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营分析☆ ◇688699 明微电子 更新日期:2025-09-13◇ 通达信沪深京F10
★本栏包括【1.主营业务】【2.主营构成分析】【3.前5名客户营业收入表】【4.前5名供应商采购表】
【5.经营情况评述】
【1.主营业务】
集成电路研发设计、封装测试和销售。
【2.主营构成分析】
截止日期:2025-06-30
项目名 营业收入(元) 收入比例(%) 营业利润(元) 利润比例(%) 毛利率(%)
─────────────────────────────────────────────────
显示驱动(产品) 1.86亿 65.23 5709.56万 80.38 30.62
线性电源(产品) 7130.72万 24.95 1687.42万 23.76 23.66
其他(产品) 2246.34万 7.86 -518.99万 -7.31 -23.10
电源管理(产品) 559.82万 1.96 224.84万 3.17 40.16
─────────────────────────────────────────────────
华南地区(地区) 1.88亿 65.95 5778.04万 81.35 30.65
华东地区(地区) 7583.74万 26.53 1105.71万 15.57 14.58
国内其他地区(地区) 2114.84万 7.40 203.80万 2.87 9.64
国外销售(地区) 32.77万 0.11 15.28万 0.22 46.62
─────────────────────────────────────────────────
经销模式(销售模式) 1.74亿 60.75 5392.70万 75.92 31.06
直销模式(销售模式) 1.12亿 39.25 1710.13万 24.08 15.25
─────────────────────────────────────────────────
截止日期:2024-12-31
项目名 营业收入(元) 收入比例(%) 营业利润(元) 利润比例(%) 毛利率(%)
─────────────────────────────────────────────────
集成电路(行业) 5.87亿 96.69 1.48亿 99.74 25.12
其他业务(行业) 2009.54万 3.31 39.20万 0.26 1.95
─────────────────────────────────────────────────
显示驱动(产品) 3.97亿 65.40 1.01亿 68.35 25.46
线性电源(产品) 1.65亿 27.19 4298.01万 29.05 26.02
其他类(产品) 3048.62万 5.02 -206.42万 -1.40 -6.77
电源管理(产品) 1455.05万 2.40 590.38万 3.99 40.57
─────────────────────────────────────────────────
境内(地区) 5.87亿 96.56 1.47亿 99.29 25.04
其他业务(地区) 2009.54万 3.31 39.20万 0.26 1.95
境外(地区) 78.98万 0.13 66.55万 0.45 84.25
─────────────────────────────────────────────────
经销(销售模式) 3.75亿 61.80 9648.67万 65.22 25.70
直销(销售模式) 2.12亿 34.89 5106.91万 34.52 24.10
其他业务(销售模式) 2009.54万 3.31 39.20万 0.26 1.95
─────────────────────────────────────────────────
截止日期:2024-06-30
项目名 营业收入(元) 收入比例(%) 营业利润(元) 利润比例(%) 毛利率(%)
─────────────────────────────────────────────────
显示驱动(产品) 1.89亿 64.90 5492.52万 70.62 29.13
线性电源(产品) 8272.35万 28.47 2100.85万 27.01 25.40
其他(产品) 1340.65万 4.61 -92.37万 -1.19 -6.89
