领域对自动化设备的需求攀升。伺服系统作为此类设备的核心执行部件,市场呈现
出明显的细分与专业化趋势。根据MIR睿工业统计数据,2024年我国伺服系统市场规模达到205.5亿元,受宏
观环境波动影响,需求呈现弱复苏态势。
随着工业机器人行业的深化、工业自动化程度的进一步提升和智能制造的深入推进,伺服系统市场将迎
来新一轮的快速增长。国产伺服技术研发水平的不断提升,将进一步加快国产伺服系统自主化的步伐,内资
品牌在伺服系统领域的崛起之势将愈发明显。预计2027年伺服系统市场规模有望达到233.12亿元,下游应用
趋于成熟。
④PLC领域
PLC作为工业自动化控制系统的核心模块,凭借逻辑控制、算术运算、模拟量处理等强大功能,广泛应
用于制造业、能源等多领域,是智能制造与工业自动化的关键支撑。近年来,国内PLC行业标准逐步完善,
推动行业规范化发展,企业在软硬件集成、网络通信等方面加大创新,推出多款适配市场的新产品。在政策
扶持下,国产替代进程加快,小型PLC市场国产品牌份额显著提升。尽管外资品牌仍主导中高端市场,但国
产PLC在可靠性、响应速度等方面进步显著,部分产品性能已接近国际先进水平。根据MIR睿工业统计数据,
2024年我国PLC市场规模达到157.95亿元。随着5G、物联网、大数据等新技术的不断发展,PLC也将与这些新
技术深度融合,为工业自动化领域带来更多的创新应用和价值。
得益于人工智能、机器人技术、电子信息技术等技术的进一步发展,PLC的应用领域不断扩大。随着宏
观经济逐渐复苏和下游制造业需求回暖,国产品牌将不断提升技术实力和市场竞争力,PLC市场将迎来新的
发展机遇,预计2027年PLC市场规模达到174.41亿元。
(2)行业的基本特点
工业自动化行业包含的产品种类众多,分别有驱动类、控制类、运动控制类、反馈类、执行机构等多种
类别,上游主要为晶体管及IGBT模块、电容、结构件、钣金件、处理器及存储器、PCB、磁性器件、低压电
器、连接器、光电、风机、传感器、电阻、编码器、开关等基础材料,市场供应充足。除少许高端半导体器
件外,其他主要配件国产化程度非常高,数量相对较多,配套能力较强,可供选择范围广泛,本行业对其议
价能力较强。上游行业的技术进步、价格降低可促进工业自动化行业产品升级及降低生产成本。
工业自动化产品应用领域非常广泛,不同领域之间的产品差异显著,同一领域不同客户对同类工业自动
化产品的需求也不一样,需要根据客户的工艺及技术要求的变化,不断地更新产品设计,产品种类繁多,工
艺复杂、专业性强。因此,针对通用化、标准化的产品需求,自动化厂商一般采用备货式生产,并以经销销
售为主;而针对定制化、非标准化的产品需求,自动化厂商则主要采用订单式生产,“经销+直销”并行的
销售模式。
(3)行业主要技术门槛
变频器、伺服、PLC等工业自动化控制产品由于集成度高,不同元器件之间间隔距离近,需要承受电压
和电流以及外界恶劣的运行环境,因此产品设计和工艺实现需要考虑绝缘、耐压、散热、抗干扰、电磁兼容
性等诸多因素,产品设计和制造过程中涉及多学科知识,大批量生产出可靠性和稳定性高的产品,需要长时
间经验积累,对生产工艺、元器件特性和制造水平进行持续提升。新进入者产品的可靠性和稳定性需要经过
长期使用和严苛环境检验,才能逐步被用户认可,市场进入门槛较高。
2、公司所处的行业地位分析及其变化情况
公司是国内工控行业重要的供应商之一。2023至2025年上半年,公司半年度的营业收入分别为62,453.5
2万元、77,102.74万元和89,737.53万元,利润总额分别为11,284.32万元、13,822.88万元和15,241.36万元
。报告期内,公司在低压变频器和伺服系统的市场占有率呈增长趋势,具体如下:
(1)低压变频器领域
根据MIR睿工业统计数据,2024年度中国低压变频器整体市场规模约282.79亿元,公司在低压变频器领
域市场份额为3.02%,在国产品牌中排名第四,市场占有率整体呈上升趋势,与国内外一线品牌的差距不断
缩小。
(2)伺服系统领域
根据MIR睿工业统计数据,2024年度中国伺服系统整体市场规模为205.5亿元,公司伺服系统业务收入对
应的市场份额为2.30%,较2023年增长了0.40%。伺服系统产品作为公司成长型业务,近年来增长较快,公司
市场份额不断提升。
3、报告期内新技术、新产业、新业态、新模式的发展情况和未来发展趋势
随着工业4.0的深入发展,工业自动化领域正迎来新的发展机遇,特别是在节能环保和智能制造转型的
推动下,工控行业的技术创新和产品升级步伐不断加快。在变频器领域,我国市场需求近年来呈现稳步增长
态势。变频器产品在智能制造中的应用范围持续扩大,用户需求日益多样化。针对不同行业的定制化变频器