电源管理(产品) 588.01万 2.02 276.87万 3.56 47.08
─────────────────────────────────────────────────
华南地区(地区) 2.00亿 68.86 6380.63万 82.04 31.89
华东地区(地区) 7452.49万 25.65 1231.09万 15.83 16.52
国内其他地区(地区) 1558.70万 5.36 134.89万 1.73 8.65
国外销售(地区) 37.26万 0.13 31.25万 0.40 83.86
─────────────────────────────────────────────────
经销模式(销售模式) 1.82亿 62.80 5158.71万 66.33 28.27
直销模式(销售模式) 1.08亿 37.20 2619.15万 33.67 24.23
─────────────────────────────────────────────────
截止日期:2023-12-31
项目名 营业收入(元) 收入比例(%) 营业利润(元) 利润比例(%) 毛利率(%)
─────────────────────────────────────────────────
集成电路(行业) 6.29亿 97.45 9428.95万 99.75 14.99
其他业务(行业) 1647.65万 2.55 23.29万 0.25 1.41
─────────────────────────────────────────────────
显示驱动(产品) 4.43亿 68.60 4332.91万 45.84 9.78
线性电源(产品) 1.71亿 26.57 4588.54万 48.54 26.76
其他业务(产品) 1647.65万 2.55 23.29万 0.25 1.41
电源管理(产品) 1092.60万 1.69 510.79万 5.40 46.75
其他类(产品) 379.42万 0.59 -3.29万 -0.03 -0.87
─────────────────────────────────────────────────
境内(地区) 6.29亿 97.37 9408.48万 99.54 14.97
其他业务(地区) 1647.65万 2.55 23.29万 0.25 1.41
境外(地区) 51.91万 0.08 20.47万 0.22 39.43
─────────────────────────────────────────────────
经销(销售模式) 3.34亿 51.72 6391.37万 67.62 19.15
直销(销售模式) 2.95亿 45.73 3037.58万 32.14 10.29
其他业务(销售模式) 1647.65万 2.55 23.29万 0.25 1.41
─────────────────────────────────────────────────
【3.前5名客户营业收入表】
截止日期:2024-12-31
前5大客户共销售2.55亿元,占营业收入的43.36%
┌───────────────────────┬───────────┬───────────┐
│客户名称 │ 营收额(万元)│ 占比(%)│
├───────────────────────┼───────────┼───────────┤
│客户一 │ 7167.84│ 12.20│
│客户二 │ 5251.28│ 8.94│
│客户三 │ 4748.84│ 8.09│
│客户四 │ 4298.75│ 7.32│
│客户五 │ 4000.54│ 6.81│
│合计 │ 25467.25│ 43.36│
└───────────────────────┴───────────┴───────────┘
【4.前5名供应商采购表】
截止日期:2024-12-31
前5大供应商共采购2.43亿元,占总采购额的57.39%
┌───────────────────────┬───────────┬───────────┐
│供应商名称 │ 采购额(万元)│ 占比(%)│
├───────────────────────┼───────────┼───────────┤
│供应商一 │ 6813.95│ 16.10│
│供应商二 │ 5972.69│ 14.11│
│供应商三 │ 4675.56│ 11.04│
│供应商四 │ 3712.22│ 8.77│