及系统集成解决方案,不仅能够提供更精准的控制策略,还能有效降低设备的综合成本。随着电网向绿色化
方向发展,变频器的应用场景也从传统的电网模式逐步转向电网、储能与负载能量双向流动的复合模式,AF
E、DCDC与电机驱动相结合的方案正成为越来越多行业的选择。伺服系统作为智能制造的关键组件,其核心
竞争力在于快速响应和精准定位。随着多核芯片技术的进步,伺服驱动与运动控制功能逐渐集成到底层嵌入
式系统中,显著降低了系统的复杂性、成本和体积。同时,工业总线技术的进步以及设备传动部件的增加,
使得总线型伺服系统在工业应用中的地位日益重要。未来,具备参数记忆、故障诊断、系统参数自整定等功
能的智能化伺服系统将更加普及。伺服电机材料和编码器技术的升级,也将推动电机进一步小型化,提升伺
服系统的功率密度。PLC作为工业自动化的核心控制设备,近年来技术已趋于成熟。从最初的逻辑控制到运
动控制、远程IO分布式控制,再到与信息技术的深度融合,PLC的应用场景日益复杂。技术上,PLC从单一处
理器发展到多核高端处理器,从单一任务到多任务操作系统的应用,性能不断提升,体积更加轻薄,集成度
越来越高。未来,工业控制领域对PLC的可靠性、稳定性和多功能性将提出更高的要求。
随着人工智能、高端制造、新材料等先进技术的不断发展,人形、移动类、协作类、服务类机器人技术
也取得了显著进步。报告期内,公司深入机器人产业链,自研成果覆盖人形、移动类、协作类及服务类机器
人的多样化关键核心零部件,打造了一站式服务创新综合解决方案,对于实现机器人的灵活、高精度移动起
到至关重要的作用。面对人形机器人的应用场景,公司推出旋转关节模组、直线关节模组、空心杯电机模组
、FT1系列无框力矩电机、灵巧手动力解决方案等关键部件,并将AI软件算法与机器人技术相结合,极大拓
展机器人的应用范围和能力边界,助力人形机器人产业跨越式成长。在AGV/AMR移动机器人领域,公司可灵
活提供多种运动控制解决方案,含分体式、集成式、机电一体化式等各种产品组合,保证机器人达到理想的
运动精度,能够在复杂环境中实现高效自主运行,可适用各种移动机器人场景。在工业机器人领域,公司开
发了SD860系列通用型多传伺服系统,具备省时省力、安全节能、体积小巧、灵活扩展等功能,实现精确、
快速、稳定的位置控制,确保机械臂的规划和控制能够应对各种应用场景。RB200系列轴关节模组可广泛适
用于协作机器人的轴关节部位,为机器人动力系统提供一站式解决方案。与此同时,公司紧抓产业升级机遇
,重点布局多模态融合AIAGENT机器人及AI超微距视觉系统解决方案。未来,公司将继续深耕机器人领域,
控制模块研发投入,重点开发高性能、高质量、高可靠性的创新产品。通过持续提升技术实力和产品竞争力
,增强市场响应能力,助力制造业实现生产过程的精准控制和高效管理,推动智能制造产业升级。
伴随绿色能源产业的快速发展,市场竞争日趋激烈,对企业的技术实力与市场竞争力提出了更高要求。
面对行业竞争态势,公司紧抓绿色能源产业发展机遇,聚焦源、网、荷、储电力市场各环节需求,持续拓宽
绿色能源领域产品矩阵。在光储领域,公司积极拓展户用储能及小型工商业储能业务,推出VHS/VHT系列混
网逆变器和SI系列离网逆变器;针对大型工商业储能场景,推出VPS系列储能逆变器,推动零碳智慧能源解
决方案的市场推广,助力客户实现良好经济效益。在电池领域,依托先进的电池检测技术,公司已形成储能
电池、电池包及锂电检测设备的产品布局。在“双碳”战略指引下,公司积极布局绿电制氢领域,推出IGBT
制氢电源,在提升制氢效率及实现绿电效益最大化方面具备显著技术优势。此外,公司瞄准传统产业的绿色
转型,基于先进的电力电子转换技术和多年积累的行业应用经验,为船舶、港口、矿山、余热余压发电等传
统领域的节能减排提供驱动核心,推动传统产业在绿色转型中实现能效升级与可持续发展。未来,伟创将持
续聚焦绿色能源上下游产业链的数字化、智能化与节能化需求,凭借持续的创新能力,携手行业伙伴共同推
动绿色能源行业健康可持续发展。
船舶行业是交通运输领域实现减碳目标的重要场景,当前行业正加速向绿色、低碳方向转型,推动老旧
船舶设备的更新与淘汰。公司AC800系列和AC310-Pro系列变频器已成功获得中国船级社(CCS)型式认可证
书,标志着公司船用变频产品的设计与应用完全满足海洋环境的使用要求,具备为船舶及海上设施领域供货
的能力。其中,AC800系列变频器在推动船舶等传统行业向绿色能源领域转变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助力相
关行业实现绿色化、可持续发展转型。同时,公司持续加大船舶变频驱动应用的研发力度,致力于推动船舶