│供应商五 │ 3120.49│ 7.37│
│合计 │ 24294.91│ 57.39│
└───────────────────────┴───────────┴───────────┘
【5.经营情况评述】
截止日期:2025-06-30
●发展回顾:
一、报告期内公司所属行业及主营业务情况说明
(一)公司所属行业发展情况根据中国证监会发布的《上市公司行业分类指引》(2012年修订),公司
所处行业归属于信息传输、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业中的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业(I65)。根据《国民经济行
业分类与代码(GB/T4754-2017)》,公司所处行业属于“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业”中的“集成电路设计”
(代码:6520)。根据《战略性新兴产业重点产品和服务指导目录(2016)》,公司所属行业为“1新一代
信息技术产业”中的“1.3电子核心产业”之“1.3.1集成电路”;根据《战略性新兴产业分类(2018)》,
公司所属行业为“1.3新兴软件和新型信息技术服务”中的“1.3.4新型信息技术服务”中的“集成电路设计
”。集成电路产业是信息技术产业的核心,是支撑经济社会发展和保障国家安全的战略性、基础性和先导性
产业,属于国家高度重视和鼓励发展的行业。公司产品主要分为显示驱动类、线性电源类和电源管理类等,
产品广泛应用于显示屏、智能景观、照明和家电等领域。
显示技术是人工智能时代人机交互的主要窗口,其战略地位随AI技术的进步不断提升。显示技术不仅是
信息呈现的载体,更是AI理解用户意图、环境感知与智能决策的关键窗口,持续推动着AI设备向更沉浸、更
智能化的方向演进。LED显示驱动芯片是LED显示屏的关键元器件之一,为LED显示屏提供稳定的驱动电流,
驱动LED显示屏呈现特定的画面。
作为LED显示屏的上游领域,LED显示驱动芯片的市场规模与LED显示屏的需求变动息息相关。随着发光
芯片尺寸的下降、生产工艺的成熟和成本的下降,LED显示屏也向高密度、高清晰度、高可靠性发展,应用
场景和市场空间进一步拓宽,逐渐从户外走入室内、从专业市场向商业和消费市场覆盖。据TrendForce预测
,2024年全球LED显示屏市场规模达到约75.16亿美元,同比增长约3%,2025年有望达到79.71亿美元,2028
年有望达到102.36亿美元,2023-2028年的CAGR为7%。
(1)MiniLED领域
Mini/MicroLED背光技术通过微米级灯珠和超高分区控光,相较于传统LED产品,极大提升了液晶显示的
视觉效果,具有可靠性、亮度及对比度上的优势。根据Omdia的《MiniLED背光市场追踪报告》,大尺寸电视
面板配合MiniLED背光的高端需求是当前市场增长的动能,预计2025年搭载MiniLED背光的LCDTV面板出货量
将呈现爆发式增长,预计达到1350万片。这意味着,MiniLED将在高端电视市场形成显著领先优势。这一变
革不仅是技术迭代的结果,更将重塑全球彩电行业的竞争格局,对拥有长期技术积累和产品开发经验的厂商
,将在MiniLED产品市场中迎来更大的发展空间。
在当前消费电子产品的创新和升级浪潮中,市场对LED背光组件的需求正急剧增长。特别是在车载显示
、智能家电、VR设备、游戏机、数码相机和平板电脑等高端应用领域,MiniLED背光技术以其高亮度、高对
比度和薄型化的优势,正逐渐成为市场的新宠。
(2)MicroLED微显示领域
根据TrendForce集邦咨询最新研究,2024年MicroLED芯片产值达2790万美元左右,预计2029年可增长至
7.4亿美元,2024-2029年复合增长率达93%。尽管目前MicroLED芯片产值的增长动能主要来自大型显示器,
但MicroLED在穿戴设备、近眼显示以及车载显示等中小尺寸的发展潜能正在加速释放,中小尺寸应用已被视
为未来MicroLED市场规模成长的重要增长引擎。伴随着AI技术的发展,结合AI技术的AI智能眼镜和AR增强现
实产品迎来了新一轮的发展契机。以Micro-LED技术为代表的微显示技术,有望在未来AI智能眼镜和AR增强
现实产品中被广泛使用。
(3)车用LED应用领域
车用LED行业迎来技术升级与市场扩容,需求多元增长。LED车灯已成汽车照明主流,应用从基础照明向
Mini/MicroLED车载显示、ARHUD等高附加值领域延伸,提升单车价值量。国内新能源汽车发展、政策利好下
,国产LED车灯产业链加速实现国产替代,中小功率产品国产化率显著提升。据统计,2026年中国智能座舱
市场规模预计达2127亿元,2030年HUD渗透率将达43.7%,AR-HUD规模近555万辆,这些前沿技术将驱动行业
发展。
展望未来,新兴领域如人工智能、大数据、新能源、AI智能通讯等,将持续为半导体市场增长提供关键
动力。同时,随着国内工业、汽车市场的国产替代进程加速,工规级、车规级芯片的国产化率不断提升,国
内集成电路产品的国产替代已成为长期趋势。在国内行业利好政策、市场需求不断释放等多重因素的共同作
用下,国内集成电路企业的发展前景广阔,集成电路产业未来将具有较大的发展空间。
(4)RGB幻彩灯(RGBLEDLighting)领域
夜间经济的繁荣程度,是一个城市、一个地区经济开放度和活跃度的“晴雨表”。由中国商业联合会等
机构发布的《2024中国夜间经济发展报告》显示,2024年,中国各地关于夜间经济消费的新政策不断出台,
鼓励夜间餐饮、文化娱乐、旅游等活动,加快夜经济高质量繁荣发展,进一步释放消费潜力。
户外景观亮化项目近几年受政策禁令,能耗双控及地方债务冲击较大,超大体量的城市亮化项目基本停
滞。景观亮化类驱动芯片下游应用逐步向智能家居、商业装饰、汽车氛围、电竞氛围、专业舞台灯光等领域
拓展,随着智能家居普及、电竞产业爆发、汽车氛围等需求逐步上升,RGB幻彩灯市场持续扩张。
(二)主要业务、主要产品及其用途
公司是一家主要从事集成电路研发设计、封装测试和销售的高新技术企业,一直专注于数模混合及模拟
集成电路领域。经过多年的发展,公司始终坚持以自主创新的研发、持续的技术积累不断推出有市场竞争力
的驱动产品。
公司在专注主业的同时较早地布局半导体产业链,与多家上游晶圆供应商形成长期稳定的战略合作关系
。丰富的晶圆供应商支持了公司多元化的工艺制程,同时与晶圆供应商达成产能合作,为公司产品的未来发
展布局提供了良好的支撑。另外公司在Fabless的经营模式上,从2014年开始自建封装测试厂,目前已形成
了“设计+封测”一体化的产业协同布局,在保证满足严苛的品质标准的同时,能迅速响应客户交付需求及
新产品验证时间,协同提升研发效率,增强与终端客户的合作粘性。
在半导体产业链的协同支持下,公司一直坚持“以创新为驱动、市场需求为导向”的研发创新机制,紧
密结合国内外市场发展的需求开展产品和技术的研发,不断进行新产品研发和对现有产品进行升级,来满足
下游市场多样化的细分需求,并且集中研发力量做好细分行业的典型应用,公司产品主要分为显示驱动类、
线性电源类和电源管理类等,产品广泛应用于显示屏、智能景观、照明和家电等领域。
(1)显示驱动类包含显示屏驱动、智能景观驱动和MiniLED背光驱动芯片。显示屏驱动针对小间距、Mi
ni/MicroLED驱动技术研究,用于控制显示屏的显示亮度、亮度一致性、显示刷新率、画面清晰度等,具有
恒流精度高、显示灰阶等级高、刷新率高、显示清晰、低电磁干扰、智慧节能、高可靠性等特点,广泛应用
于单双色和全彩LED屏、小间距和Mini/MicroLED屏。并逐步开始LED显示屏系统控制数据研究,实现LED屏驱
动芯片20bit灰阶、GAMMA转换等,系统和驱动芯片更契合增强显示效果。
MiniLED背光驱动针对TV、Monitor、车载屏等应用场景,研发出高HDR、低EMC、PWM/DC混合调光、低功
耗、自适应检测和调节DC供电电压、自适应LCD刷新率10~300Hz、BFI控制等技术,并针对各类背光应用场景
需求,开发出PM和AM驱动方案产品,适应200~5000背光分区。同时开发驱动芯片的显示数据控制方案和算法
架构,加速推动公司背光驱动产品市场推广和量产。智能景观驱动芯片,针对应用场景智能化、情景化、安
装调试简捷需求,可实现串联或并联连接,具有宽输入电源电压、恒流精度高、高显示灰阶和刷新率、信号
抗干扰能力强,精确点控、智能地址和参数配置、耐压高等特点,丰富的功能选择,促进产品广泛应用于城
市景观、景区景观、智能家居等领域。低灰渐变数据控制技术和PWM开关分段技术,适应于舞台灯等大功率
灯具应用场景。
(2)线性电源类包含两个应用方向:高压线性驱动和低压线性驱动应用,线性电源类产品应用于智能
照明领域,公司将继续加大研发力度,进一步推动智能照明控制技术进步、拓展智能照明产品应用领域。公
司在高压线性驱动方向多个领域实现技术突破,获得多项国内外发明专利,产品应用方案可通过国内外相关