变频驱动国产化,弥补我国在电动船变频驱动领域长期依赖进口的不足,助力新一代环保节能型船舶的发展
。港口岸电设备的更新是推动我国绿色航运发展的重要环节,国家正积极推进绿色港口建设。公司基于多年
在电力电子与工业自动化领域的技术积累,围绕港口岸电系统建设,推出了2MVA岸电变频电源系统解决方案
。该方案有效解决了靠港船舶的供电问题,不仅显著降低了船舶的能源消耗和污染排放,还提升了港口的工
作效率并优化了运营成本,为港口构建低能耗、高效能的长效运行机制提供了有力支持。报告期内,公司在
港口RTG节能核心技术领域持续创新,自主研发了国内港口RTG混合动力技术,推动RTG油改电技术实现广泛
应用,完成了RTG电池转场技术的突破。未来,公司将紧跟市场发展需求,继续加大研发力度,不断提升产
品性能和服务水平,为客户提供更加优质的电力能源解决方案,推动清洁能源技术的应用与普及,为行业的
绿色发展持续助力。
随着人们健康意识的提高、国家支持医疗器械创新发展和政策文件的密集出台,医疗设备行业进入了黄
金发展阶段,新材料、新工艺、微创手术等技术正在加速应用。
二、经营情况的讨论与分析
随着我国制造业数字化转型的加速推进,以及智能制造、工业互联网等新兴领域的快速发展,人工智能
、环保、医疗、机器人、高端装备等领域,因其技术创新和市场需求的增长,为国内经济复苏和产业升级注
入了新的活力。此外,国务院发布了鼓励更新国内设备的政策,对于传统行业的智能化、自动化改造,在印
刷、包装、纺织等传统领域也表现出一定增速。为了更好地应对市场变化,公司瞄准打造高标准智能制造场
景,从顶层设计到执行端,全链路打通,实现工业制造的数字化、智能化和柔性化生产,加速构筑企业发展
的新优势。在国家“双碳”战略指引下,公司积极推动绿色能源、绿色工业高质量可持续发展;持续加大关
键核心技术攻关和产品迭代,提升自主创新能力及产品性能,不断向高性能、高质量、高可靠性的应用领域
拓展,充分发挥本土品牌的竞争优势,实施替代进口战略。同时,公司进一步完善工控自动化产品布局,从
单一产品到制造工艺,均可为客户提供定制化系统解决方案。报告期内,公司业绩实现稳步增长,此外公司
还在研发技术、数字化建设和信息化建设等方面取得了显著的成绩,为长期发展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报告期内,公司主要经营情况如下:
(一)营收利润双增长,经营质量持续稳健
报告期内,公司实现营业总收入89,737.53万元,较上年同期增长16.39%;实现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
净利润14,091.47万元,较上年同期增长4.87%;2025年上半年加权平均净资产收益率6.52%,资产负债率32.
99%。
(二)海外市场拓展成效显著,持续深入国际化布局
公司持续推进全球化战略布局,深入分析海外市场环境,制定并实施阶段性拓展策略。通过将成熟产品
线引入新市场,实现出口业务稳步增长;同时公司加大国际市场推广力度,积极参与国际展会,完善产品认
证体系,持续优化出口产品结构,不断提升品牌国际影响力,进一步增强全球市场竞争力。2025年上半年,
海外实现主营业务收入为24,180.16万元,较上年同期增长22.34%。
在全球化战略布局中,公司持续深耕海外市场,凭借技术创新与本地化服务策略,在多个区域实现业务
突破与市场份额提升。
在欧洲地区,公司积极开拓多元化渠道与客户资源,已在变频器、机器人、光伏扬水、氢能等重点领域
与多家客户达成稳定合作。为强化区域市场服务能力,公司在意大利设立子公司,面向欧洲及全球市场提供
安全可靠、高效节能且适应性强的全场景自动化解决方案。报告期内,公司亮相意大利帕尔马工业自动化展
览会,与全球行业客户深度交流,共同探索工业自动化领域的技术前沿趋势与商业合作机遇。
针对南亚地区消费者对低成本电力资源的偏好及工商业部门对太阳能发电的广泛选择,公司精准布局绿
色能源市场,参加了巴基斯坦光伏展,集中展示在光伏水泵、户用储能及工商业储能领域的创新技术实力与
多元应用成果,为巴基斯坦及全球绿色能源产业链的完善与升级贡献力量。
在东南亚地区,抓住各国政府大力推进能源结构转型的机遇,公司加大光储领域市场拓展力度,参加了
越南国际光伏储能展,全面展示光储领域的前沿技术与系统化服务能力,针对越南市场需求特点推出覆盖发
电、储电、用电全场景的创新产品矩阵,有力赋能区域能源结构优化与绿色转型。公司还亮相菲律宾国际光
伏储能展,结合当地特殊市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