认证标准,并成为智能照明的首选方案芯片。高压线性驱动产品包含单段或多段应用,双电压输入,恒流、
恒功率控制;在智能照明领域,包含I2C多路智能调光、PWM调光、PWM转模拟调光、开关分段调光/调色、可
控硅调光/调色、多段高功率因数低谐波驱动等技术。低压线性产品包括单通道或多通道恒流、输入电压范
围宽、恒流精度高、65536级灰度调光、超低待机功耗等技术,可配合恒压产品实现智能调光调色。线性电
源产品方案结构简洁、体积小、超薄、可灵活搭配并、串结合方式,实现产品的高可靠性和高性价比,广泛
应用于家居照明、办公照明、商业照明、市政照明等照明领域。
(3)电源管理类:电源管理类定义涵盖的产品范围很广,是电子设备中的关键器件,其性能优劣对电
子产品的性能和可靠性有着直接影响,广泛应用于各类电子产品和设备中,是模拟芯片最大的细分市场之一
。电源管理类主要包含恒压驱动和恒流驱动芯片,产品应用于各种通用和专用电源产品。电源管理芯片方面
,基于专利的控制技术实现恒压和恒流驱动,具备高压启动、软启动、开路保护、短路保护、过温保护、低
功耗和高效率等特点,同时公司在智能化电源驱动做了相应的技术储备。使用公司自主研发的BCD700V工艺
,提高电源产品的抗雷击、浪涌、EFT能力和可靠性,符合3C、UL、CE等认证,满足不同客户的能效要求,
被广泛应用于白色家电、黑色家电、小型家电、移动终端等产品中。
(三)经营模式
公司作为集成电路设计公司,在Fabless经营模式上,适当向下游延伸,自建了部分封装测试生产线,
并已形成完善的经营模式。
(1)研发模式
技术是芯片设计的核心,公司自设立以来在集成电路设计领域不断创新,掌握多项核心技术。针对核心
技术研发,公司持续迭代更新,以快速响应市场环境和消费需求的不断变化。依托经验丰富的研发团队、先
进的研发设备和广泛深入的对外合作,公司建立了以创新为驱动、面向市场需求、多部门协同的动态研发模
式。
(2)采购模式
公司在集成电路设计行业通行的Fabless经营模式上,适当向下游延伸,自建了部分封装测试生产线。
公司将晶圆制造全部委托给国内外主流晶圆制造厂代工生产,将部分封测环节委托给封装测试厂代工生产。
(3)生产模式
公司采用销售需求预测的生产模式,即根据销售部结合在手订单情况、市场调研和需求预测制定的销售
计划来指导生产。公司以设计为核心,将晶圆制造和部分封测环节委外生产,并且自行承担部分封装测试业
务。公司将自主研发的版图数据交由掩膜制造厂制作掩膜版,然后由晶圆制造厂加工制造含版图信息的晶圆
片,加工后的晶圆片再通过封装工厂进行封装,封装完成后经过一系列的检测便形成了芯片成品。
Fabless模式运营的大多数集成电路设计公司只专注于产品设计,而对生产相关的半导体和工艺方面的
研发较少。与大多数集成电路设计公司不同的是,公司在注重产品设计的同时还致力于工艺与设计相融合,
设立了工艺器件中心,专门负责处理产品设计与工艺器件之间的问题,根据公司具有前瞻性的产品应用及设
计需求,在晶圆厂标准工艺上做适当调整,做出定制化的器件或更优的设计规则与光刻层次,进行成本控制
。
(4)销售模式
公司采用经销与直销相结合的销售模式。直销模式下,客户直接向公司下订单,公司根据客户需求安排
生产和销售。经销模式下,经销商根据其客户需求和自身销售备货等因素向公司下订单,公司与经销商之间
进行买断式销售,公司向经销商销售产品后的风险由经销商自行承担。
(四)公司所处的行业地位分析及行业政策变化情况
公司自成立以来一直注重技术研发,经过多年的发展,形成了一支专业素质较高、研发实力雄厚的技术
研发团队,技术研发能力处于行业领先地位。截至2025年6月30日,公司拥有263项专利技术,其中有效发明
专利167项,实用新型专利81项,国外发明专利15项;集成电路布图设计登记286项;软件著作权14项,为公
司的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凭借专有技术积累和设计团队的储备,公司快速成长,在LED驱动IC领域已具备了紧跟市场的能力和向
相关细分市场领域扩展的能力,并与行业内头部形成直接或间接的良好合作关系,建立了公司在行业内的品
牌影响力。公司与该等优质客户的合作有助于多类产品的销售协同,加快公司迭代新产品的市场渗透效率,
创造新的业绩增长点。
2023年12月15日,工业和信息化部等部门印发《关于加快推进视听电子产业高质量发展的指导意见》,
进一步推动视听电子产业高质量发展。其中,发展智慧商用显示系统,面向智慧场景显示需求,推动智慧屏
、交互屏、电子白板、电子标牌、商用平板、LED大屏、广告机、数字艺术显示屏及医用显示器等产品创新
;发展沉浸车载视听系统,加快车载显示屏、抬头显示、流媒体后视镜等产品创新,探索空间感知、座舱信
息呈现的车载AR显示系统,提升智能座舱沉浸式体验。加快车载显示向大屏、超高清方向发展。
2024年1月,工业和信息化部等七部门印发《关于推动未来产业创新发展的实施意见》,其中新型显示
行业,强调:“加快量子点显示、全息显示等研究,突破Micro-LED、激光、印刷等显示技术并实现规模化
应用,实现无障碍、全柔性、3D立体等显示效果,加快在智能终端、智能网联汽车、远程连接、文化内容呈
现等场景中推广”。
2024年3月21日,深圳市工业和信息化局等五部门印发《深圳市关于推动超高清视频显示产业集群高质
量发展的若干措施》。本措施重点支持次毫米/微米发光二极管(Mini/Micro-LED)、量子点发光二极管(Q
LED)、超薄化透明显示等领域技术、工艺攻关、提升,零部件及产品的研发、制造、应用等环节,超高清
视频显示领域技术、工艺攻关、提升,零部件及产品的研发、制造与应用。
2024年3月27日,商务部等部门印发《推动消费品以旧换新行动方案》,支持地方加力实施消费品以旧
换新,推动汽车、家电、家装等大宗耐用消费品绿色化、智能化升级。
2024年5月,国务院印发《2024—2025年节能降碳行动方案》,对照明产品设备提出相应要求,在“建
筑节能降碳行动”任务中,要求落实大规模设备更新有关政策,结合城市更新行动、老旧小区改造等工作,
推进照明设备等更新升级,加快建筑节能改造。在“用能产品设备节能降碳行动”任务中,要求加快用能产
品设备和设施更新改造,与2021年相比,2025年通用照明设备中的高效节能产品占比达到50%等。
2025年1月,发改委、财政部印发《关于2025年加力扩围实施大规模设备更新和消费品以旧换新政策的
通知》(发改环资〔2025〕13号),细化落实2025年加力扩围实施大规模设备更新和消费品以旧换新政策,
持续鼓励引导设备更新、激发消费新活力,为2025年工业领域设备投资和家电产品消费市场提供政策支持。
2025年4月,工信部、国家发展改革委、国家数据局联合印发《电子信息制造业数字化转型实施方案》
,提出促进TFT-LCD、AMOLED、Micro-LED、3D显示、激光显示等显示技术在相关行业领域规模化应用,实现
超高清、无障碍、3D立体等显示效果,加快在智能终端、远程连接、文化内容呈现等场景中推广。
2025年6月,国家电影局发布《关于发展和规范数字电影LED(发光二极管)影厅的通知》,指出:数字
电影LED(发光二极管)影厅是电影放映技术的重大变革,是中国电影工业提质升级、实现高质量发展,推
动实现电影强国目标的重要科技创新。
利好政策的持续落地为LED产业高质量发展筑牢根基,与此同时,新兴市场崛起与应用领域的延伸,叠
加技术变革浪潮,为行业发展注入新动能。作为新一代显示技术的主力军,Mini/MicroLED呈现出蓬勃向上
的发展态势。
二、经营情况的讨论与分析
2025年上半年,面对国际形势复杂多变、市场剧烈震荡以及大国博弈、地区冲突、关税壁垒等多重挑战
,公司坚守战略方向,恪守经营宗旨,以创新与市场双轮驱动,多管齐下做好经营管理工作。
报告期内,公司实现营业收入2.86亿元,实现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3,535.59万元,归属于上
市公司股东的扣除非经常性损益的净利润-4,295.38万元。截至2025年6月30日,公司总资产14.88亿元,较2
024年期末增长0.18%;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资产12.03亿元,较2024年期末下降2.88%。
(1)立足研发创新基础,拓宽产品应用领域
公司高度重视技术创新与产品研发,持续加大研发投入,不断引进优秀研发人才,2025年上半年研发投
入5,990.30万元,占营业收入比例20.96%;通过不断的技术创新与突破,拓展技术边界并丰富产品线,公司
不断推出新产品满足下游市场需求,智能景观产品、Mini背光系列产品销量逐步上升:①部分MiniLED驱动
芯片通过AEC-Q100认证;②重磅推出LED透明屏驱动芯片系列产品,通过灯驱合封的方式,实现更佳的透明
显示效果;③首创RGB三合一集成架构,有效解决LED屏幕热分布不平衡问题和大屏拼接色差痛点,赋能户外
高亮度LED显示固装,软屏与异型屏等细分市场。
(2)紧跟行业发展趋势,积极开拓国内外市场
公司大力支持品牌建设,积极参加巴塞罗那ISE2025、宝安ISLE2025和佛罗里达Infocomm2025等国内外
行业专业展会,全面展示公司的技术创新成果、产品矩阵及综合实力,有效提升了品牌知名度和市场影响力
,也为公司拓展业务渠道、把握行业发展趋势提供了宝贵机会,进一步巩固了公司在行业中的领先地位,通
过系统性的战略布局和多渠道的市场开发,逐步构建全面业务网络。
(3)精细落实预算管理,有效控制好运营成本
公司始终秉持精细化管理的经营理念,完善及落实预算管理体系,对各项费用支出实施精细化管控;通
过科学的预算编制、合理的资源配置、严格的执行监控等措施,在保障市场拓展有效性的同时,实现了对费
用的合理控制,有效控制运营成本,为公司稳健经营和持续发展提供坚实保障。公司持续推进全产品线提质
降本工作,深化精益运营管理体系,全面提升交付效率与服务能力,荣获行业标杆客户“最佳交付奖”。
(4)加强知识产权管理,维护公司合法权益
公司重点建立健全知识产权管理制度,规范知识产权的归属、保护和运用流程,提升管理的规范化和科
学化水平;注重对科技创新成果的商标保护,强化品牌形象和市场竞争力,提高产品在国内外的市场辨识度
和品牌价值,为公司带来实际经济效益;报告期内,公司通过GB/T29490-2023知识产权合规管理体系认证,
加强了对知识产权的全面、精准管理;邀请第三方专业知识产权机构开展了多次知识产权培训,增强员工的
知识产权意识和保护能力,营造尊重知识产权的良好氛围;同时,公司进一步完善知识产权监测机制,及时
了解行业动态,防范侵权行为,维护公司合法权益。
三、报告期内核心竞争力分析
(一)核心竞争力分析
(1)深耕核心技术,技术积累更丰富
公司较早进入并聚焦LED驱动芯片领域,高度重视技术积累和专利储备,在专利数量、集成电路布图设
计等技术成果方面,在行业内处于领先地位。截至2025年6月30日,公司拥有263项专利技术,其中有效发明
专利167项,实用新型专利81项,国外发明专利15项;集成电路布图设计登记286项;软件著作权14项。
(2)产品优势
公司一直关注产品技术创新和工艺改进,已取得多项国内外核心技术专利,产品部分技术指标在行业内
具有一定优势。公司LED显示驱动产品具有显示刷新率高、亮度对比度高、显示清晰、工作功耗低等特征,
广泛应用于各类户内、外和MiniLED显示屏及其显示控制卡驱动,并逐步拓展至MicroLED屏应用;景观亮化
产品自适应编址智能化程度高、应用环境兼容强、产品应用可靠性好、易于调试和维护等特征,广泛应用在
楼宇亮化、室内外照明和各类情景照明环境;LED照明驱动产品器件耐压高、调光兼容性高、待机功耗低、
支持快速而稳定的开关切换调光调色、芯片支持灯具适应不同线网供电电压、灯具元器件少和可靠性高等特
征,应用于各类室内外照明和智能照明环境。
(3)供应链灵活性优势
公司经过多年的积累,已拥有稳定的战略合作伙伴和较强的供应链管理能力。公司在晶圆制造供应端已
与中芯国际、TowerJazz、合肥晶合等大型晶圆制造厂建立了稳定的合作关系,保障产品供货能力和竞争力
;公司具备工艺制程调试和高压器件开发技术,能保证产品在不同的晶圆厂间快速高效切换,缩短产品切换
时间、提升供货能力。同时在Fabless经营模式上,适当向下游延伸,提前布局并稳步提升封测产能,对晶
圆制造及封装测试等环节进行精细化管控,有效促使产业链高效运转以及成本控制,并保证产品和服务的可
靠性与稳定性。
(4)品牌优势
公司作为国内较早进入驱动IC领域的企业,二十多年来一直专注于驱动IC设计研发,品牌优势积累丰厚
。公司以提供优质的产品和服务为出发点,秉承“创新、品质、求精、共赢”的技术路线理念,技术先行带
动产品品质和性能的双向提升,产品广受市场好评,良好的口碑使公司在LED驱动IC领域树立了优质的品牌
形象。大型客户为保持其品牌形象、产品质量和成本优势。
在选择供应商时对技术水平、产品品质和供应稳定性等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因此能够与大型企业建立长
期稳定的合作关系是对公司品牌高度认可的表现。
(三)核心技术与研发进展
1、核心技术及其先进性以及报告期内的变化情况
公司拥有的核心技术均为自主创新,多项核心技术处于国际或国内先进水平,并已全面应用在各主要产
品的设计当中,实现了科技成果的有效转化。
2、报告期内
|